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胡雪岩的启示-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与当年自己家仆老何的儿子同名同姓,都叫做何桂清。当年王有龄的父亲见这位仆人的儿子聪明好学,便叫他做伴读书童,陪王有龄读书,说起来也是有恩于他。王有龄心里既惊又喜:这位官居高位的何大人是不是自己的同窗旧交何桂清呢?王有龄觉得这是个天大的机会,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见他一面,绝对不能轻易错过机会。于是他花了一些银子,打通了一些关节,终于见到了何大人,而且这个何大人正是他的童年玩伴何桂清!
巧遇故交
王有龄与何桂清老友相见,不免聊起这些年来的事故变迁,但碍于二人身份相差悬殊,王有龄依然是小心应付。说罢自己的经历之后,王有龄坦诚相告:“我也不怕你笑话,现在你贵为二品,而我只是个虚缺的盐大使而已,今天冒昧来见,无论如何还请你帮我想想办法。”
何桂清不忘旧情,表示说一定要帮助王有龄,问他想到哪里补实就任。
王有龄说,父亲希望他能落地杭州,而他自己也愿意回到杭州去。王有龄此刻没有讲实话,他也不能讲实话。他当然不敢说:何大人你无论如何要把我派往杭州,因为那边还有个朋友等着我帮忙。那样一来显得王有龄私心太重,二来这个理由也根本无法打动何桂清。所以有些话不是实在不实在的问题,而是立场不同的缘故。
何桂清受恩于王有龄的父亲,听王有龄提到父亲,就不禁问起恩人的情况。
提到父亲,王有龄不免黯然,伤心地说:“先父已经去世了……”
何桂清听到这里,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既然无法面谢恩人,多多照顾恩公后人也算是尽上一份心意,而且浙江抚台黄宗汉与何桂清是同科进士,有些交情,所以当下就表示,将竭力向黄宗汉举荐王有龄。
何桂清也知道黄宗汉是个见钱眼开的贪官,即便有自己的举荐,没有银子也办不了事。所以何桂清除了将写好的举荐信交给王有龄之外,又给了他五千两银子。至于银子的用途,何桂清却没有多讲,只说是给王有龄用度。何桂清当然不好直说黄宗汉见钱眼开,回去要送上银子才能补得实缺,这样于己于人都不方便。但是何桂清很实际地给了王有龄五千两银子,其实就是让他自己去打点,否则单凭一封信也无济于事。
我们要了解,不管什么时候,有清正廉明的好官,就有贪污腐化的坏官;有诚实守信的生意人,就有唯利是图的奸商;有悬壶济世的良医,就有草菅人命的庸医……这是必然现象。我们常常劝很多人不必愤世嫉俗,有好就有坏,因为有阴就有阳,不管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阴暗面一扫而光。况且有了坏人对比,才能分辨什么是好人。我们知道坏人怎样,不去学他就好了,又何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呢?但很多人不能接受这种观念,所以一辈子很痛苦。
有好就有坏,因为有阴就有阳。
补得实缺
王有龄一路顺利回到杭州,便马上前往抚台衙门呈递信札。人常常舍不得把到手的钱花出去,王有龄也是这样,他只把举荐信转呈给了黄宗汉,对何桂清送他五千两银子的用意却没有领会。黄宗汉得知王有龄与何桂清有旧情,对他十分礼遇,话也讲得非常好听,说同年之中我跟何大人感情最好,他交代的事情我绝对办到,没有问题。中国人最拿手的就是“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后面还有四个字——从此不提。这个很厉害,从此不提,你自己就知道到底有没有问题,又何必明讲呢?
