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无敌前传-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知道了魏特曼战绩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克克莱斯特一级上将立即下令将其保护起来,并准备把他送回到柏林,接受元首的接见和人民的欢呼。
不过,事与愿违,魏特曼在驾驶自己战车撤出战斗时,被一架中国的cfa…4型俯冲轰炸机炸成了“零件状态”在得知中国的一个机械化步兵集团军也在赶往阿斯特拉罕途中的消息时;龙德施泰德元帅再也顾不上元首的愤怒了;他立即下令古德里安率军奔袭阿斯特拉喊;准备在中国军队没有赶到之前;保住这一唯一一能够与乌克兰集团军群保持联系的通道。但第2装甲集团军的命运就不如第一装甲集团军了;一直对其保持着密切监视的中国第4装甲集团军群;立即找来陆军航空兵。上百架CFa…3型俯冲轰炸机对着古德里安的庞大车队;进行锲而不舍地追击轰炸。当古德里安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阿斯特拉罕时,其车队已经损失了一半的车辆。
中国的第32机械化步兵集团军也只好退回到察干阿曼。
德军地第一和第二装甲集团军各损失了近半的兵力,只好合兵一处。
好在德军占领了阿斯特拉罕。
保留了里海地区德军撤退的捷径。
更让龙德施泰德元帅放心的是,隆美尔的第7装甲集团军也占领了萨拉托夫,切断了中国第3野战集团军群的退路。
不过,此时的中国第4装甲集团军群却发起了全面的总攻。
由于德国的东方集群分兵,作为其骨干力量地三个装甲集团军,一个被中国军队介入,另两个也分兵,离里海乌拉尔河区域非常遥远,因此只能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准备对赖歇努元帅地步兵集群进行合围。
中国第40装甲集团军奉命来了一个漂亮的“右勾拳”先于2月28日占领了乌拉尔市,然后,顺势南下,沿着乌拉尔河下游沿岸,从侧翼逐个清除德军的防御阵地。
没有多少装甲力量;更没有优势的空中力量;德军的摩托化步兵集群迅速崩溃了。先是弗尔斯特陆军工兵上将的第6工兵军在恰帕耶夫和五一村梅尔格涅沃之间被歼灭;弗尔斯特陆军工兵上将被击毙。接着是第8军在巴扎尔托别卡尔梅科沃列宁斯科耶一带被击溃;军长海茨陆军炮兵上将被俘。整个赖歇努步兵集群面临着全面崩溃的局势。为引龙德施泰德元帅只好下令全线撤退。与此同时,龙德施泰德元帅还下令乌克兰集团军群加紧对伏尔加格勒的包围攻势,并让隆美尔上将率军高速南下。
他希望能够凭借暂时的优势兵力,极大地削弱中国第3野战集团军群地兵力,对于全歼,他可不抱太大的希望,甚至更不愿意因此而遭到中国的核打击。
但并没有对德军动用核武器心思的中国军队,则显得焦虑得多。
刘白驹除了让叶少纬进一步加强攻势外,还组织大量的空中运输力量。
向第3野战集团军群供应急需的补给。
但这种空中运输的补给力量对于第3野战集团军群来说,实在过于单薄了。
苏联政府在恰巴连科夫的代表团被全灭后,安静了几天,随后又悄悄派出了以最高苏维埃最高主席团第三副主席米哈伊络维奇、什维尔尼克为首的秘密代表团,以检查各地征兵战备工作的名义,分散潜入至基辅及敖德萨一带。
而中国政府派出地副总理魏长安,则一直漂泊在海上,他需要找准一个时机秘密登岸。
当然,这需要黑海海域的绝对控制权。
以策应魏副总理的安全。
这种安全要求又恰好给了中国军队一个较好的契机,完全控制黑海,就可以使登陆部队控制黑海沿岸一些地方,大量的物资就可以通过海上进行补给。
那么,困扰第3野战集团军群补给难题就会得到解决。
当然。
这需要第3野战集团军群能够夺占某几处港口。
张小石二话没说,直接率军对德国的乌克兰集团军群进行反冲击。
中国第3集团军群的反冲击对德国军的干扰极大。
龙德施泰德并没有意料到第3野战集团军会不顾与第4装甲集团的会使。
而反攻击,使乌克兰军群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3月12日,第3野战队集团军群顺利夺占了德军乌克兰集团军群行动的空军第6航空集团和第11航空集团军也凭借强大的优势,夺取了整个黑海东北地区的空中制空权。
在中国最高统帅部地严令督促下,中国远征军北非部队的四个师地装甲兵力,在中国远征军北非空军、驻土耳其空军的掩护下,在意大利海军主力和中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护航下,征召从北非、南欧各国“收刮”来的船只,顺利地抢占了黑海沿岸港口索契和新罗西斯克。
