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仔细地想着,因为专业,略略研究过历史,可研究得不深入,对这段历史不清楚。即使清楚,现在的阿史那骨咄与默啜兄弟,以及孙万荣,除了一个剁万荣能找到外,其余二人,多半也找不到,甚至连名字都不是后来的名字。
    因此,换了一个角度思考。
    后东突厥的异军崛起,有多和因素的,比如武则天杀了一些有能力的大将,这一点同样很重要。刘邦用兵能不能比韩信?新罗若没有一个金法敏,能不能一次又一次从唐朝人身上讨便宜?吐蕃没有论钦陵,能不能大败薛仁贵?而后突厥大约也出了几个人杰。一正一负,所以唐军屡屡吃败。
    还有一个因素,武则天改朝换代,国内反叛声音不小,有可能母亲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国外便吃了亏。再加上母亲不懂军事,使突厥人异军崛起。
    唐朝的将士能力下降,没有什么名将了,裴行俭与薛仁贵、刘仁轨皆年高,只剩下黑齿常之与王方翼稍稍拿得出手,小一辈中,无论是薛讷、郭元振,或者张虔勋,皆无法与裴行俭这三人相比。就是稍次一些的重将,比如李谨行等人,一是胡人,二也不能与裴行俭相比,统帅几万人可以,统帅几十万人,才力又吃紧。
    这才是李威最担心的。
    士兵作战能力也在下降,唐初几万人几千人就可以发动一场大型战役,然而现在,动辄十几万人,还未必能胜利。人数越多,对统帅的要求就越高,但这个统帅之才,又如何寻找?
    自己出现,会对一些有用的将领作保护,至少王方翼与黑齿常之,不能让母亲冤杀。更不能让母亲改朝换代,一旦这样,自己下场必缠,无异。说什么千秋大计,那是在能做的情况下做一做,自己小命都保不住了,谈何兴盛唐朝与中华?
    人总有一些自私自利的想法,想到了这一点,又想到了现在的政局,自己还没有真正全控大政呢,母亲和和的手段,也颇让自己心寒,于是说道:“秋卿,就依你之策。”
    赌上一把了。
    但从现在起,就要关注东突厥的事态,不能让他们形成大势。也就是说,可以小乱乱,权当实战练军的。也要配合一下没禄氏,不管没禄氏对唐朝最终是好感,还是反感,没有了用兵如神的论钦陵,吐蕃威胁力将会下降一半。还要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培训将领,大规模的练兵。
    秋仁杰道:“陛下,正是如此,臣也知道这似乎是妄言,可小不忍则大乱,现在是小痛……先忍耐了,大唐若是失去陛下,才是大痛。”
    说到这里,想到一旦陛下与太上皇太后交手失利,让两个先圣罢废,唐朝的将来,秋仁杰打了一个冷战,可以想像,唐朝最黑暗的时光,将会到来……
    上官婉儿忽然欠身施了一礼,说道:“秋侍郎,请受我一拜。”
    本来生性聪明,武则天培养了一段时间,又替李威做了许多事,对政局了解得更比以前清楚。秋侍郎不是佞臣,若不是为了狸下,怎么会说出这番话。
    “婉仪,世人皆知臣是陛下的头号心腹,这是臣的本职,勿敢当此大礼,”秋仁杰虚扶了一把。又说道:“最难的是一个人……”
    是指裴炎的,正是因为裴炎的串连,武则天手掌得到掌控朝堂。若是找到此人把柄,将此人贬职,或者罢废,武则天四肢将会去掉两肢,可是当初许敬宗都能对付,明崇俨更不用说了,就连六皇子都不足为害。然而裴炎,秋仁杰同样一愁莫展。
    无论是废或者罢,最少得有一个罪证,然而他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下去,就硬是没有找到一件有用的证据。
    若不是自己想得远,都有可能反被此人迷惑。
    “秋卿,不用担心,还有裴卿一策。”
    又说了一次。
    裴行俭也是没有办法,又担心自己岁数已高,于是想出了一条十分恶毒的策略。这是最终极的战术,是以防万一的,一旦使了出来,就再没有回头的箭,不到万不得己时,李威也不想用。
    “是一一”秋仁杰话到嘴边,终忍住没有说。这一对君臣的会变,终于决定了李治想要插手表现,李威旁观父亲糊弄插手的政局。
    不过一个好消息,终于将压在洛阳上空的阴云化解了一些。
    裴行俭押解着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返回到了洛阳。
    李治在上阳宫大宴谈臣,对裴行俭说道:“卿有文武才。”
    “臣愧不敢当。”
    李威没有吭声,文武才不是这一天就看出来的,为什么还是千年老二?
