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谋高手李鸿章-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摆平李鸿章,实在是太容易不过的了。吴衙内失笑道:老头儿,你先说说,当初你为什么要把李鸿章请到上海来呢?
吴煦:还不是……还不是我担心上海的安危,认为李鸿章带他的淮军来了,可以抗拒太平军。
吴衙内一笑:这就对了嘛,老头儿,你是为上海着想,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上海的安危上。你行得正,走得端,怎么可能遇到麻烦呢?你根本就不应该丢掉这个苏松太道,都怪你太笨。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现在你也没亏。
吴煦:……儿子,你这道理是对的,可是事情却怎么……到底是怎么解决的呢?
吴衙内道:笨老头儿,你问心无愧,这就够了。
够了吗?吴煦不解地望着儿子。
不够吗?吴衙内诧异地看着父亲。
可是这……吴煦是彻底蒙了。
唉,我那笨爹呀!吴衙内叹息道:你行得正,走得端,问心无愧,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公义还是在私谊上,你都没有得罪李鸿章,不但没有得罪他,而且待他恩重如山。如果当时不是爹你跑前跑后,忙得四脚朝天,不惜和薛焕翻脸,替李鸿章争取机会,他李鸿章又何来如此绝世良机,飞黄腾达呢?
吴煦道:儿子,理是这个理,可问题是……
吴衙内把话头接过来:问题是你太笨,又自命清高,虽然对李鸿章有恩有德,却不屑于放下身架,去巴结李鸿章,结果让薛焕、钱鼎铭这些人缠在他身边。时日长久,李鸿章的脑子就慢慢不够用了,就忘记了你的恩德,实际上只要你想个办法,把你的辛苦和对李鸿章的恩德,递到李鸿章的耳朵边,就会让他一下子醒过神来。他是做大事业之人,最重名誉,最害怕的就是担上忘恩负义的坏名声,一旦他意识到你的恩德,急忙回报还来不及,又如何敢把你打发到战场上去送死?
哦……吴煦终于醒过神来了:原来这样,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你爹我知道自己笨,所以做事从不敢存私心,可是……你爹我也没办法把这个念头递进李鸿章的脑子里,儿子你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太简单了。吴衙内笑道:我让钱鼎铭带我进了巡抚衙门,和幕僚们聊天,再让钱鼎铭找个理由,让李鸿章从门前经过。幕僚们嘲弄我,说我的花花公子日子到头了,以后只能去街头讨饭了。我则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老子这辈子,花花公子的日子过定了,谁也甭想挡住老子的路。要知道,李鸿章是大才明理之人,最重情义,我爹为了让他来上海,做了多少工作?得罪了多少人?我爹他心眼实诚,这些事绝口不提一个字,可李大人他心里有数,所以呢,派我爹往援金陵这种事,我爹是打破脑袋也要抢着去的。因为我爹他缺心眼儿,一心只想着为国为民,报效君王,只想着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啊。可是李鸿章大人肯定不会让我爹去金陵的,李大人还需要我爹,不惟是为了报恩,更重要的是,像我爹这样忠心为国的官员,有多少也不够用,李大人如此高才卓识,岂有一个把我爹这种人才轻弃于战场上之理……我在屋子里说,只需要李鸿章听到一言半句,就足够了。人家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像爹你这样笨,把话给你全都说清楚了,你还要再琢磨好几个钟头,最后还不一定能够琢磨出味儿来。
吴煦:哦,哦哦哦……
吴衙内站起来,敲了敲老爹的脑壳:好了,我的笨爹,你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以后你就尽管捧着金饭碗,一边坐在旁边吃,一边看人家的风光吧……对了,快点儿拿银子给老子,老子还要回到风月场上,继续花天酒地。
吴煦:……
第七章 绝不能碰政治底线
中国的皇权体制,是建立在民众的愚昧与贫困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民众不愚昧,就会萌生出个体的尊严感与平等观念,就不会认可权贵高高在上欺压自己的不公现实。如果民众不贫困,有了私人财产,同样也会产生强烈的产权意识,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剥夺,也会反对帝王的予取予求。
英国佬为什么希望中国稳定
