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也有绘制得比人身更高大的大势至菩萨身姿。

经典中如此记载:“以智能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大势至菩萨头垂长带,顶戴宝冠,穿僧祗支,裹长裾,双臂及膝披挂天衣。胸前垂缀璎珞,相貌端正而丰满。(译注:僧祗支,僧尼五衣之一。佛上身内衣,从左肩穿至腰下,一种覆肩掩腋衣。)在千佛洞无以数计的佛画之中,这些画可说是屈指可数的佳作。

净土的阿弥陀如来——皇上也曾将一己身影与此佛作过比较,此事现在想来,当也毋庸置疑了。

且说,再见到那名男子和姑娘,是开元皇帝仍在敦煌的时候。

那是我出门到街尾市场,购买醍醐(酸奶)的归途。

先前提过的那棵大槐树下,牛车上满载瓜果的男子们,正在纳凉、躲避日照。

共有四名男子。

切剖瓜果,正在大快朵颐之中。

虽说距离成熟季节尚早,那些瓜果却个个硕大香甜,香味几乎都可飘传到我鼻尖。

吃食瓜果的男子面前,有一人正对着他们说话。那人面貌似曾相识。

正是向姑娘掷出短剑的那名男子。不过,男子单独一人,身旁不见姑娘的身影。

我有些挂意,便停下了脚步。

说来,是因为短剑男子面容憔悴、削瘦的缘故。

“拜托!能不能分我一颗瓜?”

短剑男子不时弯腰行礼,哀求吃瓜的男人们。

“没钱可不行。”男人们说道。

“钱的话……”

短剑男子从怀中掏出一点钱,拿给男人们看。

“不够。”

“这一点钱,不能卖。”

“这可是献给皇上的贡瓜呢。”

“你死心吧。”

男人们的回答很冷淡。

“我妻子染病,一直卧病在床。这段日子,积蓄也花光了,她已经整整两天没吃东西。”

当时我暗忖,他说的妻子,应该就是衔梨的女人吧。

“今天早上,她说想吃瓜,我才来市场寻觅。只是季节没到,店家都没卖。就要放弃时,看到了各位。”

“生病怪可怜的,不过你妻子病倒,可不是我们害的哪。”

“好歹施舍我一个吧。”

“不行。这是皇上爱吃的瓜,种瓜人特意赶在这时候让它结果。不仅大费周章,事先还都数好了数量呢。”

“那你们正在吃的这个呢?”

经此一问,男人们忽然露出畏怯的神情。

“一开始就说好了,我们是特准吃瓜的。告诉你,现在没多余的了。”

说毕,男人从嘴中吐出瓜籽。

短剑男子沉默了半晌,终于说道:“那,吐出的瓜籽,可以给我吗?”

“喔。瓜籽的话,你要多少尽管捡——”

“不,我不用太多。一、两粒就……”

短剑男子拾起一、两粒落在地面上的瓜籽,接着,伸手取来附近的半截棍棒,在地面刨挖出了一个小洞。

短剑男子将捡取的瓜籽放入洞里,再覆盖泥土。

男人们兴味盎然地注视着,到底短剑男子想干什么?受到他们的目光吸引,有一、两个行人停步,随后围观的人愈来愈多。

短剑男子取下腰间垂挂的皮水袋,打开袋口,斜倾着。

袋内的水溢涌出来,浇灌在覆盖瓜籽的泥土上。

“冒出芽来、冒出芽来……”

短剑男子低声喃喃念道。

冷不防——濡湿变黑的泥土之中,一个小小的、青翠的东西探出头来了。

“看,出来啰,长出新芽啰。”

的确是新芽。

连看热闹的人也都知道。

“喔。”

“长出来啰。”

“是新芽。”

围观看热闹的人们,如此这般起哄着。

一边吃瓜一边观看短剑男子行动的男人们,也叫出声来。

“真的哩。”

“冒芽了。”

“长高、长高……”

男人朝地面下令,那新芽果真愈长愈高了。

“看吧,长高了。”

新芽随着男人声音愈长愈高,还沿地面攀爬,叶子也繁茂起来。

“看,开花了。”

如男人所言,瓜叶之间开出花朵来。

“怎么会……”

“嗯。”

围观看热闹的人群里,赞叹声此起彼落。

然后,花朵凋落——

“结瓜、结瓜、结出瓜来。”

男子一出声,方才开花处,马上膨胀出果实。

“变大、变大。”

随着男子的声音,果实愈变愈大。

“看吧,结出瓜来了。”

繁叶中间竟然垂挂着累累新瓜。

“喔。”

“真是漂亮的瓜啊。”

看热闹的人不禁发出了惊叹。

“接下来——”

男子拔出腰间短剑,砍下一颗瓜。

“我的份,这样就够了——”

语毕,男人环视看热闹的群众,又说:“不嫌弃的话,一人一个,如何?”

