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铃木想尽管自己无能,但为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在艺术方面,不能怕慢,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决不后退。这种追求艺术的坚定决心,使铃木从极度的绝望中解脱出来了。 
    正是这种不急不躁,永不停息,坚持不懈地向前进的精神,使铃木的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并认识到因“自己无能”而苦恼和悲伤是多么无价值和愚蠢! 
    因此,铃木说:“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培养,但能力的大小与教育方法有关,不管谁都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但其能力大小则与自己努力正确与否有关。”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多湖辉
    二战以后,日本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高潮,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便是其中之一。 
    多湖辉认为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他的教育思想浅显实用,深受人们喜爱,影响了一代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多湖辉的著作从胎儿到小学教育,从教育心理学到具体的教育行为都有详细的论述,可谓是“儿童教育的百科全书”,包括《母爱促进身心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能力》、《管教孩子的技巧》、《学习指导法》等。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在对其经济和政治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也对日本的教育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许多外国研究者认为,日本近代经济上的成功正是高识字率与教育水准提高的结果。二战以后,日本朝野上下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教育投资论。这种理论认为,不应该把教育开支看作消费,而应视为投资。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一代日本政府的决策和父母的教育观,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高潮。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涌现出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教育家。多湖辉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一名日本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教授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多湖辉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直指儿童教育的具体实际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多湖辉曾经担任过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这使他有机会接触许多小学生,并开始考察围绕现代儿童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问题。在这期间他开始重新考虑,究竟什么是教育?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场所,是否真正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多湖辉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而且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都十分用心,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他们甘愿不辞辛劳,费尽心血。但是往往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其原因就在于孩子的父母没有以一个实践者的心态来教育孩子,他们既缺乏教育的具体行动,又缺乏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多湖辉教授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周一次做客广播节目《育儿问答》,在节目中,他与父母和孩子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了解到了许多在日常生活和现实社会中,孤立孩子、扼杀其应有才能的父母们的种种表现。他为节目准备了许多资料,并且以这些资料为素材,完成了一系列儿童教育书籍的写作。 
    多湖辉是多产作家,其著作畅销长久不衰,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对各种问题均能深入浅出,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行之有效,因此,他的大名在日本家喻户晓。这些著作包括《母爱促进身心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能力》、《管教孩子的技巧》、《使孩子聪明的心理战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方法谈》、《学习指导法》、《孩子的心理规律》、《责备孩子的方略》等等。他的著作从胎儿到小学生教育,从教育心理学到具体的教育行为,方方面面都详细论及,可谓是“儿童教育的百科全书”,很有参考价值。 
    在一系列著作中,多湖辉强调,胎教是新事物,胎儿的灵性与母体息息相通。母亲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情绪对胎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母亲切不可掉以轻心。胎动是胎儿向母亲发出的各种信号,母亲不可不知。 
