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种田难为-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筝蹲□子捡起掉在地上的手帕,仔细抖掉泥沙,幸好没弄脏,听闻魏小郎又误会了,很是无奈道:“你怎么知道我喜欢文杰哥啊?我还喜欢你呢。”

    “你……”魏琅抖着手指,实在说不出话来。一女伺二夫的事,她居然也敢想!

    算了!田筝想,伸头一刀,缩头一刀,她就自己把帕子交给魏文杰,然后表明白,随魏文杰怎么想呢。

    于是,田筝也不理会魏小郎了,直接转过身,往魏文杰的书房去。

    魏家的院子大,因此显得静悄悄的,穿过正屋,来到书房时,见门是虚掩着,田筝偷偷瞄了一眼,见里面有人影,就伸手敲敲门。

    里面的魏文杰听到敲门声,道:“进来罢。”

    田筝开门进去,魏文杰见是她,眼里有些疑惑,问道:“筝筝,你有什么事吗?小郎在院子里温书啊。”

    田筝窘迫的道:“我是来找文杰哥哥。”

    魏文杰笑道:“是有什么疑问小郎讲解不清楚吗?”

    “不不不……”田筝赶紧摇头,这时节依然蚊虫多,因而房屋中点着一支熏香,闻着香味,田筝头脑反而清醒了,便无声的打量了一下魏文杰。

    魏文杰自从中了秀才后,整个人愈发清隽,眉目中有一种从容的自信,这年纪的男孩身高如雨后的春笋,节节的攀升,只半年时间,他又长高了一截。

    田筝从以前的书中,经常会看到很多书生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难能可贵的是魏文杰没有那种书生的迂腐气,待人与魏秀才一般,很是诚恳。

    她暗暗道,三堂姐还是很有品位的。

    见对方疑惑的盯着她,田筝眼睛一闭,拿出了手帕递过去,最后还是睁开眼睛,果然见到魏文杰眼里的错愕。

    田筝道:“我三姐姐田丽给你的。”

    看也不看那手帕一眼,魏文杰摆正身形,严肃道:“君子不可私相授受,你且拿回去罢。”

    虽然不出所料,田筝还是问道:“文杰哥哥,你记得我丽姐姐吗?是我家二伯的第二个女儿。”

    魏文杰不像魏琅经常在村子里悠转,亦不会跟小姑娘玩闹,哪里记得清田丽是谁,只摇了摇头。

    田筝默默地收了手帕,想了下道:“文杰哥哥,今日之事,请你帮忙保密。”

    她可不敢去问魏文杰喜欢什么样的女子,别说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田筝一个小姑娘打听这些也是很伤风化。

    为了田丽的名声着想,请对方保守秘密,当然了能忘记此事最好。

    倒是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姑娘家,懂得维护姐妹的名声,魏文杰又哪里不同意,爽快的点头道:“自然的。筝筝别想那么多,找小郎玩儿去罢。”

    又是找小郎玩儿,田筝心里囧了囧,幸好别人都只当自己是个孩子,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起什么异议。

    田筝刚打开书房门一条细缝,就瞥见一团月白色的衣料一闪而过,那不是魏小郎今日穿的衣服颜色吗?这熊孩子还来听壁角啊?满头的黑线。

    田筝十分贴心的放缓脚步,磨磨蹭蹭的才来到庭院中时,魏小郎已经正襟危坐的捧着书在朗诵呢。

    田筝也不揭穿他,打算打个招呼就回去了,只道:“小郎哥……我走了。”

    魏琅十分不耐烦的转身,把书放下,道:“你收拾一下,有时间就继续过来读书罢。”

    发了这就久莫名其妙的火,突然就被原谅了吗?熊孩子的心思你别猜吗?田筝很是不解,问道:“小郎哥你不生我的气了吗?”

    魏琅重重的拍了下案几,瞪着眼道:“谁耐烦生你这傻子的气?还有,别叫我哥,学了这么久,尊师重道的理还没学会吗?”

    田筝挠挠头,她真的有想过顺手推舟拒了读书的事啊,反正她已经认字了,又不能考科举,学那么多干嘛?

