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落 宋帝江山-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山在京城静养了三天之后,也该前往鄂州赴任,期间赵构倒是将他叫过去了一次,他已经当着众人之面称赞过萧山,此刻便极力解释抚慰:“萧山,当日将你留在秦府,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若非你在秦府打乱了秦熺的步伐,让他无暇它顾,事情怎么会进行的如此顺利,你是这件事情的大功臣。当晚回宫,朕想起你身在狼穴生死难料,真如利刀刺心一般难受。幸得上天保佑,你武艺高强能够脱身,不负朕之所托,到了鄂州要尽心竭力效忠朝廷,朕对你期望很高!”
  
  作者有话要说:我只想说:九哥你雄起一把,就是把萧山抓去砍了又怎样,乃说的再天花乱坠情真意切,萧山也不会爱你这白莲花渣受啊!!!
  
  
  84、御赐美女
  
  赵构道:“朕一想起你深陷狼穴,就觉得心如刀绞!”
  萧山看着赵构的嘴脸;只觉得心中想吐;但现在自己没有丝毫和赵构叫板的本钱,只得暂时忍耐;躬身道:“臣心中知道陛下将臣留下;必然有深意;臣感激陛下能够委以重任,想的都是如何效忠陛下,怎会有别的念头?”
  
  赵构点了点头,对于萧山这番回答还算是满意;又忽然问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朕看瑗瑗这孩子不错;打算立他为嗣;你和他一直关系不错;觉得怎样?”
  
  萧山一个冷噤,即刻道:“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敢多言。”
  
  赵构对萧山这个回答非常满意,称赞了两声,便将他放走。
  
  等待萧山走了之后,赵构回到宫中,忽吴皇后求见。
  
  赵构这些年早就没有去吴皇后宫中过夜过了,但对这个女人却还有着一份尊敬,便问道:“圣人前来,是有什么事情么?”
  
  吴皇后问道:“官家,臣妾听说近日大臣上表,催促官家早立皇嗣,官家如何打算呢?”
  
  赵构默然不语,他今年已经四十三岁,努力了大半辈子,太医王继仙的灵丹妙药吃了一箩筐,女人找了无数个,也没能生出个孩子,也渐渐的不再指望自己有那能力了,开始认真的考虑起皇嗣的问题来。
  
  赵瑗和赵琢都是他的养子,现在分府而立,赵构自己是比较看好赵瑗的,这次干掉秦桧赵瑗亦出了不少力气,比赵琢这个和秦桧走的比较近的皇子要好多了。
  
  但赵瑗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能不能坚持自己的议和路线,又在自己年迈体衰的时候,对自己好呢?
  
  这个问题赵构在心中衡量了许久,依旧没有任何答案。倒是朝中顶替秦桧党羽位置的那些大臣,却大部分倾向了赵瑗。
  
  秦桧之死的幕后黑手是谁?这种街头巷尾的流言,对赵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为人人都说是他干的,而不免背后遭人议论是非。
  但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政治名望,使得一些致力于恢复河山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认为其胸有大志,为国锄奸,纷纷倾向于他。
  
  在秦桧死后的三个月后,赵构几乎每天都要收到大臣请求及早立皇嗣的折子,还有一些将赵构迟迟不立皇嗣的原因推到秦桧身上,说秦桧阻挠陛下立嗣,其实是狼子野心,陛下为了国家安定,当早做决定以安民心。
  
  赵构心中有些动摇,可还是觉得赵瑗有些时候的举动也不是那么让自己完全满意,有待再继续考察。
  韦太后见外廷形势都倾向于赵瑗,也出来表示了自己的观点——她更喜欢赵琢,因为这孩子从小就在宫里,孝顺的很!
  
