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许阳的十八世纪-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都是林妹妹宝姐姐的这么称呼,我不是不尊重她,我,我是急的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这少年狠狠用袖口使劲儿蹭蹭脸上的眼泪,猛地跪了下来:“林姑娘是好人,我觉着林姑娘的爹也肯定是好人,我知道我这么不明不白的跑来,您就是当我妖怪打死我也不算什么的,可是,可是求求您,念在我给你送来这套书,好歹能帮您想办法让林姑娘把灾祸避避的份上,求您帮我请个好大夫,救救张爷爷吧!张爷爷是好人,他连我这么个非亲非故的都能收留养活,您救救他,救救他吧!”说着说着,这少年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叫:“我知道我就像个骗子,可我没办法啊!我也想回我爸爸妈妈那里去,我也不想烦您,我都琢磨了是不是再跳一次湖就能回去了,可是我不会游泳,张大爷把我捞出来的时候我就差点病死,我怕我再跳一次还没回去就直接淹死了……”少年越哭越伤心,越发的语无伦次了:“我就是个大傻子,送姐姐什么书不好,非送红楼梦,还繁体竖版,还什么古董,花了我一个月生活费,买新书多好,这么旧的书果然有古怪,哇……张爷爷快不行了,他自己吃菜团子给我吃窝窝头,我不能看着他死啊!”

孟姨娘本来是害怕的,可这回看着这个打扮的不伦不类的少年颠三倒四的一番哭闹,惊的目瞪口呆,再扭头看林如海,看他正自己按着太阳穴,想来也是被吵的头疼了。

“好了!别哭了!”林如海大喝一声。

那少年呆了一呆,止住了哭声,可能是憋的急了,竟抽抽噎噎打起嗝了。

林如海本是心乱如麻,可这会儿看了这少年这幅样子,烦闷的心思却少了几分,他为官多年,官场多少大风大浪都见过,这样一个半大小子是不是说谎,他还是看得很清楚的。虽然他说的自己的经历实在匪夷所思,但看看桌上的书,想到方才看到书的时候那种种奇异的感觉,再看看少年一身穿戴和处处与常人不同的举止,林如海已经信了他了。

这少年一派天真,行动间分明是家中娇养的孩子,可现在为个非亲非故的老人,冒着送命的危险到自己这里来,确是难得的赤子之心。林如海又一向对孩子心软,看他这样,年纪虽不算很小了,可分明身边人定时把他还当做孩子,这才养成这般天真烂漫的性子。更不禁又越发信了他三分。

“我叫人替你请秦老先生给你那张爷爷看病”林如海刚说了一句,却见那少年一下子蹦了起来大叫道:“林大人您真是好人!”

林如海说了半截的话被噎在喉咙里,只得咳嗽一声,徐徐说道:“秦老先生是做过太医的人,现在告老在家,轻易不给人看病,我先派人去递帖子,今日太晚,秦老先生年纪大了未必能赶去,我让人跟你到你那张爷爷家,好歹先吃些舒缓的药稳住……”

“好好好!林大人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林大人您果然是林姑娘的爸爸,也是大好人!”

林如海本是十分忧愁的,可被这少年胡说八道一通,虽是哭笑不得,却也难得的松快了几分。又唤了人拿了银子,去这叫做“许阳”的少年提过的当铺把他个“手表”赎回来。倒不是林如海就真的如此好人做到底,而是林如海对少年说的种种虽信了九成,但证据总是再多半点也好,听他的口气,他说的手表分明是一件在他所说的几百年后也是很珍稀的物件,虽觉得他不至于在这小事上骗人,可真能拿回那个手表,却是更能证明这少年的来历了。

派了得力的长随去陪这许阳回家,也叫了老管家亲自去秦太医家下帖子。跑去当铺的小子腿最快,加上当铺还没一里地,没一会儿就跑了回来,一进来就说:“大人,我去了柳记,看样子那东西确实值钱,他们总号掌柜的都在那里看呢,我就说是您的外甥前来投亲,盘缠被偷了,又记不清您的官职找不到您,这才当了传家宝,这会子找到您了,特地来赎。他们一听是您的亲戚,就要把那东西直接送我,我哪里敢收啊,因为是死当,看样子这东西也确实稀罕,我一看他们特地配的盒子就知道这东西不是便宜货,我觉得先前支的二十两怕是少了,就私自做主,直接拿了您让我拿在身边替您发赏钱的那袋子小银锭也加上了,一共花了五十两赎回来,连同他的两个小首饰也拿回来了,也没要他们的盒子,那盒子镶金嵌玉的,本是高价赎回,拿了倒不好看了。”说罢端上来一个被帕子包的整整齐齐的小包。

