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还珠兄弟配-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上就到了,我还没那么娇弱。”林琳打了一个喷嚏,鼻腔中一阵泛痒,屏住呼吸不再开口,他的过敏性鼻炎是天生的。

林黛玉只好由着他去,稍稍加快了脚步,走进佛堂后回身看了一眼,见林琳扯着刚刚领路的小沙弥飞也似的跑走了,禁不住弯了弯嘴角。

木莲十分凑趣道:“二爷真关心您呢。”

“子毓素来是个心细的。”林黛玉心中受用,不说别的,单这份心意也难得。

主仆两个转头来到佛像前,林黛玉拜佛上香,许下新愿,几个主要佛像一一拜下来,折腾了半个多时辰,也是感到周身乏力。

佛堂旁边就设了供休息的偏殿,还有瓜果供应,林黛玉领取了平安符,便到偏殿稍事休整。

一进去就发现进门时碰上的那位贵妇也在,她身上穿着大红琵琶襟罩着的旗装,斜斜地插着两根红宝石点缀的金簪,周身环绕的几个丫鬟也是衣着光鲜,身上的棉纱衣裳都是簇新的。

林黛玉取了最不打眼的偏座坐下,因为此时并无异性,她此时已经解了面纱,木莲自去准备备茶,她自带了茶叶,并不用这里的茶水。

旁边那位贵妇多看了几眼,心中也是赞叹好相貌,见林黛玉渐渐红了脸颊,知她姑娘家羞怯,微微一笑,便移了视线。

“姑娘,智德大师留二爷说话呢,二爷打发了个小沙弥来告诉说让您再等等。”木莲很快就回来了,压低声音说了一句。

“无妨,我们在这多休息一会儿也是好的,上次还在孝中时,我曾经托大管家送来佛经贡上,为父母祈福,如今新抄了些,也当换下旧的了。”说着从斗篷下面的包裹中取了厚厚一沓经书,林黛玉细细叮嘱道,“把旧的在佛前先烧了,再供奉新的。”

木莲去了又回来,眉宇间带着喜庆,笑道:“姑娘可是白操心了,旧经书都已经散光了,我去问时,掌经的师傅还说呢,您抄的经书很容易就散下去了,许多人看了都赞不绝口,说字漂亮呢。”

林黛玉先前在孝期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写满了九九八十一本佛经,现在出了孝,再凑八十一本之数就太过了,便新写了一十八本。

经书散得越多,自然是越好的,木莲心里面高兴,声音不自觉就大了一些,引得在殿内歇息的几位女眷都看过来,她急忙收了声,往林黛玉身后一站,低着头装鹌鹑。

林黛玉昵她一眼,含笑对众人致歉。

主仆二人等了一会儿,另有小沙弥过来道:“林施主,师叔在殿外等您。”

林黛玉先前还以为林琳说师叔云云是在胡吹大气,此时见这小沙弥一板一眼十分认真模样,失笑道:“我听子毓说过的,智方大师并没有正式收他为徒,连度牒也没有的,剃度更是省了,怎么倒成了你们师叔?”

小沙弥不过十岁出头的年纪,闻言愣了一下,脸一红,被问住了,张张嘴巴说不出话来,半天才小声嘀咕一句“我见几个师兄都称呼师叔,自然是跟着他们叫”。

作者有话要说:摊手,猜猜林妹妹要配给谁?~

从今天开始二货就要日更了,木有人想要表扬我灭~~哈哈哈终于考完了……虽然不及格了好几科tat

43、

不知道是不是林黛玉天天晚上爱心夜宵的缘故;林琳前一天晚上顶着林璐阴测测的目光喝光了三碗稀珍黑米粥;在殿试当天打了鸡血一般表现得相当出众。

清朝武举殿试分为三部分;一、二场试了弓马技勇;称为“外场”;三场试策论武经,称“内场”。

第三场姑且不论,除了一点小瑕疵——射箭的时候第十箭偏离了靶心——前两场时林琳的表现都堪称完美。

尤其在双方对阵的时候;压根没有人能在他手底下走过二百招;普通水准的三两下就撂地上了。

海兰察当天跟着皇帝身边当值,一边看一边抹汗,他个人感觉林琳今天的状态十分不对劲,就这个身手;要不是顾忌着不能伤人;一旦火力全开,恐怕中者立毙,蹭到就残。

这也是林琳身手的一大特点,他追求的是最高效的杀伤力,完全摒弃了招式的奇淫变换、精巧挪移,大开大合直来直往,招招毙命。

所以他在场上看起来并不花巧,每次出招都极短促,下手迅速刚猛,全然没有其他人让人眼花缭乱的架势,已经有了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的起势。

