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色无双-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苏默的邻居,卖杂货的宋家叔婶偷偷朝外瞅了一眼,见无人查看,溜进来对着苏默紧张道:“苏家伢子,这次打砸的一群人,都是黑衣蒙面,根本没有留下证据。还是不要追究寻那祸事了吧!”
“宋家大叔!”苏默望去:“族人如此对我,我已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还望大叔告诉我,此番恩情,定铭记于心!”
宋家叔婶支支吾吾,不肯言语。
正当苏默渐渐目光深沉的时候。忽而,宋家叔婶身后出来一个壮实少年:“苏家哥哥,我知道!”
这少年生得身子壮实,长臂高身,眉眼方大。此刻义愤填膺地说出此话。
宋家叔婶见独子坚决,也是叹了口气,道:“便是知道又如何?苏家六房财大势粗,而且此次全部黑衣蒙面,便是见苏留背影相似,可谁能指认?况且又无铁证!少爷,还是早些去书院,待考取了进士,再来报仇吧。”
苏默只是谢过宋家夫妇,知道是谁做的便好。找到了目标,苏默自当使出雷霆手段:“先去救松伯!”
说罢,苏默又看向正在整理屋舍的夏老汉,拳头握得咯咯直响:“云天,走,随我去县衙!”
“好!少爷我们去报案苏留打砸吗?”
“不,是击鼓告冤!”
“等等,苏家哥哥,我也去!”忽而,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宋家独子跑到苏默身前,道:“苏家哥哥,这些年你不嫌弃我宋大壮,还为我从外面高人手里求来了方子救命。宋大壮欠你恩情,今天,一定要带上我!”
“好!”苏默心中一阵感动,苏默少时在族中几乎没有伙伴。唯有这个在南城的邻居和苏默关系不错,是自小一起长大的铁哥们。
“那我也不矫情了,大壮,我知道你街角巷里都熟。我便交代一件事给你!”说罢,苏默在院里翻箱倒柜,找出二十两碎银子,全部交给宋大壮:“大壮,附耳过来!”
苏默几番吩咐,宋大壮连连点头。拿着手中二十两银子,斟酌了一下,又取出一半银子递过去,对苏默道:“只要十两银子,保管将事情办好!”
苏默摇摇头:“亲兄弟明算账,我苏默不能亏待了自己兄弟!”
苏默没接,只是拍了拍宋大壮的肩头。转而看向一边的夏氏祖孙,忽而眼睛一亮。
原来,就是这么短短一个时辰。夏达便将自己打点得清清爽爽起来,洗去牢中弄的灰尘之后。不过十三四岁的面容,清爽隽秀,再加上那股子娇娇怯怯的模样。很是勾得人生出一股子保护的欲望。
苏默不得不感叹自己捡到宝了,但一想到由此引发的一场祸事,苏默又不得不感叹,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只是这时候还不是欣赏美人的时候!
“少爷,都准备好了!”匆匆用完晚餐,苏默便带着夏氏祖孙向县衙出发,只不过夏老汉一看天色,不由疑问道:“少爷,天色将暗,这县衙恐怕已经闭门了啊!”
苏默脚步不停,此刻已经换上了全套的石鼓书院礼服。这是每个石鼓书院学子配发的袍服,紧身窄袖,看起来十分精神。而且质地上佳,是天下一等的苏绣制作。
而每套礼服袖领上都有紫边金冠印花,胸前表明科、级、姓名。比如苏默便是石鼓书院,法科,崇明三十二年级,苏默。这代表苏默是先帝崇明朝三十二年在位时入学石鼓书院的法科。
这一身学服被苏默郑重拿出,连带着原先对苏默不大报希望的宋家叔婶都改变了初衷。
而夏氏祖孙,以及云天,更是咬牙瞪眼的时候,抬头挺胸,气势昂扬。
第八章:石鼓学子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心急了,一下子就想着能够怎样怎样。还友情找了很多很厉害的朋友,这才在大家的支持下,有了这么多红票。新书不易,以前就心慌慌地,唯恐自己写不好。
有时候觉得,自己委实不是个自信的。有些小自卑,码字嘛,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何能够坚韧地走下来。也许这是咱湘伢子骨子里的执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一下。这章发完,就差不多两万字了。两万字,就可以登上新书榜了。
也就意味着新书之处,最为激烈的时候要来了。请大家红票,收藏,点击,评论。各种准备好,陪着微言……且杀他一场。】
【额……说点败兴的,最近稳定两更没问题。成绩好的时候多一更也OK。】
【嗯,再多点助兴的。下个月,我会多更新。具体不多说,绝不是两更就对了。】
石鼓书院,乃是太祖起兵之时的所在。书院八百书生,本该泯灭历史之中。却在太祖华元的带领之下,投笔从戎。其后阵亡伤残不计其数,整个国朝之初,大半阵亡沙场,但同样,国朝之后,帝国精粹大半出于石鼓。
再加上几百年来的底蕴,石鼓书院带来的影响力不问可知。
整个湖广行省,能够入籍石鼓书院的,每年不过双手之数。就这,还是沾了生源地的光。便是两京那等帝王所在,也不过是这个数。
苏默能进石鼓书院,比起后世的什么文理科状元那还要更加轰动。几乎可以说是半只脚踏入到了进士的门槛。
此番取出石鼓书院的学服,也等于是苏默拿出了最为倚重的手段。
既然族人已经不念恩情,那么他也没必要再顾念亲人名分,叫外人知了家丑,不怕闹不大!
