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括苍山恩仇记-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一千两银子准保稳稳妥妥地送上山。怎么样?让干不让干,就听你寨主的一句话啦!”
本良抓抓脑袋,一时拿不准主意。他知道谢三儿外号“穿山甲”,在浙南采“蘑菇”,就好像地底下开着他家的钱庄子似的,什么时候要用银子,伸手就可以抓来。但是把这么一个神出鬼没的探事头目放到外府州县去筹响,他还有点儿舍不得:万一山上有什么急事儿要用他,真还没地儿找他去。若在本县行动,却又坏了他遵奉多年的祖规师训,于情于理似乎难通。那年月,干一行有一行的规矩,乱来是不行的。正沉吟间,来喜儿忽然冒出一句话来说:
“谢三哥要肯在本地替天行道,现放着一注好买卖在那儿,连地洞都用不着打,一伸手就能抓他三百五百两的。银子好像少了点儿,不过一则积少可以成多,二则这笔银子取出来大家心里都会格外高兴。我看大哥就依了谢三哥的主意吧!”
旁边的小红机灵,猜着了来喜儿指的是哪一注银子,脱口而出地说:
“你说的莫不是林国栋两口子棺材里的那几个金元宝、银元宝吧?”
来喜儿笑着一点头,大伙儿知情的全都轰地一声笑了。
知情的人,有说那注银子理当早就取上山来的;有说用林家的钱去打林家的人,那才叫用得是地方的;有说那银子在众人眼中露过面,早晚也得被人取走,与其晚取不如早取,与其让别人取不如山上派人下去取,反正有活门儿在那里,进出都方便。不知情的,忙问是怎么回事儿。本厚就把林国栋夫妇入殓那天每人手里各握一个十两一锭的金元宝、脚下各蹬五十两一锭的银元宝,嘴里各含一粒足有猫眼睛大小的宝珠,单是这三项:四十两金子、二百两银子加上两颗大珠子,总值就在五百两银子以上了;还有夫妻两口子枕着的两个聚宝枕头里,不知道都是些什么值钱的玩意儿等等的情况说了一遍。
大家毛估了一下,这座花坟里的财宝总值绝不会少于八百两。这是出殡以后壶镇附近的人几乎全都知道的。只为林家的花坟修得结实,不打眼儿放炮,谁也钻不进花坟里面去,所以林炳才敢于当众夸富,不避人眼睛,堂而皇之地在入殓的时候把金银珠宝一件一件地放进棺材里面去,却没有想到立本为了要救一对儿金童玉女,在花坟后面留了活门儿。如今人已经出来了,何不再利用一次这道方便之门,把林国栋带到阴间去的这些财宝拿到山寨来充作军饷呢?
根据这一情况,几乎人人点头,个个动容。正觉上人和刘保义也说:像这样现成的金银财宝不去取来,难道还留着给别人去取不成?
本良见众人全都主张去取来,也就表示同意并提出自己的主张说:
“我倒不是舍不得拿他林家的财宝充军饷,主要是怕坏了谢三哥不采本县‘蘑菇’的祖传规矩。好在这道活门儿在哪儿,月娥、来喜儿、小红他们全知道。是不是叫月娥把活门儿的位置图画出来,另派两个面生的人下山去走一遭儿?”
雷一飞听说要找面生的人下山去,忙站了起来要揽这一买卖说:
“壶镇地面儿上,谁都不认识我,我去最合适。只要月娥把活门儿的位置图画准了,能钻进花坟里面去,我就能把金银珠宝全都掏出来。去的人不用多,再有一个人帮我望着点儿风就可以了。谁愿意去?”
谢三儿见雷一飞要抢功,急忙摇着双手说:
“大可不必。想我祖师爷定下不在本乡本土采蘑菇的规矩,无非一者为了敬重本县父老乡亲,二者在他乡外县做完案子以后就远走高飞,即便事后坟主发现了,告到官里去,也无从查找的意思。既然这林家父子干尽了丧天害理的勾当,破他风水、取他财宝,是理所应该的事儿,还有什么可客气的?再说,如今我已经是反叛朝廷的人了,难道还怕官府来逮我么?寨主不必犹豫了,壶镇地面儿上,没人认识我,这件事儿我去办最稳妥。不瞒诸位说:即便有活门儿可以爬进花坟里面去,可是怎么从棺材里面取出财宝来,没学过我们这一行本事的,只怕也还是挠头呢!你总不能带上斧头把两具棺材都劈开吧!”