    可读书的事能推拒了,但还是要好好的赔礼道歉,重新打理好跟魏小郎的关系。田筝笑笑喊道:“老师。”

    魏琅指着桌子上的一本书,道:“把这个拿回去仔细研读一下。不懂就来问我,事情忙完就继续上课罢。”

    那本书他弄了很多注解,相信田筝看了应该明白。

    田筝拿过书,稍微瞄了一眼,心里一暖,真是嘴硬的熊孩子。思量一番,还是把怀里那个重头到尾都是自己一针一线,扎破了好几次手才绣好的荷包拿出来。

    这本来也是她准备拿来给魏小郎赔礼道歉的。毕竟上次背书的事,气得魏小郎不轻。

    魏小郎这次没有急着收进怀里,而是仔细瞅了瞅,心道:绣工真是难看死了,可上面的小狗崽子挺滑稽的,算是合他心意啦。

    心情好了,魏琅脸上也多云转晴,最后道:“把栗子糕带回去给阿景吃吧。”

    田筝十分没骨气的接受了魏小郎的好意,端着栗子糕回来家。

    田丽在家里等着田筝的消息,心里忐忑又不安,见田筝回来了,欲言又止好几次,还是开不了口。

    瞅着没人的空挡,田筝把手帕交还给她。

    田丽愣了好一会,才哆嗦着手接过帕子,捂着脸一言不发的匆匆跑进了房间,房门碰的一声响,把经过的胡氏吓了一跳,嘴里骂道:“跑什么,恶鬼追赶啊!门要是撞坏了,把你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

    胡氏对着自己的儿女,嘴里就没有干净的时候。

    田筝侧耳听了听,依稀听闻到一点压抑的抽泣声。叹口气,物伤其类,想起来当年暗恋的学长与一名温柔可人的学姐恋爱后,自己不也偷偷哭了好长时间。

    后来振作了淡忘了,可也再找不到让自己喜欢的男人了。田丽始终要经过这个过程,才会成长起来罢,这年代,也是不允许有先爱后婚的事情发生。

    年纪到了,父母看好了人家,匆匆也就嫁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爹娘们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可,田筝一时也对自己的未来不确定了。

  

 第51章

    几日秋雨过后;又迎来晴天。

    田老三家的新房在田筝三姐弟的千盼万盼之下;终于建成了。因钱足够;所以房子是用土砖圈成了围墙;在坐北朝南方向开了一扇大门;这样以后把围墙那大门一关,一家人就能安安静静过日子,想做点什么也不用怕了。

    房子周围堆积了一些碎石碎木等需要整理;田筝、田叶带着田玉景跨过这些杂物堆,来到屋子边上;特意按照大门尺寸打的新门都刷上了桐油;大门还没有上锁,田玉景首先迫不及待的推开了门,一蹦一跳的跑进去。

    田筝与田叶也跟着进去了。

    堂屋的面积与如今住的祖屋要大一些,两侧各有三间房,除了主卧更宽敞之外,其他房间差不多大小。

    田玉景又推开一间房门,回过头来眯着眼睛笑道:“叶叶姐、筝筝姐,快进来看看啊。”

    田叶眼睛亮晶晶的左右观察着屋子,听到叫唤,也跟着进去,如今还没有任何物品放进来,所有房间都是空的,连角落里的尘土都一览无余。

    “这间房离爹娘的房间远,我就住这间吧。”田玉景故作严肃的点点头,煞有其事的对两个姐姐道。

    房间离爹娘远,就可以避免被他们掌控了。比如早上就不用老早被娘亲逼迫着洗脸,晚上不想洗澡就可以爬上床睡觉。田玉景的小脑瓜里,也只是计算着这类好处。

    田筝开怀的大笑道:“哟,阿景,你还怕我们跟你抢啊。”

    田叶在房子里转了一圈,然后走到木窗口向外面望了望,道:“从这里还可以看到那边的山顶呢。”调转头,笑嘻嘻的问道:“阿景,这间房我也想要怎么办?”

    一听,田玉景焦躁的挠挠头,半响苦着脸道:“叶叶姐……你换一间不行吗?爹娘房对面那间很大的。我刚才看过了。”

    田玉景那可怜巴巴的样儿,逗得田叶与田筝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因没有分家前,孩子们的称呼都是由大排行算的,大姐是田红,大哥是田玉乾,为了区分,互相间称呼时习惯带上对方的名儿,所以分家后,大家还是没有改变以前的叫法。

    三姐妹继续兴匆匆的参观自家的新房,把后面那一排的灶房、杂物房,还有围墙左侧的牲口房等等都游廊一遍,那股子兴奋劲才稍微降温。

    三人又绕着围墙走了一圈,因他们家选的这片位置住的人家少,所以圈出了很大的地方来,当然了,围墙以内的地都是当初宅基地时一块算了钱的,不是你想圈多大就多大。

    这里要说一下,原则上所有男性村民可以在村子里以村民优惠价买一片宅基地建房子,但是为了防止村民贪心的多划地,这多出来的地方得按常价支付给朝廷,交了钱后里正帮着一块去县里上契,以后就算是自己的财产了。