  赵构有些头疼,头发又多白了几根,如何考察两位养子成了他最近最头疼的事情。
  
  他在心中划定了几条自己接班人的标准:听话孝顺绝对是第一位的,这保证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沉稳老实中规中矩不要去挑衅金国,这是第二位的,这保证了自己后半生的安全;至于其治国才能等等,倒是排在了最后。
  
  可如何知道两个儿子谁更听话?赵构觉得自己前半生犯了不少错误,被很多人坑过,完全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才能一次次的从坑底爬出来,这一次一定要睁大眼睛看仔细,千万别再掉坑里了。
  
  一日,赵构玉津园游宴,搂着自己的新宠刘贵妃时,忽然想起天下所有的事请,莫过于色最能迷人心窍,即便是现在看起来听话孝顺的人,也难保将来有一天不会被美色所迷,违背自己的意志。想到这里,赵构当即召两位养子进宫,将身边的宫女赐给两人,每位养子分派了十名处女。他说的含混,只说是听说你们身边无人服侍,朕看着不像话,便挑了朕身边的暂时给你们用。
  
  赵琢自然喜不自禁,当夜回去就搂着十名美女共度春宵去了。
  
  赵瑗却十分的为难,不知道皇帝此意究竟为何。
  陈俊卿自从上次朝会出面给赵构第一个解围以后,也颇得赵构的欣赏,此刻被赵构指派给赵瑗当王府的教习官。听闻此事便极力的劝说赵瑗:“殿下,你这么多年来,仅有一名子嗣,后院虽有一名夫人,却不见动静。陛下此举,恐怕是在为后代子嗣考虑,一面皇嗣步了自己的后尘。依臣之间,殿下当在官家所赐之人中,挑选两名中意的,纳为妃嫔,及早诞下后嗣!”
  
  赵瑗有些烦躁,他接受夏氏是因为韦太后所赐,不敢不要,可现在赵构又塞进来十个女的,难道真的是想考察自己的生殖能力?
  要和这些完全没有半点感情,更谈不上爱的女人上床么?
  赵瑗心中微微叹气,往日这件事对他来说也不算太难,只是……
  
  赵瑗坐在书房内,面前的书案上摆着一封萧山写来的信,他只要一看到这封信,便想起当日萧山离开京城的情景。
  那天是清晨,萧山经过三天的修养,身上的伤口基本已经结疤,也不肯在京城多留,说地方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能够行动自如就要走。
  赵瑗挽留无效,便独身一人前去送他出城。
  那天正是夏日清晨,天边的朝霞绚烂无比,晨日的光辉射在萧山的身上,他的浑身都镀了一层金光似的。
  
  赵瑗心中有些舍不得萧山,但也知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两人立于西湖边上,天色尚早,也没有人前来游湖,周围只听得见鸟叫声和盛夏花香。
  
  萧山看了赵瑗许久,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神色让赵瑗十分熟悉,带着一丝不舍和迷恋。
  
  赵瑗不敢和萧山的眼神相接,只是看着别处,却听到萧山声音中带着忐忑:“有件事情,我一直都想问你,但是怕你生气,现在要走了,即便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你应该能够原谅的吧?”
  
  赵瑗只觉得心虚得厉害,他隐隐的知道萧山想要问什么,可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萧山见赵瑗许久不说话,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问出了隐藏在心中多天的疑问:“那天,我从秦府出来,被彬甫救走,昏迷之中,有人……”他停了一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有人亲过我……”
  
  赵瑗转过头来,看着萧山,他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那时候虽是无奈之举,可是现在想来,心中竟有着一阵荡漾。
  
  萧山的双目,看着赵瑗,缓缓的道:“那个人,是你么?”
  
  赵瑗不说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萧山的双眼渐渐变得黯淡,自觉这句话问话实在太蠢,刚刚靠近一点的关系,就这样又被自己推远了。
  
  正在萧山觉得有些灰心的时候,却听见赵瑗用着几不可闻的声音道:“是我。”
  
  这两个字声音很小,但却足以震破萧山的耳膜。他心中的欢喜全然表现在脸上:“你没经我同意就偷袭我,现在要讨回来!”话音未落,萧山便伸长了脖子,在赵瑗的脸上轻轻吻了一下。
  只是飞快的一啄,便即刻翻身上马跑的远了,连扇耳光的时间都没留给赵瑗。
  
  萧山跑出上百步之后却又转身回来,在马上对着原地神情恼怒的赵瑗,声音诚挚:“虽然你不情愿,也可能想给我耳光,但……我喜欢你,再给两个耳光也是喜欢。尽管知道永远不可能,但说出来心里痛快多了。”
  赵瑗一时愣住了,脑袋有些嗡嗡作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好。
  
  萧山脸上的笑容却渐渐的变得凝重:“那天多谢你了,我这就去了,殿下多多保重!”
  
