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对手:大清擂台上的权力游戏-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在正史和民间传说中,都忽略了这么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努尔哈赤有何不凡之处,为何李夫人会对他高看一眼。前面已经说了,这个李夫人实际上就是满族传说中的那个所谓的喜兰姑娘,她从一个女人的独特视角观察,认为努尔哈赤这个人非常有出息,但是她到底依据什么?
我们考察努尔哈赤的幼年成长经历,发现他有一个奇怪的特征,他的情商超级高,高到了吓人的程度。在满族人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个传说:
努尔哈赤在被逼离家出走的时候,摸黑在路上行走,忽然就下起了暴风雪。
他在暴风雪中踉跄前行,忽然看到前面有一个洞口,于是就一头钻进去了。
钻进去之后,他伸手一摸,摸到软软的体毛,心想这个地方好,就躺在那儿睡了一觉。第二天天亮睡醒了,他睁眼一看,竟然看到一只斑斓猛虎,正蜷缩在他的身边用身体温暖着他。
这个传说是这么解释的,说这个母老虎刚生完虎仔,结果虎仔死了。
母老虎正需要表达母爱,这时候努尔哈赤摸了进来,它就把努尔哈赤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此后,努尔哈赤就骑着这只母老虎,穿越了茫茫的原野,到达了抚顺。
在逻辑上,这三人如果从建州经过茫茫原野流浪到抚顺,他们只会成为路上的冻死鬼,不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可是在历史上,努尔哈赤三兄弟确实一路顺风地抵达了。
当努尔哈赤抵达了抚顺之后,他先混迹于李成梁的府上,每天他都到演校场上,观看军事演习和训练。他还经常跟人谈论演兵之术。此时的他只是个半成年的孩子,没有受过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可是他对于操练士兵的技巧,心中自有一套。正因如此,他引起了李成梁帐下很多将官的注意,觉得这个孩子与众不同,是一个天生的军事家。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甚至跟他结拜为结义兄弟。
作为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浪汉,能在当地混迹得如鱼得水,他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这种微妙把握。这种把握,还体现在他的一个发明创造上。
东北有一道名菜叫锅包肉,传说这道菜就是努尔哈赤所创,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当地一个富户人家办宴,努尔哈赤去帮忙,现场做了这么一道锅包肉之后,四座客人都很吃惊,而这户主人当即把努尔哈赤叫过来,询问姓名之后,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努尔哈赤。这样的话努尔哈赤成家了,有了妻室。
听起来只是一道菜就把女儿嫁过去,好像是有点不太慎重,但实际上你要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作为一个男人他每天所从事的是打猎,观看士兵的演习操练,在这个过程中,当他走进厨房的时候,他能突发奇想,凭空烧出一道从来没有过的菜来,这表明了什么?表明了他的一种很强的思维整合能力及对细节的把握和掌握能力,你想吧,做这么一道菜可能对厨师来讲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每天研究这个,可是努尔哈赤他不是每天研究这个,那么他为什么能做出这道菜,因为他的性格精细善于观察细节,也善于在细节上做出文章来,正是这个特点,构成了努尔哈赤与其他人的本质不同。
努尔哈赤在处理事情的精细方面,有着过人的能力和技巧,正是因为有这个能力,作为普通平民的他才能够受到李成梁的赏识,能够跟李成梁的儿子结拜为兄弟,所有这一些都证明了他情商必然很高,善于和人打交道。如果他不是善于和人打交道,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总兵的儿子会跟他结交。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种特点,所以注定了努尔哈赤会崛起。历史上向来把努尔哈赤的成功说成是因为他的智商高,什么英明神武之类的,但实际上不是,都是他过人的情商在起作用。
第四章 十三副铠甲的由来
就在努尔哈赤在李成梁的府上逍遥度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努尔哈赤的家族,也就是爱新觉罗氏正在搞一次聚会——家族大聚会,这个消息被李成梁知道了,李成梁立即调集兵马,要杀尽爱新觉罗氏。为什么呢?原因我们已经说了,因为爱新觉罗氏在关外已经越来越强大了,而李成梁的使命便是立即消灭任何一股强大的势力苗头。
爱新觉罗氏的壮大对李成梁来讲就是一个威胁,是明帝国的一个隐患,必须消灭。当李成梁调集兵马的时候,努尔哈赤在旁边看得明明白白,立即跑去给家人报信。结果报信无效,为什么无效?他家人不信这个:我们也是大明天子的守臣,李成梁怎么可能来打我们。就在努尔哈赤滞留在他们家族的时候,李成梁率大兵赶到了,杀尽城中的男人,把所有女人全部掳走。所有的男人都杀光了,就剩下一个努尔哈赤。为什么不杀呢?很简单,大家都认识他,他一直在李成梁身边混。就这样,努尔哈赤被捉过来关进了牢里。
万历母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当努尔哈赤被关在牢中的时候,李夫人来了,她知道努尔哈赤很可能因此被杀,所以特意来救他,她故意问努尔哈赤:我不是让你去给我采两根老山参吗,你怎么被人抓起来了?
