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红楼之带着空间的林奶奶-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到了里面,米米傻了,那些药材昨天还刚看过怎么这会儿又长高了不少呢,外面一天,里面二十天,就算灵气和灵泉,外带法术加成,也应该只有四个月,可是这里怎么这么快?难道时间比例有变化?米米拿出沙漏和时光回朔时试了一次,果然变了,成了1::3。这样一来外面一天,里面一个月了。那么就是说以后灵米八天就能收获?那些药材也缩短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收成。

    太好了,是不是说以后空间还会调整,这是个成长型的空间。以后修炼能更快了,到了第二层可是能炼丹炼器了!好吧米米也激动了。

    第二天一早,米米刚梳洗完毕,林诚就带着媳妇孩子去了老太太房里。美其名曰请安。等上了茶,清退了丫头后,有林诚打头把事情说了一下,并且当着二老的面把东西从乾坤袋里拿了出来,这可真是震惊了二老。

    无量天尊啊,这次可是见到仙人用的东西了,还给了儿子,这个可要保护好了,以后就是传家宝啊。

    然后林爸爸又一一介绍了拿出来的东西,说了进献的想法,询问老人的意见。当然还很有义气的没有把一切都说是自己想的。惹得米米看了他好几眼。

    这家伙还是很精明的吗,自古婆媳是天敌,就算林家相处再好,可不能避免有时会想歪,这些东西本就惹人眼红,要是说是媳妇想的进献的主意,说不得心里会想这都是林家的,你倒是大方之类的想法,更何况还有要给娘家的。更是要避嫌。

    “你想的很是,你这东西拿进来总有人会看到,万一传出去说些酸话,也是有可能的。这样我看着解毒丹5颗,外加灵米一袋给进献今上,至于亲家就按你说的两颗药材,也加上一袋灵米吧,对了把那张方子也进上,再给亲家一份。要送就要送的贴心,大气。这灵米一袋有百斤,咱家有两袋就不错了,咱家人少,带上你弟弟才6人,这些够几个月的了。对外就说只得了3袋,我们家这方子外头早就是传的沸沸扬扬,这样一送一献,可就少了麻烦了,嘻嘻,进上的东西可就不是谁都能要的了。妙。”

    林老太爷自我陶醉了一下。转头看到媳妇像是有点纠结的表情,就开口说:

    “媳妇,有什么话就说,你是海哥儿的娘,是仙子看重的,可是有不妥当的地方?”

    “就是媳妇可就什么忌讳?”

    老太太也不甘示弱的表示支持。

    “老太爷,老太太,其实有句话我没来得及告诉老爷,仙子说以后每月会有土地送米的。只是不知道多少,媳妇也不敢问。”

    “什么?”

    三人异口同声,一脸的惊喜。

    “这么一来,我们家可就是享了大福了。”

    高兴啊,这事祖坟冒青烟啊!

    “可是,媳妇不知道怎么和别人解释来处啊。”

    这话一说犹如一盆凉水霎时浇醒了三人。

    “这可怎么好?”

    “媳妇有个想法,只是胆大了些,不知该不该说。”

    “有主意,快说。”

    “媳妇想,不对外说是灵米,就说是雪山上种的米,咱家以前救过什么人,人家感恩就送了些来给尝尝,这米要用雪水浇灌,所得很少,然后咱们家在城外卖座山头就说是试种,反正咱们这里的山上也有几个月是有雪的,这样一来几个月后就能开种,等到明年就说种出来一些,就是十苗活三,很是不易,这样也就没人敢问我们要种子,我们每年也能用这个借口食用,或者每年送上百十斤到宫里。您看可行不?”

    两个老人,一个青年低头沉思,把前后都想了一遍,还真是只有这个方法最好用,雪水灌溉的紫米,这样即使不是灵米,也是稀罕物了,也不打眼,不然难不成给圣上说是仙子给的,圣上还不一定信呢。说不得还要把林家挖地三尺寻找根由,那可就麻烦了。

    “媳妇说的是,这仙子之事咱们不能透露,灵米也要慎重,这消息要是传出去可就……老了,想的就疏漏了,补了这个忘了那个。就真么办,林诚,今天你出门到城外去转一圈,带些小厮,记住了,就和他们说是遇到故人,然后……这样一来这些小厮就是最好的证人。然后还要偷偷的带回来,不张扬,但让府里该知道的都知道,晚上我写折子,明天你就送到你岳家,说辞也别忘了。就这样吧!”

