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唐-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狄仁杰说道:“陛下,臣都有一个主意。”
“狄卿,。”
“太上皇要封禅,可仅这样封禅,群臣不服。但陛下可以进谏,让太上皇拿出一部分款项,赎出大量部曲。五姓七家的人在相互走动,不久后将再放海禁,陛下为了转移几大家族吞并的步伐,许诺在原有的海运上政策再放宽松一些。到时候会要更多的部曲。不如乘现在,赎出一部分部曲,让他们充塞青海,也是浩生之德,同时也巩固了陛下在青海好不容易才取得的胜利果实。”
“这个主意颇妙。”李威抚掌赞道。
青海两次调拨,加上原来部分汉人,已经存在不少汉人了。这不是原来隋炀帝那种做法,用罪犯固边,反而很容易的吐谷浑化。不过比例依然没有党项人大,虽然党项人现在对唐朝的态度很不错的。上了唐朝的船了,害怕吐蕃的报复,不得不这样。可是预防未来。再说,有粮有地,有巨大的吸纳百姓迁居的空间。
而且现在的青海环境很好,比如大非川,颇有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味道。后世呢?只剩下一片片戈壁滩,难得看到一片片矮小的野草。这也是放牧过渡破坏环境导致的。
牵强附会的解释。
关中北面现在的环境也不算恶,后来却成了黄土高坡。过度的耕种,同样也在破坏环境。倒是他的某些策略,对环境起着保护作用。一是提出绿化,大多数人没有当作一回事,但说得在理,部分地有官员这样去做了。养成风气,能保证一部分水土不会流失。二是煤炭资源的提前开采。
也在破坏环境,但比使用木炭好。那首《卖炭翁》写写卖炭的老头可怜的。然而制作木炭的过程没有写出来,这不是从地上挖出来的,是一根根树枝砍伐下来,然后放在窑dòng里烘烤,才得到的木炭。每到冬天来临,千家万户,就用这个木炭御寒。
三是棉huā普及。没有棉huā,就没有棉衣。只穿着麻衣,有几个老百姓舍得穿裘皮大衣?这在后世简直无法想像的。甚有人怀疑,那么岂不冻死人了?所以李世民率军返回迟了一步,真冻死了士兵。所以宋朝大寒时,士兵守卫在汴梁城头上,都活活冻死了。这更bī得百姓呆在家里烘火。木棍子木柴禾木炭烧个不停,一大批树木便这样砍伐下来。
对此,李威考虑过,可没有认真考虑。
未必智慧在这时代超人一等,但见识却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可无论如何的兴革,包括已经落实下去的,必须等自己手掌大权,才能真正落实,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理念。否则就是落实下去,一个小小的变动,前功尽弃了。
又喊狄蕙狄好姐妹前来与狄仁杰jiāo谈了几句,她们父母亲人皆不在人世,也算是娘家人。
然后李威前往上阳宫。
开口说道:“父皇,若是想封禅,依儿臣之见,最后做一样善事。”
只要不反对封禅就行。李治道:“什么善事?”
