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红楼之贾老太太-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娱乐明星可以说对他们那是又恨又爱!

但他们贾府里的冷安,只是专门出门打听街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八卦、并不是跟踪什么人去查别人家里的事情,这个应该叫什么呢?老太太想了老半天,觉得包打听倒是比较合适。嗯,以后就叫冷安包打听。

当然,每天能听一下人家家长里短貌似也能打发时间。不然还真是无聊呢!

想想当什么古代富贵老太太也不怎么好!没有出门的自由,想种块地人家估计还当你有病呢!

娱乐?貌似有打牌什么的吧?人老了,这身体的记忆也不是那么牢固了。再说,她也不会打牌啊!

再加上这古代男人都什么三妻四妾的,一个男人有那么多的女人,明显的僧多肉少不够分。那么,女人不无聊能做什么?抢男人呗!于是宅斗就产生了。

O︿︶)o 唉~!

宅斗什么的,就算有一些前身的记忆,真让老太太跟谁斗的话,估计她能做的也只是把人给轰走了。那些个毒计什么的,她的脑容量有限,又哪里能想到什么?不被别人算计就不错了。

话说这一天,冷安那是第一天上新的岗位。别人或许能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他不能啊!但他不能啊,谁让他光杆一个、连个同僚都没有啊!

他想,这是老太太和老爷亲自吩咐、或是说给他的新工作,要是他把事情做好了,一定能讨得老太太和老爷的欢心,那老太太和老爷高兴了,指不定还能得到他们的赏……

话说,冷安是家生子,以前少有机会这么走街串巷的。平时一些跑腿的事情也因为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干粗活,不会讨好人,被欺负的人里边、要不是很多时候自己机灵,一定也会被那些个眼高的、同样是奴才的人打骂的。

好差事什么的,哪里会轮到他们一家子去做?要不是老爷把家里的下人那么一查,送走一大堆的人。而他们一家子都很老实的干活,才能继续留在府里。干的活其实和以前一样多,不过总算没再被人欺负。这已经让他们一家人很高兴了!

如今,他在一群奴才里被老爷、老太太挑选出来,那是老爷、老太太相信的他的能力!他一定会把活儿认真的做完,好报答老太太和老爷的恩情。

冷安是越想越兴奋,一兴奋,那是干劲十足的跑去打听。

虽然干劲十足,只是没做过,到底也不懂怎么跟别人搭话问别人。于是,每每遇到有人在说什么的时候,他就立在一边当柱子,竖起耳朵听别人说。并注意他们在聊什么事的表情、语气,而旁人又是怎么搭话。

经过很多摊这样的场面,冷安已经初初掌握了如何搭话,遇到说事的人。先看他的表情、语气如何。

有些人你可以顺着他说事情去听去说,让他以为你是知道他心里的愤慨、悲伤、痛苦。有些人你得驳了他的话、他反而会跟你解释事情的经过。

走街窜巷了一天、饿了就在街上买了一个大包子吃、喝碗豆花什么的,填饱肚子继续干活。他就这么一路听着东家长西家短的。哪家的少爷在外边遛鸟调戏良家妇女;哪家娶妻嫁女;哪家的正妻和小妾斗法害了孩子什么的等等。

只一天的时间,就让他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的事。这也让冷安第一次觉得:原来出了国公府,外面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听啊!

他是越听越兴奋,想着回去说给老太太听,老太太一定也会很高兴的!于是,便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并记在心里。

别看他不识字,记性却特别好!以前在府里也是,只要他知道遇到谁能说上两句好话;遇到只要老老实实的打个招呼就得立马避开等等。就算他父母老实不知变通,偶尔被人阴,他自己却过得还好。

只是以前府里是二房管家,而父母确实太老太太以前的下人。他可是听父母说过太老太太和老太太的关系不好,,而他们还在太老太太去世后,算是大房的人。所以,他们一家没被赶走已经算是老太太开恩了!

可那个时候老太太一心偏向二房,那个时候的大老爷根本就不管事,整天的就知道跟女人瞎混。开始对太太还行,只是在大爷病逝后,就变了。整天就跟那些个姨娘、通房的鬼混。

而太太呢?因为失去儿子,伤心过度,一病,琏哥儿就提前到来了。孩子是生下来了,她的身体却一直没好,就这么拖拖拉拉的,到后来只能躺着,连床都起不来!