港口与罗斯托夫之间,除了少量的苏联新兵外,基本上没有其它武装力量,这使中国军队的推进极快,到了3月底,便胜利地会师,而第3野战野战集团军群也终于接受了第一批补给物资。
形势急转而下,龙德施泰德元帅在看到中国的第3野战集团军群不仅没有被合围,兵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并能够从黑海接受海上补给后,明白已经不可能再完成对第3野战集团军群的合围了。
他非常干脆地下令,让乌克兰集团军群立即退回乌克兰,而东方集群则也跟着全面撤退。
不过,留在后面的赖歇努步兵集群却走不了了。
从乌拉尔河撤退的步兵集群,必须穿越雷恩沙漠,才能进入伏尔加河流域。
虽然德军的步兵集群,均是摩托化装备,但没有空中优势的德军,显然无法很好地保留自己的机动装备。
连续数天的持续轰炸,是赖歇努军团失去了大半的机动车辆,全军被迫大量依靠步兵的双腿通过沙漠。
第40装甲集团军并没有去抢占已经成空城的阿特劳,而是沿着沙漠外沿,直扑阿赫图宾斯克。
而轻另一支装甲集团军第42装甲集团军则通过阿特劳,沿着缅铁克沙漠,于3月19日占领了阿斯特拉罕,并与第40装甲集团军胜利在察干阿曼会师。
3月24日,走投无路的赖歇努步兵集群只好在元帅的命令下向中国军队投降。
赖歇努元帅也不幸成为俘虏,这时战斗开始以来,中国铁血军队俘获的最高军衔的敌军将领,自然会引起全国媒体的统一吹捧。
在得知赖歇努元帅被俘后,苏联政府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
什维尔尼克副主席率十余人的代表团,在敖德萨秘密登上了中国的潜艇,并于3月26日在中国海军地中海舰队旗舰“海卫-28”号护航航母上,与魏长安会见。
中苏再一次秘密会谈终于开始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 罗斯福之死与中苏和谈
兄弟最近生病了,医生诊断为胆壁增厚、胆汁粘稠、不排除有恶变的可能。
看专家门诊,专家非常默然地告诉我:必须动手术切除胆囊。
我一听大吃一惊:我从此就没胆子了!心有不甘,便找另一位省医院退休开诊所的老医生,老医生告诉我,年纪轻轻地,不用切除胆囊,可以吃消炎药消炎,把痛止住,等年纪大了再开刀。
终于我放下了心,但中断了几天的更新,还希望各位读者大大不要生气。
最后祝各位读者大大躯体健康,在繁忙的工作及学习之余,多多保重身体。
人啊,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要有病!国防军的东方机群遭受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盖世太保传来苏联已经有某些高级领导人与中国某高官联络的消息,这让希特勒的神经再一次受到强烈地刺激。
国防军的失败,他认为是龙德施泰没有执行他的命令的缘故,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对龙德施泰的逮捕令。
至于苏联政府,他决定立即采取清洗行动,要将所有“第三帝国的敌人”从苏联政府中全部清理出去。
前一个命令被盖世太保们迅速和顺利地执行了,但后一个命令则因为中国的第2装甲集团军群离莫斯科仅有不到五十公里,导致大量的德国盖世太保及情报人员逃离莫斯科,而无法得到充分的执行。
苏联政府甚至在莫斯科进行一场大规模的秘密行动,将大部分盖世太保和德国情报人员秘密逮捕,并且不加审判直接枪毙。
几乎在同时,苏联的宣传机构开始大量出现中国是无法战胜的,德国是一个不能被信任的国家的论调,并号召全苏联人民。
立即对境内地德国人进行监视和控制。
至于还在境内同苏联军队进行战斗的中国军队,这些宣传机构则没有作出任何说明。
为此,进入苏联境内的中国铁血军队也开始对苏联平民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
苏联人一时半会对政府的突然改变还没有回过味儿来,只感觉到中国军队似乎变得比较容易相处了,而在德国军队附近的政府工作人员似乎更多些了。
作为善意的回应,中国政府于3月底先期释放了约三千名在40年就被俘的苏联战俘。
这些回国战俘,虽然立即苏联政府隔离起来,并进行严格的秘密审讯。
但却至少让这些战俘地家人感到了一丝希望。
整个苏联平民对中国的敌意似乎从现在开始有些松动了。
当然。
苏联政府也不会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中国军队把自己的首都给占领了。
他们在莫斯科外围组织了大量的抵抗力量。
