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缘-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听了又笑了一回,说:“老话说好事成双,不如越发再添一喜。”
贾母等人并不知这回事,只当是皇上怜惜东宫子嗣不盛,才格外降旨。外面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都送了贺仪过来。
一则皇上的赏赐有些不同寻常,二则这两件事又凑在一起,未免太巧了些儿。有那心思机敏的,打听了一回,只把“教养有方”四字细细琢磨一回,即刻换了衣裳,亲往林府去相贺。
贾琏过来贺喜,说了这一桩喜讯,正说着,也不知下面谁说:“这么大的喜事,大公子该过去磕个头才是。”
这个话说得却不好,若是为贾府大姑娘有了天家骨肉,叫林珗过去磕头,也勉强过得去,但也没有单他一个去的道理;若说是为了林珗金榜题名,这也是常情,只这话说的时间不对。林珗姓林,是林家子孙,得了消息,自然先该给林家祖先、给他父亲母亲磕头,哪里有先去给外祖母磕头的道理。只是这话既然说出来了,贾府确实又有喜事,林家若不去人,反而有些不好,林海便着林琰往荣府去了一趟。
贾母在里面得了信,便吩咐叫他进去说话,林琰本不欲前往,奈何他外祖母有命,只得过去。
虽皇上额外有赏赐,毕竟也是才有孕,生男生女也未可知,贾府诸人自不会大肆庆贺,只几家亲戚并家中大小亲过来给贾母道喜。
林琰进来,贾母便拉着他问:“怎么你哥哥没来?林丫头也不来?”又说:“不请你,你也不来。”又与众人笑说道:“他老子娘也不这样,怎么养了几个这样老实的孩子,又不是离得远,不是年节就不上门的。”
兄妹几个守着孝,自然不好出门。贾母虽是骂,实是说林珗兄妹三个孝顺守礼。
在座诸人哪里听不出来,都拣好的说,史鼎夫人道:“这才是这几个孩子知礼之处,老太太倒还说,我瞧着,该赏才是。”当下跟着的人忖度着已从预备的礼中挑了几样送过来,一匹尺头,并一对状元及第的金锞子。史鼐夫人随了史鼎夫人,也是一匹尺头,一对笔锭如意的金锞子。
王子腾夫人也没见过,便叫到近前,问几岁了,打量了一回,方与贾母说:“果真老太太会□人,养的孙子这样的好,这外孙也这样好,”说到这里,便向王夫人说:“说句不怕姑太太怪罪的话,这孩子和宝玉都比姑老爷强。”又送上表礼。
王子腾夫人这话明着是和王夫人说的,也是奉承贾母。贾母又如何不高兴,笑道:“宝玉倒也罢了,我这琰儿呀,那真比他舅舅强,”又说起林琰进学的事,“原先珠儿就比他老子强,亲戚里无人不说好的,待看了他们两个,又比不得了。”
说起贾珠,头一个李纨就受不住,红了眼圈,因在人前,又正是高兴的时候,少不得忍着。
王熙凤已显了怀,贾母恐她劳累动了胎气,便令她坐着。屋里又无远亲,除忠靖侯夫人妯娌,其余不是她娘家人就是她婆家人,且确实腿酸,便坐着说话。
因见王夫人和李纨都不自在,便岔开话题说起元春有孕,林珗中进士的话,一时又说到宝玉聪慧,大家才又高兴起来。
27第二十七章
一时贾政着人来请,又叫宝玉出去见客;他表兄弟二人便辞了众人去了。
待他二人一走;便有王子腾的夫人笑说道:“他哥哥我们老爷在殿上是见过的;回来说起,竟无一样不好的;连叹他没生个好儿子。一时想起来,就叫他们进来问书;问了一回;越发的生气;连我也吃了挂落。不怕老太太笑话,我心里是不服的;哪里就有这样好的孩子。今儿见了这孩子;这模样,这性情,真真是教我都不知说什么是好了,也不必再见人,作兄弟的是这个样子,做哥哥的还能差到哪里去?我家里那两个,别说比不比得上的话,哪里及一个零头,再无不服的。”又说:“这天下好的怎么都落到了您家里了,我琢磨着,怕不是他们父母生的好,是老太太教的好。今儿既知道了,老太太少不得教教我。明儿他们出息了,我也喜欢喜欢。”一语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薛姨妈也笑着凑趣,道:“可不就是这个话,蟠儿若能有宝玉有这孩子一分的好,我少操多少心。”