“一人一个,是要卖吗?”

“不,不用钱。我请大家吃瓜。”

围观人潮,马上涌向男人处。

“大家别慌张,数量绝对够吃。”

男子手持短剑,不停从藤蔓切下瓜来,递给围拢的看热闹群众。

递出最后一颗瓜后,男人拾起脚下的那颗瓜。

“感激不尽!”

他恭敬地朝运瓜男人们行礼致意说道。

目瞪口呆的男人们,竟无一人回话。

短剑男子再度行了个礼,说:“那,告辞了。”

随即转身扬长而去。

我没上前拿瓜,自始至终旁观着,包括随后所引起的骚动。

“瓜不见了!”

运瓜男人之一大声喊叫。

“什么?!”

“你说什么?!”

树阴下纳凉的男人们,一个个抬起头来。

“看,瓜全都不见了。”

最先叫出声的男人,伸手指向货车。

仔细一看,方才满载的瓜果,竟然一个不剩,消失得无影无踪。

“发生什么事了?”

“怎么全不见了?”

“那可是献给皇上的贡瓜啊。”

吵嚷不休中,有一人突然回过神来,叫道:“是那家伙。”

“那个男的?”

“就是刚才跟我们要瓜的男子。他施展幻术,把我们的瓜全送给看热闹的人了。”

那男人说得一点没错。

老实说,中途开始,那短剑男子到底做了什么,我全看得一清二楚。

让我感觉奇怪的是,当男子说“看,开花了”时,看来花真的开了。

我不禁暗想,怪哉,怎会发生这种事?然后,我便察觉到了。

那就是,每当观众看到冒新芽或攀藤时,短剑男子必定抢先说出此事。

当他说:冒芽了——就看似真在冒芽;当他说:攀藤吧——就看似真在攀藤;当他说:开花了——就真的看似开花了。

当时,我猜想,那短剑男子是透过言语,对看热闹的众人下了某种咒吧。

于是,我闭上了双眼、几度调匀呼吸、心澄气静后睁眼再看,瓜果藤蔓并未茂密成长,不过是男子脚下湿土上,刚刚掉落的一把状似某处摘来的绿色杂草罢了。

开始送瓜时,男子也不过就是伸手拿取车上的瓜,再一次一个递交出去而已。

这一举动,看热闹的观众却以为,瓜是从藤蔓切下再送出来的呢。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人可以趁隙钻进人心,做出如此的事。

〔三〕

且说——四天之后,我再次见到那名短剑男子。

那时,我和母亲同行,出门走访干佛洞,去看新画作。

因皇上已看过,我们才终于有机会目睹那些新画。

大约是清晨出门,中午时抵达的吧。

干佛洞前,有一道河流穿过。

从河这边望过去,干佛洞景观尽入眼帘。岩崖凿有众多洞穴,洞穴之间贯穿着通路,还架有梯子,只要想看,任何石窟都进得去。

由于数量过多,哪个石窟内有什么画,当时的我自然无从得知。

我只是惊奇地眺望着石窟美景,渡河走到干佛洞前方广场时,此处已挤满了人。

前来参拜的信众或居住在此的僧人们,虽然也现身其中,最引人侧目的,却是一群披戴甲胄、威风凛凛的士兵,以及穿着锦衣华服的人们。

只有那些我从未见过、在京城宫廷走动的贵人,才会这样打扮。

然而,眼前只见人墙围立,里面到底在干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仗着还是孩子,我撇下母亲,径自钻进人堆之中。

尽管遭人恶意踢打,或大声斥责,我依然不减好奇。

终于,我钻进了人墙最里面。

在那儿,我目睹了一幕场景。

士兵包围着一名青年及女子。这两人我似曾相识。

是短剑男子和他的妻子。

两人面前,皇上坐在粘贴金箔的华椅之上。

皇帝身后及两旁簇拥着许多贵人,他们和皇上一起注视着那对男女。

士兵当中,有个全副武装、雄壮威武的人询问短剑男子:“果然就是你偷了贡瓜?”

