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御用闲人-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初见官人时,我就知道你不是普通人,只是有点惊讶,你这么年轻,官衔如此之高。”李清照的父亲生前也是朝廷命官。她对官员地朝服颜色所代表的品级,并不陌生。
“那你怎么不问问我是谁?”王钰见她坐在自己腿上,并无特别反应,心中有些落寞。但知道她性格娴静。也不见怪。
“若官人要说,何必我问?若官人不说,我问也无用。”李清照轻声细语。波澜不惊。王钰平安回京的消息,她早就知道了,而且这一段时间来。那一方也没有传达过任何指示。这种情况,让她有些担心。
“哈哈,聪明。实不相瞒,我姓王,名钰。”王钰抓着她地双手,哈哈大笑。
李清照一听,挣开他的怀抱,退后数步。疑惑的打量着他问道:“王,王钰?您是……”
“朝廷给我一个封号,叫靖王,也叫摄政王,不过很多
前面会加上相父两个字。”王钰说起自己的头衔时,谦君子。没有丝毫趾高气昂地模样。
李清照听罢,双膝一屈,不等她拜下去。王钰已经说道:“如果到你这里,还有这么多规矩,那我可真就失望了。”
“没想到您是王上,奴婢怠慢了。”李清照嘴上这么说着,但神情中却看不出来有什么诚惶诚恐的样子来,这也正是王钰欣赏她的地方。
“这些话我不喜欢听,来来来,坐下,弄点酒菜来,陪我小酌几杯。”王钰召过她来,似乎颇有兴致。
不多时,酒菜上来,两人对席而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醋,李清照抚琴一曲,以助酒兴。王钰见她抚琴模样,不由自主想到那红颜薄命地李师师,一时感慨,又思及近日,国家多事之秋,不禁一声长叹。
琴声嘎然而止,李清照问道:“王上有心事?”
“叹气就代表有心事么?”王钰笑道。
“奴婢先前抚琴,琴声高亢,这是有英雄在听。忽又低沉婉转,王上若无心事,不会如此。”李清照难得露出了笑容。
王钰到她这里来,就是想抛开那一切繁杂的国事,找一个清静的场所,抒发郁闷之情。当然不想提军国大事,遂随口说道:“也没什么,朝廷上一些琐碎地事务烦心。”
李清照见他不肯多说,当然也不敢多问,眼前这个男人,大权在握,为当世第一权奸,较之他的前辈“六贼”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要对付他,必须得小心翼翼。
“奴婢虽是女流之道,也曾读过老子,知道无为而治,又云治大国如烹小鲜,重在过程,而非结果。王上心情烦闷,何不读读道家学说?”
王钰一时哑然失笑:“你倒是会劝人,可天下安危,系于我身。若是无为而治,放任不管,这天下不知几人称王。我若不重结果,何以管治天下?”
他这话,其实是在说自己责任重大,不容有失。可李清照听来,却是另外一番解读。
“他果然有窃国之心!”
那头王钰,见李清照听到自己这句话时脸色微变,遂问道:“怎么?不认同我的话?”
“不敢,奴婢之言,不过是妇人之见,在王上面前卖弄,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李清照平复心绪,回到桌前。坦诚的说,她自己的心情是很矛盾的,接近王钰以来,她发现此人并不像福王所讲那般暴戾无情。而且她身在民间,常使丫头外出采办物品时,探听百姓想法。方才发觉,民间对王钰颇为推崇,百姓对他也是感恩戴德。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愚夫愚妇,也能一连串背出王钰的那些“丰功伟业”。
即使是对他有意见地人,也不过就是些文人墨客,而且这些人对他不满,大多是因为他削减了文科的名额,抬高了武举。很少听到有人批评他篡权独大,欺凌君上。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这样下去,有朝一日他真的废赵自立,天下恐怕也不会群起反对。
“想什么想得如此出神?”王钰的声音把她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嗯?哦,没有,没有。”李清照有些慌乱。
王钰也不疑有他,以为是李清照得知了自己的身份,一时不能适应。想到此来地目的,于是便对她说道:“你可愿意住进靖王府?”
李清照一时没反应过来:“王上说什么?”