第33节:福祸相依(2)
王有龄回去以后,傻傻地等了好几日也没有消息,心里不免有些七上八下。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他想到了胡雪岩。王有龄本来是想自己谋得差事以后,再去当面酬谢胡雪岩,这样不仅自己有面子,对胡雪岩也是个交代。但是事情迟迟没有音讯,他觉得不能再等了,要先把五百两银子还上才是,于是便去胡雪岩的家中拜访。
二人久别重逢,自然非常高兴,王有龄把一路经过详详细细地说给胡雪岩听。王有龄说已将举荐信交给了黄宗汉,胡雪岩忙问结果如何。
王有龄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胡雪岩一听便明白缘由,他告诉王有龄:“你想错了,如果不需要钱打点黄宗汉,何大人为什么一口气给你那么多银子?”王有龄一点就通,这才明白原来何桂清给他的也是“做官的本钱”。后来他把钱送进去,实缺果然就派出来了。
这段事情我们讲到这里就好了,再讲下去便没有意思了。因为有很多事情当时是对是错我们并不知道,所以王有龄怎么花钱投供,怎么打通关节,又是怎么补得实缺,这其中细节我们没有必要去讲。满清政府最后那样的没落无能,以至于我们现在读到这段历史都会觉得压抑郁闷,就是因为官场的腐败。我们现在不应该走以前的老路,更不允许这种腐败的现象,否则还怎么称得上社会进步?所以过程我们会交代,细节不必详细地去讲。
我从小在家里,乱七八糟的事情从来不谈,因为父亲讲过一句话:该听的话才可以听,不该听的话不能听。不该听的话,听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痕迹,以后做事难保不会受到干扰。现在的科学更证明这点,任何乱七八糟的信息,只要进入脑袋就会影响思维。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绝对不是说知道的事情就说知道,不知道事情就说不知道,如果那样孔子也太没有学问了。孔子真正的意思是说,这件事情虽然你知道,但是不应该讲,你也要说不知道。所以有很多学生问孔子这样那样的事情,虽然孔子都清楚,但是他也说不知道,他不是欺骗,而是讲妥当的话。
我们读历史,要从当中看出一些道理来,这样对我们才有用,对我们的下一代才有帮助。如果看了半天,还是觉得做人要去讨好人家,要去溜须拍马,这样的乱读书不如不读书。看胡雪岩的故事,也要从他的经历当中汲取有益的道理,而且这些道理应该是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34节:福祸相依(3)
读历史,要从当中看出一些道理来,这样才对我们有帮助。
结交漕帮
王有龄补得了个什么实缺?他被委任为海运局衙门的“坐办”。清朝皇帝大臣所需的粮米,均是由鱼米之乡的苏杭地区通过运河运往京城的,称为“漕运”。参与运粮工作的一班人马,称为“漕帮”。后来因连年战事,漕运常常阻塞,造成运粮误期,于是朝廷下旨改漕运为海运。海运局衙门便是专为漕运改海运而设立的,“总办”由藩司兼领,相当于局长,“坐办”还算不上局长,却是主持实际工作的人。
这个官职重不重要?如果粮米按时送去,那就无关紧要;但如果不能按时运到,那就重要的不得了。你想皇帝要是没有粮吃,那岂不是天大的责任?中国人的事情其实只有四个字,叫做可大可小,说大就是大事一件,说小就是小事一桩,重要不重要随时都会变化,完全因人而定。所以,海运局的工作说好办很好办,说难办也很难办。
王有龄新官上任,于公于私都很想做出些成绩来,但他做海运的事情毕竟不是内行,所以就去找胡雪岩商议。胡雪岩本来就机敏果断,洞察事态,再加上几年社会磨炼,大小事情讲起来都是头头是道。他跟王有龄分析说,现在太平军闹得厉害,河道不畅,朝廷不得已改用海运,但以前漕帮的那些人不能得罪,必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现在兵荒马乱,市面上粮米紧张,一时很难收到大批的粮食,而漕帮与粮商关系很好,手中又有囤粮,如果能够出手相助,必将事半功倍,若是他们从中作梗,将是很大的麻烦。
王有龄一听,面有难色,因为他刚刚上任,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胡雪岩看出王有龄的心思,笑了笑说:“没有关系,此事交给我好了,我代你去打通关节便是。”
话虽如此,王有龄听了还是将信将疑,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交由胡雪岩先去办理。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擒贼先擒王。要跟漕帮拉关系,当然也要先从老大下手。胡雪岩打听得知漕帮的老大,人称魏老爷子,年过八十,虽然江湖之事已委派大徒弟尤五处置,但在帮中仍是颇有威望,重大事情还需请示他才能定夺。这个很有意思,中国人说不管,却又要管;说要管,却又不管。其中的奥妙很值得我们去琢磨一番。
