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生物探测器-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的也是,这个当做兴趣爱好,培养一下情操还是可以的,这部手机归我了,不要这么看着我,本太子允许你多拿一块金砖!”张凤林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

  “能不能改成金盏?我看着那些金盏十分漂亮,最好给我一套!”莫邪故意一脸狗腿的讨好道。

  “准了,看中了什么,自己去拿!”张凤国一把抢过手机,开口道。

  “二哥,你敢抢我的东西?小心我去骚扰你媳妇!”张凤林傻了眼,干脆对着张凤国的要害过去了。

  “打不死你!再说,你嫂子看得上你?”张凤国不屑的道。

  “不要闹了,赶紧过来干活!”张灵云训斥道。

  “我这可是为了更好的干活,大爷,从这边开挖,小心点,这边全是金砖!”张凤国此时也变得活跃了点,因为他感觉,他的老婆真是好眼光,随便抓了一个大头兵,居然还是个土财主。

  “我靠!”

  “嘘。。。。。。”

  “真漂亮。。。。。。”

第三百七十三章镶金兽首玛瑙杯

  “我们老祖宗真会玩!”

  “这是有多少?”

  “看看就算了,绝对不能拿出去,会被人抢的。”

  “要是我发现了别人有这些东西,我也会抢!”

  “好好收着不就好了?”

  “对,发现了这些,不过是让我们有了起步的资金,以后我们发了财,一定要把黄金补回来!”

  “你们就不要胡思乱想了,现在拿出去了黄金,真的能够补回来吗?”

  讨论进行了好一会儿,众人才沉默下来,现在不是古代了,做生意没有那么简单!

  此时的莫邪也震惊的看着这些金器,而其他人,也跟他的表现差不多。

  兴奋过后,他们全都盯着脚下的黄金,所以说,人真的会见钱眼开,特别是看到灯光下金光闪闪的金器,那种感觉,绝对会让人心跳加速。

  看图片,跟看实物,绝对是不同的感觉,这一点莫邪感受最深。

  “不要感叹了,小心的清理出一条路,里面还有更多!”莫邪提醒道。

  经过莫邪一说,所有人全都下手了,不过,每拿起一件,他们都舍不得放下,当然,也包括莫邪。

  莫邪拿起一件有铭文的金器,仔细的查看,想要看看这些金器的历史沿革。

  这些金器,形制精美,纹饰精湛细腻,总共有四五百件,从铭文看,它们绝大多数属于张氏家族,少量属于其他家族,显然这些少数不是张家巧取豪夺而来,就是收购而来。

  这批器皿多是日常生活用品,碗、盏、杯、碟、盘、瓶、盒、壶、钗、炉等。

  其中一件金凤头形盖执壶工艺考究,制作精美,构思奇特,其独特的审美情趣,跃然于上。

  这批金器上的铭记落款不少,可辨别的铭记有250多件,铭文为“张祖一郎”“张家造十分”“寺街陈家”等,制造工匠、商家、地点的名款。

  这些铭文只出现在某种或某套器具上,表明当时分工很细,一个作坊只打造一种,或少数几种金银物品。

  很多金银器上标明了成色、重量,如“张家十分”“注子一付重叁拾壹两”,可见当时人们对质量和技术充满自信,私营作坊和个体工匠数量既多又很成熟。

  “莫邪,你快看,这里是不是又有发现?”就在众人清理这些金器的时候,张凤国拉了拉莫邪问道。

  莫邪当然知道里面还有不少东西,但是他真没想到,张凤国能够利用手机程序,找出了一处地下窖藏。

  这里存放的东西,很明显是根据年代不同,分批存放的,门口的这些,明显距离现代时间最近,而越是向里,年代越是久远。

  此时在手机上显示的储藏器物不少,最多的是密封的铜箱子,其中最显眼的有两个,其中一件是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巨形金瓮,另一件是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大金罐。