二虎见他们两个都争着要去,笑着说:
“你们都争着要立这一功,反正我不会跟你们争:我还没有这样大的胆子,敢于到蛤蟆岭头去走一遭儿。这件事儿,是谢三哥的本行生意,只要他没什么不方便,当然他去最稳妥。雷二哥有一身好武艺,又精明强悍,有他去给谢三哥当帮手,准保此去手到擒来,万无一失。再说,事情办成了,两人下馆子一杯对一杯,不也比谢三哥一个人独酌要强得多么?所以我说,你们两个谁也别争了,同去同回,一起为山寨出力立功!不知大哥的意思怎么样?”
本良已经听出二虎话中的意思,是叫一飞管住点几谢三儿,以免他贪杯误事,就顺着他的意思,点了点头说:
“二虎的主意不错。你们两个,一个是行家里手,一个是胆大心细,要是谢三哥果然没有什么不方便,能跟雷二哥一起下山,那当然最好也没有了。这件事儿,取的虽然是林家的不义之财,不过吴石宕还有不少人家在林炳的手下讨生活,所以一定要办得缜密,绝不能留下破绽,让林家发觉。比如说,活门儿开过以后,一定要用同样颜色的灰膏腻子把缝儿堵死,叫人家看不出来。活门儿位置图叫月娥和本厚两个人去画,灰膏回头我配好交你们带走。要是没有别的说的,咱们就先取出这一注钱财来,再另打主意,怎么样?”
谢三儿和雷一飞同声答应。正觉上人想了想说:
“咱们眼下急需的是铜钱银子、布匹粮食。当然,只要有了银钱,就可以想方设法籴粮买布运上山来。刚才听说林国栋夫妇的含口珠足有猫眼睛大小,这样大的珠子,最低恐怕也值一二百两银子一颗。这东西拿上山来,没有用处,在壶镇卖吧,一者是难于出手,二者也容易被发觉。我看你们二人事成之后,不如干脆走一趟金华、兰溪,那里码头大,客商多,也有人识货。把珠子变成银子带上山来,就有用处了。趁此机会,振国兄弟还可以顺便打听一下有什么生财之道,准备下一宗买卖。”
二虎接口说:
“出了缙云县地界,谢三哥的门路宽着呢,还怕找不着埋在地下没人用的金银财宝哇!其实也不用走远了,这次到壶镇,沿着恶溪往上再走三四十里,就是卢尚书①的故乡白竹。我们上角人都知道,这个卢尚书,死了以后,仿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故事,一共埋了十八座花坟,每座都有童男童女陪葬,用不着说,那里面的金银财宝,肯定也少不了。谢三哥这次去壶镇,何不来一个顺手捎带,把他的真坟所在找出来?”
……………………
① 卢尚书──卢尚书,指卢勋,字汝立,缙云白竹乡旸村人,明嘉靖间进士,曾任南京刑部尚书。旸村离白竹镇不过五里路,村中有一座豪华巨大的“尚书堂”,就是当年卢尚书归隐以后的府第,原建面积1000平方米,解放后犹存门厅、中厅二进,金漆大柱直径70厘米,梁枋雕有麒麟、鲤鱼等。门前有一座雕刻得极为精细的白石牌坊,被誉为“浙南第一坊”。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尚书房和白石牌坊都被造反派以“破四旧”的名义拆毁,如今只剩下二柱一间一楼。卢尚书墓,主坟在白竹村附近,规模相当豪华巨大,不但有石人、石马、石龟、石羊,而且也有白石牌坊,可惜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都被砸毁了。至于传说中的十八圹疑冢,当时也只是猜疑而已,现在已经无法指认。
谢振国听了哈哈大笑:
“都说你张二虎脑袋瓜儿好使,我看也是虚有其名。你不想想,卢尚书卢勋死于明朝万历元年,就算当年如葬,到今天也已经二百多年了。像这种出了名的大花坟,虽然明眼人都知道坟是假的,很可能连随葬的金元宝、银元宝全都是假的,油水不会很多,可总也还有点儿油水可捞,我们的师爷爷、祖师爷爷们,还能把这点儿油水留给几百年后的徒孙们去受用么?像这种‘空蘑菇’,不用问也不用试,我是绝不会去采的。倒是在这十八圹疑冢之外,我的确花了点儿工夫去勘踏寻找过。不瞒诸位说,他的真坟所在,已经让我找到了大概的下落。只是没有钻进去看过,第一还无法肯定真假,第二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有多少油水。所以这么长时间来,我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情。卢尚书要隐蔽真坟所在,其目的,无非第一是怕别人破坏他的风水,第二是怕随葬珍宝被盗。不过照我想,那老儿既然设下了十八圹疑冢,而且每圹疑冢中都有不少的随葬财物,真正的卢尚书墓中,随葬珍宝只会多绝不会少。要是把那里面的财宝悉数取了出来,肯定比林国栋夫妇坟里的金银财宝要多得多,没准儿够咱们全山寨吃个一年两年的呢!”
