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色-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同**表现相同的是,这两份稿件他也反复仔细看了十多分钟。
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姜华的心中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反而是七上八下的。虽然在上辈子的记忆中,王社长是一个省里的深化改革支持者,并且他自己也曾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文章,但那毕竟是在E国彻底解体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了。现在,E国刚发生巨变,离解体还有一段日子,姜华不知道他此时是否已经明确了对改革开放的态度。
所以,在王社长看稿子的同时,姜华也一旁暗暗的观察起他的表情来,可是,十多分钟过去了,姜华并没有从王社长的脸上看到有用的信息,这不得不让他暗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又过了几分钟,王社长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稿件,低着头、缓缓的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只是,他这时候并没有直接给姜华答复,而是在书房内慢慢的转起圈来。
姜华和**二人见状,不敢打搅他的思考,便乖乖的坐在沙发上等了起来。!~!
..
第32章 王社长的考量
王社长表面上没什么大的反应,其实他心中的反应比**刚看时还要大,毕竟他的见识、阅历都不是**可以比的。Www;如果说**看到的只是这两份稿子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压力的话,那他看到的就不止这些了,他还看到了其中许多的真知灼见,以及这两份稿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正是因为如此,他所考虑的方方面面要比**多得多。所以,尽管他心中早已对姜华的这番分析赞不绝口,但他还是按捺住心头的激动,低着头仔细考虑起来。
片刻之后,他突然停住脚步,眯着眼睛,抬头向姜华看了过来。“小姜,这两份稿子真的是你所写么?你要实话实说!要知道这很重要!”
原来,王社长此时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他看这两份稿子对E国当前的形势以及华夏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分析的如此透彻,根本就不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能写出来的,便在心里产生了怀疑,认为这是某个资深人士想借姜华的手来试探一下,于是便开口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对于王社长问出的这个疑问,姜华并没有感到意外。在他看来,如果王社长不问那才叫奇怪了呢!毕竟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能够写出这么有深度、有见地的分析报告来,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所以,他面色坦然、双目直视着王社长的眼睛认真说道:“王社长,这两份稿子确实我自己所写,并没有任何人参与!”
姜华的这番回答很巧妙,不仅指出了这两份稿子是自己所写,还暗暗透漏出自己并没有受任何人的指使。
王社长听了之后,微微的点了点头,并没有直接开口说同意或是不同意。在平静的外表下,他此刻心里的震撼并不比刚才看到那两份稿子时小。他没有想到,这两份稿子竟然真的是出自姜华之手。这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从这两份稿子的字里行间感到了一种睿智,他认为这绝不是一般人的能写的出来的,必须是一个具有丰富阅历、具有高度的前瞻眼光的智者才能写的出来的!而姜华,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却将它们写了出来,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哎·;·;·;·;·;·;·;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看来我真的有些老了!片刻之后,王社长暗叹了口气,然后微微的抬起了头,“小姜,你的这两份稿子我仔细的看了,其中的有些观点很新颖,也很激进!对此,我拭目以待,毕竟历史是发展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总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而时间正是检验它们的唯一标准。”
说到这里,王社长深深的看了姜华一眼,“但是,你想过没有,枪打出头鸟,即使你的观点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在当前,你发出这两篇稿子后,却要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很有可能是你自己所不能承受的,这样的话,你还想把这两份稿子发出去么?”说完,王社长缓缓地坐到了沙发上,他想给姜华一个慎重考虑的时间。
可是,姜华虽然对王社长的这番发自肺腑的良劝非常感动,但他并没有退缩,仍然毫不犹豫的说道:“王社长,我早已考虑清楚了!正像您刚才所讲的那样,这两篇稿子发表后,肯定会招来外界很多反对的声音,甚至是误解,但我不在乎!我认为暂时的委屈不算什么,真理越辩越明,我相信历史一定会给我的观点一个客观的评价的!”
