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唐遗玉五-六卷-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泰和遗玉走到人群当中时候,远远便见着十几名贵族男女被前簇后拥地进了大帐落座,但也便不清楚哪个是大鬼主。

  遗玉看那筹火边歌舞的夷人男女很是新鲜,就拉着李泰穿过席地而坐的当地人,走到前排去,有热情的白蛮人见他们没有毯子,便和同伴共用一张,让了一张给他们。

  “谢谢。”遗玉道谢,白蛮人中有一些是能听能说唐话的,恰好借毯子给他们的这个男人就会。

  “客气了,赶紧坐下看吧,”他说话有些大舌头,遗玉勉强听懂,“你们来的刚巧,再晚一会儿,怕是就看不见咱们普沙罗阿诗玛的表演了!”

  遗玉和李泰挤在一张毯子上,拍了拍他的膝盖,小声问道:“阿诗玛是谁?”听着是个姑娘的名字。

  李泰一边暗自留意着四周的动静,一边分神答道:“是六诏传说中的女神,各族最能歌善舞的未婚女子,都会被赞为阿诗玛,现多是指当地鬼主的女儿。”

  “哈哈,小哥知道的真不少,”一旁的白蛮人听见李泰的解释,大笑两声,冲他们挤挤眼睛,道:“不过你肯定不知道,咱们普沙罗城现在的阿诗玛,说来可是你们唐人呢!”

  几乎是片刻间,遗玉便想到前些日子在南区听到的传闻,当即好奇地朝前探头,视线越过当中的李泰,询问那白蛮人:

  “是不是那位吕小姐?”

  “咦,女娃娃认得?就是她啦,我们蒙德鬼主只有儿子,认了这么个义女,歌声好比山林中的云雀,跳起舞来就像是落日时的彩霞……”

  一长串的赞美流溢而出,到后来说的话不自觉掺杂了彝语,遗玉不好打断他,侧耳聆听状,眼睛却瞅向大帐,忽然四周响起一阵类似鹿声的长鸣,人语声渐渐静下来,就连耳边的嘀嘀咕咕也停下。

  再一瞧,篝火周围跳舞的白蛮姑娘都朝四周散去,剩下的乌蛮男人乐调一变,由方才的喜庆,换成了婉转的鸣唱。

  未几,就见大帐中走出一道人影,伴着一声清澈僚亮的嗓音,滑入人耳,那人影渐渐走近篝火,方现出身形象。

  “啊撒朵朵起啦哟呦……”

  遗玉压根听不懂她唱的是什么,可却不妨碍她觉得这歌声美妙动人,那走近篝火的少女,一身纯黑的底袍,外罩着一件多色的彩丝银甲,雪白的缠头上缀着一朵朵银花,她玲珑的身体,随着歌声举手投足,无拘无束,落落大方,年轻而灵活的身姿向众人释放着难言的活力。

  歌如云雀,舞若霞。这形容当真是不过也,虽然因为火光的阴影着不见那吕小姐的样子,但凭着这歌喉和舞姿,也是当得起那女神阿诗玛的称号了。

  “女娃娃,咱们普沙罗城的阿诗玛如何?”

  听见那白蛮人的炫耀般地询问,遗玉点点头,诚实地道:“唱的好听,跳的也好看。”

  刚说完,便回过神,扭头瞥了一眼李泰,见他面朝的方向,亦是那歌舞中的阿诗玛,敏锐地察觉到他面具后面的眼睛正盯着人家姑娘瞧,她眨了眨眼睛,一手撑在他腿上半坐起身子,凑近他耳边,低笑道:

  “你在看那位阿诗玛?”

  这么特别的姑娘,就连她都看迷了去,别说是男人了,看着是没什么,可这么一动不动地盯着看,那可不行。

  “嗯。”一声低应,李泰依然盯着篝火旁的那道人影,面具后的双眼闪着莫名的光芒。

  遗玉听他应声,脸上的笑容更深,小手在他肌肉紧致的大腿上使劲儿挠了一下,便站起身来,还没抬脚朝后走一步,手腕便被扣住。

  “去哪?”李泰回头,不解她的举动。

  “你慢慢看,我去别处转转。”遗玉瞥了他一眼,便拧着手腕想要挣脱他的手。

  “怎么了?”李泰就是再迟钝,也发现她这是在闹别扭。

  “哈哈,”边上那个白蛮人见到两人拉扯,笑了几声,道:“小哥,女娃娃这是生气啦,谁叫你一直盯着咱们的阿诗玛瞧。”

  被外人打趣,说中了心思,遗玉耳根发热,干脆就伸手去掰李泰的手指,小声道:“我才不是生气呢,就是去别处看看。”