    于是授程务挺为丰州都督,裴行俭加检校右卫大将军,并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将军十八万,并且节制程务挺与幽州都督李文睐、曹怀舜等人,一共近三十万大军,以讨突厥。
    比历史的军队人数略少几万,历史上此次征讨东突厥达到了三十多万军队,是唐朝有史以来出征军队数量最多的一次,史书垩记载此次出征,从幽州到丰州,军队漫山遍野,旌旗一眼望不到尽头。但还是征调了近三十万的军队,可见李治的暴怒。并且又出现了一个变化,武器更犀利,也不全是好处,更好的武器,增加了战争的成本,也加重了经济的负担。
    与吐蕃不同的,那是一条野狗,顶多路过时,多扔了几根骨头,反咬了自己,会气,但不会很生气。而突厥这一次反叛的所有贵族,皆受过唐朝的恩惠,甚至大部分人在唐朝长安入过学,培养了其文韬武略,平时又动辄不断地赏赐。因此,此次反叛,李治怒不可遏。
    裴行俭从容答道:“臣奉命。”
    来的一路上就看过许多邸报,若是军队少,不敢说,这么多军队,镇垩压此次暴龘动,前没有多大的问题。
    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立即举起酒杯,恭贺道:“太上皇陛下,裴大总管出征,一定会旗开得胜。”
    李治只是微笑,一遮袖,将水酒饮了下去。
    李威忽然问道:“阿史那都支,李遮匐,你们为何要谋叛?”
    武则天拽了李威的衣袖,暗示李威,既然人家投降了,此事就不得再提。这也是唐朝的一惯对胡人的政策,不能说全是坏处,这样一来,作战时,战意不足,固然反叛容易,投降起来也容易。一看风向不妙,立即自缚自己,前来归降,求一个平安。
    “母后,让儿臣来处理。”李威没有默许母亲的暗示。
    阿史那都支伏于地上,小心地说道:“皇帝陛下,臣根本没有反意,否则裴大总管率部来到我驻军前面,臣为何不反抗?”
    “当真如此?阿史那都支,你已穷蹙被擒,到了京都,以后就要受朝廷的管制。老实地说一说,对你将来有好处,若是不老实,我的手段,你大约也听说了。”李威声音不高,可说话时语气很冷肃。
    “臣实是没有……”
    “还想狡辨!”
    李威一拍桌子怒喝道。
    阿夹那都支注身吓得哆嗦了一下。
    对李治,阿史那都支并不害怕,害怕的正是这个新皇帝。中原百姓称仁爱的什么,他没有看到,只看到如今的青海从伏罗川到赤海……”再到广大的大非”,那么好的平原地带,只剩下一片青芜。知道好,然而青海莫贺可汗的残众,皆不敢将百姓散于这些青川之上。散多少掳多少,只好呆在一些山谷中芶且偷安。连吐蕃的武大论论赞婆,都束手无策。
    一直没有明显的谋叛,正是害怕这个新皇帝。
    “说还是不说。”李威再次不顾李治不悦,喝问了一句。
    “臣也不算谋反,”阿史那都支小声地说道:“不过臣也有错,受了论钦陵的挑唆。”
    李威要的正是这句话,复又问道:“那么论钦陵有没有派使者前去东突厥?”
    “这个,臣不知,不过臣想,大约是会派的。”
    能入宴的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呆子,听到此,一半人会意起来。纵横掉阖不稀奇,皇帝也在用,甚至都将视线放在不相干的那个欧罗巴洲。然而如何准确地找到两个阿史德?
    裴行俭与李威商议了良久,认为和和条件下,只要论钦陵派出使者挑唆,必反无疑,唐朝也不是真正地坐待事态发展的。然而都将眼光放在了阿史那部族各个酋长上,皆没有想到阿史德族人会叛。毕竟唐朝对待这一和姓的族首,十分优待,本来对待胡人政策很优柔了,但对阿史德各个,族首,更加优柔,还在阿史那各个族首之上,那怕这一部,并没有出过多少为唐朝尽死力的大将。
    可是论钦陵就想到了。
    武则天喃喃道:“这个论钦陵……”
    印象更深了一份。
    李威问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论钦陵的武略,而是一个验证。问完了,没有再问,却在想着心思,如何让没禄氏母子立即上位,只有他们上位了,才能对论氏兄弟进行更好的掣肘。可现在没禄氏连赞普的死讯都不敢公开,等到他们母子上位,得多少年?
