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波逐流一代军师-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贽长叹道:“不仅是左右为难,朕是动了杀机,准备在你告辞之时鸩杀于你。”

我身躯一震,这件事情虽然我们君臣两人心知肚明,可是谁都没有捅破这张灯笼纸,想不到今日李贽竟然说了出来,觉得脑后有点凉风,莫非李贽是准备跟我算总帐么,想着这些年自己做的这些事情,有多少可以算的上是欺君之罪,一数之下不免汗颜。

似乎是察觉到我的不安,李贽笑道:“不过总算朕悬崖勒马,才没有犯下大错,留下了你这位国士,这些年来,若没有你出谋划策,朕焉有今日,其实朕也想过不能因为平楚之事难为你,可是到头来还是让你为难了,随云,你若真觉得不情愿,朕答应你从今放你还山,你若不想留在雍都,朕不阻你回东海。”

我听得心中一震,想起昔日君臣际会,龙虎风云之事,忍不住心潮澎湃,望着李贽疲倦中带着诚挚的面容,我终于俯首拜倒道:“陛下何出此言,陛下待臣之厚,亘古未有,如今大雍南征受阻,陛下烦恼难安,臣焉能去过闲云野鹤的日子,陛下,臣心中已有平楚之策,只需三年五载,定能一统天下。”

李贽闻言大喜,道:“随云果然已有良策,快说给朕听。”说着又将我搀起。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都觉得前些日子生出的芥蒂烟消云散。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道:“这次我军战败,其实是轻敌之故,若是当时遣大将攻淮西,或许不会遭遇惨败,只是如今情势已经不同,南楚军权皆在陆灿之手,从江淮防线攻入已经殊不可能。

大雍和南楚南北对峙,长江乃是天然的防线,上通巴蜀、中经荆襄、东连吴越,上下游之间相互呼应,若是失去长江,则南楚覆亡只在朝夕,然而如今长江防线尽在南楚控制之下,南楚以淮南为长江之蔽,我军则据淮北重镇,江淮之险,双方共有,以陆灿之能,必然在淮南布置重兵,时刻窥伺淮北,陛下需以重兵拱卫淮北,如此一来,双方在江淮形成对峙之局。

前人曾言‘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天下之势,荆襄、青州为江淮两翼,荆襄足以屏护江汉上游,青州足以屏护淮泗上游。如今南楚据有荆襄,则可以固守江淮,但是青州在我之手,南楚也别想北上夺取中原,我军虽不能胜,但已可保证不败。

由此可知,大雍若想南征,荆襄方是关键,荆襄不失,纵然我军得到淮南,也不稳妥,只是荆襄重镇,南楚经营多年,易守难攻,且有江陵、江夏为根基,欲取荆襄,难如登天,这也是屡次大雍南征,往往绕过荆襄,从江淮袭入的缘故,只是这样一来,纵然一时取胜,终究不能持久。且荆襄若在南楚之手,一旦大雍疲敝,南楚可命一大将,出襄阳,攻取南阳,一旦南阳落入南楚之手,则淮北危殆。所以说,若想平楚,襄阳不可不取。”

说到此处,李贽已经是连连点头,却又皱眉道:“随云所说,令我心中豁然,只是荆襄之险,天下罕见,大雍几次攻襄阳,都是无功而回,如今镇守襄阳的容渊,乃是德亲王旧部,熟知军机地理,有他在一日,襄阳不可轻取。”

我笑道:“江淮、荆襄不可取,那么何不另辟蹊径,昔年陛下和德亲王联手攻蜀,不就是因为旧蜀北据汉中,东据三巴,北可以威胁关陇重地,东可以顺水直下江陵,直取东南么,如今我大雍据有汉中,阳平关也在我手中,何不攻取葭萌关,自巴蜀东出,则江淮防线再无用处,如今陛下每每佯攻巴蜀,实在是浪费了大好的战机。”

李贽皱眉道:“巴蜀之重我也知道,只是欲从汉中入蜀,迂回取荆襄,葭萌关、涪城、成都、巴郡、万州、夔州,一路而下,处处险阻,这条路也并不容易走。”

我淡淡道:“巴蜀虽然险关处处,可是若是自西向东,并非十分艰难,而且我们还可以在东南牵制敌军主力,令巴蜀空虚,陛下,何不令东海水军南下,在长江入海口的定海、岱山、普陀等地建立水营,时时窥伺杭州湾,稍有懈怠,则沿长江侵入内陆,南楚为了保全东南各府县的安全,必然将水营重兵置在吴越之地,如此一来,南楚之兵力都集中在吴越和江淮,西面巴蜀自然空虚,我军正可趁虚而入。”