  远处的火光浮上她白皙的脸颊,因羞恼而变得水汪汪的眼睛,李泰眼中映入她这模样,就觉那微微颤动的眼睫似是一根羽毛在他心头拂过,心思一动,亲近之意由生,奈何此处是大庭广众之下,知她脸皮子薄,扣在她手上的拇指摩挲了一下她腕侧细腻的肌肤,声音柔和了下来,道:

  “我陪你。”

  说着,便也从地上站了起来,拉着她朝人群后方走去。

  “呀!”身后歌声乍歇,被一声少女的惊叫声取代,紧接着,遗玉在人声喧哗之前,耳尖地听见一声尖叫——“啊呜!”

  她一转身,就看见篝火旁,那普沙罗城的“阿诗玛”已停了歌舞,手忙脚乱地拍打着挂在胸前的一团黑乎乎的毛球。

  “是小狸!”遗玉眼就认出那毛球是什么东西,刚出声,花面狸就从“阿诗玛”的身上跳了下来。

  “快抓住它!它抢了我的——”少女“阿诗玛”先用唐话大喊,见只有两三人上前围堵那画面狸,便又用彝语喊了两声,当即,四面同时跑出数道人影,七手八脚地捕抓起四处乱窜的花面狸,有甚者,还抄起了手中的乐器,一下下追打着那小东西,几次险险砸在它身上,那力道“砰砰梆梆”的,足以将它敲成肉饼饼,吓得遗玉心惊肉跳的。

  李泰却没注意前面的热闹,眯了眼环顾着四周,竖起耳朵,待寻那隐在暗处作梗之人,稍不留神,没听见遗玉的说话声,就被她挣脱了手腕,跑了出去。

  “别打、别打啊!小狸、小狸过来!”

  遗玉蹿进鸡飞狗跳的人群中,一边制止着“行凶”的乌蛮人,一边试着叫喊那花面狸,让它停下捣蛋,到她身边来,可乌蛮人听不懂她的话,就连那花面狸也不搭理她,继续在人群中上蹿下跳的,一会儿蹦到那个肩上,一会儿跃到这个头顶,整个场面,简直是一团乱。

  遗玉追着那花面狸绕着篝火跑,还算灵活地躲过一个个扑上来的乌蛮人,一阵人仰马翻后,眼见那小东西在前方三四步处停下,她脚步未停,一点地便朝它扑了过去,余光瞄见对每同样扑过来的银色身影,脚上想刹车,已是来不及!

  “嘭!”

  “唉哟!”

  狠很地一个撞面,两个女孩子同时向后倒去,遗玉要幸运些,被追上来的李泰从后面扶住,那“阿诗玛”就要倒霉些,仰面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狠狠地摔了一下子。

  遗玉来不及道歉,着见斜蹿出去的黑球,不顾方才崴脚的疼痛,一咬牙,便扶着李泰的胳膊站直了身子,转身一弯腰,稳稳地擒住了罪魁祸首!

  “玉儿!”

  不等遗玉将花面狸抱起来,背后传来一道惊慌的叫声,她蹲在地上,缓缓转过身去,错过李泰的衣摆,就见从大帐的方向,快速步来一名唐装的妇人,小心翼翼地扶起地上的“阿诗玛”,待看清那张无数次梦到的脸庞后,遗玉瞬间僵硬了身子,如遭雷击!

  第26章 玉儿、玉儿

  “嘶,娘、娘,您先别动我,痛死了。”

  “好、好,娘不动,你这是摔着哪儿了,真不叫人省心,一会儿不瞧着你就磕磕碰碰的。”

  “娘——我又不是故意的,是那个野猫叼了我的坠子,那可是蒙德大叔送我的乌蛮舍托,怎么可以弄丢。”

  “你这孩子,那么多人帮忙抓,你去凑什么热闹,你……”

  篝火旁一对母女的相处,看在外人眼中,自然是一副温馨,可是落入一双含着雾气的眼睛,却是三百多个日夜,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的画面。

  “啊呜——”花面狸被抓痛身子,低叫了一声,仰起脑袋,却被一滴水珠溅在头顶,它眨眨小眼睛,盯着头顶主人的脸,歪起脖子,抬起一只爪子按在她的手上,又低低叫了一声,却不得半点反应。

  “娘……”一声低哑的叫唤出口,迅速被淹入周围的喧闹中,脑中突然掠过几道念头,遗玉抬手紧紧捂住了嘴,扭头过头不再去看那日思夜想的人影,止不住的泪水却从眼角涌出。

  祖父没了,大哥死了,娘知道了该有多伤心,不能认。

  一双手将她从地上扶了起来,李泰看着她的反应,便知她此刻想法,心中一声轻叹,怜意顿生,拦在她肩头的手紧了紧,低声道:

  “回去吧。”

  遗玉点头不语,生怕泄露了苦涩的哽咽声。

  “喂——你们别走啊,先把东西还我!”