好在老天有眼,老太爷仙去后,老太太醒悟了。

而大老爷也变了很多,除了查家里的奴才,还把那些个闹事的姨奶奶们都给送了出去!而且换了太太管家,他们这些个老实的奴才,才有机会出头。

他那老实的父母只要依然老实肯干,除了月钱,偶尔还能拿赏钱呢!这些,在以前他们一家可是连想都没敢想的。

冷安一边探听消息,一边想着。

或许是一直以来他们这样的奴才太多,跑腿的差事也没他们的份,只有脏活、累活才是他们要做的。但也不会让他如今天一般,都没一个可以歇下的机会。

而现在,他在外边跑了一整天下来,他没脱鞋袜就知道自己的脚底起泡不说,那水泡还给磨破了!那是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但还是第一时间去回禀了老太太和老爷,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一一的跟他们说了。

☆、第18章 无题

老太太迷迷噔噔的听贾赦说了一段时间的古董玩物。那是因为无聊,她也想懂一些古董什么的。奈何她老人家不开智,原身那些许的记忆在她老人家的胡思乱想之下,都快灰飞烟灭了!

不得不感叹:没文化真可怕!

想她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身上最值钱的首饰,还是结婚四十周年的时候老头子给她买的一套金首饰!也就是耳环、戒子、项链三件套。

他们结婚快六十年,那还是老头子第一次给她送首饰!她只看到金灿灿的,至于是不是足金的,她不知道、平时也没戴。也就去拍全家福的时候,戴过一次。后来就让她给收起来了。平时手上只戴了一个银镯子,原来还有一个玉镯子的,是她自己的奶奶随葬的物品。

她还记得,他们村里的习俗,家里的老人去世了,身上原来戴的首饰都是随葬的。还会在老人的棺材里边四周都放有银元(在没有银元的现在就用一元钱的硬币代替)。土葬三年或五年后拾骨,就把那些银元和首饰送给后辈。

如果那家土葬的坟地风水好,等到拾骨的时候,不只棺材板如新,棺材里边的逝者的骨架是整具且泛黄的;反之,棺材板腐朽,逝者的骨架泛白、或是成灰,没剩几节骨头。

她记得自己去收捡自家奶奶的骨头时,漆黑的棺材板如新,起棺时,看到的人都不相信那是已经埋了五年的棺材!里边的衣物都没腐朽不说,颜色都没有一点变化跟新的一般!要不是看到头盖骨,看上去就跟衣冠冢似的。棺材里边也很干燥,一点也不象别人的那般潮湿,骨头泛黄。由父亲和叔叔把骨头收捡进坛子里,盖好。

期间一直撑着黑色大布伞,直到再葬。这叫从木房换瓦房。

有些人家再葬会迁坟,有些是在原地就葬。这些都会请风水先生给看好地,由风水先生选好地和时间进行。有些人家换了坛子之后是马上下葬的,而是把坛子密封放到干燥的山洞或是在山壁之类的地方挖一个凹洞放坛子,放上一定年份,才再一次下葬。

而奶奶的随葬玉镯是不是好货,她也不懂。曾经听奶奶说那镯子已经传了三代人,从棺材里捡起来的时候,就发现里边泛着三条血丝。

奶奶在回光返照的时候,已经交代过,说这镯子是给她的。所以从棺材里娶出来的时候,爸爸就直接给她了,而她也一直带着。直到有一天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家务,一不小心把镯子给敲成两半了。因为是长辈留下的,所以她还是用手帕抛起来,收到柜子底。

想问她家奶奶为什么不临死前先把镯子取下来?这个,是因为镯子已经脱不下来了。

你说她不是原身的记忆吗?那记忆,多是勾心斗角的,对于其他的到底不多。零零碎碎的,哪里能记得了那么多?!偶尔记起原身跟那些小妾斗、跟婆婆斗、跟儿媳妇斗,她都不知道这斗来斗去的,有什么意思吗?

