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夫纲为正-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这丫鬟虽然只是个三等,但到底是在王夫人屋子里伺候的,只要伶俐懂事,不愁没有出头的机会。而王夫人身边的一等丫鬟,虽然是仆人,可说起来还比贾琳这个庶子风光些,至少,宝玉对着大丫鬟们叫姐姐的时候,王夫人可没有一次会阻止的。
见贾琳止了步子,冷冷地朝自己看了一眼,打帘子的丫鬟这才有些慌张,连忙低下头去。贾琳却默不作声地走开了。原著中,元春是教导过宝玉识字的,也就是说,元春入宫会比现在更晚一些。但如今,元春却已经离开家了,这是不是意味着……贾府的人在心虚?
也不知道贾母怎么就看出贾琳的好来了,这次回府之后,她赏下了不少好东西来。每逢晚饭,贾母虽然没有叫贾琳去她的屋子里用饭,但总会赐下一两道菜来。那菜从贾母的院子里送到贾琳的院子里,即使保温的效果再好,也已经失了好滋味。更何况,仿佛是为了做出一种无声的对抗似的,贾母这边抬高了贾琳,王夫人那边就更需要周姨娘的服侍,早上洗漱的时候,周姨娘捧着盆子,晚上吃饭的时候,周姨娘站在门边打帘子——虽说,做姨娘的是该要服侍主母,但这也太过了一些。可偏偏,旁人就是不能说出她的不是来,毕竟这就是规矩,就是贾母,她都不好管着自己儿子房中姨娘的事情,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看到周姨娘疲累的样子,贾琳自然什么都吃不下了。所以,别说是贾琳,就是贾琳院子中和他亲近一些的丫鬟,都一点都没有将贾母的看重当成什么可炫耀的喜事,那些菜最终都只进了他院子里丫鬟们的肚子。
过了年,等到了正月里看大戏的时候,宝玉再看见坐在一边的贾琳,犹豫了一下,将小脑袋转过去了,到底还是没有再喊出一声哥哥来。
第三十一章
这个年,对贾琳而言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去了。
王夫人虽然想把贾琳给嫁出去,但是若不先办好贾珠的亲事,先论贾琳的,那就显得太刻意了些。关上门来,她怎么对付贾琳都好,可成亲这种事情,总会众人皆知的。比如说,贾府的仆人都略过了贾琳,管宝玉叫宝二爷,但是,出了贾府的门,世人也是能看到这个长幼有序的,如果贾珠的亲事还没定,贾琳就被嫁出去了,少不得要因此传出王夫人不慈的名声来。若是这样,贾政还要不要做官了,贾珠还要不要出去交际了?日后,元春若是真被贵人看重了,她的母亲若是有这个名声,那她也尴尬。因此,王夫人只能将这事儿忍了下来,先用心帮贾珠挑媳妇。不过,她如今对待贾琳的时候,已经连面上的温情都没有了。好在,等出了正月,王夫人倒也没有拘着贾琳出门——当然这也是贾政发了话的缘故。
在王夫人的认知中,周姨娘就算探知到了要把贾琳入清籍嫁人的消息,但究竟怎么回事,却还是不清楚的。但其实,贾琳已经从贾琏那里知道几乎全部的真相了。王夫人既然没有禁他的足,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下一盘大棋。而贾琳的目的,不在于让秦恕顺利和自己成亲——这件事情,贾琳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到,所以不能算是一件事情——而在于如何顺利将秦恕从暗部影子的身份正大光明化。
再说贾珠的亲事。贾珠这个年纪,也的确能讨媳妇了。只是,他的身份有些尴尬。说他是荣国府的嫡子吧,他偏偏就是二房的,等贾母去了之后,他们这一房到底还能不能住在荣国府上都还不一定。说他是少年英才吧,他身上又偏偏只捐了一个贡生,从来不曾下场试过,谁知道他日后大比的时候能考出什么名次来?就是日后真能成了举人,他父亲还只是一个五品小吏呢,这儿子不能越过父亲去,日后的前程难道就卡在六七品的小官上?这么一来,高门第的人家,他们看不上贾珠,可低门户的人家,王夫人又瞧不上。
于是,从二月份,王夫人在宴席交际上隐约放出要给贾珠寻亲事的消息之后,一直拖到了四月份,贾珠的亲事还没有定下。王夫人先前瞧中了几个,本以为十拿九稳的,可等王夫人话里话外稍微露出那么一点意思来时,人家就要么说自己女儿还小,要么说已经订了亲事,更有的,干脆装着没有听懂,总之,没有一家是答应的。王夫人因此气得够呛,从此看贾琳更不顺眼,若不是因为贾琳,她的珠儿如何现在就急着定亲呢,只要等珠儿成了举人老爷,哪里就落得如今让他人挑三拣四的份上?