王社长虽然刚才嘴上说的很严重,但他心里还是很赞同姜华刚才的观点的,他也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姜华的这番观点肯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的!毕竟他在官场上、尤其是京里都有一些熟人,知道抱有姜华的这种观点的有很多人,只是他们没有像姜华一样付诸文字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站出来的人,他相信那些坚持深化改革的学者、官员们一定会力挺姜华的,最起码不会像文革时那样把姜华打成走资派、反动派。
抱着这种想法,他并没有再劝说姜华,反而微微的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那我们就研究一下这发表的具体事宜吧!”
费尽口舌,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姜华说不激动那是假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后,他认真的点了点头,“王社长,您就看着安排吧!只要能够发表在江宁日报上,不管什么版面都可以!”
“发表在江宁日报上?”王社长编微微的摇了摇头,“这恐怕不行!”
“为什么不行?你刚才不是答应了吗?”极度失望之下,姜华不经大脑的便问了出来。
“呵呵·;·;·;·;·;·;”王社长轻笑一下,心里闪过一丝念头,这才对嘛!如果这个小伙子有了这么敏锐的政治眼光之后,再像那些老政客一样沉得住气,就太可怕了!想到这里,他伸手拍了拍姜华的肩膀,“小姜,你没听我说完,怎么就着急了呢?我虽然说不能在江宁日报上发表,但并没有说不能在其他报纸上发表啊!呵呵,你看在燕京日报上发表怎么样?”
王社长之所以没有选择在自己的江宁日报上发表姜华的文章,而是选择了在影响更大的燕京日报上发表,是经过了一番仔细考虑的。在他看来,以目前的环境来说,京城远比江宁省要好得多!毕竟京城作为华夏国的心脏,在那里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各方的强烈关注。这样的话,虽然反对的声音会更大一点,但同时引起的反响也会更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当前形势还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他虽然非常想看看这两篇稿子发出去后的反应,但是又不想自己因此而惹火烧身,所以这才把稿子推到了自己的老同学那里。
王社长的这番打算姜华并不知道,他也不想去费脑筋去想。此刻的他,已经完全沉浸在激动之中了。
呵呵,燕京日报?我的稿子竟然要在燕京日报上发表了!这·;·;·;·;·;·;实在是太好了!
姜华脸上的激动之色并没有刻意的去掩饰,所以王社长很容易的便猜到了他的想法。
“呵呵,怎么了?是不是很激动啊?”王社长笑着看了看姜华。
“嗯!”姜华用力的点了一下头。
“你先不要这么早高兴,这事儿我还得和燕京日报的李社长联系一下,成与不成也不好说。”
王社长的这话无异于在姜华的头上泼了一盆冷水。这一下子就让他冷静了下来。
“王社长,我想问问,要是燕京日报不能发表的话,我可不可以还在江宁日报上发表?”没办法,姜华只好先做了最坏的打算。
其实王社长刚才之所以那样说,并不代表他心里没有把握,正相反,作为老同学,他十分了解燕京日报的李社长,知道他比自己还开明,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两篇报道的。而他这样说,只不过是身在官场,不自觉的养成的一种习惯罢了。现在,他看到姜华露出了一副忧心的表情,顿时就“噗嗤”一下笑了出来。
“小姜同志,你放心!就算是燕京日报不肯给你发表,我也肯定会在省里为你大力争取的!”想了想,王社长还是没有把话说死,只说是大力争取。
姜华在上辈子也见过了不少领导,知道领导话都到这份上了,自己如果非要问出个结果的话,就有点蹬鼻子上脸,不知好歹了!于是,便面带感激的点了点头,“那就多谢您了,要是有消息了,您就给我打个电话。”说完,姜华从兜里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电话号码,递给了王社长。
接过了姜华递来的纸条后,王社长又让姜华把稿子中的那些论点详细的给他解释了一遍。然后,看到问的差不多了,他便以还有事情要办为借口,提出了送客的要求。
从王社长家里出来之后,姜华已经没有了游玩的兴致,在和**简短的告个别后,便登上了返回东江市的大客。
【有一份系统发的恭喜点击过十万的帖子,大家赶紧过去拿积分吧!谢谢大家支持!】!~!
