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大与最小-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遗憾的是,在他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就因为不明的原因暴毙了。关于他的死因,历史学家有很多猜测。其中一个说法是他期望渡过恒河,继续他的远征。但他的部队都已经非常厌战,拒绝跟随他。他三次纵马,跃入恒河的波涛中,又三次无奈地返回。因为战士们远远地呆在恒河边观望着,没有再像往日那样,以生命追随着他前进。”

“当夜,他就去世了。他叮嘱人们在存放他的遗体的时候,在棺木的两侧各开一个洞。让他的手能伸出来。”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尧明突然停顿下来,笑问道。

大家思索了一阵,都提起了好奇心,想知道亚历山大大帝究竟想干什么。只有宋依华红着脸,小声地冒出了一句:“他在想念他的爱人,还想拥抱她。”,众人都笑了。

“他只是想告诉世人,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纵横,征服无数疆域,建立庞大帝国。到死时不过两手空空!”,尧明感慨地说道。

“一生何求,多少贤人哲士、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无不在追寻这个问题,而因为茫然不知答案,郁郁而终。西方文化却以高度的抽象概括,总结出人之一生,所求者无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社会关系的需求、自尊需求与自我实现五个需求层次。”,尧明说道。

所有人登时耳目一新,都侧耳倾听。

“第一个需求层次是最基本的,是人的生理需求,衣食住行,若我再加一条,还包括性。阎公当代大儒,知道克己复礼,不齿于物欲沉迷。傅公‘布衣将军’,蒋公效法日本武士之节俭朴素以锻炼意志之道,周公以民之疾苦为己任。公等中华姣姣人物,在物欲方面,均善知足,甚至克己奉俭,实为国人之大幸。当然,有些中国军阀豪强,追求吃山珍海味、衣绫罗绸缎、住豪宅别墅、行名马香车,玩弄无数女人,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物质刺激的病态追求。我想在座诸位,都不屑为之。”

尧明说完后,大家都点点头。阎锡山叹道:“谢谢尧先生赞我。世人均爱积攒金钱。然而我所需者,不过一日三餐一张炕而已。”

“第二个需求层次是人的安全与自由。”,尧明说道,“在没有安全与自由的时候,人不论有多少富贵,就如西晋之石崇,只为爱一个美女绿珠,便招杀身之祸。”

“其实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人人自危。就连九五之尊的皇帝,还要整日担心人谋权夺位,心不能安。”,尧明一边说,一边看着阎锡山的表情。其时民间早有传说,说阎锡山周旋于蒋介石与日本人之间,为保一地方势力,如鸡蛋上跳舞。

“尧先生此言差也,战乱之中,何得个人安全?”,阎锡山的谋士赵戴文自以为抓住了尧明话中的漏洞。

“为保得一国人民之安全,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即便今日战死,心中也坦荡平安。这就是抗日义士所求的安全。”,周恩来立即严正地反驳道。

“边患之处,人民确实没有安全感。所以才有热血男儿,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家卫国。”,尧明说道。

“但若国家后方,没有清明的法律。为了富贵,甚至为了生存,人人触犯法律。我听说中华民国的官吏,任意抓十个出来,一枪毙了,其中九个都不会冤枉。当一个社会造就了如此的人人心中都没有安全感的官吏,又如何指望人民有安全感呢。还有人治、军阀、土皇帝等等,当权者握有不受法律制约的生杀大权。这样的国家,怎么能算人民的国家呢?这样的政权,又怎么能算人民的政权呢?那保家卫国的志士的鲜血,若造就了这样一个国家,且不是白白流淌了!”,尧明这番话,却将矛头指向了蒋介石。

阎锡山一边深思,一边对尧明产生了敬意,知道他是为了中国,而不是为了帮助蒋介石建立独裁。

“阎某一生委屈求全,固然有一己私心。但更多的,也是为了山西境内,人民的安居乐业。此心天日可表。若蒋先生能顾及整个中华民族之家家安全,人人乐业。阎某就放弃这区区山西军政大权,又有何憾。”,阎锡山渐渐开始解开心中块垒。

“第三个层次是爱与社会关系的需求,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求。”,尧明说道。

“封建王朝之君主,为一己之私,成孤家寡人,徘徊于同床异梦、众叛亲离之间。军阀、枭雄、强豪,为一己之欲,启天下战乱,置民于水火。这样的人,虽宾朋万千,应者如云,盘根错节,于人民心中,尚不及一施饭之漂母。只需要看他们在权消势失时,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就知道他们心中并没有爱,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也只是他们手中的权势金钱而已。”