努尔哈赤聪明,情商也高,他马上就顺着说:是啊是啊,夫人,我就奉你的命进山去采山参,可是越走越远,正走着就有人杀人放火,突然把我围起来抓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
这么一说,就把努尔哈赤给区隔开了,接着李夫人就去游说首将李成梁释放努尔哈赤,前面说了这个努尔哈赤一直在李成梁的府中混来混去,李成梁也没有什么理由要杀他,也就把他放出来了。放出来之后,努尔哈赤干了一件事情,这件事凸显了努尔哈赤的智慧。什么事情呢?他开始向大明政府诉冤,他说你们杀我父亲是不对的,我父亲是大明守将,对大明帝国忠心耿耿,你们为什么杀他?他的申冤报上来之后,大明帝国方面感觉到不对头:这是个冤案,我们杀错人了,可是人已经杀了,怎么办呢?
赔偿吧,赔偿努尔哈赤一笔钱,允许他垄断关外的几道生意。
史书上这段细节描述得不详细,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上访申冤,并且能取得空前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被严打,能够达到他的目的,正体现了他的极高智商。从此努尔哈赤就以十三副铠甲起家——因为大明帝国就赔了十三副铠甲。
得来这十三副铠甲,他就找自己两个兄弟商量,说现在形势这样,我们绝不能与大明帝国为敌,我们实力远远不够;如果我们与大明帝国为敌,我们就会很容易被消灭。但是我们必须要散布战争理由强大我们自己,什么理由呢?当年我们的父亲被杀是谁给明军通风报信了,我们去追杀我们的仇人。
此后努尔哈赤就以这个理由在辽东兴兵,不断地追杀他的仇人,在追杀的过程中,他的势力不断膨胀,越来越强。
前面提到,任何一股势力一旦强大,就会立即在第一时间遭到打压,但恰好,努尔哈赤处在这么一个节点上。什么节点呢?老将李成梁死了。
李成梁镇守了辽东三十年,每当他取得一次空前的胜利的时候,帝国都会给他一种特殊的奖赏,什么奖赏?撤销一切职务。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明帝国的管理已经涣散了,他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奖赏,而李成梁不断立功,拿什么奖赏你?只能把你撤了,然后回头再恢复你的职位,这就算奖赏了。
这一次李成梁没有扛过去,他老了,已经九十多岁了。当他死后,辽东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就出现了权力的真空。
第五章 八旗帝国的缔造
努尔哈赤利用李成梁老死这个机会,迅速地成长了起来。当他捉到他的仇人,将其杀了之后,他就需要新的战争借口,以便继续整合女真人的武装集团势力。这个理由是什么?努尔哈赤的理由非常搞笑,也特别的原始:他向每一个部落,包括强大的部落要女人,哪个部落酋长的女儿漂亮,他就要求酋长把女儿给他。如果给了就好办了,说明你服从我,我可以统治你了,你要跟我一伙儿我们继续打别人,如果不答应,那就只有抢了。
努尔哈赤就宛如受了奇耻大辱一般,调精兵作战。
细数努尔哈赤的一生征战,他只有两个口号,第一个口号是为父报仇,第二个口号是给我女人,不给女人他就跟你没完。当战事持续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他拥有一万多名战士了。这时努尔哈赤另一个天才的军事思想出现了——这个军事思想被史学家阎崇年先生推崇为努尔哈赤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就是胡扯了——努尔哈赤缔造了八旗帝国。