——王夫人也不想想,这事儿最开始,还不是因为她想把贾琳嫁出去?
等七皇子这边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贾琳也觉得可以收网了,王夫人还为了贾珠的秦恕急得嘴上冒泡,贾琳少不得亲自给王夫人出了一个主意。当然,贾琳不可能跑到王夫人面前亲自和她说。他的话是传给王熙凤的,王熙凤又装作给王夫人排忧解难的样子,将这话说了出来。虽然自扬州的事j□j发之后,王熙凤手里真正攥住了一些权力,这显然让王夫人心里不是很舒畅,但王熙凤面上的功夫做得好,她若是真想讨一个人欢喜,无论如何都是做得到的,所以如今王夫人到底还以为这个侄女是信任自己的,有些话也不很瞒着王熙凤。
王夫人当日就去了贾母的院子,散了下人,才委屈地说了自己这些日子受得冷遇,最后转了话锋,道:“这般下去可不行呢,珠儿这般有本事,如何能给他娶个小家子气的媳妇,那岳家不说能帮扶他的,反而还拖累了他?我们这些日子也是想错了,光顾着不能将府上和镇南侯府上的亲事宣扬出去,以免连累了元春丫头的名声。但这毕竟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日知道这个的人又少,如今更是没多少人知道了,他们如何知道订下的是元春丫头呢?我们只说,是府上和镇南侯府有婚约,直接把元春丫头摘出去就是了。而且,这事儿既然郡主也是能得好处的,那不如叫那边也帮着使使劲……”
元春的婚约其实不算什么正经的婚约,说到底不过是老太公和先镇南侯意气相投时的一句话。但真正追究起来,却还是算有的。原本,王夫人的打算是极好的,她以为凭着元春的样貌才情,是一定能获得三皇子的喜爱的。等元春成了三皇子的女人,日后的皇妃,谁还会拿婚约说事呢,就算真提了出来,直接把贾琳代嫁了过去就好了。反正元春已经成了事了,是不怕外人诋毁的。
但是元春一入宫,谁知道就出了那样的事情,转而去了七皇子府呢?这么一来,虽然王夫人也提出了将贾琳嫁给镇南侯世子这个主意来,但到底,当初和镇南侯世子定亲的是元春,若是率先宣扬了出去,只怕连累得元春名声不好,她现在还只是个有品级的宫女,名声一旦不好,那就什么前程都别谈了。王夫人如今还指望着刘贵妃会出手将元春从七皇子府上捞出来呢,元春的处境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是经不起一丝风浪的。再说,宫里的女人说到底都是皇上的——虽然元春和贾府是冲着三皇子去的——若是被人知道,元春有了婚约还往宫里送,到时候只怕还落得一个欺君之罪。
贾府这是在心虚呢!因此,王夫人做事的时候都是悄悄的,只想着悄悄将这些事情抹平了就好。也就是说,贾母和王夫人虽然想借着婚约的事情,把贾琳和镇南侯世子凑成对,用以讨好清灵郡主,从而和刘贵妃重新搭上线,但与此同时,为了不影响到元春的前程名誉,他们又不敢主动拿婚约来说事。于是,王夫人才会想着先把贾珠的亲事定下来,然后顺势把贾琳入了清籍,再主动去和清灵郡主合计,在尽量不牵扯到那份婚约的基础上,把贾琳给嫁了。这就使得整个事情变得复杂了起来,贾琳等得花儿都谢了,结果王夫人竟然还没有成事。
“郡主自然是乐意世子娶男妻的,只是,继母难做,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她也不好主动提出给世子娶男妻……我们若是把这个婚约透给郡主知道,只怕郡主咬着牙也要认定了婚约上的人本来就是琳小子,我们两府都这么认定了,旁人还能说什么?而且,世子如今也到年纪了,若是由郡主提出来给世子求娶琳小子,我们也不用这般急着给珠儿先定下来了。按理来说,郡主应该比我们还急。毕竟,当初,是皇上金口玉言封了闵柔公主的儿子为世子,这若是皇上再金口玉言一次,又给世子指了一门有前途的婚事,那郡主这些人的谋划可不就是给他人做嫁衣了。”王夫人慢慢地将王熙凤给她出的主意透露给了贾母听,越说,她越觉得自己先前的打算是走进死胡同了。若是镇南侯那边主动提出来求娶,那贾府这边也不用讲什么长幼之序了。而且,贾琳过了年就十三了,虽然还小了一些,但嫁人也是可以了的。
贾母虽然觉得这主意不错,但到底还不敢冒险。说到底,贾母的目的是让元春重新回到刘贵妃身边,被三皇子看重,但王夫人的目的更偏向于直接把贾琳的前途给断了。看似殊途同归,但如果,只要有一种能够不牺牲贾琳,就可以让元春那边起死回生的情况出现,贾母就不会牺牲贾琳。而王夫人却是心心念念想要把贾琳打落到尘埃中去。所以,王夫人这些日子忙进忙出的,可贾母却还在观望。反正,如今元春虽然还在七皇子府上,但她顶着凤仪殿女官的名头,七皇子是不能够动她的。再说,按照元春的年纪来看,她如今还没有真正长开,也还是等得起的。
