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明-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在登州的时候,北直隶,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沿海这一线的已经是通过酒楼,商铺,绿林,走私,私盐和海盗等等脉络串联起来了一张网络,自从离开大陆来到朝鲜之后,江峰为了更加方便和稳固的控制这些人,索性是把他们的家眷也是接了过来,当然,若是死心塌地跟着江峰做,为了将来博取一个富贵的,家人送过来也就是无所谓了,最起码也是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还有那些不情愿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华州来居住的,因为谁都是知道,若是送来的话,等于被江峰牢牢的控制住了。
不过这些不愿意的,刘十二的处置雷厉风行,有价值的,往往是半夜里面家里就被几十个人围住,家小蒙上眼睛丢在马车上,运送到港口装船出海,若是没有价值的,直接就是灭门,全家地下相会。
来到朝鲜居住的这些细作家小,开始的时候不习惯,不过随即就知道这里的好处了,他们可都是按照军属的标准配给和对待,从前自己的孩子兄弟的,在外面做哪些为非作歹的事情,家里天天担心,总是害怕会有什么好歹,有时候,家中人还想,这样的混帐还不如死了干净。
被带到或者被绑到朝鲜来的时候,更是在肚子里面骂了自己的子女兄弟千万遍,心想你在外面伤天害理就是了,这下子还把家人连累,真真是要被天打雷劈。
不过过了几个月,在这个大山寨生活颇为的方便,不仅是有田地,牲畜的免费配给,还有种种的照顾。
而且从前自己以为的要天打雷劈的子弟,居然是拿着别人的饷银做些事情,说起来也算是在这个山寨里面做“锦衣卫衙门”之类的行当,尽管他们的想
的别扭,因为既然是“强盗的山寨”就不可能有什么卫”,不过看自家的子弟,回到民卫的时候,穿着的是官衣,心里面还是有些自豪感觉的。
这些人或者是原本的绿林黑道人士,或者是民间招募的武功高强的人士,受到华州司马的管辖,在都督府里面的正式称呼是‘司马从事’,意思是辅佐华州都督府司马刘十二做事的官员,最基层的待遇等同于军队中管理十名士兵的小队长。
当然,这种特务系统不可能由刘十二独自掌管,这样不管是对谁来说,都不能说是安全,所以司马从事的队伍里面,有三分之一,是江峰的亲卫队轮换下来的人员,由罗义掌管。
三十三卫其实和在仁川附近,还有华州南北两端的军卫差不多的性质,所以你若是进入这个民卫,也会发现其中的种种不同,各个民卫在初建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过复杂的设计。
在白人和流民里面,有几个是懂得规划的,在他们的建议下面,每个民卫都是以和其他民卫连接的官道,还有水源为参照物修建的棋盘类的格式。没有什么美感,不过卫生和生活已经是足够了。
三十三卫则有所不同,它本身就是在民卫的腹地之中,地理的位置可以说对于保密和一干的事体来说非常的方便,所以第三十三民卫的形状如果从附近的山上看下去的话,就会发现这不是边上几个民卫的那种长方或者正方形形状,而是一个椭圆形,面积要大于其他的民卫的椭圆形。
而且在这个椭圆的两端,还有两个半封闭的区域。
就如同边上的民卫看三十三卫的人感觉颇为莫测高深一样,在这个三十三卫里面的居住民户也是看着里面的两个区域神秘异常。
里面的区域是依山而建的,其中一个里面好像是许多作坊在这里,每天叮叮当当的,要不就是烟火升腾,热闹的很,而且里面还有些金发碧眼的白人在那里进进出出,时常看到有人乘坐马车进进出出。
开始的时候,这些人看到金发碧眼的白人可真是吓了一跳,不过后来也就是习惯。这处区域周围都是有木栅和石墙围着,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把守,无关的人靠近十步之内,就有人厉声的喝叱不允许继续上前。
