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姐 作者:糖拌饭-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墨风等人点头。便先出去了。

  “月姐儿,我祖奶奶跟你说什么了?”这时申晴容有些紧张的问道。

  “闲言碎语,你认为能说什么?”李月姐翘着嘴角反问。

  “就没有关于我爷爷什么的?”申晴容试探的反问,嘴不由的抿着。

  “说你爷爷干什么?你爷爷干我何事?”李月姐带着嘲讽的意味道。

  “你别装了,你定然是知道,要不然你不会这么巴巴的从通州赶来。我只是想告诉你,我们申家是不会认的。”申晴容冷冷的道。

  这段时间一直是她在田阿婆床前照顾,也正是在这段照顾的时间里。田阿婆在迷糊间说出了一个惊天密闻,李月姐他们的父亲竟然是自家祖父所出,也就是说李月姐跟自己居然是也是血亲姐妹?当时,申晴容根本就不相信,回去问自家祖母。才从祖母嘴里知道了一些事情。

  可以说,李大是申老爷子所出这件事情。除了李婆子,便是这位申老夫人最清楚,因为当年李老爷子找人的时候就曾惊动过申老夫人的父亲,当年的吏部尚书,再一调查,便什么都明白了,可以说,这个秘密申老夫人一直埋在腹中,直到申晴容听到田婆子的梦讫,来问,她才说了出来。

  申晴容才知道来龙去脉,可是她接受不了,再说了,万一李家跟申家的事情拆穿,那说不准自家爷爷是田温的事情也要叫人拆穿,那可是欺君之罪,全家受牵连的,所以她不得不出面警告李月姐。

  “于夫人,有些事情不要太自作聪明,也不要把申家看的太高,在你眼里申家也许算那么回事儿,在我眼里,申家于我何干?不过在这里我也要告诉你一句,你们申家,你们江淮官场那些个污渍事情不要想着拉我家墨风下水,否则我会做出什么我也不知道。”李月姐寒刺刺的回道,然后转身离开。

  她只记得田阿婆前世今生的大恩,至于申家人,真不相干。申晴容想多了。

  不一会儿,李月姐便出了申府了,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了,外面只有青蝉一个人站着。

  “青蝉,墨风和润生呢?”李月姐问

  “夫人,这雨太大了,坐轿子不放便,五爷带着润生去找马车去了,让我们在这里等一下。”青蝉连忙道。

  “哦。”李月姐点点头。便跟着青蝉一起站在屋檐下躲雨。

  这时,路边一溜小跑一男一女。

  “姐,雨太大了,我们先在这边躲一下。”那少年男子打着油纸伞,只是伞面太小了,有些挡不住人。

  “嗯。”那女子应声,两人一起走到了另一边的屋檐下,边躲雨边说着话。

  …………………………

  感谢Sunflower889,saiXdd,菲菲雨文的平安符,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百六十三章 淮安的荣延

  “真气死人了,粮道这不是在坑人吗?凭什么就清查咱一家的良田,咱家的良田那也好歹是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哪象陈家张家他们,全是侵占了,这不是拣人下菜嘛。”申府门边灯笼的光脸下,那少年男子气愤的道。

  “还不是上次民乱的时候,咱爹第一个响应郑大人开仓济粮的号召,得罪了人咧。”那女子叹了口气道。

  江淮利益大,各大士族自古以来利益捆绑,到如今已成了铁桶一块,本来朝廷有规定的官员要异地为官,只可惜这一条在江淮就很难行通,外地官员到江淮来,饱受士族大家的排挤,当然有一点,除非你迅速跟本地士族在家联姻,否则根本就站不住脚跟,所以,就有了如于子期这种本地人任淮安知府的例子。

  “对了,姐,听说郑大人在临清为官,要不,我们去找郑大人想想法吗吧,怎么着咱家当年也是帮了他的,他们都是官面上的人,总能帮咱家想句话,要不然咱家那么多的田还不知能保住多少,爹都愁病了。”那少年男子道。

  “哪那么容易,人情如纸,这些天,咱们跑了那么多的衙门,当初跟咱家走的近的人如今是见到咱们就躲,嘴里说的好听,一个个都在推托,再说,当初他是官,咱们是民,官府号召,百姓响应,这是应当应份,他凭啥帮咱们呀?”那女子声音有些飘忽的道。