“新近从倭国得到一笔不菲的款项,各地又有税务增添上来,还有另外一笔钱帛……国库暂时不愁费用。然而青海依然缺少劳动力,许多屯田开耕出来,无人耕种。因此,儿臣恳请父皇拨出一百五十万缗钱,赎出十万,或者几万部曲,给他们一条生路,又替国家严守了西陲边防。有此善举,封禅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部曲这几年价格在逐渐上涨,以前若是拨出一百五十万缗钱,男nv老少合在一起,最少能赎出十几万人,但现在不行了。可这确实是一件善举。李世民做得特多,早年之前,东西突厥没有征服,慈悲通过各种方式,有自己逃过去的,有隋朝赏赐过去的,有掳掠过去的,两部突劂有近百万百姓。于是拿出一笔不少的钱帛替他们赎回中原。甚至用了不归还中国百姓作为理由,向龟兹人与薛延陀开战。到了李治手中,几乎就没有做过了。
情况有些不一样,但xìng质一样的。
李治沉yín了一下,答道:“弘儿,此举是善,朕依你。”
不管这个禅能不能封起来,又落实了一件事。
ps:推荐朋友神界六郎一本书《离天变》书号2226656 。
第五十八章 封禅的耳光(中)
第五十八章封禅的耳光(中)
父亲答应得很爽快,大出李威意料之外。;忽然会意过来,这也是一种掣肘。
父母掣肘,让自己做许多事,思前瞻后,可自己同样如此,父母亲有什么大的举动,也要考虑自己。封禅这件事,反对的大臣本来就多,若是自己带头反对,此议多半会泡汤。
不仅封禅泡汤,不能张扬名声,一旦泡汤,将会证明父亲说话的威信将会逐渐失去。
李威又成长了一步,以前看问题,是黑与白,现在看问题,是一片灰sè,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不是后世看史书,这个人是坏的,这个人是好的,没有那么一回事。若是岳飞不听自己的话,对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妨碍,换作现在的李威,会不杀,但也不会重用。这才是上位者的本质。
想通了此节,忽然想到,是不是可以借机提出更多的要求。
念头转了一下,立即打消。
也不是父母与自己同意,所有诏令会立即执行下去的,还有权贵的利益,宗室的利益,名mén世家的利益,庶族地主的利益,百姓的利益,甚至各州各县的利益。
就象移民。
青海那么多的耕地,开耕出来,党项人又不善耕作,就是善于耕作,全部jiāo给党项人,李威也不放心。移民过去,国家节约了军费与粮草费用,又不会产生更多的戍卒妻离子散之苦,又为国家充塞了边境,拱卫了京城的安全。但换到各州县呢?
移民移的是贫困百姓与逃户。可是各州县依然很不配合。那怕是逃户,对逃户的政策,后世人会觉得很好笑。各州县勿令百姓出入他州县,各州对各州,各县对各县,都采取了封锁闭关的戒令,可对于他州县逃避过来的百姓,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出政绩吗,一个案件不能多,多也要有本事查出来。二百姓没有太多不平,一个个上书反对。三就是看jiāo纳多少粮食,多少税务。没有百姓,怎么能产生税务与粮食?朝廷挤牙膏似的,挤出了两批百姓去了青海。
这就是官员政绩的利益。
恐怕有了这个利益,就是朝廷拿钱购买部曲,也会变得十分不易。
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起身告辞。
回到了东宫,很古怪的一家子,儿子在东宫,老子在上阳宫,好好的一个若大皇宫,却成了摆设,除非上早朝时,皇宫才热闹一会。刘仁轨与裴行俭又来求见。
让他们进来。
他们还带来了五个人。
刘仁轨替李威做了介绍,第一个是汴州的参军事,老将杜爽。这个人李威听说过,白江口之战,刘仁轨手下两大副将,一个是百济降将扶余隆,一个正是此人。可以说唐朝除了刘仁轨,其他诸人当中,最jīng通海战的将领。
老将高丽战后,因为受伤,于是远离了战场,在汴河一带各州担任司军,主要职责是维护大运河与汴河运输的安全。要建立海军吗,刘仁轨将此人翻出来。
很长志气的一战,这又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不就是一个小倭国吗,打败了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李威十分客气,看了看,老将军年龄也不算高,大约才刚刚六十出头。如若身体健康,还能率军好几年时间。客气地说道:“杜将军,请坐。”
婉儿七窍灵珑,一听李威语气,立即替杜爽搬来胡得老将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刘仁轨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杜将军,坐,陛下可以说是史上最平易近人的皇帝,你不用担心。”