    所以田筝家的新房虽然算不得最好最宽敞,也是属于规模不错的。

    “茅厕在这里。”田玉景捏着鼻子,嫌弃的后退一步。

    田筝摸摸他的头,好笑道:“你嫌弃什么,这茅厕现在都是干干净净的呢。”茅厕都还没有开始使用呢,可人心理上对茅厕这两字就不适应。

    田玉景道:“反正我不看,不看。”

    说完蹦蹦跳跳的跑到另外一边去了。

    茅厕建在离着屋子最远的里面,那儿还可以开垦出一块二十几方的菜地,将来种些小葱啊蒜苗啊之类的都可。

    田筝满怀感慨,想到周二舅家的那围墙脚爬满的瓜果豆角之类的,估摸着自己可否种一片花草呢?以后开花了,满围墙都是花丛应该很漂亮罢?

    爹娘一定不同意,这等浪漫事还是别想了。

    田老三与周氏商量了,田筝上次说要建一间专门摆放香皂的房间,为了隐蔽性,就与住房区分开,建在了杂物房旁边。

    田筝特意观察过,那间房比其他的空间大,透气性也很好,以后摆上箱柜,把门一锁上,没有特别去注意,还是不会有人关注的。

    三姐弟看完了,回到祖屋的房间时,田老三正与周氏在算这次建房子的花费。两个人的眉头紧锁,似乎遇到难题一般。

    田筝就问:“爹,怎么了?咱们家还差钱?”

    按理也不会啊,几次香皂的收入加起来都二十几两了,他们家房子的规模只比大伯家大一点而已。大伯家才花费了十二三两左右呢。

    “没有的事,小姑娘家问那样多做什么。”田老三回道。

    两个人皱着眉头,只是因为心觉最近不差银子,手里一时松散了,结果置办了些不需要再费银子的物件,夫妻俩正自责呢,儿女们都回来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银钱已经算完,田老三让媳妇把东西都收拾好,便走过去把儿子给抱起来,笑着问道:“儿子呀,咱们家房子好看吗?”

    田玉景眯着眼道:“好看。”

    田老三又问道:“那咱儿子选好住那间屋子了吗?”

    田玉景得意的把自己挑好的房间告诉爹爹,父子俩有来有往的嬉笑着,周氏理好了东西,便道:“你还不去办自己的事,过两日还得请我大哥二哥他们来呢。”

    田老汉请了风水先生帮三儿子夫妻挑好了新屋入伙的黄道吉日,就在四天后,时间比较赶,还有好些东西没有备置,得赶紧买回来,另外也要请亲朋好友吃一顿饭。到时,周家大舅与二舅会过来,周小姨因比较远,只传了信说回不了。

    还有田筝没有正式见过面的大姑姑、二姑姑,镇上的三姑姑一家都会一起过来贺喜。这样多至亲一道回来,怎么也得好好的招呼。

    田老三把田玉景放下来,整理了下着装,才出去做事。

    周氏对三个儿女道:“你大姑姑、二姑姑上次大房入伙时,因有事只送了礼人没有回来,这会儿正赶上你们爷爷六十四岁小生辰,这才特意回来的。到时候几个人要听话一点懂吗?”

    潜意词是要好好与那些表哥表妹等相处啊,不要起争执什么的。这个田筝当然懂了。

    三姐弟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后面周氏又把几个姑姑家的孩子大致的说了一遍给田筝他们听,年龄啊、性格啊、特点啊什么的。

    第二日老田家人帮着一起把家具之类的先搬进去,搬完后田老三夫妻俩带着三个孩子去新屋打扫卫生,这搞卫生是从头到尾都要清理一遍,打扫的干干净净,弄完后就锁上门,只等着吉日入伙那一天才开门迎接亲友。

    田筝擦擦额头的汗,真的好累,她从来不知道搬个房子也这么多讲究,除了建房之初祭拜了好几次神明,又是祭拜祖先啊。然后好多她弄不明白的事。

    好在终于等来了入伙这一天。田筝刚醒来没多久,周家大舅与二舅并大表哥周兵就租了一两牛车把贺礼先搬过来了。

    周大舅送的是一张新打的雕花木床,周二舅送了一张精致的八仙桌,并八张椅子。用材都是寻常百姓用的普通木料,由做工就可以窥见还是花费了一笔钱的。总之这礼物真的很是拿得出手。