“因为我妻子生病,想吃瓜。”短剑男子回道。

“我只拿了一个,其余的全给大家——”

男子说到这里,身穿华丽甲胄的男人想要确认般地说:“是你偷的吧。”

“可是,我——”

“偷就说偷,到底怎么回事?!”

“是我拿了。”

“托你的福,皇上吃不到瓜了。这可是欺君大罪啊。”

“——”

“听说,你施展了不可思议的幻术。”

“——”

“听说,你在地上播种,马上就能长出瓜来。在这儿,也可以办得到吗?”

“办不到。”

“什么?”

“要有瓜籽。没有瓜籽,便办不到。”

“就算是瓜籽,总归都是妖术。没有瓜籽,不也应该办得到吗?”

“不。即使是妖术或幻术,没瓜籽就办不了事。”

“——”

这回,士兵也沉默了。

贵人中有一人,从旁插嘴。

“你这胡人哪。”

贵人称那短剑男子是胡人。

“听说你不光是精于幻术,掷剑也很拿手。”

“——”

“你能表演掷剑,射中搁在那女人头上的梨子?”

“是。”

“能在这里表演吗?”

“——”

“皇上有旨,要看你的表现来定罪或赦免。”

“——”

短剑男子不作声。

只是睁大眼睛注视皇上。

“再这样下去,你一定会被砍头。不过,这次是为了庆贺干佛洞画作完成,皇上才驾临此地。皇上说,不想平白无故流血,加上你的妻子也有病在身。虽说如此,却也不能平白放走犯下滔天大罪的你——”

“——”

“如何?让大家见识你掷剑的功夫吧。”士兵说道。

短剑男子望着皇上,似乎在询问,贵人所言当真?不久——皇上默默地朝男子点了点头。

就这样,那件事便发生了。

〔四〕

如同初见时一般,男子逐次掷剑射穿备妥的梨子。

首先,用手上拿。

再来,顶在头上。

再来,衔在嘴里。

再来,举在前额。

这些都和上回一样。

不同的是,接下来的那一次。

短剑射穿第四颗梨子时,聚集的人潮早已沸腾,刚开始是叹息般的低声欢呼。

欢呼夹杂着两种情绪,一是所期待的意外并未发生;一是因为没发生,反倒松了一口气。真正欢呼声响起,是原本最后的那一次。

当观众欢呼声安静下来时——映入我眼中的,是皇上和身旁贵人在交谈着某事。

谈话终了,如同先前,玄宗又倚靠在椅子上。

仿佛等待此刻来临,一直与玄宗交谈的贵人向前跨出一大步,“皇上说,你们的技艺真是了不起,不过,这应该只是平常所表演的——”

贵人如此说道。

“光是一般的把戏,无法赦罪。因此,皇上又说——”

皇上到底又说了什么,围聚的众人,为了听清楚下文,全都竖起了耳朵。

“皇上说,现在你再射一次梨给他看……至于射梨的方式,皇上吩咐,要与方才不同。”

贵人接着说明与刚才不一样的射梨方式。

首先,他伸手指向附近一棵大柳树:“让女人站在那柳树前,背部和后脑勺,必须紧紧贴在柳树上,还得用布绑紧,头部不许离开树干。额头的梨,也同样用布绑紧,不能让它离开前额……”

贵人这样说着。

“就用这方式,像刚才一样,用短剑射给大家看吧。”

贵人一边说明,一边望着胡人男子。

“懂了吗?你只有一次机会。射中了,就可以赦免;射不中,两人当场处死。”

说毕,贵人望向皇上。

皇上迎着他的目光,满足般地点了点头。

贵人此时所说的,无疑正是皇上本人的想法。

换句话说,皇上和我一样,也发现胡人掷剑射梨的微妙招数了。

让女人后脑勺紧贴树干,并且固定不动,是为了不让她施展此一微妙动作。

如前所述,此一把戏是由两方组成,一是男人的本领,另一则是女人面迎短剑时的调整动作。彻底阻绝其一之后,两人还能顺利进行吗?当然,单以短剑射梨,对胡人男子来说,那是轻而易举的。

然而,问题不在能否射中,而在于他投掷出手时的力道。

“如何?”

