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柳如是别传-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笨晒┎沃ぁ#┯矣蚶铮杏驶浴N硇磐乘诮嘟赃B营西注。”可与牧斋自注相参证。
第叄叠“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乃专为河东君而作,虽前已多论及,然此文主旨实在河东君一生志事,故不避重复,仍全录之,且前所论此叠诸诗尚有未加诠释者,亦可借此补论之也。
此叠第壹首云:
负戴相携守故林,翻经问织意萧森。疏疏竹叶情窗雨,落落梧桐小院阴。白露园林中夜泪,青灯梵呗六时心。怜君应是齐梁女,乐府偏能赋藁碪。
第贰首云:
丹黄狼藉鬓斜丝,廿载间关历岁华。取次铁围同血(一作“穴”)道,几曾银浦共仙槎。(寅恪案:“浦”疑当作“汉”。)吹残别鹤三声角,迸散栖乌半夜笳。错记(一作“忆”)穷秋是春尽,漫天离恨搅杨花。
第叁首云:
北斗垣墙暗赤晖,谁占朱鸟一星微。破除服珥装罗汉,(自注:“姚神武有先装五百罗汉之议,内子尽槖以资之,始成一军。”)减损盐饷饮佽飞。娘子绣旗营垒倒,(自注:“张定西〔名振〕谓阮姑娘,吾当派汝捉刀侍柳夫人。阮喜而受命。舟山之役,中流矢而殒。惜哉!”)将军铁销鼓音违。(自注:“乙未八月神武血战死崇明城下。”)须眉男子皆臣子,秦越何人视瘠肥。(自注:“夷陵文相国来书云云。”寅恪案:“文相国”指文安之,事迹见明史贰柒玖及小腆纪传叁拾本传等。)
第肆首云:
闺阁心悬海宇棋,每于方挂系欢悲。乍传南国长驱日,正是西窗对局时。漏点稀忧兵势老,灯花落笑子声迟。还期共复金山谱,桴鼓亲提慰我思。
第伍首云:
水击风抟山外山,前期语尽一杯间。五更噩梦飞金镜,千叠愁心锁玉关。人以苍蝇污白璧,天将市虎试朱颜。衣朱曳绮留都女,羞杀当年翟茀班。
第陸首云:
归心共折大刀头,别泪阑干誓九秋。皮骨久判犹贳死,(原注:“丁亥岁有和东坡西台韵诗。”)容颜减尽但余愁。摩天肯悔双黄鹄,贴水翻输两白鸥。更有闲情搅肠肚,为余轮指算神(一作“并”)州。
第柒首云:
此行期秦济河功,架海梯山抵掌中。自许挥戈回晚日,相将把酒贺春风。墙头梅蕊疏窗白,瓮面葡萄玉盏红。一割忍忘归隐约,少阳原是钓鱼翁。
第捌首云:
临分执手语逶迤,白水旌心视此陂。一别正思红豆子,双栖终向碧梧枝。盘周四角言难罄,局定中心誓不移。趣觐两宫应慰劳,纱灯影里泪先垂。
寅恪案:此叠第贰首末二句之“错忆”或“错记”两字皆可通。但鄙意恐“记”字原是“认”字之讹。若如此改,文气更通贯。“杨”即“柳”,乃河东君之本姓。“离恨搅杨花”五字殊妙。
第叁首见前论姚志倬事,并可参沈寐叟投笔集跋,可不多赘。
第陸首“摩天肯悔双黄鹄,贴水翻输两白鸥”一联,上句“双黄鹄”除遵王注引杜诗外,疑牧斋更用汉书捌肆翟方进传附义传载童谣“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之语,暗指明朝当复兴也。下句与第捌叠第陸首“鸢飞跕水羡眠鸥”句,同用后汉书列传壹肆马援传,盖谓当此龙拿虎制、争赌乾坤之时,己身与河东君尚难如鸥鸟之安稳也。此诗末句“并州”或“神州”虽俱可通,鄙意以作“并州”者为佳。晋书陸贰刘琨传略云:“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永嘉元年为并州刺史。