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非常规"生活-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她还是要去寻找和等待。不得不去。从感情方面来说,她是那种传统的女人,就像她不能接受未婚同居一样,她认为走入婚姻将是一个女人的归宿。于是,她打开“8分钟交友”的网页,注册报名;参加完活动,有几位男士先后给她打来电话,希望进一步交往,由于感觉这些人“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她很礼貌地回绝了他们。“但是,我知道,我并不是因此拒绝了‘8分钟交友’这种方式,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一定还会走入约会现场。”
王小姐说,她从来没有把“8分钟交友”看做是“爱情快餐”,认为这只是一种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便捷方式,感情还是能够由自己去控制与把握。“你花8分钟的时间只是去认识了一个人,又不是谈完了一场恋爱,又怎么能说它是‘快餐’呢?”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她会依照心灵的需求做出自己的选择。
王小姐最后告诉记者,其实在工作中,她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人,但从来只把他们当成工作伙伴。“一穿上工作服,感觉心情就变了,没办法和私人生活扯在一起,我也是那种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的人。”白天的忙碌过后,就和一帮朋友去吃饭、唱歌、做运动健身。她的朋友很多,几乎天天有“活动”,但是,当所有的人都走了,一个人回到家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那种喧闹之后的落寞与孤单更加令人无所适从。而且白天越是忙碌和高兴,夜晚孤寂的感觉越是强烈。在她的朋友中,经常会传来“某某某又结婚了”的消息,王小姐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将结婚的消息去告诉别人,在那时,一定是她笑得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
“对于我个人而言,无论是否通过‘8分钟交友’寻找到一段美满的爱情婚姻,我都会感谢这样的活动。”
访问人物:姬先生 供职单位:航空信息公司
年龄:28岁
周一的下班时间,一场大雨倾盆而至。在北京三里屯北街的一个酒吧,姬先生推门进来,他先吩咐服务生挂好雨伞,然后坐到记者面前,彬彬有礼地说:“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言谈之间,给了记者成熟、稳重、谨慎的第一印象。
戴着一副眼镜的姬先生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出版社的编辑。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98年,他告别了北大的校园,走入社会,现在的工作是在民航信息中心做技术工作。“就是相当于做IT的,你知道,做IT的一般女生比较少。”他说。
当然,做IT的也很容易发现和接受网络上的新潮事物,当他在网上了解到“8分钟交友”时,他没有犹豫就报名参加了。到接受记者访问时止,他已经去过3次交友现场,并且“感觉良好”。
姬先生说,他是一个性格比较腼腆和内敛的人,加上受家庭教育的熏陶,从小时候起一直是一个典型的“乖孩子”和“好学生”,直到进入北大读书,他还担任着班长。大学期间,班上的女生“数量很少”,“质量也不佳”,而那时的他也没有想到可以去外系和别的年级寻找心仪的人,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也可能觉得不太好意思,于是,在整个大学4年间,他都没有谈恋爱。“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大学时光还是有些‘浪费’,也可以说是一种遗憾吧!”