另一个院子就更奇怪了,说他奇怪倒不是里面有什么声音和烟火,或者是有什么洋人的进出,这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一个大院子,区域倒也是不小,看起来倒像是些富贵人家居住在那里。
不过里面只是有六七户人家,有些在三十三卫初建就来到这里的老人还记得,这个院子比另一个区域要晚了半年建立,搬进去的人家好像是分成两户,一户有了二十几口人,一户人丁少,也就是三两个人。
刚刚搬进去的时候,这两家人天天吵架,即便是院子特别大,可是争吵声音还是传了出来,自古国人喜欢看热闹,很多人听到里面争吵就要过去看热闹,不过这边守卫的士兵各个是背朝院子,也不呵斥那些围观过来的人,只是拿着手中的兵器挥舞一下,这个威胁和警告的意味已经是足够。
往往里面的争吵过后,甚至会变成要打架的样子,这时候一直是观察里面动静的军官才大声的制止,或者是派人出去拉架。
这种情况一直是持续了几个月,后来里面也就是安静了下来,外面军兵的监视也不那么严格了,有些胆大的靠近了观看,还能看到里面的几户人家也在那里开垦了农田,也渐渐的养猪养鸡。
不过却好像是从来没有做过农活的模样,根据几个眼尖的说,里面的人也就是一个老头子和其他的几个老人明白些,其他的人都是一窍不通的模样,而且还懒的要命,往往是干了一会就破口大骂。
又过去了一年之后,里面人都开始勤勤恳恳的忙碌了起来,也没有什么争吵,院子里面的人也经常有出来溜达溜达,特别是那个为首的老人,很是温和的模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读书人,但是对农活也知道许多。
但是这些人往往是快要出这个民卫的时候,就会有人出来客气的把他们拦回去,看起来就好像是圈在这里一样……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两个人
十三卫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良善之民,各个敢战的人家,不过他们家中的主力在外面操劳,家小们闲来无事还是要伺候一下农田,其实田地里面收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更多的是一种消遣,司马从事的收益比起农活来可是要丰厚太多了。
从中心另一个院子出来的那个老头,却说的是一口略带鲁南口音的官话,为人和气,经常是在民卫里面溜达,尽管快要出民卫的时候,就会有人过来把他拦回去,不过他也没有什么生气的意思,后来也是把范围判断了清楚,自己也不走的太远。
民卫里面的人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彼此虽然是陌生,可也是知道在这种异乡地方,彼此的子弟还是同僚,也需要彼此的帮扶,大家的关系还是相处的很不错。
对待外人也不像是在大明的时候,那样的戒备和陌生。所以这名老者在村子里面走动了几次之后,大家开始逐渐的接近起来,这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特别的喜欢孩子,而且各家各户的还发现,老人居然还懂得诗书,算是文人,大家的敬佩又是高了一层。
慢慢的接触下来,老者自称姓王,三十三卫年纪小的就是叫他王老伯,年纪大的就叫王老哥,时间长了,更是发现这个王老伯不光是懂得诗书,而且对于农事水利也有不少的了解。
这可更是稀罕人物了,读书人知道农事,三十三卫那些人家看到那个院子周围种的庄稼确实是比起自己种的要好一些,现在各个民卫的居民耕种播种,都必须在农官在指导下面的进行,已经是比当年靠天吃饭的时候强出许多,不过那个王老者的伺候庄稼的本事显然更厉害。
就连负责三十三卫的农官也曾专门的去学习技术,不知不觉之间王老者在三十三卫的地位越发的高了起来,民卫里面的人也都是愿意和他接近。
只不过,那个院子里面,看起来正常而且招人喜欢的也就是这一个,其余的人,那几个好像是王老者随送,总是一起种地的四十多岁的几个人,偶而出来一次,脸上连个胡须也没有看起来阴阳怪气的,大人小孩都是感觉不舒服,也不愿意上去打交道,还有据说是王老者的几个儿子,总是满脸的愤懑神色。
在最开始的一年多的时间,往往半夜的时分,在民卫的道路口那里就是有人吆喝和打斗的声音,来回的折腾几次之后,渐渐的晚上才是安静了下来。