    “你且起来,朝廷会继续对你优厚以待,但朝廷一禀从前宗旨,将你的族人当成了我们大唐臣民,因此,此次裴卿出征,仅是将你们带到京城,享受荣华富贵,并没有动弹你们的族人。你与李遮匐上位,可以说朝廷强行扶持起来的。望你们知错能改,也要写信给你们的族民,让他们以后务必效忠朝廷。你们族民忠于朝廷,才是你们富贵的保障。若是继续谋反,你们懂的,我不是软弱可欺之辈。”
    按照规矩,此二人带到京城,会软禁起来。比如养了两头猪。
    可养猪仅倒一些剩菜剩饭,喂一些米糠,长肥了还能宰杀。可这两头肥猪,要封官,要加爵,要赐府邸官爵封地奴婢,还要每年拿出财帛赏赐,委实昂贵之极。但不要真指望是朝廷欠他们的。也要做一些小事回报一下,东突厥有乱,西突厥不能再乱了。并且唐朝赡养的外国人也太多了,从波斯到河中诸国,到西伯利亚的各部族,再到新罗偻国,也不是所有外国人皆需要唐朝瞻养,可养的废人没有十万人,也有八万人,这对于一个实际人口有可能不足四千万人的国家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万国来朝,李威根本就不喜欢,唐朝是否真正强大,百姓是否真正快乐,才是他最关心的。
    “臣离开部族,已经没有多少话语命……”
    “那么你意思是说,朝廷还要将你释放回去?”李威冷笑地问道。
第四十九章 摊牌(一)
    迎出皇宫,十几个老者站在宫门外,等候谒见,全部认识,都是党项八姓,以及雪山羌与黑山羌最重要的长老之一。。
    见到李威立即伏下来施礼。
    李威虚扶,道:“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各位,莫要多礼。”
    将他们带到东宫。
    又向野辞明月恭贺,分别又拿出来许多贵重的礼物。李威道:“各位,你们生活艰苦,何必破费?”
    “这是臣等应当做的,而且这一年,我们各部生活远胜往日。”雪山羌一个长老谦卑地说道
    其他老者皆是阶和。
    倒是发自内心,以前不知道,经过吐蕃的压迫后,党项人才知道以前唐朝羁廉政策的珍贵。同时又教导他们子弟学习唐朝文字书籍,生活又得到了改善,去年一年,仅唐朝军队和植下去的耕地达到了四万多顷,收了七百多万石粮食(资治说黑齿常之屯田五千顷,岁收五百万石,不可能的,以唐朝产量,又是广和薄收方式,那怕土地再肥沃,五千顷顶多岁收一百万石,说明屯田实际面积有可能达到了三万顷)。青海包括他们党项人,去年一年没有为温饱担心过,相反,青海存储了大量的粮食。今年耕地又在增加,有可能粮食产量还能提高,现在党项人就看到当初皇帝向他们描述的美好未来。
    “我心中也是高兴,没有食言。”
    “陛下,青海各族百姓去年大丰收时,几乎每家每户日夜思念陛下,很想障下再到青悔……”细封部的一个老者说道。话没有说完,让拓跋部长老打断:“细封牟,不得胡说,陛下日理万机,怎么随意到青海。”
    “是,是。但陛下,此次听闻唐朝出兵突厥,我们各部深受陛下大恩,前来恭贺才人有喜讯之外,再恳请陛下准许我们各部参战,如何?”
    “你们好意,我心领了,可要防止吐蕃……”停了下来,看到内侍将郑宫楚引了进来。
    不是党项各族的人,不仅是郑家的女子,而是是未来的东宫主人之……又怕站在宫外,闲言碎语会很多,裴雨荷的贴身宫女直接将她带了进来,守值侍卫自然不敢拦阻。
    李威有些诧异,真进宫来了?