    遗传对人的智力有很大影响,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大,即使先天不足,只要教育及时得法,本人不懈努力,同样可以使智力得以不断的提高。 
    母亲是婴、幼儿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责任十分重大。一般的母亲对“育”能尽到责任,但对“教”的认识却往往不足。常言道“人看从小”、“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明幼儿期的教育极其重要。幼儿的可塑性很大,问题在于怎样去塑造。对3岁前的教育等闲视之,是父母的一大失误。 
    多湖辉的教育思想以浅显和实用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勿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到美国或者欧洲的幼儿园去参观,常常能看到孩子们从头到脚捂着严实的罩衣站在大画布上画画儿,弄得身上全是颜料的颜色,看不懂他们在画些什么。但是,据说这种动用全身来画画儿的方法能够消除孩子们日常积累下来的疲劳。多湖辉听后大受启发,明白了绘画所具有的消除疲劳的功效。确实,每个孩子对绘画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们都非常愉快地在画着。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画画儿时能否画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喜欢上绘画。大人往往拿成人的欣赏标准来对孩子的作品评头论足,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大错而特错。画画儿时若过分拘泥于画好画坏,就会一味追求手头上的技巧,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东西。这时即使能画得很有技巧,其作品也会缺少气势、缺少孩子特有的灵感。称不上是一幅真正的好作品。 
    作文也一样。新奇而有趣的文章大多出自低年级的学生之手。特别是二年级学生的作文,其中许多新奇的表达方式甚至会让大人们惊叹不已。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了五六年级时,孩子的表达归纳能力会有显著提高,写的文章也越来越接近大人。可这时的文章大多只注重形式的完整,趣味性也越来越淡,可以说是渐渐趋向程式化。 
    “都上小学六年级了,每次学习还不能坚持1个小时,怎么办呢?”许多母亲拼命督促自己的孩子。她们往往会凭空想像出一个好学生的形象,然后再拿自己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因此,免不了要常常责备自己的孩子。 
    家长脑海中常常有一个想像中的“模范孩子”,并认为到了六年级必须得这样。并以此督促自己的孩子也要这样去做。 
    但是,孩子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可能什么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有的家长会因此焦虑不安,甚至大动肝火。这样一来,反而使得孩子寸步难行,不知如何是好。假如有的孩子表面上服从家长,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可只是做做样子给家长看,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又有何用呢?还有一些乖巧的孩子,他们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坐在书桌前,可是并不学习,而是偷偷地翻着漫画书。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这时有必要进行一些心理调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弃过高的期望,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假如命令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一个小时”而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话,不妨把目标压缩一下,变成10分钟或者15分钟。 
    成人也一样,当目标过高时,往往没有积极性去做。而且一开始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做不了。即使勉勉强强去做了,也不会做好。但是如果目标适中,稍加把劲就会圆满完成的话,则会下决心试试看。 
    容易厌倦的孩子也是如此。可以先让他学习10分钟、15分钟。完成后好好表扬孩子一番。日后将时间逐渐拉长。当能完成30分钟后,1个小时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了。 
    最终目标可以很高,可暂时目标不宜过高,这会是孩子易于接受的,并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的目标逐一实现,这种积累终将化作一座大山。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
    美国有位名叫柯迪尔的学者,曾调查研究过日本和美国的母子关系。结果显示,日美最大的差异是,日本的母亲很少和子女交谈,而美国的母亲则经常和子女交谈。 
    柯迪尔分析研究结果后认为,日本的母亲把子女视若自己一部分的倾向较为强烈。她们认为子女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甚至是自己的分身,所以不必找麻烦用语言来表达意思。 
    通过抚摸、逗逗孩子来加深母子感情,最后发展到以心传心的境地,这就是日本父母心中最理想的育儿方法。 
    与此相反,美国的母亲们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孩子,即便是对尚不会说话的婴儿,她们认真的程度有时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以与成年人交谈的口吻极其认真地对孩子说话,也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 
    一方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一部分,而另一方则视为独立的个体,两种育儿态度如此相异,究竟哪一方更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结论是一目了然的。从某一角度考虑,正如大多数日本母亲认为的,视孩子为自己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然而,我们不可否认,还是这种观念长期深植于人心,才造成了如今母子互相离不开的结果。报纸上曾报道过父母因孩子杀人感到羞愧而企图自杀的消息,这种行为就是上述观念造成的。欧美人简直不理解日本人母子或父子一同自杀的现象,往往以为是他杀,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五木宽之在某杂志与野圾昭如对话时曾谈及自己的亲身体验,说在俄国家庭,父母教孩子学会的第一个字是“不”。而日本人,一定是先教会说“妈妈”两个字。由此可见,日本人的亲子关系是何等密切,父母是何等娇宠孩子。 
