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贾似道的古玩人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作者:鬼徒
正文
文饰的寓意
  玉石行有句行话,叫做“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来自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的谐音和暗喻等。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对玉石图案有更广泛的了解。吉祥瑞图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图形的一种通过动物、植物、飞禽、鱼类、器物、人、神、圣、仙佛的神话与传说,以图文、谐音等形式作为祥瑞标志。表现了人的愿望、追求、寄托和向往。如寿:用松柏、石、桃、龟、鹤等表示;福:用蝙蝠、佛手等;喜:用喜鹊、蜘蛛(喜子)等;富贵,用牡丹等;祥瑞,用龙,凤,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主食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不过,吃多了要拉肚子。有一天,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屁股,屁眼就被封住了。从此,金银财宝只进不出。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貔貅的习性懒懒地喜欢睡觉,每天最好把他拿起来摸一摸,玩一玩,好象要叫醒他一样,财运就会跟着来。据记载,貔貅是一种猛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龙、凤、龟、中一种神兽。头有角,似狮,带翼。一角为天禄,两角者为辟邪。有除邪避之意。
  65花生:长生不老之意。
  66关公:做生意人(商人)的祖师爷。诚信第一,信誉第一。
  67树叶:意为事业,即事业有成。学业有成。
  68壁虎:必得幸福。
  69甲壳虫(金龟子):富甲一方,金龟女婿。
  70牡丹花:富贵花,富贵牡丹。
  71寿星老:寓意长寿。
  72平安扣:平平安安。
  73路路通:各路畅通。
  74四季花:四季平安。
  75谷钉纹:青铜器和古玉器常用的纹饰,寓意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76宜子孙:玉佩中常用的文字。萱草即忘忧草亦有宜子孙之意。
  77缠枝莲:寓意富贵缠身。
  78玉兰花:寓意玉树临风。
  79百鸟图:寓意百鸟朝凤。
  80洞天一品:太湖石造型。宋朝书法家米芾喜爱的一块太湖石名洞天一品。寓意书香门第,品性高远。
  81枯木逢春:玉石雕刻成朽木和新芽。
  82花好月圆:牡丹花和月亮。
  83欢天喜地:獾子和喜鹊。
  84鱼翁得利:寓意福祥吉利。
  85龙生九个儿子,各有所好,有好水、好火、好斗、好负重、好钱财、好巡戒、好吼、好饮食、好守护者。它们是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一冲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螭吻(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蒲牢(有摇滚气质,爱好音乐,也爱吼叫。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他的身影。)、狴犴(掌管刑狱。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狻猊(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一冲曾游过此庙,香火极为旺盛。)、饕餮(美食主义者,性贪吃。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睚眦(性情凶残易怒,喜欢争杀。民间成语〃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淑图(形似螺蚌,性情温顺,有点自闭症。所以将他安排在门上衔着门环,免得宵小光顾)、貔貅(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澳门赌场便摆了一只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
  90平升三级:花瓶中插三只戟。又有吉庆有余之意。
  91官上加官:鸡冠花上站蝈蝈或雄鸡和鸡冠花。
  92指日高升:鹤高飞日出或官人指太阳。
  93女娲补天:民间传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94后羿射日:民间传说,后羿张弓射箭,挽救众生。
  95夸父逐日:民间传说,夸父族首领,为挽救苍生,累死在追日途中。
  96连中三元:常用荔枝、桂圆、桃核表示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
  97常娥奔月:传说常娥偷吃灵药,飞向月宫变成蟾蜍。
  98状元及第:常以童子骑龙图表示。
  99麻姑献寿:传说中的仙女,常用于祝贺女寿诞者。
  100文姬归汉:塞外荒凉,一代风流才女欲去时那难舍难分的历史瞬间,被定格在那如泣如诉的“胡茄十八拍”的幽咽巾。
  101昭君出塞:传说王昭君是天上的仙女,来平息汉匈长年的战乱。昭君下嫁在北方草原出现久违的太平盛世。
  102苏武牧羊:苏武荒原牧羊十九年,始终威武不屈、正义凛然。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103岁寒三友:松、竹、梅。寓意患难挚友。
  104踏雪寻梅:雪景、梅花、人物。
  105犀牛望月:寓意翘首企盼。
  106仙人对弈:山野中老者对弈。
  107十二生肖:事事圆满,护身符、辟邪,祈求平安和幸福。
  108鼠:数来宝
  109牛:扭转乾坤
  110兔:扬眉吐气
  111蛇:一直赚钱
  112鸡:金鸡报喜
  113虎:虎虎生威
  114马:马上有钱;马上有猴:马上封侯。马上有元宝或古钱:马上发财。马上有苍蝇:马上赢
  115狗:狗来富,旺财。
  116东方朔偷桃:东方朔寿命达一万多岁,寓意长寿,常作生日寄语。
  117盘古开天地:民间传说,先民盘古氏手持利斧劈开天地。
  118牧童遥制杏花村:牛背上一牧童手指前方。
  119八爪鱼:八方进财
  120灯:前途光明
  121白菜:好彩头,包生财,百财聚来。
  122粽子:包中,增长智慧
  123古钱:钱滚钱
  124莲花:连连发财
  125木鱼:平安
  126钱袋:智慧袋,金银财宝同来
  127鞋子:出入平安,步步高升
  128八卦:辟邪护身
  129**:时来运转
  130蝴蝶:福气满满,五福临门
  131龙柱:一柱擎天,中流砥柱
  132元宝:招财进宝
  133凤梨:旺来
  134春元宝:春钱
  135小环:时来运转,圆圆满满