稳定!稳定!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
声嘶力竭喊出这句话的人,叫巴麦尊,是一个英国人,地地道道的老牌帝国主义者。
巴麦尊喊出这番话来,时间是1863年7月6日,地点是英国议会。其时巴麦尊的身份是英国首相。
这番喊话是一篇超长的演讲。由于讲话太长太长,巴麦尊又不停地东拉西扯,议员们真的听不懂巴麦尊都在说些什么。但有一点大家心里都清楚,如果哪个英国佬胆敢不让中国稳定,巴麦尊就跟你没完,他要用超长的演讲来骚扰你,直到你的精神彻底崩溃,答应让中国稳定为止。
巴麦尊是地地道道的鹰派,是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支持者与策划者,向来主张以凌厉无比的手段教训中国人,要让中国人学会按规矩出牌。所以,当中国的总税务司李泰国携带了一张庞大的订单返回英国的时候,就立即引发了英伦的骚动。
来自中国的这张庞大订单,包括了六艘炮艇和三艘快艇,外带全套的人马。这张订单不仅能够大大地拉动英国军火工业的增长,同时也能让大清国一举成为军事强国。
正是后面这个理由,引发了英国人的重重疑虑。
要知道,英国人刚刚结束了和中国的战争状态,在这节骨眼儿上,把如此先进的武器出售给中国人,这个搞法,明摆着对英国人不利。
所以,英国人坚信,首相巴麦尊必然对此订单持反对态度。可万万没想到,巴麦尊一反常态,不但不反对这桩生意,而且还成了中国稳定的最主要支持者。按照传统的逻辑观念,中英两国是对手,至少在中国人眼里,英国是最可恶的敌人,他们在遭受由中国正规军化装成的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袭击之后,伤残累累,折损无数,不说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反而悍然攻入中国首都北京,撵得咸丰皇帝满地乱跑。正所谓百年耻辱,警钟长鸣,中国人为这事恨死英国佬了,一旦强大起来,铁定要跟你英国鬼子算算这笔账。在这种敌对态势十分明显的情形之下,英国人理应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才合乎情理。如果把最先进的武器出售给中国,这岂不是缺心眼儿找打吗?
但巴麦尊的脑壳与正常人硬是有区别。正是这点儿区别,让巴麦尊登上了首相之位。现在,脑壳不正常的巴麦尊,又开始鼓吹一个强大的中国有利于英国的荒谬逻辑。由于没人能够听懂这环环相扣的逻辑,巴麦尊本人也说不清这逻辑是如何构成的,所以,就需要一个超长的演讲,以疲劳战术击溃那些企图让中国不稳定的英国佬,最终把先进武器出售给中国。
英国议会的长篇演讲,是民主政治之下的一个怪胎。通常情况下,这种超长演讲都不是用来讲道理的,而是用来折磨对手的。如果一个议案明显没有可能通过,又或是为了阻止一个明显有可能通过的议案,支持方或是反对方,就会采用这种阴损战术,在国会上哇啦啦地进行长篇演讲,连续说上十几个小时,直到听演讲的议员们全部疯掉。这是英国议会最常见的风景。
然则,老牌帝国主义者巴麦尊,为何希望中国稳定呢?
这个……铁定是想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
那么,如果中国稳定了,上下团结一心,英国鬼子又如何干涉你的内政呢?
这个……总之是要干涉中国内政,就是要干涉,如果你敢不这么回答,那么你就惨了,至少政治课你就不及格。
但巴麦尊既然坚持中国需要稳定,总有个理由吧?他总不能在议院对着议员们大声疾呼:女士们先生们,一定要让中国稳定,让中国强大起来,然后中国好狠狠地揍咱们英国人。咱们英国人缺心眼儿,就是欠揍……他肯定不会这么说吧?
巴麦尊当然不会这么说,他那篇超长的演讲,说透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中国能够稳定,然后呢,中国的老百姓慢慢地富裕起来,家里有了银子,就可以采购英国人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了。
要知道,早在乾隆年间,英国人就完成了工业革命,一家家流水线工厂建立了起来,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大量制造出来。制造出这么多的工业产品,就得找到足够的消费者来购买,如果没有人买英国人的货,英国人可就玩不下去了。
放眼欧洲,清一色的小邦国,能够购买英国商品的数量明显不足。而东方庞大而古老的中华帝国,满大街都是黑压压的闲人,但凡闲人,物质需求都非常强烈。所以英国人渴望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完美的市场,让每个中国人都生活在安定之中,每天起床不琢磨别的事儿,就琢磨赚点儿银子买英国人的货物,岂不美哉?