“我是说,你愿意跟我么?”王钰说得更直白了一些。其实这事根本不用问她,她是王钰从妓院里面赎出来地,为奴为婢都是她应该做的,她没有权力自己决定。
李清照六神无主,不知如何回答。她一切行动,都是听福王的,眼下王钰要接她入靖王府居住,也就是说有意要收她填房作妾,这么大地事,应该问问福王如何安排才是。
一念至此,她遂推脱说:“王上若是心情烦闷,想听琴喝酒时,便可来此。我不过是犯官之女,沦落风尘之中,得王上搭救,始得清白,又如何敢作此奢望?何况王上府邸,豪门深似海,我一介风尘女子,怕有辱王上门风,还请收回成命。”
王钰闻言,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赞道:“难得,不贪恋富贵,又有主见,还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真是难得。若世间女子都像你这般,那我们男人,可就有福了。”
李清照不敢相信这话是从一个权倾天下的男人口中说出来的,自古以来,女子为男人附庸,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不应该有主见,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四德,不可逾越。而高高在上的他,居然能称赞女子有主见,还说希望天下女子都是如此,这可真是一个怪人。
正想着,王钰已经站起身来:“行了,我走了。近来事务繁杂,我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看你,天气炎热,明天我让人给你送些冰块来。你既然不想到王府,我也不勉强你。哦,对了,你是个才女,我会让人替你收罗一些书籍送来,多读书有好处啊。”
王钰已经离开,李清照还愣在那里,这是那个“暴戾好杀,欺凌君上,篡权自大,狼子野心”的奸佞么?
第两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辽军忽现
靖四年八月,大宋延安卫种师道率四万马步军入西夏太子李仁孝奉旨随行。一路安抚州县,宣扬朝廷恩德,军民百姓无不望风而降。至月末,李乾顺闻朝廷官军入境,急命叛军回防兴庆,放弃围攻宁夏都护府。
月底,两军相峙于兴庆,种师道恪守王钰命令,约束军队,不抢夺民财,不滥杀无辜。并写信送于兴庆城内,劝降李乾顺,命其伏罪投降,以求得朝廷的宽恕。李乾顺自思罪大,若降则必死无疑,遂斩杀宋军特使,负隅顽抗。
并命人秘密入蒙古,会见蒙古王汗,请求其出兵相助,承诺事成之后,割让大片领土,奉蒙古为尊。忽图刺与各部落首领商议,众人多有不臣之心,欲与宋军开战。但也有人认为,大宋是一个巨人,蒙古目前的实力,仍旧不足与之抗衡,若此时翻脸,对蒙古不利。
而忽图刺的儿子也速该却建议,大宋目前与在进行灭金之战,兵力分散。若此时不动手,等到金国灭亡,蒙古与大宋两分天下之时,蒙古就再无优势可言。同时他认为,大宋制度与蒙古不同,发动一场大战,要牵扯到方方面面。
而蒙古是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可以战养战,越打越强大。即使大宋灭亡了金国,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再发动大规模战争。如果蒙古能占据西夏,大宋只会默认这个事实。有了西夏横山,天都山,贺兰山天险,蒙古就能与大宋形成长期的军事对峙,甚至恢复当年大宋的岁币政策。也不是没有可能。
忽图刺接受了儿子的建议,回复李乾顺,同意出兵援助。让其坚守一段时间,蒙古随后便出兵南下。
绥靖四年的天下。烽火连天,几大强国争夺天下地霸权,小国也各怀鬼胎。望风而动,世界的东方打得尸山血海,热火朝天。
劝降不成。种师道决定以强硬的军事手段攻打兴庆。缓过气来的宁夏都护府范道远,也随后出兵兴庆,与种师道所部合围。八月二十四,宋军火炮开始轰击兴庆城,城内一片火海,军民死伤无数。李乾顺拒不投降,督促军队奋力抵抗,焦急地等待着蒙古军队的南下。
九月初。蒙古五万六千余名骑兵由忽图刺亲自率领,挥师南下。越过蒙夏边境,直奔兴庆城,正式宣告脱离大宋。
骄阳似火,大宋西北的沙漠中。蒙古大军疾速开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五万余大军日夜兼程。奔赴前线。
“大汗,天气炎热,不如停军歇息一阵再走。”一名首领驱马至忽图刺身边。挥汗如雨。蒙古人长期在草原上纵横,对西夏境内炎热地气候,有些难以适应。
“不行,兴庆被困,宋军凭借优势兵力和先进的装备,极有可能攻陷兴庆城。若不赶在城破之前到达,我蒙古铁骑将与宋军正面作战,这是我不愿看到的。”忽图刺断然否决。
大军继续南下,卷起漫天黄沙,正开进时,前部突然折向左侧,这是要停止前进地征兆,忽图刺大怒,使人上前责问。
“大汗,正前方发现敌人踪迹!”部下的报告让忽图刺大吃一惊。难道宋军已经攻陷兴城,平定了西夏的叛乱?又得知我蒙古南下,在此地阻击?