  136麒麟,龙,狮头:辟邪迎福
  137锁片:锁住财富,爱情,友情
  138豆、瓜:多子多孙多福气,富贵豆,发财瓜。
  139玉跪人:遇到贵人
  140大古钱,壁:赚不停
  141人参和如意:人生如意
  142白鹭含花:一路发
  143莲藕,蝙蝠,鹦鹉:因偶得福
  144莲藕,元宝:年年发财
  145莲藕,童子:连生贵子
  146云端多福:洪福齐天,万福来朝
  147海螺:钱只进不出
  148心型:心想事成
  149茶壶:福气满,五福临门,打麻将连着胡
  150图章:企图彰显才学,家道,生意,官运。
  151萝卜:好彩头
  152圆形:圆圆满满
中国玉器的发展
  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的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它又有着无限的生命力,2008年北京奥运徽宝就是古老的玉文化传统与当代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相结合的杰出作品,也是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玉文化的有力见证。
  古玉鉴定分为时代、功能、玉材、形饰、铭刻以及名称、价值、价格等若干信息,其中首要的是时代(年代)鉴定。时代(年代)鉴定可分为宏观的时代(年代)鉴定和微观的时代(年代)鉴定两大类。宏观时代鉴定的年代量比可以“纪”乃至“十纪”为其最低量标,而微观时代鉴定只能以十年或几十年为最小量标,准确的微观量比可落实到年月甚至日时的最微小量标。以“纪”或“十纪”为量比的宏观年代鉴定的标准,可分为神玉—王玉—民玉三大阶段。这三大阶段则是古玉宏观时代鉴定的最大、最长的切断层面,这是我们鉴定时必须首先把握的基本时代观。
  一、神玉阶段:距今10000-4000年为巫玉阶段。史前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推动力是神。神是巫觋创造出来的,她(他)依靠神的力量统治社会。反映巫觋的玉像、玉面像见于红山、大溪、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等史前文化。在我国东北、东南、长江中下游及西北等地蕴藏丰富的五大玉资源,促使史前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三大玉文化板块及五个支玉文化亚板块,为中华文明铺设了奠基石。
  1、三大玉文化板块包括东夷玉文化板块、淮夷玉文化板块和东越玉文化板块。
  东夷玉文化板块以狩猎经济为主,兼种植,距今10000-5000年。分布在今东三省、内蒙东部、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以红山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玦、匕、勾云形器、圜形边刃器、龙、?等。在工艺鉴定上,无平面呈起凹状,形不规正,具有象微性、示意性、粗犷雄奇的风格。
  淮夷玉文化板块以农耕兼狩猎经济为主,距今5300年,分布在今长江中下游、安徽、江苏南部,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巫、龟壳、长方形片饰等。
  东越玉文化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5500-4300年,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浙江太湖地区,以良渚文化为代表,以瑶琨琢磨玉器,重要器形有璧、琮、钺、璜、梳背、锥形器、串饰等。工艺精致工整,器形规正,纹饰较细腻,镂空阴刻较精,风格精细俊秀。
  2、五支玉文化亚板块则是指夷玉文化亚板块、华夏玉文化亚板块、鬼玉文化亚板块、羌玉文化亚板块和荆蛮玉文化亚板块。
  夷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4500-4000年,分布在今山东省,以海岱龙山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圭、璋、璇玑、冠饰等。玉料可能是《禹责》上的“怪石”,即今泰山西南所产蛇纹石玉,称“泰山玉”,以绿色为主,风格精巧明快。
  华夏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4200-3800年,分布在今山西省南部,玉资源不明,以陶寺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琮、璧、步摇等,风格硬直简单。
  鬼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4200年,分布在今陕西、山西北部、内蒙中部,以石峁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璋、牙璋、刀等,多用黑玉,擅长切割磨制薄片器,风格森严锋锐。
  羌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经济为主。距今4200年。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宁夏。玉资源来自青海格尔木、甘肃榆中玉石山等地。远距离玉须进入金山、昆仑山。以齐家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璧、琮、璜、璜联璧等。风格草率粗糙。
  荆蛮玉文化亚板块以农业经济为主。距今4200-4000年。分布在今湖北中部及湖南北部。玉资源不明。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巫头像、獠牙面(傩面)、龙、凤、蝉、兽面等。多用阳线纹。风格朴实平易。
  二、王玉阶段:从夏至清为王玉阶段(夏商周—清代)。王掌握着生产、使用玉器地大权。三代王玉到了秦汉成为帝王玉。玉器地主要功能为礼器(“六端”)、祭器(“六器”)、仪杖、工具、用具、器皿、佩饰、人物、动物等等。铊机为青铜或铁质。历朝玉器均有自己地时代风格。非常清晰明确。这就是客观地时代风格鉴定地铁证。春秋时期“君子比德于玉”已很普遍。孔子及儒家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即将玉从神那里解放出来。交给“君子”。作为德地载体。
  三、民玉阶段:间于玉文化地王玉阶段之中。民玉文化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从宋至清为中国玉文化地民玉阶段(宋—清代)。玉除了为帝王朝廷专用之外。由于工商业发达和玉器地商品化生产。工商、富户人家置朝廷禁制于不顾。从店铺购置玉器用于喜庆、佩戴、文房、宴饮、鉴赏、收藏等物质文化生活地方方面面。民玉是商品玉。没有礼玉特殊地阶级属性。与王玉不同。民玉地特点是与民间生活更加贴近。有着生动清新地艺术风格。