  这两个大器之中贮藏了金器、玉器、宝石、金石饰物、金银货币、金铤、金饼和药材等千余件。

  看年代,这些东西的时间跨度很大,最古老的应该有上千年前的历史,那个时候应该属于唐代。

  只是那批唐代金器物,就达265件,药材超过八百份,这个时候,莫邪只能是佩服老张家的执着了,他们不止是存储食物,药材也绝对不会放过。

  能够看得出来的药材,就包括了人参、鹿茸、何首乌、黄精、灵芝、茯苓,其他还有一些矿石,像是朱砂等等,看着像是炼丹之物。

  这里面很多是莫邪认不出来,不过,这些药材都是干品,保存的很好,这根那些大金罐密封的好有关,不过,莫邪关心的可不是这些药材,而是里面一套火红色的杯子。

  那是一套精美的镶金兽首玛瑙杯,一套八件加上一件执壶,正好凑齐一套酒具。

  这套玛瑙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用的材料是一整块世间罕有的带条纹状的红玛瑙,玛瑙两侧为深红色,中间为浅红色,里面是略呈红润的乳白色夹心,色彩层次分明,鲜艳欲滴,这本身就已是极为罕见的玉材。

  此杯为模仿兽角形状,口沿外部有两条凸起的弦纹,其余的装饰重心均集中于兽首部位。

  兽作牛首形,圆睁双目,眼部刻划得维妙维肖,炯炯有神,长长的双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双耳硕大,高高竖起。

  兽嘴作镶金处理,同时也是作为此杯的塞子,双唇闭合,两鼻鼓起,就连唇边的毛孔、胡髭也刻划得细微精确,显得十分生动。

  这种角杯实际上源于一种被西方称为“来通”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的工艺美术中是十分常见的。

  因此,这件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这批金器中,饮食器有碗、盘、碟、杯、壶、羽觞等130件,药具有锅、盒、铛、瓿、石榴罐等49件。

  其中盥洗器有罐、盆、水器等14件,日用品有灯头、熏炉、熏球、锁钥等32件,装饰物有钗、钏、铃铛等40件。

  其中有纪年铭记的,最迟是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金饼,但根据唐代花纹及金银器形制的编年,上限可早到7世纪中叶,下限可到8世纪中叶。

  属于7世纪中叶的金器,有蔓草龙凤纹银碗、双狮纹莲瓣银碗、海兽纹云瓣银碗、狩猎纹高足银杯、人物八棱金杯、乐伎八棱金杯、掐丝团花金杯、双狮纹单柄金铛等多件。

  这些器物的装饰面,采用十二瓣划分手法,且多S形或U形瓣;器底有焊接的装饰圆片,尤其八棱形器物的出现,显然受到萨珊银器工艺的影响,反映了初唐金银器的时代特征。

  这批金器制造工艺复杂精细,切削、抛光、焊接、铆、镀等工艺已普遍使用。

  焊接已有大焊小焊、掐丝焊,技巧纯熟,焊缝不易发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盘、盒、碗等器物上,都有明显的切削加工痕迹,起刀和落刀点显著,刀口跳动亦历历可见。

  小金盘的螺纹同心度很强,纹路细密,盒的子扣系锥面加工,子母扣接触密闭,很少有物件轴心摆动情况,证明当日切削加工已趋成熟,这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应是比较重要的发现。

  许多金银器上都用墨书标明每件器物的重量,反映了唐人管理金银器的方法,也为测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条件。

  莫邪使用超级生物探测器测了一下,发现唐代每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一大斤为684。768克,这应该是对唐大斤最精确的测定数据了。

  “这些乱七八糟的都是什么?”金器看的多了,也就平常了,所以现在张凤林对一些奇怪的器皿,产生了兴趣。

  “应该是古代炼丹用的东西!”刚开始莫邪也许不认识,但是,只要他搜索一下,所有物品的来历出处,有什么用,都会一清二楚。

  张凤林好奇的东西,其实是一套完整的药具和大量的药物,其中的药物在唐代属名贵药物,除了莫邪认识的那些,还有丹砂、紫石英、白石英、钟乳石等贵重药材,而这里面仅朱砂一项就有7种规格。

