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佛门二教主-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观世音菩萨笑道:“两诸位平身!”
邱、张二天师闻言,俱都欣喜,连忙毕恭毕敬起身,望着浑身道韵天成的菩萨,又敬又畏,不敢有丝毫放肆之举。
菩萨道:“我要见见玉帝,烦为转奏。”
天师邱弘济不敢怠慢,即入灵霄宝殿,启知宣入。
菩萨进入,玉帝遂下殿迎接。
菩萨上前礼毕道:“贫僧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他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
玉帝闻言,眉目一挑,心中惊讶,一个小小的白龙,如今却是引来菩萨在此,心中念头频闪,只觉此事大有异常,说不定暗藏玄机,只是猜不透,不敢怠慢,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菩萨谢恩而出。
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
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小龙领命潜身不题。
菩萨带引木叉行者过了此山,又奔东土。行不多时,忽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木吒道:“师父,那放光之处,乃是五行山了,见有如来的压帖在那里。”
菩萨道:“此却是那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今乃压在此也。”
木吒道:“正是,正是。”
师徒俱上山来,观看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
菩萨看罢,叹惜不已,作诗一,诗曰: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sī行兜率宫。
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
大圣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
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看,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
看时,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
菩萨暗叹,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
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那里来也?”
菩萨乃是准提分身,按理说猴子见了,该下跪称师才对。如今猴子不认得,菩萨也不说破,笑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
大圣恨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菩萨喝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
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
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
观音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
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
观音菩萨与木吒离了五行山,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菩萨慧眼一观,只见大唐国都长安上空龙气弥漫,色呈五彩,结成华盖,太极云图旋转,一只巨大神龙俯卧其上,道德华章闪烁,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如渊似海,似乎都能听到浩大道音在耳畔响起,祝福、赞叹着李耳圣人以及其庇护下的唐王朝。
