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中国少年的礼物,让维尼了解了更为真实的中国历史。
“美国少年和平同盟”的会员还从事世界语的宣传活动。一次,小维尼接触到一个因下肢残废而厌世的少年,为了帮助他,她就教他学习世界语。这个孩子很快便活泼起来,还用世界语同各国少年通信,并同这些外国朋友交换图画、明信片、植物标本等各种礼物。自那以后,这个少年每天都在忙碌着,一会儿整理这些物品,一会儿写信,过着非常充实的生活。维尼5岁时还花了很大心血将一些有趣的儿歌译成了世界语。因为她想:这些儿歌非常有趣,把它们译成世界语,世界上的许多孩子都会高兴的。这些儿歌不久由北美世界语协会出版成书。在她的努力和感召下,又产生了许多世界语的赞同者。斯坦福大学的加勒德博士曾对这本书予以非常高的评价:“这本歌集,只有语言学家兼诗人才能译得这样好。然而,听说译者是个仅仅5岁的小女孩,真令人震惊!”
维尼后来成了匹兹堡最有名的年轻教师,她教的那个班是5岁至14岁的少年男女。她们用卡耐基研究所的教员室作教室,教学方法大都是利用游戏和唱歌,有时还到博物馆去进行实物教学。她在这个班教世界语时,使用了一种新方法,就是把世界语的文章用极常见的,谁都熟悉的歌曲的旋律谱成歌曲让学生唱。她母亲也曾把这一方法运用于匹兹堡大学的教学中,效果也很好。同时,她还用自编的世界语教科书教这班学生,这是一本经过她仔细推敲的非常便利的教科书。
第六部分 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
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在培养孩子自尊和自信方面,斯特娜夫人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让孩子穿自己的衣服
在孩子穿着方面,斯特娜夫人建议不应让孩子穿姐姐或哥哥穿过的衣服。即使家境不佳,最好也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会严重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斯特娜夫人非常注意保护女儿的自尊心:
让女儿和我们一起吃饭,把她和大人同样对待。吃饭时我们说的也是她能听懂的话题,平等地与她谈话。有的家庭,吃饭时不让孩子说话,有的甚至不吃饭时,孩子也必须畏畏缩缩,这样做,孩子就不会有任何自尊心了。
——信任你的孩子
为了使孩子能自重,必须信任他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受到别人的信任就能自我尊重。管束孩子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还不如信任他们,耐心地说服他们更为有效。我们如果把孩子当坏人对待,他就可能成为坏人。
——不要给孩子讲有损他们心灵的故事
在美国有一种坏习惯,为了使孩子做好事就往他们的头脑里灌输各种的惩罚、地狱之火等故事。斯特娜夫人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错误的:
用可怕的故事吓唬孩子,会使孩子变得歇斯底里或精神错乱。因为恐惧是人的天性,即使不吓唬,孩子也怕黑暗等等,因此不应当用可怕的故事吓唬孩子,应当使他们知道世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孩子信任父母,父母说的话他们都信以为真。所以,只要父母注意引导,孩子就不会怕黑暗了。用恶魔和幽灵等吓唬孩子是非常有害的。由于有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世上有许多人终生怯懦、胆小怕事。
——不要试图让孩子怕自己
社会上还有这样的父母,为了使孩子容易管教,故意让孩子怕自己,这也会使孩子变成懦夫。这样的父母,会把孩子造就成一个失败者。一个怯懦者想在这个社会里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不要让孩子常说一些懦夫用语
还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常用的词汇,如“不能做”。常说这句话的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为了给孩子灌输进取、勇敢的精神,最好给他们讲述伟大人物善忍耐的故事。