时东贏公腾自晋阳镇邺,并土饥荒,百姓随腾南下,余户不满二万,寇贼纵横,道路断塞。琨募得千余人,转斗至晋阳。愍帝即位,拜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西都不守,元帝称制江左,琨乃令长史温峤劝进。于是河朔征镇夷夏一百八十人连名上表。”(可参世说新语上言语篇“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条。)盖以张苍水比刘越石也。当郑延平败于金陵城下,苍水尚经略安徽一帯。考张苍水集肆“北征录”略云:“延平大军围石头城者已半月,初不闻发一镞射城中,而镇守润江督师,亦未尝出兵取旁邑,如句容丹阳实南畿咽喉地,尚未扼塞,故苏常援虏得长驱入石头。无何石头师挫,时余在宁国受新都降,报至,遽反芜城。已七月廿九日矣。”可以为证。
第柒首末二句“一割”及“少阳”,遵王注已引后汉书列传叁柒班超传及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壹壹“赠潘侍御论少阳”诗为释,但鄙意牧斋“少阳”二字,更兼用李太白诗壹贰“赠钱征君少阳”五律并注(可参全唐诗第叁函李白壹壹)所云“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一作川)猎,犹可帝王师(原注:“齐贤曰:少阳年八十余,故方之太公。”)”等语。综合两句观之,牧斋意谓此行虽勉效铅刀之一割,未忘偕隐之约,并暗寓终可为明之宰辅也。
第捌首言此时虽暂别,后必归于桂王也。“碧梧枝”不独用杜诗“凤凰栖老碧梧枝”之原义,亦暗指永历帝父常灜崇祯十六年因衡州陷走广西梧州及顺治二年死于苍梧,并顺治三年丁魁楚瞿式耜等迎永历帝于梧等事(见明史壹贰拾桂端王常灜传及小腆纪传永历帝纪上等),即第伍叠第捌首“丹桂月舒新结子,苍梧云护旧封枝”之意。“两宫”者,指桂王生母马太后及永历后王氏也(见小腆纪传后妃传永历马太后传及王皇后传等)。
复次,叶调生廷琯吹网录肆“陈夫人年谱”条略云:
瞿忠宣公之孙昌文尝为其母撰年谱一帙。盖其尊人伯升(原注:“吴晓钲钊森曰,复社姓氏录作伯声。”)欲纾家难,勉为韬晦顺时,而鼎革之际家门多故,实赖陈夫人内外支持,故私撰此谱以表母德,而纪世变,其中颇多忠宣轶事。十余年前从常熟许伯缄丈廷诰处见其摘钞本。缄翁云原本为海虞某氏所藏,極为秘密。惜尔时未向缄翁借录,近从许氏后人问之,则并摘钞本不可得见矣。谱中所载,略忆一二事。一为钱宗伯与瞿氏联姻实出宗伯之母顾夫人意,云瞿某为汝事去官,须联之以敦世好。(见前引初学集柒肆“先太淑人述”。)后行聘时,柳姬欲瞿回礼与正室陈夫人同,而瞿仅等之孺贻生母。柳因蓄怒,至乙酉后宗伯已纳款,忠宣方在桂林拒命,柳遂唆钱请离婚。其余逸事尚多,惜不甚记矣。
寅恪案:钱瞿联姻事,第肆章引顾太夫人语已论及。牧斋以两人辈份悬殊,故托母命为解,其实稼轩亦同意者也。同章末论绛云楼落成,引牧斋与稼轩书,亦足见稼轩深重河东君之为人。至当日礼法嫡庶分别之关系,复于第肆章茸城结褵节详论之,今不赘述。若乙酉明南都陷落,河东君劝牧斋殉国,顾云美河东君传中特举沈明抡为人证,自属可信,岂有反劝牧斋与稼轩离婚之事?且乙酉后数年钱瞿之关系,虽远隔岭海仍往来甚密,备见钱瞿集中。河东君与其女赵微仲妻遗嘱有“我死之后,汝事兄嫂如事父母”之语(见河东君殉家难事实),孙爱复“德而哀之,为用匹礼,与尚书公并殡某所”(见蘼芜纪闻引徐芳“柳夫人传”),凡此诸端皆足证河东君无唆使牧斋令其子与稼轩女离婚之事。鄙意昌文之作其母陈夫人年谱,殆欲表示瞿钱两家虽为姻戚实不共谋之微旨,借以脱免清室法网之严酷耶?附记于此,以俟更考。