工作之后,曾有女孩子向他暗示,但他总是拘泥于内心的种种标准,比较挑剔,总是想寻找一个完美的人,为此自动放弃了不少机会,不知不觉一直走到了现在。以前,他并没有对自己保持的单身状态感到什么压力,只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内心突然有了一种“紧迫感”。“毕竟已经到了一个不小的年龄,无论是在父母亲友还是自己的眼里,这都是一个应该考虑婚姻和家庭的时候了。”
而更重要的还有心灵上的孤单。姬先生说,虽然他的家就在北京,但很多时候他都有一种“漂泊感”,每天穿行熟悉的城市,却又感觉很陌生,仿佛身处遥远的异乡。他知道,漂泊的感觉来自心灵的无处依靠,身边没有所爱的人,没有与恋人的心灵对话,便无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深深的精神孤独之中。
好在“8分钟交友”也许会让这一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得到改变,虽然结局还无法预料,但毕竟是一个开始。姬先生说,自己受到的是比较传统化的教育,如果是作为恋人,他也只能接受那种“中国化”的传统女性:受过良好的教育,温柔、善良、体贴,能够互相理解和尊重。至于外貌,“中上即可”。“如果太漂亮了,我怕我承受不了那样的挑战和压力。”他说。
他还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想等一切比较“有谱”的时候再和父母去说,而且会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女孩就是通过“8分钟交友”认识的。他相信父母一定会表示理解和支持。因为他本人首先相信一个人对爱情婚姻的看法,与他的约会方式无关。“‘8分钟交友’只是一个敲门砖,它改变的只是男女间的认识方式,而不是对于爱情婚姻的原则和观念。或许某部分的人可能认为这种交友方式有些轻率,但依此认为所有的参加者也轻率则是没有根据的。”
姬先生告诉记者,参加“8分钟交友”令他改变了很多,除了更善于展示自己、更善于与人交流沟通之外,最直接的就是“把多数IT从业者不注重仪表修饰的习惯改了”。当然,他也认为目前“8分钟交友”活动还可以操作得更精致,比如可以让人在参加某一场活动之前对其余参加者的基本资料有些了解,或者可以把活动按照参加者的学历、籍贯、职业、年龄范围等等进行细分,这样就能够起到更强的针对效果,男女双方都能增加他们选择的机会。
姬先生说,在现代社会,能够认识一个陌生人并和他交谈,其实都是难得的,不管是以前的‘婚姻介绍’,还是现在的‘8分钟交友’对此都有积极的意义。如果说现在人们对‘婚介’的看法不是很好,那么也不是它本身不好,而是一些人没有把它操作好,让它走向了阴暗面。因此,对于‘8分钟交友’更希望它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为更多的人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对于我个人而言,无论将来是否会通过‘8分钟交友’寻找到一段美满的爱情婚姻,它最起码已经扩展了我的交际圈子,增加了我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我会很感谢它。” 姬先生最后如是说。
“期望有那么一个夜晚,站在闪烁的路灯下,有一个女孩对我说:”我爱你,你爱我吗?‘而我们,就是通过’8分钟‘认识的。“
口述人物:令狐冲马桶(网名) 性别:男
年龄:26岁 职业:文职人员
在讨论这个“8分钟交友”前,我先跟你讲一个故事。你不一定有兴趣听,但我有心思讲。
一个哥们儿,奔30的人,有一天一定要请我吃饭,喝着鸭血汤的时候他说:“我顶不住了,家里面一定要我赶紧结婚。”据说他老妈不下500次劝他不要再高不成低不就了:“随便找一个吧,不要那么漂亮的,漂亮的估计你也守不住。”有一次他发火了:“结婚能随便吗?”想不到老妈的火气更大:“我们这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了,也没见怎么着,难道就你不行吗?”他老妈还说,在她们那个年代,没有人到了30岁还不结婚的,除非这一辈子就光棍。
哥们儿说这段话的时候把一块鸭血夹在嘴边,5分钟也没有送到嘴里去,仿佛结婚就像喝鸭血汤一样,好像一不小心就能把它忘记了似的。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就说这可是关系到自己一辈子的事情,可以周旋,但无法妥协。他说,他不想再让家人为他操心,在明年的某个时候,就去领那个红本。我说,作为朋友,还是劝你三思,跟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没生理障碍也有心理障碍。他说,反正就那样了。后来我说了一句:“他妈的什么就那样,你看你一脸菜色,一看就知道你丫性生活不协调!”当然,这个时候我已经喝多了。