    把这件事情一定就好像一下子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一样,接着看剩下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大的热情了,只是七窍玲珑丹时很是得意,这下孙子可就是无忧了。又商量了一下,把解毒丹和方子都说是道士那里得的。觉着有用这才进献。其他衣料首饰都没什么可顾虑的,就还是由米米收着,该用用,该存存。东西是好,可林家向来对这些没有什么贪念,倒是看得不重,也就是赞叹一声好东西罢了。

    等到米米回到房间,林诚已经出发了。想来这两天他都会很忙了。

    第三天先是杜家来人了,是杜老太爷和杜老太太亲至,米米和林老太太在花厅见客。

    “亲家母,要我说什么好啊,真是……那方子可是万金难求的东西,你们就这么给了我家,我家老太爷年纪大了,我正愁着他的身子骨,你们就又是方子又是药材,可是解了我的大难了。”

    “都是自家人说什么见外的话。咱们两家那是几辈子的交情了,有了好东西不给你给谁。”

    “是是是,那是我皮厚。”

    两个老太太笑呵呵的说着打趣的话。

    “那个雪山紫米真是好东西,我们今早上就是拿这米熬得粥,那个香甜真真是没话说。一早上都精神,真是个滋补的好东西。听女婿说想试种?”

    “这事就是个想头,听说是在产雪莲的山头出产的野紫米,后来采了种子在雪山上种出来的。不知道咱么这里可不可行。诚哥儿是想着要是能种出来给海哥儿吃,以后身子也能再壮实些。你想能产雪莲的地方能出次品吗?这紫米可不就是能补身子吗?”

    “是这个理,女婿说要买山头,这不老太爷今儿托人从户部弄了附近的山头名册来,让你家老太爷看看。可有中意的。这附近无主的荒山可是没几个,大多是种木材的。可要抓紧了。”

    杜家也是书香世家,如今的杜老太爷原本从工部尚书的位子上致仕,也是二品大员,几个儿子侄子如今也都入仕,多在四品以下晃悠,不过,还有杜家二老太爷在江南当着总督,一品官职,虽说也将致仕,可也能为后人再撑一撑,到杜大哥上了三品,杜家也算后继有人,杜家三太爷还在山东做书院山长,也很有名声,十足是望族。

    “那敢情好,要是能种出来,咱么这些老家伙可是享福了,看看这个女婿不错吧,知道孝敬岳家。”

    “那是我闺女的福气。”

    一直在一旁当背景的米米听了,装着含羞又躲到一边抱孩子了,这一下又把两个老太太给吸引了。都是心肝肉啊的一顿揉搓。小包子含着雾蒙蒙的眼珠子要哭不哭的样子萌死个人。把米米心疼的。

    外头几个男人也都结束了谈话,把山头一敲定,就开始说起林讯的功课。杜家都是科举出身,对林讯自是好一番教导。

    而林讯这几天得了哥哥给的内功,吃着药,还有这两天的灵米粥,气色好了很多,虽还没有内力,可剑法也有了点样子。身上也填了些英气。对着哥哥那是感激万分。家里有了好东西都有他的份,还特意去寻了内功功法给他,时时关心,如今还让杜家老太爷指教功课。林讯觉得这兄弟二字只怕是世上最温暖的了。

 进献(二)

    林家固然是一派欢欣,宫里也气氛轻松。原因很简单,就是那封林老太爷的折子。

    皇帝也是惜命的,接到林家的折子原本以为是请安折,想着这些年也没看到林家入宫请安,怎么这次突兀的上了折子?疑惑之下就细看了起来,却想不到是这样大的惊喜。

    那张方子的事情特意找来御医闻讯,却发现那御医居然激动地泪流满面,这才知道外头的传言说是仙人给的仙方,林家都已全家食用,效果堪称神奇。只是这历来秘笈秘方之类都是各家自珍,从未有外传的,大家也都知道规矩,只好叹息没有福缘。

    没想到林家献给了皇帝,这下御医幸福了,仙方啊,多推敲推敲说不得医术还能精进,这方子说不得还能私下给家里用上。当然不外传是必须的,就是家里人也不能知道。这是品德的问题。可惜只能看一眼,能记住多少就要看皇帝是不是配着药了,要是配药这方子可就能全记住了,留作传家秘方也是可行的,虽说心里过不去,可还是家族要紧,以后对着林家多关照一些算是补偿。

    好嘛这里皇帝还没怎么,御医这里又多了臂助了。

    “这么说,这方子可行?”