“派人前去查探!”忽图刺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刺探敌军情况。若真是宋军已经平定叛乱,蒙古是否还要坚持原来的策略?如果不,那又如何向大宋解释蒙古军队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探子回报的军情,更让忽图刺意外,前方数里之外的军队,并不像是宋军。他的旗号,装束,决不是宋军的风格。在西夏境内,若不是宋军,那还能是谁?难道是西夏自己地军队?
在蒙古人疑惑不解之时,对方也派出了探子,忽图刺一见情况不妙,立即下令全军原地布阵,准备作战。若对方一有异动,蒙古大军就要抢先发起进攻。
在蒙古军队排兵布阵,准备作战之际,对方竟向他们派出了人,前来询问。忽图刺大疑,命部下将来人带至面前。
“你们是哪国军队?”那人到忽图刺面前勒住战马,大声问道。他那一身装束,忽图刺似僧相识,这绝对不是汉人,尽管也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他的穿着更像是女真人。
“你们又是哪国军队?为何挡住我军去路?”忽图刺反问道。
“我乃大辽国主麾下战将,奉我主之命,前来询问。”来人语出惊人,竟是辽国军队!辽国不是被金国灭亡了么?这青天白日,朗朗乾坤,莫不是见着鬼了?
众将士一阵窃窃私语,都感觉不可思议,忽图刺也是如坠云雾之中,仔细一想突然明白过来。辽国灭亡之时,其国中有一权臣,名耶律大石,据说此人带走部分军队,在宋金两国夹击之中,向西逃窜。
他们最后到达了西域,征服当地的人民,重新建立了国家,仍旧定国号为辽。听说王钰有位夫人,就是契丹人,而且仿佛就是这西辽国的公主?可他们远在西域,怎么出现在
此时对方询问,如何作答,颇费思量。要知道,王钰的女人,是西辽国地公主,那大宋与西辽的关系必定非同寻常,他们地军队出现在这里,难道是帮大宋作战?如果是这样,我蒙古人南下攻击宋军,辽军岂肯善罢甘休?
想到此处,忽图刺换上一副笑脸:“原来是辽国大军,咱们都是自己人。”
“自己人?你们是……”那辽将见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警惕之心不减。
“我乃大宋呼伦贝尔郡王,忽图刺。奉大宋摄政王之命,率军南下,协助天朝军队平叛。贵军想必也是同样的目地,既然如此。还请让开道路,放我军过去,军情紧急,不容耽误。”忽图刺拿假话诓骗于他。
那辽将听后。点头道:“既如此,请贵军稍等片刻,我立即回报圣上。”说罢。自带部下,调转马头,奔了回去。
“大汗。何故诓骗于他?”手下部落头领不解的问道。
“你有所不知,这新辽国是与旧辽国乃是一脉相承。他们有位公主,正是王钰的女人。宋辽两国,是一家人。我若说明实情,他还不起兵来攻?”忽图刺冷笑道。
数里之外,十二万辽军严阵以待。自己大宋北伐事起,王钰就命人联络西辽,约其一同举兵攻打金国。并承诺事后,平分土地,让契丹人重回东方。耶律大石当然不会相信王钰地承诺,所以他一拖再拖,十二万军队早就集结完毕。却是迟迟不肯出国门。
一直到现在,才走到西夏境内。目的,就是想等到宋金两国,打得两败俱伤之时。他们才来坐收渔人之利。
今日,辽军至此,探得此地与大宋宁夏都护府距离不远,正想前去要求补充给养。不料,北方突然出现情况,耶律大石命全军戒备,前去查探。
辽国虽然被女真人灭亡,但耶律大石手下的军队,却是辽国硕果仅存的精锐之师。他当年在上雄,拥兵自重,见辽国被女真人如狂风扫落叶一般打垮,心知必亡,遂放弃上雄,远走西域。
一路上,他召集众多部属,在漠北建立政权,后又率部西征,先后打败“高昌回鹘王国”,“喀剌汗王朝”,“花剌子模”,建立起了强大地西辽帝国,称雄中亚。后世的穆斯林和西方史学家,称他建立的帝国为“哈剌契丹”。
在东方被打得落花流水地契丹人,却在西域重新复国,王钰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哭笑不得,同时,他也知道,耶律大石这样的枭雄,绝对不会放弃重回东方地希望。但西域情况复杂,大宋鞭长莫及,只能与其修好。
