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话断章-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是一条提升力量的捷径。但这种斩化修炼的方式仍然有很大的缺陷局限,因
为1 :本体与化身,化身与化身的精神联系仍然是存在的,所以冲突问题没有完
全消除,想要完全消除,除非完全斩断本体、化身之间的精神联系,但那样的话,
化身就会成为完全独立的个体,不再受本体控制了;2 :每个人的先天体质与先
天精神力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无休止的斩出化身,或一,或二,或三,或四,
基本上四个化身也就到极点了,强行多斩,只会造成化身与本体都越来越虚弱;
3 :斩尸的最后,三尸也好,五尸也好,最终都要合一,但合一的过程十分凶险,
稍一不慎便可能魂飞魄散,灰飞烟灭。
虚——统摄性的精神力,可以以之统摄、驾驭、转化各种精神力,极难修炼,
而且入虚前后,会有一段时间完全失去法力,所以不适合无师友之人自修,但一
旦修炼有成,其意义不言自明。
小说中悟空的虚空之身是在一种极为罕见的因缘和情况下获得,比他人要容
易得多,但也是十分凶险的。
领域、领域范围、领域控制力——上清仙人就拥有了领域能力,随着修炼境
界和品级的提高,领域范围和领域控制力都会相应扩大提高,无极大道之人的领
域超越一切时空。
分化身问题——分化身的力量来自于本体,完全受本体控制,所以不能离开
本体太远,比如毫毛分身、身外化身(身子一晃,化为数人)之类,无极大道之
人如果使用分化身,由于他们的领域(包括感知领域)超越整个大千宇宙,所以
不存在距离问题。
斩化身问题——斩化身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基本可以独立地思
考、行动,但与本体之间互相有微妙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基本不受距离的
限制,斩化身也不会做出对本体不利的事情。
符印、诀法、法阵——含蕴着符印(诀法、法阵)制作人(不一定是本人,
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法力、神通,或以前积蓄在符印(诀法、法阵)中的自己的
法力神通,通过符印,修行者可以暂时使用高于自身品级的法术。符印对使用者
本身的修为没有很大的限制。但符印总是特制的,对应的作用对象或作用范围是
特定的。
渡劫——渡劫,好比参加正规(资格)考试,对品级提升作用很大,所以,
一到劫数,固然人人中惴惴,但劫一般是不能不赴不渡的,不渡,就很可能落后
了。当然,不排除个别人不渡或很少渡劫(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训练和考试),
却又很强的能力,但毕竟这是少数。
无极大道之人间的斗——可类比于某一论坛几个管理员之间的斗争,他们都
对全论坛拥有最高的权限,没有高低的分别,他们个人之间也不能造成本质性的
伤害。所以他们的斗争无非是控制区域和影响力的争夺,是势的争夺,是发言权
的争夺,是发展方向和风格的斗争。所以,虽然权限本身无高下,还是会表现出
失势与得势的区别。
通用修行阶位
迈入飞仙境界的修道人,称为入品仙人。次第而上,分为太清、上清、玉清
三品。三品以下,乃不入品,不脱凡夫之身,不予细说。
第三品太清品
这一品分为两个小境界,清净和冲盈。
清净之人,上窥天地之道,炼形化炁,渣滓全去。后天重浊之形,化为先天
轻清之炁,纯阳之体。胎仙自化,阳神已成,脱质升举,可以霞举飞升,出入三
界,已经大有神通,只是还不懂因时乘势,随机变化之理。说白了,就是只知道
以强对强,以力破力,不知道怎么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力量,不知道怎么用最小
的力量达到最大的效果,效率不高。冲盈之人,神炁冲盈,以炁合神,神炁为一,
心无生灭,息无出入,已明机巧幻化之理,可随时借天地元气为己用,全身法力
周流,生生不息。
三品以下的修道人,虽然也不乏能腾云驾雾的,但终究限于一界之内,无法
凭借自己的力量出入天、人、幽冥三界,必须借助法宝、灵符或法阵。
第二品上清品
上清仙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
不能焚,神通万化。
上清品也分为两个小境界,妙和和湛然。
妙和之人,对天地运行之道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初步拥有了领域能
