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死于书中-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李心和
【由文下载网(。。)整理提供,版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第一章 新星的诞生
1。
小国寡民。
这个词汇与其说是对一个国家的形容,更不如说是对一种民风的诠释。用它来概括这个碧海环绕的小岛国的特质,实在是再适当不过了。而这个国家的首都K市,恰好是这个国家,这种民风的缩影。它处在岛屿的最北端,三面环海,一面靠山。近海中肥美的海鲜和海边金灿灿的沙滩所创造的旅游收入足以养活这里并不忙碌的居民。衣食无忧的人们因此很少去关注政治,法律,犯罪,治安等严肃话题,就算时下报纸的头版被本市R区警察的舞弊案件——这种事情的发生对居住于此的居民来说很是少见——所占据,在咖啡馆中悠然度过午后时光的人们还是更加愿意直接翻到报纸的最后几个版面——
“听说那个歌星又离婚了,而且这一次是男方先出的轨。”
所以在这个已然十分富足安逸的城市,人类的无欲无求和对无关紧要的琐事的洞察力体现到了极致。卡通形象的影响力高于总统?这很正常。S区的繁华街道发生抢劫案?不,绝不可能。“听说是游客做的案呢。”“那更不可能,没钱的人不会来这个城市度假!”
这样看来,A君的横空出世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何况他是一位作家,还是写侦探小说的。“侦探小说?天啊,这么平静的城市,谁知道他的灵感是哪来的!”
——由此可见,侦探小说在此被重视的程度向来不高,不,也许在哪个国家都一样才对,只是这里更甚罢了——犯罪率稳定在零上下的城市,侦探小说比科幻小说还离奇。
——但如果为国家赢得了国际范围的知名荣誉就不一样了。所以新锐作家A君能够通过一本书,史无前例的获得推理创作的国际最高成就——埃德加。爱伦。坡奖,这件事情本身还是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除了被冠以某某日报抬头的那些政府报纸——他们选择在第二版或者第三版——的头版们还被焦头烂额的警察局长和参众两院的舌战占据之外,几乎所有和文学文化文艺文字沾点边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或者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新闻。《推理界的奇才》《笔耕不辍终涅槃》《推理的春天终于到来》,在这些文章中溢美之词如滔滔江水,充满了对这位从小有名气到一炮走红的作家的景仰和崇拜。A君的出现好像突然之间点燃了慵懒的人们对于文学的激情,大量的中青年,甚至是老人儿童开始关注这个突如其来的名人,虽然他们自己也未必知道这是为什么。也许只是因为他的成功点燃了人们好久无法宣泄的民族感情,或者只是因为那个歌星的离婚官司已经结束,A君的出现使人们很快有了下一个谈资而已。
然而颇为有趣的现象是,老牌的综合类报纸《先锋报》剑走偏锋,它成为近期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是因为对事件本身的持续报道,而是因为推出了这样的系列文章:《著名推理作家及埃德加。爱伦。坡奖简介(连载)》。这种无异于科学普及先锋的善良做法使盲目跟风的人们多少知道了一点,他们的民族英雄外加偶像搞的是什么玩意。如此善举让近来红的发紫的A君自己也颇为感动,他欣然接受了这家报社希望对他进行独家专访的要求。
专访的时间和地点由报社做了周密的安排,消息保密到连A君的妻子C女士也不知道一点情况,更别提其他可怕如间谍一样的同行和狂热的推理崇拜者。这篇连载的撰稿人,对报社居功至伟的D君获得了进行这次采访的殊荣,当他和A君在预定的时间于一个很不起眼的路边咖啡馆见面的时候,两人会心一笑,像两位隐姓埋名的间谍初次成功碰头一样,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如果我早就知道是阁下采访,直接去酒吧喝两杯不是更好?”A君坐进软软的沙发,把一支香烟放进嘴里点燃,随即自然的递给了D君,紧接着自己又点了一支塞进嘴里。
“哈哈,作家和咖啡还是更匹配一些,老朋友!我的连载你不是一直在关注么,怎么也应该想到是我。”D君接过对方帮他点着的香烟,放肆的吐了个烟圈,“怎么还是七星啊,真淡。”
“这个烟习惯了,我烟量大不能吸太浓的,对身体不好。那是你的连载?不好意思,你的真名我都快忘了,谁有时间记你笔名?”