——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
多数母亲把孩子视为玩物。认为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干,一切都包办代替。结果使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维尼夫雷特从婴儿时期起,妈妈就耐心地站着让她给妈妈扣衣服上的纽扣。尽管她不会扣,很费时间,但是妈妈认为这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还是耐心地让她扣。
在斯特娜夫人内心,让女儿从小时给她扣衣服扣,除了练习手的动作外,还是为了培养女儿帮助他人的观念。为此,她还教孩子自己穿鞋、穿衣服。即便很忙,也要花点时间让女儿自己穿脱衣服,因为这是对孩子的教育。
还有一种母亲,把孩子视为宝贝,怕跌倒摔伤不让孩子滑冰,怕溺水不让划船和游泳。这简直是把孩子用玻璃罩子罩了起来,这是非常错误的。这种教育方法只能使孩子成为废人。
——乐于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是有好奇心的,对他们经常提出的许多问题,父母都应予以回答。孩子提出各种问题,是令人发烦的,并且解答是很费事的。然而,做父母的决不可拒绝或者逃避孩子的提问。
由于是孩子,所问的内容必定有不合逻辑的东西。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大人的知识其实也不外乎是些可笑的东西,所以不论孩子提出什么问题,决不应嘲笑。不但不嘲笑,而且应该亲切地予以回答。你一嘲笑他,他就会因害羞而不再提问了。
提问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向导,应充分地利用它向孩子传授知识。若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问问别人,也可以经过研究之后再解答。
——绝对不应欺骗孩子
欺骗孩子,被他们知道了,他们就不会再相信父母了。父母失掉了孩子的信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且欺骗了孩子,孩子也学会欺骗他人。斯特娜夫人为此还举了一个例子:
有个小孩的父亲曾自豪地说:“我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大政治家。”当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前天,我儿子把他母亲放在碗橱里的菜吃了,把剩下的抹到猫的嘴巴上。”
这样的父亲,我认为是不可救药的。他儿子的欺骗行为肯定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不可戏弄孩子
孩子受到戏弄,就容易变成不知羞耻的人,变得粗暴、或是居心不良,甚至不把人当人看待。社会上由于小时候受到父母的戏弄,以后成为罪犯而入狱者大有人在。
第六部分 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
给孩子建立一个“品行表”
人生在世,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报答。斯特娜夫人认为,让孩子懂得这一道理非常重要。她就是按着这一原则教育维尼夫雷特的:例如,如果孩子做了好事,第二天早起时,她就能在枕头旁边发现放着好吃的点心之类。我会告诉她,这是由于你昨天做了好事,仙女奖赏给你的。假若她做了坏事,第二天早上起来这些东西就不见了。这时我就告诉她,因为你昨天做了不好的事情,仙女没有来。
她脱下衣服,自己不收拾时,就让它一直放到第二天,我也不收拾,并且决不拿出新衣服给她穿。如果她晚上把发带折叠好,“仙女”就时常给换成新的。如果不好好收拾,就只得戴旧发带。如果她把玩偶丢在床上不收拾好,“仙女”就把它藏起来,使她几天之内不能用这一玩具做游戏。
有一天,维尼夫雷特把一个珍贵的娃娃丢在了草坪上,被小狗给咬坏了。因此,她哭叫着把它拿到妈妈那里。妈妈抱起她,并说真可怜。但是,妈妈决不说给她买新的,还教训她说:“把那么好的娃娃放到草坪上,这是多么残忍啊,假若我把你放到野外,被老虎和狮子吃掉的话,做妈妈的会该有多么心痛呀!”