“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军阀豪强,不过是权力之奴隶,集团利益之囚徒。心不能见天日,目不能识是非。却偏要做出目空一切之态,以权势骄人,以铜臭袭人。在自我实现上,远不如一传播福音之谦谦基督徒。”

“阎公握山西之军政大权,请问于人生之需求,究竟曾满足几多呢?只要阎公不是那种被虚荣障目,被谗言塞耳之人,当知你现在不过是一贫如洗而已。”,尧明说道。

一生何求?中国儒家数千年的克己复礼,只不过是压抑所有人的人性,去维持一个叫皇帝的人,以及他所统领的官僚阶层,在第一层次的物质需求上,达到病态式的满足而已。普天之下,人人自危,这就是封建统治的本质。

这番话使得所有的人都陷入沉思。当时中国刚刚接受西方文化不久,以这种现代的需求满足理论看来,简直是在原始社会。

就在这时,有一个俏丽的小丫鬟模样打扮的少女,正好上前来为尧明斟茶。尧明礼节性地回头一笑,表示谢意。却不知她竟然被尧明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吸引住了,被尧明一看,心中一惊,脸上一红,却将一盏热茶打翻在尧明的身上。

“婢子死罪!”,那小丫鬟吓得花容失色,赶紧跪倒在地。

尧明很自然地将她扶了起来。看到她怯生生的样子,他心中一动。

“姑娘莫需害怕,这不过是一个小小过失而已。我只是想顺便问姑娘一句,姑娘在阎家,衣食住行自然不缺了。”

那小婢低声回答道:“阎老爷待下人很好,小婢温饱无忧。”,对答之中,语声温柔,倒像有几分学问。

看到尧明疑惑的神情,她偷看了阎锡山一眼,看他没有震怒之意,就说道:“小婢是阎五姑娘房中的丫鬟红玉,自幼跟随姑娘,读过一点书。”

“姑娘莫怕,打翻了一壶茶,实乃无心之过。若是在德国,你只要简单地道一个欠,不用担心什么责罚。”

“小婢是阎家的人。老爷要如何责罚,小婢都心甘情愿领受。”,红玉道。

“在德国,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是自己的主人。做错了事情,自有法律的管束。像打翻了一盏茶,法律根本管不到。你向客人道歉,只是出于你自己的内心,觉得为他人造成了不方便,因而心生歉意。而绝不是因为怕责罚。”,尧明说道。相比起来,旧中国的丫鬟是什么地位,大家心知肚明。耳光,脚踹,家法,还要随时献出身体,侍奉老爷、少爷。就连《红楼梦》里,那最懂得怜香惜玉的贾宝玉,对丫鬟袭人也是先玩弄,后脚踹。出家前,还诅咒为他谋划了多年的袭人是“守不住的”。最终让薛宝钗将袭人打发出了贾家,嫁给了他的同性恋玩物蒋玉菡。

尧明抬起头来,却对阎锡山说道:“只怕在德国,一个像红玉姑娘这样的仆人,心中的安全感,也要比阎先生多一些吧?”

“姑娘在阎家,除了陪阎家小姐,做一些丫鬟做的事情外,还有其他社交吗?”,尧明又问道。

“社交?”,红玉瞪大了俏丽的眼睛,不明白这个词语的含义。

尧明看着她单纯的神态,心中不由得有点酸涩。“像你这样的少女,应该有很多同龄的女孩子作朋友,应该有纯情的少男来追求你,让青春的美丽在人间散发芬芳。‘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神至圣’,这是德国诗人歌德最著名的诗篇。”,尧明充满怜惜地说道。

“像你这样天性纯真善良的女孩,只要真心待人,自然会得到男士的尊重。尊重绝不是一种只有权势才配享用的奢侈品,而是每一个人,对身边的人的善意,表示出的真诚的感谢。对身边美丽的事物,表示出的由衷的欣赏。”,尧明诚恳地说道。

“在德国,你只要用心去爱他人,去教堂,把自己的心托付给在上的天父,你就能战胜自我中的孤独、畏惧、虚荣、浮躁、贪婪、嫉妒、仇恨。你就会是一个让生命带着光辉的人。”,尧明感慨地说道。没有信仰的人,是很难满足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需求的。