为什么会有八旗?八旗的意义象征着什么?要知道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部落,包括关外的各个小部落,都是游牧民族,他们本身有很强的战斗力,但是他们不是军事单元,而努尔哈赤用一种军事思想重新对这些部落进行整编,所谓八旗也就是各个不同的部落。他把这些部落按照牛录制进行整合。什么叫牛录?用现在的称呼就是连。原先各个部落都是由一个酋长带上大伙哪有吃的就去哪,现在努尔哈赤把他们全部改造成战士,部落中所有的精壮男子都要成为士兵,所有的女人都是部落的资源。女人、土地、财物所有这一切,由努尔哈赤分配给作战最勇敢的战士。当努尔哈赤运用这种军事思想集结八旗的时候,强大的女真人作战单元就逐渐形成了。
这个单元开始无限地扩张,最后扩张到蒙八旗、汉八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这个八旗比喻成为一个八大军区的话,那么刚形成的时候它最多只是一个营的规模,但是随着每个部落攻城略地,征服的部落越来越多,征服的战士也越来越多,形成的战斗力越来越空前,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就需要新的八旗制度。
相比之下,大明这边的势力受到了李自成的干扰,战争资源全部投入与李自成的消耗之中去了,根本无暇顾及辽东。因此努尔哈赤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地处理他的部落人员,组建他的作战单元。
第六章 原始人的征战
在这个过程中爆发了两起政治事件,第一起是努尔哈赤与他儿子的冲突。关于努尔哈赤与他儿子的冲突,在历史上说的并不是太多。为什么不多呢?这是因为清人做史,对他们的原始史料基本上是能销毁的就销毁,能掩埋的就掩埋,不让你知道他们由来。正是因为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才想知道、必须要知道。知道过往的由来之后我们才可以分析我们今天的由来。
当努尔哈赤在打造他的军事帝国的时候,他的目标无疑是为了子孙后代,但是当他的儿子的势力在成长的时候,最终跟他本人发生了冲突。此时努尔哈赤儿子褚英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最终构成了两方势力的严重冲突。
这种冲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部将们之间的纷争。理论上来讲,努尔哈赤跟儿子之间,反正都是自家人,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追随褚英的人,跟追随努尔哈赤的人不是一条心的。在这种权力对峙下,父亲已经不再是父亲,儿子已经不再是儿子,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谁赢谁就拥有一切,谁输谁就输了一切。努尔哈赤必须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在这个过程中他体现的是一种权力的意志,而权力是六亲不认的。
接着爆发的是努尔哈赤跟他弟弟之间的争夺。作为赢家的努尔哈赤对他弟弟舒尔哈齐之间的处置说起来真是残忍之极。他是怎么惩罚他弟弟的呢?先是杀了他的两个儿子,然后他打造了一个石室将舒尔哈齐关了进去。
这个石室空间广阔,高半米、宽半米、厚半米,一个石头笼子,舒尔哈齐是站不起来躺不下去只能蹲着,笼子上面有个孔,可以往里丢食物,下面有个孔是供排泄用的。他为什么要以这种邪恶、残酷的方式惩罚他弟弟?