  李月姐这会儿其实还有些烦燥,其实吧,之前申晴容的话也没啥,本在情理之中,而她的回话反而太激烈了点,说起来,淮安的官场烂透了,但申家跟淮安官场的关系并不太深,主要是,虽然申老爷子当了算是江淮仕林的领袖人物,但,他因为自身的问题,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一直挺底调,这些年,想投靠他的人不少,可他一概不收,再等到他告老,而申学政如今也只是一个学政,官儿迟迟升不上去,反倒比不上自个儿的女婿于子期,也因此,申家在淮安也就边缘化了,如今大多数人跟申家往来,反倒是看在于家的份上。

  也因此,申家跟淮安官场的关系并不太深。

  而李月姐正是因为一种对淮安官场的忧虑,担心墨风心性不定,被淮安官场上的人拉下水,这才在申晴容说那话时,失去了淡定,便厉声反击,其实,说到底还是要自身硬,只要自身清正,又哪怕别人拉下水?

  李月姐正想着这些,这时便听到那一对姐弟细细的话传来,雨幕中,时断时续的,隐隐约约的便听了郑大人,又听说是在临清这官,这才醒觉,这二位说的好象是自家夫君了,便不由的竖着耳朵细听。

  “姐,这可不一样,我可听说当初,爹可是差点把你许给那郑大人,是娘不舍得。”那少子男子道,几年前他还小,记不得什么事情,这些反倒是曾自己的长随说的。

  “呸,别胡说,没这事儿,人家郑大人早成亲了,这种话要是叫别人听到还不笑掉大牙呀。”那女子低声叱道。还小心的朝李月姐这边张望了一下,显然是怕这种话被外人听到。随后却又一扯那少年男子的袖子:“雨小了点,我们快回家,爹还等着吃药呢。”

  那女子冲着自家弟弟扬了扬手上的药包,显然两人这么晚出来是抓药的。

  随后李月姐就看到那姐弟两个共撑着一把伞,消失在细细的雨暮之中。

  “夫人,掂记着老爷的人不少啊,这两位姐弟应该是袁家的,是淮安城下十里亭那边的一个大地主,我以前小时候,跟着我娘还去过她家。”一边青蝉道,又问:“要不要我去打听打听?”

  青蝉没有细说打听什么,但李月姐心里明白,显然是去打听郑典跟这位袁家小姐有没有瓜葛。

  李月姐翘了翘嘴角:“行了,几年前的事情了,就不用打听了。”

  这种事情就算不打听,李月姐也能清楚个大概,淮安利益被几个大族把持,一些富户或背后没有靠山却薄有资产的人家那日子过的也并不太痛快的,时常要担心自家的家产被人给觊觎了,自免不了也要寻求靠山,郑典当年在淮安是颇为强势的,仅凭一人之力几乎就力压着整个淮安士族,当然这里面假的是皇上的威风,想来也正是因为这样,那袁家挑中了郑典,有了联姻的心思,但显然是被郑典拒绝了。

  而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李月姐不喜欢背后打听,真要有疑问,回去问问郑典就行了。以郑典的性子,坦诚的问比背后打听好。

  不过,似乎这袁家遇到了什么难处,这点倒可以留意一下,于是李月姐又冲着青蝉道:“你倒可以打听看看这袁家遇到了什么难处?”

  “晓得了。”那青蝉点点头。

  就在这时,一帮子人过来了,还赶着一辆马车,马车上的两盏气死风灯在昏暗的雨夜里飘摇,映着申府门前的大大的灯笼,地下的水洼子反射着光亮,竟是如梦似幻的感觉,眨眼,那群人就到了跟前,正是墨风等人叫了马车来,这时,前面赶马车带着斗笠的人一个虎跳就跳下了马车,学家人请安似的在李月姐面得行了一礼:“请夫人上车。”

  李月姐一听这声音,贼熟啊,拧了拧眉头,侧脸打量了一下,那也也就那么弯着腰,低着头,在斗笠的掩盖下,看不清面目,一边墨风却是笑嘻嘻,李月姐横了他一眼,这些小子,跟自己卖起关子来了,然后一把掀起那人头上戴着的半笠,便露出一张讨巧的嬉皮笑脸的脸来,居然是荣延那小子。

  李月姐已经有六七年没看到过他了,这小子以前胖墩墩的,这些年在外面跑倒是瘦多了,身子看着精壮,个子高挑,穿着一袭金钱图案的软袍,光亮处,那小了虽一脸嬉皮笑脸的,却也俊朗的很,气势也有了,倒是一表人才的样子。