    “陛下,这绝对是妙方,老臣从未见过如此细致的调配,每一味药都用到了巅峰。”

    “知道了,你下去吧,对了这方子背下,明日开始熬制,上面说一月即可,这一月内你就在宫内,亲手配置,不得外泄,这是老臣的忠心,可不能让老臣寒心。”

    “是,老臣谢陛下信任。”

    这下好了,这事齐活了。家族必定昌盛,传家宝啊。不得外泄,哈哈,我记在心里,谁也不说,代代口述,一定可以的。

    皇帝高兴了,有了这样的好方子,谁不高兴。再让人把其他东西拿上来看看。

    嗯,这个解毒丸自己藏了,这也是救命的东西呢。还有这个雪山紫米,听都没有听说过,可看着就是晶莹剔透的,反正有试毒的,就直接让人去熬粥了,等看到试毒太监尝了后,一脸的美滋滋的样子,等不了了,自己拿起碗喝了一口。天香美味啊,从来不知道粥也能这么好喝,整个人都精神了。

    看来林家说的没错,这天山雪莲边上长的就是好啊!滋补啊!嗯?还想试种?这是个好主意,毕竟太远了,又不是自己国家,下旨也得不了,要是自己能种就好了,不过估计难,皇帝有些不看好。不过这不妨碍他看着那一袋米的欢喜目光。一袋百斤,这事好几月的粥啊。

    “来人,通知御膳房这袋雪山紫米妥善珍藏,以后每日早膳给朕这里一碗,还有太后那里一碗。皇后一碗。”

    一边说一边心疼,可是孝道还是要有的,皇后还是要维护的,这不仅仅是粥,更是脸面啊。唉,不知道林家还有没有,折子上说进上一袋,自家一袋,还有亲家一袋,倒是分的很好,朕这里也不好抢臣子的东西,嗯,要不在问问?也不好,太没面子,密探说真是看到拉了三袋米进府,他们没有骗朕,是好的,要不支持一下林家种米的事?

    这事可行,万一真种出来,这样也就有朕的一份了。就这么办。

    好吧,皇帝都是腹黑的,这就开始算计林家的米了,还好没给密探看到其他的。乾坤袋立大功啊。

    这里皇帝在计划怎么委婉的支持林诚种米,让他知道以后种出来了进献一点。那里太后和皇后也在感慨着这紫米粥的功效。

    “皇后,看来这雪山紫米真是好啊,哀家都觉得身子轻快了。”

    “是呢,儿媳也是这么觉得,皇上真是孝顺,这一有好东西都想到您。”

    “呵呵,皇上自小就是个孝顺的。不过这东西就是少了,听说林家一共才得了300斤,吃着好,就进献了100斤,是个忠心的,得了点米也想着皇上的臣子可不多,那些的糊涂的只会想着从国库里伸手要,皇上都愁了好些天了,总不能像臣子讨债吧,真是没有体统。”

    有了比较才显出好来。这不林家让那些绿叶给衬托的高大起来。

    “太后,听说前些日子林家哥儿满月,皇上还让内务府送了礼呢,这不是君臣相得吗!”

    “你倒是会说话,不过这内务府出面送礼也是老规矩了,不少老臣家都有过这样的礼遇。这次的事到要另外赏些东西才是。”

    “那就让儿媳做个好人吧!”

    “行,你出面正合适。是个贤惠的。不过,你也是得了好处的,听说这米滋养人,还能延年益寿呢,也就林家,这样的东西不藏着还知道拿出来给皇上,到底是从小的交情。”

    太后一脸慈悲的感慨。

    “太后,你也给儿媳说说,这林家老太爷和皇上的事,说是有交情,怎么不见他们家来宫里拜见?”