“报,圣上!前方军队,是大宋属国蒙古,奉大宋摄政王命令南下协助宋军作战!”辽将奔至阵前,大声禀报道。
耶律大石年过花甲,须发皆白,但一双鹰眼仍旧炯炯有神,威风不减当年。他仍旧穿着当年契丹人的长袍,戴着皮帽,外罩铠甲,挂一柄弯刀。左右两边,数十员战将,杀气腾腾。
他这支大军,军容整齐,装备精良,除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外,竟然还有金发蓝眼,宽额高鼻的异族人。仅从这支军队,可看以看得出来,耶律大石在西域当真是有一番大作为。但是,想要重回东方,恐怕还是看有一个人点不点头。
“王钰?朕很多年没有看过这小子了。”耶律大石听到那句话,立即想起了当年王钰出使辽国,和后来率军与他血战的往事,感慨万千。光阴似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世事如棋,谁能够想到,当年那个毛头小子,竟然能撑起大宋天下,甚至还东征西讨,把灭亡辽国的金国,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父皇,蒙古人早先是我契丹人的奴才,后又相继臣服女真,汉人,他们现在奉王钰地命令南下作战,咱们是不是让开?”耶律大石的长子问道。
“王钰这小子有些本事,朕当年真是小看了他。他不但抢了朕的女儿,还抢了朕的江山……”耶律大石似乎还沉浸在回忆之中。在儿子连声呼唤之下,他才醒悟过来。
“让开?为什么要让?西夏既然叛乱了,那就让他乱。传朕旨意,全军原地驻防,一步不让。”耶律大石下旨道。
西夏的战略位置对大宋极为重要,此时大宋主力,在北伐金国,西夏一乱,则大宋国内势必受到影响。如今大宋国力昌隆,如果和平时期,西辽拿大宋没有办法,只能乱中求胜。要是让放蒙古军队南下,叛乱被平定,对西辽国没有好处。
那一头,忽图刺左等右等,不见辽军让路。数次派人催问,先前契丹人还支支吾吾,后来干脆摆开阵势,不放蒙古人靠近。
忽图刺一时进退不得,难道契丹人洞察我军动机?遂在此阻拦?兴庆被围,随时有破城地危险。如果不能及时达到,西夏必亡。可辽军挡在这里,战,或是不战?
若战。探子查得,辽军兵力不在蒙古之下,即便蒙古取胜。也是为时晚矣。若不战,也不能在此地空耗,只能
原。此行将无功而返。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宋军已经攻破兴庆。当年王钰亲征,早就把西夏军队打残,西夏称臣后,又按规定裁军,只剩下几万兵力。李乾顺作乱,仓促纠集七万人马,岂能是大宋正规军的对手?
九月初九。重阳节,宋军种师道部率先破城,攻入兴庆。范道远部,随后跟进,与城内与种师道会师。
李乾顺见兵败如山倒。于兴庆城内皇宫自焚,西夏原文武大臣。悉数被俘。宋军入城后,扑灭皇宫大火,李乾顺已经烧成一具焦炭。
两位宋军主将。一面遣使向朝廷报捷,一面出榜安民。西夏太子李仁孝也同时上表朝廷,乞求将其父遗体安葬,入土为安,并表示伏罪。
蒙古与辽军对峙两天,双方剑拔弩张,几度就要开战,但忽图刺忌惮辽军兵多将庞,不敢冒险。估计兴庆必定被破,只得含恨撤兵,退回草原。蒙古人失去了一次绝佳地机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忽图刺的谎言所造成。如果他得知真相,恐怕要后悔终生。
西夏叛乱平定,范道远率部回都护府,于途中遭遇西辽大军。因宋辽两国,是同盟关系,两军并未发生摩擦。耶律大石向范道远提出,要求补充给养,范道远不敢擅自答应,遂让其原地驻扎,他则向朝廷请示。
奏折送至汴京,王钰终于松了一口气。
靖王府,近仙楼。一身便装地王钰,手持几道奏折,正快步向院里走去。一路,奴仆不断向他施礼,看得出来,咱们地摄政王心情不错,频频点头。
“南仙,有好消息。”踏进耶律南仙的房间,王钰举起奏章大声笑道。
耶律南仙正在梳头,听到这句,随口问道:“哦?是西夏叛乱平定了?”
