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因缘-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除了微尘以外,并没有所谓的花、花瓶等等,什么都不存在。在那个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找到,而是清醒地意识到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看着这朵花进行分析的时候,这朵花当下就不存在。 

没有找到和没有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这一点上,也容易出现很大的错处。我们必须知道,只有清楚地体悟到每一个部分都不存在,才叫做证悟无我。 

如果仅仅是在楼房的每一个砖头,每一根钢筋里面找不到什么实有的东西,就算不上是证悟无我,很多哲学家、科学家,也同样找不到“我”,这能说明他们证悟无我了吗?“我”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找到。比如说,如果让笛卡儿去找“我”,他肯定也找不到。但即便是找不到,他们仍然会有这样的执着,仍然会固执己见地认为,不管找得到找不到,我肯定是存在的,而不会认为没有“我”。 

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找不到“我”,而是没有“我”,所以,在以后修行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开始就爬得那么高——什么大圆满、大手印等等,首先就是要往回看,要把整个轮回、烦恼的根源,也即所谓的“我”在哪里看个明白。 

因为“我”本来就不存在,所以谁也找不到,即使是今天第一次听课的人,回家坐下来思维以后,也不会找到所谓的“我”,但这也不能立刻对断除烦恼起到什么作用,还要进一步地观察,最后才能非常清楚地看到——不是有我而没有找到,而是根本没有我。 

那个时候,我们的无我见解就已经建立好了,不需要再去观察,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修行。 

就像平时走路一样,如果眼睛已经看清了道路,就可以大步流星地往前走,而不必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这是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一部分见解。 

诸法无我(下) 

(一)综述 

按照最严格的规定来说,在修持诸法无我之前,最好能证悟空性,而证悟空性,又需要加行等很多基础条件,故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无论如何,修持空性的人至少要对空性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修空性。如果根本不懂什么叫无我,什么叫空性,所谓的修空性就无从下手,所以,在讲无我修法之前,首先要从理论上解释“无我”——为什么“无我”,亦即为什么没有“我”的存在——在懂得道理以后,才可以进一步实修。 

前面讲了人我、法我、人我执与法我执的概念,也讲了为什么要断除我执,还简单地介绍了五蕴——将佛教当中的五蕴概念划分为现代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肉体、精神以及肉体与精神的运动,并初步抉择出三者当中无我的结论,在下面的内容当中,我们将进一步详细地介绍无我。 

无我、空性的概念是不太好理解的,凡夫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一直认为有我,不但有我,包括其他有情众生,以及外面的山河大地等等都是存在的,这种观念在我们的心里早已经根深蒂固,一下子很难改变,只有反反复复地讲空性,反反复复地修无我,才能对空性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诸如修持出离心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等的修法,只要会讲,就可以不分对象、不择法器、不选时机地向每一个人宣讲。但是,因为空性的见解与修法都比较深,故而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不但不能理解,甚至有些人在听了以后,还会对佛教产生不好的看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坏习气——凡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就认为是错误的,因此,这些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理解的空性理论,判定为错误的观点。 

佛陀考虑到这种情况,于是就在佛经中规定,空性法门不能不择对象、不分根器地随便宣讲,如果要讲空性,就要选择那些堪为法器的听众。谁可以听,谁不能听,这是有要求的。 

《入中论》里面也讲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善根或根基,一种是空性智慧的根基,另一种是福德资粮的根基,也可以称之为智慧与方便的两种善根。在听众的智慧善根成熟的时候,才可以对其讲空性。 

在眼睛所能看到的外在行为方面,智慧善根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在刚刚听到空性法门的时候,便眼泪直流、寒毛耸立,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向这种根基的人宣讲空性,对方很快就能证悟,因而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果在听到空性无我法门之际,没有任何反应,目光呆滞、麻木不仁,没有表现出任何信心或反感,对这种人能不能宣讲空性呢?关于这一点,宗喀巴大师在《入中论释》当中说道,虽然没有神通的人,无法了解听众的根基,也不容易把握好是否宣讲空性的尺度,但诸如善知识说什么就做什么,对上师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人,即使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些反应,也有资格听闻空性法门。 

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种人的智慧善根尚未成熟,但他们对善知识的教言是深信不疑的,在他们的心里,善知识说了算,佛菩萨说了算,在上师与佛菩萨的教言当中,决不可能有什么错误,即使他们暂时没有理解空性,但也能接受空性,所以,像这样的人也是可以为其宣讲空性的。 

还有一种根基极其下劣的众生,他们既对空性教言没有任何反应,也对上师没有什么信心,不仅如此,在听到空性法门的时候,也会极力排斥、十分反感,认为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山河大地明明是存在的,我的存在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怎么能说这些东西不存在、是空性呢?”从而产生出极大的邪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为这些人宣讲空性的。 