这就是英国佬的重商主义,就是要培育个消费市场出来。
好端端的中国人,被英国佬硬是当成消费者来培育,这个这个……虽说让中国人感情有点儿受伤,心里不太痛快,可好歹也是对中国百姓有利的事情吧?
然而,对中国百姓有利的事情,对中国的皇帝未必有利。
中国的皇权体制,是建立在民众的愚昧与贫困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民众不愚昧,就会萌生出个体的尊严感与平等观念,就不会认可权贵高高在上欺压自己的不公现实。如果民众不贫困,有了私人财产,同样也会产生强烈的产权意识,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剥夺,也会反对帝王的予取予求。
总之一句话,当巴麦尊站在主席台上滔滔不绝地演讲的时候,他自得其乐,认为保持中国稳定,让中国富强,再让中国人来买英国人的货,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双赢方案。
的确是双赢,英国人和中国百姓的双赢。但这个双赢挤对出了一个权力输家,而权力,又如何肯认输?
巴麦尊让中国社会稳定、中国百姓富足的可耻企图,必将会在现实面前,碰个头破血流。
官场之中多影帝
家有外患,必有内鬼。英国佬巴麦尊悍然干涉中国内政,企图将大清帝国引上社会稳定、百姓富足的错误道路,是因为有个人脑壳进水了。
此人是个相貌极丑的丑男子,个头不高,身材瘦削,皮肤黝黑,如果不是他那另辟蹊径的丑,丢人堆里你就是打灯笼也找不到他。当然许多史书硬说他相貌英俊,甚至有美貌之称,这是因为修史者不敢说他丑,说了会掉脑壳。
此人相貌虽丑,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远见卓识之人,不惟能文,更有一身不俗的武艺。早在他少年时期,就和咸丰皇帝两人一块儿练武,两人还共创了枪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当时的皇帝是道光,见状大喜,亲自将二十八式枪法命名为“棣华协力”,将十八式刀法命名为“宝锷宣威”。你听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个道光皇帝不会有出息,起这么费劲儿的名字,完全违背了人类的记忆法则,所以无论是帝王史还是江湖武林,对这些刀法枪法都一无所知。名字太别扭,记不住。
虽然名字超难记,但道光皇帝丝毫也不懈气,还赐给了发明这些刀法枪法的丑男人一柄金桃皮鞘白虹刀。
按规律,刀法枪法都有了,江湖之上,也应该有这个丑男人的名号了。
还真有,他的名号大名鼎鼎:鬼子六!
他便是道光皇帝的六儿子,皇家六阿哥奕䜣,最是精明过人。他的脑子,远比四阿哥咸丰灵光得多。实际上,道光皇帝是考虑让他继位当皇帝的,但闹心的是,四阿哥咸丰有个老师,叫杜受田。这个老杜闲极无聊,拿《三国演义》乱读一气,读到了三国时曹操死,儿子曹丕继位,等曹丕老了,又面临着一个交接班的麻烦,孩子那么多,这个皇帝宝座给谁才好呢?犹豫不决之际,曹丕就带着儿子们去打猎,突然发现了一只母鹿,曹丕大喜,一箭将母鹿射翻,然后喊儿子曹睿,快快快,那边还有只小鹿,快点儿射死那小东西!可不承想,曹睿弃弓于地,放声大哭曰:爹,你已经杀了鹿妈妈,还要我杀鹿宝宝,要不要这么残忍啊?要不要啊?当时曹丕就惊呆了,脱口叫道:真仁君也。于是曹睿就继位当上了皇帝,史称魏明帝。
但实际上,这个魏明帝曹睿是个地地道道的小暴君,这厮自打当上皇帝,就大兴土木,杀戮无算。他不忍射杀幼鹿,不过是在父亲面前演的一出戏,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很厚道很仁慈,是为了夺取帝王之位。
等到了大清道光年间,虽然六阿哥丑绝人寰、英明神武,但四阿哥的老师杜受田读了《三国演义》,发现还有这个招数,就全盘搬了过来,吩咐四阿哥遵此行事。四阿哥到了跟老爹道光打猎的时候,果然也来了这么一手: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争高低。
可怜道光皇帝不爱读书,没看过《三国演义》,当时就中招了。于是四阿哥被立为储,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咸丰皇帝,而精明过人的鬼子六六阿哥,却因为遭了阴招,错失了皇位。
此后,鬼子六奕䜣就成了恭亲王,天天蹲在王府里,跟自己生闲气。
恭亲王辅政
正生气之际,英法联军打来了,咸丰皇帝带着宠妃逃往热河,不久挂了。临死前留下顾命八大臣,却把玉玺交给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朝政拟旨由八大臣来负责,但只有盖上两宫太后的玉玺之后,圣旨才生效。而两宫太后又没有权力拟旨,如此一来,两宫太后与八大臣相互牵制,就实现了权力平衡,避免让人夺了小皇帝同治的权。
咸丰皇帝咽气时,东太后慈安才二十四岁,西太后慈禧才二十六岁,两个妙龄寡妇日子本就过得寂寞,宫外还有八个怪老头儿调皮捣蛋,所以两宫太后的感觉超级不爽。
不爽怎么办呢?