胡雪岩来到漕帮,见到魏老爷子,递上自己的门帖后说:“晚辈受王有龄王大人之托,前来向老前辈求教!特意设下酒宴,敬请老爷子赏脸光临。”
第35节:福祸相依(4)
魏老爷子见胡雪岩亲自前来,态度十分坦诚,又代海运局王有龄设宴相邀,不好推却,态度顿时有所改变:“老弟今日来访,必有见教,我个性爽快,有事请直说无妨。”
有了不错的开局,胡雪岩接着说了下去:“胡某也是这种痛快性格,当前有一件为难的事情,想与你老人家相商。”他讲起自己开有钱庄,现在想为王有龄在上海、松江等地筹措粮米,以完成朝廷漕运改海运之事。
海运!听到这两个字,魏老爷子十分反感,两眼直直盯住胡雪岩。
胡雪岩知道魏老爷不满的原因,因为把漕运改海运就等于是夺了漕帮饭碗。这是胡雪岩之前就料想到的,所以他马上解释道:“魏老前辈请别误会,胡某也是受王大人之托,前来商量此事。江湖上有句话叫‘山不转水转’,改海运只是个权宜之计,朝廷还在试办,漕帮弟兄的生计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我们要想出一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办法来……”
“嗯!你这样说倒也听得进去!”魏老爷子点头表示赞许。
胡雪岩分析当前形势:军务吃紧,运河常常堵塞而耽误运期,朝廷怪罪下来,官府要查办,漕帮也推不了责任,目前之计是寻找转机,有饭大家一起吃。
魏老头听了胡雪岩的分析,觉得有道理,便叫来了他的大弟子尤五,并介绍说:“胡老弟虽是‘门槛’外人物,对我们漕帮倒也是关心,这个朋友我们应该交,你们谈谈吧。”尤五见老爷子看重,同时又知海运局要买漕帮的囤米,一时不好意思推托。胡雪岩见尤五似有难处,便开口道:“帮兄弟忙不可勉强,我们宁可另想办法,也决不能使好朋友为难。”
尤五一见胡雪岩态度诚恳,毫无虚言,就说了实话。他说:“不是不肯卖掉这批米,只是目前战乱当头,米价一定看涨……”
没等尤五说完,胡雪岩就把话接过来:“只要漕帮这批米先借给海运局作‘海运’之用,阜康钱庄不仅可以给漕帮贷款,而且米价可以按最高价计算,决不让漕帮吃亏。”
尤五听了,当然没话说,因为这样一来,倒是胡雪岩帮了漕帮一个大忙了,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胡雪岩为什么这样?因为他明白,如果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就等于给自己制造困难。他如果开口就说:这是朝廷的命令,由不得你们想不想做,不做官府就要拿你们定罪……此类话语是江湖人士最受不了的,那样漕帮宁可鱼死网破也决不会同他合作。胡雪岩欲擒故纵的一句“帮兄弟忙不可勉强,我们宁可另想办法,也决不能使好朋友为难”,使得尤五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所以很多事情一来一回,就看怎么去拿捏。胡雪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话说得让别人听得进去,当然能够争取到主动,这又是他很灵巧的地方。
第36节:福祸相依(5)
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就等于给自己制造困难。
另外一点,胡雪岩出面来做这件事情也有他的道理。中国人讲话,要看是否符合身份,讲求是否合乎立场。一样的话,有的人讲我们就觉得他讲得很对,而有的人说我们听得就很不顺耳。胡雪岩跟魏老爷子说把漕运改成海运只是权宜之计,以后世道太平了,还是会改回来。这种话胡雪岩可以讲,但王有龄不能讲,当官的讲了就等于下了保证,万一改不回来就是食言。胡雪岩跟尤五讲,你帮我忙,我帮你忙,这样的话王有龄也是不能说。但是事情的关键还不在于此,而是胡雪岩不讲则已,一旦讲了他就会做到,这才是最难得的,如果他只说了不做,那就是开空头支票了。所以,尤五觉得胡雪岩这个人虽然不是江湖中人,但是他有江湖义气。
升任知府
尤五事后很感激胡雪岩,觉得魏老爷子说得对,这个朋友是交定了。在以后的交往中,尤五经常把江湖上许多信息提供给胡雪岩,使胡雪岩在浙江一带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有了漕帮的帮忙和胡雪岩的从中筹划,王有龄在海运局的差事做得也是一帆风顺,深得抚台黄宗汉的赏识。
王有龄就任海运局坐办不久,又一次得到了高升的机会,被委任为湖州知府。对于这次破格提升,王有龄自然心中欢喜万分。可是胡雪岩跟他讲,去当知府固然是好事情,但海运的事情谁干呢?