谁能告诉他,那鸭血汤是不是必须得吃?吃了是不是大补身体得道成仙?不吃就得下地狱?在那个大雾弥漫的下午,我们都不可能找到答案。晚上去父母家,家人们过来表示关心了,我以为又是像以前一样问问眼睛有没有更近视、牙齿里的虫子有没有长得更大的问题,没想到他们最后问了一句:“你现在还是一个人啊?”我说:“啊哈,是啊。”接着切入主题了:“你个人问题也可以开始考虑了啊?”差点让我打翻一杯水,这个人问题好像都不是个人能做主的。不过我还是要感谢,他们只是说“可以开始考虑”。
这是我第一次在自己身上感受到结婚的“紧迫性”问题,我总以为日子还很长,还有的是时间可以让我玩让我过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让我站在大街上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还可以让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吃完后高高兴兴地叫:“我就一爱无能!怎么着?”可是,就算我忘了,也有很多的人记得,记得你的年龄,记得你在这个年龄据说是正常人就必须要做的正常事。今天天气好,大家来吃鸭血,来,来,来,别客气,伸出你的筷子,你看大家都在吃,你终究是逃不掉的。
所以,你不要问我怎样看“8分钟”,接受它还是反对它,讨论这样的话题没有意义。哲学家说过,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看看我的哥们儿,看看无数个和我的哥们儿同样烦恼的人,就知道它为什么会“合理地存在”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单身的大龄女孩。有人说在现代社会,爱情好找,婚姻难求,也有人说两性的生活好找,但是爱情难求,结果爱情和婚姻都变成了奢侈的稀缺产品。因为稀缺,所以人们发明了“婚姻介绍所”、“网络征婚”、“电视速配”,“8分钟交友”也是发明之一,只不过它比较“新鲜”而已。
很多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也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什么都或多或少地有“爱情危机”、“婚姻危机”,专家们说因为我们看到了爱的真谛,更加冷静地对待爱情婚姻了。其实不然,别人我不知道,爱的真谛我只能抱歉地说从来没弄懂过。小学5年级拉了一下小女孩的手,激动得快要哭起来,后来差点亲了她的脸,害得她现在都对我有意见;中学时跟女学习委员哥哥妹妹乱叫,现在她离我几千公里,上次在网上遇见了,开了视频相对无言,哥哥妹妹变成了请、谢谢一大堆客套。大学四年就不用多说了,毕业报告上写着学业未成泡妞未果,到现在都不知道到底是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一次又一次美丽却短暂的情感历程,让我们不得不对爱情失去信心,不是对现在没信心,而是害怕以后会失去信心,你认命,命却不认你。
那么,期望这一切在“8分钟”里得到改变吧!保持这种期望。我们都是“爱过”的人,爱成了过去,因而需要更好地把握现在。王家卫说,如果一件事情你无法把握了,惟一能做的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但是张信哲也唱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保持这种期望,期望有那么一个夜晚,站在闪烁的路灯下,有一个女孩对你说,我爱你,你爱我吗?你说爱。她欢喜得跳起来,说,我爱你,你也爱我,我,你,还有爱情,都会是永恒的。这时候你回想起在那8分钟的时间里,尴尬而又紧张的相识,一切却有了更加令人感到幸福和懂得珍惜的理由。
所以,我再说一遍,不要问我怎样看待“8分钟”,我只对它充满希望。就像那爱的真谛,我们从未弄懂什么爱的真谛,原来是这“真谛”根本就不存在;就像那日子,你知道它就是那么回事,那么过日子就是了,何必在意它由谁来导演;就像那鸭血汤,反正得吃,那么送进嘴里就是了,只要你自己高兴,何必管它熬了“8分钟”还是800年?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你的心底,冷暖自知。
洗洗睡,明天参加“8分钟约会”。
爱情也需要适当“快餐”
“8分钟交友”绝不是将爱情变成速食品 ,恰恰相反,它还引出比较大众化的话题:传统的中国男女的爱情实在太沉重、太累了。