那就搞死八个怪老头儿,把权力抓到手!
这时候二十八岁的恭亲王正赶到热河奔丧,可是八个老头儿不让他见两宫太后,理由是大家年龄太接近,孤男寡女的,万一碰出偷情的火花,谁负责?
正当鬼子六恭亲王气得半死之际,接到了两宫太后的密令,同时接到密令的还有道光皇帝的七儿子醇亲王奕譞,于是六阿哥和七阿哥联手两宫太后,准备大闹一场。这四个青年男女,恭亲王奕䜣年龄最长,二十八岁,慈禧二十六岁,慈安二十四岁,醇亲王奕譞二十二岁,正是胆大妄为的青春年华,什么事都敢干,就对八个顾命老头儿发动了政变。
这次政变,史称北京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八个老头儿做梦也想不到,这伙子年轻人敢这么胡来,结果通通被逮住,砍的砍,杀的杀,完成了大清历史上罕有的干部年轻化改革。
八大顾命老臣,领头的叫肃顺。据野史记载,肃顺在临刑前,长吟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乃唐人杜牧的名句,用在这里,是在暗示恭亲王和西太后慈禧有一腿。而高阳写的历史小说《慈禧全传》更敢扯,硬说肃顺临刑之前,大声疾呼:恭六,兰儿,你们叔嫂狼狈为奸,干的好事!你们要遭天谴……
总之,大家都认为二十八岁的恭亲王奕䜣和他那二十六岁的美貌寡嫂慈禧有一腿。没有,怎么可能?干柴烈火,偷情开房,那是必须的。大家这么年轻,如果不乱来一把,岂不是辜负了美好韶华?
那么,恭亲王和慈禧,到底有没有一腿呢?
这个……应该是没有的,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们之间有,所以他们自己应该会小心一点儿,尽量不要有,有也不会让你发现,以免惹下大麻烦。
总之,曾国藩坐镇安庆、李鸿章在上海一飞冲天之时,朝廷的最高权力中枢是叔嫂共和的蜜月期。帝国的权力出现了双轨制,两宫太后的垂帘听政和恭亲王的亲王辅政并行。此外还有个二十二岁的醇亲王奕譞,他被打发去执掌北京的卫戍部队神机营,国家大事就不用他跟着搅和了。
恭亲王执政,先是继续重用圣人曾国藩,外交上则与洋人直面相对。光绪五年(1879年),美国总统格兰特离职后来中国访问,与恭亲王举行了友好会谈,格兰特的私人朋友杨约翰,对恭亲王崇拜得五体投地,专门为恭亲王写了本书,书里还有插图,把丑男恭亲王画成了帅哥。
丑男恭亲王被画成帅哥,这是大清帝国外交上的巨大成就。
此时,老牌帝国主义者赫德拉着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来找恭亲王,说:王爷啊,现在【文,】南京的太【人,】平军已经【书,】攻陷了你【屋,】们的东南财赋重地宁波和杭州,上海也悬了,你还不快点儿抓紧时间,打造出一支现代化的海军来,再耽误下去,你们的大清国可就要完蛋了。
恭亲王说:好,我马上开张支票出来……可是把这张支票,交给谁好呢?
李泰国,当然是外交童工、上海江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
为什么要交给李泰国呢?