    田老三笑呵呵的与两个大舅子上去抬东西,周氏就端出了茶水请哥哥与侄儿喝,她心里还是感动的微微酸涩,不管是不是娘亲逼迫着大哥二哥要这样的好物,至少他们做出了实事来,娘家好不好,看礼物便知道。

    周氏娘家送来的东西,终于给她长了一回脸。

    连尹氏也对这礼物连连点头,黄氏、胡氏、还有刘氏心里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昨天时田老汉就已经下了死命令,今日不准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就争执、吵闹。

    上回争夺田产的事情,黄氏与胡氏妯娌两个人闹翻了后,到现在都不肯向对方认错,于是两个人已经绝交,互相间一句话也不会说了。

    黄氏见三房屋子比她家好,心里有对比,当然有些不快活,可她不敢再惹事了,于是全程都保持着笑脸帮忙。

    而胡氏这个嘴巴欠收拾的,除了摆着棺材脸,没必要时候都不会多讲一句话。

    刘氏笑容有些僵硬,说来,四个妯娌里面,她娘家条件算是最好的,这些年没少觉得腰杆子硬,可眼见着大房、三房都一一搬出去了,自家还要守着祖屋,与公公婆婆,还有胡氏这个二楞子挤在一起住,如何不揪心?

    刘氏打探了一遍,知道是周氏向娘家借了钱,今日又见周家大舅们抬来的礼物,加上早就得知周大舅这几年着实赚了不少钱,心里不断泛酸水,自己娘家光嘴上说的好,可她求了这样久,也没扣出几分钱来。

    刘氏娘家几个嫂子每次都如狼似虎的防着她,讥笑她爱打秋风,刘氏靠着皮厚还是求得了让丈夫跟着做豆腐,想想,他们四房也要加紧步骤了。

    刘氏心思转了一圈,重新摆出了笑眯眯的神色。她嘴皮子本来就利索,帮着招呼一群女客很是得心应手。

    田筝与姐姐田叶一早就起来帮娘亲,早饭只需要煮老田家一大家的分量,本来就煮好了一大锅的菜粥,正准备开坛子挖些酱菜出来搭配着吃。

    周氏走进灶房,道:“叶丫头,你去房里把那卷挂面拿过来,再捡三颗鸡蛋过来。我给你们舅舅做碗面条吃。”

    周氏也没想到自己哥哥们会这样早来,之前都没准备他们的早饭,这会儿特意把最好的饭食弄来招待了。

    挂面跟后世的挂面是一样的东西,全是用白面做的,价格高,寻常都吃不起。家里买了些,都是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

    田筝听说是因为大姑姑家后来发家了,他家的孩子只吃挂面做的朝食,周氏特意买回来的。

    一家大小吃了朝食后,太阳已经升了起来。

    陆陆续续的来了些有亲眷关系的村民送些力所能及的礼物,像交好的魏秀才家,只魏娘子带着魏小郎过来。

    魏小郎一进老田家,几乎所有人都围着他打转,把个孩子高高的捧起来。

    田筝心里哼哼了几声,没办法啊,人家是秀才的儿子和秀才的弟弟,待遇能不高啊,魏小郎脸上正是要不耐烦时,瞥见了田筝。

    见魏小郎眼睛看过来,田筝十分识相的走过去,轻声问道:“小郎哥,我们家做了糖糕,你要不要吃一点?”

    在外面不用叫魏小郎老师,只喊哥哥就行。

    “我自己去拿吧。”魏小郎点点头,说完就跟着田筝走进灶房。

    大人都在外面忙,做宴席用的也是祖屋以前的那个大灶房,于是田老三家后来另外建的这个灶房没什么人,魏小郎逮着机会,抱怨似的道:“你三姐姐又问我大哥的事,烦不烦啦?”

    在魏小郎的思想里,一个姑娘家缠着小伙子是种很不要脸的事。

    田筝窘着脸,问道:“她问了什么?没让你递东西吧?”