想一想,与爱情相关的词,我们可以找到一堆:好感、喜欢、很喜欢、心动、爱上了、热恋……一般的情形是这样:好不容易认识了,先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去“了解对方”,然后再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决定是否谈恋爱,于是,从相识到犹犹豫豫产生谈恋爱的想法再到接受恋爱的时间需要半年或者一年,最后真正甜甜蜜蜜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三五个月,但却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纠缠着分手,好不容易分手了,又得用上至少半年的时间来疗伤。就这样,爱情变成了一场你来我往、身心俱疲的“拉锯战”。
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体内荷尔蒙在瞬间的集中爆发,包括生理的、心理的。试想,一对成熟并自信的青年男女第一次约会,彼此不用言语,便能瞧出一个大概,再加上半个晚上的闲谈,多少对将来的交往方向有个基本的判断。第二次约会,顶多就是从细节上加强这种判断。到了第三次约会,自己是做对方的恋人、朋友,还是再次成为陌生人,心中就应该有个明确的答案了。
爱情中的“含蓄”是要适当有的,欲擒故纵的技巧也可以适可而止地玩一玩。但了解一个人其实是一辈子的事,爱情的结局也只有爱上了才有所把握,在爱之前实在没有必要想得太多,顾忌重重,前怕狼后怕虎。有人创造出“苦恋”这个词,除了指单相思,恐怕剩下指的就是前文所叙的情景,它只能说明感情中的不自信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更何况,现代社会的人也没有几个人会“耗”得起了。
与“美女作家”一起拷问当下爱情
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前见到女作家×的时候,她穿一条红色的裤子从车上走下来,显得有些打眼。这位在某些评论家眼里有着“如刀般笔锋”的女作家,此时彬彬有礼地递过一本她的签名新书,轻柔地说:“多多指教!”
城市里的人们永远是那么忙忙碌碌,而人来人往中,古老的爱情似乎在丢掉它的粉饰之后逐渐枯萎。记者与这位一直书写男女爱情的女作家×开始了一次有关爱情的简短对话,并把对话的对象扩展到其他人。爱情的明媚与忧伤,肉身的退却与出场,在浮躁都市里给了我们对话爱情的动机与理由。
在这位女作家的作品里,我们总能看到成功的男人怎样褪去“精英”的外衣,乐此不疲地检阅金钱、美女和浮华都市。看到平淡婚姻生活下的女人在诱惑面前进退两难,更看到那些偷情男女,怎样将一秒钟之前如潮水般汹涌的温情与欲望转瞬间变成了彼此的不可忍受和厌倦……生活在一个接一个的场合里,给了所谓的“爱情”一记又一记响亮的耳光。
宁愿相信这只是作家的虚构,让这样的场景于我们一般人“无福消受”。而在另外一些真实的角落里,我们依然可以看见,爱情同样不过是欲望假之以名的通行证。“总有一个酒吧里汇聚着人,总有一个男人在夜色里躁动前行,总有一个单身女人家里半敞着门”……正如“美女作家”作品里所表现出来的:在这个快速与快变的时代里,古老的爱情,已经将许许多多新的烦恼和困惑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
爱情去了哪里?
“我觉得人在本质上是渴望爱情的,不管这个人怎么没人性,渴望被爱都是心灵的渴求。希特勒式的人物也许能够杀光天下的男人,但他们的心肯定会在一些女人面前变得柔软。但爱情在本质上是不完美的,不永恒的。这是人的本性,包括男人和女人。在这方面上帝也无从改变。
“男人在本质上就是精神和肉体分开的动物,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性——更多的、更新的以及更便利的。生活中,很多男人之所以能保持对一个女人的忠诚是因为他不具备背叛的条件,或者出于利益得失的衡量,而不是他不想。优秀的男人肯定有,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所以有时候,对于女人而言,放弃某个男人不是遗憾,而是她的幸运。
“女人本质是精神稍高于肉体,哪怕妓女其实也不希望得到毫无感情的性。但女人就可以对爱情有绝对的保障吗?我看未必,正是因为女人一生都在追求感情,而现实又有那么多不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所以她们受不了诱惑,忠诚在所谓的自我追求面前变得不堪一击。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花心的丈夫就有多少越轨的妻子;有1?000个奸夫就有1?000个淫妇,而且很多的时候都是女人把那枝红杏义无反顾地伸到了墙外。
“所以我认为,爱情的本质是背叛,真爱永远在路上。只有那些人生中的第一份感情,那些已经失去了的、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才是爱情最绚丽的时刻。所谓‘得不到的(或者放弃的)才是最美的’。如果想拥有一部劳斯莱斯而一生都无法拥有,那么直到死的时候肯定还在想念它;而如果这辆车已经开了多少年,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想念的肯定是神州5号飞船。”