王子腾的夫人道:“他们原先在扬州,不知定的是那一家,如今出了孝,又遇着这样的大喜事,怕是该定了日子,待娶了亲,来年有了重外孙,老太太一双手怕是抱不过来。”
贾母度其意思,想及她家里有个女孩儿今年恰是十四,还未有人家,怕是要与她求配。
贾敏前次拒了宝玉与黛玉的婚事,贾母便想着林琰,只家里没合适的女孩儿。最大的迎春,今年十二,这年纪,说来也说得,只为一样,贾母便不好开这个口,庶出倒还罢了,只那行事不够大方,叫人喜欢不起来。若有别的亲戚家里的女孩子合适,也没有不行的。不过这话是王子腾的夫人提起,贾母便不大情愿。因没明说,贾母自也不好说得什么,遂说:“因他母亲去得急,尚未来得及定亲。”又说:“我是不管事的,这也有他老子、他们老太太操心,我问多了讨人嫌。”
王子腾的夫人见贾母这样说,一时也拿不住贾母是不愿意这门亲还是林家那边已有合适的人。只不好细问。
还未说话,薛姨妈就说:“话虽是这样说,只是他们来京里时日短,听说他们老太太又一向不大见人,只怕这事还是要落到老太太头上,老太太还只想清闲。”众人都笑说是。
贾母却又想起张凤娥来,若说起来,那个孩子的年纪也合适,今年也是十四,虽出身差了点,却是郑老太太的侄孙女儿,且在林府养了两年,行事上虽比不过卢慧娴,比起迎春,那强了不是一星半点。这个年纪了,家里没说接回去的话,郑老太太也没说送回去的话,也不知是不是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若是这样,还不如和王家结亲,怎么也是自家的亲戚。想到这里,贾母心思又回转过来,便顺着薛姨妈的话说:“到了那时候再说那时候的话,若果真如此,我老腐朽了的人,这些年没出门,好些人家都不认得,哪家有几个姑娘,性子怎么样,模样怎么样,也都不知道,你们这些做舅妈做姨妈做嫂子的,也该多替他留着心才是。不论根基富贵,远亲近戚,最紧要的是脾气性格儿好,模样周正,就好。”这话就只有史鼎夫人妯娌两个、王子腾夫人、邢王二位夫人和尤氏敢应声,其余族中之人,都还靠着宁荣二府过活,能认得什么好人家?贾母虽是说不论根基,但谁又肯或是敢当真。
且不说贾母这边议了一回,林家这边散了宴,当中有一个走得慢的,又陪着说了会子话,也问起林琰来。
林海心里明白,也约略知道他要说的是哪一家,心中不情愿,恐他说出来了再拒绝就落了人家的体面,便拿话拦在前头,道:“琰儿却也是说亲的年纪了,年前崔府太夫人就说了一回,我因想着他还未出孝,又不稂不莠的,不好说得。春上除了服,老太太又说起来,我略说了一句,她老人家就发了脾气,连我也说不得了。”
那人见林海这样说,知已是托了崔家,且不论此事真假,便知那所托之事成不了,干脆也不提。略说了两句,便起身告辞。林海送他出去,见他上了马就回来。
这一件大事了了,老太太就一心念着林珗和卢慧娴圆房的事。因不肯委屈了卢慧娴,林珗又中了进士,几个小的又除了孝,定要好生热闹一番。便着人去庙里挑了好几个吉日,又亲自挑选了一番,方才定了日子,一应亲朋故交都下了帖子。
忽而又想起,家里有她照应自不妨事,却苦于无人陪客。
这也是子嗣稀疏的不好,家里有个大小事,想个人帮忙,连个帮衬的都没有,外面的人看了,哪里能信这也是世家,实在不成个体统。就想起早逝的丈夫,夭折的儿子。想一回,叹一回。自己又转过来,想林珗这样出息,如今圆了房,来年或可添丁。林琰也十八了,今明两年总要定亲,慢慢也就好起来了。
正要命人去请林海时,就有丫头进来回说:“三老爷带着阖家大小进京了。”
来得这样巧?却正是时候,老太太忙问:“到了哪里?”