林如海接过那小包,打开手帕,两个似乎是金子打的小首饰只是细巧,倒没什么稀罕的。而另一个物件,虽早知道这东西恐怕不是凡品,但那材质做工样式依然让他吃了一惊,抬起头看看跑的满头汗的名唤贵明的小厮,夸道:“你做的很对!这东西50两赎回也不算贵了!没拿那盒子装很是妥当,一会儿跟孟姨娘再拿一袋子小锭子备用,再另拿2两做你的赏钱。”

林如海为人简朴,虽对下人和蔼,下人们月银也不少,但林家风气严谨,主子又少,故而赏钱的时候也不多。于下人而言,既拿了算是丰厚的月钱,做活计自然是分内之事,所以少有出了点风头就要赏银子的风气,只有额外做了什么确实值得夸赞的好事或是极其勤勉才有赏银。也就没把下人们惯出“月银白拿,赏银才干活”的一些勋贵之家积年老仆的毛病。

贵明身边总是揣着一袋子小锭子,备林如海打赏的时候花销,可经常的一袋子一年半载都花不光,常常是出外才花上一些。这会子一下子得了二两,钱还是小,可因其难得,可见这次事情实在是办的漂亮了,贵明自然是喜不自胜,十二三的小子,跟在林如海身边也算得用的,但毕竟只是小厮,不是管事的,一月不过一两银子,还都要交给老娘攒着娶媳妇,这会子二两起码能留下一两自己花,且回去老爹老娘一定会夸他一番,一出门就蹦跳着走了。

孟姨娘本也陪着林如海坐着,看他脸色一直不好未敢多言,这会子听到院门处贵明撞上门的声音,不觉忍不住笑道:“看您把这些小子惯的!”

“不过十几岁的孩子罢了!”林如海轻声叹道:“谁家的孩儿,若不是给人做奴做婢的,家里就这么一个,这么大还不是娇宠着?只要明事理,知是非,就是跳脱些又能怎么样呢?小时候都不许活泼些,这辈子还有什么时候能快活些呢?若要稳重,谁还用这些孩子,都用三四十岁的大人了,可谁不是从小长大的呢……不耽误正事也就是了。”

孟姨娘也就是引林如海开心罢了,可一见这话头就知道又糟了,无子几乎成了林如海的心病,女儿不在身边更让他仅有的欢愉也没了,这会儿一不小心闹得他又勾起慈父心肠了,忙打断道:“老爷说的是,贵明这孩子不当差的时候俩脚都很少同时在地上,总是在跳,可是当差的时候确实再没有比他会应变的了,这才十二,办起事情来就已经懂得随机应变,今儿还学会先斩后奏了,您身边确实缺不了这样的人,长大了,就又是一个钱管家。”

“莫跟我提钱管家!”林如海一想起贵明的爹脑袋就疼:“这孩子要真长成他爹那样子,我可不敢用了,能把人唠叨死。”说罢一愣,发觉一天的郁气似乎竟散了十之八九,侧过头来看看孟姨娘,轻声道:“难为你了,一家里事情要你管,还整天操心生怕我烦闷变着法子让我开心……我没事的,今天这少年来的虽是古怪,却是好事!我是真心这么觉得,不是哄你。”

第三章

林如海确实真心感谢上苍,把这个叫做许阳的少年送到他眼前。他心里知道少年所说的一切恐怕都是真的。

林如海接过第一本书时,便觉得有恍惚入梦之感,只是恍惚了一下便清醒了;待那个叫做许阳的少年说了自己的经历,然后当面奉上另三本时,书一入手他更是一下子便如离魂一样,宛如做了一场大梦,似是亲身经历了自己由生到死的此后四年间的种种:一会是官场是非烦事不断,一会儿是思念女儿却不得见逐渐忧思成疾,一会儿是接到寡姐病死的噩耗吐血病倒,一会是自己沉疴难治送了信叫女儿回来。恍惚间自己已在弥留之际,听见女儿在床前低低哭泣,勉强睁开眼,却看到明明是花季的女儿却瘦的几乎形销骨立,全看不出当日自己膝下虽不算胖却也娇嫩可爱的样子。万分心疼,想去摸摸女儿的头发,手却再也抬不起来。