  赵瑗开口:“好。”过了一会儿又补上一句,“你也多保重!”
  
  萧山却已经骑马走远了,只留下一个背影。
  
  赵瑗看着萧山离去的身影,耳边始终回荡着萧山临走前所说的那句话。
  
  他竟用了喜欢,竟是那样的高兴。那么,自己的心里,有没有那么一点喜欢他呢?
  
  此时萧山已经离开京城快有半年,虽然偶尔有书信来往,但再也没有提过那天离别时候的事情,夏日早就过去,又是一年冬季。
  
  赵瑗些微有些失神的看着外面,因为有了赵构所赐的十个美女,后院变得不那么安静,间或会有女子清脆的笑声隔着后院的墙传来。
  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
  本是一副让人神往的景象,赵瑗心中却对此没有半点的憧憬,他只是神差鬼使的提起笔,将赵构赐了十个美女给自己的事情写到了书信中。
  当用火漆印玺将信件封好的时候,赵瑗心中暗想:他对事情的预见一向比较准,不过是问问他对这事儿的看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心中虽然这样想,却不免揣测萧山会如何回信。
  上一次韦太后所赐宫女,那个人说有美人在怀当高兴享受;那么这一次呢?在他对自己说出了喜欢之后,还会很乐意看到自己抱别人吗?
  
  
  85、相亲
  
  上一次韦太后所赐宫女,那个人说有美人在怀当高兴享受;那么这一次呢?在他对自己说出了喜欢之后;还会很乐意看到自己抱别人吗?
  
  萧山当日离开临安后;便一路赶回了镇江,邵宏渊等人早已得知秦桧倒台的消息;萧山一回去就被邵宏渊奉作上宾;周宏、金胜二人直到此时才直到萧山的真实身份;让他们又惊又怕的当年那个跟自己一同前去平定宣州妖贼的赵公子竟然是普安郡王,还很有可能成为皇嗣!在未来的皇帝面前兵溃的兵溃,逃跑的逃跑,乱开玩笑的乱开玩笑;都是心中十分忐忑。
  
  唯有李虎臣等人得知赵瑗的真实身份之后;都欢喜不尽;自己和未来的皇帝走的近;有了非同寻常的交情,将来高升只是时间问题。
  
  萧山接下来就要交接防务和处理自己嫡系了。
  
  交接防务倒还简单,处理自己的队伍就有点麻烦了。
  他名义上的部属只有三百人,可是原先在剿灭宣州妖贼的时候就增至了九百多人,又历经两年,多有收编,现在部属已经有一千多人。虽然说这个军队的数量正符合他正将的身份,但这一千多人中,将近八百余人是黑户,他们的去留成了最大的问题。
  
  回来之前赵瑗也和他就这个问题商量过,这些年萧山不仅自己屯田,而且还派了专人出海跟随秦老爹做生意,来回倒卖倒是赢利不少,原本以为只要秦桧一倒台,这比军费马上就会变成由朝廷下发,声势一定会大振。岂料赵构根本没这个意思,只承认收编军队,却把萧山调往别处,基本架空——虽然其本身也没什么太大的势力。
  
  临走的时候邵宏渊问萧山他走之后谁可代之。萧山想了想,推荐了一个人——伍峦。
  
  这两年伍峦十分的努力,也成长的非常快,在多次的演习的训练中,隐隐成为军中翘楚,其人平时比较沉默,不太爱说话,但所带的小队却作战勇猛。在经过多方考察之后,萧山希望能够让其代替自己,管理自己曾经花费过心血的队伍。
  
  萧山本以为伍峦得知这个消息会很高兴,毕竟这对于他来说算是越级提拔了,但结果却出乎萧山的意料,伍峦执意不肯,愿意从新做一个小兵,也要跟随萧山一同前去鄂州赴任。
  
  萧山劝了他两次,希望他改变主意,可不论萧山怎么说,伍峦却始终不肯留下替萧山照看队伍,萧山只得另找人选。他以前的副将按理说是合适人选,可萧山也有点私心,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亲信接替自己走后的位置,况且他之前的副将能力也十分普通,有有些胆小怕事,萧山觉得一旦出了什么状况其很难照应过来。
  