本身这个村子的人都是见过市面,而且自家的子弟在那种做隐秘之事的地方当差,也曾经是在子弟在家的时候,也私下里面问过,不过这些人都是不知道院子里面到底是谁,他们只是认出来在村口拦住王老者的那些人都是都督府亲兵卫队的人。
至于那个整天叮叮当当的院子,这些司马从事们虽然是不愿意多说,不过却也是指知道这个烟火升腾叮当作响的院子的名字唤作“密器坊”,其他的话就不愿意多谈了。
随着时间过去,渐渐的三十三卫的人逐渐习惯了两块区域的存在,那个所谓的“密器坊”防范极为的严密,大家都是自觉的远离。另外一个院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除了外面有看守的人,有一大圈的木栅围住之外,却也和外面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日久天长了也就是懒得理会。
在一年后,大家慢慢的适应了王老者的存在,不过从院子里面走出来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与和气满脸笑容的王老汉不一样,他满脸胡须,十分的壮硕,浑身上下也没有什么边幅可以讲,看起来到像是野人一般。
不过这样的野人身上没有一点野人的野性,或者说这么壮实的汉子所应该有的武勇之气,自从从院子里面出来了之后,就双眼空洞的坐在墙根,或者是爬上高处呆呆的看着远方,也不知道有什么心事。
开始三十三卫的居民还以为这个人和王老汉有什么亲戚的关系,没准也是王老汉的傻儿子之类的,后来才看出来不是一路人,偶而那个野人模样傻汉子坐在外面,和王老汉一家人打个照面,不是漠然相对,就是怒目而视。
如果不是民卫里面有士兵在管理治安,估计早就是彼此之间起冲突了,相对于王老汉一家不能出民卫的规矩,对这个“野人”的管理就宽松了许多。
他要出去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身前身后的肯
十几个人跟上,就好像是护送,或者是监视,或者是
嘉靖十八年的五月,朝鲜半岛是气候最好的时节,温度适宜,艳阳高照。三十三民卫的民官和收支文书,团练使都是忙碌了起来,三十三卫周围的民卫都已经是被划进了各个的镇之中。
只有三十三卫还是保持着民卫的状态,而且还有些慢慢扩大的趋势,民卫官员把大多数的人都是叫了出来,修缮道路,清扫卫生。
这些民卫的管理者们都是说,就要有一个大人物驾临三十三卫,当然,这些草莽之民未必知道所谓的驾临一般都是用在皇帝身上,只是知道一定要把自己居住的地方收拾清扫的干净漂亮一些,不要丢脸。
何况他们也都看到,那个全是工坊的院子周围护卫的士兵们,每天也都是勤快了起来,开始清扫整理。
唯一没有什么变化的是王老汉居住的那个区域,民卫的居民们兴高采烈说起来就要来一个大人物的时候,王老汉的脸色平静异常,无悲无喜,只是叹了一口气,就回到自己的房子中,也不出来。
可是那几个王老者的孩子却都是满脸的恐慌惊惧的神色,明显是有些乱了阵脚的样子,当天晚上,民卫靠近道路的那些居民们,又是久违的听到了脚步声,马蹄的声音,还有打斗叫骂的声音。
那个形似野人的汉子在路边呆坐的时候,听到民卫居民们的议论,先是激灵一下子跳起来,然后好像是被什么吓到一样,拔腿的跑回了院子里面。
对于王老汉一家和那个野人的种种表现,民卫居民们作出了种种的猜测,千奇百怪,无所不包。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那个野人又是出现在了村口,脸上不知道用什么已经是把胡须刮了下去,身上的衣服也是换上了一身过得去的衣服,居民们惊讶的发现,这个野人长的还算是像样,很精壮的汉子。
这些草莽之民的眼光都是有的,这名‘野人’身上应该有武艺在身,而且杀人颇为不少,又是新一轮的猜测开始了。
在大明,没有几个人看到过皇帝出巡,据说那真是一个声势浩大,上万的军队扈从,哪怕是在什么路上走过一次,也要黄土铺地,洒水静街之类的,听着民卫官员们这个‘大人物’的意思,也就是大家总是听说,却没有看到过几次的华州都督江峰。
