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紫[完结]-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棠应是,两个婆子在窦明的叫嚣声中将窦明架到了后面的暖阁——窦昭吩咐过,不许王映雪和窦明进她的书房。
    窦昭随手拿了本书,靠在临窗的大迎枕上看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窦世英满脸不悦地走了进来。
    看见窦昭在看书,他道:“明姐儿呢?”
    “在暖阁里抄书。”窦昭站起来。给父亲沏了杯茶。
    窦世英喝了两口热茶,神色微霁,去看窦明。
    窦明一边哭,一边抄着《女诫》,海棠捧着瓜果和两个婆子在旁边服侍。
    窦世英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暖阁,拉了窦昭:“走,我们去看看那两株银杏树种在哪时好?”
    窦昭陪着窦世英去了东跨院。
    晚上王映雪笑容僵硬地服侍窦氏女父用晚膳。
    抄完了十遍《女诫》才被放出来的窦明一看见王映雪,立刻扑到了母亲的怀里,一面含泪喊着“娘亲”,一面偷窥窦世英和窦昭的表情。
    窦世英面无表情,窦昭视若无睹。
    窦昭的心不断地往下沉,聪明地将告状的话给咽了下去。
    王映雪抱了抱女儿,笑容勉强地低声吩咐窦明坐好,帮她盛了碗肉丝面。
    窦世英铁了心不和王映雪说话。
    用过晚膳,他拉了窦昭下围棋。
    窦昭才不想卷入他和王映雪之间的事去,下了一盘,就打起哈欠来:“让高升来陪你下吧,我要去睡了。”她掩着嘴,含糊不清地说着,回了屋。
    棠海一面服侍她洗漱,一面低声地道:“七爷问七太太,庞寄修给您送灯的事七太太知道不知道,七太太说知道,七爷就把七太太喝斥了一顿,七太太很委曲,说东西是送给您的,她哪里敢拦?七爷就说七太太和庞家沆瀣一气,七太太气得哭了起来,五小姐听到动静跑了过去,七爷就让两个粗使婆子把五小姐送您这里来了……”
    “好了,我知道了。”窦昭不感兴趣地应着,上了炕。
    这种事,果然还是交给窦启俊更让人放心。

    ☆、第六十五章 后果(粉红票420加更)

    发生了庞寄修这件事之后,父亲的目光一下子转移到了内宅,他开始事无巨细地过问家中的一些琐事。可惜家里有窦昭坐镇,王映雪打理,他问来问去也没有问出什么能让他插得上手的事,气馁之余,他开始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东跨院的修缮,原本初夏就应该完成的营造,一直拖到了仲夏还在继续,倒惹得窦启俊没事就往西府跑,和父亲蹲在树荫下讨论梁上画什么图,门前立什么石雕,每次都说得热火朝天,不亦悦乎。
    王映雪不免嘀咕:“父亲说京都工部和刑部都还有缺,他已经写信给在工部和刑部任职的好友……时不待人,您是不是给父亲回个话。”
    窦世英不以为然,一面喝着冰镇绿豆汤看着图纸,一面心不在焉地道:“不管是去工部还是刑部,总得经过吏部。这件事你就别管了,我自有主张。”
    靠岳父,在别人眼中是吃软饭;靠族兄,那是应该的。
    王映雪不好再多方,就算是窦昭,也以为父亲早和五伯父商量好了,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兴致勃勃地听父亲和窦启俊讨论怎样借景,怎样堆垒假山,一副要把东跨院砌成江南庭院的模样。
    高升来找窦昭:“短短五个月,花了六万两银子。”
    窦昭问他:“家里可因此而捉襟见肘?”
    “那到不至于。”高升小声道,“也花的太快了点,去年一年的收益都没了。”
    “等他花光了西窦储蓄你再来跟我说。”窦昭淡然地。“你总得让他干点事吧?”
    高升苦笑。
    窦昭望着院子里和父亲勾肩搭背的窦启俊,突然间眼睛酸涩。
    母亲去世已经九年了,父亲一个人孤零零地过了九年。
    养子不教父之过,养女不教母之过。如果有个儿子。父亲会不会行事稳重些呢?