  遗玉没回头,李泰从她怀中的花面狸嘴里,扯下一条坠着黑石头的项链,反手丢了过去,准确地落在“阿诗玛”伸出的手掌上。

  “那位小姐,你没事吧?”关心的询问声出自妇人之口。

  遗玉背对着她,摇头不语,手将嘴捂的死紧。

  “我娘同你说话呢,你怎么不吭声啊,好没礼貌。”

  “玉儿,不许无礼。”

  听着这熟悉的称呼用来唤另一个人,遗玉心中不知是何种的酸涩。

  左脚一动,刺痛袭来,让她的脑子又清醒了几分,想要赶紧离开,可却挪不动半步,私心想再听她的声音,哪怕多一句也好。

  说话的功夫,大帐又有几个人赶了过来,身后的彝语夹杂着唐话,是几个男人的声音,短暂的交谈后,叫住了欲离开的李泰和遗玉。

  “两位留步,在下吕望,同你们一样是中土人士,即是相见便是有缘,不妨同入帐饮一杯?”

  这彬彬有礼的问询,叫李泰蹙了下眉头,透过面罩看着对面一身儒雅的中年男子,略变了嗓音,道:

  “不必。”

  “呵呵,原来是你,常公子既然不愿,那吕某也不强求,再会了。”

  这中年男人显然是认出李泰的面具,想起他就是这阵子总在乌蛮舍求见周夫人的外亩常四,对李泰拱手一揖,便伸手去扶起自己的女儿,领着几个人一同回大帐。

  遗玉听到身后离开的动静,总算忍不住回过头去,可这一眼看去,望着那妇人火光下的侧脸,竟是再难挪开目光,心中千百个声音在教唆着她:

  喊啊,快喊,那是你娘啊,那是你娘!

  “娘,您别担心,我就是摔了一下,这会儿已不如方才痛了,可惜,人家今天的舞还没跳完呢。”

  “还跳什么,赶紧回家去。”

  “啊?不行,等下还有吹火表演呢,我要留下来看——爹,您倒是帮我说说情啊。”

  “说什么,不听话的丫头,就会闯祸,听你娘的。”

  “叫你爹也没用,乖乖地同娘回去,叫周夫人来看看,是不哪摔出毛病了。”

  “娘——”少女一声撒娇地拖长了字音,怎知耳边,竟响起了回音?

  起初只是一声含糊不清地低语,再听时,却变成了沙哑的哭音,少女方才知这不是她的回音。

  “娘……娘,娘!”

  听见这声呼唤,将近大帐的几人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回过头去,最快是那少女“阿诗玛”,最慢是她挽着的中年妇人。

  不远处的篝火旁,两道人影相依站着,个头只及她身边男子肩高的姑娘,穿着一身草绿色的襦裙,头发挽成双髻,发丝有些微乱地贴在侧脸上,被火光映的通红的脸庞,一双明眸闪着水光,紧紧地望过来,诉着难言的思念和委屈,叫人莫名感到心揪!

  “……玉儿。”妇人愣愣地望着那绿衫的姑娘,嘴里呢喃了一声。

  “娘,您怎么了?”

  “我、我的玉儿……是我的玉儿……”

  “娘?”被叫到名字,没注意到一旁父亲的色变,少女“阿诗玛”轻晃了下妇人,却在下一刻被用拨开了手,就见妇人哭喊着,跌跌撞撞地冲向火光那头。

  “玉儿、玉儿!”

  “娘!”

  看着朝自己奔过来的卢氏,遗玉的思念彻底垮掉,松手让狸猫跳了下去,挣开李泰的怀抱,顾不上脚腕的痛,哭着迎了上去,三两步扑进了卢氏的怀中。

  “娘、娘、娘……”不再熟悉的香气,可依旧有娘的味道,遗玉死死地搂住卢氏的腰,趴在她怀里,流着泪,一声声地叫着,活像是要把这三百多个日夜欠的,都补回来。

  “玉儿、玉儿,好孩子,你、你真是我的玉儿么。”卢氏双手搂着她纤细的身躯,语无伦次地在她身上来回摸索着,哭声中尽是辛酸,生怕这又是一场梦,醒来人就会不见了。

  这母女团聚的一幕,落在旁人眼中,感受却是各不相同,不说周围在场数千普沙罗城民不明所以的骚动,化名成吕望的韩厉,静静地看着那对相拥而泣的母女,儒雅的面孔上,阴晴不定。

  “爹。”少女“阿诗玛”视线不离那对母女,眉头皱起,轻声对一旁的韩厉道:“这便是娘的女儿吗?”