力。妙和之人展开域时,将获得对该领域内自然力的控制权,将领域内的敌人隔
绝在天地之外;湛然之人甚至可以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创造出对自己有利的环
境。
领域的范围和控制力将随修为的提升而扩展和提高,最终可以完全控制领域
内的自然力。因此,当不拥有领域的下品仙人与拥有领域的上品仙人对敌时,由
于自身身处对方的领域之内,隔绝了与天地的感应,且领域内的自然力几乎全部
被上品仙人控制,所以,正常情况下,下品仙人的攻击几乎不可能对上品仙人造
成任何实质性伤害。
当然,两个同样有领域能力的上清仙人战斗时,他们的领域不免重叠,效果
便可能彼此削弱或抵消。
领域的外在表现有三花、五气、圆光、身光、庆云、莲花、璎珞等物,无极
大道之人的领域范围超越所有时空,控制力也是最高的。
第一品玉清品
第一品也有两个小境界,洞神和通微,这同时也代表了修炼的两种不同方向。
洞神——接近某种单一性质力量的本原,此外还能够掌握、使用几种比较强
的辅助力量。洞神之人的力量非常强大和纯粹,但由于力量性质冲突的原因,强
大、纯粹、单一的力量,也对他们进一步掌握其它性质的力量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他们的目标是以掌握单一性质力量为阶梯,通过或不通过斩化身,触摸到大道的
本原,成为与道合真之人;通微——或称通虚、通玄、入玄,都是一个意思。地
火水风、阴阳两仪,种种能力,最终都要归于“虚”(可以理解为统摄性的精神
力),“虚”亦可转化为各种不同力量,千变万化,不一而足。以“虚”总摄全
局,就避免了各种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冲突问题。可以这样说,通微之人真正处
于向终极大道进阶的道路上,前途不可限量,境界提升永无穷尽,只要有足够长
的时间,就能掌握足够多性质的力量,积蓄足够高的法力。所以即使同为通微之
人,实际战斗能力也会有很大区别。因此,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通微之人的境界
比洞神之人略高一线,但在现实的战斗中,通微之人不见得一定能够胜过洞神之
人。
超品
洞神之人与道合真,通微之人炼虚合道,混而为一,统称合道。合道之人已
体悟到宇宙的几乎所有法则,一举一动,莫不暗合天地法则,神光普照,化身万
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
而出世度人。合道之人极为殊胜希有,最终必定能够成就太上无极大道,但仍然
必须经过极为漫长的岁月。
超品的最终境界,便是太上无极大道,代表人物是诸位掌教圣人。无极大道
之人已经窥破过去未来,超越了时空的存在,高居于宇宙的巅峰,对于他们,道
即是心,心即是道,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堪称随心所欲,翻天覆地,逆转
时空,无所不施。
时间法则基本是属于无极大道之人的专利,但由于无极大道之人之间的默契
或牵制,无极大道之人并不会轻易动用、改变时间法则,他们一般也不会允许他
人触摸、使用时间法则。
当然,也许无极大道之人也并不是终极大道,但就目前体系来说,他们也就
等于是道本身了。
上述品级、境界只是小说的补充解释,小说正文中并不一定会对这些品级、
境界有清晰的表述和使用,也不代表可以将任何人都清楚明白地归入某一品级、
境。
佛家修行阶位(根据相关资料组织)
由于佛家专重于精神与思维的解脱,所以在佛家内部,修行阶位的划分不以
法力神通为基础,主要以心性为等级,至于法力神通的层次境界,大略可参照前
述通用阶位。
小乘声闻道
声闻道注重于自身见思烦恼的解脱,阿罗汉为最高果位,可称圣人,又有大
阿罗汉。
又分四个果位:
须陀洹:初果圣人,还要到天上、人间最多达七次往返受生。断除八十八使
见惑之外,又断了九品思惑的前六品。
斯陀含:二果圣人,一生天上,一来
正文第198章
………………………………………………………………
第五十章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
偈曰:
劫火终讫,乾坤洞然。须弥巨海,都为灰炀。
天龙福尽,于中凋丧。二仪尚殒,国有何常。
生老病死,轮转无际。事与愿违,忧悲为害。
欲深祸高,疮疣无外。三界都苦,国有何赖。
有本自无,因缘成诸。盛者必衰,实者必虚。
众生蠢蠢,都缘幻居。声响俱空,国土亦如。
识神无形,驾乘四蛇。无明宝养,以为乐车。
形无常主,神无常家。三界皆幻,岂有国耶?