大家都不是很明白尧明为什么在关节之时,却去和一个小丫鬟蘑菇。其实尧明主要是想借红玉的身份,说明半封建社会里,阎锡山这样的一方豪杰,在人生需求上的满足,还不如自由社会的一个普通女仆。

尧明说的五个需求层次中,后面三个需求层次,当时人们都较难以理解。这是很自然的,在较低的需求层次没有被满足之前,人们很难去想像和追求更高的需求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对当时的人,大概就像“乾坤大挪移”的第七重心法了。尧明就干脆用宗教来做了解释。

宋依华看那小丫鬟俏丽,狠狠地瞪了尧明一眼,心生警觉,生怕他又想去沾花惹草。

尧明转过头来,看着阎锡山,笑道:“今日我和阎公交换的,是阎公将山西军政大权交回国家,放弃对山西煤矿的垄断经营。”

“若阎公能做到这一点,我就请在座的诸位一起立誓,尽心竭力,使得在数年到十数年间,中国每一个类似于红玉的少女,在人生需求上的所得,超过今日的阎公。”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叫什么交换!

阎锡山毕竟研究过多年的儒学,并不是那种被权势蒙蔽心窍的人。他叹道:“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我一直在思索人生,自认为我于中国,是应大需要而来的人。只是我一直求中庸,对大事无大把握者,不敢擅行。总觉得自己会失去大的机缘。”。

“殊不知真正的大机缘来了,却先要我舍弃之!”,他眼中流出了感慨之色。

“尧先生,感谢你让我见到了中华民族的大机缘。你说的那五层需求,一旦知之,每一层我都渴慕不已;同时,又如一片明镜,照出我现在确实一贫如洗。”

“阎公,你并没有舍弃大机缘。若你能放弃山西之一点权势,不妨在学问和制度上探索一下,中国怎样改革。才能使得人民真正地在人的五个需求层次上,人人都得到均衡的满足。”,尧明劝说道。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此时我才真正地懂得,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周恩来也感慨地说道。

“阎公,万万不可!小丈夫一日不可无钱,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且能让这个白皮黄毛的外国佬,两三句话,就把咱们多年打下的家业说没了。”,阎锡山的谋士梁敦厚赶紧不顾一切地劝说道,一个“咱们”,提醒阎锡山,他代表的是一个利益集团。

“你们现在拥有的产业,自然照样保留。国家征用时,也要按股份购买或者其他方式处理。难道你要让日本人抢去了,才甘心吗?”,周恩来平和地说道。蒋介石、傅作义等,也都竭力赞同。

尧明笑道:“在西方文化里,权力的定义是Influence,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这与东方文化里,主宰他人生死,决定他人的荣华富贵,为自己换取金钱美女的权力完全不同。东方人精于权术,却不知靠权术积累来的权力,看来很大,实质因为钩心斗角、相互牵制,能做的积极的事情少得可怜。集大权于一身者,往往寸步难行!这也是封建社会的集权统治衰败的原因。”,说到此处,尧明心中惊出一身冷汗。看别人容易,察自己困难。当初若不是Walther-Wever将军被刺,希姆莱叛变,他自己还在与烽火一起搞什么造神运动呢。

停顿了一下,尧明继续说道:“阎公今日放弃的,是山西军政盘根错节的一家统治之权。但若阎公精研人的需求理论,为国家改革著书立说,所影响者,是中华大地的所有人。此等能影响他人行为的权力,便是我今日能杯酒释兵权的真正原因。”

“阎公弃小权而取天下大权,实在可喜可贺,我等佩服!”,周恩来、蒋介石、宋美龄、傅作义等,均纷纷表示祝贺。

“好啊,好啊!”,阎锡山哈哈大笑起来,说道:“难得今日相聚,成就了一个新的杯酒释兵权的千古佳话。阎某山西的治权军权今天自然要交出来了,只是阎家家大业大,有些产业处置,下人们免不了要斤斤计较一番。到时候还请诸公宽宏大量。”