正巧,过几日就是北静王太妃设宴的日子,贾母也拿到了请帖,而清灵郡主显然也是能拿到请帖的,贾母便有心去试上一试。不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反正当贾母从北静王府回来的时候,王夫人脸上满是喜色。
秦恕这根刺在清灵郡主的心头刺了太久,这回一得到了法子,清灵郡主自然立刻付之于行动。可以说,贾府的算计等于给她递了一架梯子来。果然,从北静王府的宴席上回去没过几天,清灵郡主就称了病,一轮一轮的太医往镇南侯府上去了。眼见着清灵郡主越病越重,京城中的人都知道她似乎活不了太久了,忽然又传出了一句大师的批命来,说只要镇南侯府上办上一场喜事冲一冲,郡主自然能痊愈。
第三十二章
勤政阁是宣正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即使他因为幼年的经历,年轻时有些狠辣阴沉,年老了却又很是刚愎自用,耳朵中更是只听得见奉承的话——忠臣不好做啊,想说什么劝解的话,还要先说一番好话来打底——但他到底还不算是一个昏君,至少在勤政这一块上,他完全是做到了。即使到了如今这个知天命的年纪,宣正帝依然每天会花上不少的时间亲自批改奏折——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宣正帝的身子还真挺不错,至少离老得动不了还远,三皇子或者四皇子如果老老实实地等着老皇帝翘辫子还好,如果没了耐心,他们一早玩完。
熏香袅袅中,宣正帝折子批到一半,忽然像是被什么气到了,直接将手中的笔丢了出去。作为宣正帝身边的得意人,常福面不改色地侍立在宣正帝身后,微微低着头,就好像什么都没有看见。宦官虽然按规矩不能识字,但在宣正帝身边伺候了这么多年,常福如今也能勉强认出一些字来。方才那让宣正帝大发雷霆的折子写的事情正是要奏请皇上立太子的。这原也没有错,毕竟宣正帝已经到了如今这个年纪,这些年,像这样类似的奏折就没有断过。秦二世而亡,之后多少朝代都以此为鉴,绝不能在皇上临死之前,对下一任皇帝的人选还模糊不清。只要稍微有些使命感的官员御史,都会以此为由来提醒圣上。但宣正帝从来没有像这几个月一样,看到这种奏折一次就发一次火。
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仿佛是去年七皇子出宫开府之后……不不,应该来说,是皇上训斥了大批官员之后。常福眯了眯眼睛,不敢再想下去了。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完全人,所以除了贪财,他最是惜命。不该管的事情不要管,不该知道的事情也不要去探究。如此一想,常福的身子伏得更低了一些。
“他可还在外面跪着?”宣正帝忽然问道。常福心头一紧,又一松,他一直在宣正帝身边伺候着,勤政阁外面的事情自然也是不清楚的,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好明着回答,但常福也没有必要去说外面那人的坏话,因此,常福一边将宣正帝手边已经冷了的茶水给换了,一边恭敬地说道:“镇南侯世子是难得的忠孝之人,想来,皇上不说起,他便一定还是跪着的。”
宣正帝又冷哼了一声。他端起茶盏,正要喝一口,外面却传来了喧嚣声。宣正帝便又将手上的玉杯给放下了,脸色更黑了一些。常福意会,立刻就走到外面去。不一会儿,常福就回来了,脸上带了些许轻松之色,道:“皇上,忠顺王来了。他见外面下了雨,镇南侯世子又跪着,便招呼下人把世子扶起来。世子不依,忠顺王只好安排了人去熬姜茶,自己亲自帮世子打着伞。”勤政阁的人都是皇上的心腹,除了皇上,也只有忠顺王指挥得动了,忠顺王身上的盛宠由此可见一斑。
“就他多事!”宣正帝骂道。常福不做声,只毕恭毕敬地站着。果然,过不了多久,宣正帝便说:“去,叫他们两个都给朕滚进来。”
秦恕其实没有跪多久,像他这种习武之人,别说那雨不过是刚下起来,雾蒙蒙的,才沾湿了衣服,就真是暴雨如注,他跪了不到一个时辰,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妨碍。所以,当他起身的时候,他站得还很稳当。不过,水忟借着宽大衣摆的遮拦,趁人不注意,踢了秦恕一脚。于是,等秦恕走进勤政阁的时候,他走路的样子就有些微微的不自然。看到他这个样子,宣正帝就是有气也气不起来了。对于这个外孙,如今他只能叹一句,怒其不争啊!