    可千万别啊!在田筝面前丢脸没什么,若是直接求着对方弟弟帮忙传递物品,那真的也太没脸了。

    魏小郎哼了一声,道:“没有。只问了我哥哥今日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穿什么衣裳。”

    唉……田筝叹一口气,田丽自从被拒绝后,除了开始那两天精神很不好外,一段时间下来看着都很正常,田筝以为她已经彻底放开了。

    没想到心里还是想不开,估计还得过段时间罢。

    田筝只好道:“你不要理会就行了。”

    魏小郎道:“算不得什么。还有比她更厚脸皮的人呢。”

    村子里的大婶小姑娘们,谁没缠着他问过哥哥事呢,只是被问多了,魏小郎心里难免烦躁而已,能开口对着田筝抱怨出来,就是心理已经把田筝当成自己人了。

    “等等,我端点东西给你吃。”

    田筝说完,去了大灶房,用一个碗装了几块糖糕,这糖糕就是大凤朝平民百姓宴席专门待客用的。几乎每个年轻小媳妇都要学,周氏的手艺更是一绝。她做出来的不仅蓬松可口,入口就有一股子稻米的清香。

    魏小郎吃了几口,眼睛亮起来,问道:“这个,你会做吗?”

    田筝道:“我不会。”

    周氏还没开始教姐妹两呢,这种食物很考验功底,而且要下力气揉粉团,若是揉的不好,发糕时就蒸不出蓬松感。

    魏小郎再咬了一口糖糕吞进肚子里,最后严肃道:“不会怎么行?你今后要好好学着做。”

    作者有话要说:好几个亲都觉得魏小郎作男主有年龄差,哈哈……我就喜欢萌正太养成啊,没办法了,我只能先满足自己再满足你们啦。(^o^)/~

    小剧场

    田筝:我不要做糖糕

    魏小郎蹙眉:好好学!媳妇不会做糖糕,我不是要丢死人了?

    田筝:你这么在乎脸面,就不要娶我啊。

    魏小郎:算了,算了,随你吧。

 第52章

    秋收耕种过后;接下来除了整整地,农户们都比较清闲;因田老三家入伙的大事,老田家人都丢了手头事来帮忙,媳妇们就帮着刷碗、洗锅、择菜等;兄弟间等会要跟着主持入伙的仪式;搬东西什么的。

    院子里

    黄氏择完地上的菜;站起来把筐子里的菜叶倒入装满水的大木盆里面;正准备洗;忽听闻一阵笑声;赶紧擦了下手;往堂屋里面瞧去。

    虽然专门请了村子里做宴席的老师傅做菜,可作为主人家的周氏还得帮着看护厨房的事;就不得空,于是堂屋里主要是尹氏带着刘氏在招待客人。

    黄氏人未到,先听了声音。

    “娘,你看瑞哥儿这小脸嫩的,这小胳膊小腿也真结实。”是刘氏的笑声。

    黄氏心下一沉,心里有些焦躁,怎么红丫头还不家来?

    “他啊,每日里光知道吃了睡,睡了吃,眼看着越来越圆润,我都着急以后变成个小胖子怎么办呢。”是家里田三妹清脆的声音。

    黄氏走进堂屋,就见刘氏抱着唐瑞轻轻的摇晃,而尹氏听得小女儿的话,便故意呵斥道:“浑说什么?不睡觉,他三个月大点的毛孩子还能上山砍柴下河摸鱼不成?你小时候比瑞哥儿还爱睡觉呢。”

    田三妹嗔道:“娘只你一个说,我没记忆,可是不认的啊。”

    尹氏转过头,对着唐瑞无奈的说:“咱们瑞哥儿像你娘,但你往后可别学了你娘一身的泼皮劲儿。”

    言语里笑意浓浓,好不温馨。

    黄氏跨过去,望着襁褓里的孩子,就伸出手去抱,刘氏将孩子递给她,黄氏抱着摇一摇,也跟着笑道:“真是一天一个样儿,咱瑞哥儿摸样这么水灵了。你们别说,当年我生了红丫头,她也是爱睡,我背着她在田间干了一下午活,就睡了一下午。”

    田三妹见黄氏来了,就道:“大嫂,正好你来了,差点忘了跟你说,红丫头打发了一个婆子到我们家门上说今日就不回来了。让我和有才给你带了些东西。等会儿拿给你。”

    黄氏笑容蓦地一僵,问道:“她没说个缘由?”

    上次自家新居入伙,说是新嫁娘不好成日回娘家还说的过去,怎么这次又不回来?宋大郎也真是的,媳妇不能来,作丈夫的也不回来一趟?

    同住在镇上,可唐家与宋家来往不多,内情怎么样,田三妹还真的说不出来,便道:“听那婆子的意思,近几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