感谢地坐下来。
李威又说道:“刘相公,谢过你了,我真愁着没有好的主帅。”
这个主帅可不好找的,除了刘仁轨外,让李威选择,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不仅作战勇敢,善于指挥,有实战的经验。关健是大海之上,建军的目标,以后最常用的是登陆作战,不是将船一泊,士兵往岸上一冲,就完事的。选择什么地域登陆,甚至有的不能在港口登陆,必须用小船将士兵放下来。登陆后,是立即进攻,还是先修建一道防御工事,将士兵卸完后再发起进攻等等。又没有什么手机电话无线电联系,也就是说必须指挥的将领,不仅有海上作战经验,还要有陆地作战经验。换裴行俭上去,有可能都不合适。
有这样的人才,还不能职位太高。刘仁轨前去,最合适,可是一种làng费。杜爽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另外海战经验同样很重要。
倭国的大单,钱赚得很快乐的,可是倭人多以渔业为生,本来就善长驭舟,几年cào练下来,不管国力如何衰落,必然产生一支强大的海军。有武器也不管用的,投石机在陆地上投shè,目标都不jīng确,况且在颠簸的海船上。必将最后以冷兵器作战为主。这个战役,李威没有打过,可后世多少看过《加勒比海盗》之类的大片。
看到那些演员没有,在缆绳上攀爬,还要一边作战。换李威上去,也不要作战了,爬那个绳子心里面都会害怕。甚至有可能船在颠簸,站都站不稳,更不用说爬绳子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手一松,往大海里一掉,几个làng头一打,天知道会被风làng卷向何方。那时候在jiāo战,战友也不会顾你一个人的安危,派人去营救。
最后就是对船与天气的熟悉。刘仁轨初次出海时,做得不错的,意识到种种问题,时间紧,船舶质量有很大的问题,没有合适的船夫,又恰好天气多风làng,不易出行。李义府一再bī,只好出海。结果呢?作为一个统帅,不仅要对驭船略有jīng通,还有对海上的天气、洋流、水文,都要熟悉,本身对船舶也要懂一点。
这几条加在一起,就更难找合适的人选了。
刘仁轨又介绍了第二个人,李威有些面善,刘仁轨说道:“他是庐州舒光颜,现任果毅之职,家住在巢湖边上,自小家中以捕渔谋生,善长船xìng与水xìng。”
大约地说了他的一些经历。
青海之战,出动了十几万军队,也从江淮调来了少量的府兵。考虑到江淮地气cháo湿低洼,与青海天气是两样的,多用作后勤士兵。因此军中多有人耻笑江淮过来的士卒。舒光颜很是气愤,于是主动请战,前后亲自击毙了十六名吐谷浑或者吐蕃的士兵,逐步提拨为火长,队长与校尉,不过后来裁军,他家离青海遥远,裁了下来,担任了一名果毅。
见过李威,十分jī动,伏下说道:“末将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陛下。”
“这小子,怎么说话的呢?”刘仁轨又好气又好笑地踢了他一脚。
这个舒光颜除了懂驭船,作战勇敢外,还略略识几个字,这一点也很重要的,不要求文化有多深,最少识几个字,才能值得培养。
第三个第四个人,也是当年从白江口之战退役下来的将领,一个叫石仝,一个叫张佐祖。第五个人倒有些特别,刘仁轨看着李威,小心地说道:“他是陆马的次子,叫陆惊廷,海客出海时,梁陆的船队所去地方最广,多次与当地土著人发生冲突,甚至还有小规横的海战。陆惊廷多次亲率手下指挥,击败过他们,有一定实战经验。此次听闻消息在登州设海军之后,登mén求臣,不知合不合适……”
李威笑了笑,道:“不拘一格用人才,量才施用,有什么不合适的。”
不过为了表示慎重,反正离组军还有三四个月时间,于是将这五人皆塞入军务监中。正好刘仁轨与裴行俭皆在洛阳,也能chōu空教导。只是让裴行俭失望的是,与李威一样,无论是去年进入军务监的mén荫子弟,或者是今天武举招收的武举子,皆没有看到特别的好苗子。不是将才,是帅才,程务tǐng黑齿常之的那种……
这又是一个不小的变革。
海上成立一支军队,未来不仅是对付倭国与新罗。长远的战略,海外的扩张,必须也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支撑,才能维护商人的权益。但没几个人能看透……
六月到来,江南的稻huā大约扬了起来,一年也到了最热的时候。李威坐在一株碧柳下看书,蝉儿在树间不停地鸣叫着。风儿不大,虽有着浓浓的树荫,天还是很热。
李威看着书,两个宫nv拿着大芭蕉扇,站在后面替他扇着风。早先还受不了的,渐渐地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也忘记了所谓的“平等”,默视了宫nv太监们的殷勤服shì。
郑宫楚走了过来,迟迟不语。
对她的来意,李威很清楚的,故作不知,问道:“你来了东宫之中也有两个多月吧?”