不过,佛经当中又说,无论对空性是否有信心,都应该听闻空性。为什么呢?因为,即使后面那种人在听闻空性以后,会因为对空性生起邪见而堕入地狱,但只会堕入地狱一次而已,由于听到了空性法门,便种下了空性的种子,这些空性种子不久以后必定会成熟,因而,从地狱中获得解脱以后,仅凭听闻空性的善根,他们流转轮回的旅程迟早会划上一个句号;如果根本没有听过空性法门,他们的轮回就无始无终,永远没有一个结束的机会,所以,文殊菩萨认为,这种人也应该听闻空性法门。 

佛陀曾说过,在我的教言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其中很多是不了义的,那是为了度化某种根基的众生而特意宣讲的,但有一句话是绝对准确、永不改变的,不但是现在的佛,包括过去、未来的所有佛,都会辗转反复地强调一个主题,那就是空性。空性是彻底的真理,是整个佛法的精华,不但是释迦牟尼佛,而且也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教言之精华。 

为什么空性是一切教法的精华呢?因为,诸佛菩萨现身说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众生获得解脱。如何让众生获得解脱呢?诸如示现一些神通等其他方法,能不能解决生老病死,获得解脱呢?不行。轮回的根源只有一个,消灭轮回之根的办法最终也只有一个。轮回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无明。其他贪、嗔、痴等烦恼,都是由无明或无明所带来的我执引起的。 

如何断除无明呢?只能用智慧来断除。只有智慧才是与无明针锋相对的矛盾体,其他诸如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等,都与无明没有什么矛盾之处。 

此处所说的智慧,不是世间人所说的智慧,而是释迦牟尼佛所传播的,至高无上的,证悟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性之智。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说法的精华,就是证悟空性之智。 

如何证悟空性呢?证悟空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关于这一点,在以前所讲的《中观的基本思想》、《无我的修法》当中也有了,只是因为这次要讲无我的修法,所以之前也要顺带地提及无我空性的见解等内容。 

本来空性就是十分深奥的,仅仅讲一次,大家也不一定很清楚。我们当年在听闻空性法门的时候,像《中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等每一部论著,都是反反复复地听了很多次,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地浏览一次,就不可能弄清其中的深刻含义,所以我想,你们仅仅听一次,也不会了解太多的东西,要想精通空性、证悟空性,就有必要在再三听闻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再三剖析、审慎思维、长期修持,这是最关键的。 

(二)如何抉择无我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当中,零散地讲了一些推理方法,后来龙树菩萨把佛陀的逻辑与思路提炼出来,建立了中观的基本理论。虽然在整个中观理论体系当中,有着庞大而精细的推理方式,但我只讲其中最关键、最容易理解的两种思维方法:一种是离一异因,亦即通过分解,而把构成人我的所有成分,包括肉体、精神等等抉择为空性;另一种思维方法,称为大缘起因,亦即因缘的逻辑,其理论依据是,凡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东西,因为是相对的,所以无实有。 

1、离一异因 

离一异因前面已经讲了,但此处再稍微讲一下。 

(1)观察物质 

人无我比较容易理解,构成人我的,就是肉体、精神,以及肉体与精神的运动三者,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的人我。对于此三者,用中观的思维方法,就可以将其抉择为空性。 

首先我们不观察精神,而只观察肉体。在抉择人无我的时候,不需要分解到微尘的程度,只需把人的肉体分解到一定的层次就足够了。 

为什么呢?因为,人我执是建立在粗大的五蕴之上的,当我们知道粗大的肉体、精神等等不存在的时候,人我执的基础就受到了破坏,当基础土崩瓦解以后,人我执也不可能站稳脚跟,而只能化为乌有。 

如何观察呢?在凡夫的观念当中,我们的身体与精神都是独立的东西,但事实上,无论肉体还是精神,都是一个综合的名称。 

比如说,“人”字并不表示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人的共称。同样,身体也只是一个总体的名称,因为身体本身可以分解为很多不同的部分——皮肤、骨骼、肌肉……,而其中的每一部分又可以继续分解,比如骨骼又可以分解为头盖骨、胫骨、腓骨等一块块的骨头……,这不仅仅是解剖学的观点,而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身体并不是一个不可分的物质,而是像汽车一样可以不断分解。 

我们都认为,所有零件的综合体叫做汽车。当组成汽车的所有零件组装起来以后,就是一辆成型的汽车,但是,如果把这些零件拆下来以后,即使原来的零件,包括小小的螺丝在内一件都不少,这些堆积的零件叫不叫汽车呢?不能叫汽车,而只能叫做一大堆的零件,或者一大堆的金属、橡胶等等。在那个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汽车,无论我们怎样去辨认、去追究,也根本不能指认出哪一个零件是汽车,在所有的零件上面,都找不到汽车的影子。 

