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侠朋友圈-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朝发生天灾,皇帝经常会把罪责揽到自己身上,然后下个罪己诏,以此来平息天怒感动百姓。这一次季阳没有揽罪,也没有代天,而是说明四海八荒都会遭灾,乃是无差别的,跟谁都没关系。

  朝廷消息一传开,马上在整个太昊皇朝引起新一轮震动。好在之前打败瓦剌鞑靼和兀良哈,季阳树立了无上权威,不然肯定有人骂他为政不仁,引得天地动怒。

  有权威好办事,季阳怎么说的,大部分百姓都选择相信。于是家家户户都开始往地窖里储存粮食,煤炭,有些奸商看到这个情况,马上开始囤货提价。

  然而价格还没提起来,朝廷的“平价令”就下来了。

  大米玉米土豆小麦等多种粮食,和煤矿木炭菜油花生油鲸鱼油等物资都被列入平价目录里面。

  评价令自然引得许多奸商不满,甚至有两大商会的人,在私底下说季阳对商人太苛刻了,好不容易有机会赚钱都要管。

  季阳并没有在意他们的说法,想用道德约束利益,显然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对付这些奸商,最好的办法就是下令管制,同时大量输送平价令内的物资,使得他们囤货提价的目的瓦解。

  若是一般皇帝,显然做不到这点,但是季阳握有两大商会,蜀川和吉州两大粮仓,正好可以应付这样的局面。

  尽管两大商会有些人不愿意,但是可惜,平价令内的物资只是商会很小一部分生产内容,他们根本无法和商会以及朝廷作对,只能按照季阳的吩咐,向市场大量抛售这些物资,以抵御其他奸商。

  平价令和物资抛售双管齐下,奸商们的想法破产了,他们为了抵制平价令,宁愿把货物烂在仓库里也不卖,结果大量物资进入市场,瓦解了他们的无赖策略,最后不得不跟着出售物资。

  大多百姓并不知道背后的暗流汹涌,少数人觉得很奇怪,以往天灾人祸的时候,奸商们都会囤货提价,为何这次粮食价格一点都没涨。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个人采访

  为了更加深入的号召百姓团结起来抵抗即将到来的灾难,季阳首次进行了个人采访,通过皇家报馆和百姓的对话。

  来采访他的“文师”叫做萧易暖,本是一个千金大小姐,书香门第。通过报纸看到了很多民生,官府,商界,工农,军事问题,给萧易暖的感触特别大。

  萧易暖的思想渐渐打开,终于在看到关于八部之中,农部女尚书董舞的报道,以及南洋东洋水师,一些英勇无畏的女指挥官的新闻,萧易暖毅然放弃了家庭安排的命运,来到了皇家报馆应聘。

  至于为何选择皇家报馆,纯粹是她家在京城,离得更近。

  此时的人们还比较保守,对女性参军做官工作的问题,比较抵制。萧易暖的家庭又很传统,所以她的应聘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不管怎样,最终萧易暖成为了皇家报馆第一个女性文师。也有人叫问师,因为他们采访的时候总是问别人问题,也有人称之为刀笔吏,因为他们要捉笔编写。

  萧易暖成为文师后,最关注的是女性工作,参军做官的问题。不过很可惜,萧易暖鼓吹女性走出来的一些报道,都被皇家报馆否定了,没有一篇报道出去。

  她还是比较聪明的,知道自己刚进皇家报馆,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就写这些大多人抵制的东西,没有人会欣赏她。于是萧易暖开始跟随主流,专门追踪官府贪污,民生困难,奸商恶主,军事战争等方面的新闻。

  萧易暖练过武功,六重境界,境界不高,各地跑没问题。通过辛勤的工作,萧易暖在中原各地采访得到的新闻,逐渐登上了皇家报纸。为了抓腐败新闻,萧易暖经常跟着御剑阁跑,跟剑晨关系还不错。

  因为她是唯一的女文师,家里也有背景,受到了一些特殊照顾。当然,萧易暖本人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女性。