..
第33章通天的两份稿子
姜华二人走了之后,王社长坐在沙发上又把姜华的那两篇稿子仔细的读了一遍。wWw、读完之后,他猛地站了起来,然后快步走到书桌前,拿起电话,给报社的马主编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他说自己有件事情要去京城办一下,这几天社里的事情就交给马主编了。
放下电话,王社长便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物,急匆匆的打车去了机场。
姜华回到东江市之后,时间很快便又过去了三天。在这三天里,姜华一下班便打车往家里赶,为的就是等王社长的消息。
可是这都三天了,小卖部的林叔仍说没有找他的电话,这就让姜华有些沉不气了。无奈之下,他只得给**打了一个电话,想让**帮他问问情况。
接通电话之后,姜华刚想开口打听一下,却不料他还没说话,**抢先开口向他问了起来。这就令他有些意外了,奇怪,这小子跟在王社长身边,不向他打听,向我打听干什么?
疑惑之下,姜华便问了出来,听到姜华这样说,**哈哈大笑起来,之后才跟他说,王社长已经三天前就去北京了!
放下电话,姜华心里微微的放下了一点心。王社长既然这么重视自己的这两篇报道,在当天就飞去了京城,那断不可能轻易地就放弃。
想到这里,姜华便抬脚向楼上走去。可是他刚走没几步,小卖部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见状,他还以为是**又往回打的电话呢,便赶紧又快步走了下来。
果然,他刚走到小卖部门口,林叔便走了出来,看见姜华,他笑道:“小姜,你等的电话来了,快去接吧。呵呵·;·;·;·;·;”
拿起电话,姜华并没相信王叔的话,还以为是**呢,便直接开口问道:“你小子,刚放下电话怎么又打来了,有什么事么?”
“呃·;·;·;·;·;·;请问你你是姜华同志么?”电话那边停顿了一下,很快传来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坏了,不是**!是王社长!姜华尴尬的咽了咽吐沫,赶紧道歉道:“对不起,王社长,我还以为是**打来的电话呢!”
“呵呵,没关系!”王社长笑了笑,直接进入了正题,“小姜,你的那两篇报道我已经交给了李社长了,他看了之后觉得写的不错,准备在明天早上的燕京日报上发表,我打电话就是告诉你一声的。”
“啊,真的?那就谢谢王社长了!”姜华兴奋地握了一下左拳。
“嗯,谢倒是不用!没事的话,我就挂了,我这还有点事。”王社长的话里透出了一丝倦意。
姜华虽然十分兴奋,但善于观察的他,还是听出了一丝不耐烦的倦意,因此他赶紧乖巧的应道:“那好,我就不打搅您了!”
