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袁崇焕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是,十六日,明山海总兵满桂率援兵往锦州,过连山,到笊篱(zhàolí)山,同后金护卫运粮的偏师相遇。《清太宗实录》记载:“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偏师,往卫塔山运粮”,与明军相遇。后金军由六位贝勒率领,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骑兵。明兵不敢前行,徐缓后退;后金兵则紧跟,谨慎随进。八旗军后续部队赶到,即分作两翼,夹围明军。《三朝辽事实录》记载:明军在笊篱山被围,“奋勇力战,虏死甚众”。满桂、尤世禄奋勇而前,内外夹攻,拚力冲杀,突破包围。两军交锋,各有死伤。双方互存戒心,战斗很快结束。明援军回到宁远,后金军回到塔山。明军援锦州,有实有虚。后者,袁崇焕计诓皇太极便是一例。同日,《清太宗实录》记载:后金捕捉宁远信使,截获袁崇焕给纪太监、赵总兵的“密信”。信称:“调集水师援兵六七万,将至山海;蓟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后所兵俱至宁远;各处蒙古兵已至台楼山,我不时进兵”云云。皇太极信以为真,即收缩围锦兵力,聚集于城西,以防明援师。
第三部分宁锦大捷(3)
十九日,袁崇焕派出奇兵,进逼扰敌。他说:“且宁远四城,为山海藩篱,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只发奇兵逼之。”袁崇焕设奇兵四支援锦:一是,募死士200人,令其直冲敌营;二是,募川、浙死卒,带铳炮夜惊敌营;三是,令傅以昭率舟师东出而抄敌后;四是,令王喇嘛往谕蒙古贵英恰等从北入援,牵制敌人。以上诸措施,均未见实效。
后金皇太极见诱明援军野战不成,锦州攻城不下,派使劝和不降,便向西移师,攻打宁远城。
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大清门外的文德坊和武功坊
宁远激战二十七日,早晨,天聪汗皇太极率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和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萨哈廉等八旗官兵,往攻宁远。
时宁远城内,辽东巡抚袁崇焕偕内镇太监驻守,督率将士,登陴严防。袁崇焕指挥明军撤进濠内,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率军在西面,满桂令副将祖大寿、尤世威等率军在东面,余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备火器,准备迎战。城外,布列车营,前掘深濠,作为屏障,明兵都撤到濠内侧安营。以“副将祖大寿为主帅,统辖各将,分派信地,相机战守”。满桂率援军也在城外助守。宁远城坚、池深、炮精、械利,诚谓“宁城三万五千人,人人精而器器实”。袁崇焕此次固守宁远,除“凭坚城以用大炮”外,还布兵列阵城外,同后金骑兵争锋。他先遣车营都司李春华,率领车营步兵1200人,掘濠以车为营,列火器为守御。
二十八日,黎明,后金兵出现在宁远城北岗,于灰山、窟窿山、首山、连山、南海,分为九营,形成对宁远包围态势。皇太极率诸贝勒巡视阵前,说:“其地逼近城垣,难以尽力纵击,欲稍后退,以观明兵动静。”于是,后金军后撤,退到山岗背侧。他的意图是,引诱明兵趁他们后撤时发起冲锋,使之离开自己的阵地,给后金兵创造驰骑纵击的机会,以便全歼城外明兵,但明兵坚垒不动。
正黄旗、镶黄旗甲胄
正白旗、镶白旗甲胄
正红旗、镶红旗甲胄正蓝旗、镶蓝旗甲胄明辽军与后金军在宁远城,展开激烈的攻守战。袁崇焕列重兵,阵城外,背依城墙,迎击强敌。总兵满桂、副将尤世威和祖大寿等率精锐之师,出城东二里结营,背倚城垣,排列枪炮,士气高涨,严阵待敌。皇太极见满桂军逼近城垣,难以驰骋纵击,便命军队退依山冈,以观察明军动向。天聪汗皇太极欲驰进掩击,贝勒阿济格也欲进战;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皆以距城近不可攻,劝上勿进,甚力”。天聪汗皇太极对于三位大贝勒的谏止,怒道:
昔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
言毕,皇太极亲率贝勒阿济格与诸将、侍卫、护军等,向明军驰疾进击,冲车阵,攻步卒。诸贝勒不及披甲戴胄,仓促而从。明总兵满桂、副将尤世威率军迎战,短兵相接,颇有杀伤。明辽军与后金军两支骑兵,在宁远城外展开激战,矢镞纷飞,马颈相交。明总兵满桂身中数箭,坐骑被创,尤世威的坐骑也被射伤;后金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及瓦克达俱受伤。两军士卒,各有死伤。明辽军给后金军以杀伤,后金军予明车营以重创。
明军骑兵战于城下,炮兵则战于城上。袁崇焕亲临城堞指挥,“凭堞大呼”,激励将士,并命从城上以“红夷大炮”、“木龙虎炮”、“灭虏炮”等火器,齐力攻打。参将彭簪古以红夷大炮击碎八旗军营大帐房一座,其他大炮则将“东山坡上奴贼大营打开”。明军车营马步官兵,不畏强敌,安营如堵,且“鳞次前进,相机攻剿”。激战之中,后金兵死于炮火之中,明官兵倒于刀箭之下,横尸城外,尸填濠堑。至午,皇太极以其三员骁将“受伤,退兵,至双树堡驻营”。