二虎听他说得这样有把握,也来了兴趣,接口说:
“谢三哥神通广大,我是佩服之极的。只要经过谢三哥的眼睛,我相信绝对不会看错。只是卢尚书的真坟,各路英雄好汉吵吵嚷嚷地找了二百多年了,有说早就已经找到了的,有说至今还没有找到。这件事情,一直来都是大家所无法解开的迷团。如果不是有碍你们这一行的规矩,是不是可以请谢三哥把发现卢尚书真坟的经过,先给我们大家说说,让我们大家长点儿见识,也让我们大家帮你参谋参谋,判断一下你所找到的真坟究竟有几分可靠呢?”
谢三儿哈哈一笑说:
“要说干我们这一行的规矩,凡是已经勘踏尚未开采的蘑菇,除了一起行动的伙计之外,就是在师傅、师祖面前,也不能透露一个字的。因为人心难侧,嘴上没锁,万一消息泄露出去,不单是财宝有可能不翼而飞,弄得不好,还会搭进好几条人命去。说远的你们不知道,说近的,为了卢尚书那十八圹疑冢,先后死了多少人,大家也许总有所耳闻的吧?不过今天的事情又有所不同。我如今干的已经不是采蘑菇这一行,而是扯旗造反,反叛朝廷这一行。按我们的规矩来说,早已经算是‘背叛师门’啦!找到卢尚书真坟这件事情,对外人来说,当然是天大的秘密;可是对咱们山寨首领们来说,特别是对寨主来说,又是绝对不能保密的。因为事情可行不可行,怎么个行法,不都还得听大家的主意和寨主的令儿么?”
于是,谢三儿不慌不忙,跟大家说起他寻找卢尚书真坟的经过。
卢尚书墓,是缙云县最大的一所陵园,在壶镇北面白竹乡风光秀丽美景如画的深山之中,占地八亩,坟台又高又大,墓道的两边,是一对对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人石马、石象石羊,还有许多石龟驮着厚厚的石碑,墓道入口处,有一座高大华丽雕刻得非常精细的白石牌坊,四周种满了苍松翠柏,葬的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位缙云籍南京吏部尚书卢勋。离陵园不远,就是宋代朱熹创办的集美书院的遗址,因此提起“卢尚书墓”来,可说是远近闻名,经常有外地人慕名来游。
尽管这座坟墓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但是当地人都知道那是一座假坟。据说,以白竹镇为中心,一百多年来,先后已经发现了十八座规模或大或小的坟墓,都有可能是卢尚书的真坟所在;但是也有人说,那也都是疑冢,都是用来迷惑盗墓贼的。真正的坟墓在何处,连卢尚书的后人都不知道。那么,谢三儿究竟是怎么探听到确切的真坟所在呢?据谢三儿说,是这样的:
自从卢勋从当朝一品的尚书职位上告老还乡以后,就从各地请了许多精通堪舆之学的风水先生来为自己寻找坟地。经过几年的奔波勘踏和莫衷一是的争执以后,终于选定了白竹山中的那块风水宝地。接着,他的子孙们就忙着给他建造起坟莹来。陵园还刚刚初具规模,卢勋就一病不起,呜呼哀哉,寿终正寝了。消息一传出去,本县、外县甚至外省的“采蘑菇人”就纷纷聚集到白竹附近来,有扮收购药材、土产的,有扮小贩、货郎的,有扮车夫、脚行的,甚至有扮叫花子沿门乞讨的,各路好汉,大显神通,目标则完全相同:探听卢尚书的真坟所在,采一个大大的蘑菇。结果呢,不但谁也没有如愿以偿,在各路盗墓贼之间,每每因为争夺一张所谓的真坟图纸,还明争暗斗,大打出手,白白地死伤了好多人。
据当地老人们传下来的话,当年卢尚书出殡,场面非常大,吊客非常多,连皇上都派了钦差来。那棺材是用香柏做的,十足有九寸厚,入葬的那天,单是抬棺材的人,就用了三十六个。墓室是用条石砌的,外有石门,内有石柱,比寻常百姓家的房间还大。棺材前面的石供桌上,五十斤一对儿的大镴台上点着三十斤一对儿的大蜡烛,中间还有一个能装三十斤香油的蓝花瓷缸,点着长明灯。供桌的前面,还有一箩筐糖饼、一大缸酱油。这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来送葬的时候,魂亭两边就有一对儿十三四岁的童男童女,穿着彩色的衣裳,扮作金童玉女,一个敲鼓,一个敲磬。棺材进了墓穴以后,就把这两个“金童玉女”也封在坟墓里面了。这一箩筐糖饼和酱油,就是给“金童玉女”在坟墓里面充饥解渴用的。“礼成”之后,接着修建陵园,錾打石人、石马之类,还特地去请了一帮永康县最著名的石匠,足足花了三年的工夫,才建起了一座玲珑剔透精美无比的有石牌坊的陵园来。