原因很简单,李泰国正在英国休假,正好顺手把这项工作给做了。
就这样,李泰国向英国人出示了大清帝国的这张总价八十万两银子的庞大订单,引发了英国人的一片喧哗。就是在这片喧哗反对声中,首相巴麦尊出列,开始了他那超长的演讲。据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当巴麦尊演讲结束,所有的议员全都站了起来,激动得泪流满面,热烈鼓掌,欢呼道:我靠,终于讲完了,大家快点儿通过吧,求你们了,如果不把最先进的武器卖给中国人,巴麦尊这厮铁定又会无休无止地演讲下去,那样大家可就惨了……
维多利亚女王忙不迭地签字通过。英国枢密院仍然在顽强抵抗,但当他们听到巴麦尊准备去枢密院做超长的演讲之时,枢密院全都吓傻了,急如星火地发布敕令,批准了这一议案,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
奇怪的阿思本舰队
议案通过,李泰国心花怒放,立即开始替中国海军设计军旗。
可是怎样设计军旗,李泰国也不懂啊。怎么办呢?有了,他老兄顺手在纸上打了大大的一个叉,嗯,就是这个叉了!
叉有了,军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叉又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
嗯,军旗就是绿色的了,因为世界上当时还没有绿旗,这就算是填补了空白。旗上的大叉,就用黄色的好了。于是,中国海军的军旗设计完毕,李泰国写信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恭亲王。
恭亲王接到信,研究了半晌,发现李泰国在忽悠他。恭亲王急了,急忙写信告诉李泰国,不要忽悠,认真点儿做事能死啊?中国的海军军旗,必须是黄色的,因为黄色是帝王之色。而且旗上一定要有条龙,没有龙,那就失去了中国特色。还有,战旗应该是三角的,四角的旗太兜风,士兵们根本就举不动。
李泰国收到信,顿时皱起眉头来。明摆着,恭亲王的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按照恭亲王的要求去做,那就意味着这面军旗是恭亲王设计出来的,与他李泰国没关系。那么李泰国就会失去中国海军之父的伟大荣誉。
这可怎么办呢?不修改,恭亲王肯定不答应,可如果修改的话,那就做不成中国海军之父了。情急之下,李泰国把恭亲王的设计高高地举起来,啪一声,拍到了他的设计上。
两个设计方案合一块儿了,都采用。
于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面海军军旗就成了这么个怪模样:它仍然是一块巨绿的四方布,两道大大的黄色叉,黄叉中心有个三角区域,三角区中有一条委屈到了不能再委屈的龙,正在痛苦不堪地欲爬而不得。
搞出这么个怪东西来,李泰国生恐恭亲王又有新主意,急忙将定稿方案发布在《伦敦政报》上,报纸刊出的确切时间是1863年2月13日。
登报时,李泰国大声疾呼:中国强大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受你们英国佬奴役与压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疾呼过后,李泰国就出门去找英国著名的北极探险家、海军上校阿思本。
这个阿思本,是个暴脾气的军人,曾经参加了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人的老对手。李泰国找到他,问:阿思本,我决定聘请你为中国舰队司令,为期四年。你一定是乐坏了吧?现在英国军人就业难啊,不要急着感谢,想好了再答复我。
阿思本摇头:不,不不不。
李泰国:……不是吧,阿思本,你在拒绝我的建议吗?
阿思本:是的。
李泰国:……可这是为什么呢?我不说你自己还不明白吗?像你这样素质太高的人,再就业是有难度的,除了我,谁还会再为你提供一个舰队司令的职务?你居然要拒绝,莫非是脑袋进水量太大的缘故?
阿思本道:不,李泰国,我很感谢你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正像你所说的那样,除了你,我真的再也找不到一支舰队了。可问题是,你这支舰队归属于中国,而我了解中国,那是个非常典型的专制国家。
李泰国:专制国家怎么了?专制国家怎么了?那是中国的特殊国情!
阿思本:不,李泰国,你要知道,这世界上只有三种政体:民主政体、君主政体与专制政体。民主政体就像美国,崇尚的是自由;君主政体就像我们英国,崇尚的是尊严;专制国家就好比大清帝国,崇尚的是暴力与恐怖。你应该比我更了解中国,那个国家的帝王与官员,权力大到无边,皇帝居住在阴森而庞大的宫室中,还掳来无数的美女为性奴,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