  说实话若不是这小子变的太厉害,再加上她六七年没见过荣延小子了,要不然,李月姐是能猜到的,毕竟她是知道荣延小子在淮安的。

  此时,李月姐看着他先是欣喜,随后却是气不打一处来,拿着手上的斗笠就朝着他兜头兜脸的打:“你小子,还敢在我面前出现啊,你说说你这小子这些年干的都是什么事情,跟家人斗气,跑了,一个人闯天下去,你能啊你,你也不想想你这一走,二叔二婶,阿爷阿奶有多着急,你没心没肺啊,我看你小子就欠揍……”

  李月姐噼里啪啦的好一阵子没完。

  “大姐,大姐,给点面子,还有外人呢。”荣延苦巴着脸,他早知道这一顿是少不掉的,这会儿只得打揖的讨好。

  一边两个跟着李荣延跑腿的小子这会儿两眼瞪的跟铜铃似的,都怀疑眼睛出毛病了,李大场头,那在赌场里,便是东家都要讨好他的的人,在赌场里威风十足的,没想到在这么一个妇人面前,是这样一幅任打任骂,讨乖卖巧的样子,这事要说出去,赌场里没一个人会信的。

  难怪着先前,他们要赶马车,大场头却非要他自己赶。

  便是一边的李墨风那脸上也笑开了花,荣延哥今天这一顿他先前也是消受了的,那个难受啊就别提了,不过,这会儿看着别人难受那心里却是乐的很。

  一边的青蝉也抿着嘴,就一副极力忍着笑的样子,可实在是有些忍不住啊,反弄的脸皮直抽抽。

  “青蝉,你要笑就笑,能博美人一乐,我荣延今儿个这面子丢的值。”这会儿荣延看着青蝉那忍的痛苦的样子,又一副舍已为人,胸口碎大石的样子,便是李月姐也乐的不行了。

  没好气的又把斗笠扣着他的脑袋:“行啊,你小子嘴花花的,不知道祸害了多少女子,小心终日打雁被雁啄,行了,就给你留点面子,走,一块儿回去,吃点夜宵,唠叨唠叨,跟我说说这些年的事情。”

  “别啊,大姐,这时候正是我忙的时候,赌场里,我这大场头可离不了,我让手下的小子送你们回去,明天白天我一准过去听您老的教诲。”荣延又讨着巧道,一副狗腿样子。

  “呸,什么您老的教诲?你小子皮痒了吧?”李月姐忍着笑,瞪着眼,两眼刺刺的。这小子说这话不就是嫌她跟老人家那样唠叨。这小子如今胆儿可真肥了,敢当面消遣她。

  “滚。”说着,又没好气的踢了他一脚。她也知道,这时候正是赌场正忙的时候。

  “遵命。”荣延一抱拳,然后叮嘱了两个赶车的小子,让仔细送李月姐一行回去,这才加快脚步回赌场。

  随后李月姐一行上了马车,李月姐问起墨风,才知道他是叫车的时候正好碰上荣延,荣延一听说李月姐到了,自要赶着来见一面。

  不一会儿,一行人回到了墨风的住处。

  一夜无话,可没想,第二天一早,申家那边就有人来传话来了,田阿婆走了,睡着的时候走的,走的十分的安祥,但终归是走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淮安水患

  微雨,李月姐穿着一身素服,撑着油纸伞,站在田阿婆的坟头,回想着前世今生,竟有一种莫名的感怀。

  “祖奶奶病迷糊的时候,多次拉着我的手,叫的却是你的名字,我就不明白了,你倒底给她灌了什么**了,让她那么的掂记你。”申晴容站在李月姐身边,两眼也盯着那坟头道。

  “别在这里说这些,阿婆不喜欢听。”李月姐侧过脸来,看了看她道。

  申晴容抽了抽嘴角。

  李月姐这时回过脸,继续看着坟头,却是冲着申晴容道:“我过两天就要回通州了,以后不一定有时间年年来祭拜阿婆,我想以后清明之时,你祭拜的时候多帮我磕个头吧。”李月姐突然的道。

  申晴容本想说我为什么要帮你磕,可不知为什么,看着李月姐盯着坟头的眼神,又看着祖奶奶的坟头,这话竟也说不出来,好一会儿才不甘不愿的道:“行吧。”