“是,陛下。”
“有没有,觉得……”李威用手比划了一个笼子。
“还行啊,在家中,父母亲也禁止我们外出的。”
“哦,那就好,”李威继续作出又要看书的样子。
“但臣妾……臣妾……”
“说。”
看了一眼两个宫nv。
李威道:“你们下去。”
“喏,”两个宫nv退了下去。
“臣妾娘家来人,到了东宫看望了臣妾。”
“我知道。”李威不由地皱了一下眉头。这也是一种破例的行为,不管他们来意是什么。
大约感到李威的不悦,郑宫楚不敢作声。
“你说吧,想说什么。”
“他们问一下,上次你在荥阳答应的事。”
“我答应了什么?”
“那个放海……”
李威心中冷笑,自己在郑家说得很清楚,这是一条出路,以前唐朝封关封海,没有办法,只好在国内吞并,后来放了一放,虽然苦一点,可是这些名mén世家有许多资源,扩张起来比任何人都容易的。那么多的地方,任由他们扩张,这一次再放松政策,人员,船舶数量,武器配给,但结果呢?锅里的肯定想要,碗里的继续不放,并且盯着锅里的一大堆美食,还只想拨出一根汗máo来换取。
看到战争迅速结束了,倭国又暗中jiāo易,使朝廷得到大笔钱帛,不仅父亲想要封禅,甚至还拿出钱来赎部曲了,知道手中的牌面,原来什么都不是,这才着急
将书掩上,说道:“楚儿,当初你嫁入东宫,我就对你说过,而且母后那一天与我的对话,你也听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才是华夏千百年来的fù德。我不想你替我做什么,可你们家族的事务,你也不能带入东宫。”
“臣妾,臣妾……”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错,那是我的承诺。但承诺,也要看双方的诚意。你们家族,包括其他几大家族,虽是名mén世家,可最终要依附于这个国家,不付出,只想回报。这个国家不欠你们几大家族的,这个国家百姓更不欠你们几大家族的。”
“陛下,我们郑家没有说什么,是其余几大家族有些误会的想法。臣妾的祖父大人,在家中也焦急,怒其不争,可是……”
“好,那么你替我代一句话给他们,让他们游说,朝堂上的局势,他们一个个很清楚,能说动父皇与母后,开放禁海,我会配合。否则,我不会冒着让许多大臣弹劾的风险,为一群挂着光环,内里却是一群……”想说吸血虫的,没有说出来,转了一下口风,说道:“chūn天举国用兵,国库紧张,大好的时机,他们没有把握。后果只好自负。”
“臣妾也觉得他们做得不好。”
“你能这样想,就对了。但也不是不好,他们很高,很傲,惯了的。去吧。”
拖到这时候,确实过了最佳的时机。若是chūn天,只要几大家族一呼应,正好国家缺少经济,他们在朝堂中没有多少大臣,可影响力非同小可,那时候就可以将禁海放开。但一个个在观望,当真李威不懂?
现在呢?父亲要封禅,自己说赎部曲,父亲是一种妥协,可也是一项善政,为封禅增加份量的。所以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但放松海禁?以后肯定会同意,不会在这时候。无论有多少大臣上书,用什么手段,可一放,这时代必然会有不少人反对。是重商,重利,就是自己同意,父亲会不会同意?