还有一次,小维尼要到朋友家去,问妈妈可以不可以。妈妈说,可以,并且要她必须在12点半以前回来。但是,那天不知为什么,她12点半没有准点回来,而是过了10分钟才回来。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指了指手上的表让她看。孩子知道迟到不对了,道歉说:“是我不对!”吃完饭,她就赶紧换衣服,准备去看她们每到星期二就去看的好看的戏剧、电影等。妈妈让她再看看表,并说:“今天因时间太紧迫来不及了,戏是看不成了。”于是她流了眼泪。妈妈只对她说了句:“这真遗憾!”但并未采取别的手段。妈妈这样做是为了让她知道,妈妈说话是算数的,并且都是为她好。
为了使维尼夫雷特养成良好的品行,妈妈还给她绘制了品行表,一周一张,内容有13项:服从、礼节、宽大、亲切、勇敢、忍耐、真实、快活、清洁、勤奋、克己、好学、善行。
如果女儿做了与这些项目相符的行为,就在那天的一栏中贴上一颗金星,反之,则贴上一颗黑星。每星期六数一下,若金星多的话,下周内就可得到和金星数相等的书、发带、鲜果等,如果是黑星多,就不能得到这些物品了。
这个品行表,在星期六统计之后也不准她将其扔掉,这样做是为了使女儿下决心,在下周消灭黑星。这样做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因为如果长期保留黑星,会使孩子感到沮丧。
第六部分 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
世界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它能教给你无穷无尽的知识。可是非常遗憾,社会上大多数孩子未能好好利用它。
斯特娜夫人也像威特的父亲教育威特那样教育维尼夫雷特。以大自然为主题,可以向孩子讲述的有趣故事是无穷无尽的。
斯特娜夫人尽可能带着女儿到郊外去,利用实物向她讲述各种有趣的故事,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且看看她在书中的记载:
我们经常到郊外去,摘下一朵花,拔下一棵草进行剖析,砸碎一块岩石进行观察,窥视小鸟的窝,观察小虫的生活状况等。维尼夫雷特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各种东西,同时,还写出了有关各种事物的极其有趣的散文。维尼夫雷特非常喜欢植物,采集的标本堆积如山。她还运用世界语,搜集世界各地的植物标本。还有压花册,这也是通过懂世界语的小朋友采集的生长在各地伟大人物和诗人墓地上的花以及古代战场上的花,经过压制而成的。其中最珍贵的是《奥雕邦花册》。众所周知,奥雕邦先生从事研究的地区是肯塔基州汉德森的附近树林。这个压花册就是维尼夫雷特亲自采集制成的,她在这个树林中获得了有关大自然的各种知识。
开始时她非常害怕青虫,自从告诉她青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后,就不害怕了。我还向她讲述蚂蚁和蜜蜂的生活规律,她对它们的集体生活很感兴趣。她还研究黄蜂和雄蜂的生活,写出了许多散文。
维尼夫雷特现在正在研究甲虫,据她说甲虫有15万多种。而且她自己也要发现新的种类。她博览过有关甲虫的许多书。冬天在野外看不到甲虫时,就到卡内基研究所看着标本进行研究。
卡内基研究所的博物馆对于我们来说确实便利。我带着维尼夫雷特每周去几次。我们在那里可以研究各处的动植物,并且在那里可以见到所有的人种的风俗、服装及用具,也可以看到从古至今的名画、雕刻和速写。
许多母亲都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发愁。斯特娜夫人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孩子不知精力往何处用而造成的,这是一种精力的浪费。因此,她建议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他们就无暇干坏事了,而且接触大自然能使孩子的心地高尚。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宽厚的人。