“哈哈,行,算你狠。最近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
“你们家那位最近可好?”
“拜托,老同学一见面先关心对方妻子?”
“这有问题么?余下来的时间全部用来关心你。说真的,C老师自己带孩子还成吧?小公主最近怎么样?好长时间没看见了。”
“还成,都挺好的。有时间去我们家吧!不过别带‘礼物’了啊,已经没地方了。但是话说回来你们俩送的礼物还真不错,手感柔和又不沾屁股,很适合她。不对,是很适合孩子。”
“哈哈,别逗了,那些纸尿片可都是大名鼎鼎的刑警队长B君的创意,说什么注重实用性,我当时就跟他说,谁会送这些东西给婴儿当礼物?这个人脑子总跟别人不一样。不过本人给孩子买的可是足金的小手镯,你别忘了啊。”
“反正你们俩给的东西太多我记不清啦。她的休假还没有结束呢,虽然对她来说,自己照顾孩子是不大可能,不过不是有保姆么。先不提她了,你说咱们同学关系都这么好,可是各忙各的,基本上只有谁结婚谁生孩子才能聚上一次,实在是可悲。今天见到你吧,还是因为公事。”
“是啊,都忙呗,奔四十的人了,像我们这样没混出来的得接着混,你这混出来的吧,还得想办法对付我们这些没混出来又想混出来的,各怀鬼胎啊哈哈!”
“大记者先生,你还算没打拼出来?”
“起码不如你啊文豪,我现在可是忙死了。谁让我入错了行呢?记者可是这个国家最忙的职业!每天都要想方设法挖掘最猛的料,刺激这些没有八卦新闻就会睡着的市民!这就好像是政府要求我们这样做,避免人们淡忘了这个社会的存在一样!我有时候真恨不得也像大多数闲人一样,在海边开个咖啡馆,烤一点海鲜,卖几瓶啤酒!”
“真的吗,有出售海鲜和啤酒的咖啡馆?”
“又开始吹毛求疵?你明白我在说什么!现在想想过去,你说咱们上高中那时候多自在,你,我,他,还有C老师,真的是意气风发推理四人组啊,可是我考了新闻,C老师上了师范,B君去了警察学校,坚持梦想的只有你。所以现在你成功了我真的为你由衷的高兴,就好像是我写出来的那些书,我得的奖一样,真的,我的完美主义者。”
“哦。。。。。。伙计,”A君一瞬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很不自在的笑了笑拍拍D君的肩膀,“别煽情了啊,受不了你。我还算坚持梦想?我不是考的医学院么,也走了不少弯路。”
“对呀,当时令尊怎么就非让你学医呢。”
“这你完全可以一会正式采访我的时候再问啊。”
“好吧,不过如果不是你当这么多年外科医生,也不会攒下这么多钱,这可比烤龙虾来钱还要快!要不是有钱,你也不会毫无顾虑的辞职专职从事写作,对吧?”
“太对了,饱暖才能思淫,对我来说,淫就是我的兴趣爱好,就是写推理小说。但如果不是因为做医生有点积蓄,我根本不敢放开手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过我倒是真的没想到自己的爱好真能变成谋生的职业,我一直觉得现在跟做梦似的。”
“暂停我的大作家,我还没采访你呢,说话别这么冠冕堂皇。”
“那阁下您赶紧采访吧。闲话一会再聊?要不我可聊不踏实!”
“好好好,那我们现在开始,不耽误您宝贵的时间成么?”
2。
《先锋报》对新锐作家A君的独家专访
记者D:“您好,首先我代表本报社和广大国内的推理迷再次恭喜您获得全球推理作家的最高殊荣埃德加。爱伦。坡奖。”
作家A:“万分感谢。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D:“当然,广大读者也希望有继续肯定您的机会!您能先谈谈自己是怎样从事上写作道路的么?”