  李月姐不由的淡笑,轻轻拍了拍申晴容的肩:“我走了。”说着,便当先转身下山。

  申晴容一脸复杂的看着李月姐的背影,也跟着下了山。

  李月姐回到墨风的住处,便整理起行装,打算回通州,这一来一回的再加上在淮安待的时候,加一起差不多得两月了,郑典那边叙职早完了,是回临清继续再做一任知州还是另安排差事,也应该下来了。

  李月姐得赶紧着回去,要不然就要错过了。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李月姐正急着要回通州之时,淮安的雨却是越下越大,最后竟是泼天大雨,淮水暴涨,淮河两岸水情紧急,李月姐一时就叫这雨给阻了,动不了身了。

  李月姐心中着急啊,一大早就带着青蝉到河边去看水。

  河里,混浊的水滚滚而下,周围两边低洼处的百姓已经迁移了,在城中一块高地上搭了个棚子临时居住,有的更是往那山上搬。

  更有一些人投亲靠友。

  “不好,不好啦,昨夜里,坝桥那里的决堤,整个坝桥乡全淹了。”就在这时,几个总甲打扮的人一脸急慌慌过来,更是催着还没搬的人赶快搬。他们是一早上才知道坝桥乡被淹的事情。这会儿便赶来通知大家赶紧撤离危险地段,灾情是越来越凶险了。

  上游一个又一个的洪峰下来,谁知道下一刻会出现什么险情,这会儿,几个总甲看到还有人在河边观水,便赶着让大家离开,转移到安全地的方为妙。

  这种情形,再加上听到坝桥被淹。,也难免人心慌慌,众人自是赶紧离开

  李月姐连忙叫着青蝉回去,只是回过脸却看到青蝉脸色有些苍白。

  李月姐这才突然醒起,坝桥乡是青蝉的老家,虽然她母族这一边已经没人了,父族那边却还是有亲人的,虽说过去父族那边人待她不怎么样,但到这种时候,也是担心的。

  “别担心,这段时间灾情严重,想来坝桥乡那边的人之前也多有准备的,就算是决堤,但早一步逃出来也不是不可能,一会儿,我们到城隍庙那边的灾民点去看看。”李月姐安慰着青蝉,又把当初自己从柳洼逃出来的事情说了说,让青蝉坚信坝桥乡大多数人都能保命逃出来。

  “我没事,他们死活跟我没什么关系。”青蝉兀自红着眼道。

  李月姐知道她嘴硬,也不说破,便拉着她先回去。

  夜里,荣延和墨风聚在一起,同李月姐说着灾情。。荣延这小子消息灵通的很,又说起了坝桥乡的事

  “唉,这世道啊,有钱的人也经不住灾啊,我手下有个小子家是坝桥乡的,如今全家就剩他一个活口了,我听他说起坝桥乡的事情,你们知道坝袁桥乡袁家吧,那袁家可是坝桥第一家,如今良田千倾全被淹了,袁老爷和袁夫人也淹死了,那姐儿和哥儿正好在淮安城里躲过了这场灾难。啧啧,好好的一户大户就这么的败了。”荣延道。

  “那还好,袁家也总算留下了根苗,等水退了,那田地重新整整,还是能拣回来不少的。”墨风道。

  听着两人说起袁家,李月姐不由的想起上回在申家门口见到过的那一对姐弟。

  夜里又是一阵急雨,此时,不单是淮水两岸,便是城里,也各处积水,墨风半夜里叫人叫走忙活着救灾去了。

  第二天,有灾民传出消息,淮安周边四乡八镇大多都淹了,城门口一溜子灾民,可还有清河,山阳灾民往淮安府逃难过来,这灾情竟不比当年的黄河夺淮小。

  李月姐是彻底滞溜在了淮安。

  而随着灾民越聚越多,城中也是越来越混乱,于此同时,三年前平息的民乱再一次暴发,城中店铺被打砸者无数,直到拱卫司的人出面,上百颗人头落地,这场暴*才再一次平息。

  而接下来几天,墨风是越来越忙了,忙着救灾不说,另外朝廷的消息,皇上要下来视察灾情,这一干的警卫以及接待和安排也是决不容疏忽的。

  好不容易,雨收云散,终于天晴了。

  一大早,李月姐便要带着青蝉和桂生到街上打听消息,一来打听打听青蝉家乡坝桥乡的事情,二来看看什么时候能动身啊, 顺便再找找人,先带封信回去,如今这情况,她跟通州消息都断了,六郎那里还不定得多着急呢。