  其他还有炼丹器石榴罐、煮药器双耳护手金锅、单流折柄金铛、单流金锅及许多贮药盒、饮药用具,显示了唐代药物学的发展与成就,反映了唐代炼丹的盛行。

  这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唐代药具和药物最为系统、完整的一次发现。

  此外,还有很多外国金币,如东罗马的希拉克略金币、波斯的库斯鲁二世银币等,应是当时中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标志。

  除了唐代的金银币,还有一些其他币种,莫邪统计了一下,居然有39种之多,既有唐土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西域高昌国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尔,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

  从这些金银币上,很容易看到张家收藏的时间跨度,因为这些金银币的时代跨度达千余年,涉及面东至日本海、西至地中海、幅员数千公里,这在钱币史上肯定是第一次,算是钱币收藏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发现。

  这里面比较显眼的有鸳鸯莲瓣纹金碗,赤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金壶,赤金鹦鹉纹提梁金罐和赤金走龙,其他金、银、铜钱币无数枚。

  其中还有玛瑙器九件,琉璃器一件,水晶器一件,玉带十幅,玉臂环一对,金饰品无数件,另有金箔、玉材、宝石无数。

  “这次是真的长见识了!”张灵云一边行走一边查看,而走了几步,他就会打开一只紫金箱。

  “大舅,最里面的那些箱子,就不用打开了!”这个时候,莫邪阻止了张灵云的动作。

  “恩?”张灵云一愣,有点反应不过来。

  莫邪道:“这里面这些全都是书籍,打开了很容易损坏!”

  “都是书?”其他人也被吸引了过来。

第三百七十四章东汉石祠

  莫邪推动了几个箱子,箱子都不算重,如果里面是金银,肯定不会这么轻。

  “那就不动了!”张灵云呵呵一笑,干脆走到了一边。

  这里的宝贝多了,莫邪肯定不可能说谎,如果说谎,那么只能说明这些箱子里面的宝贝更加珍贵,但是,还有什么宝贝,是比他们现在发现的这些更值钱,更珍贵的?

  既然没有,那么莫邪就没必要骗人。

  “这么多箱子都是书?这多可惜啊!”其他人可没有多想,所以全都可惜的看着那些箱子。

  纸质的书籍,自然容易损坏,所以他们也不会胡乱打开。

  “纸寿千年,难道还真能保存这么多年?”

  “肯定的,你没看箱子密封的那么好!”

  “哈哈,你们不知道了吧?我能够检测出来,看看,这里面全都是木纤维,还有樟脑丸、生石灰,这些是防潮防虫的,咦,就连纸张也是经过化学处理的?看来还真不能小看古代人!”这个时候,张凤林拿着手机嘚瑟开了。

  “你小子不要大呼小叫的!”张灵云没好气的看着张凤林道,他这么一说,好似他多么不信任莫邪一样。

  “我们张家能够流传到现在,自然是诗书传家,藏这么多书是应该的。”张灵慧得意的道。

  “这得得有多少书籍?”张凤府看着一只只垒起来的紫铜箱子,惊叹的道。

  “不要感叹这个了,前面应该是你们张氏的宗祠,没想到在这地下,居然还建有一座宗祠!”这个时候,莫邪再次提醒道。

  “宗祠?怎么可能建立在这里?难道这样也怕被人毁了?”张凤岚嘿嘿笑着道。

  莫邪也笑了,张家的宗祠还真得藏起来,要不然,还真有人想要来毁了它们。

  “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

  “这什么意思?怎么弄了这么一副对联?”

  “还能什么意思,这幅对联解释了什么是张!”