作家A:“好的,不过说来话长,我接触的第一本推理著作当然是,和大家一样,歇洛克。福尔摩斯,那是在国小五年级,父亲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以一个孩子的思维,当时的我有很多段落并不是特别明白,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在读了国中以后,由于我对文学的喜好,拜读了一些纯文学的著作,但是,当然,我这里无意贬低纯文学,我只是依然感觉推理文学才是我的最爱。可是当时国内能看到的推理文学著作除了福尔摩斯,波洛和明智小五郎,基本上就没有了,总之,少得可怜。直到高中在图书馆偶然读到了艾勒里。奎因大师的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我终于感觉茅塞顿开,那些书中所描述的完美推理让我在许多夜晚兴奋到夜不能寐,我也终于决定自己去创作,去完成自己的完美推理作品。”
记者D:“这么说来您是在国中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作家A:“确切的说是高中,在这里我必须感谢与我志同道合的三位朋友,B君,C女士,D君,也就是阁下您。当时我们四人在同一所高中同一个班级,都对推理热爱至极。在我的倡议下,我们在学校推出了自己的推理周刊,说起来当时还是小有名气,呵呵,惭愧,惭愧。在那个周刊里第一篇连载就是我和C女士共同创作的,我还记得名字是叫《谁偷了我的答案》,现在想想那个中篇算是我的处女座,虽然动机设计有偏差,但是整个推理过程还算完美,当时在校内也算轰动一时。”
记者D:“呵呵,您也把我带回了那段美好时光,在您毕业后呢?”
作家A:“高中毕业后我们的推理小组因为就业压力各自选择了不同道路,这确实是比较令人惋惜的,因为当时家长注重更多的是孩子以后的出路而不是孩子自己的爱好所在,更可怕的是孩子也习惯了听命于父母而不是走自己的路。我在父亲的劝说或者说命令下考取了医学院,然后从事了外科医生行业。在这期间我一直没有停止创作,但是当时国内的环境,怎么说呢,并没有给推理文学发展的温床,与纯文学相比,这类作品似乎很难登大雅之堂,而在图书市场和大学旁边的租书社,它又没有男女谈情说爱和挖别人家祖坟的小说好卖。总之,既不叫好又不叫座,实在是尴尬的门类啊。”
记者D:“哈哈,理解理解,然后呢。”
作家A:“然后我就想应该怎么办,怎么才能给我国的推理文学正正名。不好意思,当时的我心高气傲,就是这么想的,又觉得当时自己创作的中短篇有几篇比较出色,谜题设计挺完美,于是就把这几部没在本国受关注的心血自己翻译成了日文和英文,投给了国外的出版社。我没想到这几篇文章在国外很快受到了关注,获了几个奖,也算畅销。这初步的肯定增强了我的信心,使我下定决心放弃了医生的职业,专事写作。”
记者D:“这倒反映了我们和国外在这方面的差距。”
作家A:“是啊,有时候想想这些作品在国外的成功真的是颇为讽刺。我前期的作品,就是这些当外科医生时的作品,现在国内的出版社想要发行却必须向国外买版权,这种出口转内销实在是我不愿看到的。”
记者D:“不过您不必太在意,现在国内,您已经引领了一波新的推理热潮,您的这些遗憾可以得到安慰了。说到这次热潮,我们还是来谈谈您的这部获奖作品吧。”
作家A:“好吧,不过还是要从我专职写作以后说起,您介意吗?”
记者D:“当然不,您请说。”
作家A:“刚才谈到我辞去了医生工作,这个时侯其实我已经,实在是不谦虚的讲,在国外小有名气了吧,不好意思。所以我就想着还是与国内的出版社合作,肥水不流外人田吧,毕竟我也有了和他们谈条件的资本。这时正好H出版社的主编找到了我,他也是推理迷,并且读到了我在国外出版的那几部合集,我们很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提议我转而从事长篇推理创作,最好是系列的,我们算是一拍即合。”
记者D:“然后就有了鼎鼎大名的‘完美解决完美’系列?”