    念头闪过,窦晓那无精打采的样子浮现在她的心头,她顿时一阵腻味。决定不管这件事。
    可没想到,六月底,五伯父来了一封信,问父亲为何不上京候缺,还道,祖父已经去世,父亲应该支应志门庭来。这世间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窦家的人更应该紧紧地抱成一团才是,父亲不应放弃十年寒窗苦的艰辛。然后还隐晦地问起父亲的子嗣来,说,若是王映雪不育,他可以托五伯母留心。给父亲纳房身世清白的妾室,这样一来,等到儿子入仕,父亲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回乡做老太爷了。
    父亲惊得一身冷汗,连夜回信给五伯父,说纳妾之事就不烦他操心了,候缺的事却提也没提。
    窦昭这才知道父亲不去京都候缺完全是自己的主意。
    她有意堵父亲:“您若是放心不下太太和窦明,大可带着她们一起去京都,我正好把崔姨奶奶接过来。让她老人家也享几天清福。”
    父亲竟然认真地考虑道:“你说的有道理。不如我们一起去京都,把家里的事全交给崔姨奶奶帮着照看。”
    和王映雪在一个宅子里同喝一个井里的水三年,已是窦昭的极限,让她继续和王映雪搅在一起,想都别想?
    “我去京都,庞家的人恐怕更有借口到我们家走动吧?”
    窦世英哑然。
    窦昭趁机问起妾室的事:“……您身边也应该有个人照顾日常起居了。”
    做为父亲。窦世英怎么好和女儿讨论这个问题。
    他红着脸喝斥窦昭:“胡说八道些什么?是谁告诉你的这些?”
    “五伯父不是在信里写了吗?”窦昭坦然而大方,“西窦总不能没有个儿子吧?”
    父亲能为母亲孤身九年,再多的怨气,窦昭都消了。
    窦世英赧然道:“你也看见了,我哪有时间天天盯着内宅?如果再纳一个人进门,不是糟蹋别人吗?再说了,就算是生下了庶长子,谁来教养?你看明姐儿,都成什么样子了!”
    窦昭默然。
    四月底庶吉士散馆,六伯父窦世横去了行人司,成了天子近臣。二太夫人十分的高兴,端午节的时候资助县衙办灯市,还把真定县略有头有脸的人都请到了家听戏。窦世英做为窦家的两榜进士,自然少不了他。
    他带着一家人去了东窦。
    不知道怎地,窦明和郎家只有七岁的八小姐打了起来,还把人家八小姐的头发揪落了一缕……事后,不管窦世英怎么问窦明,窦明的嘴巴紧抿,像紧闭的蚌壳,一句话也不说,郎家的八小姐也只知道哭,窦世英没有办法,只好亲自登门谢歉,到今天也没有弄清楚窦明为什么和郎家的八小姐打架。
    窦昭却觉得王映雪应该知道。
    不仅王映雪知道,估计东窦的女眷大部分都知道。
    诸家的五小姐,最后嫁给郎家的十五爷。
    窦明和郎家的八小姐一言不全争了起来,郎家的八小姐跳起来就骂窦昭是“小娘养的”……
    窦世英说到这里不禁后悔起来:“早知道你这么懂事,应该把你妹妹交给你带。现在却晚了,你今年已经十二岁,过两、三年就要出嫁了……”
    窦昭听得冷汗直冒,想到家里没有个男丁到底行事不方便,笑道:“您要是现在给我添个弟弟我就帮您带,妹妹就别指望我了。”
    窦世英讪讪然地笑。
    窦启俊来找父亲。
    窦昭奇道:“咦,怎么不见十一哥和十二哥?”
    窦启俊嘿嘿地笑,道:“他们明年都准备下场,个个在家悬梁刺股呢!”
    窦昭咯咯地笑。
    窦启俊和父亲去了东跨院。
    王映雪接到了母亲许氏的信,说几年求见窦明,非常的想念。想按窦明去京都外家住些日子。
    她去找了父亲商量。
    窦启俊就跑到书房和窦昭说话。
    “我们过几天要去趟庞家。”他说着,朝窦昭眨眼睛。
    窦昭愣住,忙道:“你们去做什么?”
    窦启俊哈哈地笑,道:“你猜?”
    心急如焚的时候。窦昭最讨厌猜来猜去的,想也没有想,径直道:“我猜不出来。”
    窦启俊有些失望。道:“庞寄修要成亲了。”
    窦启大吃一惊。
    窦启俊狡黠地笑道:“庞寄修不是想找媳妇吗?我们几个觉得这种事情凭己之力太单薄,所以发动家里的兄弟姊妹位庞寄修找了一个。这不,人家一眼就瞧中了庞寄修,纳吉纳征不过到三个月就完成了……”
    窦昭一听就知道这其中有故事,忙笑:“快说,不然下次来再也没有冰镇绿豆水喝!”