    不是那么容易,郑家在洛阳的人,有许多人不同意,可是郑宫楚自己的心思却是很想,很难分清是好奇还是爱慕,但听到裴雨荷贴身宫婢说完后,一直半推半就,看到这副情形,郑家的人不好再阻拦。又不知道这是皇后主意,还是皇帝主意,并且不久后,几大家族要联手“逼迫”皇帝再松海市,最后只好同意下来。
    但有些人还是不耻皇室家风的,这不是还没有过门吗?虽说是好意,可有违礼教。
    郑宫楚还小,仅比韦月大一岁,不懂其中的过节。来到皇宫,还满心的欢喜。用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一谈蕃子。
    李威说道:“坐。”
    郑宫楚欠身坐下来。
    不知道她的身份,也不敢过问,黑山羌的长老已经伏了下来,以头叩地,叩得那个响,李威只好扶起他,头都叩破了,迸出一些血迹,道:“有话慢说,不必如此。
    郑宫楚更是好奇,在家中听说过,太宗死后,谈胡有的划脸,有的割耳朵,有的撕眼睛,如丧考她,只是听说,还从未看过。李威眼光从她脸上略过,心中想到,这个少女看似很安静,胆子倒是不小,跟在自己后面,看上吊的死人,今天看到黑山羌这个长老脑门上迸出鲜血,也不害怕。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性格。
    没有多想,将他重新扶到胡床上。
    这名老者又说道:“狸下,我族未曾帮助过狸下,可也受了陛下的大恩,就让我们回报一次吧,不然臣等回去,都不好向族人交待。”
    李威在沉吟。
    他在后世看过一些人的评论,说突厥人谋反,是唐朝刻削压迫,又多率其族人东征西战,族人不胜骚扰,才谋反的。信以为真。来到唐朝后,才知道这和说法是多少荒谬,为了安抚,唐朝几乎拿中原人的民脂民膏,在供养这些胡人,使其再度恢复强大起来。至于征讨,养了这么胡人,又是唐朝子民,难道不征兵吗?当真他们是高人一等?还有说吐蕃帮助唐朝抵抗大食,李威也没有看到,只是看到吐蕃在与大食默契地削弱唐朝的统治。
    不知道这些专家是不是用砖头拍晕了头,难道出现一个大吐蕃,大突厥,大女真,大契丹,对中华是一件好事?虽说团结,但不能曲改吹捧如此。
    特别是征兵,唐朝军队现在整体战斗力在下降,出动军队配合,是件好事,就不知道看到唐朝普遍军队的战斗力,这些党项人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很重要的。眼下这些党项人心悦诚服,可是李威对历史上的西夏,心中还是很忌惮,这个民族不但让宋朝吃了很多苦头,大败辽国,甚至金国强大的时候,都不敢西向,成吉思汗就是死在这个民族反抗之中。
    想了一会儿问道:“你们党项整个部族最大限度,能出动多少战士?”
    十几个老者想了一会,拓跋部长老答道:“大约能有七八万将士。”
    这是最大限度了,这两年青海之战,持继时间很长,唐朝与吐蕃皆吃了很大的苦头,党项人在这个漩涡中,也没有得到好处。这化八万将士,还包括了黑山羌。
    大约眼下不会有问题,不过得加紧乘他们没有壮大起来,将他们汉化。于是道:“这样吧,你们抽出五千士兵,前往丰州,与程都督的军队会合。”就是用快马通知也要耽搁时间,又要征调族民,还要赶路,只能来得及与丰州的军队会合了。
    又说道:“正好,上晃节到来,皇宫有一些活动,你们随我一道观看。”
    “喏。”
    答完后细封部长老又说道:“其实若是陛下出征一定大获全巅。”
    这一句话多少勾起李威**。呆在这座深宫中,仅是处理朝政,那是自己应该做的,可每天还要勾心斗角,李威也习惯了仍然不喜。倒是军中生涯热血澎湃,十分对李威的胃口。不是说做皇帝就不能出征的,历史上朱楮大帝五进蒙古将一襁想要光复蒙古余威的骷子杀得哭爹叫妈,史书也没有评价他不应当这么做。
    况且还有裴行俭掌舵不会出现失问题工但想到了父亲的授命,裴行俭为主帅,太仆卿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幽州都督李文睐、丰州都督程务挺与曹怀舜为副帅,这分明存了掣肘之意。