王有龄这才觉得海运局的事确实是个难题,因为要去湖州担任知府,海运局的事情按理必然要交出,但是调运漕米缺下的亏空,一时间难以填补,若是交给他人,难保不会被翻以前的烂账。王有龄一时没了主意,问胡雪岩要怎么办才好。胡雪岩说鱼与熊掌兼得,他向王有龄提议两边兼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个人的个性是不一样的。王有龄中规中矩,不敢想得太多,可是胡雪岩毕竟是生意人,能赚就赚,反应非常快,这其中有很大的差别。
在胡雪岩的指点下,王有龄以海运局还有事务未处理完结为由,向黄宗汉提出就任湖州知府的同时,“兼差”海运局职务的请求。黄宗汉说:“答应你兼差原无不可,不过……”说着两眼望空,似乎有所盘算。停顿半晌,忽然他问出一句:“你能兼顾得来吗?”
王有龄按照胡雪岩的交代连忙回答:“兼得!兼得!请大人放心,我有个朋友叫胡雪岩,办事十分得力,年轻有为,是个奇才,而且他家道殷实,现在自己有个钱庄……”
第37节:福祸相依(6)
黄宗汉一听到“钱庄”两字,眼睛一亮,然后就直奔主题:“现在朝廷国库空虚,各省的督抚纷纷捐献饷银,我也要凑些银子出来略尽绵薄之力。明日要商议捐饷的事情,不妨把你的朋友也叫来,看看有多大实力。”
胡雪岩第二天如约而来,二话不说,替黄宗汉捐了一大笔银子。黄抚台见胡雪岩确实财大气粗,觉得王有龄也很识窍,海运局兼差一事当然不在话下。事后胡雪岩对王有龄说,兼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样牵扯你在湖州的精力,恐怕两边都难以做好,海运局的事宜还要找个自己的人来管。
公私两便
王有龄在胡雪岩的出谋划策和大力协助之下,官运亨通,不仅当上了湖州知府,而且很快又升任为浙江巡抚。王有龄也是有情有义的人,自然要报答胡雪岩,那他到底给了胡雪岩一些什么样的帮助呢?
很简单,王有龄是当官的,当官的要收税,收来的银子不能放在官府,也不能放在自己家中,一定要放在钱庄。而胡雪岩是开钱庄的,王有龄自然会将税银放入阜康钱庄。当时钱庄替官府保管官银,是不必支付利息的,因此这些银子给胡雪岩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让他能够有更多的银子可以周转,以钱滚钱,发展十分迅速。这样既不违法,也没有什么不对。
王有龄后升任湖州知府以后,胡雪岩在那里也开了一家分号,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展,这也是一种帮忙。胡雪岩任跑街时,经常前往湖州收账,他了解到做蚕丝生意很有钱赚,因为湖州是浙江有名的蚕丝产地,湖州南浔所产的“七里丝”更是名甲天下,洋人十分看好。胡雪岩脑筋动得很快:从前没有资本和条件涉足这一行业,现在既然有湖州这笔官银可以动用,何不先在湖州收丝,然后运往上海卖给洋商,一来一去可以利用官银先做一笔生意,这样赚到的钱是我该赚的,到时候也不误官府公款的用度。这是公私两便,不是官商勾结。
西方的企业家责任比较单纯,一方面是经济责任,就是一定要赚到钱,因为赚不到钱企业就会破产;另一方面是社会责任,企业家要回馈社会,注重环保等。中国的企业家,除了西方企业家具有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之外,还有两种他们不具备的责任,一个叫政治责任,一个叫文化责任。
很多人老问中国到底是什么经济体制?我们不完全是自由经济,也不完全是计划经济。也有很多人批评中国是人治,西方是法治,这是绝对不正确的观念。即便全世界去找,也找不到绝对人治或者绝对法治的地方。人治法治只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法治大于人治,一种叫做人治大于法治。我们平常都用二分法,这不符合《易经》的道理,世界不是黑白分明,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我们中国人的事情,否则只会看得一头雾水。
第38节:福祸相依(7)
什么叫政治责任?就是要配合国家的政策。一个商人,一定要有国家观念。西方认为商人是没有祖国的,就是唯利是图而已。中国的商人谁敢唯利是图?商人不配合国家的政策寸步难行,更不要说发展壮大了。市场的物价有时要受政府的一些制约,这是很合理的,百分之百规定当然没有必要,完全开放自由市场那也做不到。所谓文化责任,就是要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尤其是在跟国际接轨的时候,传统文化如果因此消亡了,那是得不偿失的。