就在满堂兴高采烈的时候,红玉的眼中,却不由得流露出了恐惧的神色。她怯生生地看了阎锡山一眼。突然再次跪倒在地,对尧明说道:“婢子打湿了您的衣衫,是婢子的错,与阎老爷豪无关系。您大人大量,只求您收下婢子。婢子愿意一生一世,做您的奴婢。只求您免了与阎老爷的计较。”,说完,她眼中两行泪水流了下来,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尧明心中一怔,突然被拉回了残酷的现实。阎锡山对这个小女孩有生杀大权。再看阎锡山的两个谋士,脸色阴沉。这等人最善于背后煽风点火。即使现在阎锡山是诚心诚意的,被他们背后一说,也不免再生事端。至于迁怒于红玉这样的小丫鬟,则简直是家常便饭。

尧明一方面佩服此女的心机与胆识,一方面也佩服阎锡山,连家中一个端茶递水的小丫头,都是这等人物。他正要开言,收留这个小女孩,却感觉到有一道目光凌厉地扎在自己的背上。不用回头,他都知道那是宋依华。他只好苦笑着抬起头来,求助地看了宋美龄一眼。

“好俊俏的小丫头。”,宋美龄心中玲珑剔透,她立即笑道:“阎兄,我府上正好缺一个知心的用人,不知我可否将她收留下来。至于国家大局嘛,今日难得尧先生为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具体该如何处置,不妨由介石和阎兄从长计较。”,她在权术上过于精明专断,竟然直接就把尧明、周恩来和傅作义抛开了。

阎锡山哈哈大笑中,将委委屈屈的红玉交给了宋美龄。

马德里初战

 1936年10月,西班牙马德里。萧索的秋风中已经带有浓浓的寒意。在市郊外西区的一片共和军的防御阵地上,一群身穿普通布料制作的灰色军装,头戴钢盔的共和军士兵,正在阵地上嘻嘻哈哈地笑着吃早餐。就在这时,一声“轰”的炮声,一颗炮弹在阵地上爆炸起来。飞溅的泥土将军人们的早餐汤和土豆泥内溅满了泥沙。

“xxx,好好的一锅汤,又毁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共和军军官喊道。“敌人炮击,掩蔽。别忘了你的面包!土豆泥就算了,干掉这批国民军,叫厨师再送一次热的。”

共和军们嘻嘻哈哈地消失在壕沟内,稀稀拉拉的炮击在阵地上爆炸着,与其说是在为一次冲锋作炮火准备,倒不如说是在为阵地上的共和军战士提神。

“国民军打了这么多场仗,也不见长进,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明明知道这种所谓的‘炮火准备’没有什么实用,还要浪费炮弹。”,在一个地下掩体内,那位叫阿方索的共和军军官笑道。

“他们不放两炮壮壮胆子,怎么敢往上冲锋呢?”,旁边一个瘦弱的士兵笑道。其实在几天前,国民军放炮轰击阵地的时候,他可是吓得在阵地上索索发抖,一直到对方被同伴打退了,才敢伸出头来放两枪。守阵地的这一连战士中,有一大半新兵,打过两次以上仗的人不超过1/3。

阿方索一边与旁边的士兵说笑着,一边拿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阵地前面集结并准备冲锋的敌军。“不好,敌人有五辆坦克,那种意大利甲壳虫坦克。快点,打电话通知反坦克部队,迅速派至少两个反坦克排增援。敌人进攻方大约有一个营的兵力,还需要至少两个连部的增援!”,他赶紧叫喊道。

“机枪排注意,一个班对付一辆坦克,只管正中的三辆。一排守左翼,二排守右翼,三排作后备,机枪排守中间。各排派人准备好既定的反坦克突袭。一排、二排准备好手榴弹束。”

阿方索手下的这个加强连一共有3个普通排和1个机枪排。机枪排共有3个机枪班,每班有1挺轻机枪,1挺反坦克步枪。普通排里,每排有1挺机枪。

炮击后,阵地上烟尘滚滚,大约1个营的约300多名国民军,在5辆意大利CV-33坦克的伴随下,开始向共和军阵地发起冲锋。意大利的CV-33坦克是一种羽量坦克,只有3吨多重,只装有一挺机枪的火力。它正面装甲14毫米,其他面装甲仅数毫米。它只有两个乘员,一个是驾驶员,另外一个是命令官兼机枪手。

很快地,双方距离拉近,国民军进入了阵地的约300米范围内。“步枪射击!”,阿方索命令道,阵地上,共和军的步枪开始向国民军断续射击。国民军排成单纵行步行冲锋,减少被射击的面,同时也跑动射击。双方步枪的火力射击也都非常克制,尽量节省弹药。