“皇爷爷,我先前还以为这是下面的奴才犯了错,才被罚跪的。但细瞧了一眼,觉得他眉目间和应昊有些像,这才多问了一句。没想到,他果然是应昊的哥哥呢。我之前怎么就没有听说应昊还有一个哥哥的?”水忟一派天真地问道。应昊就是清灵郡主的长子,秦恕同父异母的弟弟,只比秦恕小了八个月。水忟这话说得有些戳心,仔细瞧瞧,秦恕的衣服虽然不破不烂,但那材质那做工的确不像是龙子凤孙们穿的。就是秦恕不住在镇南侯府上,那他还有闵柔公主的嫁妆,何至于落到这般地步?宣正帝心里不由地又火了起来。
因为宣正帝对长乐大长公主这一脉荣宠不衰,清灵郡主未嫁时,就养得比皇家公主更骄纵一些,行事总是恣意而张扬的,如今嫁了人,孩子都大了,也不见她收敛多少。当初,她身为一个未嫁女,竟然敢直接放出话来,说非当时的镇南侯世子如今的镇南侯不嫁。宣正帝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没有应许这门亲事,反而将闵柔公主下嫁了,他原本对这个表外侄女是有些愧疚的,毕竟清灵郡主也是他看着长大的呢。但此后,清灵郡主将去给她宣读赐婚旨意的天使打了出去,这直接就将皇上的歉疚给磨没了。等着闵柔公主因难产去世,清灵郡主直接热孝过门还“早产”生下了孩子,皇上对清灵郡主的宠爱就淡了好些。再后来,皇上亲封了闵柔公主留下的孩子为世子,可堂堂镇南侯世子却叫清灵郡主这个做继母的养到了庄子上去,像个隐形人似的,这些年都不曾露过面。因着长乐大长公主这个做姑母的如今年纪大了,轻易受不得刺激,宣正帝也只管不知道这些事情,懒得去训斥清灵郡主。再说,在宣正帝看来,他已经将世子之位给了那个孩子了,这也算是补偿了。于是,这些年也相安无事。
只是,如今这事儿闹得太过了些!堂堂世子爷,清灵郡主竟然叫他去娶男妻,行的还是并娶之礼!镇南侯今日早朝的时候,甚至还特意递交了奏折请旨赐婚呢!说什么,老镇南侯在世时候定下的亲事,如今他老人家仙去了,但做儿子儿媳的不敢违背他的心意,只好委屈世子了。又说什么郡主身子不好,大师有批命,世子和他的婚约者八字最合,大吉大利,绝对能冲好这门喜。要不是当着众位臣子的面,宣正帝能直接把那奏折砸到镇南侯脑袋上去。而镇南侯都把去世的老镇南侯搬出来了,他这个做皇帝还能怎么样,难道要反对这门亲事逼着镇南侯不孝吗?