前面也讲了,在那个时候,我们不但找不到汽车,而且非常清楚地看见,并强烈地感受到,除了这些零件以外,绝对不存在任何所谓的汽车。不但汽车不存在,包括组成汽车的每一个配件总成,也是由更小的零件组成的。而组成每一个总成的零件堆积在一起,也不能称之为总成,而只是一大堆的金属、塑料等等。如果想指认出所谓的总成存在于哪一个部分,也是不可能的,谁也不知道总成究竟存在于哪一个螺丝或者铁片上面。也就是说,包括配件总成的说法和概念也是不成立的。 

不仅如此,而且包括其中的哪怕一个小小的螺丝,我们也可以分成几块小钢屑,每一个钢屑又可以分成无数的钢粉,这样一直分下去,最后就像物理学所说的一样,可以分至夸克,翻译成中文,意即微子。 

佛经里面很早就有类似微子的概念,并为其命名为“微尘”。所谓“尘”,亦即极其微小的微粒。其实,微子和微尘就是一回事。 

目前物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夸克是所有物质的最小单位,是一切物质的最终基础,它没有形状、颜色,不占据任何空间,是一种根本没有任何物体性质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物理学家不是凭空捏造出夸克这个概念的,他们可以拿出很多证据,来证明这个东西的存在。 

物理学只能达到这个境界,就无法再往前走了,无论最终所得到的结果是夸克还是能量,在他们看来,都仍然是一种实有的物质。而依照佛经的观点,无论是夸克还是微尘,本书由电www子fsktxt书com网提供下载都被打破了,最后什么都没有剩下。这样一来,原来所谓的汽车就在我们的面前消失了。汽车去了哪里呢?不管是汽车还是房子,只要我们去分析,最终都会在我们眼前失踪而成为空性,成为我们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境界。这是依靠佛的逻辑,经过详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 

那时我们就会猛然惊醒:原来我一直认为汽车是存在的,但现在通过分析才知道,不但汽车不存在,包括所有的粗大物质都不可能存在,虽然眼睛看得见,却没有一个实有的本质。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显现,都只是眼睛自己的感觉,除了眼睛的感受之外,真正有没有这回事呢?根本没有,谁也找不到,这就叫做空性。 

以上是从物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剖析物质方面,量子力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是不是佛经里面没有更好的分析方法了呢?当然不是,佛经里面有着更透彻、更清晰的抉择方式,但针对很多在大学里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如果仍然套用两千五百多年前使用的,佛教中观、俱舍等方面古老的专用名词来诠释佛教,仅就名词本身,都要解释半天,这样就有点费力,而直接借用原子、中子、夸克等等名词,就无需解释,大家会一点就通。 

不过我想,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夸克究竟是什么东西,更不要说夸克下面又是什么了。其实,夸克是什么并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超越它。怎样超越呢?用佛的理论来超越。在佛教当中,包括夸克这样细微的东西,也是要被毁坏的。 

有人会提出疑问:像夸克这样不占空间,无色无形的东西有什么可毁坏的呢? 

即使是对这种细微的东西,我们还是会有执着,如果存在这样的执着,则纵然消灭了粗大的“我”,消灭了物体的性质,但正如《俱舍论》所言,**和无**天人的境界,就是很细微的,虽然不占空间,却仍然属于物质的范畴,所以我们还是要设法把它摧毁。 

怎样摧毁呢?跟前面的方法一样。如果继续用刚才所讲的方法去剖析,所有的物质都会变成空性。 

在剖析到没有颜色、不占空间的程度时,如果我们觉得抓不住一个对境,无法去进行分解,就可以用不生不灭的方法来推理。 

通过抉择不生不灭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知道,万事万物都是不生不灭的,既然没有生,也就不可能存在。这些方法,都是是既方便,又有说服力的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抉择空性,也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平时我们都认为,一切事物都完美无缺地存在着,有我、也有外界,有肉体、也有精神,但现在一观察才发现,这些东西根本找不到。 

包括有些科学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但即便有这种体会,他们也仅仅是从物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也不是究竟的,而只能往空性的方向走一截,所以,我们不能将物理学与佛法等量齐观。要知道,物理学永远也不能与佛法等同,只是它们中间的一部分观点相似而已,到了最后,还是需要佛法的帮助,只有佛教的逻辑,才可以推翻最终的执着。 