  萧山在自己的军中转了一圈,最后选中了李虎臣。
  
  李虎臣天生力大,武艺高超,军中有人很喜欢他,也有人很讨厌他,让他接替算是第二等的选择了。但也有一个方面是别人比不了的,就是李虎臣大胆心细,且很忠心。不单单是自己的亲信,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布置也会更加令赵瑗满意,毕竟最开始李虎臣是作为赵瑗的亲兵过来的。
  
  军饷方面已经全然不用萧山操心了,朝廷既然承认了这些队伍,便会发下军饷,虽然用不着在派专人出海,但李虎臣却不愿意断了这条路。萧山既然将自己的接替人选中了他,也只能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见。
  
  至于秦重那边,萧山也会去过一趟,秦重这些年出海做生意也算小小的赚了一笔,又想要尝试着投些钱去造船,这种事情萧山知道了也是点点头而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建议可以给。
  
  倒是王美娘十分的不高兴,一天到晚念叨萧山当年在婚事上出尔反尔的事情,说那样好的姑娘萧山不要,结果让她嫁给了别人。
  
  萧山心中觉得有些过意不去,问何采薇到底嫁给谁了,王美娘把萧山数落了一顿,才说是嫁给当地一个姓张的秀才了。他心中微感愧疚,本想要去看看,但现在人家以为□,也不方便去探望,只能就此作罢。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后,萧山就挑了十名亲兵,从镇江出发,前去鄂州上任了。
  
  鄂州原本的统制官是岳飞旧部李道,自赵构准备对付秦桧之后,便将他调到鄂州升任镇抚使,以防不测。荆襄一带原本是岳飞的防区,能够前去此处上任,萧山从心中也感到比较高兴。
  
  他尚未到鄂州城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这里和其它地方的不同了,他在城外遇到过几次经过的官军,尽管和其它地方的军队一样多有骚扰百姓,但其行军过程中,却是号令严格,动作迅速,扎营也都严整,岳飞死后,接替他的将领管教不严,岳家军的军纪涣散了不少,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已经是传说中的故事了,但其军中依旧有不少当年曾经随岳飞南征北战的老兵,作战素质比岳飞在时有所下降,可是和其它地方的军队比起来,依旧是翘楚。
  
  萧山看到这些,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这种队伍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恢复往日雄风,但与他同行的伍峦却不以为然,道:“往日将军都说岳家军如何如何,纪律严明令人生畏,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这些兵还不如我们镇江的好!”
  
  伍峦虽然已经跟随萧山前赴鄂州,但心中还是没有把这里当自己的地盘,只惦记这镇江的那一千兵将才是自己人。
  
  萧山听了伍峦这番话,微微蹙眉:“你小时候在江北,当见过岳家军,因该和今日所见的大为不同吧?”
  
  伍峦露出一副极力回忆的表情,过了一会儿才道:“那个时候小,也记不太清楚,不过倒是从没有过骚扰百姓的情况。”
  
  萧山叹道:“岳鹏举冤死,他军中的亲信大将或被砍头,或被流放,接替上来的都是些平庸之辈,还有秦贼亲信肆意败坏,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维持到现在的样子,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伍峦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忽然道:“将军,我们好容易在镇江建起来的队伍,会不会一走了之后,也变了样子?”
  
  萧山也有些担心李虎臣能不能带好,他内心中隐隐有些担忧自己走了之后,镇江府的兵丁被李虎臣带成一帮土匪。但带成土匪总比带成病猫好,这也是无奈之中的选择了。
  
  萧山和伍峦说了两句之后,有特意的叮嘱和自己随行的十多位亲兵:“到了鄂州,不得对当地驻军挑衅,更不得发表对当地驻军的一些不满言论!”
  
  十多位亲兵看萧山说的严肃,都是一噤,立刻大声道:“是!”
  
  萧山是担心自己刚去,被这些亲兵吹嘘了镇江府自己所训的士兵之后,会引起其它同僚的不满,所以下了严令,不得无故挑衅。
  
  他抵达鄂州府的时候,原先的统制官李道听说是赵构亲自派来的普安郡王的亲信,早早的就迎接了出来,为其接风洗尘,又请了城中的大小官员一起赴宴,萧山看了一圈不见刘锜身影,有些奇怪,李道解释道:“刘相公在襄阳,萧将军今天是不能拜访的了。”
  
  萧山便安心下来认识新同僚,一群大男人正在酒酣之际,忽见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身穿红色裙子闯了进来,尚未进门便大声问道:“谁是萧山?”
  