李贽听到此处,不觉站了起来,在室内负手转了几圈,兴奋地道:“好,好计策,朕怎么从没想到可以这样使用水军,原本朕准备在据有荆襄、淮南之地后,调动大雍所有水军渡江而战,却从没想到可以调动东海水军牵制南楚兵力,这样一来,我专而敌分,不论南楚在蜀中、荆襄、淮南、吴越何处露出破绽,我军皆可趁虚而入。”

我也站起身道:“虽然如此,江南防线毕竟稳固,若是陆灿择几处紧要之地死守,我军缓急难攻,故还需用计,不论何等坚固的防线,守备之人若有缺陷,就是可乘之机,巴蜀余缅,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唯承陆氏余威,不足为惧,一旦南楚朝中有变,则巴蜀必定有隙,姑容图之,襄樊容渊,虽然有才有识,只可惜心胸狭窄,此次陆灿立下盖世奇功,他却是苦守襄樊,心中必然生出不满,若令人趁机间之,使其生出怨怼争功之心,则襄樊可乘,即使不能一举夺下襄樊,也可毁去襄樊主力,令容渊再无支援江淮之力。淮西石观,此次立下大功,必然被视为陆氏一党,陆氏若败,此人定受牵连。如今陆灿虽然掌控军权,可是朝政仍在尚维钧之手,且南楚国主即将亲政,素闻赵陇才能平庸,必然会被尚氏利用对付陆灿,而陆灿虽是忠义之人,却并不迂腐,为了保全南楚战力,必然会作出一些令赵陇、尚氏不满之事,文武不合,君臣相忌,南楚倾覆不过是指顾间事,只是其中变化莫测,需小心经营才是。”

李贽连连点头道:“随云一向谋定而后动,其中细节倒也不必详述,朕决意筹立江南行辕,令齐王为帅,督军南征,随云随军参赞,不知道卿意下如何?”

我坦然道:“敢不从命,只是陛下不如令太子殿下为副帅,总督辎重粮饷一切事务,一则为齐王分忧,二来历练太子。”

李贽眼中精光一闪,心中隐忧被江哲解开,不由笑道:“也好,当初朕和六弟都是冲龄从军,骏儿如今已经十六岁了,也该历练一下,就是麟儿,也不妨随军出征,过上几年,朝中又多一员大将。听说那南楚陆云、石玉锦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却能够阵斩朕的猛将,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想来骏儿和麟儿也不会比他们逊色。”

我脸色微变,一揖到地道:“臣死罪,纵放陆云,还请陛下惩处。”

李贽摇头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朕听骏儿说过了,我大雍猛将如云,难道还会忌惮一个小孩子么,就是将来平了南楚,卿若想保全什么人尽管和朕说就是。”

我黯然道:“陛下厚谊,臣心领就是,只是陆氏忠义,臣早已心知肚明,恐难保全。”

李贽也是长叹不已,窗外仍然漆黑一片,我和李贽就在灯光之下,细细的探讨着平楚的种种计策,浑然不知时光流逝,窗外飞雪无声无息地洒向大地,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

不知何时,我和李贽谈兴还未淡去,窗外已经是东方发白,宋晚进来催促李贽回宫,李贽一边着衣一边笑道:“随云,记得昔日赏雪赋诗,随云才惊四座,如今窗外飞雪连绵,卿何不赋诗一首,以抒心臆。”

我的心情此刻已经是豁然开朗,只觉得如织飞雪都透着丝丝春意,不由逸兴横飞,推开窗子,望着满园飞雪高声吟道:“连空飞雪明如洗,忽忆清江水见沙。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注1)

李贽拊掌道:“好一个‘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朕也有一诗咏雪。”说罢推开房门,走向园中,朗声吟道:“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注2)

我听后不由高声道:“陛下此诗,英风豪气,胜过臣百倍。”

李贽朗声大笑,踏雪而去,已经在外面伺候的侍卫内侍,皆是匆匆追去。只有段凌霄仍然站在窗前,望着李贽背影,道:“若非此等人杰,焉能驾驭江随云这般奇才,段某今日方知,我们败得理所当然。”在他身后,小顺子微微冷哼,转身出了房间,自去服侍江哲去了。