这样的人在比武时还有所保留,一旦放到战场上,优势才能完全显现出来,典型就是一人形杀器。

海兰察叹了口气,所以这三年他都挺不愿意跟林琳比武的,虽然人家有所收敛,但是备不住啥时候打得顺手了,完全习惯性的下了死手,那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林琳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衬得满堂其他举子都黯然失色。乾隆看得兴高采烈、欣喜若狂,巴掌拍得震天响,口中不住叫好。声音闹得太大了,周围坐着的朝臣都忍不住频频往他那边看。

刘统勋都禁不住笑道:“皇上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实乃大清之福、百姓之福。”您老也注意着点,这才刚到第二场,第三场文试还没开始的,最终排名还没定呢,您就弄这么一副架势出来,不是叫其他举子灰心嘛?

傅恒跟着道:“今科武举人确实才能出众,武艺高强,更胜往届一筹。”正儿八经武举殿试呢,您闹这么大声跟看猴戏似的,像个什么样子。

“盛世之象,盛世之气象!”乾隆哈哈大笑。他才不管别人怎么想呢,你们懂个屁,那是朕儿子朕儿子,继续噼里啪啦拍巴掌。

乾隆自从被贾雨村挑了茬,整个人就处在灰暗状态中,被愧疚痛心等负面情绪围得死死的,这么多天了一直没有好意思再去林府,今天见林琳这样出众,又找回了傻爹的心境,郁结多时的烦闷被一扫而空,直感觉满心的快意。

他早就知道林琳骨骼清奇乃练武奇才,不过儿子有出息,关家门里自己看的感觉和现在亮给天下人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乾隆高兴是真高兴,全然视几个心腹股肱大臣的明示暗示于不顾,毫不遮掩向在场所有人展示一番他心目中武状元的人选早已内定了。

皇上这么高兴,高兴得极为不正常,在场的也都不是瞎子傻子,自然要多想想为什么。傅恒盯住场上多看了几眼,隐隐觉得上面那个少年极为眼熟,似乎在哪里看过。

不仅傅恒在动心思,王子腾也在转脑筋,他也是搞不明白皇帝干啥那么激动,那是人林如海的儿子,又不姓爱新觉罗。

不过既然想不透那就不要想了,乾隆看人向来比较古怪,没准就是看林琳顺眼。这已经是既定事实了,多想无益,还是考虑一下如何打好双方的关系。

王子腾三年前就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如今提拔了九省都检点,官位之高连贾雨村这个大司马、兵部尚书也要逊色一筹,根本不是一个小小的武举人乃至武状元能够撼动的。

他本来是稳坐钓鱼台、胸有成竹的,不过看乾隆打了鸡血的表现,王子腾就难免要掂量掂量小心行事了。

考完外场就轮到内场,这个是笔头上的功夫,考策一题,考论一题,都是从《武经七书》里面出。

乾隆从来也没担心过林琳外场如何,倒是有点担心他内场能不能顺利过关,反正认识了三年了,皇帝一次也没见他动过笔看过书,唯一抄了一遍《论语》,时不时还来点错字点缀其中。

乾隆不是没想过提前透题,不过他那天提了个话头,林琳脸色有点发黑直接没接话,便知道他是不乐意的,后来也就没再说这事儿。

在康熙朝的时候,本来内场要考两策一论的,论是从孔孟学说中出,到了乾隆这一代给改简单了,只从兵书里面出题。

要是搁了康熙年间,林琳确实难免焦头烂额,他在文学素养方面的天赋不比林璐出众多少,不过要考兵法布阵,那就不成问题了。

林琳上辈子生活的年代并不太平,上从皇亲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打仗死人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他一辈子大大小小战役上千场,大半辈子都消耗在南征北战上面,论起实战经验可以完败现在和平世界没见过血的理论家。