即使再问,答案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做!”

不用说,男子点头同意后,围观人墙又是一阵欢呼。然而,欢呼声中,似乎又掺杂着期待目睹令人不安和恐怖的东西。

所以——士兵先将女人绑在树干,固定住她的头部。

再用布条将梨子紧系于其前额,避免掉落。

一切准备就绪,男子站到女人面前。

一看就知道,前所未有过的紧张,此刻正布满胡人幻术师的全身。

男子的脸孔顿时失去血色,表情整个凝重了起来。

他不停地舐拭干燥的嘴唇,摆出掷剑架式又放下,晃动肩膀调整呼吸。

由男子的模样可知,掷剑穿梨的把戏,女人的协助非常重要。

或者说,我感觉女人比男子显得镇定。

“放心,一定行!”

女人出声鼓励,男子却显得迷茫。

男子的迷茫不安,仿佛也依附到了女人身上。不久,女人表情明显起了动摇。

这种不安与紧张似乎也转移到旁观的一方,我的手心因为渗出汗水而濡湿了。

不久——男子觉悟了般地吐了一口大气,一边深呼吸一边握住短剑,全神以待。

男子双眼上吊,额头汗珠浮流,宛如鬼相。

“喝!”

锐不可挡的气势中,短剑自男人手上掷出。

此刻,我不由得吞下呼叫声。

因为男子掷剑的速度,比先前稍微快了一些。

看热闹的众人,在下一秒时,爆发出了吼叫声。

短剑射入梨身之际,女人头部颓然前倾,梨子与额头之间汩汩涌现红色液体,而后自女人鼻端滴落地面。

士兵们慌忙趋前,解开女人额头的布条,梨子却未掉落下来。

原来,短剑贯穿梨身,已剌入女子额头。

女人瞪大眼睛而死。

男子并没有走近女人身边,始终呆立原处。

不久,他蹒跚步向女人,曲膝抱起尸体。

“啊,这……”

男子喃喃低语。

“啊,这、这到底……”

先是啜泣,继之转为野兽般放声痛哭。

怀抱着女人,男子抬头望向皇帝,“不过是几颗瓜而已,竟然这样……”

那声音极其骇人,让旁听者不由得感到一股寒气。

“我们高昌国,昔日为唐所灭……”

男子喃喃自语。

声音宛如泥水煮沸一般。

“如今,又杀了我的妻子……”

男子转动望向皇上的脸孔,仰视天空。

满布哀痛的脸,似乎微微一笑。

男子露出悲哀的微笑在哭泣着。

此前用来将女人绑缚在树干的绳索,掉落在男子身旁。

男人放下尸体,让她仰卧地面,拾起眼前的绳索,再度凝视玄宗。

“刚刚各位所看到的是射梨的技艺。一不留神,杀了爱妻,这都是我的错。”

男子哭着说道。

“既然如此,就让我升天,请求天帝赐还妻子性命,重回人间吧。”

男子边说边将绳索卷成一圈,放在落地的两膝之前。

男子低声念咒,绳端瞬间像蛇头一般,从盘绕的绳圈中扬抬起来。

他继续念着,绳索滑溜地往上升去。

“喔!”

围观人群不知将会发生何事地发出惊呼。

绳索继续往天际上升。

伸展出去的绳索,早超出原来长度,残留在地面的,却看不出有任何减少。

最后,上升的绳索彼端终于消失在天际。

“那,此刻我就升天吧。”

男子起身,任由泪流满面,伸手抓住绳索。

他以双手握住绳索,并以脚缠夹,开始攀爬。

男子的身体,很快上升到手够不着的高度,未几又升至屋顶高度,最后攀到比干佛洞崖壁更高之处。

然而,绳索仍继续向上伸展,男子也丝毫没有停止下来的打算。

男子身影变成豆粒般渺小,不久,便穿入飘浮天空的云端,和绳索一起消失了。

士兵和贵人们终于回过神来,首度察觉发生了什么怪事。

原来不知不觉之中,看热闹的众人和我,均已中了胡人幻术师的幻术。

激动的哭喊声,突然自天而降:“啊,若是我自己一人,随时都可逃走,只因爱妻被你们当作人质,才无法……”

确实是那胡人的声音。

“皇上,我恨你!”

令人凝血般骇人的声音,自天际传来:“有生之年,我一定与你作祟!”