  第二章史前文化: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地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地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地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地序幕。
  §1马家浜文化
  距今六七千年以前,今嘉兴市境已有先民居住繁衍,形成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今嘉兴市城区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洪自然村发现而得名。
  其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马家浜文化具有独特的形态,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化。马家浜文化时代,人类已经定居,生产以原始农业为主,辅以渔猎,在栽种稻谷、纺织、制陶、制造手工艺品方面已有很多创造,其时人们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马家浜文化按其时期间的早、中、晚,可分为罗家角类型——马家浜类型——崧泽类型。
  马家浜文化经历了晚期的崧泽文化阶段,约在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2红山文化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
  第三章夏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还有璋等玉器。璋是一种礼器。二里头文化时期,已经有了一套完备的礼器和礼仪制度,有人把二里头大规模的宫殿遗址推测为礼仪性的宗庙遗址。礼器的大量出现标志着礼制已成为当时重要的制度。这件石璋通体磨光。柄与器身一侧各钻一圆孔,器身一侧的圆孔嵌一绿松石片。双面磨刃,凹刃,两阑均出扉牙。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第四章商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第五章周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进,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第六章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春秋战国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一改商周王作那种简单古朴的风貌,创制了一大批造型、图纹及工艺风格都为之一新的艺术珍品,为我国玉文化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然而长期以来,在古玉的鉴定和研究领域,人们总是习惯地把春秋与战国时期的玉器,统称为春秋战国玉器,将其艺术风格,合并称为春秋战国玉作风格。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新资料的不断丰富,从而使我们对春秋与战国时期的玉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认真观察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春秋与战国玉器在工艺和装饰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春秋玉器:
  由考古资料可知,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和发展。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同时布局繁密,几乎不留余地。如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玉虎,其造型为扁平体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虽说此虎神态有些呆板,无有太强的动感,但虎身上的装饰却格外引人注目。它除了在腹部、腮部、双肢列有少许几何纹外,通体满饰变形的龙纹,上下交错,左右呼应。这种独特的双阴线工艺及〃形中有形〃的装饰手法,在春秋早期玉器中极为流行,可谓春秋早期玉器的一大特色。
  春秋中期以后,这种繁密的阴刻装饰线纹逐渐变得稀疏,并多以较宽的斜刀进行雕琢。到了晚期,线刻工艺逐渐减少,代之而兴的是去地隐起的浅浮雕技法的盛行。如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的玉磺、玉佩等,不但工艺精细,琢磨光润,而且由于采用了浅浮雕的工艺技法和更加抽象简化的龙纹图案,所以使繁密的画面,通过高低起伏和有序的布局,更富有一种寓意深远的立体效果,增加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在春秋时期流行的寄生于造型内的繁密且抽象的龙纹装饰,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文化观念的改变,逐渐消失。正如吴棠海先生在《认识古玉》中所说: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盛行的胆龙纹眼睛退化,解体成云、谷相杂纹,并逐渐发展为谷纹、蒲纹、乳钉纹等工整规律的几何纹样。这里我们暂不讨论战国玉器中常见的云纹、谷纹是否是由春秋时的龙纹演变而来,只是可以肯定地说,春秋玉器画面上盛行装饰的繁密细小的龙纹图样,在战国时已不可出现(特别是在战国中期以后)。尽管目前战国墓中仍有类似玉器出土,笔者认为,它应是春秋时期(或战国早期)的遗物。因为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和缩写,所以,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意识观念的改变,其风格也必定会推陈出新。也就是说,不同的社会时尚,必定会产生造就不同的艺术风格。玉器如此,其它工艺美术品亦如此。
  §2战国玉器:
  由于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使得战国时期的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从目前考古资料可知,战国玉器较之春秋玉器品种更加丰富,它突破了春秋时期多以小件为主的装饰玉、葬玉等,出现了大型的玉磺、出廓玉壁、龙形佩、带钩等;工艺更加精细,玲咙剔透,并多以楼空、浅浮雕的技法、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造型见长;装饰更加多变,不但有谷纹、云纹等几何纹,还出现了螺璃纹、花叶纹及描写自然生活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