“已经进门了,怕是一会子就来了。”果然,过了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湘帘响起,就听外面说:“三太太琅大爷和珺姑娘来了。”
老太太才因子嗣不继叹了一回,蓦然见了林琅林珺两个疲累的模样,岂有不疼的?脸上话语里就带了些出来,道:“怎么不早些递个信来,也好去接你们。”又吩咐人收拾屋子。
老一辈的几个妯娌,赵氏最怕见郑老太太。见老太太似不高兴的样方,忙说:“接了大老爷的信,我们就紧着往这边赶,一路上也未敢歇,比原先说的日子提前了四五日。”
老太太听了这话,觉着有些耳熟,似乎哪一日谁和她说过,也记不太清,又说:“哪里就这样赶了?”又问边上的人,“你们大奶奶呢?”
赵太太便知老太太是为见他们娘伙自己过来,以为卢慧娴失礼,忙就说:“才进门,就有几个管事的娘子侯在远处,我想必是急事,且又不是外人,才逼着她去了。”
老太太听了,说:“这也是你们,凭是什么急事,也缓不过这一时半刻的?”又说:“我看她这几年沉稳了些儿,还是经不得事。”
赵太太便说:“老太太这是把我们看作外人,诚心赶我们走呢。”
正说着,卢慧娴就过来了。请了安,又和赵太太陪了礼,才向老太太回道:“自得了信,我就着人收拾着。那一日收拾好,原要回老太太的,结果事情上来,又忙忘了。”
老太太便笑道:“哪里是你忘了,想是我忘了,这几年记性越发差了。”
卢慧娴笑道:“老太太是放心我,才不管事,也不记事。”又和赵太太说:“妹妹们上学去了,要到中午才能见,婶子别见怪。”
这个赵氏是知道的,不论儿子女儿,林海一家都是一样要求,轻易不许不上学,如今越性连族中各家也是如此。
遂说:“这是正理。”又说:“又有两三年没见了,玉儿怕是长成大姑娘了罢?”
一时上了茶果,卢慧娴亲自捧茶捧果,一面说:“高了,也比原先胖了些儿,婶子见了就知道了。”又与林珺说:“来了就好,你和大妹妹也是一处长大的,”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知道你们好,得知你要来,她还念叨了几回呢。”因又说:“凤妹妹比你大几岁,也是极好相处的,往后一处上学,一处顽,姊妹们也热闹。”
赵太太就说:“这一个在路上也是问。”指了林珺,又指林琅,说:“这一个就一路问琰儿,怎么他们就这样投缘,连我们作父母的都比不上。”
老太太便笑道:“一个祖宗一个姓,一家子骨肉,不和自家人亲还和谁亲呢?”
见老太太有了笑脸,赵太太一时还会不过来。就想起贾敏的话来,暗道果然,年纪大了的人,身边必少不得几个孩子闹腾。想自己往日竟误会了老太太,又叹贾敏好心思,又羞愧,又有些受宠若惊,说:“还是老太太见识大,我就没想到这。”
叙了一回话,卢慧娴就亲自送娘三个过去歇下不提。
有了赵太太,老太太也就放了心。
到了正日子,贾母便领了王熙凤尤氏婆媳和三春过来,林海迎到门前,命林珗亲自护送着进去。
自己则迎了贾赦贾政进去屋里上席,林琰则领着贾珍贾琏贾宝玉和贾蓉去了另一席。
林黛玉林珺和张凤娥三个过来请安,贾母便拉着林黛玉搂在怀里,说:“你三妹妹生日,请你家去顽你怎么不去?”
因三月十五殿试,一家子人的心都提着,哪里还有别的心思。是以初三那一日,贾母打发人来接时就没去。
林黛玉道:“那一向家里不是忙么?我虽帮不上大哥的忙,每日在菩萨前数一数佛豆,或是抄一部经,也是我的心意。”说罢,又起身和探春赔礼,说:“改日与三妹妹赔酒。”
探春拉了她的手,嗔道:“我是为你的酒么?”又说:“正为着你家里忙,老太太恐你跟着着急上火,才叫你过去散淡散淡。”
林黛玉便又过去与贾母说:“多谢老太太想着我。”
听言,贾母因与老太太说:“可见得是孩子,尽说些孩子话。做老人的,不想着后人,还想着哪一个?”
老太太也笑着说:“可不就是个孩子么?”