  “张,施弓弦也,以弓,长声。”

  这就是张氏的来源,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

  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

  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这幅对联的使用率很高,可以说是广泛镌刻于各地张氏宗祠的楹联,它诠释了张氏与弓箭、与北斗星的密切关系。

  张氏的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弓矢的发明者。

  弓箭可是远程杀伤工具,对氏族社会影响极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还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

  :“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另外,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

  尽管张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但与刘、李、赵三个汉唐宋强盛王朝的国姓相比,人口数量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而今居然排名第三,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个中原因,值得研究,看看现在第一大姓——李姓,历史上先后出现过6个李姓政权,称帝者多达60多个,仅仅一个唐朝,就统治中国将近300年,开枝散叶,兴旺发达,子孙必众。

  而张姓则是个例外,虽然张姓历史上也出过皇帝,建立过“前凉”,但由于地处西北,疆域狭小,又逢五胡乱华,存活时间很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但是,尽管张不是国姓,但从汉朝起,张姓人才风起云涌,形成了名门望族、家族体系,使同姓人口大量增加。

  秦汉时期,张姓还是一个小姓,但汉朝数百年,张姓却牛人辈出,对汉朝乃至中华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比如,政治家汉初三杰的张良,外交家出使西域的张骞,天文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五斗米教始祖张道陵……

  当然,汉朝也衰亡也掌握在张姓手中,东汉晚期的“黄巾起义”,张角三兄弟敲响了汉王朝的丧钟,后来的大太监张让,更是祸国殃民。

  如果只是看后来这想张家名人,他家的宗祠藏在这里是应该,如果在外面,肯定被人烧了。

  走进宗祠之中,果然看到了很多名人,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张氏老祖张挥,其次就是张让,其他就没有人知道了,但是,到了近代,却出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

  这些都是上五代的张氏老祖,他们的名字到现在还记录在家谱上,每年都会被拿出来祭奠!

  “最后一个是祖爷爷,爷爷临走都没有合上眼,他是想着入宗祠啊!”张灵凤看的伤心,直接哭了起来。

  虽然她爷爷死的时候它还小,但是,那个时候给她留下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这里没有她爷爷,肯定是一个遗憾。

  “不要伤心,这次出去我们就祭祖,到时候把爷爷他们请进来就行了!”张灵云道。

  有了这种想法,张灵凤也不伤心了,她被老莫拥着,走进了张氏祖祠。

  “这是石祠?”刚刚走进去,张凤国就惊讶的道。

  “咦?凤国长进了?说说,什么是石祠?”张灵凤道。

  张凤国被众人盯着,有点不好意思的道:“我也不知道,就是见过一座这样的祖祠,听说那就是石祠!”

  “你说的是东汉石祠?”这个时候,莫邪明白了张凤国说的是什么。

  齐鲁大地上的孝堂山石祠举世闻名,这座东汉石祠建于东汉初年,历经两千年历史风云,石祠之外的庙宇建筑早已几经变迁,但石祠至今完好无损,它也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郦道元中记载:“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

  历史上的孝子堂大名鼎鼎,所在石祠所在的小山坡,现在就叫作孝堂山,所在的镇就叫作孝@里镇。

  而石祠以及石祠后面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谁,至今还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不过,那座祠堂的规格,跟张氏祖祠可没法比,但是,其主要建造材料,却是相同,所以张凤国才想到了那座石祠。

  张氏这座祠堂虽然建在地下,但是面积绝对不小,祠堂坐西朝东,系五开间三进建筑风格,保存完好。

  祠堂面阔25米,进深47米,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石祠前面正中用一上下大斗的八角石柱,将石祠分割为二,在八角柱与后山墙之间置三角石隔梁,使石祠成外看为两间,内部连成一整间的形式。

  石祠墙壁均为厚约0。2米的石板砌成,屋顶两面坡的石板刻出脊背、瓦拢、勾头、椽头、连檐等形状,石祠内北墙下横列东西向的低矮石台。

  祠内石壁和三角石梁上雕刻有精美的画像,刻圣贤,模仙凡,有农耕,有井盐,出行图,车骑图,乐舞队,百乐喧。

  画像的构图和雕刻,都达到了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高峰,可以说是汉代画像石最完整、最杰出的代表作。