第肆叠“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八首,皆牧斋往松江后追忆而作也。金鹤冲钱牧斋先生年谱云:
〔顺治十六年己亥八月〕初四日,国姓遣蔡政往见马进宝,而先生亦于初十日后往松江晤蔡马。十一日后国姓攻崇明城,而马遣中军官同蔡政至崇明,劝其退师,以待奏请,再议抚事。此时先生或偕蔡政往崇明,亦未可知。
寅恪案:金鹤冲谓牧斋往松江晤马进宝,其说可信,但谓牧斋往崇明,则无实据。
此叠第贰首“浩荡张赛汉(一作“海”)上槎”句,自出杜氏“奉使虚随八月槎”之语,可用“海”字,但第叁叠第贰首“几曾银浦共仙(一作“云”)槎”句,则当用博物志及荊楚岁时记之典,各不相同也。
此叠第叁首末两句并自注云:“只应老似张丞相,扪摸残骸笑瓠肥。(自注:“余身素瘦削,今年腰围忽肥,客有张丞相之谑。”)本文第叁章论释牧斋肤黑而身非肥壮,今忽以张丞相自比者,盖用史记玖陸张丞相传。(遵王注已引,不重录。)牧斋语似谐谑,实则以宰相自命也。
此叠第捌首末二句“莫道去家犹未远,朝来衣帯已垂垂”,第肆章论东山酬和集贰河东君次韵牧斋“二月十二日春分横山晚归作”诗中“已憐腰缓足三旬”,已详释论,读者可取参阅,不多赘也。
第伍叠“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八首,观第壹首“石城又报重围合,少为愁肠缓急砧”二句,似牧斋得闻张苍水重围金陵而有是作,其实皆非真况,然其意亦可哀矣。
第陸叠“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八首,牧斋忽于此时至吴门,必有所为,但不能详知其内容。鄙意其第叁首“跃马挥戈竟何意,相逢应笑食言肥”及第捌首“要勒浯溪须老手,腰间砚削为君垂”等句,岂马逢知此际亦在苏州耶?俟考。
第玖叠“庚子十月望日”八首,第捌首末二句云:“种柳合围同望幸,残条秃鬓总交垂。”遵王引元遗山“为邓人作”诗为释,其实第壹手材料乃晋书玖捌桓温传及庾子山集壹枯树赋等。此为常用之典,不必赘论。唯“望幸”二字出元氏长庆集贰肆连昌宫词“老翁此意深望幸”之语,自指己身与河东君。但鄙意“残条”之“残”与“长”字吴音同读,因而致讹。若以“残条”指河东君,则与虎丘石上诗无异。故“残”字应作“长”,否则“秃鬓”虽与己身切当,而“残条”未免唐突河东君也。
第拾叠“辛丑二月初四日夜宴述古堂,酒罢而作”,与有学集壹壹红豆三集“辛丑二月四日宿述古堂,张灯夜饮,酒罢而作”题目正同。检清史稿伍世祖本纪贰略云:“〔顺治〕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崩于养心殿。”及痛史第贰种哭庙纪略云:“〔顺治十八年〕二月初一日,章皇上宾哀诏至姑苏。”可知此两题共十二首,乃牧斋闻清世祖崩逝之讯,心中喜悦之情可想而知,故寓遵王宅,张灯夜饮,以表其欢悦之意。
但检牧斋尺牍中“与遵王”三十通之十六云:
明日有事于邑中,便欲过述古,了宿昔之约,但四海遏密,哀痛之余,食不下咽,只以器食共饭,勿费内厨,所深嘱也。
此札当作于顺治十八年辛丑二月初三日,即述古堂夜宴前一日,牧斋所言乃故作掩饰之语,与其内心适相反也。观投笔集及有学集之题及诗,可以证明矣。但金氏牧斋年谱以此札列于康熙元年壬寅条,谓“正月五日先生自拂水山庄与遵王书〔云〕”,又谓“按永历帝为北兵所得,今已逾月,先生盖知之矣”。金氏所以如此断定者,乃因有学集壹贰东涧集上第贰题为“一月五日山庄作”,第叁题为“六日述古堂文宴作”之故。检小腆纪年贰拾顺治十八年辛丑条云“〔十二月〕戊申(初三日)缅酋执明桂王以献于王师”,同书同卷康熙元年壬寅条云“三月丙戌(十三日)吴三桂以明桂王由榔还云南。四月戊午(十五日)明桂王由榔殂于云南”,投笔集下后秋兴第壹贰叠题为“壬寅三月二十三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第壹叁叠题为“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讹言繁兴,鼠忧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或诬也”,且第壹贰叠后一题为壬寅三月二十九日所作“吟罢自题长句拨闷”,二首之二末两句为“赋罢无衣方卒哭,百篇号踊未云多”,足证牧斋于康熙元年三月以后方获知永历帝被执及崩逝之事。金氏以札中之“四海歇密”及诗题“大临无时”混淆胡汉,恐不可信。
又第玖叠诗八首,关涉董卾妃姊妹者甚多,茲不详引,读者可参张孟劬采田编次列朝后妃传稿并注。
第壹壹叠题云:“辛丑岁逼除作。时自红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绛云余烬处。”检张苍水集第壹编顺治十八年辛丑“上延平王书”云:
殿下东都之役,岂诚谓外岛足以创业开基,不过欲安插文武将吏家室,使无内顾之忧,庶得专意恢剿。但自古未有以辎重眷属置之外夷而后经营中原者,所以识者危之。或者谓女真亦起于沙漠,我何不可起于岛屿?不知女真原生长穷荒,入中土如适乐郊,悦以犯难,人忘其死。若以中国师徒委之波涛缥缈之中,拘之风土丕秦之地,真乃入于幽谷,其间感离恨别,思归苦穷,种种情怀,皆足以堕士气而损军威,况欲其用命于矢石,改业于櫌锄,何可得也!故当兴师之始,兵情将意先多疑畏,茲历者徂寒,弹丸之城攻围未下,是无他,人和乖而地利失宜也。语云:与众同欲者罔不兴,与众异欲者罔不败。诚哉是言也。今虏酋短折,孤雏新立,所云主少国疑者,此其时矣。满党分权,离畔叠告,所云将骄兵懦者,又其时矣。且灾异非常,征科繁急,所云天怒人怨者,又其时矣。兼之虏势已居强弩之末,畏澥如虎,不得已而迁徙沿海,为坚壁清野之计,致万姓弃田园,焚庐舍,宵啼路处,蠢蠢思动,望王师何异饥渇。我若稍为激发,此并起亡秦之候也。惜乎殿下东征,各汛守兵力绵难恃,然且东避西移,不从伪令,则民情亦大可见矣。殿下诚能因将士之思归,乘士民之思乱,回旗北指,百万雄师可得,百什名城可下矣,又何必与红夷较雌雄于海外哉?况大明之倚重殿下者,以殿下之能雪耻复仇也。区区台湾何预于神州赤县?而暴师半载,使壮士涂肝脑于火轮,宿将碎肢体于沙碛,生既非智,死亦非忠,亦大可惜也。况普天之下,止思明一块干净土,四澥所属望,万代所瞻仰者,何啻桐江一丝,系汉九鼎?故虏之虎视匪朝伊夕。而今守御单弱,兼闻红夷构虏乞师,万一乘虚窥伺,胜败未可知也。