贾母又拉着张凤娥说:“这孩子,几天不见,又是个模样,出脱得越发好了,也不知将来哪个有福的得了她去。”
听言,老太太略有所思,知她怕是以为自己养着这侄孙女是为着林琰,不好明着问,便拿话来试探。冷哼一声,笑了笑,道:“到底怎么样,我也不知。来家里这两年,都是珗儿媳妇教导的。我白眼瞧着,还算是个好的,能见人罢了。”
特特地提张凤娥在林家这两年是由卢慧娴在教导,却是暗讽贾母一把年纪了,竟然连规矩礼数也不懂了。像他们这样诗书传家的人家,谁家正经娶媳妇,会把女孩子接到家里养活,即便真有这样的,那也是家中父母俱亡,无所依靠才投奔而来,却也没有由长媳教导的道理。
28第二十八章
说得贾母老脸一热,也不怪她这样想别人;各处这样行事的人家并不在少数;况且林琰又不是嫡长;规矩自然就松缓些。当日贾敏病重时,她不也是生过这个心思;想着让宝玉和黛玉定亲后接黛玉到家里养活,后来贾敏不同意;她也还是想着把黛玉接到家中养活。
不过;老太太既已点明没那个意思;贾母也略放了心。到底是久经事故的人,贾母比起老太太;又更圆滑通人情些儿。心里怎样想;面上丝毫不显。听言,笑道:“珗儿媳妇这孩子,不是我说,真真是个好的,这脾气性格,为人行事,倒合了我那没福分的四丫头的七八分。”这个四丫头,指的自然不是惜春,而是贾敏。
寥寥数语,却正中老太太的心窝。老太太这一生,不就是没有儿女么?听言,老太太却是好笑,论起来,贾敏待她的心,未必就比贾母的少。想到贾敏,先时的心便淡了几分,权当看在贾敏的份上了,她再有不是,也是贾敏的生母。遂点了点头,道:“她是个难得的,”又恐黛玉在一旁听了伤感,便说:“你们姊妹自去顽罢。”目送姐妹几个去了,方才又接着说:“你是个有福的,儿孙有出息,女儿也是个好的。自珗儿他娘进门,家里谁不念着她的好?”
贾母听了就欢喜起来,说:“这也是你们做长辈的和善,不然,换一个人家,也不能这样。”
正说着,许太太婆媳两个就来了,刚迎了过来,还没落座,又说崔太夫人来了,忙又起身相迎。
林海迎到门前,因作揖说道:“您老人家怎么来了,可教他们怎么当得起?”
太夫人笑骂道:“这是厌我老了呢。”
林海忙赔笑道:“这是哪里的话?求着您老过来坐坐还不能呢!只是为他们两个小辈,倒劳动您来回跑。”
崔太夫人要出来逛逛,老太太便没出来,只太夫人带着孙子媳妇和重孙子媳妇出来。听了这话,崔太太就说:“珗儿这样有出息,他媳妇也实在叫人敬爱,老祖宗心里高兴着呢。”
林海父子三个亲自送到仪门,里面老太太得了信,也迎出来。太夫人见了她,不等她福下去,就叫人拦住,说:“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身子最重要,这些虚礼,且不必管了。”
一时又和林海几个说:“你们去罢,为着我一个,怠慢了贵客就不好了。”林海父子三个应了,仍旧等太夫人进去走远了些方才往回转。
老太太问准了意思,方才引着崔太夫人往戏棚这边来。在座之人,都没有她辈分高,一时停了戏,俱起身相让。
崔太夫人并无诰封,见其中有诰命在,就说:“该我给你们行礼才是。”说罢,便要行礼。
许太太连忙赶上前来问好,说:“您这不是诚心折我的寿么?”又笑道:“还是侄儿侄儿媳妇有体面,若是换了别个,再是请不到的。”
众诰命也都说当不得,又死命拦着,崔太夫人倒不好办。这里唯贾母和许太太同品级,又是长辈,就说:“你若还这么讲礼不肯坐,我们只好都陪着。这一屋子的人站着,不是让亲家为难么?”
贾母这么说了,崔太夫人方才作罢,众人重新叙了座位。自然是崔太夫人居中,贾母和老太太左右相陪,俱是一塌一几,有海棠式的,有梅花式的,有荷花式的,有葵花式的,有荷叶式的,有方的,也有圆的,各式不一。老太太之下,是许太太,余下人等,一应排开,都是一椅一几。
因见崔太太在,太夫人说:“今儿出来,好容易享用一回,你去罢。”
赵太太也笑说:“这里有我呢,嫂子还不放心我?”