查史书是找不到原因的,因为这段“冤案”给销毁了。
我们知道的是,舒尔哈齐他明确地提出来一个分家的要求,他认为这种部落的征战应该有一个消停的时候,战争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在不停的征战过程中,努尔哈赤不停地制造借口,比如说当他对叶赫那拉氏部落进行征战的时候,他的理由是几十年前他曾经向叶赫那拉氏提出求婚,但被拒绝了——也没办法不拒绝,他老婆太多了,而且当时人家是个大部落,他是个小部落。这种情况下,当努尔哈赤六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白胡子老头了,他找来弟弟舒尔哈齐开始商量,他说老弟你还记得咱们年轻时候吧,我向那个部落求婚,他竟然不答应——奇耻大辱啊!咱们应该兴兵去报此一箭之仇。
你们替这个舒尔哈齐想想这理由荒唐不荒唐?离奇不离奇?反正是无法接受的。舒尔哈齐他无法理解努尔哈赤的野心,努尔哈赤的征战只是一个过程,他是通过接连不断的血腥战争来磨砺他的铁血战士。他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而舒尔哈齐想的是小富既安:我们爱新觉罗家族,从几乎被人消灭,只剩下几个人,发展到如今这么庞大,已经够了,人不能太贪,如果大哥你要是打的话,那么你去打好了,我舒尔哈齐是不会跟着你的。
这件事在努尔哈赤看来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他精心打造的八旗军制将彻底毁灭。
因为如果舒尔哈齐带领他的人马离开,那么努尔哈赤至少损失一半人马,这些人都会跟着舒尔哈齐走。而且,战争本来就不是绝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在努尔哈赤制造一个又一个借口把人们强迫送上战场的时候,人们表面上为了荣誉而厮杀,内心里面其实都在厌倦战争,都在渴望和平,一旦和平的声音响起,八旗的战斗力就会一夜摧毁于无形。
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就邀请他的弟弟舒尔哈齐过来一起喝酒,在此期间,努尔哈赤再一次向他弟弟提出了这个要求:我们合力去攻打叶赫那拉氏。但舒尔哈齐再一次拒绝。被拒绝之后,努尔哈赤命令打开窗户,说你往外看。舒尔哈齐一看远处倒吊着的一个人,问:这个人是谁?努尔哈赤告诉他,他就是你的手下,对你最忠诚的大将乌尔昆,因为他的支持,你现在凶了,不再听你大哥的吩咐了,我要用最严厉的刑法来惩罚纵容你跟我对抗的部将。然后命令手下给乌尔昆身上浇上油,一把火烧死了他。
此时舒尔哈齐知道他大哥动手了,可是他想不到亲兄弟怎么能说翻脸就翻脸呢,所以当时舒尔哈齐说了一句:大哥你别忘了我还有两个儿子。
他这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你今天要敢杀掉我,等我两个儿子长大的时候,你小心他们给我报仇。这时候努尔哈赤哈哈大笑说,这个我早替你考虑到了,来人。两个人端着两个托盘走了进来,将上面盖着的红布撩起来,正是努尔哈赤侄子的头。
为了打造一个盲目的、没有目标的军事集团,对自己的亲弟弟、亲儿子、亲侄子这样下手,这就是一条残酷的帝王之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那么就没有八旗,没有后金,也没有大清。要出现一个像努尔哈赤这样残忍的人,这概率是很低的。但这个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大明帝国有克星了。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能够对他的儿子下手,对他的弟弟下手,对他的侄子下手,而努尔哈赤能做出这一切。这就是为什么说努尔哈赤是天才原始人。就是说,努尔哈赤的脑子里没有别人,什么兄弟、儿子,什么侄子,一切都是浮云,他心中想的只有一个东西:我。任何人跟我对抗都是我所不能容忍的,任何人对我的挑衅都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前面说努尔哈赤身上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可能正是被李成梁的夫人李夫人观察到了。那么李夫人为什么会观察到这个气质呢?因为李夫人久在军中,她每天看到无数的军人来来往往,但大多数来当兵打仗的,都是为了一个饭碗而已,最崇高的目标,也可能只是为了家人。而为了一个不存在的、不明确的甚至是模糊的政治目的,对自己家人进行残杀,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畴。
这里有一个规律,就是政治目标一旦压过了亲情,它必然是邪恶的。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军事暴力必须以保护自己的亲族家人为目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人,我们拿起武器去抵御强暴;但是如果我们拿起武器,目标却是家人,这就已经是邪恶的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权力的规律就是邪恶的。