林如海觉得自己身子越发沉重,似要魂飞魄散,可一晃神的功夫,却发觉眼前烛影晃动,孟姨娘扶着他一脸焦急,这才发觉时间不过是过了片刻,历历在目十分清楚的过往竟是南柯一梦!待到那叫做许阳的少年开始语无伦次的求他时,林如海已经几乎定下心神,开始思索这南柯一梦告诉他的未来之事是不是可以全信,该如何应对了。

林如海是个办事十分有条理的人,官做到他这个地位,如果糊涂了是根本撑不下去的。他心里虽乱,行动上却还是稳当的,派了三波人出去,自己便让孟姨娘多点几根蜡烛,准备认真读读这套据许阳说是后世写他女儿的书。

亥时三刻,老管家派人回来送信,说秦太医是医者父母心,听说病人情况不好,并没有等到明日,收拾了东西直接就赶到那张老丈家里去了。老管家不敢怠慢,一路陪去,到了张家看到先去的几个下人已经买了新的被褥给那张老丈铺上,屋子里也收拾的能住人了。只是秦太医说张老丈年岁大了,又颇受了几年的苦,其实身子早就掏空了,只能慢慢将养,便是没有这场病,也不过多活个一二年罢了!现在慢慢养着,也只是耗日子,吃些药让病人不那么难受罢了。秦老太医年纪大了,先回家了,说明天再来给林大人诊脉。

林如海听到最后,便知道又是老管家自己的手笔,他平日最嫌自己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书童多事,可经历了刚才的这一场惊吓,也确实觉得自己应该保重身体,便也没多言语,只吩咐人明天再带些银子过去。

此时已把那书粗粗的看了一小半,毕竟年纪大了,这书的字又实在是小了些。林如海虽很是心急,可此时已经觉得耳朵有些鸣了,这一天下来,几次悲喜惊吓,确实太过疲惫。此时他的心境又与过去不同,一想到经历的生生死死的一梦。便觉得再没什么比身体康健更重要,想到梦里女儿憔悴的模样,又忽然想起梦里要在三年后死去的姐姐,更勾起女儿可能早逝的念想,虽恨不得立刻把书看完,但还是叫人打了洗漱了,把书收好,也不叫别人碰,直接摆在了枕头边,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醒来,林如海索性也没去前面衙门,只在家里看书,待客。秦老太医如约前来,皱着眉毛训了他一通,骂他就算夫人不在,也不该如此糟蹋自己的身体,又笑道幸而还好家里人用心,请了他来。林如海虽看着还好,但这几年确实保养的不怎么样,平日还好,可真要是遇到公务繁忙的时候累倒了,再遇上什么大悲大喜的,保不住就会撑不住的。幸好发现的早,按照他的房子吃上两三个月,以后再不要熬夜劳神,养上一年半载,估计也就没有大碍了。

林如海含笑连连称谢,心中却是惊涛骇浪,在梦里,自己可不就是不注意保养,那阵子朝廷麻烦多多,盐政这边又接连出了好几个的纰漏,自己心力交瘁,再加上后来身体每况愈下,以至于一接到寡姐病故的消息一下子就撑不住了?一面心惊胆战一面却有些庆幸。

秦老太医是林家的故交,与林如海的父亲昔年便是熟识的,故而对他很是不客气。虽如此,却不是多言之人,对他连夜请自己去看个贫苦的老头子有些疑惑,但却也没有多问,毕竟官宦之家,忌讳颇多,既帮了忙,何必再多嘴惹人烦?倒省去了林如海解释的麻烦。

又有下人回来向林如海回报张老丈家的状况。听得老管家派人到邻居处打听清楚了,这张老丈是扬州本地的人,一辈子无儿无女,老妻去年又去了,年岁大了做不得工,一个人守着个院子,赁出去几间赚几个钱够自己嚼用罢了!