但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封禅似乎成为必然。
想法稍有些偏jī。郑家联亲,同样是一种捆绑,某种意义上,以后李威也要代表郑家,甚至五姓七家的利益。这种联亲才有意义。这个意义非同小可的,不仅李威将获得强大力量的支持,五姓七家也会从中得到巨大的利益。不过李威也说得对,五家七姓清高,也使得这次联亲失去了许多重要的意义。
能量不小的,终于从民间,甚至朝堂上,开始有人鼓动朝廷要再次放海。可是到了关健时候,李治权衡了一下轻重,立即将这些奏折搁置不报,就当没有听到似的。然后眼巴巴地等着七月到来,若是风调雨顺的,国家又平安了,准备再次商议封禅。不能再拖下去了,那一群欧洲的使者还要返回呢。
就在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然后封禅……成为笑话。 。
第五十九章 封禅的笑话(下)
第五十九章封禅的笑话下
日落时分,云中古城古老的城墙,笼罩在一片昏黄里,城外还没有形成大片大片的沙漠,虽然过度放牧,这时,依是一片片矮草地。。但在这片寂寥与荒凉里,云中古城显得庄重肃穆,又带着一丝沧桑。
就要到关城én的时间,叛乱的中心就是围绕这个古老的边陲小城拉开序幕的,可是身处在暴风眼里,阿史德族人重要的成员全部出去联系各个部族。反过来这座城池在叛乱中没有失守,因此也没有遭到战火的破坏。
城中多以驻兵为主,还有不少百姓,以商业谋生的,用草原的特产,从中原换来大批的货物,来回jā易谋利为生。另外还有少量的客栈酒肆。除了客栈酒肆外,其他各个店铺也到了关én的时候。
经营布行的阿史德海默正准备将他的帛行关起来,忽然一个身影拦在他身前。
抬起了头,眼中露出一阵惊喜,然后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将此人立即拉入店中,匆匆忙忙地将店铺关了起来,坐下问道:“主人呢?”
“他还好,你们在城中怎么样?”
“象原来那样,可或多或少受到一些牵连,唐军对我们族人不似从前了。”话音一转,问道:“主人在何处?”
“他在狼山,不过现在不在了,正准备返回,此次我来,是找你相助的。”来者将来意说了一遍。
李治对军事不懂的,认为这次轻松地将突厥打败,突厥人应当老实了。但忽视了百姓的盲从xìn,以及百姓对大局的全瞻xìn。作为高的统治者,能清楚知道各种消息,能打还是不能打,或者能叛不能叛。但百姓哪里能知道?就象南方各蛮僚,时叛时降,都死了多少人,他们力量弱小,松散,没有响应能力,然而叛乱,有没有真正平息过?
这不是当年,唐朝军队一次次地击败,草原每一家每一户都受到伤害,打寒了,不降不行了。过去了近五十年平稳的时光,突厥人早就恢复过来元气,虽是败了一下,唐军杀死的战士并不多,元气并没有大伤。
阿史德温博逃到狼山后,又将前后反思了一下。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此次败得很惨,是有多种原因的。战略的失误,自己是草原的民族,马背的民族,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向大漠深处,这是扬长避短的战术。然而自己心太大,居然背倚着黑山,想同唐军决一死战。是主动放弃了自己的长处,选择了短处与唐朝军队作战。结果让人家用一包包火yà炸晕了头。
一万人决战,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时输得惨,没有想到,事后想出来,不是很对,里面近半人不是真正的汉人,再回想一下,知道是党项人。这反应过来,遇到了唐朝jīn锐的部队,自己手下战士虽然勇敢,可缺少实战经验,所以败得如此凄惨。实际唐朝军队没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的。反而,战斗力如自己所料,是确实在下降,否则也不会出动三十万唐朝军队对付自己。
以前无论突利与颉利可汗,或者铁勒的薛延陀部,唐朝多会出动如此之多的大军?
真是如此?没有了火yà与党项战士,裴行俭就没有击败他们?
认为自己想明白了,在狼山寄居人下,受葛逻禄人的一些小小的白眼,人家葛逻禄部也担心,万一收留后让唐朝知道怎么办?这样下去,终不是长久之计,还要叛,但这一回放聪明一点,能打则打,不能打则往大漠深处逃。大漠那么大,到哪里找一小股军队去?不可能唐朝每时每刻都集中三十万军队防备自己,再有钱再有人,也吃不消。
于是派出使者去了吐蕃与西突厥,看能不能找到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的得力属下,重再叛。唐朝虽然强大,可架不住狼多,你啃一下,我啃一下,唐朝只好接受我们突厥人重崛起了。我们得联合起来,放下成见,共同举事。又派使者前往吐蕃,我们响应你们大论的提议,反叛了,可你们吐蕃也得动手,难道青海那么惨,你们不想恢复过来?
又派了手下一些重要的心腹,秘密再次联系各部。不过成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