这也是林琳一直觉得这个世界无趣乏味的原因,生活节奏太慢了,在街上打死个废物还能让旁人大惊小怪一场,屁大点的事儿,也值得拿出来说。

考试时间是两个时辰,交了卷就可以到偏殿一边吃午饭一边等结果出来,这期间皇上一直在龙椅上看着。

乾隆在上面坐着也是无聊,时不时下来走走活动筋骨,每次走动必要经过林琳旁边的桌子,抛个暧昧的小眼神过去,一次看到林琳写完了趴在桌子上打盹养神,还踢了他一脚。

检查几遍你再检查几遍,有错字可是就要被刷下去的。皇帝一个劲儿对着儿子使眼色,使到眼角抽筋了,也没能拯救林琳被踹后阴森暗沉的脸色。

没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乾隆捂着被万箭穿心的胸口讪讪一屁股坐回了龙椅上,心中万分唏嘘,儿子叛逆期到了,竟然开始不听管教了。

不过这个儿子向来比较叛逆,对皇帝的打击有限,他老实坐了没一会儿,扭扭屁股又一个劲儿往下面跑。

最后搞得海兰察都看不过去了,见几个老臣神色都十分诧异,担忧事发,只得壮着胆子提醒道:“万岁爷这般看重忠臣遗孤,林大人九泉之下也当含笑了。”

他这话没敢直接对皇帝说,转头看着一块当值的福隆安小声念叨了出来,恰巧逛游回来的乾隆正好听到了。

先前的时候,刘统勋死命的劝,您安生点吧,别蹦跶了,傅恒也死命的劝,您好生坐着吧,乱得瑟什么,几个老臣拐弯抹角挨个说了一遍,乾隆仍然乱蹿蹿得不亦乐乎,不过好景不长,海兰察这一句话就把他打趴下了,腌黄瓜一样缩在龙椅上不说话。

总算老实了,海兰察心肝直抖。这话他也不想说,乾隆正轻飘飘浮在天上飞着呢,让他一棍子扒扯下来了,自然会不高兴;可是不说又不行,这事万一漏了,乾隆准保不会认为是他自己破绽太多让人看出蹊跷来,反倒会怀疑海兰察嘴巴不牢。

乾隆摆出一张若有所思的脸坐在龙椅上,容长脸隐隐有佛光闪烁,心里面又开始憋屈得难受,可不是,再出息那也是人家儿子。

好不容易熬完了两个时辰,轮到批卷子了。

一二场给举人们打分的是武官,现在第三场文试就是文官拿主意了,按例要选出前十份来给皇帝批阅,由他亲自定排名。

刘统勋是文官之首,由他把选出来的十份考卷呈上,考卷是几个考官商议后选出来的,并不存在偏袒问题,不过刘统勋挺欣赏林琳的,两家关系也好,为了避嫌,特意把林琳的考卷摆在了最后。

乾隆前几份都没怎么认真看,一打眼先看名字,一看不是林琳的,张嘴就没好话,这个字真丑,那个说话真刻薄,挑来挑去都编排了一遍不是。

好不容易翻到最后一张,一看字就眼睛一亮,再看名字,虽然有点诧异不过更高兴了,乾隆因先赞道:“笔力刚健,气势雄浑,好字,好字!”

这也是实话,林琳腕力出众,龙飞凤舞处,有如快剑长戟,苍劲森然,自上而下,从右到左,或如灵蛇盘腾,或如猛兽屹立,风骨凸显。

跟三年前那份敷衍出来的家庭作业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可见那份《论语》抄的有多么不认真,对儿子耍滑头不认真读书感到痛心疾首的乾隆在考卷后面摆出了一张苦瓜脸。

其实相比较这种风格肆意洒脱、个人特征明显的字体,世人更倾向于方正光洁、典雅庄重的馆阁体和经生书,几位考官选出来的十份考卷中有七份是用同样字体写的。

乾隆看得第一份考卷就不是用的馆阁体,而且软趴趴的毫无风骨,所以他扫了一眼就干脆说不好,第八份也不是馆阁体,也被皇帝薄嘴唇一张,冷嘲热讽了一番,到了林琳这就成了“好字,好字”。

背后站着的海兰察又开始冒汗,您偏心偏得能不能不要这么理直气壮?