菩萨心中有数,敛雾收云,师徒们二人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早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
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观音菩萨有无量慈悲、无量智慧,自然不会动怒,温言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
众神这才稍安,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第51章 。长安上空的争斗
大唐宫富丽堂皇,飞瀑流泉,假山池塘,雕梁画栋,红墙碧瓦,气势恢弘,尽显万邦来朝的气象,一只巨大的神龙盘旋。
亿万兆天下臣民的信仰之力源源不断加持在神龙身上,以至于神龙周身仙霞阵阵,遍体澄净,宛如琉璃,神光四射,镇压万里锦绣山河。
道德太清仙光四处升腾,瑞气千条,仙音阵阵,天韵自成,有万千神仙中人护持国运,天女撒花,妙谛无量。
人教教主老子扭转乾坤,干涉天机,致使隋朝气运流失。这李唐王室窃取隋朝国运,夺取社稷神器,坐镇一方,因为姓李,故而尊奉上古圣人李耳为始祖,攀上亲戚,以此抬高身价。
诸天仙佛因此看在道德天尊颜面上,不得不对李唐王朝礼敬三分,一些妖魔鬼怪也是退避三舍,使得王朝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才有此升平盛世。
却说观自在菩萨在大唐国长安等待时机,大唐国表面太平盛世,皇室却刀光剑影。大唐国皇帝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王储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善于观测天象之人,就看到长安上空一颗被百余颗细小星辰围拱的斗大星辰突然光华暗淡,靠拢的两颗星辰却突然增大,光亮甚至盖过月华,以至于大唐万民都看到天空异象。
大赤天元始天尊坐在云床上,看着大唐国长安上空的天象,皱着眉头;食指伸出,往虚空轻轻一点,一方水镜形成,光鉴可人,地仙界南瞻部洲大唐国长安李世民府邸天策府上空一缕帝王之气状如狼烟,直冲天际,在那滚滚烟柱之中,一金龙气芒红中带紫,贵不可言。在帝王紫气之中不断吞食紫气,涵养自身,补充元气。
而在这股烟柱一旁,还有一股耀眼的佛光,既不刺目也不耀眼,反而相当柔和,玉光璀璨,光晕轮轮,十二品青莲浮在这股气柱之中。
元始天尊眼中精光大现,对一旁的老子言道:“师兄,准提化身已经到大唐国长安,开始插手大唐国事,我等却是需要筹谋一番。”
老子知道准提已经开始插手其中,以老子对准提的了解,却是知道此人一危不会无的放矢,一举一动都颇有深意,只是天机被遮掩,老子虽为大师兄,却也不能了之准提所布之局。
如今接引准提派龙尊王佛下凡投胎,欲重定了人间帝王,以使佛法大兴,大盛西方气运,J届时三界佛门大行其道,挤压道门生存空间,将致道门于何地?老子筹思一皱眉头,下定决心,与元始天尊商议一番,元始天尊听完之后,大为欣喜。
盘古幡擎起,元始天尊狠狠一刷,一道混沌剑气从大赤天飞出,长虹贯日般刷到大唐国首都长安上空一颗靠前的星辰之上,顿时这颗星辰光华压过旁边另一颗,李建成气运大增。
大唐国皇帝李渊现在却是很苦恼,按照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本来皇位由长子李建成来继承,然而在大唐国创立时,次子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双方各有支持者,将来到底由谁来继承皇位,争执不休,政局混乱。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也为之苦恼不自。
如今元始天尊施展法术,加持长子李建成气运,却是要强行夺得大唐国皇帝之位。须弥山上准提正在十二品青莲上默运元神,不想须弥山上的青莲宝色旗却是无风自动,宝旗上舍利子放出万丈光芒。
准提看着青莲宝色旗异动,双目一眯。掐指一算,立马就知道了元始天尊的打算。勃然大怒。
却是一旦李建成登基为王,推崇道教,佛门如何东进,佛法如何能大兴,准提怎么能不为之愤怒呢。
准提心中一阵阵冷笑,手中握着的七宝妙树脱手,飞出须弥山问道宫,横放在上空,一道七彩霞光飞出,也加持在大唐国上空代表李世民的那一颗星辰之上。
结果,二者再度旗鼓相当。老子一看,毫不犹豫,手上太极图飞出一道两仪神光,直奔大唐国长安上空。
接引也不甘示弱,座下十二品金莲飞出十二道光辉,直奔长安上空。