云中金城,瞿摩帝伽蓝。
魏主拓跋焘从长春真人丘处机与司徒崔浩之议,专尊妙空高圣太上洞真玉宸
大道君,尽去境内佛教,摧破一应佛寺,但瞿摩帝伽蓝乃窦太后所立,因此独存。
伽蓝之内遍植菩提树,又引温泉之水灌之,菩提树因此长得十分繁盛,浓荫
森森,参天蔽日,又有莲池处处,诸色菡萏盛开,水上白雾缭绕,置身其间,微
风徐来,遍体清凉,世间忧烦,仿佛一扫而空。
僧伽尼众身穿黄衣,于林间池边肃然而行,相逢并不说话,只是躬身合十而
已。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
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
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清冽的诵经声自瞿摩帝伽蓝的西面响起,此处有无常院一座,纯以白银为之。
院高七十尺,以象七宝;分为三层,以象三乘;周围四面,象四无量;四面各长
六十尺,以像六度;四角有四柱,像佛般泥洹处,常与无常、乐与无乐、我与无
我、净与无净;柱上雕以释迦牟尼佛过去本生、处胎、降生、成道、转轮、说法、
泥洹种种故事,又有西方极乐世界宝树、德水、莲花接引、化生、赞叹,诸般景
象,栩然欲动。无常院顶之上,又有金瓶一尊,高十尺,象菩萨十地,饰以祖母
绿、祖母印、祖母碧、摩尼珠、夜明珠、碧尘珠、碧火珠、碧水珠、消凉珠、九
曲珠、定颜珠、定风珠,每至夜间,光照常数百里。
无常院内,白银堂上,供三尊琉璃圣像,中为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
师阿弥陀佛、左为西方极乐世界无边光炽身大势至菩萨、右为西方极乐世界大圣
大神诃利帝母菩萨。
北魏皇太后窦迦陵白发萧萧,一身缁衣,与白衣尼萧后一左一右,长跪佛前,
念诵圣号,为子孙祈福消灾:“一心观礼,圆满报身,所居之处,永无众苦诸难
恶趣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宽广平正,微妙奇丽,超逾十方一切世
界,实报庄严净土,阿弥陀佛。”
窦太后拜,白衣尼起。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
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
白衣尼拜,窦太后起。
“一心观礼,万德洪名,能灭众罪,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
心纯熟,且可福慧增长,临命终时,圣众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接引往生
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花开得见,阿弥陀佛。”
窦太后拜,白衣尼起。
如此两人拜念不已,苍然清劲的声音回旋在白银堂中,无常院四角颇黎钟铿
然和鸣,演说诸行无常,随着天上的流云,远远传出云中金城之外。
大鲜卑山,白头山下,地名桓州,去云中金城之北三百里,有平原七千里,
原名敕勒川,闪电河自白头山流下逶迤穿越其间。只因草色如海,又有花色金黄,
一茎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灿然,后汉年间,鲜卑力微皇
帝巡幸至此,见此情形,遂名之为金莲川,历代魏主在此立有幕府,称为开府金
莲川。
金莲川上,常年气候凉爽宜人,魏人乃鲜卑石室之后,世居北地,天性畏热
喜凉,魏主拓跋焘每至五月,即离开云中金城,来此避暑纳钵,要到十月方回,
一年之中,倒有小半年在幕府度过,国事亦在幕府处理。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高高的天穹中,苍鹰轻轻振动双翼,乘着升腾的气流,