就是老太太原来的婆婆,如果她因为婆婆莫名的不喜欢她、甚至厌恶她,而见天的花心思去怎么跟婆婆斗,她还有机会住新房吗?会有钱供儿女读书吗?还有她那个不省心的儿媳妇,自从孙子上小学后,她就没了利用的价值。按她听别人说她儿媳妇曾经说的:

“那个老太婆,等她把我儿子带到上小学,我就一脚把她踹开……”

即使知道了,她还是认认真真的把孙子给带到了八岁,至于那个要把她给踹了的儿媳妇,她又不吃、不喝那女人的,也懒得理那女人。唯一跟那女人生气,还是因为那女人说了她那老伴的关系。

也是因为这样,在儿子到乡镇去当书记的时候,那女人因为当不了某局长夫人、觉得自己老公是被贬到乡下去而看不起自己老公。后来,那女人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管的整天说什么跟同学去玩,后来夫妻感情不和,都闹离婚了。虽然后来没离成,不过感情到底也没那么好。

儿子也不象以前那般亲家一有事情,就赶上去帮忙。便是过年,因为那女人没回他们这边,年初二那女人回娘家的时候,儿子也没跟着去了。

便是这样,她都懒得在儿子面前说那女人什么。

何况,现在的贾府,大儿媳管家管得挺好,她也乐得清闲。只是太闲、闲得无聊了,又一时想不出要做什么。这才每天听着便宜儿子说古董,就当是培养自己的一样兴趣。结果听了那么久,也没听出什么花来。

好不容易有了新想法,让冷安去收集八卦回来说给他们听。然后,他们母子俩又有了新的乐趣。

冷安那小子也是个人才,第一天、第二天,给他们说的时候还磕磕巴巴的,到底也把事情给说完了。她是连蒙带猜的,总算知道了一些小八卦。前辈子老太太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听评书、听相声。那学、说、逗、唱,那就厉害了!

听完冷安磕磕巴巴说的八卦,老太太便对冷安说:

“等会儿你跟鸳鸯拿银两,明天你先去找个有人说书的地方,听听人家说书先生是怎么说的。顺便去酒楼听听,别人都在谈论什么。回来想好了怎么说,再跟我们说。”

“奴才一定好好学!”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冷安说得越来越顺溜不说,到后来能把别人的话愣是学得惟妙惟肖,最后演变为边说边表演。自然,拿到的赏钱也越来越多。

而听冷安说八卦的观众,也由老太太他们母子俩个人增加到四个(加上贾琏母子俩),偶尔还加上贾珠、贾元春兄妹俩。当然,贾政是不屑听这些小八卦的流言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太太觉得,总让孩子们听八卦,貌似也不太好。看那些古装电视剧里,女孩子好像有教养嬷嬷什么的教那些个女孩子。家里现在就元春一个女孩子,倒是可以请教养嬷嬷回来教导。只是,好的教养嬷嬷很珍贵,很难请得到啊!

男孩子,也就贾珠一个,老太太是拜托贾敏让林如海帮忙给请了先生到府里教书。所以,贾珠也没再上那乱七八糟的家学。平时有空也是在老太太这里,极少在二房那边。没了贾王氏和贾政的催命符,而老太太又让请了武师傅,每天一个时辰习武。贾珠的身体可比以前好、人也精神多了!

不说别人,就是老太太自己,因为每天都散散步,身体也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

想想在现代的孙子从小除了学习好还爱运动。每天不是打篮球,就是踢足球,有时候是羽毛球、兵乓球。后来还去学了双截棍,就算开始的时候那棍老是不听指挥的打到自己的身上,他都没放弃。到后来还因为双截棍耍得好,上了电视。高三的时候都能当教练了!

贾琏还小,每天跟着自己母亲张氏习《三字经》、《百家姓》什么的,在到老太太面前,奶声奶气背给老太太听。老可爱的一个漂亮孩子,哪里有电视里半点的影子存在!

当然,电视里的那个据说从小就跟他父亲一般好女色、耳根子软、怕老婆。被王熙凤欺负得,哪里像个男人?