表扬了字,乾隆再看策论内容,亦有惊艳之感,真心实意赞叹了一番:“见解独到,狡黠通透,老成持重,实乃良将之才。”

这就没法跟刘统勋讨论了,人家是文官,不管这个的。王子腾在所有武官中站位最靠前,出列拱手道:“回皇上,臣观此生见解,确实老成毒辣,深谙正奇之道。”

至于啥啥良将之才的,他根本没提,虽然林琳确实写得好,乾隆吹得也太没边了,横竖就一份八百字试卷,还有一百字是原文默写内容,能看出什么来啊,还要到战场上才能试出真章。

考卷乾隆翻完了,接下来就该讨论名次问题了,皇帝把手中的考卷排了个序,由吴书来给刘统勋递下去。

乾隆淡淡道:“前两场的分数也该都出来了,烦劳老大人把分数汇总一下,武举终究还是看重武艺的,第三场程文不过是作参考。”

刘统勋一打眼,林琳放在第一个,得,还有啥好说的,第一二场冲您那表现,底下的考官也不敢给人打低分,现在做参考的第三场也是头筹,武状元人选不是定了么。

刘统勋是没话说,把一叠考卷往后传,几个大臣一打眼看清楚第一个人的名字,心中有数,也都知道乾隆的意思了。

传了一圈回来,傅恒亲自把考卷整理了,递回给吴书来,见刘统勋避嫌迟迟不肯开口,因笑道:“皇上,按照前两项排名,江苏金陵人士林琳林子毓位列榜首。”

虽然乾隆偏心偏得干脆,傅恒心中也没多大的想法,武举时几百个举人各自的表现大家也都看在眼里,林琳确实出色,而且不是一般的出色,点个状元完全可以接受,他就是有点诧异乾隆过于亢奋的举动。

贾雨村出列道:“皇上,林子毓出身不明,来路不正,若是点选这样的人成武状元,我大清颜面何存?”

乾隆的脸色瞬间就变了,瞪着眼睛看着他,心中淡淡的已经起了杀意。现在不弄死贾雨村,不过是因为要挑选出来再培养出贾雨村现在的威势,确实需要费一番功夫,而不是皇帝缺少这样的人才,会叫的狗哪里都有。

贾雨村也知道这活计是在跟皇帝唱对台,不过没办法,他今天早上上朝之前还收到了一份卷宗,上面完完整整、真真切切记录着当时他在金陵知府位上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事件。

虽然信上没有署名,门房也没有见过来送信的仆人是谁家的,不过如今武举殿试在即,当年的事情知道的人本来就只牵扯到几家,葫芦僧已经被他找了不是流放了,剩下的除了贾雨村本人,也就只有王子腾、贾政连并当事人薛家心里面门清。

这是□裸的威胁逼迫,贾雨村很明白他现在跟皇上顶一句嘴,那不过是惹得皇上不快一阵子的事儿,可是当年的事情要是让人掀出来,那就铁定是官位不保的下场。

贾雨村心中也是恨上了竟然敢这样子要挟他的贾家,当然,他并不知道这份卷宗是林璐一觉睡醒命人偷偷送过去的,后者现在正呆在林府等着看好戏。

乾隆很长时间没有出声,贾雨村硬着头皮继续道:“宋代秦埙,因其为奸臣秦桧之孙,殿试时本拟得头筹,宋高宗夺其状元降至探花,此举至今仍为人称道……”

科举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孙曰恭因为名字连起来为“暴”,被明成祖降至探花,状元另给了邢宽;乾隆本人在上个月刚结束的文举中还因为想要启用北方人,因此划掉了江苏状元的名字,改点陕西会元王杰任状元。

贾雨村的提议并不算偏颇,林琳出身不正也是事实,虽然乾隆看人家顺眼,不过规矩摆在那儿,让个小小的私生子做状元确实不好看。

贾雨村提出来的不失一个好办法,既没有埋没了人才也没有丢了朝廷脸面,他这一说就有许多考官站出来应声。不说别人,虽然刘统勋没出头,不过心里也觉得这样倒不错,探花并不比状元差什么。

乾隆闭了闭眼睛,放在桌子上的手都有点哆嗦,这群蠢蛋根本没摸清楚他的心思。

如果林琳本身本事平平,那看在他的面子上混不上状元,退而求其次点个探花,乾隆也不会挑三拣四,反而可以借此纾解心中的愧疚,觉得自己已经弥补了儿子。

可是现在林琳独占鳌头,板上钉钉的状元竟然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就要给掳了,人家从最基本的童生试一路考过来,前五次都是第一,这可不是一科武状元的事情,甚至也不是连中三元的事情,这是在武举中连中六元的无上荣耀,是第一个,也很可能是最后一个,千古留名的荣耀成就,要是就因为他这个当爹的当年一时的错误给抹杀了,乾隆如何能心安。

他是皇帝不假,可也是一个父亲,一个急于弥补儿子自生下来所受委屈的父亲。

“前朝洪武能出一个黄观,难道本朝就不能出一个林琳?”心中主意已定,乾隆冷冷看了贾雨村一眼,“朕不仅要三元天下有,也要六首世间有①。贾卿暂且归列。”