    窦启俊见左右无人,促狭地低声笑道:“灵璧县的陈捕头家。世代为胥,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个个生向膀大腰圆,从小跟着陈捕头习武,等闲之人不得近身。那陈氏年过二十还没有说亲。不曾想庞寄修去人家家里开的炒货店买东西,竟然偷偷地摸陈氏的手,那陈氏知道庞寄修还没有成亲,立刻就对上了眼,不仅任他摸,还要请了媒人去庞家提前。还说,与其嫁个窝窝囊囊地过一辈子,宁愿嫁了庞寄修……他们庞家不是无赖吗?可人家陈家却是泼皮,脚踏黑白两道。陈家早发出话来。庞寄修不娶可以,把两只手卸下来给陈氏陪不是,这件事就这样算了……”
    窦昭忍不住哈哈大笑,问窦启俊:“是谁摸得陈氏?”
    “当然是蔻哥儿。”窦启俊大义临然地道,“难怪我们还会坏了那陈氏的名声不成?”
    蔻哥儿是七堂哥窦繁昌的长子,今年只有五岁。
    窦昭笑得不行。
    知道这陈氏是趁机赖上了庞寄修。
    她问窦启俊:“‘你们’是哪些人?”
    窦启俊左顾右盼。就是不说。
    窦昭也不追问,想到寄家无耻嘴脸,觉得这桩婚事还是挺相配的。
    吃晚饭的时候,她说给窦世英听。
    窦世英和王映雪都有些惊讶。
    “到时候我们也要随份礼才是。”窦世英道。
    窦昭笑盈盈地点头。
    一直坐在旁边没有吭声的窦明却突然大声地问窦世英:“我们什么时候去京都?”
    窦世英眉头微蹙,温声道:“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
    窦明霎时激动起来,“砰”地一声将筷子甩到了地上,大声的嚷起来:“我要去京都外祖母家,我不要住在这里,我不要呆在真定……”她说着,眼泪扑扑地往下落。
    一旁的王映雪别过脸去,眼眶也满是泪水。
    窦世英气得直哆嗦,第一次对窦明板了脸:“你不要忘记了,你姓窦,不姓王!这是你家,你不呆在自己家里,你想去哪里?
    王映雪欲言又止。
    窦明把碗一推,噔噔噔地跑了。
    窦世英冷眼望着王映雪,道:“从明天开始,让她跟着二太夫人学规矩。还和别人打架,我们窦家还从未出过这样的小姐!这些毛毛糙糙的毛病不改掉,哪里也不准去?”
    王映雪顿时脸色大变,道:“七爷太不通人情了。我母亲不过是想明姐儿,想明姐儿去住几天,七爷这么说,好像我们王家要和窦家争女儿似的……父亲什么都为你打点好了,你爱理不理的,我们王家哪点对不起你了,你要这样给我和明姐儿脸色看……”说着,含怨带怼的看了窦世英一眼,转身离开了厅堂。
    厅堂里只剩下窦世英和窦昭两个人。
    窦世英瘫坐在了太师椅上。
    窦昭身姿笔挺,举止优雅地继续吃着饭,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

    ☆、第六十六章 做伴

    窦明开始不吃不喝弄绝食。
    窦世英来和窦昭商量:“您说什么办?”
    长女虽然年纪小,但说话时那种斩钉截铁的口吻往往能给他无比的信心。
    窦昭也不知道怎么样对窦明更好。
    留在二太夫人身边学规矩,就避不免那些冷言冷语;去京都王家长住,上一世,窦明就是被许夫人养歪的,最后还搭上了王楠。
    她头痛道:“要不您问问太太。她是窦明的生母。”
    有王映雪在,谁也不好插手,就算是为了窦明好,母子天性,最终说不定还会被窦明记恨。
    窦世英犹豫着。
    有小丫鬟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见窦世英在,又要蹑手蹑脚地退下去。
    窦世英喝道:“什么事?”