这下子,一番争斗开始了。
大赤天,杏黄旗万朵金花飘洒,花上生云光,万道光芒直射云霄,围住李建成命星。西方世界,加持神杵一道粗大光柱腾起,罩住李世民命星;
须臾,十二重琉璃焰光浩浩荡荡从极乐世界喷涌而出,在李世民命星之上形成一经幢;准提头顶三颗金黄舍利子射出道道金丝,跨空而来。在李世民命星之上形成一华盖,五彩斑澜,富丽堂皇。
元始天尊脸色铁青,银牙咯咯作响,一拍额头,三花聚顶,三朵车**小的金莲沉浮庆云之中,万朵金花围绕,瑞气腾腾,形成缨络,倒垂而下,如同檐前滴水,消消不断。
五彩光=气形成浩大光柱,冲出昆仑山,直奔长安;一盏道德金灯高悬李建成命星之上,光明普照,与李世民命星一决高下,针锋相对。
接引圣人难得微微一笑。一拍胸口,咳出一粒乳白舍利子,一道乳白光柱照耀李世民命星,眨眼间。一朵白莲拖住星辰,气势一下子压住李世民命星。
准提圣人刚才露出微笑,从八景宫就升起一五彩拱桥,非金非玉,阴阳二气流转桥孔之中,形成一太极孔洞。
拱桥一端连着李建成命星,一端连着八景宫,千分之一秒间,一个磨盘大小的太极图也托在姬命星之下,巍峨气势又再度攀升,甚至隐隐约约胜过对方。
就在元始天尊面露喜色时,从须弥山飞出一幅旗,万朵青莲中,一可碗大的舍利子飘落在李世民命星之上。顿时李世民命星气运陡升,上升幅度惊人。
一直闭着双眸的老子徒然睁开双目。紫光喷出九尺之远,凭空刮起一阵狂风,吹得丹房一阵凌乱。片刻之后,老子一挥袖口,清风拂过。一切如旧,只是寒光闪闪,仅仅盯着须弥山。
一股玄黄之气喷出,在老子眼前翻滚,而后一座玲珑宝塔矗立;食指一弹,紫光击落,一道冲天玄黄气柱升起,在李建成命星之上形成一座金光万道的宝塔,垂落丝绦,护住周围。
就在玄门一众圣人以为大局已定之时,东方八铁叉山上飞出一印玺,方方正正,威严庄重,雄浑厚重,正是崆峒印。崆峒印,人皇至宝,合上古五帝之神韵,镇压人族,气息恢弘、至大、威严、庄重、高贵、仁慈。
原来铁叉山八宝洞内卢圣正在静修,不想南瞻部洲大唐国天际星辰异象频频,卢圣慧眼朝天际望去。
不久就看到几家圣人开始斗法,正在相持中,卢圣暗道尚需助本尊一把,祭起崆峒印。一时之间长安上空三皇五帝浮现,一个个高贵、至大、庄严、仁慈,上面端坐天地人三皇,伏羲、神农、轩辕,功德无量,普济苍生,香火鼎盛,万世不衰,万劫不坏,金身永驻。下面太昊、炎帝、少昊、颛顼分列东西南北,大禹站立中央,四周有金龙缠绕,霞光万道,瑞彩漫天。五帝威严,怒目而视,道道无量伟力奔涌,镇压四方邪魔。
千道瑞气从虚无之中渗出,朝崆峒印汇聚而来,足足九千九百九十九条上古神龙浮现,纷纷朝五帝神影朝拜,道道古老、神秘的龙族祈福咒语唱响,一股股福寿瑞气垂落,天花乱坠,神灵吟唱,天地之间只存在一种声音,那就是赞颂三皇五帝功德的赞歌。
崆峒印为人族功德至宝,应天命而生,敕定人族皇者。滴溜溜一旋转,万道功德丝散开,就见李世民命星之上万道紫薇之气散落,一片帝皇威严之气却是加持人皇之气运。李世民命星气运大涨,一下子压得李建成气运缓不过来。
顿时,天地万民皆心有所感,不由自主朝大唐国长安上空跪拜,此举成为一举定乾坤的最后一根稻草,早就波涛汹涌的命运长河感受到清晰无比的天机,顿时一条五爪金龙戈小开水波,高昂一声,口中衔着一颗紫色的星辰坠落,围绕李世民命星三匝,一吐,紫色光团扑到命星之上,将李世民命星渲染成高贵紫色。
至此,李世民天命被彻底确定。成为天佑人主,有紫薇帝星紫气护估,诸邪避退。
紫雾缭绕的八景宫中,老子圣人盘坐风火蒲团,手中拿着太极图,眼皮耷拉,看似昏昏欲睡,目光却是冰冷至极,寒意逼人。
旁边元始天尊一双凤目死死盯着须弥山,银牙紧咬,脸色惨白,大为愤恨,手心紧了又松,松了又紧。
圣人之心连动天心,大赤天一时之间,鸡飞狗跳,天象异变。漩涡滚滚,雷霆聚集,声势骇人,天崩地裂,如同世界末日。
一声悠悠叹息传来,“师弟,还不快快住手!”轻飘飘一语,飘忽不定,到得元始天尊耳畔,却如同狮子怒吼。雷霆炸响,把沉浸在满腔怒火中失去神智的元始天尊给震得身形摇晃。
“师弟我失态了!”神情落寞,脸色毫无血色,却是此时元始天尊得真实写照。老子暗暗叹息,手中太极图发出一圈圈光轮,光岚拂过,宝树残肢断叶纷纷飞起。接在光秃秃的树端,完好如初;大地徐徐合拢,金莲顿时破土而出,须臾抽根芽,长成摇曳生姿的莲花。
“如今西方大兴,天数在其手中,我等却是不可强求,违逆天道!”老子淡淡而道。
元始天尊毕竟为万劫不坏,不生不死的圣人,一颗圣心早已圆满自在,失落心情一收敛,马上精神抖擞,道袍上光华一闪,髻整齐规范,叹道:“天数不在我道门啊,我等纵是混元圣人亦难以奈何!可恨,人族功德至宝崆峒印落入佛门之手,我道门此次才如此被动!”
老子冷哼一声,道:“天道如此,此时我等尚须隐忍!但天道循环,纵使它今日大兴,也该有我东方再起之时!”