崔太太笑道:“我这不是等着你开口么?”说得众人都笑起来,便有与她相熟的几个诰命喊她,崔太太就过去一起坐着叙话。
外面林琅递了戏折子进来,丫鬟拿着又给赵太太,赵太太便捧着给太夫人,请太夫人点戏,太夫人点了一出,就递给贾母,贾母又点了一出,叫人拿给许太太,许太太因说她都爱看,拣好的唱就好,其余诸人,也有点了的不肯点,也有不点的。
另有一班小戏,就在另一处小厅上,张凤娥和林黛玉两个引着三春过去,刚上了茶,听见崔家人来了,忙又过来请安。
太夫人把两人叫到跟前,上下打量一回,说:“长高了,也胖了些儿。”
林黛玉摸着脸笑道:“这不是刚过完年么。”
太夫人知她是不好意思,就问:“你们是陪我在这里看戏是还是去别处顽?”
张凤娥和林黛玉还没说话,崔嘉怡就说:“这里也没我们的位置,还是去别处顽的好。”
太夫人就笑骂道:“你是怕在我们这里,我拘了你罢?”
一时他们姐妹走了,太夫人便和老太太说:“他们圆了房,你也就了了一件大事。”
老太太道:“可不是,好事多磨。年前我就琢磨上了,到了年上,才想起考学的事,这也是一辈子的大事,也亏得娴丫头明事理,我和她说,她反还来劝我。”
太夫人叹一回,道:“也该你享福,他们这样孝顺,往后得了空,只管出来各家逛逛。我这么大年纪了,没事还想出去走动走动呢。只是到处遭人厌,我也不管,横竖也不会有人当着我的面骂,背后骂我,我也听不见。”
说得众人都笑起来,许太太说:“瞧您这话,往日请您,您不肯出来,我知道您是怕劳动了我们。今儿又说这样的小气话,我们就是这样的人?您老便是要说这样的话,也该背着我们说,哪里有当着人的面说人的不是的?”
众人越发笑个不住,王熙凤便笑道:“改明日下帖子请太夫人,太夫人可不许不去。”底下就有几家太太奶奶说:“正是这话。”
太夫人笑着连连摇头,向许太太说:“往日家里说话说惯了,她们听见我说她们的不是,又不敢和我犟嘴,都只当听不见,我也没想着这不是在家里。正是你的话,不该当着人的面说嘴,这不,都不依我呢。我这一把老骨头,轮着一家家的去,赶明儿还不散架了。”
一语未完,哄堂大笑,好几位太太奶奶的茶碗撞翻了,又有人嚷着肠子疼,要丫鬟揉肚子。
赵太太笑了一时,又忙着安顿那几位脏了衣裳的太太奶奶去换衣裳。
崔太太拿帕子拭眼泪,说:“我们老太太年轻时就是个好玩笑的,这几年年纪上来,就喜欢看孙子孙女们说笑,自己倒不说笑了,也是今儿高兴了。”
听言,许太太说:“正该我们小辈哄太夫人高兴呢。“
贾母也是笑个不住,王熙凤上来抚胸揉背,贾母便说:“正是这话,我年轻时也是个爱说爱笑的。这几年年纪大了,精神越发的不济,不过嚼得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们玩笑会子。”
太夫人便摆手,笑与旁边人说:“我在这里,她也好意思说老的话。她若说老了,那我不成那老不死的了?”
就有人说:“这正是您二老的福分,别人再比不过。”说话间,戏台那边已开罗打鼓唱将起来,众人便看戏。
崔大奶奶欲和卢慧姗一起坐,望了一圈,也没见着人,就拉了个小丫鬟问:“许大奶奶在哪里?”
那小丫鬟不过是送水来的,哪里知道这些,抬眼看见这边执事的两个媳妇,忙喊了一声。那两个回头看见有程氏,当中一个忙上前来问安,又问:“奶奶有什么事吩咐?”
程氏又问了一回,那媳妇子就笑道:“姨奶奶去我们大奶奶屋里了,奶奶不若也过去,我叫个小丫头给奶奶带路?”
听得是她们姐妹在一起,想是有私房话交代,别人也不好听,就说:“不必了,我就是不见她,白问一声,你们去忙罢。”说罢,便转身回去与几个素日交好的一处坐了。不多会子,就有丫鬟过来说:“我们大奶奶和姨奶奶请奶奶过去说话。”
林黛玉三个回去,一众人等,又是一番厮见,有不认识的,问了年纪,叙了齿。说笑会子,大家互相熟悉了,探春因与崔嘉怡说:“若是云妹妹来了,你们两个定然好。”
崔嘉怡并不知道说的是哪一个,就问:“不知说的是哪一个?我认不认识?”
探春就一指黛玉和张凤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