  萧山吃了一惊,难道自己的名字已经连小孩子都知道了吗?他疑惑的看向李道,李道笑着解释:“这是小女,姓李,小字凤娘。”
  
  闺中女儿的姓名一般可不会向旁人透露,虽然武将并不如读书人那般讲究,可也够让人惊奇了。
  
  在座的几位官员倒是见怪不怪,都去逗李凤娘,李凤娘朝那些官员哼了一声,不去理会旁人的逗弄,只是朝着萧山走过来,将萧山上下打量了一阵子,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萧山问道:“你就是萧山?”
  
  萧山见李凤娘长得可爱,便伸手去摸她的脑袋,笑着说:“对,我就是!”
  
  李凤娘将萧山上下打量了一眼,哼了一声:“也不怎么样嘛!”
  
  李道赶紧上前对萧山陪不是,又命一旁的仆人将李凤娘带走,等到李凤娘离去之后,宴席上的主要谈话内容就变成了李凤娘离奇的出生经历了,说其出生的时候,军营前来了一群黑凤,徘徊不去,说其将来必有大富大贵。李道便给此女取名凤娘,视若珍宝,将其宠得无法无天。
  
  萧山听到这里,才忽然想起来为什么刚刚听到李凤娘这名字这么耳熟了,原来将来会当赵瑗第三个儿子的老婆,也就是赵瑗的儿媳。
  
  但这个儿媳却是让人很头疼,将赵瑗的儿子逼成了精神病,又十分的不孝,在赵瑗退位后,对其十分的刻薄。
  
  现在赵瑗的长子赵愉和李凤娘同岁,其三子还不知道在哪里,这门婚事也就轮不到萧山来瞎操心了。但既然知道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萧山对于李凤娘也感觉一般,尽管小姑娘十分可爱。
  
  在接风宴完了之后,萧山就开始正式上任了,赵构说的是让他去做刘锜的副手,但实际上鄂州府的正将却归李道管,半年来萧山只见过刘锜一次,私下里谢过上次宣州妖贼刘锜的骑兵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了。倒是天天和李道混在一起,免不了要被李凤娘骑着脖子玩儿,所幸萧山虽然知道其以后的斑斑劣迹,但对着个玲珑剔透粉妆玉琢的小姑娘,却很难拒之千里,非但如此,反而常常被李凤娘缠着讲故事,萧山也趁机灌输一下其父母疏于教育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这天萧山练兵完毕,回到营中的时候,忽然接到驿馆送来的信,萧山看信封的笔迹就知道是赵瑗写来的,心中有些激动,他自己回到房中,拆开信封,看到信的内容时,不由的就愣住了。
  
  历史虽然已经在自己蝴蝶翅膀的煽动下渐渐的偏离其轨道,但其中的人并没有改变,那个有名的十个处女试皇嗣的故事,还是发生了。
  
  萧山记得史上劝说赵瑗不要去动这十个女人的是他的老师史浩,而且萧山也觉得赵瑗肯定不会色急至此,可对方写信特意把这件事情说给自己听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自己当日的离开临安前的行动,把赵瑗给刺激到了?万一对方想要证明自己喜欢的是女人而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怎么办?于是蝴蝶的翅膀再一次扇动,要改变原本的结局么?
  
  萧山心中有些惴惴不安,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信好,他有些烦闷的走出门去,正巧遇到李道前来。
  
  李道给了萧山一个任务:代替自己回京述职一趟,另,凤娘从来没去过临安,这次就让萧山帮着一起带去转一转。
  
  萧山有些狐疑的看着李道,他自己的姑娘自己不管,丢给自己带到临安是什么意思?
  
  李道心中却打着自己的小九九:萧山回临安,肯定要去普安郡王府,正好把女儿带去京城好做亲,现在孩子小,能够先给普安郡王留下点好印象,等过两年赵瑗的儿子长大了,说不定能够成就一门好亲事。自己官职低微,又和赵瑗没有半分交情,如果前去,哪里能够进得了王府的大门呢?还是萧山才是最妥当的人选。
  
  
  86、见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