    五人当中,程务挺大约是母亲的人,曹怀舜与自己恐怕也不会感冒。李思文是李绩的族弟,不能说是母亲的人,也至少是父亲的人。后两人自己同样很少来往,李文睐襄色恭王宗室子弟名将李神符的儿子,周道务与自己有些源渊,同样很难说。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周绍范,其人娶祖父李世民女儿临川公主李孟姜,也就是韦贵妃生的女儿。周道务自幼就被当作功臣养在宫里,若说忠于谁,他与李文睐大约只会忠于父亲。
    所以连裴行俭都不大放心,怕出了薛仁贵与郭待封那样的妖蛾子,从青海军中调出了张虔勋,反正与薛讷势同水火,放在青海不合适,又调出了细封雷、郭元振、辛承嗣这些骁将,还调了他赏识的靺鞨大将李多祚,虽不是副帅,但保证自己手下有将可用。
    东突厥暴乱,此等大事,父母都在想着掣肘,若是自己亲自挂帅出征,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想到这里,心中叹了一口气,还是先熬吧,以父亲这个身体骨,又不甘寂寞,再度跳出来处理政务,大约没有两三年好活了。将这段时间熬过去再说,但不能说出来,摇了摇头:“勿用,裴卿儿用兵远在我之上。”
    这谈党项人不大相信,不过此次唐朝出动了三十万大军,想来对付突厥人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李威派人带他们下去安顿。
    郑宫楚好奇地问道:“陛下,他们是党项人。”
    “嗯。”
    “陛下对他们很恩宠。”
    听不出来是好话,还是贬义之词,答道:“郑小娘子,党项人因为部族松散,但战斗力不可小视。唐初我朝兵力之强,然有野狐峡之败。这一部又忠于我朝,应当恩宠。”
    “是,臣妾多言了。”
    上牙,节的皇宫欢庆开始,李治与武则天居然难得地返回了皇宫,并且派人来喊李威过去。但在此时,吐蕃最重要的一场会面开始。
    路程远,又是偷偷摸摸而来,莽萨若才返回逻些城。
    看到李威的善意,没禄氏吃了一颗定心丸,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不是将儿子一抱,马上就能成为吐蕃的新赞普的。要得到国内重臣的同意,才能继承赞普位置。与李威一个性质,先将帝位定落下来。赞普位置定下来,大义就拿在手中。嗯要大多数大臣同意,就必须对论氏兄弟作出一些让步。不敢母子同时会见论钦陵,这时候有些后悔当初自己孟浪,对论钦陵一直公开了敌意,又多次冷嘲热讽,无疑增加了这次会谈的难度。将儿子悄悄送入羊同部娘家,逻些城都不敢放的,这才来到论钦陵的牙帐。
    反对论氏兄弟专权的权贵与大臣有不少人,只是畏惧论氏兄弟的权势,以及他们掌控的军队。是恰谈的最佳时间,然而就是没禄氏自己都没有多少把握,能谈得妥。
    听到手下禀报,论钦陵有些讶然,此次瞒得紧,论钦陵居然到现在都不知道赞普之死。
    他正在安排青海事务,准备让三弟出兵,不求有功,遥遥地声援一下东突厥的暴乱,掣肘唐朝的军队。可是在想着后果,即便是小败,对整个战略意义非同小可,然而未必能有多少大臣能看出来,就是看出来,有的大臣也会拿此事做文章。
    听到手下的禀报,论钦陵愣了一下,心里想到,这个麻烦的王妃要见自己有什么事?
    仍然说道:“让她进来。”
    连武则天他都瞧不起,况且是没禄氏。
    吐蕃一次重要的会谈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摊牌(二)
    此时高原上正是很寒冷的时候,到外是冰雪,天地间一片茫然。!
    只有高大的布达拉宫红色宫墙屹立于云宵之间(最早的布达拉宫是红宫墙,后来因为损坏,才在外面又修建了白宫墙,九层,当时来说,是很高的建筑了,一千间房屋)。
    这是松赞干布为了昭显吐蕃的强大,宴会诸臣服部族修建的,但一看到这个布达拉宫,没禄氏就想到了论氏父子的智慧(布拉达宫有三说,一说是松赞干布需要一个华丽的地方彰显吐蕃强大,二说是娶了尺尊公主后夸耀修建的,三说是为了文成公主修建的。老午查了许多资秤,证实是修于臼,年,尺尊公主网年出嫁,文成公主必,年出嫁,并且都带来了丰厚的嫁妆。以当时吐蕃工艺,这一修十年也不会竣工,作为吐蕃大论与最关健的外交官员,只好以此搪塞,结果泥婆罗搭了一个公主,最后还搭了一个国家。唐朝搭了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