    小丫鬟求助似地望着窦昭。
    窦昭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事要瞒着窦世英的,朝那小丫鬟颔首。
    小丫鬟喃喃地道:“七太太在收拾箱笼,说是要带五小姐去京都。”
    窦世英勃然大怒,匆匆而去。
    窦昭喊了海棠进来:“拿上我前几日做的针线,再给我换件衣裳,我们去看看九堂嫂。”
    今年二月,窦环昌娶了淮安黄氏的女儿。
    这门亲事是大伯父在世时定下的,黄氏的祖父和大伯父是同年,黄氏有一个族叔,如今在大理寺任寺正。
    黄氏和窦环昌同龄,相貌温婉,性情敦和。做得一手好女红,深得大伯母的喜欢,大伯母不止一次的当着窦家众人的面称赞自己的媳妇。
    同是江南嫁过来的媳妇,大家不免把她和纪氏相比较。
    纪氏娴静。黄氏温柔,都透着江南水乡的雅致。
    二堂嫂自我调侃道:“把六婶婶和九弟妹一看,我们这些人都成了烧火婆子了。”
    纪氏和黄氏自然要谦虚一番。不过两人也因此而走得很近,连带着黄氏对窦昭也比其他人亲近。
    前些日子传了黄氏怀了身孕的消息。
    窦昭就想到她那里去躲一躲——大伯母孀居,黄氏还没有出三个月,等闲不会打扰大房,那里最清静不过。
    有人做伴,又是极懂事、体贴人的窦昭,黄氏自然是倒履相迎。
    窦昭在大房混到了下午。用过了晚膳,才回到西窦。
    一进门,就看见马房的小厮正蹲在那里敲打着车轮。
    窦昭暗暗叹了一口气。
    看样子父亲已经同意窦明去京都了。
    以她上一世的经验,王许氏只要是见着了窦明,就会留窦明在王家长住下去的。
    她回到正屋。父亲正满脸不高兴地拿着本书在那里发呆。
    “听说你去集馨那里了。”窦世英和女儿打着招呼,“怎样?可有收获?”
    集馨是九堂哥窦环昌的表字。
    “九堂嫂告诉我怎么绣小鸟的眼睛,”窦昭笑着进屋换了件衣裳,梳洗了一番,和父亲坐在临窗的炕上说话,“我觉得和画画的技巧差不多,难怪六伯母的那个姑姑还绣长画画。”
    一席话说的窦世英心情好了很多,说起窦明来:“……京都的繁华景致大人都爱,何况是孩子。你要不要和窦明一起去京都住些日子?”
    然后让她给王家的人行晚辈礼。
    还是免了吧!
    窦昭笑道:“她舍不得她的外祖母。我舍不得我的崔姨奶奶。”
    窦世英失笑,思索半晌,试探地问她:“你和崔姨奶奶在家,会害怕不害怕?”
    窦昭立刻高兴起来。
    看样子,父亲准备和王映雪、窦明一起去京都了。
    或者是因为没有了怨恨,她现在的心态很平和。不像上一世,看见父亲和王映雪、窦明、窦晓在一起就怒火中烧,气得半死。
    她此刻心里只有祖母。
    “这么说来,您同意我把崔姨奶奶接回来住一阵子了?”窦昭笑吟吟地问父亲。
    “我什么时候不同意了?”窦世英笑道,然后神色开始有些沮丧,“我只是觉得没有崔姨奶奶,庞家也一样不敢上门。”
    所以才赌气不去京都候缺?
    窦昭有些啼笑皆非。
    好在这件事已经解决了,她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和父亲争论,问起父亲什么时候起程。
    “后天吧!”窦世英笑道,“明天我们去接你崔姨奶奶。”
    窦昭笑着连连点头,和父亲商量:“东跨院不是刚刚修缮了一番吗?不如让崔姨奶奶就住在东跨院的清爽轩吧?那里树木葱郁,最凉快不过。”
    “走,”父亲兴致勃勃地起身,“我们去看看。”
    两人晚饭也没有吃,人把清爽轩转了个遍,哪里做内室,哪里做宴息室,哪里放箱笼,哪里睡丫鬟……都一一安排好了,这才回正房,翌立一大清早套了马车往田庄里去。
    和王映雪一起收拾箱笼的胡嬷嬷有些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您看这事……”
    王映雪听着心情立刻变是浮躁起来。
    她知道赵谷秋的死是窦世英心时的一个疙瘩,可逝者已逝,这活着的人总要继续过日子。时间长了,自己再小意曲从,这疙瘩自然也就解开了。
    谁知道却事与愿为。
    这么多年过去了,窦世英不仅没有忘记赵谷秋,而且和自己渐行渐远,再不复从前的亲切。
    机会从来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就像窦明的伤心一样。
    在真定,在窦家,窦明嫡庶不明,她,永远是个小妾扶正的妾室。
    想到这些,她不由咬了咬牙。
    她和窦世英必须重新开始。
    京都是个外省之人如过江之鲫的地方,谁也不清楚谁的底细。他们去了京都,窦世英入朝为官。又有窦世枢这样的族人,王氏这样的亲戚,他们完全可以在京都定居,不再回真定。而窦明也可以在京都快快活活地长大,清清白白地嫁人。
    “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王映雪低声地对胡嬷嬷道,“七爷正值壮年。我们就是回真定,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崔姨奶奶难道还能活到那个时候不成?”