  这次被选中,负责皇帝的采访,萧易暖激动地好几天没睡着。她反反复复地研究皇帝的习惯,准备衣着和措辞,力求在皇帝面前留下好印象。

  萧易暖特意请人做了一件米色长裙,上身是白色衣裳,看起来文雅恬静。她这套衣服在汉服里面叫做袄裙,小女孩穿起来很可爱,萧易暖这么打扮显得更年轻。

  汉服有很多种类,尤其是女性服饰,五花八门,都挺好看的。比较流行的有齐胸襦裙,从这件裙子可以看出来,虽然大家嘴上保守,实际上对女性已经逐渐开放了。

  采访的地点安排在御花园一个亭子里,摆了一张椅子和桌子,桌子上已经摆好差距,萧易暖和两个助手站着等待。

  两个助手一个负责记录,一个是画师,负责画下采访情景。尽管他们走过中原各地,采访过许多危险的事情,依旧十分紧张。

  在萧易暖的想象当中,皇帝应该是一个四五十岁,相貌庄严的成熟男人。不过当季阳走过来坐下时,萧易暖愣了一下,这可是皇上的位置,难道这个年轻英俊的青年就是皇上?

  季阳并没有特别准备,衣着和平常差不多,也没有带丫鬟,坐下后先喝了一杯茶,然后说道:“都坐下吧,你们有一个时辰。”

  “您就是皇上?”萧易暖吃惊道。

  “不然呢,还有哪个男人可以在御花园里随意走动。”季阳说道。

  “草民见过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不约而同跪下行礼,萧易暖还好一点,两个助手紧张地有点抖。

  “不必多礼,我早就取消了君民跪拜礼仪,你们不知道吗。”季阳摆摆手,天天看别人跪拜挺烦心的,主要是动作太复杂,浪费时间。

  “您是圣武大帝,我等岂能不行大礼。”萧易暖道。

  “你知道吗,一个人跪多了很难站起来,一个站不直的人,你指望他能做出什么成就来。我不希望太昊皇朝的百姓习惯卑躬屈膝,尊敬放在心里就好了。”季阳说道。

  “快,写下来。”萧易暖听到这句话,顿时精神一震,叫旁边的助手记录。随后萧易暖整整礼仪,恭敬地看向季阳:“皇上,礼仪岂可轻言取消,若是不行跪礼,我们见了您应该如何行礼呢?”

  “文人武人之礼都可以,朝廷文武大臣,便是这样行礼的。”季阳说道。

  “若不是文人也不是武人,只是一个寻常小民该如何?”萧易暖问道。

  “择其一,或者鞠躬。”季阳说道。

  萧易暖心里点头,鞠躬当然比跪拜方便得多,而且不失敬意。

  “今天我跟百姓讲话,就不说文人之词了,我说的直爽一些。根据星宿书院气象研究院的测算,今年的冬天来得更早更冷,而且可能会持续多年,所以我们要做好长期抗灾的准备。”季阳说道。

  “这个消息我们已经听说了,不知为何天象突变?”萧易暖问出一个大家都很想知道的问题。

  “星宿书院还没有研究清楚,不过我希望大家往好的方面想。或许是上苍看我们砍了这么多树,猎捕了这么多鱼兽,开垦了这么多地,想让大地休养生息。华夏民族几千年历史,种地的都知道,地也是要休息的。”季阳说道。

  “瑞雪兆丰年,您的意思是说,这次白灾不仅没有坏处,反而会让中原大地得到修养。”萧易暖眼睛一亮,季阳这个解释别出心裁,跟民间传言的什么天怒人怨完全不一样。

  “是好是坏,关键看咱们怎么做。若是一味地抱怨天灾,挨饿等死,那肯定是灾难。可若是我们众志成城,积极筹备,只要渡过了这一次灾难。我可以肯定,阳春融雪之时,大地必然焕发出更加磅礴的生机。”季阳说道。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萧易暖道。

  “可以这么说,此次天象异变是一次灾难,也是一次机遇。我希望大家在抗灾的同时,把握住机遇,千万不要浪费了上苍的好意。”季阳笑着道。

  面对数千年大灾难,还能从容的谈笑风生,此等气度令萧易暖三人不禁为之倾倒,这就是他们的皇帝,比以前那些一有灾难就叫苦喊罪的皇帝高明不知多少倍。

  “我看到了数千年之大灾难,不知机遇又在哪里?”萧易暖好奇道。

  “到处都是机遇,这次灾难并非针对我太昊皇朝,整个天下所有国家都将面临。其他国家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筹备抗灾,他们缺乏粮食,缺乏棉衣,缺乏燃料,这些东西一定能在他国卖个好价钱。”季阳说道。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机遇。”萧易暖道。