  “嗯。”

  她皱起的眉头渐渐松展开口,似笑非笑道:“就是她同我很像啊。”

  一只捣乱的狸猫,引得失散一年多的母女团聚,躲在暗处的黑底袍少年摇头轻笑一声,转动了一圈手中的短笛,转过身,没入人群中。

  ……

  篝火附近,一间房屋里,宽敞的大厅中,坐了五个人,遗玉被卢氏搂着在毯子上坐下,母女俩这会儿已没了泪,眼睛都红红的,握在一起的手紧紧的,谁都不肯先松开。

  “孩子,叫娘好好瞧瞧,不过一年,叫娘都有些不敢认了,看着个子是长了,怎么愈发瘦了?”

  “娘……”

  自坐下起,卢氏就这么不断地念叨着,眼睛不离遗玉,不住地上下打量她,一会儿在她头上摸摸,一会儿在她肩上掐掐。

  李泰坐在两人对面,看着遗玉不语,他身边的狸猫知道闯了祸,缩成一团。韩厉轻咳了一声,递了个眼神给身边的女儿,对方意会,便笑着出声打断了卢氏的絮叨:

  “娘,瞧您高兴的,都不知怎么好了,也不给女儿介绍一下,这便是妹妹了吧?”

  遗玉对她那一声“娘”很是敏感,握紧了卢氏的手,抬头看向出声的人,方才在外头没有细看,这屋里灯火明亮,离近了看,不觉惊奇地愣了下。

  黑袍彩丝银甲的“阿诗玛”,果然有着同歌声舞蹈一样漂亮的脸蛋,弯弯的柳叶眉,直挺的鼻梁,明亮的眼睛,同是“玉儿”,这是相较遗玉更明媚的长相,但是此时笑起来,却是像极了她!

  这像,并非样貌,而是神情,熟悉的人,一眼便能看出这份相似来。

  “娘?”遗玉轻唤了卢氏一声,只等她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

  “哦,玉儿,娘同你说,这是一一”

  “还是我自己介绍吧,”少女“阿诗玛”又是一笑,看着遗玉,声音清亮:

  “这里也没外人,便不用假姓了,我爹姓韩,我同你的名字一样,都带个玉字,不过,我不叫遗玉,我是韩拾玉。”

  卢遗玉、韩拾玉,遗玉、拾玉。

  默念了这两个似乎别有含义的名字,遗玉冲她点点头,道:“韩姑娘。”

  不等她应声,便一转头,对上韩厉温文带笑的眼睛,脸上神色一变,年轻的面孔上,带着极不相称地严肃和冷漠,叫人不觉就会想要避退,这是只有历经了严酷的生死之后,才会有的强硬气势。

  “韩厉,”遗玉直呼他姓名,“我要同我娘单独谈谈。”

  “可以啊,”韩厉好脾气道:“岚娘,你带玉儿回你房里去说话吧。”

  卢氏皱眉,遗玉冷声道:“你没听懂我的意思,不是在你这里谈,是要去我那里。”

  说完,便起身,拉了卢氏起来,冲李泰使了个眼色,便率先朝门外走去,余光瞄见门口堵上来的两个乌蛮武人,便听韩厉朗声道:

  “来人啊,送夫人。”

  李泰手腕微晃,指间的瓷珠便消失不见,他侧头看了一眼韩厉,走在母女俩身后,出了大门。

  “爹,您怎么能让娘同他们走了呢?”望着卢氏没有回头的背影,韩拾玉不满地扭头冲韩厉道。

  “不然呢?”韩厉神色从容地端起案上的茶杯,道:“普沙罗城的武人本就少,不能再损失了。”

  第27章 清晨的抱怨

  竹床上,母女盖着两条被子,躺在一个被窝里,遗玉靠在卢氏肩头,默默地听着她的讲述,不插一言,脑中却将她娘的话自动过滤一遍,分析出实情。

  贞观九年,十月末,恰逢房卢两家因为争子一案对簿公堂,卢氏被韩厉施以巧计带离长安。

  卢氏受制于人,态度强硬地要求韩厉将她送回去,可却被韩厉一番言辞说动,只道是房卢两家一案,她是最关键的人物,时隔十三年,卢智三兄妹无人认得,可早晚有当年人会从卢氏身上发现端倪,到时候,卢家上下便是个欺君之罪,保不准是会因此败落,三兄妹也会受到牵连,卢智的仕途更是无望。