作家A:“不敢当不敢当。这一系列书目前为止一共出了七部,分别是《扫地工》,《服务员》,《理发师》,《吧台女》,《智障者》,《老司机》和这部获奖的《流浪汉》。主人公都是那位神探G先生,所谓完美解决完美,基本上就是用完美的推理解决看似完美没有破绽的谋杀案。”
记者D:“原来是这样,我们也关注到,您的这一系列关注的都是比较基层的人物和弱势群体,尤其是这部成功的《流浪汉》,您的出发点在哪里?”
作家A:“我觉得描写这些人物才是我的擅长吧,推理小说也是小说,毕竟不能脱离社会,不去塑造人物,不去刻画性格,单纯的解谜不是我想要的。而现在的文艺,文学,文化对有钱人的奢华生活关注太多了,那种生活反正我没经历过,我想大部分人也没有,我不会写的。”
记者D:“所以这样说来,以日本著名推理作家松本清张先生为代表的社会系,是对您创作风格影响比较大的流派?”
作家A:“怎么说呢,我并不是社会系,这一点在我的书中有体现。因为虽然在有几部作品中,我尝试着对一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进行剖析,但整个系列的主体还是解谜,所以算是本格类作品。总而言之只要我还写作推理小说,一定会写本格,奎因,岛田在这方面是我的导师。推理是小说的主要内容。”
记者D:“了解了。您刚才一再的提到完美,您作品的系列名称也是叫做‘完美解决完美’,那在您心目中完美是什么?您是完美主义者吗?”
作家A:“呵呵,这个问题。。。。。。如果自称为完美主义者是不是显得有点自恋啊。。。。。。不过我算是吧。在我的生活和写作中都是这样,追求的是绝对的完美——也就是形式上的整齐,逻辑上的严密,外观上的和谐。也许我还远远没有达到,或者说我自己创造出的作品,乃至我自己生活的环境,其实是不完美的。但只要有可能,我会用下一个完美来补救它,如果还不满意呢,就再补救,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完美前后形成因果,争取一个完美。”
记者D:“那如果其中有一个不完美是无法补救的呢?”
作家A:“那我就一死了之结束这一切不完美,哈哈,玩笑玩笑。”
记者D:“当然当然,说回到这本著作,您认为设定完美吗?推理过程完美吗?结局呢?最后竟然是。。。。。。”
作家A:“不好意思打断一下,不要剧透啊先生,呵呵。”
记者D:“哦,对不起,对不起,原来您一直绕着这本书不提是怕这个,不好意思,那还是请我们的读者自己去读这本书,好好体味一下您的完美吧。”
作家A:“多谢体谅!多谢体谅!”
记者D:“应该的,应该的,最后还是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从最初的坚持到通过中短篇在海外开始成名,再到通过系列作品在国内的推理界成功,再到通过这本《流浪汉》突破了推理圈,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文化名人,您的成功对大家有什么启发?”
作家A:“这么抬爱我实在是有愧,如果我算成功的话,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坚持梦想,所谓坚持梦想不是坚持做梦,是一定要付出行动,别去想结果,既然你爱你的梦想,就更应该陶醉在实现的过程当中。可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过于安逸,致使很多朋友忘却了自己想要干什么,而现在的文化环境和媒体氛围又比较浮躁,尤其是在一些媒体的作用下,人们过于关心明星的新闻而忘记了作品本身,这样很难有所沉淀,有所积累,有所回味。就象现在越来越多的喜欢推理的青少年,我还是希望大家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定要想明白,爱好和职业是两码子事,如果你有把两者合二为一的考虑,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对爱好的坚持能打败你对工作的反感,还是人们不能避免的对工作的厌恶使你最终对爱好都失去了兴趣。我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是我多年的感悟。不过对于关注我,关注推理的朋友,我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和你们加强沟通,共同探讨。总之只要我力所能及,我会大力的支持你们圆梦。”
记者D:“太好了,谢谢您的精彩演说,多谢您百忙之中的合作,再次感谢!”