夫思明者,根柢也,台湾者,枝叶也。无思明是无根柢矣,安能有枝叶乎?此时进退失据,噬脐何及?古人云:宁进一寸死,毋退一尺生。使殿下奄有台湾,亦不免为退步,孰若早返思明,别图所以进步哉?昔年长江之役虽败犹荣,已足流芳百世,若卷土重来,岂直汾阳临淮不足专美,即钱镠窦融亦不足并驾矣。倘寻徐福之行迹,思庐敖之故迹,纵偷安一时,必贻讥千古。即观史载陈宜中张世杰两人褒贬,可为明鉴。九仞一篑,殿下宁不自爱乎?夫虬髯一剧只是传奇滥说,岂真有扶余足王乎?若箕子之居朝鲜,又非可以语于今日也。
寅恪案:郑氏之取台湾乃失当日复明运动诸遗民之心,而壮清廷及汉奸之气者,不独苍水如此,即徐闲公辈亦如此。牧斋以为延平既以台湾为根据地,则更无恢复中原之希望,所以辛丑逼除遂自白茆港移居城内旧宅也。然河东君仍留居芙蓉庄,直至牧斋将死前始入城者,殆以为明室复兴尚有希望,海上交通犹有可能,较之牧斋之心灰意冷大有区别。钱柳二人之性格不同,即此一端,足以窥见矣。
第壹叁叠后附“癸卯中夏六日重题长句二首”其第壹首有“逢人每道君休矣,顾影还呼汝谓何”一联,意谓时人尽知牧斋以为明室复兴实已绝望,而河东君尚不如是之颓唐。“影”即“影怜”之谓。斯乃投笔一集之总结,逾觉可哀也。
关于郑延平之将克复南都而又失败之问题,頗甚复杂,茲略引旧记以证明之。主
魏黙深源圣武记捌“国初江南靖海记”(可参小腆纪年附考壹玖“〔顺治十六年七月〕壬午二十三日明朱成功败绩于江宁,崇明伯甘辉等死之,成功退入于海,瓜洲镇江皆复归于我大清”条)略云:
〔顺治〕十四年,明桂王遣使自云南航海进封成功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成功分所部为七十二镇,设六官理事,假永明号便宜封拜。闻王师三路攻永历于云贵,乃大举内犯江南,以图牵制。十六年六月由崇明入江,时苏松提督驻松江,江宁提督驻福山,分守要害,圌山及谭家洲皆设大炮,金焦二山皆铁锁横江。煌言屡却不前,令人泅水断铁索,遂乘风潮以十七舟径进,沿江木城俱溃,破瓜洲,获提督管效忠。围镇江,五路叠垒而阵,周麾传炮,声沸江水。攻北固山,士卒皆下马死战,官兵退入城,成功军队逐之而入,遂陷镇江,属邑皆下。部将甘辉请取扬州断山东之师,据京口断两浙之漕,严扼咽喉,号召各郡,南畿可不战自困。成功不听。七月直薄金陵,谒孝陵,而煌言别领所部由芜湖进取徽宁诸路。时江宁重兵移征云贵,大半西上,城内守备空虚,松江提督马进宝(原注:“改名逢知。”)不赴援,阴通于寇,拥兵观望。成功移檄远近,(寅恪案:张苍水集第壹编载己亥代延平王作“海师恢复镇江一路檄”可供参考。)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广德无为和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望风纳未,维扬常苏旦夕待变,东南大震,军报阻绝。世祖幸南苑集六师议亲征。两江总督郞廷佐佯使人通款,以缓其攻。成功信之,按兵仪凤门外,依山为营,连亘数里。巡抚蒋国柱、崇明总兵梁化凤皆赴援。化凤登高望敌,见敌营不整,樵苏四出,军士浮后湖而嬉,乃率劲骑五百夜出神策门,先捣白土山,破其一营以作士气。次日大出师,由仪凤钟阜二门以三路攻其前,而骑兵绕出山后夹攻。成功令甘辉守营,而自出江上调舟师。诸营见山上麾盖不动,不敢退,又未奉号令,不暇相救,遂大溃。甘辉被执死。化凤复遣兵烧海艘五百余。成功遂以余舰扬帆出海,攻崇明不下。冬十月还岛。而煌言遇我征贵州凯旋兵浮江下,亦战败走徽宁山中,出钱塘入海。