    但在美国有所中学内发现了毒品携带者,校长知道后便立刻报了警。如果此事发生在日本,一定是先通知家长,把家长叫来一同商量对策。而在美国,则抛开父母,要求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单独承担责任。我可应该学习美国的育儿法,也就是从婴儿期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把学习变为“游戏” (一)
    日本人似乎都讨厌“游戏”,自古以来被称为“玩耍的人”是指不受人喜欢的人,也就是说在日本“玩耍”变成了“工作”或是“诚实”的反义词。 
    确实,“玩耍”存在逃避现实、消愁解闷、过分地为无谓的事消耗精力等不受欢迎的一面。但是,多湖辉却发现了其另一方面,即玩耍之中也存在唯有其人所能知晓的喜悦和快乐。玩耍之中,也有不受仪式或习惯所影响的精神上的自由。这虽然称不上是创造性活动,但不是也可以看作是与其相酷似的一种体验吗?甚至可以是说孩子所有的学习都来自于玩耍之中也不为过。将学习与玩耍明确地区别开,将其加以限制,这是大人的想法,而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和玩耍是没有区别的。 
    例如,美国面向儿童的电视节目“芝麻街道”,其主要创意就是从电视广告中得到启发的。孩子们对广告特别感兴趣,马上就能记住广告中的歌曲,并能马上记住广告中的词句,将其运用到日常会话中。 
    既然如此,如果运用广告的手法,在电视台上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孩子们不是就可以不知不觉地在娱乐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吗?“芝麻街道”就是由这种思路产生的,结果如所预想的那样,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日本也颇受欢迎。 
    开发孩子的智力,首先要使孩子感兴趣,并采用使他们快乐的形式进行。从这种观点出发,重新探讨今天的孩子所喜欢的游戏,会根据创意的不同而取得意外的不同的结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以在地面上写英文字母,一边玩着踢石头的游戏,一边让孩子们学习英文字母拼写简单的单词的方法教育孩子,结果获得了成功。借鉴此经验,多湖辉在幼儿开发协会教育实验中,让孩子们使用小道具,轮流担任剧中的角色、恰到好处地作各种姿势和手势、讲英语台词,结果表明,孩子借此都能自然地掌握英语的发音,并理解台词的意义。 
    这样,老师又能让孩子一边进行娱乐,一边就能轻易地掌握英语会话。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付出同样的辛苦,但是对任何人来讲以工作的形式与以娱乐的形式,感觉都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如果是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走10公里的山路,恐怕多数人都觉得很艰难。但是,同样的10公里,如果说是旅游、打高尔夫球,平时那些总是坐车的人也会高高兴兴地去走,而且对疲劳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孩子们能在娱乐中做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表现。多湖辉认为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我们在学习中真正学到的东西,都是从自己主动地想学开始的。 
    然而,在心理学中,常常把赏与罚的作用看成是这种动机形成的原因,即对成功者给予奖励、对失败者给予处罚的强制方法。由于赏与罚都是从外部用诱饵和鞭子来促使动机形成的,因而称之为“外部动机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是学习者本身对学习抱有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称之为“自发的动机形成”。 
    母亲们经常说:“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玩电脑,一点也不学习,叫人为难。”的确,目前在孩子中间形成了一股电脑热。为什么孩子那么热衷电脑呢?回答只有一个,即“因为电脑有意思”。把这件事反过来说,孩子不热衷于学习,这与学习无意思有关。只会像背台词一样说“你给我学习”的母亲,大概没有注意到孩子这一点。 
    过去的刑罚中有一种最残酷的刑罚,就是把这里的石头搬到那边,运完之后再搬回原来的地方,几十年让其连续进行这种单纯操作。许多对这种工作感到无聊的犯人因过于痛苦而发狂自杀。对于人来说,被迫做“无趣”的事情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许多厌学的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痛苦的工作”,或许其中也有的孩子认为,我什么坏事都没有做过,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刑罚来惩罚我呢?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来考虑,医治孩子厌学的妙方就是把学习变成有意思的事。为此,首先着手做的事应该是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把学习变为“游戏”,是去掉学习原来的形象,使其变得有意思。学习的本来形象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努力。而游戏与学习完全相反,乍一看是无用的工作。但对于头脑的训练却也是有益的。把“摆脱了辛苦学习的、具有有趣形象的”游戏变成学习,在这方面多湖辉做了许多有意思的尝试。比如“押考题游戏”就消除了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把学习变为“游戏” (二)
    多湖辉曾教育过一个孩子,虽然还是幼儿,却几乎已经知道了车的各种型号,令周围的人非常吃惊。当然,这并不是父母强迫其学习的。父母带他驾车去旅行时,孩子在车里感到无聊而哭闹。于是,母亲就与其一起进行“押宝”游戏,让他猜遇到的车的种类和颜色等,使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专业”知识。 