想想她老人家穿过来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不说为贾府做了多大的事,至少府里现在清明了许多。奴才们工作也很卖力,嘴碎的没了。这个没了,还是狠狠的当着全部奴才的面收拾了几个嘴碎的,打了一顿,再当着大家的面说把他们都发卖到最苦的黑煤窑去。

其实,那些被拖出去的奴才,只是被送到庄子上而已。只是,杀鸡儆猴的效果太好,把那些个奴才都给吓得没胆了再犯错。

两个便宜儿子也就这样了,只要他们不惹事,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应该问题不大。

家里的希望还是放在下一代,贾珠和贾琏的身上。看看贾琏现在才几岁,有了鼓励,学习很是努力。再过些时候,就能给先生启蒙了。

下一代中,能掰正一个,家里就多一分希望。

☆、第19章 贾政的忧虑

鸡毛蒜皮的事情听多了也腻味,新鲜的事情也不是天天有。老太太除了种田、种地和看书能坚持不懈,其他的事情(特别是玩的东西)基本上热情坚持不了几年。每次玩乐的那些东西,她也不过是偶有新鲜的玩一下。过不了几天,她准会歪楼的觉得还不如种田种地来得有趣!然后就放弃了。

于是,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劳累命!有得享受都不会享受。真傻!

就比如现在,她听了那么长时间的八卦已经是很难得了!谁让冷安那娃那么逗呢?一个人演多个角色,就连语气都进化到学什么像什么。就算这样,也不能天天都听。虽然,从这些八卦里边,也能听得到很多的信息。只是,那些信息有些有用、有些是没有用的。

话说这年头的男人都三妻四妾的,就是原身的丈夫也是一个样的。而原身记忆力的宅斗经验,就是跟那些个姨娘、通房什么的斗。那几个庶女也是被老太太跟打发个下人一般的把人给嫁出去了。嫁妆什么的,实在是少得可怜。

而那几个庶女自出嫁后,就没再跟府里来往。可想而知,那日子过得能好吗?

现在,家里也没啥可以折腾的了,能掰正的、该掰正的,老太太都挺上心的去

掰正了。

无法掰正的,如佛堂里的贾王氏,还每天都想找机会去跟王家通风。不遗余力的用金钱诱惑在佛堂守着她的两个嬷嬷。那俩个嬷嬷可是看着老太太把那嘴碎的赵嬷嬷几个打了个皮开肉绽的,然后发卖到黑煤窑去。就连她们的家人一起给打发出府了!

她们俩还都是家生子,一大家子可都是很忠心的。虽然说她们不过是个奴才下人,可有贾府的庇护,生活要比那些种地的农民要好过多了。就算外出,也不是别人可以随意欺负的。

要是被赶出去就不一样了。被主家赶出去的奴才,就算要卖身,只怕都没有人会买!没有活干、又没田没地的,要怎么生活下去?

你们说二太太给的钱财啊?只怕她们连花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还会连累家人了!这种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事情,她们可不会去做,还要上报给老太太知道比较好。

老太太听了这钱嬷嬷和李嬷嬷的话,脸都黑了!沉声对俩嬷嬷说道:

“你们继续看着她,下次就是来跟我们说,也不能俩个人都来。就怕你们俩一离开,她又去招惹外边的丫鬟,你们至少要留一人在看着她。你们回去继续看着她,有什么异样,你们再来跟我说。”

说完让鸳鸯给了她们赏,就让她们下去了。

一旁的贾赦听了俩个嬷嬷的话,嘴上留的那一字胡抖了抖。等那俩嬷嬷下去,贾赦便对老太太说:

“母亲,那贾王氏,似乎觉得我们很忌讳王家。”

老太太想了想,说:

“再两个月,家里就出孝除服了,到时候我会请你大伯来给我们分家。让二房的搬出去吧,眼不见心不烦。她要闹就给她闹个够,都不会跟咱们有什么关系了。”

“这样好吗?实在不行、不如让二弟把人给休了的好。”

“没什么好不好的,不然还能让她毁了咱们贾家不成?看看她管家才多长时间,就能把咱们家的祖田都给卖了。听那周瑞家的说,那王氏都有放利子钱的打算了。那种断子绝孙的事情能做吗?但她就想去做了。揽钱也不是这么个揽法啊!要休了她却不好说,咱们总不能对外说那女人怎么、怎么样吧?再一个,真休了那女人,王家反而真的跟咱们家成了仇敌。”

“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王家可不只是贾王氏一个女儿,要是贾王氏让我们家给休了,那其他的女儿估计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能不成为仇敌?”

说完,老太太突然想到,好像以前听孙女说贾家还欠国库银子呢!这个,她知道得也不是很清楚,贾代善应该跟贾赦说过吧?转而问道:

“赦儿,咱们家,是不是还欠国库银子?”