这就是一个女孩关于爱情的“实话实说”。这个25岁的女孩首先对记者说的是,除了“不懂爱”的初恋,她的每一次恋爱都以被欺骗而终结。现在,在平静的叙述过程中,她的眼睛里已经没有泪水,她说:“实际上,我们的爱情早已经丢掉了,找不到它。”
爱情去了哪里?它不是在《广岛之恋》中“从指缝中溜走”,因为它甚至从未真正出现在我们的“指尖”,我们还从未把握过。不断地爱,不断地被伤害,这大概就是如今不少都市男女说已经找不到爱情的缘由。而悲哀的症结在于还需要不停地去寻找。也许有一天我们终会发现:爱情不是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我们找不到它只是因为还没有真正懂得它。
爱情是什么?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但可以肯定的是,爱情在短暂的甜蜜与快乐之后将是长时间的平淡、乏味以及痛苦。“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这句话浓缩了人间的每一份爱情。女作家×说:“人若总处于爱情的高潮激情点上,会死掉的,心脑血管受不住。所以需要缓释和休憩。”
问题是,我们不仅往往忽视着这一点,在更多的时候,还看不到美丽光环之下的那份现实的硬伤。爱以及被爱,有多少快乐就会有多少痛苦,如果我们没有心理准备,爱情就要贴上“不成熟”的标签。当我们让快乐透支,让幻想与现实在终有的那么一天走向分裂,所有“不成熟”的爱情也就找到了它必然破裂的根源。
25岁的女孩说她痛恨“爱情”这两个字,再也不会相信它了。所谓相信或者不相信,也许需要看你希望从被爱的人那里得到什么。如果你需要的是爱情,那么起码你应该首先深爱对方,这是你得到爱的回报的前提。如果有人背叛,那么也没有关系,告诉自己放弃这个人,因为恒久的是爱情,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相信某个特定的男人女人还是相信爱情,这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惟有后者才可以让我们永远活在爱情中。
女作家×说,爱情是宗教,是用来信仰,而不是用来运用的。言下之意似乎只有足够聪明的男人女人才能让这个“信仰”产生完美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不可能成为“情圣”,那么至少可以做到爱别人前首先爱自己。因为,爱,并不是建立在委屈自身基础上的,爱也不是一种单一的付出。爱自己,这是爱一个人最好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对深爱着自己的人的最好回报。
“多年以前,上帝在这个世界创造出男人女人,然后把爱的种子洒落人间,忙忙碌碌的人们由此更加忙碌。也许生活的真实是,我们终究不过是茫茫人群中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就像其他的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个带着自己的那份爱,去越过女人河的平凡男人和越过男人河的平凡女人。我们在平淡中寻找简单易得的快乐,然后把它带给所爱的人,为此更加快乐。伤害可以延缓前行的脚步,却依然挡不住我们继续向前的勇气。
“爱的伤痛犹在,爱的理想永存。不要问我们的爱情去哪儿了,上帝说,如果你足够清醒与明智,它就在你身边。”
女作家×如是说。
要“天长地久”还是要“好聚好散”?
“我们都曾有过对爱情的憧憬与梦想,爱一个人,一生一世有时也觉得太短,一晚上有时觉得太长。这要依靠爱情的兴奋度和新鲜度而定。不过爱情往往最后成了转瞬即逝的激情。” 女作家×说。
确实,如同每一个男人在很小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白雪公主”梦想一样,每一个女人小时候也都有过“白马王子”的梦想经历,梦想与他“长相厮守、白头偕老”,然而长大的我们会渐渐发现,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梦想,也许一生都难以实现。当记者带着“爱情还要不要天长地久”的问题来到一个网络论坛时,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关于这个词语的嘲讽。
“我最喜欢的是李宗盛写的一首歌:《漂洋过海来看你》。这是歌手蔡幸娟的亲身经历。当时她在香港工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