放下电话后,姜华是一脸笑意的上楼去了,他却不知道,王社长的这次京城之行并不十分顺利。
从飞机场出来,王社长便打车直接去了自己的老同学燕京日报的李社长家。找到李社长,把姜华的稿子给他看了之后,李社长同王社长先前料想的一样,没怎么考虑便答应了下来。
事情到这个时候还是很顺利的。可是,当李社长在第二天准备将稿子发出来的时候,却遭到了以报社于总编为首的学者们的阻挠。他们这些对改革心有疑虑的学者们认为,姜华的这两篇报道完全就是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臆测的,根本就没有事实依据,一旦发出去,肯定会贻笑大方的。
这个时候,尽管李社长心中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暂时撤下了姜华的这两篇稿子。毕竟京城里的关系错综复杂,有些事不是他这个社长一句话就能办到的。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李社长是打心眼里赞成姜华的这番分析的,因此,他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拿着稿子直接去找了自己的老上司燕京市委宣传部的姜部长。近朱者赤,姜部长同样也是一个坚定的深化改革者,他看了稿子之后,也十分的赞同上面的观点。但有了李社长的教训之后,他没有莽撞的把这两份稿子拿到常委会上讨论,而是去找了主管宣传的市委苏副书记。
就这样,姜华的这两份稿子在三天之内转了数位领导之手,但他们基本上都是一提出要将稿子登报发表,便遭到了周围那些不看好深化改革的学者、官员们的反对。最后,争执之下,这2份稿子在第三天下午终于到了华夏国宣传部李部长的手中。
到了李部长这个层面,一般情况下也应该有个结果了。但李部长看了稿子后,也不敢冒然决定,因为他知道,这两份稿子一登出来,尤其是关于改革的那篇,肯定会引起一场激烈的大争论。
可是事情不能老这么推来推去啊,外面的人都在瞅着呢,无奈之下,李部长只得又去找了自己的老首长。
还好,老首长也对姜华的分析论断十分认同,并对李部长说,我们一直倡导言论自由,现在有了这么好的稿子,为什么不发呢?不要因为有些不同的声音就畏手畏脚,这是正常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把这两篇稿子发出去,让他们好好争论一下么!到时候,我们也有个参考!
有了老首长的首肯,李部长这才下定了决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立刻打电话给了燕京日报的李社长,告诉他,稿子可以发,但不能发在太显眼的地方。
接到燕京日报李社长打来的报喜电话后,王社长的心中并没有太大的喜悦。因为他此时感到自己有些坐蜡的感觉,本来他就是怕引火烧身才把稿子推到燕京日报的,可是他没想到,那些对改革不看好的学者们的反应会那么大,最后竟然弄到了中央首长那里,这样一来,他这个稿子的推荐人也被有心人给揪了出来,这让他感到了一些后悔,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就直接在江宁日报发了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稿子能够发出去,总也是一件喜事,他在稍稍调整了一下情绪后,给姜华打了刚才的那个电话。!~!
..
第34章 省委、市委领导的剧烈反应
燕京日报虽然是地方性的一份报纸,但因为发行量和观看人群的特殊,备受各界的关注,而上面发表的一些重要文章也经常被各地的报纸进行转载。WWw!
姜华的这两篇稿子在第二天发出之后,虽然是登在了不显眼的两个位置,而且它们旁边还有那些对改革不看好的学者们写的两份反驳的文章,但因为其特殊的观点还是很快被各大报纸发现,并大量转载起来。
而江宁日报在王社长的示意下,也在燕京日报登出姜华稿子的第二天以头版头条转载了这两份文章。这个时候,一般人还不知道这个胆大包天的姜华就是前一阵大力宣传的抗洪英模姜华。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不代表省里和市里的这些领导们不知道啊!