之所以称为抵抗力量而不是军队,是因为苏联政府在先前的两次核轰炸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集结兵力的行动,都会使大量的军人集中起来,这会给中国军队的原子弹轰炸带来更多的杀伤效果。
因此,苏联的抵抗力量虽然仍是由原苏军组成,但部队非常分散,大炮、坦克、飞机等军事装备也分散到各地,完全摒弃了集中兵力地作战条例。
而且兵力分散后。
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虽然在正面战场上,根本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中国军队的攻势,但在广袤的国土内,分散的苏军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袭击中国军队的补给车队或掉单的小分队。
更大的优势在于民间,苏军士兵脱掉军装,扮成平民。
经常出没在中国军队地军营外围,伺机进行袭扰活动。
这种小打小闹虽然不能给中国军队造成什么较大的损失,但却使洪万顷感到一进入到三月下旬,军队的进展就显得非常缓慢了。
刘白驹知道目前苏联政府正在与魏长安进行秘密谈判,因此,他给洪万顷下令,让其兵分两路,绕开莫斯科,夺占斯摩棱斯克。
一来,可以向苏联政府示好,二来,则可以堵住德国国防军波兰集团军群有可能的东进之路。
对于这道命令,洪万顷也明白个中含意。
可惜的是,兵分两路,绕开莫斯科这倒容易做到,但要一下子前出数百公里,夺占斯摩棱斯克,却显得困难重重。
先不说德军在正面地不断阻击,光是分散的苏军士兵,就让洪万顷觉得寸步难行。
因此,第2装甲集团军群只到4月上旬,也没有赶到斯摩棱斯克。
不过,好在德国国防军的高层似乎也被中国军队地强悍战力所震惊,并没有打算动用波兰集团军群进入苏联。
这一切使刘白驹的计划大部分落空,没办法,只好将第2装甲集团军群作为包围莫斯科的兵力使用。
洪万顷率部缓缓地行动,逐渐将莫斯科周边逐个占领,并最终于4月12日完成了对莫斯科的全面合围。
但就在这一天,一件引起全球震动,并引发了一连串变故的事情发生了。
45年4月12日,美国佐治亚下午3时35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8266;德拉诺·8266;罗斯福因脑溢血逝世。
一时间,全球愕然,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无论是否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都在第一时间向美国政府发去了唁电。
正在华盛顿萨尔格拉夫俱乐部举办的年度茶会上的罗斯福夫人得知消息后,立即驱车赶回白宫。
不久,‘昏迷’的消息变成噩耗。
埃莉诺给4个在海外服役的儿子发去电文:“亲爱的孩子,父亲下午茶面。
他鞠躬尽瘁,守职至终,亦忘你们能尽职尽责到底。
‘政府各首脑齐集内阁会议厅,讨论紧急应付措施。
下午5时47分,全美三大通讯社向海内外发出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的电视。
点9分,哈里#8226:《挡住了……!大法官哈兰斯通主旨宣誓就职,成为美国地33任总统,地点是白宫室。
白宫外聚集着黑压压的人群,大量的美国民众不知道为什么就自己来到了这里。
他们看不到里面的什么情况,也没有什么情况可让他们看。
他们就这样默默地站在白宫前。
什么也没有做,脑袋里一片空洞。
泣不成声的人们不仅是在为了引导他们12年之久地总统哭泣,更是为了在失去总统后,他们找不到依托,无法预期及把握的前途而哭泣。
他的死无论是对他的政敌还是朋友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在国会山上最强硬的对手塔夫脱在演讲中动情地说道:“盖棺定论,他是个战时的英雄,他为了美国人民,确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期反对罗斯福的著名媒体《纽约时报》也非常罕见地发表社论:“正直强大(中国拥有举世认可地第一军事实力)而残忍(灭绝了日本)地野蛮势力威胁这要蹂躏整个西方文明地时候,幸有罗斯福坐镇白宫。百年之后,人类也会因此俯伏而感谢上帝。”
作为民主党一个重量级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罗斯福尽全力提携和帮助的,时任众议院议员的林登约翰逊(美国第36任总统)在国会山前泪雨滂沱,“他一直待我情同父子,她是我所知道的在任何时候都无所畏惧的人。上帝啊——他是怎样把我们所有人的担子全担在肩上的啊!”