“唉,你这女人真不识趣,你就算知道,也应该先胡乱猜一气,这样才有意思嘛。”王钰笑了一声,来到她的背后。
“是是是,妾知错了,下次一定改进。”耶律南仙笑道,放下梳子,转过身来。刚一转过来,鼻子就使劲吸了吸,疑惑地问道:“什么味道?”
王钰退后两步,指着衣摆上那一滩水迹笑道:“刚才去抱战儿,小东西撒一泡尿在我身上,还没有来得及换呢。”
耶律南仙见他说话之时,眉飞色舞,欣喜不已,心知王钰对这个长子,十分疼爱,心中不免有些落寞。她在大宋生活这么久,已经完全汉化,也知道“母凭子贵”这个道理,若将来王钰登上大位,册封妻妾,自己恐怕……
“那是什么?”见王钰";qzone";,她岔开了话题。
“哦,你看吧。”王钰将奏章递交给她,回到桌前坐了下来。
耶律南仙翻阅奏章以后,神色有异,父亲的军队现在才开到了西夏,用意很明显。但不知道,王钰将如何处置?以他的性格,眼睛里不揉沙子,如果父亲想在虎口夺食,王钰必然命令军队奋起反击。这样一来,自己可就难办了。
“王上打算怎么办?”来到王钰身边,耶律南仙小声地问道。
王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略一停顿之后,坦诚的说道:“你父亲要求补充给养,作为盟国,又因为你的原因,我可以答应。不过相信你心里在也明白,你父亲要地不仅仅是一点给养。他迟迟不动兵,就想坐山观虎斗。可眼下金国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女真人是我汉人打败了,契丹人没有出力,不要想占一丝一毫的便宜。如果他想虎口夺食,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王钰的话说得很明白了,西辽国不要妄想分得一寸土地,如果来硬的,大宋不怕。大不了咱们拉开阵势,真刀真枪的干一场,我在北面还有三十几万军队,呼延灼还领着我十多万南府精锐,有力没处使。
耶律南仙身在大宋,她知道大宋现在的实力,绝对不是西辽国所能抗衡地。西辽国最有利的方式,就是与大宋保持友好的关系。因为王钰一直想开拓所谓的“丝绸之路”,而西辽国就处在这条路的重要位置。
如果两国保持和平,西辽国会有许多地好处,可以与大宋形成双赢的局面。但是父亲一生地心愿,就是重建大辽,还都上京……
“南仙啊,我看是不是可以这样。你写一封信给你的父亲,也不必替我壮声势,就把你自己的感受写一写。然后把我这个意思向他传达一下,宋辽结盟,两国可以互惠互利,甚至辽国地好处还多一些。说实话,我即使想吞并西域,是鞭长莫及,一二十年内办不到。他即使想重回中原,可有我在这儿,他想都不用想。咱们两国,本来就是亲家,西辽国的大公主,是我王钰心爱的女人。有了这层关系,两国就好办得多。希望你父亲,慎重,再慎重。如果他有别的想法,可就不要怪我这个后辈,翻脸不认人了。”
第两百五十碗 艰苦卓绝的追击战
夏既定,王钰请旨,撤消西夏国号,废除西夏宗室朝位,将其旧地,划分为六府,三十七州县。派遣得力官员,前往司仪行政,并同时将西夏全境设立为甘宁卫戍区,任命范道远为指挥使,扩张军备,整顿防务。至此,西夏彻底纳入大宋版图。
得了云南,西夏,以及金国大片领土后,大宋现在的疆域,扩充了四分之一还多。眼下的大宋,已经初具日后中国的规模,除吐蕃之外,后世所熟知的雄鸡版图,已经开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