常年在官场打拼的他们,一看见这两份文章,便感觉到了其中的分量,当即就命令驻京办的工作人员打听起这个姜华究竟是何方神圣来。不打听还好,一打听都把他们下了个跳。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姜华竟然就是自己省里曾经大力宣传过的那个抗洪英模姜华。
得到这个消息,省里的那些对改革不看好的学者、官员们全都气恼不已,认为姜华实在不知天高地厚,仅凭自己的胡乱猜想,便隔着锅台上炕,把文章发表了燕京日报上,完全把省里、市里的领导们当成了摆设。为此,他们都暗暗决定,一定要好好处理一下这个胆大妄为小子。
而省里的那些支持深化改革的学者、官员们却又是一番心思。他们认为姜华这个小伙子很出色,不仅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更难的是胆大心细,在眼下的形势下仍然不顾可能遇到的困难,毅然发出了这两份文章。为此,他们都暗暗决定,一定要设法保全住这颗好苗子。
在这些关注姜华的领导中,有几个领导对姜华特别的注意。
首当其冲的就是省委田书记了。作为省里改革拥护者的带头人,就算是不提他对姜华的那种特殊感情,他也对姜华的这两份稿子大加赞赏,认为其中的一些观点十分正确,可谓是一针见血!现在,再加上他对姜华的这种特殊感情,他就更欣赏这个品性好、眼光亮、做事有魄力的年轻人了。
而下一个对姜华关心的就是市委孙副书记了。他本身也是十分赞同大力深化改革的,所以当得知这两份稿子是姜华写的后,他心里在担心之余,更多的是心喜。他没想到姜华还真是真人不露相,不声不响的竟然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这让他感到意外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看人眼光暗暗自得了一下。
不过就算这样,他并没有立即想要出手帮助姜华的打算。毕竟像他这种层次的领导,凡事都要仔细考虑一下,他得为自己的政治前途着想。但是,省委于副书记的一个电话,让他改变了这个想法。于副书记在电话里告诉他,省委田书记认为,姜华的这两篇稿子虽然发的有些冒失,但是年轻人有这种冲劲儿还是值得表扬的,所以千万不要一竿子打死,要有策略的保护一下。
市委孙副书记也是一个官场老手了,田书记的这番话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他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要保姜华啊!既然有了省里一把手的默许,孙副书记也就没有太多顾虑了,当即就决定,一定要趁这个难得机会拉拢一下姜华,先想法把他调到手下,然后再安排他出去避避风头。
至于说省委于副书记,他之所以给市委孙副书记打这个电话,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改革派,当然要按照田书记的意思保护好姜华这好苗子了;另一方面,他也因为王校长的那个电话产生了误解,认为姜华肯定是在京里某个大人物的示意下才发表这两篇文章的,这样的话,他也想做一个顺水人情。
市委赵书记是几个深切关注姜华人中的唯一一个中间派,他既不反对深化改革,也不反对放缓改革。当他看了姜华所写的这两篇文章之后,说实话,他真的很恼火。他本来还想这几天就把姜华调到秘书一科任副科长呢,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姜华竟然捅出了这么一个篓子,这一下子就打乱了他的步骤,也不怪他恼火。
恼火归恼火,但事已至此,他不得不放弃了先前的打算。毕竟不光是京里、省里有那些对改革不看好的学者、官员,就连东江市里也有。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他实在是不想掺和进去引火烧身。
这些领导们对自己的态度,姜华并没有想到,毕竟他只是多了一些上辈子的记忆,并不是无所不能。他从接到王社长的电话后,便心有忐忑的等待了起来。但是因为地域的关系,他的那两篇文章在第三天才被江宁日报转载在了头版头条上。
拿着手中的报纸,姜华此刻心情是很复杂的,在欣喜之中更多的是担心,他不知道面临着那些对改革不看好的学者们的炮轰,自己能不能够顶的下来。
尽管如此,但是在消息没有传开之前,姜华还是一如既往的埋头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市委办公室作为市里的机要单位,从来就不缺乏消息灵通之士。在下午上班时,姜华就是那两篇文章的作者的消息终于在市委里传开了。这让以往对姜华笑脸相对的同事们都立刻转变了态度,变得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起来。
他们之所以转变这么快,是因为他们认为姜华能在燕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肯定是他背后的靠山帮忙的;而且他们还认为,现在既然姜华已经面临着外界的炮轰,那他的靠山说不定也已经倒霉了。所以,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他们都选择了避开,生怕遭受池鱼之殃。
姜华从下午一上班,就马上发现了这种情况。对此,他是心知肚明的,知道这些同事肯定已经得到了消息。可是,看着那些以往热情的同事们把自己当成灾星的样子,姜华还是感到了一丝无奈。哎,他们还真是现实啊!昨天还小姜长,小姜短的套近乎呢,今天就像老鼠看见猫一样远远地躲开了!
回到办公室,姜华发现刚才还挺热烈的讨论声,一下就没了。不用想,他也知道,这些人刚才肯定在谈论自己的事。暗笑一下,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