听到那声音,士兵们拔剑在手,团团护卫住皇上。

士兵们似乎认为,胡人其实并未升天,而是躲在某处,正想对皇帝不利。

然而,千真万确地,绳索迎向半空,宛如木棍般竖立着,声音自上流泻而下:“皇上,从今天起,你最好每晚都想到我,想得颤抖难眠。我恨你!千万别忘了……”

这个声音传来时,“呀!”一名士兵朝绳索砍去,绳索却没断,只是弯曲了。

不过,仿佛以此挥剑为暗号,绳索又滑溜溜地从天上掉落下来。

待绳索全部落地后,仔细一看,那绝非可以升天的长度,只是原来长短而已。

除了浮云,空无一物的晴空,远远传来低沉的痛哭声。随后,哭声也停了下来。地面只剩胡人妻子的尸体,以仰卧的姿势,张大眼睛望着天空。

〔五〕

再次与短剑男子相遇时,我并没有马上认出他来。

原因是,距离上次碰面——也就是干佛洞惨剧之后,近三十载岁月已悠悠过去了。正确地说,是整整二十九年。

为何我至今记忆犹新,说起来,都是因为天宝二年春天的那场宴会。

那是何等盛大的一场宴会啊。

杨贵妃总是陪伴在皇上身边。

高力士、李白也在座。

真是让人毕生难忘。

当时,李白即兴作诗,皇上谱曲,李龟年歌唱,杨贵妃起舞。

安倍仲麻吕大人应该也在席上。

高力士,你因李白脱靴一事而与他失和,也是发生在那场宴会。

当时,我即将启程前往天竺。

一般而言,我都会辞谢出席此种盛宴,然而,一旦出发去天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回长安。一旦出了状况,也有可能就此客死异途了。

我心想,此一宴会将可见到平时备受照顾的诸多知交,也就出席了。

话虽如此,那场宴会却恍如一场美梦。

那样极尽人世奢华之美的世界,原本与我这样的人相距遥远。

不过,至今我还记得,当时我仍情不自禁心驰神荡。

若将那场宴会视为人间心力的流露,则可说跟密教并非绝对无缘了。

不过,此事暂且搁下,那并非今天我所要谈论的。

现在我不得不说的是,关于那位掷剑胡人男子的事。

宴席上,我和旧识们一一打招呼,却发现有一奇特人物置身其中。

我感觉哪里见过他,却想不出是何处——宴会中那张脸给我如此的感觉。

明明应是初次相遇,却像在某处见过。

不过,这种事本来就很平常。

明明见过对方的脸,却想不起其人为何?也或许,对方是其他人,脸庞或表情却跟自己熟悉的人神似。

与这样的人相遇,其实不足为奇。

然而,那人给我的印象,却跟上述感觉完全不同。

很显然地,过去,那人肯定曾让我留下深刻印象。明知如此,当时的我却不知其人为谁,也就是说,他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一下子想不起来……

不过,我曾留有强烈印象……

我一直认为,记住他人容貌的能力,自己实远胜于别人。

只要碰过面、谈过话的人,我一定记得。即使见过干人万相,也从不会忘记。

因为我看人,并非只看其外貌而已。我还会看面相及入相。可以说,人的容貌鼻眼等等,不过是观察整体入相时的一扇窗而已。

更清楚地说,人的脸型、眼珠颜色、牙齿排列,都只是一时的存在,且经常在变化之中。

但是,人相却难得发生变化。

对我而言,过去明明曾遇见过,却想不出他是谁——表示这一定是极为久远的往事。

此人一身道土装扮。

身旁还有两位年轻道士随侍列席,他们警视四周的模样,绝非泛泛之辈。

乍看之下,只是个不起眼、到处可见的老道士,我却感觉他维非普通道士。

“那位是何人?”

我向凑巧站在一旁的晁衡大人探询。

晁衡大人回答:“那位是黄鹤大师。”

原来如此——我点了点头。

原来那就是黄鹤大师。

虽是初见,关于黄鹤的事,我却早已耳闻。

据说,早在贵妃还在寿王府时,他便是随侍贵妃的道士。

即使贵妃来到皇上身边之后,他也继续侍候着贵妃。

姑且不论其道行如何,他因随侍贵妃而得以参与如此盛会,每未显露任何野心。他在贵妃身边,不乏与闻政事的机会,但听说也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