又有人会说:既然万事万物都不存在,那我们的眼睛为什么又能看到这一切呢?因为我们的眼睛错了。为什么错了呢?因为我们的眼识,也有无明的污染,它是错误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很容易证明。比如说,除了火焰、河流等明显的运动之物以外,其他任何一个东西,我们的眼睛看起来都是静止的,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很小的粒子在哪怕以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单位计时的时段中,也是不断地生生灭灭,不断地高速运动着的,在整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静止的物质。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这一切呢?这就说明,我们的眼睛是有问题的。它受到了无明的遮盖,所以看不到物质的真相。连这一点它都看不见,更深层次的实相它就更是无法探知了。 

另外还有举不胜举的例子,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回去慢慢想。不管怎样,大量的事实足以证明,我们的眼睛是靠不住的。我们不能相信眼、耳、鼻、舌,不能因为自己的眼睛看得见,就认为它是存在的,这个逻辑此时已经不成立了。如果这个推论站得住脚,我们就可以说,因为我的眼睛看到它是静止的,所以它就不是运动的,而是静止的,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不能这样说。 

即使我们的眼睛看见了,我们的耳朵听到了,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无论是眼睛还是耳朵,都不能认知事实的真相。声波也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东西,比如说,当我们听到“眼睛”这两个字的发音的时候,不管怎么样,我们也听不出其中的生生灭灭,我们听到的,就是一个连续的声音“眼——睛——”,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连续的声音,只有一刹那、一刹那衔接而成的声音片断。 

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假如在黑暗中用燃烧的蜡烛在空中画一个圈,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明亮的火圈,但实际上哪有什么圆圈呢?圆圈根本不存在。只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无法捕捉蜡烛移动的每一个瞬间和步骤,所以就错把蜡烛前后运动的所有方位,都看成同时、连贯而不可分的一体了。 

同样,发出“声音”这两个字所延续的时间,也可以分成很多个千分之一秒或万分之一秒,这两个字的声音是一刹那一刹那地逐渐发出的,而不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但我们的耳朵却无法分辨出这种原本断断续续的声音片断。 

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知道宇宙辐射,宇宙辐射是由漂浮在高层空间的能量粒子所带来的放射性射线的辐射,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非常细微的东西,它每时每刻都在穿越我们的身体,但我们什么时候感觉到有什么东西穿过我们的心脏、大脑呢?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过。虽然没有感觉到,但它实际上却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的触觉,也即我们的身识也是靠不住的。 

综上所述,不需要佛教的理论,仅凭物理学的观念,就可以打破以眼、耳、鼻、舌的感觉来判定事物的陋习。我们的感觉都是错误的,即使看见了,也不一定存在;即使没有看见,也不一定不存在。 

真正的真理,是佛的思维方法。当然,我们的思维,也是在第六意识的操纵下进行的,而第六意识本身,也是一个错误的东西,但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却只有利用它来慢慢引导我们,当把我们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我们的语言、思维等等,就像一双破烂的鞋子一样不管用了,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效力、作用,而只能丢掉不用。 

丢掉之后的境界,又是怎样的呢?那时我们就能现量地感觉到。谁感觉到呢?是智慧感觉到,而不是第六意识感觉到。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已经转换为智慧,虽然还不是佛的智慧,但已经是菩萨的智慧了。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东西。当智慧出现以后,粗大的无明当即消失,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东西,知道了人生、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性。在禅宗、大圆满里面,就称之为顿悟。 

这是最后的结果,于此之前,我们还需要思维,如果不思维,就无法培养智慧;想在我们的心里产生智慧,就必须思维;要思维,就要学中观、学无我。佛陀有着与常人的思路全然相反的全新的逻辑,如果我们顺着世间人的想法去走,就永远是轮回;这些与常识相反的东西,至少是不会跟着轮回走的,我们就要寻找这样的智慧,亦即证悟空性的智慧。 

以上所讲的,是肉体方面的观察方法。 

第六十五章 四法印(具体见解修法三)

3

(2)观察精神 

精神方面的观察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精神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外在的粗大物质,就比较容易了解。之所以佛经所划分的五蕴当中的第一个是色蕴,就是因为色蕴表示了这些外在的、相对粗大的物质;而五蕴当中的识蕴之所以排在最后,就是因为识蕴所表示的精神层面最不容易观察。 

对于我们这种层次的人来说,观察精神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分解时间来推理。对于物质而言,虽然通过时间也可以进行观察,但却并不是只能用时间来推理。比如说,要抉择这个房子的空性,除了分解时间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把房子分割为东、南、西、北、上、下等方向的方法来抉择空性,但我们的精神却无法采用这种方法来分割。 

如何用时间来分解呢?就是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来进行分解。 

过去的时光已经彻底消失,它永远也不会再回来。虽然爱因斯坦认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