作家A:“客气了,我应该感谢您,感谢报社和越来越多的关注推理文学的人!”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章 新星的诞生
3。
一周以后。
A君的家坐落于K市S区的东北部。这是一片老式的别墅区,与海边的距离和与南部山区的距离大致相等。这片区域共有十所别墅,全是独门独院的单体别墅,私密性极强。别墅的主体房屋是清一色的砖质结构,上下共分三层。由于这里多雨的气候,屋顶被设计成了坡度十五度的双坡屋顶。在主体房屋后是单层的车库,设计宽敞,足以并排停放两辆吉普车。围绕在建筑周围的是面积颇大的私人草坪,这也使得别墅与别墅之间的距离足有五十米开外。虽然这些气派老旧的建筑至少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但与周遭的邻居相比,A君的房屋和私人草坪明显干净清爽许多。一则由于这里的常住户只有三家,而那些以购置房产为目的的大亨们疏于打理;二则自然是因为A君持之以恒的对洁净度的癖好。乳白色的房屋外墙在阳光下永远显得嫩滑如肌肤一般,草坪上种植的马尼拉草齐刷刷的常年保持着相同的高度和色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在一篱之隔,A君领地的左右两侧则总是另外一番景象。这经常惹恼我们的大作家,使他颇有替邻居修剪草坪的冲动。
而一旦进入了这个城堡的内部,来访者的第一反应更应该是责怪自己的冒失:是否应该沐浴更衣后进入才合适呢?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室内的陈设肯定是有些不妥,因为这个词汇只能形容主人的地板。这种风格的极致体现在A君自己的书房。很难想象在书桌左右两边各摆放着一盆高大绿萝的房间竟然找不到一点泥土和植物的碎屑,当然,除了足有半米直径的花盆内。
现在,A君正坐在绿萝旁边的红木质地躺椅上,安静的抽着烟。烟蒂在刚刚生成不到五毫米的长度时就被无情的弹入了烟灰缸。
他又把这几天的报纸翻看了几遍,看来媒体对于他的热情还在持续,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这点他是早有预料的。但是由于在《先锋报》的言论多少发泄了自己对于媒体导向性的不满,同时也对盲目跟风的人们浇了一盆冷水,因而在几家很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出现了几篇对他颇有微词的文章。这些报道的内容大多是指责作家成名后的傲慢无礼,忘乎所以,竟然还有一篇文章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他为女读者回信的篇幅远远长于男性读者……”,这些近乎于打击报复的文章除了让当事人嗤之以鼻的骂上一句“胡闹”以外,似乎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也许对于此类事件更加关心的应该是咖啡馆的闲人和烤龙虾的师傅们。
直到翻阅了老同学东家的报纸,作家的平和心境才有所改变。他发现从昨天开始,《先锋报》新增了《推理试炼》这个新版块,专门给新晋的推理作家和爱好者一点空间,写一些短篇文章和书评。第一遍文章是一个国中学生写的微型小说,A君花了二十分钟认真读完,莞尔一笑,似乎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他满意的站起身,拍打了一下宽松的棉质睡衣,轻轻地打开门,走向婴儿房。
“怎么样?睡着了吗?”A君把头探进房间,颇为同情地望着婴儿床边的妻子,同时把声音压低到只能看出口型。
“嘘。。。。。。刚有点要睡的意思,你的小公主太难哄了。”妻子双手紧抱孩子,一样以口型相对,同时上半身有规律的左右轻轻摇摆。她腾不出手来放在嘴唇前做动作,只是把嘴努努作出让A君别再说话的指示。好的,亲爱的,你的母性真是被完全的激发了。想到这里A君发现自己竟然有点吃醋的感觉,他无奈的撇撇嘴,做了一个打电话的手势,然后轻轻的关上了屋门。
没办法,有了孩子,一切都是轻轻的,轻轻的。
回到书房,关好房门,A君站在书桌旁边拨通了电话。那边响了好几声,终于通了。
“喂?什么事作家?”电话那边的声音节奏轻快。
“您好,是大名鼎鼎的记者D君么?”A君终于可以把声音稍稍放大一点。
“是我啊,有何贵干作家?看到我发的访谈了吧?”
“报纸一出我就看到啦,我以为你会杜撰一些,没想到就是抄录音。”
“废话,这是采访又不是通讯报导,你让我杜撰什么,何况您连一个街头巷尾总能听到的那种口头禅都没有,我自然是直接照抄录音就成。不过我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