都督府总管华州,关外,夷州和海上船队,而华州太守府只是管理华州一地的民政,自然就有高下分别,华州都督江峰在大家的心里面虽然是没有皇帝那样的高不可攀,可却是一个传奇,在嘉靖三年的时候,江峰的日子可以说并不比民卫中的这些民户要好上多少,也不过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锦衣卫巡街小校罢了。
二年成为京师有名的富商,三年成为百户,然后外放出京,迅速的从一个镇守千户爬到了指挥使,官衔是从登州守备迅速的爬到了山东游击,然后在事业可以说是最巅峰的时候,迅速的撤出了大明。
开始在朝鲜建立了华州,当时本来都是以为江峰的路就算是走到这里了,没有想到今天这个地步。
三十三卫的大多不是那种勤勤恳恳耕种的人家,身上的江湖色彩很浓,对于江峰这种的事迹比起其他的本分农民来更加的感兴趣,自从是确定了江峰要来这里之后,各个是兴致勃勃,就等着看看这个‘传奇人物’了。
现在已经是很少有人在称呼江峰的时候,把华州两个字说出来,而是直接的称呼为都督,因为华州现在只是江峰领地的其中一个。
江峰很少巡视下面的领地,不过下来的时候,也没有太过煊赫的排场,不过有三百按照当年铁丁训练的骑马卫士,应付一般的场面也是足够了,毕竟这是在自己的领地之内。
民卫的居民们早早的就是簇拥在道路的两旁,都想看看江峰的模样,这个时候,民卫的居民们才知道,那个据说全是工匠的地方是什么级别,别的不说,平日里面在三十三卫威风异常的卫官人等,在‘密器坊’几名工匠的面前,满脸赔笑就好像是孙子一样。
在居民的眺望下面,在路远方的扬起了烟尘,江峰来了……
---
第三百七十九章 出巡
关外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江峰得到了京城发生的消息清洗身边的勋贵权臣们所做的极为隐秘,京城百姓只是知道秦军进京,京卫的溃散士兵在京师之中烧杀抢掠,其他的事情却也是一概不知。
即便是天下各个省,府,县,也对于京师的政治风波搞不清楚由来,很多人都是以为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发生了这些官场上面的动荡,许多权重的职位都是换人了。
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把这件事情看成是嘉靖皇帝的某一次政治举措,这些事情与自己无关也就没有什么人关心。而且接下来所采用的那些政策,包括向着有特权商铺和手工工场收税之类的事情。
大多触及的都是和平民无关的层面,也没有什么过大的影响。
消息之所以传到了江峰的耳中,完全是因为当年惠风楼大厨鲍胖子的缘故,惠风楼在京师已经是鼎鼎大名,鲍胖子从起家的时候就在惠风楼当大厨,名声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隐隐约约有一代宗师的意思。
惠风楼被江峰半卖半让给陆炳之后,鲍胖子也是不愿意继续在京师的惠风楼继续做下去,跟着江峰也是把银子赚的足,不愁将来的生计。索性是从惠风楼辞工,自己开了一间铺面,却也不营业。
只是真正的豪富权贵之人若是想要家中开私宴,需要厨师上门。这种权贵私宴往往是豪奢精致异常,材料自然是山珍海味,就是做菜的厨师也是讲究异常,盛名在外的鲍胖子自然就是最佳的选择。
而且江峰许多的菜肴手艺都是传授给鲍方,鲍胖子手中确实是有绝活在,这么给豪富之人做做私宴,倒也是清闲自在,名声也是跟着越来越响亮了起来。
检地案之后,京师北城的两名勋贵相聚,请来了鲍胖子主厨,高明的手艺自然是让客人吃的眉开眼笑,饮宴的时候就要打赏。
这两名勋贵都是在团营中有自己的职位,算上是实权的角色,也是参与到京师的高层机密事情之中。两名勋贵在自己府邸之中,也少了一些顾忌。更不会觉得一名厨师对于军政大事之类的消息有什么关注。
鲍胖子在接受赏赐的时候,还真是听到了些要紧的东西。鲍胖子虽然不在惠风楼里面做,可是他的亲戚都是被托付给了江峰,而且在江峰的船队之中还有红利可能。就算在厨师这一行里面,也因为有了江峰才有这样的地位。
时常感觉没有报答江峰恩情的机会,这次在勋贵家中得到了这样的消息之后,马上通过自己知道的江家军在京师之中的渠道,秦军进京之后,立刻是关闭城门全城封锁消息,不过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马上就是一切恢复了正常,江峰的线人立刻是快马把消息传了出去。