得,连前朝都扯出来了,谁还有胆子说什么?下面人没了声音,乾隆也无心纠缠,抬手看了看下面的排名,点选顺天府大兴寺马全为榜眼,湖南潭州李威光为探花。

不过在朱笔正式填选之前,还需要跟三甲见上一面,龙架浩浩荡荡前往紫光阁校阅。

乾隆笑呵呵把三人点名出列,目光从林琳低垂的后脑勺看了好一会儿,才顺势看向马全,这一看觉得有些眼熟,皱眉道:“你可是壬申恩科一甲第三名探花马瑔?”

马全本是十七年探花,后同同僚打斗被上司削职,重归白身,流落京师,被傅恒看中,留其在京营做教习,今年改了名字第二次科举。

马全也没想到皇帝竟然能够一眼把他认出来,跪地上叩头谢罪,被牵扯到的傅恒也站出来讲明了原委。(文*冇*人-冇…书-屋-W-R-S-H-U)

乾隆爱惜其才干,挥挥手不予追究。其实皇帝心里也很高兴,出个这档子事儿打岔,也好转移一下手下大臣投在林琳身上的视线。

都看到了嘛,朕爱才,爱到都能容忍有人犯了事儿重新考试,何况人林子毓只是出身不好,朕一样是爱的。

作者有话要说:①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乾隆那句话就是脱胎自人们称赞黄观的诗句~

44、第44章

贾琏正窝在自己和王熙凤的小屋子里;今天是武举殿试;贾琏也挺关心的;早早打发了兴儿去探听消息;自己待在家里等结果。

兴儿还没回来,王熙凤就风风火火进来了,笑道:“二爷可是听说了;外头已经张榜了;林二表弟被点了武状元呢,老太太也高兴得不得了,张罗着让我送贺仪去林家呢。”

贾琏听了前半句,眼睛一亮;正待说话;王熙凤后半句已经出来了,不禁撇了撇嘴角,笑看着妻子没出声。

“怎么,难道我说错了?”王熙凤用食指点了点他的眉心,笑道,“我知道二爷的意思呢,不过林二表弟既然姓林,那就是板上钉钉的姑爷的儿子,老太太的外孙子,谁还能说别的去?他有了出息,老太太难道还不能高兴?”

这帮子女人呐,贾琏摇了摇头,轻轻放过了这个问题,转而问道:“老太太给你单子了吗?”

“当然给了。”王熙凤知道他这样问就是想看看礼单,从平儿手中接过了,亲自递给他,打趣道,“怎么,二爷还要帮老太太掌掌眼?”

贾琏大体看了一遍,礼单并不减薄,甚至可以说丰厚无比了,因道:“这是老太太自己的主意?”

“是二太太列出来的,先送给老太太看过了,老太太说好,才交给我去办的。”王熙凤一边说一边换下家常衣服,传上出门时的正装。

贾琏把礼单递还给平儿,笑道:“真看不出来竟然是二太太准备的,比以往几年过年节时都丰厚呢。”

这是在反讽王夫人眼睛势力,王熙凤如何听不出来,亲亲热热斜睨他一眼,嗔道:“二爷这是什么话,林二表弟中了武状元,一辈子的大事儿,哪里是普通过年过节能比的呢?何况前几次咱家礼送上的时候,表弟表妹们还在孝中呢,自然不好太丰厚了。”

贾琏笑着没有出声,这几年因为同林家交好,他在荣国府备受冷落,林琳现在出息了,足以证明当初他贾琏的选择才是正确的,贾政成了端着架子现在还不肯放低身段的老顽固,王夫人更是眼光短浅的典型代表,贾琏现在多讽刺几句,也好出出心里憋着的一股气。

“二爷,我想着,咱们同林表弟林表妹向来亲近,这次是不是单备一份礼过去祝贺一下?”王熙凤问道。

“以往不都是这样的,咱们房里单出的,”贾琏有点诧异地看了她一眼,疑惑道,“这次自然要按惯例来。”

“还不是因为二太太以往备的礼十分减薄,不过是面子上的事儿,勉强维持着不跟林家这个姻亲断了,所以咱们房中另备了厚礼,两相比较,自然更显得跟表弟表妹们亲近。可是这一次,老太太二太太都添了各自的体己在里面,二老爷也有一份心意,厚厚的几张礼品单子放上去,倒显得咱们送的东西寒酸了。”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