    这个皇后是个继后,今年才三十多,皇帝却近五十了,很多旧事也就不怎么清楚。趁着太后高兴就问了出来。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以前那林家老爵爷还未袭爵的时候在宫里上书房做的陪读,最是个好脾气的,虽比皇帝大上一些,却总是受欺负,皇家宗室不少人,哪有都是好的,一些个仗势欺人的看着他单薄,就想欺负他,还是皇帝看不过去,帮了几次,后来这交情就结下了,可是那是个性子高傲的。等皇帝登了位,他也袭了爵,就不怎么来宫里了,说是不能因为从小认识就不知道分寸。皇帝用人要用才,自己是没什么大才的,性子也直了些,怕给皇帝惹祸,只好谨守本分了。”

    “倒是个好的,多少人就是看不到本分二字。”

    皇后对林家的印象更好了。

    “是啊,这样的百年书香世家,说没才华,谁信,不过是当时朝堂上老臣当道,不易安插新人,谁都知道他是皇帝的人,他退一步就安稳了老臣。这才让皇帝逐渐掌控了朝堂。后来他接连生了好几场病,有身子不好的原因,也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再没有出来任过职,只是替皇帝看着那些世家,不让他们闹腾。”

    “那可真是可惜了,林家也是有数百年的传承,在本朝也是四代袭爵了,这样的人家还能谨守臣子本分,君子之道,再看那些纨绔子弟,真是说不得了。”

    皇后家里不是什么大家族,却也是官宦书香,自然更欣赏书香人家。

    “这林家可是从前朝起就是书香大族,那些土包子怎么能比得。”

    这个更毒,这下那些四王八公知道是什么出身了吧,在皇家眼里也就是土包子出身。所谓贵族两代讲吃,三代讲穿,四代讲学问,五代才能把贵气渗到骨子里。

    红楼里看贾母的做派,还在讲吃呢。这是倒退。想想原本该讲学问的一代都废了,那还能不树倒猢狲散。

    这时候算起来,那个贾母应该还没有生贾敏,也有近三十多了。按照爵位传递来看贾演一等公可是超品,贾赦是一等将军三品,中间该有两代才是,不知道红楼怎么算的,那里林如海都是第五代了,居然和荣国公第三代差不多大,这怎么算的,难道贾府是后来封的?也不对,不是说那是开国功臣吗?

    混乱了,这个扯远了。作者都点爱钻牛角尖,差点开始盘算某些人几岁生儿子了。

    这里皇后回到自己的地盘就开始整理赏赐了,还要把太后的一份算上。看着皇帝对林家也很是信任,就又加厚了些。这样一来东西就不少了,还是打着给孩子的满月礼,让内监去传话就说是才知道,太后和皇后给添的满月礼。让林家老太太常来宫里陪太后说说话。

    这里皇后送出了一堆的玉器,衣料等等,那里皇帝更是厉害,直接把林老太爷叫道宫里,把一张地契给了他。

    老头接过一看,是京城西北的一座云雾山,好家伙,整个山都归他了,还外带山下两个村子,两百多户,七八百人,还有那些田地就有二百顷,这地方老头子知道,那是皇帝未登基时自己的庄子,现在就是皇庄了。那座山也是皇帝以前的狩猎场,没什么猛兽,却有不少的小猎物。因为是皇帝的私产整个山出了一面的绝壁,另外三面就是东西两个村庄和中间的大道。山上的东西出了山下猎户没人去动,也没人敢动。可现在这都成了他的!

    “皇上,这……”

    “不是说你儿子在找荒山吗!朕这里正好有一个,这些年也就荒着,没人打理,正好给了你,那些佃户都是几辈子在那里生活的,也很懂规矩,能照看山林。这些田产算是你这次进了方子的奖赏。”

    “皇上,这是老臣的本分,奖赏重了。”

    “给你就给你,怎么还是这臭脾气,朕的命难道还不值这些?”

    “皇上……”

    “好了,朕说急了。那山你也去过,山顶有个小湖,地面也平整,山也够高。一年到有近三个月都是雪,想来种这个雪山紫米能好些。朕让人问了,周围也就这里雪残留的时间长些,那个小湖的水到有一半是雪水。”

    “犬子只是尝试,不知能不能成呢。”

    “朕知道,听说是在长雪莲的地方产的稻种,雪山上种植,看看试试,能种出来最好,不成也就是朕送了点地给你而已。不过要是种出来了,你自己明白就成,别往外卖,朕让内务府收,你家里留些,其他的朕有用,价格到时再说。”

    “如有幸种出来自然都是皇上的。”

    “让别人说朕吃白食吗?”