苏默目光坚定,带着夏氏祖孙出去。而云天小童,则和宋大壮钻进了街角巷里,拿着那五两银子买了大把东西。
此刻,黄昏已入。天色将暗,尽管县城不大,可这弯弯绕绕地过去,县衙已经大门紧闭。
看着高墙深院,自带一股子威严气息的县衙。苏默重重呼了一口气,走上前去。
县衙已经在收拾要歇息了,一干胥吏已经离开大半。零零落落几个走出的,见读书人模样的苏默走来,没仔细看,但也不敢出言不逊,于是打起精神,道:“来者何人 ?'…fsktxt'县衙已经关闭,有何事,明日再说罢!”
说罢,就要赶人走。
苏默却不依,面对几个胥吏,高声道:“民得了冤屈,难道也分白天黑夜吗?”
被苏默这么一顶撞;那几个书吏顿时觉得脸上有些下不来面子。为首一名典史模样的黑脸首领官一下子拉长起脸来,道:“官家做事,难道还要你来吩咐吗?”
这回复显然有些高明,华朝沿袭宋例,皇帝也自称官家。但几百年下来,国人历来都喜欢尊称下移。于是全体上了品级的官宦家庭,也可以称作是官家。故而,这典史反过来责难苏默,不仅将自己摘了出来,还用皇权的帽子来吓苏默。
这也是这个时代公务人员惯用的手段,法典严密的时代,官府的帽子一拿出来,哪个小老百姓不是战战兢兢的?
黑脸典史的主意打得不错,却不知道从后世穿越过来的苏默根本没有皇权观念。后世那个时代,哪怕黑暗面再如何教人愤懑,但终究是个人人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
苏默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眉毛一挑,道:“太祖在时,重御史,以言者无罪。我朝这才得谏路通畅,士风正义。我辈儒者,习圣人之道。难道不能致君尧舜上?”
说罢,苏默又是近前几步。气势不停,陪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竟是让老于世故的的黑脸典史目光一跳。
因为,他赫然看到了那石鼓书院特有的紫边金冠,以及胸前上,那不容置疑的身份特征。
见此,一想到西边那处地方尽是一群文曲星活着。随便拉出一两个,都能碾压善化这小小地方几百回,顿时,脸上原本的恼怒尽去,换上一副平易近人的口吻道:“哈哈,我说善化左近,还能有谁这么好的口才。原来是苏家伢子没有回书院,反倒是来县衙里说起圣人大道了。”
黑脸典史服了个软,苏默乘势也就顺杆子上去,道:“不敢不敢。晚辈多读了几年书,言语冒犯,还望刘叔原谅则个。只是苏默刚刚大病得愈,竟是家人受难,此冤屈,我必须要寻个明白!”
说着,苏默又是一礼。
见苏默以石鼓学子身份,正儿八经地行礼。原本还有芥蒂的刘姓黑脸典史顿时不满尽去,感觉有了面子。这看向苏默的目光,也就缓和了许多,摆摆手,故作大放道:“不碍事。苏家伢子,这么晚过来县衙,这敲得是哪门子冤屈啊?这县尊可不在衙内,已经去了城探花巷赴宴了!”
见苏默知趣,黑脸典史也顺手给了个人情。县尊便是一县之长赖无寒,至于探花巷,那处地方能够请得动赖无寒的,也就只有以太常寺少卿致仕的苏家六房,苏浚了!