李夫人洞察了这一切,她推动了这一历史过程,难道她接受这个过程吗?不是的。她知道像努尔哈赤这种人,是很罕见的,他能缔造一个强大的帝国,也能终结一个腐朽的时代。这可以视为是李夫人对未来的预期,尽管我们的判断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我们确信这一点。
第一章 史可法的失误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就得先说说千秋英烈史可法。史可法是中国民族历史上难得的一位英雄,和南宋的文天祥是齐名的。他独守扬州对抗清军,义烈千秋,事迹至今留在我们课本上,用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南明帝国的形成,正是以史可法为中心的。当李自成的流寇部队攻入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这个时候帝国的权利已经南移,移到了陪都南京。南京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初的建都之地,后来明成祖朱棣靖难的时候,就把国都移到了北京,但是南京城中公使俱在,所以它被称为陪都,是第二个首都。
而在这第二个首都,权力最高的就是史可法,他是南京的兵部尚书。
他手下有多少人?八十五万人!入关的清兵有多少人?才十七万人。在数量上是绝对不可对比的。可是由于当时消息不畅通,北京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没人知道。实际上这时候李自成已经进入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正在京师大劫掠。因为消息不通,史可法在南京始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那边战事很激烈,于是史可法在南京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募捐。
但是为什么要募捐?募捐的目的是什么?史可法自己也不知道,反正觉得得做点事以拯救国家。他已经意识到国家要灭亡了。当募捐结束的时候史可法得到了消息,帝国已经灭亡了。
最悲催的是崇祯皇帝害怕他的孩子流出皇城之后,他日登基跟他争夺帝位,所以临死之前抓住皇子们不许离开,导致了明崇祯这一支彻底覆灭,皇子们成了李自成的俘虏。这个时候南京就必须考虑,再立一个新皇帝。
当时有两个人选,第一个人选是小福王。这个小福王是谁呢?我们前面讲过了一个老福王,说那个老福王是郑贵妃的儿子,当时郑贵妃想尽办法想说服皇帝让她的儿子继位,但是没成功。后来这可怜的老福王落到了李自成手中,被李自成喝了血之后煮熟吃掉了,现在这个小福王逃到了南京。
除了小福王之外,他还有一个叔叔,也就是说南明帝国的皇帝人选在这两人之中,谁当皇帝完全是由史可法说了算。再来比较这两个人,小福王有七大特点。哪七大特点?
第一,不尊敬父亲;第二,不孝顺母亲;第三,不敬爱兄弟;此外还有酗酒、贪财、好色、嗜杀,所以又称七大痛。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不成气侯的孬种。而他的叔叔呢,虽然毛病也很多,但是绝不至于孬到这个程度。
如果你是史可法,你在这两个人当中选择谁当皇帝?
可是该史可法做出选择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选择。什么选择呢?他躲了。他为什么躲了呢?如果查史书就会发现,每逢国家重大事情发生时,史可法都一走了之。在选拔皇帝这么一件大事情上,史可法不发言,躲了,而他的一个部下、凤阳总督马士英跳出来了。
马士英一琢磨:这个小福王劣迹斑斑,臭名昭彰,是不可能当皇帝的,正因为他不可能当皇帝,我偏要扶持他当皇帝,那他就会感激我了,我就可以处在有利位置。
所以马士英就气势汹汹地拿着刀子,强迫大臣们同意小福王登基,这个过程只有史可法能镇住马士英,可是史可法就是不露面。史可法为什么不露面呢?因为他是一个君子,性情高洁,不愿意跟这个小人争。可正因为他是君子,所以可欺之以方。当史可法躲了的时候,福王走到了历史前台,那么福王下的第一道命令是什么?任谁也都猜不到,他的第一道命令是:三军将士放下武器,去给朕捉青蛙。为什么呢?朕要配置春药,朕要幸御美女。
这样一个帝国,这样一个权力中心,是无法填补大明倾塌之后的空白的。再接下来,马士英在朝廷上把所有的重臣、名臣全部驱逐掉,而在这个过程中,史可法只要说一句话,就能阻止,可是史可法始终不说话。当所有的名臣、贤臣被诛之后,最后剩下一个就是史可法。后来史可法也被赶到了扬州,所以他死在了扬州,而没有死在南京。当史可法死在扬州城的时候,南京城不得不在没有他率兵抵挡的情况下举城投降。以史可法的能力,他只能做到为国家捐躯,但是他没有能力拯救这个国家。因为他是一个贤臣,他不是一个权力动物。前面提到的努尔哈赤,他杀儿子、咎弟弟,是一个最典型不过的权力动物,只有权力动物才能打造出一个权力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