一滑数十里。
穹窿之下,四野茫茫,草长莺飞,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随行大臣、
怯薛歹、马队、刀剑队、步甲队、射手队、牛羊骆驼、诸般牲畜,帐幕连绵七百
余里,皆作白色,远远看去,仿佛漂浮在碧海上的一大片云。
魏主焘今日与皇后赫连氏、皇太子拓跋晃、吴王拓跋余、辽东王窦漏头、司
徒崔浩、北平王长孙嵩、司空长孙道生、八部大人、左右怯薛歹,随行数千人,
行猎于白头山中。
白头山下,长松千尺,藤萝深深,魏主焘乘青骢马,骑射当前,猎得许多麋
鹿獐羊,山鸡野兔,左右齐称万岁,魏主十分兴奋,正在洋洋得意之际,忽见前
方密林间有白影一闪,一头白鹿直窜至众人面前,立定不动,身高九尺,角长七
尺,全身雪白,十分神骏。那鹿立在众人之前丈许远处,将眼看魏主,忽然掉头,
呦呦鸣一声,后蹄一蹬,一去数十丈,须臾远去。
众人乍见此鹿,一时都呆了,那鹿已奔出数里之外,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
魏主焘如梦方醒,大喜道:“白鹿乃祯祥之物,又乃我鲜卑源流所出,不意今日
得见,崔司徒,此乃何兆?”崔浩且不答言,急急下马,跪于魏主马前,口称:
“我主万岁!昔者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即此白鹿。见白鹿乃得天下之兆,况
白鹿又是我大魏源流,此必我主将先武后文,混一四海,故此上天垂象,先祖传
信。”左右自皇后以下,皆下马拜:“恭贺我主,必将先武后文,混一四海,成
就太平真君,万岁,万岁,万万岁。”呼声如雷。魏主焘在青骢马上,拈着髭须,
心中甚喜,自语道:“我久欲有事于南唐,只是踌躇难决,今日得此佳兆,上天
垂象,此事断可为之。嗯,待秋来马肥之际,便进取中原罢。”微微眯着眼睛,
向眺望,只见郁郁青青,远山一带,魏主出神思量。
忽听面前有人大声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上启我主。”魏主焘低头看时,
见是皇太子拓跋晃,魏主道:“我儿有何言说?”拓跋晃道:“陛下欲经武事,
四方干戈动起,必然血填沟壑,白骨丘山,奈天下亿万苍生何?”魏主不喜,道
:“我儿,你是受妖胡之言所惑,至今未醒罢?为大事于天下,岂能拘于此等小
节?”——魏主焘不喜佛教,拓跋晃却深受窦太后影响,自幼崇仰浮图之道。此
前魏主灭佛,拓跋晃苦谏不能止,北地佛教终被灭尽,魏主焘亦受了道箓,称为
道君弟子。
拓跋晃叩首道:“浮图立教,不言自信,不化自行,是有益于天下之道,我
主何以不喜,专听妖道乱言。”魏主焘闻言大怒,啪的一鞭,重重抽在拓跋晃脸
上:“妖胡乃荒诞之言,诳惑黎元,何尝有一分真实自后汉以来,大行中国,搅
乱天常,致使东土政教不行,礼义大坏,不从王法。朕尽去之,是为天下除害,
朕何过之有,汝敢如此?”——魏主心中动了废立太子之念。
不料拓跋晃并不起身,只是叩首不止:“请我主重立佛教,请我主重立佛教。”
魏主今日行猎见白鹿,本来心中十分喜欢,却被拓跋晃一番言语,将好心情都坏
了。魏主盛怒,挥鞭夹头脑毒打不止,直打得拓跋晃血流满面,又叫左右:“将
此逆子拿下。”
且说魏人为妨外戚干政,有子贵母死之制,每立皇太子,必将太子生母赐死。
魏主焘生母杜氏,便是因为此制被魏主之父明元皇帝赐死,魏主由保母窦迦陵抚
养长大,视同亲生,所以继位后才不顾礼法旧俗,尊窦氏为皇太后,又封窦氏堂
弟窦漏头为辽东王、太尉、大将军,位在诸王之上。拓跋晃生母贺兰氏亦是因此
赐死,皇后赫连氏并非拓跋晃的母亲。
赫连氏听了魏主吩咐,厉声叱道:“左右,速将逆子拿下。”怯薛歹听得帝
后同声发令,应声欲上,不料拓跋晃忽然抬起头来,一把抓住魏主马鞭。魏主微
微吃了一惊,用力回夺,那鞭竟如铁铸的一般,纹丝不动,魏主怒极:“逆子,