  这座石祠的主体建筑,全部在一座巨大的洞穴之中,看样子,这座祠堂几乎填充满了这座洞穴,所以看着像是跟洞穴相连,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虽然建设在地下,但是祠堂主题建筑一点都不少,主要建筑全部为硬山顶,屋脊嵌瓷,青瓦顶。

  屋内梁柱、驼墩、瓜柱等构件有人物、鳌鱼、花鸟、走兽、水族、灵芝等木雕彩绘装饰。

  祠堂正面外观,正中为凹斗门楼,门首横额正面刻着“张氏祖祠”四字。

  莫邪能够看到,不断维修的痕迹,特别是聪训堂,简直跟新的一样,看来它是最近才修的,在这地下,就是一百年前维护的,也看起来如同新建一样。

  所以,就算是屋内梁柱、驼墩、瓜柱等构件的雕刻、油漆,都崭新如故,上头的雕刻细致入微,漆画栩栩如生、色彩鲜明。

  这样的古典建筑,在外面是很少看到的,就算先前莫邪他们看到了一些古代园林楼阁的瓷器模型,此时看到了修建的这么庄严肃穆的祠堂,还是心情激动。

  前后左右先看全貌,单檐,悬山顶,两开间,前面正中立一石柱,柱头是一大斗和后墙之间上架着隔梁石。

  门两侧还各有一根石柱,只是后人采取的加固措施,说是后人,但一根立于唐代大中五年,一根立于宋代崇宁五年,也都是远追唐宋的古物了。

  这座祖祠,每一次维护、修建、扩建,都有铭文刻于石上,所以,它们的历史,莫邪等人看的一清二楚。

  当然,除了记录修建的时间之外,这里还刻录了不少文字,比如西山墙外侧是刻于北齐武平元年的。

  这个虽然是抄袭的其他地方的文章,但是根据颂中文字,却足以说明,古人是崇尚孝道的。

第三百七十五章汉代画像石

  看着精美的石刻,莫邪他们全都震惊了,他们还真没想到,这座地下祠堂,居然建设的这么恢弘大气。

  当然,莫邪他们观看的还是文字,这些北齐刻字真是漂亮之极,看着这字,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了娲皇宫北齐刻经,还有小南海石窟。

  当然,张氏祖祠也能够追溯到汉代,而汉代的石祠,自然少不了雄浑有大气的汉画像。

  在石祠内部的三面墙壁上以及三角石梁上,都刻满了精美的图画。

  图画大多是阴刻线描,遒劲流畅,难得的是在如此大的面积上,巨幅的图画布局宏大,繁而不乱。

  在院落里,还陈列着不少汉画石!

  汉代画像石悠久的历史和极大的艺术魅力,就算莫邪这种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人,也被吸引了目光。

  这里的画像石还真有“冢上有石室,制作工巧,其内镌刻人物车马”的感觉。

  而这里的一批画像石,如果曝光出来,肯定会引起轰动,因为在清代黄易发现了武梁祠画像石,就轰动了金石学界,对汉画像石的研究和著录也达到了高峰。

  翁方纲的、毕沅和阮元的、冯云鹏和冯云鹈的以及王昶的,都对汉画像石做了记述或考释。

  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为后人更加深入的研究开启了先河。

  建国后,更多的学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汉画像石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有了许多发现和成果,使其为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首先就是汉画像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雕刻技法。

  汉画像石艺术存在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末年期间,历经300余年。

  自春秋战国,齐鲁地区逐渐成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汉初,由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至武帝时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大土地所有制的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

  东汉,土地兼并加剧,山东地区诸侯王等豪强地主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他们的宫殿、生活、墓葬都是非常奢华的,这就为汉画像石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是与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