  这番严重的后果分析下来,韩厉便劝卢氏,要她随他先行离开长安,只当是被安王余孽掳去,好叫房乔等人抓不住把柄,待到风平浪静,再说后话。

  卢氏思前想后,本就心眼不多的她,并未觉到这是韩厉的缓兵之计,一路上对他不理不睬,半个月也不见得说上只字片言,韩厉耐性十足,几经周转,匿去行踪,带着卢氏来到了他早年游历曾至的六诏诸部。

  韩厉早年收养有一女,姓韩,原名不详,但是引见给卢氏的时候,便作名韩拾玉,偏巧这个比遗玉大上一岁的女孩子,神色像极遗玉八分,性情精怪可爱之处,亦有遗玉影踪,卢氏心寄儿女,又最珍爱幺女,韩拾玉有心接近讨巧,便渐渐将思念寄在此女身上,聊以慰藉,对韩厉也不再总是冷脸相对。

  后在韩厉的安排下,卢氏怜此女孤苦之身,思及遗玉,便将韩拾玉收做义女,在普沙罗城,默许了韩厉对外自称一家三口的行为,实则是有虚无实的假夫妻。

  韩厉对卢氏也真是够用心良苦的,怕她思念成疾,不单弄了个女儿给她,又带她结识了普沙罗城当地的贵族,贵族的大妻们,同卢氏交好,时常串门,教她彝语,再让她教习唐话,卢氏是个伸手不打笑脸人的性格,这么一来,就算她足不出户,也不会有多少闲功夫去想别的事。

  这还不够,每隔两个月,韩厉便会拿来从京中传来的书信给卢氏看,禀明卢家上下的情况,尤其是卢氏三兄妹,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然,遗玉听后,却觉得心头发凉,韩厉并非报喜不报忧,从卢氏口中说出的一桩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却是一个个编的囫囵不破的故事——卢俊被安排进了长安北营,走了武人一途,卢智在贞观十年的科举中,虽不入三甲,但却被任了个五品的礼部郎中,遗玉年初生了一场病,无大碍,十三生辰一过,怀国公府上门求亲的人,又多了起来……

  “两地通信不便,我上次听说你们的消息,还是十月里,”卢氏拍着遗玉的手背,道:“你这次随着《坤元录》的巡游队伍出行,可是吃了不少苦吧,哪里跑过这么远的路,同娘讲讲,你大哥和二哥,眼下可好?”

  在外有额发垂丝遮挡,入夜又难辨详细,卢氏也未察觉到,遗玉脸上和脖颈上的疤痕。

  “好,”遗玉将头埋进她胸前,声音很轻,“他们很好,大哥若不是当了官,这次还能同我一起出来呢。”

  卢氏的半辈子,都活在谎言中,遗玉实在不愿意再骗她,这才犹豫到底找不找娘,见不见娘。可是,临了她才发现,自己根本就同她说不了实话。

  遗玉从不怀疑卢氏的坚强,也许她比自己更能承受父死子亡的现实,可是她说不出口,或者说,她现在说不出口。

  同萧蜓在一起半年,她多少是会些切脉望相的本事,卢氏的身体情况,她摸着腕脉,能看出一些迹象,卢氏同她一样,有妇病,肾属水,过而太阴,她是初潮落下的病根,卢氏怕是这一年来的忧心伤脾,才牵连肾水过凉。

  这种情况,最忌大喜大悲,恐会至肾伤,母女俩方才相见,是为喜,再听噩耗,定是会伤身伤神。最好的办法,还是先调理一段时间,再将事情一点点告诉她。

  转念一想,遗玉又对韩厉此人看法更复杂了些,这人诡狡十分,难怪不怎么担心她同卢氏碰面会揭穿他的谎话,就算没有卢氏身体因素这一层,遗玉也不会在此时就告诉她真相。可他对卢氏,又何尝不是用心良苦,煞费心机,一往情深之痴,叫人唏嘘。

  韩厉、韩厉,这般人物,究竟是卢氏逃不开的情障,还是孽缘?

  “这一年多,娘连个平安信都没给你们捎去,肯定让你们着急坏了,对不起,娘也写过书信想要捎给你们,可是又怕给你们带去麻烦。”

  韩厉告诉卢氏,长安城风声很紧,若同卢家联系,难免走漏风声,甚至有可能让卢家被人冤害同安王党有牵扯,这才只单面说了遗玉他们的假消息给卢氏听。

  ……

  一夜彻谈,日出熹微,遗玉轻手轻脚地起了床,给睡的正沉的卢氏盖好被子,套上外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