同时,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不仅可使他们的身体健壮,而且精神也会旺盛起来。城市的孩子因远离大自然,很少呼吸新鲜空气,因而心情不佳或性格乖张。为此,斯特娜夫人在当时就建议,应当从改造不良少年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把城市的孩子经常带到郊外去接触大自然,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不良少年的产生。这个建议对于当今大都市孩子的教育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伯班克博士曾主张在小学里开辟庭园,分派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在这里栽培花草。斯特娜夫人认为,让孩子搞园艺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她让女儿从小就开始搞园艺,栽培花草和马铃薯等。孩子非常喜欢做这些事,每天给它们浇水、除草,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感到非常高兴和有趣。
每年夏天她还带女儿到山中过几天野营生活,让她在那里研究自然。并且经常带她到原野去,在草丛中观察野花和小虫。草丛中有歌德所说的《草中小世界》,即各种小虫组成的世界。
小维尼还非常幸运地在森林附近住了几年。森林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每逢晴天,斯特娜夫人就带女儿和女佣人到树林中去玩,在这里教给她各种树木和小鸟的名称。并带去照相机,拍摄好看的景色和花草。照片洗好后,再上颜色,孩子对此感到其乐无穷。
在树林中,妈妈还教给她诗人们歌颂自然的诗。在晴朗的天气中,呼吸着新鲜空气,立足于肃静的大地朗诵古人的诗,是非常愉快的事情。维尼夫雷特还在树林里绘画,以树木和鸟类为体裁写出各种散文。
维尼夫雷特还养过小鸟。她有两个金丝雀,一个叫菊花,一个叫尼尼达。菊花是许多日本少女喜欢的美名,尼尼达是西班牙语,是婴儿的意思。小维尼教给金丝雀各种玩意儿,它们能随着小提琴歌唱,又能站在手掌上跳舞。维尼夫雷特弹钢琴,小鸟就站在她的肩上,叫它们闭上眼睛,就闭上双眼,读书时叫它们翻开下一页,它们就用小嘴翻到下一页。
此外,她还饲养着小狗和小猫。饲养这些动物时,为了调食、喂水,孩子得高度注意,以培养她专注的精神,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慈爱之心。有人认为饲养动物是危险的,因为动物是传染病的媒介,而斯特娜夫人则认为,只要让孩子注意,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由于饲养了金丝雀和狗,维尼对其他的鸟兽也发生了兴趣。她经常去动物园,研究各种鸟兽的生活状况。结果她首先写出了《我在动物园里的朋友》这本书,后来又写出了《和我在动物园里的朋友聊天》一书。
为了使女儿对鱼类感兴趣,妈妈还在她的房间里养有金鱼和鲫鱼。美国国内的大水族馆,差不多都让她去看过。对于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
为使她对天文学有兴趣,斯特娜夫人让她看神话书。同时带她去过许多天文台,并用望远镜观看天体。为此,她同许多天文学者交上了朋友。马温特?罗天文台的拉肯博士说,由于和维尼夫雷特交谈受到了鼓励,才写出了《在头脑混乱之中》一书。
她们住在弗吉尼亚海岸,经常到海边去玩。要使孩子形成地理概念,海边是极其有利的。她们在那里拾贝壳,采集海藻,捕捉螃蟹,捡拾水母和海星等,对她讲述这些海产品的故事,并在沙滩上做各种游戏。以后,她们还把地球仪带到海边,告诉她大西洋就在这里,越过大西洋就到达欧洲和非洲了,然后逐步教她世界地理。还经常带她到各处旅行,扩展她的地理知识。
第七部分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音乐才能教育的奇迹
铃木镇一出生于1898年的日本名古屋,其父经营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厂。22岁时铃木镇一赴德国学习音乐,回国后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抱着“每个孩子的能力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信念,立志于对孩子进行“天才”教育,培养出了大批的“天才”儿童。著有《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一书。
你可曾看到过3000人同时进行小提琴演奏的情形吗?
在日本,从全国汇集而来的学生,按照从500人到1000人、1500人、2000人的规模,逐渐递增,最后达到3000人的大演奏,把表演大会推向了最高潮。你又能相信这些演奏者多半是少儿,甚至很多是三四岁的幼儿,并且完全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吗?