苏默听了,一阵默然,良久,拱手致歉道:“谢过典史教会,既然如此,只请典史接受苏默的诉状,苏默也不在傍晚叨扰县衙公务。明早,再申明冤屈!”
说着,苏默将诉状写好。交给典史,见苏默有礼有节,也以石鼓书院学子的身份给足了他这面子。黑脸刘典史也不好拒绝,毕竟,苏默不是小老百姓。
是半只脚踏进了簪花游街琼林宴的石鼓学子,是读书人。作为文官集团的基础,士大夫的预备役。国朝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读书人的重视是极高的。
至少,苏默这做讼师的资格,是足够的。再者,苏默是为家奴伸冤来了。作为当事人,谁能拦得住他?
典史将诉状看了一眼,行文规规矩矩,将事情说得很清楚。也就是夏氏祖孙的问题,苏默认为夏氏祖孙根本没有犯罪,是被苏留觊觎夏达,这才设计陷害。苏默作为主家,看不过去,要讨要一份夏氏祖孙的清白。
黑脸典史隐约猜到了苏家内部的那些龌龊,按说,这应该算是结案了的。但苏默诉状里写得很清楚,苏留自己不接罚银,是苏留心虚这是诬陷。
故而,此案未了,哪里来的结案之说。而今苏默知道了内情,就更不能让多好一个孝顺姑娘去受此污蔑了。
全无问题,典史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便找了个书吏,郑重其事将这诉状接下,算是这本平静了大半的案子又起了波澜。
随后,刘典史客套了一两句,便带着手下离去了。
而此刻,夏老汉已经是背上大汗淋漓。和官员打交道,对于这群小老百姓而言,是心中天生带有畏惧的事情。
也就苏默,前世几十年历练下来,好歹不会怯场了。
“夏伯,这次就要难为你了!”苏默取下大氅,披在夏伯身上。盘膝坐在县衙门前,露出来的一身石鼓书院的学服耀目无比。
第九章:纷纷攘攘苏家子
【还差五十票上分类红票前十。。。求上榜。
求收藏红票支持微言哦~新书不容易呐。。。晚上还有一章。大家圣诞快乐哦】
另外一边,阿莲则担负着沟通消息的重任。将宋大壮和云天那边的情况源源不断告知给苏默,而最重要的,则是在县衙前,点爆了人们的视线的苏默。
国朝三百余年的稳固统治带来的改变是后世人难以想象的,后世中华百年动荡,建国也不过才一个甲子多点。哪里能够想象得到一个国家,三百余年统治后的社会是什么模样?
别的暂且不说,至少在古代,三百多年的秩序下来,至少这文明繁衍,城市化进展那是极快的。
便是一个小县城,靠着湘水官道,论及繁华,也是不逊州府的所在。
这城市繁华,首论当然是人口多,住户增加。自然而然的,城内居民多起来,这城内相应的酒肆瓦勾栏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有那卖早点糕子铺的,有那做专做鞋帽铺子的;还有文房四宝之店;金银玉器之楼,各色商业活动。尽让善化这么一个湘中繁华所在得了人气,得了享受的地方。
人这一闲下来,心思不免就要望着其他地方去。
比如这享受,比如街角巷里的八卦闲谈。
人一多坐下来,各家当然不会枯坐着败坏兴致。而是纷纷拿出自家听闻的有趣事情八卦一番,说着那家得了好彩,关扑赢,了十两银子,又道是这家孩子娶了四里八乡有名的美娇~娘。
总之小县城的故事,少有不会流传出来的。
便是两京那等帝王所在,对于有心人而言也不过是个筛子。什么保密的消息;只要费了大劲,也能给他找出来。
更何况,县城里头,就那么几桩叫人竖起耳朵听的大事。
县里南城开着成衣铺子的刘东家此刻唾沫横飞,正说着自家得来,有趣儿的听闻:“却说,县里有名的败家儿苏家伢子,这一次真叫人刮目相看啊。那么严重的伤寒,精壮汉子也苦熬不住。百年老参吊着命了,竟然最后关头活了下来!”
“那又如何?活下来还不是继续败家。三进五院的大宅子,一百两银子就给卖了。这般败家,活下去那就是祸害!”另一个不明就里的,用着以往的观点点评着。
果然,才一宿的时间。这些人还未得到最新消息,依旧延续着以往的印象纷纷八卦起来:“听说这苏家探花郎竟然是去做了武将,在北边投敌了!不然,那般大的官儿,怎么朝廷也没点动静分说明白。天下间都没了苏家家主的消息?”