所以,散了朝,宣正帝直接把秦恕这个当事人给宣进宫来了,他想着,若是秦恕自己不答应的话,那这事还有转圜的余地。但是,秦恕话里话外只有那么一句,那就是请皇上成全,竟是直接不声不响地把这事儿认下了。其实,秦恕也是没办法了,他毕竟是小辈,他只要说出一句反对的话来,那就是不孝,弃先祖留下的婚约于不顾,弃病重的继母于不顾,日后就算顺利袭爵了又怎么样,那些酸儒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
这世间,能像清灵郡主那样仗着自己的身份不管不顾行事的人毕竟只是少数。秦恕从来都不是那个可以任性的人。
宣正帝清楚这一点,但他还是生气,所以秦恕就被迁怒了。
“这小表弟也老实呢,从来没见过罚跪还跪得那样一本正经的。”水忟笑嘻嘻地说,“皇爷爷,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小表弟,只觉得他十分面善。要不这样,皇爷爷就看在我面子上,别管小表弟做错了什么,也别罚他跪了,只罚他抄书就好!哎,我就是瞧不上应昊那副趾高气扬的模样呢,都是镇南侯府上出来的,看来看去,果然还是我的小表弟人品更端方一些。”其实,真要论亲戚的话,别管镇南侯是否已经再娶了,因着闵柔公主下嫁的缘故,镇南侯家的孩子,水忟都能叫一声表弟表妹(就是从清灵郡主这边论起来,那也是表弟表妹,不过关系更远了一些而已),但是水忟却只管秦恕叫表弟,其中亲疏可见一斑。
宣正帝对这个水忟孙子是十分宠爱的,也就是水忟还敢在他面前提点小要求什么的了。两个月前,水忟和应昊在一家玉石铺子里为了一个玩意儿闹了起来。水忟素来低调,平日里除了进宫请安,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府里,甚少有外出交际的时候,因此少有人认识他的,结果就被应昊给仗势欺人了。为了这事儿,水忟还特意来宫里告了那应昊一状,委委屈屈地在宣正帝面前磨蹭了半天,最后把宣正帝一块心爱的砚台给顺走了。所以,水忟现在才会在话中踩着应昊,捧着秦恕。宣正帝明白他的小性子,又怜惜他早早没了长辈兄弟,身边的确冷清了些,若是秦恕果然合了他的眼缘……宣正帝故意皱了眉头,说道:“你问问他,朕可没有罚他,是他自个儿要跪的!”
若按照镇南侯府的族谱排下来,到了秦恕这一辈是日字辈,不管秦恕愿不愿意承认,他在族谱上的名字,也就是官方的名字,是应早。对了,秦恕的异母弟弟应昊,他身边有个很得力的小厮,那小厮的名字叫应晚。
第三十三章
水忟似乎很不解,不知道秦恕刚认识的小表弟为什么要跪,只好一脸好奇地瞧着秦恕?厮√壅饣埃苯佑峙九九镜乜牧巳鱿焱罚故悄蔷浠埃骸扒牖噬铣扇,彼纳艄啪薏a呕褂屑阜粥逞啤;恢牢裁矗剿饷此担酆鋈痪拖肫鹆艘患墒隆;改昵埃拇笈ψ糯蠖亲樱彩窃谡飧銮谡笾校e叛莱菸2毓蛳氯ィ油返轿惨仓凰盗苏饷匆痪浠埃敫富食扇,峁怀黾溉眨ㄣ扇峁鞯男∶┚鸵蛭巡チ恕;媛燮穑酆豌扇峁髡飧雠涞母概椋涫凳敲欢嗌俚摹;扇峁鞯纳覆还歉龉窍然屎蠊锏模缸畔然屎笊碜硬皇娣氖焙颍呕嵊惺糖薜幕帷,扇峁髯约旱男宰右彩羌簿驳模菜媪怂纳福荒芩闶乔逍恪,庋桓銎胀ㄓ职簿驳呐圩劬团自谀院罅恕;牵还茉趺囱且廊皇撬呐,裕阢扇峁魅ナ乐螅酆妥约罕斫慊秤癯す髦涞那橐暌蜃徘辶榭ぶ髡夂廖拚路u男惺戮偷艘恍,仓挥谢秤癯す髯约翰恢溃挂晕芗绦xㄋ哪盖祝褪腔屎笠惨芷浞婷1,br》
有那么一瞬间;宣正帝忽然觉得,自己当初给姑母长乐大长公主的荣宠果然还是太多了一些,所以表姐怀玉长公主想要效法大长公主,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放弃。而如今,表外侄女清灵郡主也是有野心的,也想要效法她的祖母大长公主吧?
好容易,水忟才将这里面的事情给弄清楚了。他瞧了一眼跪在一边默不作声的秦恕,又瞧了一眼还在生气的宣正帝,道:“皇爷爷,我先前听说,镇南侯夫人病了要冲喜,还以为是应昊好事将近了,没想到这门亲事是要落在这个小表弟身上的?那可定了什么人家?”按理来说,水忟作为忠顺王也是要上朝参政的,但是水忟素来不爱这个,连大朝都不怎么去,所以还不知道早朝时发生的事情,宣正帝倒也纵着他。
作为一个优秀的内侍,常福又赶紧给众人普及了一下作为婚约另一方的荣国府的情况。老荣国公当年是救过驾的,宣正帝心里明白,他也知道都是战场上打下的交情,老荣国公和老镇南侯之间还的确有可能定下过儿女亲家。虽然说,荣国府自老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