——————————————————————————

注1:黄庭坚《咏雪诗》

注2:张元《雪》

好书尽在。。





第六部天长地久第十八章冠盖满京华



隆盛八年乙酉三月,雍帝下诏,任齐王显为江南行辕主帅,任太子骏为副帅,总督巴蜀、襄樊、江淮、东海大军百万,南征伐楚,任楚郡侯江某为行辕参赞。

——《资治通鉴雍纪四》

南楚同泰十二年乙酉元月十三日,南楚国都建业,元宵佳节将临,城内城外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年前南楚军在淮西和瓜州渡口的两场大胜,让南楚上下陷入了狂热之中。

十余年前雍王李贽劫掠建业,掳走国主和百官,对南楚的打击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虽然此事早已经事过境迁,南楚有了新的国主,又已经重新巩固了江淮防线,可是几乎所有的南楚人都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随时担心大雍的铁蹄会将眼前的繁华锦绣踏碎,所以,这些年来,江南多了许多矢志雪耻复仇的狂生,更多了许多醉生梦死的轻薄浪子。这一次陆灿取得了淮西大捷和瓜州大捷,不仅洗雪了当年的耻辱,还重建了南楚军民的信心,而陆灿也不再是那些文人攻讦的对象,而是成了力挽狂澜的名将,可以带着南楚军民对抗大雍百万大军,保全江南锦绣繁华的英雄。

这一次的元宵节,正是在大胜之后,所以不论是士绅百姓,都有意借着庆祝佳节表示心中喜悦,所以今年的花灯比起往年更加热闹,满城灯火辉煌,宛如仙宫玉阙一般。秦淮河上更是飘着千万盏莲灯,仿佛天上的星河落入人间,所有的画舫游船都是高高挑起各色花灯,有如琼楼玉宇,更有歌女舞姬穿着霓裳彩衣,在画舫之上载歌载舞,歌声嘹亮,犹如天籁,舞姿婀娜,犹如天仙。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情此景,令人心醉神迷,浑然忘记了人间何世。这还只是十三上灯,若是到了上元日,建业城内外必然更加繁华。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在这普天同庆之际,却有人有苦难言,在丞相府的书房之内,此刻却是一片阴云密布。权倾朝野的尚维钧坐在书案后愁容满面,书房内或坐或站还有三个人。一个神色拘谨的中年人站在尚维钧身后,他正是尚维钧独子尚承业,才能平庸,遇事全无主见,尚维钧屡次想要提拔他到要职上,却都不得不放弃,所以他只能在吏部担任一个闲职,在这个书房之内也没有他的座位。其实他在外面也是恣意轻狂的人物,只不过在父亲面前却是战战兢兢,不敢放肆。左首一张太师椅上坐着一个细眉长目的中年人,他正是户部尚书尹端华,尚维钧的门生,也是他的心腹党羽。而在右首坐着的是一个老儒生,他是尚维钧的谋主宁谦,尚维钧多年来在宦场上与人钩心斗角,往往仰赖此人毒谋。

沉默了许久,尚维钧终于忍不住道:“宁先生、端华,你们可有什么主意么,本相已经将封赏之事一拖再拖,可是后日就是上元,无论如何也该封赏大军了。可是陆灿已是镇远公,又是大将军之尊,若是再要封赏,就是王爵之位,异姓不封王,这是金科玉律,可是若不如此,又如何封赏?如今淮东军权已失,南楚军权尽在陆氏之手,一旦陆灿生出不满,只怕我等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尹端华忧虑地道:“是啊,陆灿前几日上折子要求扩军备战,他已经掌控了几乎全部军权,却还要扩充军队,这不是存心不轨么?”

尚维钧摇头道:“你过虑了,扩军也是必须的,这次淮东军几乎全部葬送,若不扩军,无法巩固江淮防线,而且若是扩军,我们也有机会安插自己的人进去。”

那老儒生眼中闪过寒光,道:“相爷虽有此意,可是若是任由陆灿征兵,只怕这些新军都会惟陆氏之命是从。”

尚维钧摆手道:“这也是没有办法,我们之中并无可以带兵之人,那个骆娄真将我在淮东的努力全部葬送,唉,不提也罢,还是商议一下如何封赏吧。”

那老儒生捻着胡须道:“相爷不如和陆灿交换一下条件,他不是想要扩军么,此事必须通过朝议,相爷答允支持他征兵备战,但是要他放弃这次的封赏,相爷可以随便给他增加一些采邑,但是不提升他的爵位,这样一来岂不是皆大欢喜,而且面子上也过的去,想来陆灿会放弃爵位换取相爷的支持的。”

尚维钧连连点头,道:“宁先生说得是,扩军不是一件小事,若没有朝廷的粮饷,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陆灿虽然可恶,可是倒也不是不识抬举之人。这样吧,他的儿子不是立下战功了么,这次就给他一个六品校尉的军职,算作补偿。”

尹端华道:“这倒是便宜了陆氏父子,不过其他有功的将士该如何封赏呢,封赏轻了这些人要闹事的,封赏重了,这些人也多半只是对陆灿感恩,有几个人会想到是国主和相爷的恩典呢?”