“母亲怎么知道?”贾赦惊得条件反射的问道。他可是知道,这事情父亲也就告诉了自己,并没有跟母亲说过的。

老太太听贾赦这么一问,嘴角抽了抽,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总不能说“我是在现代听我家孙女说她看什么红楼同人小说里有的”吧?那不是活得不耐烦、是什么?过了好一会儿,老太太才说:

“我也是无意中听你们父亲提到过一次。之后就忘了,这不是说到分家,我才想到这事的。对了,我们还欠国库多少银子?”

想到父亲临终跟自己说的事情,贾赦心里有些沉重,想到自己以前真是不知事。不说立业,根本就一点建树都没有。有些难受的答道:

“这、那个,还欠了七十多万两白银。父亲说每年还五万两,大概十六年就还完了。”(这些数字都是楚某自己YY出来的,大家表追究……)

“咱们家、公中,经过上次查那些奴才后,现在还余多少银两?”

“还有十五万两黄金,白银大概有一百万两左右。具体还要去察看才知道。”

“这样的话,等咱们除了孝,就把欠的银两都还了,还完了咱们再分家。你先给圣上上折子,说是为了你父亲的遗愿。”

“这个,要怎么还?”

老太太开始回忆以前孙女给她说自己看过的一些同人文里的情节,过了好一会儿,才说:

“咱们要是一次性给还了,圣上可能还会怀疑。咱们先去把库房里一些贵重的、但又没啥作用的物品拿去当铺活当,凑一些零零星星的银票。当然,还国库的钱,要悄悄的还给圣上就好。你上了折子,等圣上召见你的时候,你就把银票揣上,到时候拿到欠条就好。这些不宜让别人知道,不过,你大伯那还是要说一声的。”

“那,等除了服,儿子就给圣上上折子。”

“这几天,咱们先去看库房里,能拿去当的物品,选出来。对了,咱们家有当铺吗?”

“没有。”

“没事,咱们就估价当的东西够四五十万,家里的出一小半,这样也省得圣上怀疑。”

“母亲,咱们去当东西,府里会不会被外人嘲笑吧?”

“别人爱笑不笑,理那么多干什么?咱们无债一身轻就好。”

“母亲说的极是,是儿子着相了。”

母子俩都不是拖拉的主,特别是老太太,有事情不解决,她是睡觉都睡不安稳!

第二天,母子俩就带着张氏、贾政一起去库房察看,选了一堆他们都觉得作用不是很大的物品出来。

贾政不知道老太太和大哥选出那么一堆东西是要干嘛,他虽是带着满脑子的疑惑,也不好马上问。只能跟着一起选、一起估价。

直到后来,他们把东西都挑好了放在一起。突然听到大哥贾赦对老太太说:

“母亲,这些已经能够凑出五十多万两了!”

“母亲、大哥,你们这是……?”

结果一听是要拿东西去当掉还钱,贾政第一次觉得:原来他们家不过是外表看着光鲜,内里其实不如外在那么光鲜的。

看来那些门人如果要求过多的话,自己还真养不起。

可以说这是贾政第一次会有家里钱不是那么多的想法,他们二房现在住的是梨香苑。听老太太的意思,等家里除服,怕是要分家的。

如今,这钱一还给国库,家里的积蓄哪里还剩多少给他们分呢?也不知道到时候老太太要不要自己搬出将军府。要是搬出去,自己不过一从六品的小官,积蓄又不多,哪里还会有人……想到这,贾政难得的忧郁了……

而贾政会有这样的想法,正是老太太事先打算让贾政对钱有一丝紧张感,不是说拿钱就能随便拿钱的。老太太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第20章 出孝(捉虫)

两个月,很快就要过去了,贾府、或者说将军府要出孝除服了!这除服也是要准备的。于是,他们是一边准备准备除服的事情、一边准备把选出来的东西慢慢的拿出去当了。

这边,贾赦也已经写好了折子,只等出孝除服后进宫谢恩、并把折子给递上去。只看圣上如何定夺。贾代善去世,圣上下了圣旨。当时他们一家都在孝期,不适合外出、更不适合进宫。这才留到除服后再谢恩了。

然后便是贾赦和贾政一起每天拿一些东西外出去当铺。

在做这些事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