这许阳是他一个月前从湖边捡回来的,当时他被一条画舫的船娘从湖里捞上,可倒在那里不省人事,打扮又奇怪,故虽然被好心人捞上来,可毕竟救他的也只是几个船娘,撑的又是楼子里的船,哪里敢带他回去?看他还有气,就把他放在岸边,给他盖了个单子擦擦水迹,并将他抱着飘的大箱子也捞出来放到他旁边,已经相当的仁至义尽了。

正好张老丈路过,看他年岁尚小,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不顾自己又老又穷,硬把他连背带拽拖回家去。谁知道这少年醒了之后竟不像个好好的人儿,恐是吓着了,满嘴都是胡话,胡言乱语的折腾了好些天才安静下来,偏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半大的人了,却还要张老丈与他洗衣做饭。这少年倒也真的不是那么不通世事的人,也给帮过忙,结果做饭险些点着了厨房,洗衣服又还要先烧热水,再加上被谁淹过一场,风寒一直没有好利索,走几步就冒虚汗,张老丈哪里还敢让他去?又心疼他年纪小,有点什么好的都先紧着他吃,一来二去,好容易小的病完全好了,倒把自己累的病了。

又打听到这叫许阳的少年,虽然什么都似懂非懂,对张老丈却实在是孝顺,虽干不得活,却是当真为了张老汉想尽办法了。每日到集上替人写信,可他毕竟是生面孔生意并不算好,于是又当了身上几样东西,因怕自己照顾不好老人,硬着头皮雇了街坊的一个大婶每日来给烧水做饭洗衣服,自己则是陪在跟前喂饭洗漱,老人病在床上,他每日端屎端尿也不曾嫌弃过半分,便是亲儿子,也未必做的比他强了。

林如海听了,倒有些赞叹。这孩子虽是一派天真,虽有些娇气却不骄纵,虽莽撞却不乏赤子之心,又想到他所说的“来自几百年后”,更是觉得心里有些痒痒:几百年后是甚么样子,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所以说其实那许阳没说错的,林如海不愧是林黛玉的爹,遇上这样奇怪的事情,除去担心家人之外,好奇的竟是几百年后的风土人情。

整整5天的时间,林如海认真的把那套红楼梦看了三遍,衙门里紧急的公务拿回了家,反正他请了前太医过来,摆明了是生病的。白天看书,晚上就结合了书中的内容开始回忆那南柯一梦的经历,认认真真算计了过后几年朝廷上的变动,认真地思考着如何改变自家的命运。改变命运这个说法听起来摩登了些,跟这个环境不搭调。但是确实就是此时林大人的心情写照。任谁知道自己只剩下四五年好活,自己闺女在自己死后三年也憋屈的死去了——就算那个续书没谱,但是在女儿生死这一点估计却不是杜撰的——知道这种种可怕的未来,不想改命才是疯了呢。

又仔细想了几日,最后狠了心把孟姨娘也叫来商议——实在是没别人可以商量了,孟姨娘那日听了半截子话,与其让她想东想西的还不如说了实话,她是女人,心思细,又是有点见识的,外务上不成,但是家里这些麻烦她恐怕确实有点主意的。

许阳那边的消息也一直不断传来,那张老丈怕是真的不行了,许阳这几天衣不解带地伺候着,每天都要背着老丈哭几场,据说熬的也瘦了不少。林如海感激他为自己送来了书,又喜爱他的人品,加上慈父心肠发作,所以一直让老管家着人专门照顾着他。别的不说,起码把那几间破房子捯饬的能住了,也有人专门洗衣做饭煎药了。这又要说林家的教养了,就算是派到个穷老头子家帮忙,派去的下人也是勤勤恳恳认真做事,林家一向简朴,林如海又是御兰台寺大夫,对家仆约束的越发严格,所以确实不像其他高官的下人般一个个养出嫌贫爱富一身的毛病。

林如海一脑袋的糟心事,原本是很清楚的人,可是毕竟事关自己跟女儿的性命,照他想的,真是不想让女儿在贾家多呆上一天了!若说对岳母一家有多恨,倒也未必,岳母是真心疼爱女儿的。至于后来的种种事故,人死茶凉,怪只怪自己死的早!林如海这人,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满口道德文章的那种,而是真正地为人谦和,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的谦谦君子。他遇到不平之事,往往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而后才是追究别人的错处。所以尽管看了几遍红楼梦,对岳母一家,有埋怨有责怪,但确实达不到恨的地步。但,即使不恨,心里毕竟还是有了疙瘩,实在不想女儿在那里呆下去了。想接女儿回来,又想到女儿的教养问题,满头的官司越想越心烦。

倒是孟姨娘果然没让他失望,陪他想了几日,也认真地看了书,又细细问了他还记得多少梦境之事,整天想的眼睛都熬红了,这日一早,忽的对林如海说:“老爷,您接姑太太回来吧!”

第四章

“接姑太太回来!”