此次量劫,天数在佛门一方,不在道门,元始天尊也不敢轻举妄动,逆天行事。只是心有不甘,恨恨地看了须弥山一眼,玉右手一招,杏黄旗等一干玉虚宫至宝,化作一抹红霞从长安上空飞回八景宫内。
安然若素的老子也是朝东海金鳌岛投去一瞥,眼中一抹异光闪过,却是一言不发,沉默不语,八景宫陷入一片不曾有过的静默之中。
东海金鳌岛内,烟霞凝瑞霭,日月吐祥光。白虹横贯的碧游宫内,通天教主冷冷一笑道:“哼!想当初,你二人合伙欺负贫道,今日贫道就看你二人的笑话!”说完,他却又摇了摇头,右手支头,斜躺一叶碧绿荷叶之上,喝起手中酒,不理外事,倒显一方风流潇洒,狂放不羁之态。
娲皇宫,女娲娘娘雍容华贵,清秀可人,身披霞衣凤冠,纤纤玉手拿着杨柳枝,蘸着一片瓷盆之中的甘露,在洋洋洒洒,为琪花浇水,一旁金凤仙子随伺,陪着娘娘。
看着眼前这朵并蒂龙凤香花,枝叶青翠,花蕊间瑞气翻滚,龙凤游走,争食甘露神泉,而后反哺滋润神花,女娲娘娘满意地点点头。
突然,娘娘秀眉微蹙,眉间火焰状花钿突然毫光闪烁,一道霞光射出,照耀洪荒,片刻娘娘就知晓了一切。
“呵呵,三清势大,终遭天妒,通天道友反目,三清失和。现在佛法大昌,玄门失和,本座倒要看看尔等有何妙计,阻挡佛门大势。”
须弥山须弥山上山峦叠嶂,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清净无垢,遍地琉璃。莲花万朵,色泽艳丽,车小,遍放霞彩,异香氤氲,花开花落,妙法敷衍,三乘,无量般若。
?准提道人望着五行山,哈哈大笑,摇晃着七宝妙树,来到阎浮提菩提树下,树身高大,遮天蔽日,垂下阴影,下方接引端坐金莲,拨动念珠,在默默打坐。
“师兄,此次人皇之争,我佛门有人皇之宝崆峒印,天数又在我佛门,李聃、元始天尊无力回天,李世民终于入住大唐国皇帝,我佛门大计算是开了个好头!”
一面疾苦的接引道人也难得开朗起来,合十念道:“善哉,善哉,上天诚不欺我,合该我佛门的气数到也。无量寿佛!”
天数已定,紧接着大唐国政局发生变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威逼父皇李渊,自己登上大唐国皇位,史称唐太宗。
第52章 。西游开始
这李世民本是龙尊王佛转世,为的就是谋划佛教的大兴。此时的他虽然还未恢复前世的记忆和修为,但冥冥之中天数早已注定了一切。
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便在大唐国广修佛庙,提高僧侣的地位,请高僧讲演佛法。对道家,却是放任自流,一时佛法压过道家,呈欣欣向荣之态。
这个时候,金蝉子转世的唐僧才被李世民请到长安开始传播佛法。这日,唐僧登坛宣讲小乘佛法。观世音便与惠岸行者木咤化作化个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将袈裟捧定,艳艳生光,往法会上走来,一个僧人见了这袈裟和禅杖,不由得心生喜欢,便上前拦住,开口问道:“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
观世音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
僧人听罢,当场无了那购买的欲望,只是开口得笑道:“这两个癞和尚,真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要卖得七千两银子?除非你穿上了,身长生不老,坐能立地成佛作祖,那还差不多。况且,便真是宝物,也值不得这许多!我看你这么贵的东西,绝对是卖不成了!”
观音菩萨听了,只笑不语,更不争吵,只与木咤往前走。两人形象颇为特异,在法会上,很快就为唐太宗所察觉。唐太宗李世民为祖龙转世,本身就有龙气,又经过准提用崆峒印为其收集人皇气运,终于在玄武门之变,夺得大唐国帝位。
唐太宗觉得有趣,便请两人上来答话:“不知两位法师手捧袈裟,拿着锡杖,自己不将其穿用,反倒落得如此落魄,这是为何?”
观世音听了,答道:“此两物只有得仁德圣僧可用,贫僧如今愿将此宝卖出。若是仁德圣僧,此物不要一分,非仁德圣僧,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
“此两物有何神奇。只有仁德圣僧可用,卖得如此高的价钱?”唐太宗顿时来了兴趣,开口便问。
观世音答道:“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
“那九环锡杖又有何神奇?”唐太宗开口问道。
菩萨道:“我这锡杖,是那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经法。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你端的要价几何?”菩萨闻言,与木咤合掌皈依,道声佛号,躬身上启道:“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他,决不要钱。”
说罢,将两件宝物留下,抽身便走。唐王得帝位,靠的便是他的仁德和名声,此时见两位法师将东西留下来就走,急忙让人将菩萨拦住,开口说道:“你原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你见朕要买。就不要钱,敢是说朕心倚恃君位,强要你地物件?更无此理。朕照你原价奉偿,却不可推避。”
菩萨起手道:“贫僧有愿在前,原说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与他。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贫僧愿留下此物告回。”
唐太宗再三挽留,菩萨却是不理,径自离去。
太宗只能作罢,随即找来玄奘,拿着袈裟和九环锡杖给他看。玄奘一看袈裟,就知道这是何物,不过这场子还是要过的,当下不由得连胜称赞两件宝物了得。唐太宗听了大喜,只觉得自己目光不凡,当下朝玄奘说道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玄奘随即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众人一看,不禁眼前一亮,好个庄严俊朗的佛子。众位大臣开口,纷纷赞扬:是个活罗汉下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