国民军坦克上的机枪也断断续续地射击起来。坦克的载弹量大,火力相对较为凶猛。共和军为了节省弹药,隐蔽机枪火力点,机关枪并未开火。这样远的距离,双方都很难准确地命中对方。这一段交火,国民军火力较强,共和军有壕沟掩护,双方均造成了一定的杀伤。国民军倒下了十几人,共和军也有数人中弹。

眼见得国民军越冲越近,已经接近到80米左右,这时候双方对射的伤亡越来越大。国民军也开始展开阵型,由单线队形冲锋变为散兵队形冲锋,方便每个冲锋队员向前射击。

“机枪射击!”,阿方索高喊道。共和军阵地上的机枪立即响了起来。国民军部队训练有素,大部分立即匍匐在地,一边层次射击,一边用机枪进行火力压制。步兵们一边爬行前进,也偶尔在机枪对方射击的间隙往前跑步推进。而坦克则继续保持原速度,由大约一个班左右的步兵跟随着,进一步往前冲锋。国民军的火力向共和军的机枪集中,坦克的火力也首先射击共和军的机枪火力点。

“砰!砰!砰!”,阵地上突然响起了三声德国13。2毫米反坦克步枪特有的枪声。但敌方的5辆坦克似乎都没有受影响。这种反坦克步枪的后坐力特别大,很难控制。尽管它可以在100米范围射穿敌方的坦克,但命中率并不高。而且子弹穿透钢板后杀伤力较小,必须直接命中其乘员或者关键部位,才能阻止坦克行进。

这种反坦克步枪只能单发,大约每6秒钟才能射击一发子弹。

坦克最大的缺点是视野很狭窄。国民军的坦克要等待保护坦克的跟随步兵,以防备被对方士兵通过坦克的视线死角,接近坦克,用炸药等武器破坏坦克。这使得坦克冲锋的速度并不快。即便如此,在敌方坦克冲到我方战壕前,每挺反坦克步枪也就大约只有射击2到3次的机会。

经验丰富的国民军继续集中火力压制共和军的机枪和反坦克步枪。共和军方面的每一挺反坦克步枪都有一挺机枪掩护,集中攻击敌方护卫坦克的步兵。共和军的人员中,有很多普通步兵都接受过一定的反坦克步枪和机枪的使用培训。一旦有人员被射中,又立即有人跟上来补充,保持火力。一时间,战场上枪声密集,示踪弹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清晰的弹道。双方的交战人员不断地有人倒在血泊中。

所谓的示踪弹,是在弹头的后部,涂上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显示子弹飞行轨迹的磷。这种子弹能帮助机枪等自动武器的使用者迅速判断其射击偏差,进行射击修正。一般每数粒标准子弹中,就夹杂有一粒示踪弹。

很快,国民军坦克已经冲到了距离阵地20米的地方。在这期间,国民军中间的三辆坦克每辆都挨了1到2枪13。2毫米子弹,其中1辆停了下来,但机枪还能使用,而另1辆则相反,还在继续冲锋,但机枪已经哑了。中间只剩下了1辆完好的坦克,左翼右翼还各有1辆坦克,继续在摇摇晃晃往阵地上冲。只是坦克后跟随的人员已经所剩无几了。

“单线跑步前进,保护坦克!”,一个国民军军官强悍地大吼一声,端起一挺轻机枪,带领一小队人,跑步前进,跟在正中间的1辆坦克上。其他国民军也如法炮制,往坦克后面补充跟随人员。

“反坦克突击!”,阿方索大喊一声。壕沟阵地前约15-20米内,突然出现了十几个隐藏在散兵坑内的共和军。此时他们与敌方坦克的位置已经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他们端起半自动步枪,开始用早就准备好的7。9毫米反坦克子弹,往CV33侧面薄弱的装甲射击。半自动毛瑟步枪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5连发。顿时,5辆坦克中,有3辆彻底瘫痪在战场上。

也就在这短短数秒钟,这十几个埋伏在散兵坑内的共和军因为位置太靠前,全部在敌军的火力袭击下壮烈牺牲了。这种用较差的武器,在侧面甚至后面攻击坦克的战术,实际上是一种用生命去换敌方坦克的战术。

这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