一语惊醒梦中人!林如海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关窍!这不但解决了接女儿回家无人教养的问题,说不得还能避免了姐姐病故的这个事故!想起姐姐年前死了婆婆,梦里自己忙于公事,明知道姐姐寡妇一人,没有子女,相依为命的婆婆又故去了,自己却没时间探望,只让人年节准备礼物送去……

想自己少年丧父,母亲柔弱多病,几乎是姐姐一人支撑了家里十几年,为了等自己长大成人,硬是把自己的婚事放在一边,结果二十多岁才嫁人,嫁的自然不算如意。丈夫身体不好,婚后多年他们都没孩子,也是年近四十才得了一个哥儿,夫妻俩爱的跟眼珠子似的。偏又在两岁那年被人拐了,林姑太太的丈夫一听说这消息就病倒了,没两年便去了,她与同是寡妇的婆婆相依为伴多年,前阵子婆婆又去了!自己也曾写信让姐姐索性过来自己这边,被姐姐拒绝了,只说有夫家族人照料,一切都好。可想起几日前的梦境,才忽然醒悟:姐姐孤零零的一个人,哪里过得会好了?分明只是不想给自己添麻烦罢了!

想到此处,更是下定了决心,急忙修书一封,派了可靠的老家人去接姐姐。

林如海在信里也不多说怕姐姐一人无人照料的话,只说自己孤苦一人,身体不好,怕姐姐再不来,有生之年都见不到了。又说自己的女儿虽送去外家,可是自己思念的苦,越发撑不住,想接女儿回来,又怕女儿落个无人教养的名声,得不到好姻缘。只求姐姐可怜自己,到这边陪陪弟弟,帮弟弟照料女儿,让弟弟死前也能享受几年天伦之乐。

以林如海一贯为人,岂能写得出这般死皮赖脸,拿性命要挟的信?实在是一番惊吓之后,觉得什么也没有自家亲人性命重要了,就是没脸没皮一些又值什么?总归自己姐姐看了信一定会心疼自己,就是再为难也会赶来的。果然后来林姑太太接了信,大哭了一场,二话不说,召集了夫家的亲戚,只说自己年岁大了,也不准备过继孩子了,若是天可怜见能找到自己的小儿子,自己的那点嫁妆银子也够养活了,其余身外之物,一个寡妇人家也没什么稀罕的了。把夫家的财产该分的分该送的送,只留了老宅跟几百亩地养活几个老宅的老家人,把自己的嫁妆,田地铺子自然是收好了契书着人打理,而当初带到许家的物件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变卖,租了船浩浩荡荡地往扬州赶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另一面,林如海咬牙继续厚脸皮装病。又写了信往京城荣国府上送,依然是只说自己病了,想见女儿,直接派了老管家的弟弟跟弟媳妇去接,孟姨娘暗地把那媳妇叫来嘱咐:让她见姑娘,嘱咐姑娘把喜欢的东西收拾行李的时候都带回来,衣服什么的倒罢了,一年大似一年的,丢了也不可惜,重要的首饰书籍干脆都带回来,不稀罕的就不用收拾了。一定要告诉姑娘大人身体问题不大,只是想姑娘了,让姑娘别担心,再把姑娘急病了那可了不得。这些话私下跟姑娘说,让她别跟老太太讲,免得老太太舍不得。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老爷想姑娘的紧,不这么着也不好意思生生的直接接回来,反正过几年老爷是要回京的,姑娘也不用舍不得大伙儿,以后还是得见的。

如此两拨人出去,林如海这才稍微定了定神。

又忽然想起自己的任期问题,不禁暗暗叫苦。梦里之所以自己身体后来那么差,无非是在这该死的巡盐御史的位置上坐的太久了,麻烦太多才累坏的。这巡盐御史本就是由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就是兰台寺大夫,第一章说过的)兼任的,规定就只任一届,怕的就是跟盐政上的人处的久了沆瀣一气。偏自己深得圣恩,结果三年满了(清初这个职位任期一年,很明显这是架空,原文里没听说林如海换工作的事情,明显干了不止一年,所以我按照一般的官制三年算了,第一章提过,这里再强调下,免得遇到考据党抽我……咳咳)硬是说他办事让自己放心,又放了三年。这种火烤般的位置,居然让自己连任,难怪自己没几年就见祖宗去了……

林如海想起明年年初就任期就满了的事情如坐针毡,思来想去,还是老办法,继续拿病当免死牌!反正这几日自己身体确实不怎么样,秦老太医都说他思虑过度了,干脆,上疏乞骸骨!只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