    最终能不能在长住京都,王映雪还没有十分的把握,不敢把话说满了。
    胡嬷嬷想想也是,笑了起来:“倒是老奴多虑了。”
    “哪里,”王映雪握了胡嬷嬷的手。真诚地道,“这些年若不是有你在我身边,我哪能支撑得下去。”
    “太太可折煞老奴了。”胡嬷嬷连声不敢。
    主仆说着,心情都有些激动,胡嬷嬷虚扶着王映雪进了内室。就看见窦明抱着个大迎枕,目光呆滞地坐临窗的大炕,屋里收拾东西的丫鬟、婆子来来去去,她却视若无睹。
    王映雪心里“咯噔”一下,忙上前搂了女儿:“明姐儿,明姐儿!”
    窦明回过头来,光彩也一点点地回到了眼眸中。
    王映雪吁了口气,引了她说话:“你要不要去看看还有哪些东西要一并带去京都的……”
    “什么也不要,”窦明的声音非常的高亢。显得特别尖锐,“外祖母都会买给我的,我什么也不要。”
    王映雪眼睛一湿,抱了女儿,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祖母请窦世英到堂屋里坐下,亲自给他沏了杯茶。困惑地道:“你要接我去城里住些日子?”
    窦世英有些尴尬,含蓄而委婉地将庞寄修和邬善的事告诉了祖母。
    祖母呵呵地笑,道:“一家有女百家求。我们寿姑长得漂亮,性情又好,以后有你头痛的时候。”然后很爽快地吩咐红姑收拾东西,事情顺利的让窦世英和窦昭都有片刻的怔愣。窦昭更是在心里暗暗感慨,祖母听到庞寄修的用心都能笑而对之,不知道是赤子纯心呢?还是看破了世事?
    回到真定,不过酉时。
    王映雪在二门迎接祖母和窦世英、窦昭。
    窦世英问:“明姐儿呢?”
    王映雪忙道:“她有些不舒服,像是暑的样子,我给她喝了点藿香正气露,她刚歇下。想等会再给她请个大夫来瞧瞧。”
    祖母听了就要去看窦明。
    王映雪忙道:“天气热,您赶路辛苦了,还是先歇会,免得把您也给热病了。”
    祖母想了想,哂然一笑,不再坚持,跟着窦昭去了清爽轩。
    清爽轩院上爬着藤萝,台阶旁长着厚厚的苔藓,石畔边开着不知名的小花,野趣丛生。
    祖母非常的喜欢。
    晚上,窦昭就搬了过来和祖母同住。
    海棠悄悄跟她说:“七爷在训斥太太和五小姐。”
    他们想怎样闹腾就怎样闹腾去,只要不打扰到她的生活。
    “不要告诉祖母。”窦昭嘱咐海棠。
    海棠点头。
    窦昭高声喊着甘露,让她把镇在井里的西瓜切了……第二天,父亲辞是祖母和二太人人,回北楼祭了祖,带着王映雪和窦明去了京都。
    晚上,二太夫人请祖母过去用晚饭。
    祖母问窦昭的意思:“你说我过去还是不过去?”
    上一世都是祖母像座山似的挡在她的前面,这一世换她为祖母庶风挡雨,窦昭觉得非常新鲜,又隐隐有担当大任的压力与自豪。
    “我陪您一起过去。”窦昭笑道,“家里的亲戚总是要打个招呼的。喜欢就多来往,不喜欢就少来住。横坚我们住在两处。”
    祖母听着有道理,和窦昭一起过去用晚膳。
    席间只有大伯母坐陪,大家用过饭,吃着瓜果说了些从前的旧事就散了。
    祖母很喜欢,安安心心地在清爽轩住下,每天早上起来围着假山走七、八圈,直到满头大汗才歇下。
    窦昭看得胆战心惊,每天陪着祖母走路。
    开始是祖母走两圈她走一圈,渐渐祖母走一圈她也能走一圈了。开始满身的酸痛,举手抬足都吃力,渐渐地人清气爽,手脚伶俐。
    祖母看了不住地点头:“看这小脸,红红的,看上去多精神啊!”
    窦昭抿了嘴笑。
    到了秋天,她发现春天做的马面裙都短了,露出鹅黄的绫鞋。

    ☆、第六十七章 挽回(粉红票420加更)

    祖母笑着唠叨着我们寿姑要做新衣裳了,窦昭却抱着祖母的泪流满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