在约克城,一直盼望着美国军队前来“解放”自己祖国的英王伊丽莎白二世,感到一种沉重得无法令人喘息地重压。
作为女性,她再也无法仰制自己的情绪,在王堡的房间内痛哭失声。
在克里姆林宫。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亲自来到美国大使馆,握住美国大使哈里曼的手长达数十秒,却什么话也没有说。
当天,莫斯科红场上下了半旗,并用黑边包住了国旗。
在意大利罗马,拉涅尼亚怔怔地坐了良久。
凄然无语。
在巴黎,勒布朗立即取消了庆祝中国军队在里海地区对德军取得重大胜利的集会,并宣布全国降半旗,向2这位伟大的政治家致敬。
在柏林,希特勒亲自发表了电台演说。
他在演说中讲道:“我必须承认,罗斯福确实是一位伟人。
他领导有方。
美国今日对于欧洲所处的优势地位,以及白人世界中能够获得同中国相提并论地强大力量,无不依赖于他的领导。
因此,他的去世对美国人民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很容易理解,对此,我也深表同情。”
接着,柏林电台播放了数分钟的哀乐,以表达对这位伟人逝世地敬意。
中国政府也于第一时间向美国政府发去唁电,驻美大使携带花圈俩到白宫,向罗斯福的灵柩致敬,并向罗斯福地遗孀转交了我的唁电,这封唁电的内容与我在电台上发表的演说基本一致。
极力赞扬了罗斯福总统光辉的一生,并指出:罗斯福带领美国迅速克服经济大危机的深远、并在危机结束后,迅速使美国走向富强和繁荣、在战争期间最终于中国达成和平协议的意愿,所有这一切,无不表示出其惊人的政治天分和尽忠职守的伟大人格。
载着灵柩的总统专列缓缓地拖俪北行。
沿途露宿等候瞻仰灵车的人无以数计。
车过亚特兰大,一群黑人女佃农跪在棉田里,双手紧攥,伸向灵车致哀。
14日上午10时多,海军陆战队、坦克部队、陆军和各兵种的女兵护卫覆盖着黑丝绒和星条旗的灵车穿过华盛顿的街道。
6匹白马拉着载有灵柩的炮车,车后是一匹孤独的乘马,戴着眼罩,马蹬倒悬,垂挂着一柄剑和马靴……象征勇士已撒手尘寰。
肃穆的人群立在街道两旁。
但就在此时,一股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以艾森豪威尔为首的鹰派人物,打着要安成罗斯福遗志的旗号,鼓动全美民众将战争坚决进行下去。
为此,他还专门组织参谋部人员,制订了攻打英国的详细作战计划。
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和一名未来还算成功的政治家,他敏锐地查觉到苏联政府的摇摆趁势,知道如果不立即在战场上取得一两场重大胜利,那么,苏联政府将不可避免地同中国单方面媾和。
这对于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
现在保住德国这个目前除美国外。
唯一能够与中国为敌的国家,对于美国来说,显然是极其重要地。
强烈的军事和政治需求,也最终促使美国的鹰派人物,完全摒弃了罗斯福的遗愿。
不过,刚刚上任的杜鲁门总统,在全面接收总统权利后,才明白了罗斯福急于结束战争的苦衷。
“曼哈顿”计划虽然进展还算顺利,但要研制出实战用的原子弹,至少还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中国军队频繁在战场上使用原子弹的话,将极有可能导致美国最终战败。
更重要地是,美国地财政已经无法再继续支撑下去了。
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持续地加大美元的发行量,来使财政赤字控制在还勉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最多不出一年,美国的信用危机将会全面爆发。