  “是不是以为我身为帝皇,就只会讲天地大道,军国大事。非也,就算是皇帝也有用钱的时候,军国大事离不开钱,家家户户更离不开钱。所以咱们不能把钱当成洪水猛兽,但是也不能唯利是图,只要不违法,对得起良心,做生意赚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季阳说道。

  “不违法,对得起良心,这句话我会着重说明。”萧易暖道。

  “看来你的思维很敏锐,一下就抓到了要点,是个不错的文师。”季阳夸奖道。

  “多谢皇上夸奖。”萧易暖抿嘴一笑。

  不仅是季阳的形象,季阳的思想也让萧易暖大为改观。

  从跪拜礼到对灾难的理解,再到机遇的阐述,都给萧易暖全新的思维方式。原本准备的措辞都用不上了,因为那些措辞是用来对付一个传统皇帝的。

  “赚钱是商人的机遇,那么寻常百姓的机遇又在哪里呢?”萧易暖问道。

  “缺粮食要种粮,从农户手里购买粮食,缺棉衣要做衣服,从农户手里购买棉花,缺燃料要挖煤烧炭,不得请工匠做这些事情。到时候农户手里的粮食棉花会涨价,燃煤燃油会涨价,许多人都能得到好处。”季阳说道。

  “恩,有些道理,可是我们自己也缺。”萧易暖的胆子渐渐大起来,有点故意为难季阳的意思。

  “有些事情季阳不方便说的太直白,免得人家说他堂堂大国皇帝,一门心思算计周围的小国。

  萧易暖还以为季阳生气了,连忙收敛,不再纠缠这个问题。

  她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关键是不了解国策,不了解太昊皇朝的发展趋势,也不了解周边国家的情况。

  倘若这次真的是小冰河到来,那么一两年内周边国家不会有大事。毕竟人家也有一些储备,而且雪灾并非持续一整年,怎么也有半年可以耕作。

  此时太昊皇朝已经可以自给自足,甚至支援大批粮食和棉衣给瓦剌鞑靼和兀良哈。那么再过三四年,即便在小冰河时期,季阳也有把握发展起来。

  正好三四年后,周边小国一个个撑不住了,那时候再出口粮食和御寒物资,不正好可以大赚一笔么,根本不存在缺乏资源的问题。

  “这场灾难可以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可以让大地休养生息。倘若我太昊皇朝众志成城,渡过了灾难,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历练。”萧易暖总结道。

  “光是我蜀川和吉州两大粮仓,就可以养活太昊皇朝一半百姓,更别提各地也有充裕的粮食。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吃不饱饭,那些试图囤积粮食赚国难财的人,最好冷静一些。”季阳说道。

  “如果有赚国难财的人,希望大家积极到各地报馆举报,我们一定会披露他们的丑恶嘴脸,让他们无地自容。”萧易暖补充一句。

  “恩,我可以在这里承诺,朝廷绝对支持你们披露奸商。”季阳说道。

  “太好了,我替中原百姓多谢圣上。”萧易暖道。

  “不用谢我,太昊皇朝广袤无边,仅凭朝廷很难发现所有罪恶。所以我希望天下百姓都加入到监察的队列当中,你们发现有奸商误国,豪强不仁,或者当地官府贪污腐败,都可以向报社和朝廷举报。”季阳说道。

  “让天下人都参与监察,这实在是。。。。。。”萧易暖三人瞠目结舌,负责画画和记录的两个助手都停笔了,震惊地看着季阳。

  “这没有什么好惊讶的,老百姓都有眼睛有耳朵,难道我不让他们监察,他们就看不到吗?明朝太祖朱元璋,不也广开言路,鼓励老百姓进京告御状么。”季阳说道。

  “可是据我所知,明朝告御状似乎很困难,朱元璋下令沿路官员不得阻挠,为此还砍了不少官员的脑袋。”萧易暖冷静下来。

  “的确,告御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我的时间有限,若是人人有难都来找我,我哪见得过来。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我朝官员在大力整顿,以及电报和火车的出现后,不仅告御状简单多了,就算不告御状,我相信朝廷的清官绝对比前朝多,可以妥善处理大多数问题。”季阳说道。