宁谦迷着眼睛不语,他不甚赞同尹端华这番话,可是看到尚维钧在那里若有所思的模样,他便没有出言反对。

这时候尚承业出言道:“其实军方也不是铁板一块,这一次陆灿、石观立下大功,可是余缅和容渊虽然守土有功,可是毕竟功浅,父亲不如重重封赏石观,却对余缅和容渊一带而过,余缅倒也罢了,那容渊可还不是陆灿的死党,此人心胸又是有些狭窄的,必然因此嫉恨陆灿,父亲不妨私下对其多加抚慰,此人可是有真才实学的,又是德亲王的旧部,本是忠君爱国之人,说不定会投入父亲麾下呢。”

此言一出,不仅尚维钧目光一亮,就是尹端华和宁谦也都连连点头。尚承业在这种场合素来不多言,今日突然献策,却是如此妙计,令尹、宁二人刮目相看,连连赞誉。尚维钧却是知道这个儿子的深浅,惊奇地问道:“你今日倒是言之有物,不知是谁的主意?”

尚承业脸一红,道:“父亲,是我新结识的一个朋友,是个寒门书生,无心科举,只在烟花柳巷里面给那些歌女作曲填词,虽然人在万花丛中,却是洁身自好,孩儿见他气度高华,所以折节下交。前些日子和他一起喝酒,无意中说起大将军如今权威之重,已经胜过父亲,他便笑着说陆灿仍不能一手遮天,若是如此这般,必能有效。”

尚维钧目光闪动,道:“你可仔细查过此人身份,以你的身份,交友不可不慎。”

尚承业赧然道:“孩儿只是和他诗酒相交,所以并不了解他的身世,不过此人雅量高致,才华横溢,只可惜看破世情,无心功名,父亲若是有意,孩儿可以试着延揽他到父亲幕府。”

尚维钧摇头道:“先看看吧,用人不可不慎,不过这人如此才具,倒是不可轻忽,你先好好笼络他,若是身份没有问题,倒不妨招揽进府。”说罢,尚维钧犹豫了一下,又道:“还有一件事,本来我有心将义女灵湘许给陆灿长子,若是能够联姻,也可多些控制陆氏的筹码,可惜却被陆灿拒绝,你们看可有挽回余地?”

宁谦皱了一下眉,他自然知道这个灵湘是何许人,她是凤仪门仪凰堂首座纪霞的义女,却又拜了尚维钧为义父。事实上,宁谦也知道纪霞和尚维钧的暧昧关系,虽然凤仪门的种种传闻尚维钧也清楚,可是一个曾经是大雍贵妃的女子的吸引力太大了,所以尚维钧还是陷入到了凤仪门的柔情陷阱之中。这件婚事被陆灿拒绝早在宁谦意料之中,若是陆灿不拒绝才奇怪呢,陆氏未来的家主,自然该娶一位南楚名门的淑女,怎能娶一个出身不明的女子为妻。犹豫了一下,宁谦婉转地道:“相爷,若是有意联姻,不妨考虑一下淑宁长公主。”

“淑宁长公主!”尚维钧喃喃低语,淑宁公主是当今国主赵陇同父异母的妹妹,今年十五岁,品貌乃是上上之选,只不过母亲早已经亡故,在王室并无地位,尚维钧更是没有留意到她的存在,如今听到宁谦提醒,他心中一动,若是许个公主给陆氏,这不是最好的笼络么,毕竟还是需要依靠陆氏抵抗大雍的。而且若是陆氏有了反意,淑宁长公主也可以起到平常人起不到的作用。

就在尚维钧和亲信在书房密谋的时候,奉命回京接受封赏的陆灿等人已经入城了。不愿惊扰百姓,所以陆灿乃是微服入城,望着满眼的富贵升平,他一声轻叹,虽然这次取得淮西大捷和瓜州大捷,可是他没有忘记淮东重镇楚州、泗州已经落入雍军之手,而且雍军随时可以调动大军南下,到时候南楚面对的压力只能更大。而且最关键的是,大雍遭遇如此惨败,雍帝必然起用江哲,只恐大雍再度南征之时,自己的恩师就会随军南下。