恐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演奏会了。这些无法言喻的精彩演奏使与会的所有听众都深受感动,很多人都是边听边流泪——对如此众多年幼的孩子出色的演奏而惊讶,被那高超优美的音乐所感动。
同样的情形也曾感染了著名的音乐大师们。
1955年的某一个晚上,日本松本音乐学院等待着世界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的到来。在一个合唱队员无法置信,甚至怀疑是否走错地方的家庭宿舍式的小楼里,30名幼儿和小学生用小提琴拉起了巴赫创作的《落第协奏曲》。
刹那间,合唱团的所有成员都显露出了非常惊讶的神色,他们万万没想到,竟会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操作的小提琴中发出巴赫创作的难演奏的曲子,而且声音如此优雅。
惊奇突然变成了强烈的感动。接着,孩子们又合奏了两三个曲子。然后,合唱团的指挥者达皮特教授说:“奇迹!真是令人难以想像的事,这回我想听一听前排小孩子们的独奏。”
被点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拉了巴赫创作的协奏曲《协奏曲第一号E短调》,拉得非常出色。
接着又点了第二个人的名字,是其中最年幼的一个。她拉了维瓦特创作的《G?莫尔协奏曲》,同样精彩。
合唱团的成员们对孩子们的演奏都感到无限的喜悦和激动。他们与指挥者都并排站在钢琴的旁边说:“让我们一起唱吧。”
着装美丽的合唱队和优美的伴奏声使松本音乐学院的破旧大厅顿时变成了盛大的家庭音乐会。
另一个场景。1961年4月16日,在东京文京公会堂的舞台上,400名5至12岁的孩子手持小提琴,整齐地排好了队。他们在等待着20世纪诞生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大提琴演奏家卡扎斯先生的到来。卡扎斯先生刚一进入会堂,当看见舞台上排列着的400个孩子,他就激动地一面高高地挥着手,一面就座。与此同时,舞台上一齐奏起了《闪闪星星变奏曲》。
“好!——好!”
这位年迈的巨匠一面惊叹地睁大眼睛观看,一面连连不断地流露出赞叹之声。当孩子们演奏起波巴鲁德和巴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时,他的激动之情达到了顶点。
老先生被感动得哭了,眼里充满了泪水,话都说不出来了。演奏结束后,他给孩子们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这是自己“亲眼见到的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激动的场面……”人数众多的、年幼孩子们的合奏,简直如同一人独奏的那样和谐。这些孩子既不是精选出来的尖子,也没有经过其他什么特殊的训练。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令全世界关注的奇迹呢?
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第七部分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从艺术中认识到人生的价值
铃木镇一先生生于1898年的名古屋。其父铃木政吉,经营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小提琴的工厂,政吉为人诚实,不斤斤计较,对事物总是热心而不懈地钻研。在他86岁去世以前,一直从事新产品的研究,并获得21项专利。他这种对产品的追求和研究的热情以及努力的姿态对铃木镇一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铃木镇一是在小提琴工厂里成长起来的。小时候兄弟之间在打架时,常把小提琴作为打架的武器。小提琴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种玩具而已。
他上中学进入了名古屋市立商业学校后,铃木开始利用暑假在父亲工厂里劳动。在劳动期间,他记住了小提琴从机械、手工、涂漆到最后完工的全部工艺过程,并深深感受到努力劳动的喜悦和幸福。但是,他依然还没有体会到小提琴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
他对音乐的感悟是在商业学校毕业前,恰好家里有一台装着把手、发条和喇叭的留声机。主要听的是艾尔曼演奏的休贝特作品《阿贝?玛丽亚》。铃木年轻的心完全为那种优美动听的声音所陶醉,为那种天鹅绒般的柔软曲调所震惊了。他没料到过去曾认为是玩具的小提琴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
《阿贝?玛丽亚》的旋律,打开了铃木对音乐的憧憬之心。虽然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入迷,但那种美感能力却在不断提高。
于是铃木从工厂取回一个小提琴,用艾尔曼的录音带反复听自己好似已能听懂的海顿的作品《小步舞曲》,并在发音上下了一番苦功。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为拉好这首曲子,他每天操弓练习“摩擦”。不久,总算拉出声音来了。他为自己在拉小提琴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而感到欣慰,不仅对小提琴也更加爱好,而且对音乐也更加迷恋了。
一次外出旅游,一位名叫德川的先生劝说铃木:“你与其在工厂劳动,不如正式搞音乐这一行……”但是父亲的目的却是想让他协助管理工厂,铃木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
在德川先生的劝说下,铃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