那时,则有可能发生比29年经济大危机更为严重和更加不可收拾的经济崩溃。
美国工农业所创造的财富,基本上全部消耗在了战场上。
虽然美国的金融业凭借其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经验,使美国经济能够持续维持着全面战争到现在,不过,独木难支,到年底也许就会完全发生不可逆转的坍塌。
因此,秉承罗斯福总统地遗愿,立即结束战争,才是杜鲁门目前最愿意做的事情。
同样,中国的经济目前也危机重重。
长期的战争,虽然使中国的各大产业有了飞速地发展,但人民创造的财富也基本上消失在战争中,使生产力与消化力(购买力)完全不能平衡。
就算龙币已经大幅度贬值,但也仍然无法阻挡财政崩溃的到来。
因此。
立即结束战争,至少是要迅速缩小战争规模地要求,就提到了目前最紧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这与杜鲁门政府不谋而合,双方谈判人员几乎没有任何分歧,就达成了意向协议。
但是,为了避免重新出现罗斯福总统时期的两院否决或延长表决日期的事情发生,杜鲁门总统加强了对两院和各大财团尤其是犹太人组织的游说工作。
当然,也为了使苏联政府尽快倒向中国,中国政府也通过魏长安将中美和谈地消息透露给什维尔尼克,这使苏联政府感到了恐慌和无助。
他们曾经幻想美英两国能够给予其大力扶持,将中国军队赶回到阿穆尔河(黑龙江)以南;接着他们还幻想着德国人能够帮助他们收复失土,至少能够把中国人赶到叶尼塞河以东;最后他们把希望又寄托在美国人身上,希望美国能够在战场上击败中国人。
当这一切都成为虚幻之后,苏联政府才猛然看到,拥有强大国力军力,并且拥有世上仅有核武器的中国,是根本无法被击败的。
只到这时,他们才知道一件事情:只有迅速与中国政府达成和平协议,接受中国的领导,才能够保存住自己的国家和苏维埃政权。
因此,当苏联政府得知中国政府正在与杜鲁门政府进行谈判后,苏联部长会议便通过了向中国有条件投降的决议。
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苏联政府的有条件投降中的这个条件,实在是定得太高了。
苏联和谈代表什维尔尼克先是向魏长安抛出了苏联政府可以与中国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战争状态的意向,让中国人先尝到了一点甜头。
但接下来,他却提出了中国军队及势力应该退回到叶尼塞河以东地区,双方保持战前的控制范围,并作为双方的最终国界。
本作好了苏联政府要求中国退回黑龙江以南这种超级无理要求的思想准备的魏长安,显然感到了绝对的意外,但他立即反应过来,这是苏联政府搞的以退为进的谋略。
当然,即便是仅仅中国军队退回到叶尼塞河以东,这也是中国政府绝对不能接受的。
开玩笑,秋明地区的大油田怎么可能轻易丢弃了呢?因此,魏长安决定拖,他不准备给什维尔尼克任何表态,让对方摸不着头脑,同时也因为中国军队已经包围了莫斯科,这只会使苏联政府感到不安,希望能够尽快实现和平,心态反而会比中国更加着急。
不出魏长安的预料,什维尔尼克在三天后又向魏长安表示:在法国境内同中国作战的苏联仆从军,可以立即向中国军队放下武器,但出于对德国有可能报复的担心,这些仆从军将不会对德军反戈一击,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理解。
这一点也让魏长安吃惊,他没有想到苏联政府会如此“软弱”他本人出于对中国财政善的担忧,希望中国迅速缩小战争规模,因此觉得苏联政府的这一要求还算可以接受,便立即向我发回电报请示。
我却对苏联政府的这一条件不屑一顾,开什么国际玩笑,仅仅凭不到二百万缺少后勤支援的苏军,就想让中国把吃进肚里的秋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