从早晨到中午,明兵死战不退,后金军伤亡重大。明太监监军刘应坤奏报称:“打死贼夷,约有数千,尸横满地”。后金档案记载:“瞬间攻破其营阵,而尽杀之。”后金贝勒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第三子萨哈廉和第四子瓦克达俱受重伤,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蒙古正白旗牛录额真博博图等也战死。后金军死伤甚多,尸填濠堑。
宁远比锦州,城池更坚深,兵马更精壮,火炮更猛烈,指挥更高明,尤有袁崇焕坐镇指挥,满桂、祖大寿、尤世威等猛将在城外搏击。后金兵无法靠近城池,甚至没有攻到城下。
经过宁远激战,皇太极亲见袁巡抚麾下炮猛兵勇,八旗官兵伤亡惨重,命令停止进攻,撤退到双树铺。后金将死者尸体,也运到这里焚烧。
二十九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率军撤离宁远,退向锦州。
攻城者,以不克为下;守城者,以全城为上。宁远一战,明军背城而阵,凭城用炮,以车营拒敌,以骑兵野战,打退敌军,终于获胜。辽东巡抚袁崇焕欣喜地奏道:
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拚命,不知有夷之凶狠骠悍。职复凭堞大呼,分路进追,诸军忿恨此贼,一战挫之,满镇之力居多。
第三部分宁锦大捷(4)
上文的“满镇”,就是总兵满桂。“职”就是辽东巡抚袁崇焕。
宁远城攻守战,皇太极攻城而不克;袁崇焕守城而全城——这就是明朝与后金宁远激战的结论。
皇太极攻宁远不克,又转攻锦州。
全城结局二十九日,皇太极率军撤离双树堡。翌日,到锦州城下。
先是二十八日,当后金兵在宁远城下激战之时,锦州的明兵趁后金军主力西进、势单力弱之机,突然大开城门,蜂拥冲杀出来,攻向后金大营,予敌一定杀伤。稍获初胜之后,迅即撤退回城。后锦州战报送到皇太极手里,他感到宁、锦前后、腹背受敌,不得不迅速从宁远撤军。
至是,皇太极回到锦州城外,命官兵向城举炮、鸣角,跃马而前。又令军士大噪三次,才入营。以后数日,后金军继续围困锦州城。白天,以万骑往来,断城出入;夜晚,则遍举薪火,示警干扰。
六月初三日,皇太极见劝降无效,准备向锦州城发起进攻。后金军列八旗梯牌,陈火器攻具,相视四周形势,以备明日激战。
初四日,凌晨,天聪汗皇太极设大营于城东南二里的教场,命数万官兵攻打锦州城南隅,卯刻进兵,辰刻攻城,顶冒挨牌,蜂拥以战。其他三面,列军佯攻,牵制明兵。明军从城上用火炮、火罐与矢石下击,后金军死伤众多。后金兵冒死运车梯,强渡城濠。濠深且宽,不得渡过,拥挤濠外,遭炮轰击,纷纷倒毙,尸积如山。皇太极无视军兵惨死,力督攻城,必欲夺城。至午,后金兵伤亡,更倍于午前。明军凭藉坚城深濠,从城上发射火器,后金兵无法靠近城墙。傍晚,经过一天激战,皇太极见明军凭依高城深堑,施放强大火力,气候炎热,士气低落,攻城不下,遂命撤军回营。
锦州城外激战,后金军的损失,明总兵赵率教疏报:此役后金兵伤亡“不下二三千”。明镇守太监纪用奏报:
初四日,奴贼数万,蜂拥以战。我兵用火炮、火罐与矢石,打死奴贼数千,中伤数千,败回贼营,大放悲声。
《清太宗实录》记载:“攻锦州城南隅,因城濠深阔,难以骤拔。时值溽暑,天气炎蒸,上悯念士卒,乃引军还。”《旧满洲档》更少讳饰:
刻有“宽温仁圣皇帝”字样的皇太极信牌
此次攻打时,兵士死亡很多,大军遂还。
由上可见,皇太极撤军的三个因素——城濠深、天气热、死伤多,其中“死伤多”是主要原因。
初五日,凌晨,天聪汗皇太极开始从锦州撤军。经小凌河城,拆毁明军工事。初六日,至大凌河城,毁坏城墙,然后东去。皇太极的父汗努尔哈赤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曾留下遗训:“至于攻城,当观其势,势可下,则令兵攻之,否则勿攻。倘攻之不拔而回,反辱名矣!”皇太极背负“辱名”之痛,于十二日回到沈阳。
初六日,辽东巡抚袁崇焕上《锦州报捷疏》言:
仰仗天威,退敌解围,恭纾圣虑事:准总兵官赵率教飞报前事,切照五月十一日,锦州四面被围,大战三次三捷;小战二十五日,无日不战,且克。初四日,敌复益兵攻城,内用西洋巨石炮、火炮、火弹与矢石,损伤城外士卒无算。随至是夜五鼓,撤兵东行。尚在小凌河扎营,留精兵收后。太府纪与职等,发精兵防哨外。是役也,若非仗皇上天威,司礼监庙谟,令内镇纪与职,率同前锋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等,扼守锦州要地,安可以出奇制胜!今果解围挫锋,实内镇纪苦心鏖战,阁部秘筹,督、抚、部、道数年鼓舞将士,安能保守六年弃遗之瑕城,一月乌合之兵众,获此奇捷也。为此理合飞报等因到臣。臣看得敌来此一番,乘东江方胜之威,已机上视我宁与锦。孰知皇上中兴之伟烈,师出以律,厂臣帷幄嘉谟,诸臣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宁锦大捷,赵率教在锦州、满桂在宁远,英勇作战,立有大功。袁崇焕在报功的奏章中,力称功劳最大的是满桂。可见其大公无私,光明磊落。
宁锦之战,后金军攻城,明辽军坚守,凡二十五日,宁远与锦州,以全城而结局。明人谓之“宁锦大捷”,载入中国战争史册。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小说下载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