    这件事使多湖辉深切地感到,只要孩子认为有趣,即使是很简单的游戏,他也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比如,大人向孩子提议说:“你猜一猜明天会从哪里出考试题呢?”孩子为了多猜,就有可能尽量扩大“学习”范围。如果其觉得这种游戏有趣,接着还会继续猜,这就是孩子的心理。如果在孩子之间进行竞猜,不仅猜的内容更具体,也会萌发竞争心理,效果将会更大。并且,孩子们还会在研究是否猜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复习的任务,这很有可能使孩子从猜谜走向喜欢学习的道路。 
    为了进一步说明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多湖辉对玩耍与学习是如何使孩子的头脑变聪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普通的机器越使用越受到磨损,性能越变得落后,人的头脑却完全相反,通过对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可知,人的大脑几乎是可以无限制地延长使用的。 
    甚至有人说,人的大脑大约有140亿个脑细胞,其中能够使用的仅仅是5%左右,剩下的约95%处于睡眠状态。常常有人担心给孩子的脑子里塞入过多的东西会引起爆炸,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与此相比,更令人担心的是因为不使用大脑,而使大脑的活动减弱。想一想如果我们因为得病半个月卧床不起,腿脚突然变得软弱无力的事实,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脑细胞也与此相同,一不使用,当然就会适应这个环境,产生类似停滞和老化的现象。因此,我们丝毫不应该有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的想法,而应该采取许多愉快而主动地锻炼大脑的方法教育孩子。 
    孩子的玩耍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只要母亲在孩子娱乐的时候,稍微动脑想办法,做一些努力,把理论基础知识融于娱乐之中,单纯的玩耍也会马上变成使大脑变聪明的工具,可以说父母的义务就是掌握这种方法。 
    平时大家常说“好好学习,好好玩”,多湖辉教授则认为,从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来说,不如改说成“好好玩,好好学习”,因为玩的比重正在扩大。即孩子们实际上是通过玩来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的。一说“玩得发疯”,在大人的世界就很可能受到谴责,可是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则与“拼命地学习”是一致的。 
    此外,玩耍对于身体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可以说这是使孩子大脑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英国,一放暑假,老师就要这样与孩子们作短暂的告别:“到今天,学习就全部结束了。从明天开始,不要再想学习的事情,尽情地玩吧。9月份咱们再见!希望那时,你们都被阳光晒得黑黑的。”英国的孩子们用不着担心暑假中会被围在补习班、测试、作业的牢笼里。 
    对此做法,有些母亲肯定会担心:“这样的话,好不容易学习的东西,不就全忘光了吗?”而欧美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暑假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换换脑子,充分做好吸收新知识的各种准备。”也有许多人觉得:“对孩子来说,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要学。希望孩子能利用漫长的暑假去学习并掌握这些东西。” 
    书本知识,只有同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活的知识,才能衍生出生存的智慧。因此,我们说游戏和玩耍是孩子生活体验的一种尝试。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教导孩子思考
    使孩子的头脑变聪明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让其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因为大脑不运动就会生锈。 
    那么如何做才能使孩子动脑筋想问题呢?多湖辉认为应该寻找机会迫使孩子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 
    人的大脑本来是很好用的,带有节约思考的组织。比如,如果今天以与昨天相同的方法顺利度过,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动脑思考什么,只要以与昨天相同的方法就可以处理今天的事情。 
    所以,我们的大脑之所以开始活跃,是因为今天遇到了用昨天的方法解决不了的事情。照这样考虑,不知这个“节约思考组织”平时为我们做了多少好事。如果每人每天从刷牙开始到吃饭,对每件事都从头到尾一一进行思考和处理,那么即便有几个脑袋也装不下。因为对于习惯的事情不需要特殊考虑就可以做,所以可以把精力用于去应付我们身边突然出现的新事态,并保持头脑的清醒。 
    由于这样的理由,对于大脑来说,“节约思考组织”本来是很方便的,但是稍不注意也可能成为致命的问题。所谓的墨守成规是比癌症更可怕的疾病。一旦得了这种病,我们的头脑就会生锈、老化,即大脑迅速衰弱。乍一看,这种可怕的墨守成规的病,因为带有与老化现象相似的症状,所以被认为是老年病的一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论多么年轻的人,甚至有的小孩也会患此种疾病。 
    尤其是孩子得了这种病更可怕。因为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不经常使用大脑的人精神发育肯定比正常人迟缓,这是众所周知的。 
    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幼儿到成人的智力发育情况所做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0~4岁儿童的智力发育程度完全可以决定18岁以前的智力最高值。即0~4岁期间智力直线上升的孩子,其以后也会保持这个速度,到了18岁高峰期时达到最高水平。相反,智力缓慢上升的孩子,到了18岁高峰期时,也完全处于低水平。并且,决定这个智力上升程度的绝大部分因素在于孩子周围有多大的刺激,而促使孩子智力发育的大部分责任在于母亲。 
    开发智力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