  一天跑下来,三人都累的不行,不过,总算是定好了车子,走陆路回通州。

  “这下好了,总算能回通州了。”桂生舒了口气,这段时间他压力不小,李月姐就带着他出来,再加上淮安如今乱纷纷的形势,若是李月姐也个意外,他没法子跟家人还有大人交待。

  唯有青蝉还有些闷闷的,之前去城隍庙那边,也没打听到她家人的消息。

  “别太担心,之前那些人不也说了,大部份人都逃了出来了,想来他们逃到别处去了,等水退了,我让墨风再帮你打听,想来,他们都要回乡的。”李月姐安慰的道。

  “嗯。”青蝉点了点头。

  说话,三人便到路口,没想刚到门口,就看到一群人站墨风家门口,都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看不清面目。

  “你们找谁?”李月姐上前狐疑的问。

  “月姐儿,是我。”这时,其中一人掀开斗笠,露出一张笑脸。居然是郑典,这小子怎么闷不啃声的就跑来了?

  李月姐看到他先是一喜,随后却是大惊:“你这时候跑来添什么乱哪,我这不马上就要回去了。”

  李月姐那个急啊,淮安形势这么乱,郑典当初可把淮安官场的人得罪光了的,万一叫人知道了,使不得要找茬子的。

  “扑哧。”几人中有人笑了。

  郑典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才压低声音道:“皇上来了,快带我们进屋。”

  一听皇上来了,李月姐徒的一惊,这才想起墨风这段时间正忙的事情,却没成想,皇上先悄无声息的到了淮安,第一站还是墨风这里,李月姐连忙开门引了大家进屋。

  陪皇上一起来的,除了郑典,还有拱卫司的三贵,以及内阁的闵大人,还有河道总督,当然,也少不了那位朱七爷,之前敢笑的人除了他不会有别人,再加上一干侍卫,一进来,就将墨风这陈小宅子塞的满满当当的,外面还不晓得有多少人正秘密的将这一带控制起来。

  这皇上出巡历来都是大事。

  李月姐带着青蝉忙活着给大伙儿上了一杯热茶汤,随后又悄悄的拉了拉郑典到一边:“你怎么跟皇上一起下来了?”

  “皇上的意思是让我接手淮安粮道。”郑典压低着声音道。江淮这边田地吞并太严重了,每次暴发水灾,便有许多良田被大户侵占,而这些大户多有功名,而朝廷有规定的,有功名者是不用纳粮的,如此一来,别看江淮是富庶之地,但每年所纳之粮却是年年减少,而民乱四起,朝廷政令也娄娄失效,皇上如今是下了狠心要冶理淮安官场了,而良田是根本。

  皇上这是从根子上整顿淮安官场了。

  李月姐却是满腹担心,淮安官场那可是龙潭虎穴啊。

  不过,皇上的安排,不是谁能抗拒的,她再担心也没用,只得以后小心些,多注意点。

  “对了,皇上还没吃饭,他这段时间急的上火,胃口不太好,你熬点粥,炒同个开胃小菜上来。”郑典又道。随后又赶紧回到前厅。

  李月姐则带着青蝉下厨,想了想,又叫了桂生过来,让他赶紧去衙里叫墨风回来,皇上他们如此悄悄的过来,显然是要先了解一下灾情,一会儿墨风下衙,李月姐估计着皇上到时肯定要问他情况的,李月姐怕墨风措手不急之下,回答不好,须知伴君如伴虎啊,何况这位疑心极重,真万一君前失了仪,又赶着皇上心情不痛快的时候,便是丢了命也是可能的。

  桂生得了令,撒着脚丫头就跑了。

  不一会儿,李月姐熬好了粥,因着一直是水灾,家里没什么新鲜蔬菜,李月姐便熬了皮蛋瘦肉粥,再加上几样酱菜,吃起来倒是相当可口和开胃的。

  别看这简单的几样,却是花了李月姐浑身解数,只希望那皇上吃的痛快了,心情好一点,大家也好过一点。



  第二百六十五章 淮安的陈老爷

  几碗清粥小菜的,几人吃的味口大开,皇上的脸色也好看了些,填饱了肚子,李月姐又上了茶水,众人便商议起如今淮安的灾情来了,就在这时,墨风才急匆匆的回来了,在李月姐示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