  “我是追踪过朝廷各地官府的文师,深知近两年朝廷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也相信当朝绝对比前朝清廉的多。说道电报和火车,小女子很好奇,这两样东西到底是如何研制出来的。”萧易暖道。

  “技术方面的问题,你应该去问星宿工坊的总工们,他们比我更了解。”涉及技术机密,季阳当然不会说出来。

  “那么星宿工坊研制出了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东西,您是如何赏赐他们的呢?”萧易暖的脑子转的很快。

  “研制组赏赐了二十万两白银,两位总工杨泰和与公输饮封为男爵,各赐一枚阴阳符。”季阳正好想激励民间工匠搞研发,于是把这丰厚的奖赏说出来。

  “工匠也能封爵?”今天萧易暖已经几次惊讶了。

  “为何不能,工部位列八部之中,足见其重要程度。我知道大家一直对工匠较为轻视,说是奇隐技巧,但我想说的是,人和野兽最大的区别,不至于文学和武学,还有会使用工具。”季阳说道。

  “看来您对工匠的很重视,竟然将其与文武相提并论。”萧易暖道。

  “我很喜欢阴阳学说,文武便是阴阳,而格物便是三才。太极阴阳三才,之后还有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方,你能说哪个更重要吗?”季阳反问。

  “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万物。每一种学科都有它的重要性,无论儒法,格物,兵农,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季阳说道。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只要是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而不该去分高低贵贱。”萧易暖道。

  “你很聪明。”季阳再次夸奖她。

第五百八十四章 君与民说

  

  报纸在三天后发表,占据了很大一块版面,标题叫做“君与民说”。通篇就是季阳和萧易暖的对话,简单易懂,没读过书的百姓都能听明白。

  因为采访之前,季阳并没有做太多准备,所以对话不是很完美。

  比如讲机遇这一段说到了钱,就被许多自诩高雅之士所诟病。把格物放到与文武相等的地位,鼓励百姓监察官府,鼓励报馆披露奸商豪强贪官,引起了很大争论。

  季阳对百姓说的这番话,上层人士都不怎么满意。

  他们认为太昊皇朝之所以那么强大,全凭他们这些豪强巨富,可是季阳却总是怀疑他们的节操,还叫老百姓监督他们,举报他们。

  “本末倒置!”已经五十多岁的乔天富用力一拍桌子,把茶几都震得跳起来,茶水四溅。

  乔天富是晋商首脑之一,在季阳没有创建南北两大商会之前,晋商应该是中原资本最雄厚的商会。

  晋商的大本营在山西太原,离京城很近,京城周围都是晋商的经商范围。不过晋商虽然资本雄厚,却属于投机商人,他们主办盐业和票号,很少从事生产实业。

  盐业就不用说了,稍微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明朝卖盐需要盐引,能拿到盐引的多半在官府有关系。晋商是不晒盐的,他们只凭借盐引,从盐工手里低价收高价卖出。

  票号有点像今天的银行,学了九边银行和星宿银行之后,晋商票号已经是十足的银行了。晋商除了贩盐之外,也从事其他商品的贩运。

  晋商多数从事长途贩运,商品流转和资本周转慢,垫支资本大,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向社会借贷。例如晋商贩运福建武夷茶,或安徽霍山茶,或湖广茶,经水陆之途运销至北京、归化城、张家口、蒙古草原、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恰克图和西北兰州、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路程数千里。

  因为资本用量大周转慢,需要大量货款,为了适应营销活动需要,晋商首先创办了账局,经营存放款业务,后来在账局的基础上而形成票号。

  晋商的信用表面还不错,实际上绝对是一群大奸商。

  他们为了赚钱,完全不顾国家道义,即便在中原与蒙古人,后金开战的时候,依旧向他们出售粮食衣物甚至军火。因为晋商网络庞大而复杂,几乎遍及全国,所以季阳一时间拿不下他们。