胡雪岩一再讲,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一定要忧国忧民,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常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护我们国家的不是当官的,也不完全是当兵的,而是平民百姓。上忧国,下忧民,胡雪岩一生都是这样。胡雪岩在这方面不是简单讲讲而已,而是有真正的行动,这些我们后面会慢慢地讲到。
福祸相依
胡雪岩在王有龄的帮助之下,生意越做越大,王有龄在胡雪岩的帮助之下,官位越升越高,这一对结拜兄弟,一个在官场,一个在商场,都发展得非常顺利。王有龄曾经提醒胡雪岩:事情太顺,我们要特别小心。胡雪岩听了不以为然,反而笑王有龄沉不住气,要王有龄在这方面要向他学习才是。福祸相依,过分顺利,其实不见得好。
事情太顺,要特别小心。
王有龄和胡雪岩合作,是不是官运亨通呢?当然百分之百是官运亨通。一个读书人,一辈子最想要的就是能够求取功名,能够为国做事,能够步步升迁,这些他都做到了。王有龄仅仅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海运局的坐办,一路升到浙江巡抚,这可能是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太平军攻破杭州的时候,王有龄才会抱着“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信念,最后上吊殉城而死。如果没有碰到胡雪岩,王有龄可能一辈子只是穷点而已,用不着担当这么大的责任,更不会这么早死。那是胡雪岩害了王有龄吗?我们也不能这么想。
中国人一个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我们看问题看得很长远,看得很大气。胡雪岩最后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才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如果王有龄死了,然后胡雪岩也没有做出对国家有益的事情,那王有龄就是白死了,真的是划不来。王有龄帮助了胡雪岩,胡雪岩又去帮助左宗棠,就等于王有龄在帮助左宗棠。虽然王有龄死了,没有参与后面的事情,但是他的精神还是灌注在其中了。有两个字是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得,这也是王有龄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最大的贡献所在——成全!王有龄牺牲自己的性命,成全了胡雪岩。我们想想看,如果王有龄不死,胡雪岩总是跟他搭档,后来也不去找左宗棠,一生了不起就是赚几个钱,过很好的日子而已。
成全二字外国人始终搞不懂,现在连中国人都开始搞不懂了。有句俗话叫夫唱妇随,不是说重男轻女,那是大错特错。你是贤内助,你就要成全自己的丈夫有所成就,这才叫妇德。有对年轻的夫妇来问我:我们在家总是为谁洗碗吵来吵去,应该怎么办。我的答案很简单,你们两个自己看谁比较没出息,没出息的那个人洗。两个人都没有出息,一个人洗一次轮着来。
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强调男女的分别,两个人结婚,如果女的比较能干,男的洗碗,心甘情愿,成全对方;男的在外面比较有成就,女的洗碗,毫无怨言,还是成全对方。
成全,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我们能说是胡雪岩害死王有龄吗?当然不能。王有龄死得有没有价值?我可以说有。他的价值不在他自己,而在于他成就了胡雪岩,让胡雪岩有机会去帮助左宗棠,为国家做更重大的事情。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成全!所以说王有龄的死是有价值、有贡献的,他死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