知道了关外垦殖庄园这些庄园主的遭遇,在关外的护卫队员和那些一开始就在庄园垦殖的辽民们终于是死心塌地投在了江峰的势力之下。
对于这样的接收地盘和如何的管理,江家军系统已经是有了一整套的经验在,现在那些垦殖庄园的庄园主不能回到关外,那么事先预备的那些用来赎买的银钱也是用不上了,索性是拿出一部分用来了关外的汉民身上,顿时是赞扬声音一片。
回到了华州的江峰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和自己的家眷们团聚,在江峰的第一个孩子江征西降生之后一直是茁壮的成长。
而且在江峰离开华州之前,也得到了好消息,就是刘芳蕊怀上了孩子,这个消息让他下辖的各个势力之间都是非常的高兴,苏观月毕竟不是大妇,虽然是得到了长子,毕竟是庶出,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
苏家姐妹本就是孤女出身,没有什么背后的势力,未免是势单力薄。虽然说是母族的势力太过巨大是乱政的源头,可是若是母族完全没有一点势力,主君的地位也不会稳固,这也是一个问题。
刘顺本身现在就是江家军系统民政管理地位最高的人,最起码是名义上最高的人,华州太守府的成员吸收了大批流民之中的文人,刘顺本身是朝廷的翰林学士,在地方上做过两任布政使的人。
他这样的人都为江峰服务,其他那些有功名的文人多少心里面好受些,虽然他们最多也不过是个秀才罢了,不过平素里面所受的教育就是所谓的忠
,来到华州之后,虽然是没有挑明了说,可谁都是知‘从贼’,有刘顺这个榜样在,很多人都是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理由。
正因为这样,在刘顺的身边还是有不少的文人团结在周围,算得上是江家军系统的文官首领。
江峰的正妻刘芳蕊背后有这样一股势力在支持,所以很多人都一直在担心,若是苏观月的孩子被立为继承人的话,是不是会引起动荡,可是江峰和刘芳蕊之间一直没有孩子,就算是着急也着急不起来。
此次刘芳蕊确定有孕之后,江家军系统和江峰的内宅,甚至就连苏家姐妹都是高兴不已,这次一回来江峰就去陪着怀孕的刘芳蕊倒也是应有之意。
说起来,这次江峰算是初步的控制住了关外垦殖庄园的地盘,他手下得利最大的就是铁蛋了,铁蛋在江峰的亲信之中地位并不高,只不过这次恰逢其会的在关外驻守,江峰这次出关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塔尔河的谷地和瓦刺蒙古有一场大战,也没有想到关外的垦殖庄园主回到关内之后,京城出现了这样的变故。
关外的地盘可以说是完全出乎江峰意料的到了他的手上,同样的,一时之间那里去找什么合适的人选来管理这块地方,惟一一个选择就是铁蛋了。
江峰还在享受自己的天伦之乐的时候,他的一干下属,张亮,刘十二,赵秀才,还有华州太守刘顺,都是在恭喜江峰获得关外地盘的同时,强烈的劝谏江峰去巡视华州和夷州的属地。
理由是,江峰作为这几块地盘的真正主君,这些年一直是在外征战,很少去下面的地盘巡视,这几块地盘都不算是太大,不过却是江峰手中最核心的势力和根源,不管是兵源还是财赋都是要在其中收取。
可是现在许多镇和民卫仅仅是知道江峰的名字,别的一概不知。
刘十二的话说的实在:
“若是都督您享有天下,自有百官为您治理万民,不需事事亲为。可是此时,必须让百姓心有依仗,觉得可依靠,让各州之民见识到都督的龙虎之气,人心归附方才是最为必要的事情。”
现在江家军都是处于稳定的状态,或者是在巩固地盘,或者是在严加防御,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
所以江峰在家休息几天之后,就带领亲卫骑兵四处巡视。
虽然仅有三百多骑兵,可都是那种高头大马,人马的铠甲极为的精良,或者更加准确的说,是华丽
江家军草创,一切都是以实用为主,很少讲究什么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