你当真要谋反!”只见拓跋晃眼中有火气一闪,阴恻恻的说道:“陛下执意不肯
复佛,恕儿臣不孝了。”——与平常口气大为不同,魏主听了,全身都生起寒意。
怯薛歹已经围上,便欲上前擒拿,但见冷光乍现,自拓跋晃袖底翻出,插入魏主
胸臆。事起仓猝,怯薛歹竟未能阻止,急忙扑上,都来按压拓跋晃,但觉他身躯
便如铁石一般,撼之不动。
拓跋晃不理身周怯薛歹,抬眼看拓跋焘,眼底似有一抹悲哀之色,短剑猝然
回抽,魏主胸中鲜血如箭一般飙出,尽数喷溅在拓跋晃脸上,一张脸血淋淋的如
恶鬼一般,魏主倒撞下马背。拓跋晃眼中又似有火气一闪,有一道若有若无的红
光自他顶上逸出,霎时升上高空,去得远了。怯薛歹齐声呐喊发力,拓跋晃身子
忽然软倒,众怯薛歹毫不费劲,将他擒住,押在一边——却无人注意到方才微细
征候。
皇后赫连氏惊得呆了,纵身上前抱住拓跋焘:“陛下,陛下。”——却哪里
还有气息?
魏太平真君二年,唐贞观十四年,七月初三日,魏主焘崩于白头山开府金莲
川,年三十三岁。
角声呜呜,响彻天际。
幕府大乱,马前队、马后队、二十八宿前后队、黄旄队、门旗队、青龙队、
白虎队、刀剑队、骑射队、步士队、步甲队、护尉队、甲骑队,往来奔驰,诸王
大臣、八部大人,齐集金帐。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
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无量寿,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
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炽身,大势至菩萨。”
瞿摩帝伽蓝无常院内,经声梵唱,兀自不绝,窦太后起,白衣尼拜。
“一心观礼,诸天之首,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
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
自皈命,无不解脱,大圣大慈,诃利帝母菩萨。”
“呜——呜——呜——呜……”满天号角声随着南风,飘入云中金城。
数
正文第199章
………………………………………………………………
第五十一章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开府金莲川,号角方歇,夕阳满天,苍
鹰回翔。
金帐之中,争论方殷。
“皇后,诸公,方今之事,该当如何处置?”北平王长孙嵩道。
皇后赫连氏年才二十出头,乃以北魏旧俗,手铸金人,登上后位,并无子嗣,
就有,也不得继位,拓跋焘已死,日后新君继位,也只好做个空头皇太后,再无
权柄,因此上也不回言,只管用手巾掩住自己面庞,嘤嘤哭泣。
“此事也不必问,拓跋晃凶悖弑主,我等必当严加拷问,务使他供出背后主
使之人,夷其十族,然后方可。”吴王拓跋余道,他是拓跋焘与贺兰夫人之子,
向与拓跋晃不睦,今日见拓跋晃做下这等事情,自然要趁机落井下石,最好借此
将所有对头一网打尽,那皇帝之位,自然落入自己手中了。
“十族?胡氏、周氏、长孙氏、奚氏、伊氏、丘氏、亥氏、叔孙氏、车氏,
与帝室拓跋氏,共为十姓,吴王是要借此将十族一网打尽么?只是你别忘了,你
也在十族之内。”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冷然道。
长孙道生功高位重,也是帝室源流,这番话说得毫不客气,拓跋余不过后生
小子,并无军功,怎敢反驳,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讷讷再不敢言。
北平王长孙嵩拈须道:“太子虽然佞佛,素有仁德之名,今日怎会大失常性?
此事确然可疑。”
辽东王窦漏头忽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