尽管卢尚书的坟墓工程浩大,花费繁多,可是别具“贼眼”的采蘑菇人心里全都明白:这座坟墓,不能说是假的,而里面埋的死尸,却绝不是卢尚书。因为入殓的那天,卢家的孝子、孝妇们当着一众吊客包括钦差和盗墓贼在内给老太爷“含殓”,居然只用了一枚“当十”的洪武大铜钱,棺材里面,竟连一点儿金银珠宝都没有,这就未免做得太过份了。像卢尚书这样的身份,这样的人家,入殓的时候,嘴里含一颗桂圆大小的猫儿眼或者夜明珠,就算够简朴的了,怎么可能像寻常百姓一样,只用一枚“含口钱”就打发了?据卢家子孙们解释,那是因为卢尚书一生简朴,反对糜费,临终之前,留下了遗嘱:不许后人把金银珠宝、名贵古玩放进棺材里殉葬,一者以免暴殄天物,二者省得让盗墓贼看见了眼红。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过于节俭,反而欲盖弥彰,透出那个“假”字来了。明眼人看了,不禁会问:“既然老头子‘一生俭朴’怎么会在旸村老家盖一座柱子贴金的豪华巨厦?即便他死前有话,丧事要从简,那么陵园建造的宏伟、出殡场面的浩大,都是空前绝后的,算起来,至少也得几万两银子,并不从简,为什么偏偏棺材里面就要‘从简’起来,而且这样寒酸?这不是太不相称了么?”
卢尚书安葬以后,一帮永康石匠在陵园里搭起工棚,慢慢儿地雕琢那座石牌坊和一些石头活儿;卢家的几个孝子,也轮流着在陵园里“苫块”守制,监督陵园的建造和陵园四周的松柏栽培。这样做的目的,盗墓贼也一眼就看穿:分明是要大家相信卢尚书的尸骨确实埋葬在这里。其实,不要说三年之内陵园里日夜有人了,就是一个人也没有,采蘑菇人也绝不会为了那个当十的洪武大铜钱去打地洞的。他们相信:卢尚书的尸骨,一定埋在另一个地方;那里面,一定有许多金银财宝殉葬。
于是采蘑菇人大显神通,分头探听卢尚书的真坟所在。他们的第一步棋,是去寻找给卢家勘踏过坟地的那些风水先生。卢尚书虽然也是明代人,虽然有足够的财力买来童男童女活活殉葬,但他还不可能像朱元璋那样, 把勘踏、修建明孝陵的大小臣工数百余人统统都杀了。经过钻头觅缝,他们得知卢尚书“致仕”以后,退归林下,除了含饴弄孙、诗酒自娱之外,最热衷的事情,就是给自己寻找最后的归宿。本地的、外地的风水先生,也不知道请过多少;看过的风水宝地,也不知道有多少。于是各路英雄们纷纷出动,有在本地找到张铁嘴的,有在他乡找到李半仙的,或威逼,或利诱,有的费尽心机,一无所获,有的或得到一张图纸,或由风水先生亲自带领去看他当年给卢尚书进献过的上好坟地。这些图纸上所画的坟地,有的依旧是荒丘野岭,根本就没有坟墓;有的竟已经奇迹般地建起了坟茔,而且都是他乡外地的人来营建的,附近的人连坟主是谁都不知道。看起来,这些外地无主新坟,很有可能就是卢尚书的真坟所在了。
盗墓贼们发现了这些“真坟”以后,消息并不能完全封锁。一旦泄露了秘密,为了争夺图纸,或者为了争夺首先进入坟中,为了争夺所得的财宝,盗贼与盗贼之间,帮派与帮派之间,明争暗夺,打打斗斗,有为此而死的,有为此而伤的,其中又不知道伤了多少江湖义气,结下了多少世代冤仇。妙的是,胜利者钻进墓中一看,那结构虽然并不怎么宏伟,可那棺木质地之好、棺内殉葬品之多,都足以证明这是卢勋的真坟。除此之外,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每一圹这样的坟茔里面,都有两具殉葬的童男童女的尸骨。这样的铺排和场面,要不是尚书大人的陵寝,谁能办得到?