“不错。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么一个不明不白的老子,这苏默就是活下来。也是个二世祖的德行!”
……
“错了!”那刘东家回复得斩钉截铁,道:“你们都错了!若是搁着前天,我也以为是如此了。可自从听了昨天在县衙的那场故事,我老刘羞人啊!”
那刘东家脸上这般说着,一副悔不该如此的表情。可那眼神看着众人,却是一副你们冤枉好人的模样。
这目光顿时激起了大家伙儿的兴致,纷纷都道:“这是怎么回事?”
“昨个发生了什么,竟然让你老刘这么痛心疾首?”
“难道那苏家伢子学了周处,斩了善化的恶蛟?”
“刘家哥哥,这到底发生了何事,莫要藏着掖着了,说个痛快吧!”
众人叽叽喳喳,却是叫这刘东家越发得意起来。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刘东家开始说起昨晚河边柳前苏默的一番言谈,又将县衙里,苏默巧救夏氏祖孙事情原原本本道出。
“我希望在场之人,每人拿出一钱银子,用以处罚我们的冷漠。作为我们生活的文明世界竟然需要少女盗窃才能抚养一对祖孙的惩罚!”
“多好的姑娘,多好的话。多么高明的话语,这么一招使出来,咱们这些住着城里头的大华子民,难道能吝惜了那一钱银子?”刘东家说完这些,一干人的目光的确都是变了。
四千年的文明传承,千年的文教兴旺,宋时那般文华气息的繁衍。这样下来的华朝子民,骨子里已经被渗入儒家的教化。
儒家的仁,显然在苏默身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那个无论是主动盗窃,还是自揽罪责的夏达,更是一番孝行令人感动。古典田园世界,尽管商业繁华,但儒家教化里几千年沉淀的气息让这世俗秩序之外,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子令人感到温暖的人情味。
再后来,得苏默搭救,知恩图报的夏氏祖孙愿意以奴仆身份自入苏家侍奉苏默。这更被看做了忠,恩的典范。
而苏默将奴仆关系,改成雇佣关系。则让人瞧见了浓浓的人情味,对人的关怀。
华朝继承宋国大统,中间那些纠葛姑且不论。但宋时的衣冠传统,却是继承了大半。
比如华朝在蓄奴这块上。就继承了宋时天圣令》规定的合同制,也就是说,大户人家想要雇佣小厮奴婢,是要签订合同的。合同到期,就要放还人家,不准禁锢不放。
当然,比起宋朝不同。华朝是允许终生制的奴仆的,只是但凡清白人家不是真到了绝境,谁愿意生生世世为奴为婢?
故而,苏默这改奴为雇。着实引得了不少人的好感。而这一场惊艳表现下来,不少人便对苏默大为改观起来!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苏家伢子这会总算能对得起他那个能干的老爹了!”有人改口掩饰刚才的大话满满,但更多的人却是都认同地点头。
“是啊。浪子回头金不换,更何况,人家苏家郎是真的能干咧,你们可知道,苏默是石鼓书院的学子!这是县堂之中,他亲口对县尊说的!”刘东家这话一出,顿时将刚才还沉浸在那番故事中的众人又一次点爆了。
“什么?你道是,那苏家伢子考了石鼓书院?可是当真?”
“石鼓书院里头,那一个个都是文曲星转世啊。太祖出来打天下的地方,那苏家郎真的考进了?真的?”
“难以置信!”
“说不定是假的,那苏家郎若真是文曲星转世,这苏家大房怎么会败落成这样?”
这显然是嫉妒心发作了,果然,真是这石鼓书院的牌子太过吓人了。之前苏默县衙大出风头,一改原先败家子恶评还可以教人慢慢接受。
但突然地,苏默成了石鼓书院学子的消息就有些吓人了。以至于大家都有些难以置信!
此刻,一名干练壮汉过来了,脚步沉稳,穿着皂衣挎着铁尺,稳步走来。一下子便镇住了大家伙,所有人莫不起起身行礼:“杨捕头好。”
原来是县里的捕头。
这捕头此刻慢慢走来,看着几人,悠悠道:“不用猜了,不错,那苏默正是石鼓学子。也正是这,我们善化恐怕要扬名湖广了。谁是刘汇?县尊传你传堂过证,走吧!”