  “爹,我觉着皇上说的不错,咱们做生意就应该对得起良心。”乔和安是他的第五子,今年十七岁,因为年龄较小还在读书,暂时没有接触到家里的生意,为人还比较天真一些。

  加上季阳当皇帝后,中原的变化可谓日异月新,乔和安受到新风向的影响,是当今皇帝的半个脑残粉。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皇上叫那群泥腿子来监察我们,还要去举报我们,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太昊皇朝能有今天的繁华,靠的是我们,而不是那些泥腿子。”乔天富愤怒地道。

  他如此地愤怒,不止因为季阳这些话,还有之前季阳出台平价令的原因。因为平价令,使得他们错失了一个赚钱的大好良机。

  “行的正坐得直,怕什么。”乔和安无所谓道。

  乔天富被他噎住了,这个儿子聪明伶俐,文武双全,哪都好就是太幼稚了。在他的概念当中,哪家商会做的这么大没点黑料,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偏偏乔和安傻乎乎的,没接触过家里的生意,也不知道想事。

  他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当初他们和乔和安这般年纪的时候,虽未接触家里的生意,却也开始关心,并旁敲侧击或打听到一些事情。

  似乔和安这般,乔天富都不敢跟他说生意上的事情。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当然不是乔和安一个人的问题。关键在于乔和安的母亲韩氏。韩氏之前两个儿子都成了商人,她希望培养一个儿子读书,去考科举。

  乔天富也希望家里出个举人,于是欣然同意了韩氏的计划。之后但凡生意上的事情,他们从不跟乔和安说,一门心思叫他读书练武。

  乔和安是在书院和练武场长大的,接触的也多是书生武者。就算不读书不练武,他也很少参与家庭会议,有时间就跟同窗跑出去游山玩水,或者骑马狩猎。

  因为季阳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商人的地位很低,所以乔和安羞与同学说家里的事情,下意识抵制经商。也正是这种自卑心理,家人不想他接触生意,他自己也不愿意接触生意,最终造就了这样一个乔和安。

  “爹,您该不会做了什么对不起良心的事情。”乔和安虽然不清楚家里的生意,但是有点脑子,听出了父亲话语中的破绽。

  “我能做什么事,你不懂,去书房看书。”乔天富不耐烦道。

  “是,我不懂。”乔和安岂会真的那么傻,他不愿跟父亲辩驳,也不想参与进去,于是掉头就走。

  乔和安并没有回书房,而是走出家门到外面散心。

  走在街道上,他看见不少人在讨论最新一期报纸的君与民说。跟父亲的愤怒不一样,街道上这些老百姓,大多都对皇帝的言论十分赞同,有的甚至被感动了。

  那句我不习惯太昊皇朝的百姓习惯卑躬屈膝,深得民心。瑞雪兆丰年的解释,让百姓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忧患减轻了许多。

  大部分老百姓都种过田,知道季阳说的没错,土地也需要修养。本来对抗灾有抵触心理的人,主要是怕得罪老天爷,现在一看老天爷只是想让土地休息,并非诚心惩罚,那也没必要怕了。

  而季阳所说的机遇,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商人。许多商人对季阳出台平价令很不满意,看到季阳的提示后很快反应过来:不能在中原捞钱,咱们可以去国外捞钱。于是商人们再次行动起来,无非是屯粮,并派人去周边国家打探消息。一旦周边国家发生了粮食衣物以及燃料短缺,就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季阳支持老百姓举报无良地主,不仁豪强**商贪官,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百姓并非不通情理,官府要管这么大的中原的确很难,若是天下人都来监督不平,自然更好一些。

  虽然不是每个百姓都有这心思,但是遇到了,肯定要说出来。还有一些侠义心肠,精力旺盛的,搞不好会专门去做这些事情。

  “原来皇上这么年轻,俊朗不凡,而且只有四个妃子。”几个年轻女子聚在一起,拿着报纸讨论皇帝的相貌和私事。

  乔和安竖起耳朵听了一下,不禁偷笑,这些女人姿色寻常,连他都瞧不上,竟然还妄想嫁入皇宫。

  刚走没几步,乔和安突然看见前方河边一对美丽的倩影,不禁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