这样接连闹了几十年,据说先后被盗的“卢尚书真坟”竟有十八座之多。于是得手的人,都以为自己所盗者,乃真坟也。远近觊觎卢尚书随葬财宝的采蘑菇人,这才逐渐散去。往后的一二百多年中,虽然也还有人认为那被盗的十八圹“真坟”仍然都是假的,可是却既提不出反证,也找不到真坟的所在来,只是作为当地的一种传说,姑妄言之而已。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显赫一时的旸村卢府,家道中落,逐渐式微下来。到了乾隆年间,卢尚书的后代已经徒有世家的名义,而无世家之实了。当时的反清复明帮会“红花会”在全国发展会众,势力相当强大。卢尚书的第八代嫡传长孙卢敬在处州府读书,既学文,也学武。府学训导姓沈,只有一个女儿,名叫沈萍。父女二人都很赏识他的人品才华,一个对他另眼相看,一个对他心有所许。他的武学教师是红花会处州府香堂的堂主,先引导他参加了红花会,他又引导沈萍参加了红花会。后来他到上海参见总舵,接受总舵主的专门训练后,出任缙云县分堂主,回到故乡以教书为名,暗地里发展会众,从事于反清复明的大业。不幸暴露了身份,卢敬和分香堂的一些会众被捕,以谋逆罪被处死。
当时卢敬被关在缙云县监狱里,牢房中共有几十名犯人。卢敬被处死之前,正好谢三儿的祖师爷也被抓进牢房,跟卢敬关在一起。人人都知道,牢房是窃贼的“旅馆”,今天进,明天出,常来常往的;因此牢房里所有的犯人都来巴结,有的托他出去以后给家里捎个口信儿,有的托他出去以后给同伙儿传递消息。卢敬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在牢房里对他进行启发,想在他朴素的平等观念上提高一步,给他讲一些异族统治中华压迫汉人的种种罪恶,希望他能为反清复明大业出一分力量。
原来,卢勋本人就是一个精通阴阳堪舆之学的大家,对山川地理龙脉结穴的道理了然于胸,所以他早就把自己的归宿之地找好了。致仕回家以后,一方面礼请大批的风水先生到处勘踏寻找,一方面悄悄儿地雇了一帮外地的工匠在他自己选定的坟地上动工修建。公开的坟茔还没有动工,秘密的坟茔早已经完成了。卢勋寿终正寝以后,真尸进了真坟,假尸进了假坟,同时又故布迷阵,设置了十八座疑冢,让盗墓者皆大欢喜,真可谓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其目的,当然是想让子孙后代永远出将入相,官居当朝一品;哪儿想到不出三五代,家道就会式微中落呢?至于卢勋的真坟所在,则绘制在一幅白绢上,由长房长子一代代传了下去。
坟茔图传到了卢敬的手上,他就把图毁了,决心不再传给后代,而打算在适当的时候,把祖先埋进土中的金银财宝挖出来,用作反清复明大业的行动经费。可惜壮志未酬,身入囹圄,这个“适当的时候”,很可能永远不会再来了。为了不让这批金银财宝永远埋没在地下,他根据记忆在牢房里重新画了一张图,要谢三儿的祖师爷出去以后把图送到处州府交给沈训导的女儿沈萍。他曾经给她说卢勋真坟的地点,她只要一看图纸自然就会明白的。他还要求谢三儿的祖师爷帮助沈萍把这些财物挖出来,到时候一定会分给他一部分作为报酬的。
谢三儿的祖师爷为卢敬的精诚所感动,出狱以后,果然立即就去找沈萍。到了丽水,才知道沈萍和沈训导都是红花会会徒,整个红花会处州府香堂被剿,他们父女俩也都已经为反清复明大业献出了生命,连沈师母都下落不明了。等他回到缙云县,卢敬也已经被处决。从此,这张图纸就一直在他手中保存着。他手里攥着一笔数量不明的巨金,又没有名正言顺的人可以托付,自己不去取出来,难道就让它永远不见天日不成?
他本来就是个盗墓贼,如果知道确切的地点,施展他打地洞的独特本领,满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一票财物取出来的。难的是,卢敬并不完全相信他,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