第十章:惊爆眼球
【圣诞快乐~祝大家玩的开心~】
“石鼓学子苏默通宵静坐县衙,为民伸冤状告苏留胁迫民女,诬陷良人!”随着苏默的石鼓学子身份被搬出来,犹如一道飓风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善化县,朝着四周扩散。
只是一个早晨,便传遍了整个县城。
石鼓书院里出来的学生,对善化县里的湘人而言,真切实犹如文曲星一般。在石鼓书院里就学的,等若是半只脚踏进了进士的门槛里。只要肯认真学的,至不济也能中个举子。
这种地方出来的人,那能是差了?
苏默既然是石鼓书院的学子,那他要伸冤,众人能不好奇,能不惊讶,影响能不轰动吗?
如此消息传出来,几乎要点燃了整个善化人的视线一般。
几乎满城的眼睛,都投向了位于善化县,正北方向的县衙。
而我们的善化大青天,此刻清晨,还在搂着昨夜从苏家六房带回来的美娇~娘,美滋滋地上下其手。
一觉醒来,想起昨夜的一夜风流,想起这苏家从省城购来的一流名妓。柔软的腰肢,勾魂的眉眼,以及床上那一切叫人欢愉的风情。
赖无寒心中大是满足,这位出身贫寒的县尊显然是个意志不坚型的,没见过多少奢华旖旎,便在这苏家的温柔乡中被攻克了下来。
而且此次苏家不仅美人相送,还有千两白银作为酬劳。
至于缘由,赖无寒也是心中有些明白。苏家内部纠葛万分,大房和六房的争斗即将在六房的最后攻势中结束。
自然,作为一县之长,赖无寒这边的关节首先就要敲定。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苏默自小游学在外,最后竟然真的成了石鼓书院的学子。
故而,这才让六房不得不加大筹码。最后舍不得美人酥骨,赖县尊只好欲拒还迎地收下了这么一笔馋人的酬劳。
咚咚咚……
只是咸猪手在美人身上游走的赖无寒并未舒逸多久,突兀的,一声声惊鼓将县尊从床上吵醒了下来。
这鼓声如同惊雷一般,突兀地出现在了城中,带着摄人心魄的声音,并不十分响亮,却悠远深长,穿透力惊人。好似能够一瞬间传遍全城一般。
“什么声音?”上任两年,赖无寒还未听闻过这般沉闷,带着震动心房的鼓声。
“只怕……全城都要听到了!”赖无寒突然想起了什么,牙齿咯咯咯地打着,转而惊怒变成了愤恨:“登闻鼓!”
周礼?夏官?大仆》记载:“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大仆)掌其政,以待达穷者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这是关于登闻鼓最早的考据,而登闻鼓三字出处,最早在魏书?刑罚志》记载:“世祖阙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
登闻鼓历史悠久,只是而今,这个为了平民伸冤无处而设立的制度,鲜少有人用到。
尽管本朝太祖为了平民能够直达冤屈在宫城设立登闻鼓,而各郡县也跟风设立。在国初,也的确有使民沉冤得雪的案例。
但随着世易时移,吏治败坏。在宣宗时,便有言官上书废止,只是宣宗以祖宗法度未有这才未准。可实际上,那时登闻鼓已经所用极少。
各县州法司的缩小版登闻鼓更是成了摆设,盖因百姓动辄击鼓,官吏不胜其烦。就算在国初,击鼓所为,也多有是寻找牛羊猪狗……或是判分家产之类并不重大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登闻鼓,主管司法的官员们自然是不喜欢的。甚至暗地里将府县出现登闻鼓事件列为考绩的项目,越多,则考绩越不佳。因为这种案子,很难解决好。若是一个处理不当,舆论风潮就能把你挤压垮了。
这样一来各州县对敲击登闻鼓的限制就越发严厉起来,太祖那会可以有事就去击鼓。但到了近年,则早就是“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才能敲击登闻鼓,这样还不算,为了证明你有冤屈,这是要滚钉板的。而且,一开案,管你良善奸恶,首先这五十大板就少不了你的!
故而百姓对这样的规则只能是仰望之了。
这样下来,登闻鼓几乎只出现在稗官野史之中了。久而久之,几乎再无人记得这东西了。
毕竟,那玩意放在县衙偏僻角落。不是熟悉朝廷规章典籍的,谁记得那东西?
而今,这个本在尘封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