延平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永历十三年己亥”条略云:
(五月)十九日移泊吴淞港口,差监纪刘澄密书通报伪提督马进宝合兵征讨,以前有反正之意,至是未决,欲进围京都时举行,故密遣通之。未报。
(七月)十一日伏囗囗塘报一名,称南京总督管效忠自镇江败回囗(日?),将防城器具料理,并差往苏松等处讨援兵,并帯急燕都奏请救援。称松江提督马进宝阴约归,现在攻围南都,危如累卵,乞发大兵南囗(下)救援扑灭,免致燎原滔天云云。藩得报,喜曰:似此南都必降矣。重赏之。是日藩札凤仪门。密书与马提督知防。
十七日各提督统领进见。甘辉前曰:大师久屯城下,师老无功,恐援虏日至,多费一番功夫。请速攻拔,别图进取。藩谕之曰:自古攻城掠邑,杀伤必多,所以未即攻者,欲待援虏齐集,必朴(扑)一战,邀而杀之。管效忠必知我手段,不降亦走矣。况属邑节次归附,孤城绝援,不降何待。且铳炮未便。又松江马提督囗约未至,以故援(缓)攻。诸将暂磨励以待,各备攻具,候一二日令到即行。诸将回营。
〔十八日〕遣监督高绵祖、礼部都事蔡政前往苏州松江往见伪抚院马提督,约日起兵打都城,并令常镇道冯监军拨大官座二只,多设仪仗帐,戴(载)高蔡二使前往苏松会师。
二十一日再遣礼部都事蔡政往松江马进宝,并安插陈忠靖囗(宣)毅前镇陈泽等护眷舡,授以机囗。先时祖等见进宝以家眷在燕都未决,回报,至是再遣谕之曰,见马进宝,先以婉言开陈,须不刚不柔,务极得体,要之先事囗(为)妙。若至攻破南都日方会囗为晚也。
二十二午虏就凤仪门抬炮与前锋镇对击。
二十三〔日〕藩见大势已溃,遂抽下囗(船)。
二十八日派程班师,驾出长江。
〔八月〕初四日师泊吴淞港,遣礼都事蔡政往见马进宝。进京议和事即宜俱授蔡政知之,亦无书往来。
初八日舟师至崇明港。
初十日传令登岸札营攻崇明县城。
十一日辰时开炮,至午时西北角城崩下数尺,河沟填满。藩亲督催促登城。守将梁华(化)凤死敌不退,藩见城坚难攻,传令班回。是日晚适提督差中军官同都事蔡政至营,言马提督囗(因?)闻大师攻围崇明,特遣中军前来说和,称欲奏请讲和,仍又加兵袭破城邑,教我将何题奏,贵差将何面君?不如舍去崇明,暂回海岛,候旨成否之间再作良图,亦未为晚。藩谕之曰:尔酋等大张示谕,谓我水陆全军覆没,国姓亦没阵中,清朝无角逐英雄之患。吾故打开崇明,安顿兵眷,再进长驱,尔主其亦知之否?我今搀(才)施数铳,其城已倒及半,明日安炮再攻,立如平地。既尔主来说,姑且缓攻,留与尔主好题请说话也。令人同看营中兵器船只整备。叹曰:京都覆没,岂有是耶?藩令搬营在船。
十二日遣蔡政同马提督中军再回吴淞,往京议和。
十二月藩驾注(驻)思明州。蔡政自京回,京报和议不成。逮系马进宝入京。
清史列传伍郞廷佐传(参碑传集陸贰引盛京通志郞廷佐传)云:
是年(顺治十六年己亥)二月廷佐因巡阅江海,密陈海防机宜,言海贼郑成功拥众屯聚海岛,将侵犯江南,而江省各汛兵数无多,且水师舟楫未备,请调发邻省劲兵防御。疏下部议,以邻省亦需兵防守,寝其事。五月海贼陷镇江,袭据瓜州,遂犯江宁。时城中守御单弱,会副都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