    好吧这话能说出来的皇帝是强悍的。

    “老臣知道了。”

 赏赐的山和蛀虫(一)

    赚了,真的是大大的赚了,一座山啊,外带二百顷地,还外带佃户,还是个海拔2000多米的山,怎么知道的,举家出游了呗,总要看看山顶的那片地啊,总要做出种地的样子啊,谁知道这些佃户里有没有密探啊!

    苦啊,真要种了。不过也好,这点种子还是有的。不过要过些天,借着土地送米的借口拿出来了,老太爷都在回梦仙子的牌位,呸呸,灵位。呸呸。是供奉长生位前每天一炷香了。

    米米带着海哥儿一起来了,连老太太都来了,林讯更是跟的紧紧的,自从知道自己吃的是雪山紫米,是从遥远的雪莲之地运来,林讯就有点晕。现在自家要开始种植了,林讯激动啊,这可是连皇上都期盼的事情呢。

    纯洁的孩子。

    全家的身体现在都是不错的,慢慢的像散步一样往山顶走,一路上还能看到山鸡,野兔,还有好些山珍,这可都是全天然的呢。

    “老爷,咱们家以后山珍野味都可以让下面的佃户送去,或者每天让人来收,这样有新鲜又能让那些人得利。贴补家用。”

    “太太说的很是。”

    想了一下这里的采购价格,米米觉得很合算呢,不对,差点忘了,记得红楼里那些采买上的人都是些吸血虫,不知道林家怎么样,好像鸡蛋之类的最容易暴露了,府里好像是6个铜板一个,嗯,这会儿家里人都在,问问正好。想着就随手招呼了带路的老人过来。

    “老丈,以后这里的人家上山采的山珍,猎得的野味府里都会来收,也省得你们在赶路去卖。”

    “这可是太好了,太太,要的多么?”

    老人很高兴,平日多花一两个时辰采的东西,到镇上卖要走一个时辰呢,还要出摊费,每次要两个铜板呢,这可省事了。

    “对了,那些鸡鸭,还有蛋什么的也可卖给我们府上。你们这里不知道鸡蛋怎么卖?收入可好?”

    听着就是随便聊聊,打发时间,没人想到米米的目的。

    “如今鸡蛋价钱可好了,都能卖三个铜板两个呢,小老儿家就养了好些,一个月也能卖上半篮子。”

    听到价格米米和老太太都变了脸色。这两个都是管家的,账目自然都清楚,明显采买贪了。而老太爷一看两人的脸色心里也是一触。看来是府里有问题。

    “年纪大了。有点累了,老丈我们歇歇,你看帮着找点野果子什么的,也让咱么开开眼,后面的跟几个过去,扶着点。”

    打发了几个随从后就停下问道:

    “怎么了?”

    “老太爷,府里账上是6文。”

    老太太只说了一句就把老头气的吹胡子瞪眼了,旁边林诚也是一脸惊讶,

    “他们,他们贪了4倍。”

    林诚的声音已经开始抖了,气的。而林讯则是一脸茫然,无辜的说道:

    “怎么大哥不知道外面的物价么?”

    “我怎么会知道,外头一直都是专门有人采买的,鸡蛋在哪里买都不知道怎么知道这些。”

    “一早后院出去过三条街,哪里是西市,不都在哪里?”

    咦,这小子,看来在外面长大也是有好处的。

    “小叔,那青菜多少钱一斤?”

    “两文。”

    “府里是十文。那猪肉呢?”

    “二十文一斤。”

    “府里是一两。”

    旁边的嬷嬷都开始生气了,更别说家里的几个主子,好嘛,这都涨了四五倍。

    “那小叔,知道布匹的价格吗?”

    “知道啊,一等棉二十文一尺,稠。七十文一尺,缎子一般两百文一尺,最好的缎子一两一尺。嗯,我身上的就是一两一尺的。”

    “媳妇,说,咱么家里的那些混账报的多少?”

    老太爷一看小儿子知道,立马火力集中到媳妇这里,一心想知道吃了多少亏。

    “一直以来这些价格就没怎么变过,都是一等棉一两,稠二两,缎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