不过他心中的苦恼显然没有感染到身后两个少年身上。石绣东张西望地看着道路两边的花灯,俊秀的面容上满是惊讶憧憬的神情,陆云则是为她一一指点着沿途的景物,像极了最好客的主人。这次两人都是奉诏入朝受封赏的,虽然石绣本是女子,按例不在封赏之列,可是两人如今已经是南楚人人传颂的少年英雄,又因为军报的含糊,以及建业的失误,使得石绣也得到了入京受赏的旨意,虽然石观上书说明此事,但是最后建业为了激励军心,还是决定将错就错,对“石玉锦”进行封赏,只不过在旨意里面含糊其词,没有说明石玉锦是男是女罢了。

望着街道两边的绚烂灯火,陆云心中也是有些忐忑不安,当初他不辞而别离开建业去了雍都,从长安回来之后又被父亲直接送到了江夏,然后又去了淮西战场,算起来离家已经有将近十个月,想必娘亲必然是为他操碎了心,这次恐怕会被娘亲重重责罚,虽然罚跪挨板子都不算什么,可是若给弟妹看到可是太丢人了。转念一想,不如想法子让几个弟妹在娘亲面前替自己求一下情吧,不过这却需要先贿赂一下几个小家伙。盘算了一下,二弟也喜欢骑射,自己就将嘉郡王送给自己的犀角弓给二弟吧,大雍工部精制的弓箭可是上上之选,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使用李麟送给自己的宝弓去射杀大雍的将士。小弟么,年纪还小,就把自己在路上买的面人、木偶送给他就行了。至于小妹么,陆云心中一跳,想到了怀中那枚金环,然后他便想起了昭华郡主亦喜亦嗔的娇颜,那本已模糊的娇俏少女形象再次鲜明起来。

这时候石绣不耐烦地高声道:“云弟,你在发什么呆呢,那是什么灯啊,好漂亮啊。”

陆云顿时惊醒过来,脸一红,转头看向石绣,看到这个和自己并辔作战的少女面上带着灿然的光彩,被寒风吹得通红的面庞是那样的动人娇艳,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身边的原来是个女孩子,突然心念一动,从怀中取出金环递给石绣道:“绣姐,这个送给你。”

石绣原本大怒,正要纠正陆云的称呼,一眼却看到那枚花枝盘绕的金环,无论如何,她终究是一个少女,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弯成了月牙,接过金环爱不释手。陆云心中发虚的想到,石绣和自己情同手足,将金环送给她也说的过去吧,虽然昭华郡主原本说送给自己的妹妹。这时候石绣却是依依不舍地将金环递了回来,低声道:“这太贵重了,你还是收回去吧。”石绣虽然素来不留心这些细务,可是这支金环如此精美绝伦,想必千金难买,她怎能收下这样贵重的礼物。

陆云目中闪过一丝光芒,低声道:“这也是朋友送给我的,你就当替我保管吧。”

石绣本想拒绝,却不知怎么说不出口,只是低头把玩着那支金环,无意中目光一闪,看到金环相连之处的寒梅花蕊之中有两个细如米粒的小字,石绣凝神看去,却是“昭华”二字,不由心中一动,笑道:“那好,我先替你收着。”

陆云只觉得放下了心中大石,笑道:“等到十五那天,我带你出去逛灯会好不好,现在不过是走马观花,有许多好玩的地方你还没有见过呢?”

石绣闻言眼中一亮道:“好啊,听说秦淮河很好玩儿,水上都是莲花灯,而且还有杂耍和歌舞可以看。”

陆云连连点头答允,石绣面上露出甜美的笑容,两人在马上凑近低语,商议着如何去玩耍,这一刻,两人可不是名扬江南的少年英雄,只是一对没有长大的孩子罢了。

两个孩子的低语都被陆灿听得清清楚楚,他心中烦恼稍解,想到石观隐隐透出的结亲之意,更是不由微微一笑,再想起年余不见的妻子儿女,心中生出无限柔情,加了一鞭,加快了马速,向前走去。

镇远公府在建业城南,府邸庄严肃穆,今日中门大开,门前张灯结彩,家主战胜归来,阖家上下自然都要出来迎接,为首的中年女子端庄秀丽,正是陆灿之妻。在她身后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小孩,左边的男孩十岁左右的模样,和陆云相貌相似,只是略显秀气一些,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