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明-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起来能问到的就只有这些了,江峰的护卫们也不在这里耽误时间,留下十两银子算作打搅的赔偿,同时留下一个人就在附近租赁房子,在这里就住下了,跟着一起的还有陈大虎的两名亲信。
李亮心里苦笑不已,态度却是愈发的恭敬,对方的事情做的滴水不漏,看这个样子,怕是晚上想要走也走不了了,同时暗暗心惊,对方这种做派,那里会是个商行的东家,这样精明强干的手下,而且还能使唤动京师的禁军,就算是辽镇的大将,身边有几个能打的亲信也就顶天。
三江商行的东家到底是谁,不过李亮心里面还有些别的想法,十两银子就丢给自己,给司马泰卖命一年,每月也就是拿八两银子,虽然这八两已经是比他当差赚的多了。
江峰听完手下人的禀报,点点头说道:
“这倒是个孝子啊!”
手下人一愣,心想大人居然还夸奖起来,那边江峰接着说道:
“华州气候温暖,正好是适合老人养老,小孩成长,你们安排一下,把他老娘和家人都接到华州去,也算是咱们一份心意……”
第四百二十章 加急堵截
江峰的护卫诚恳表达了准备把李亮的老娘还有妻子儿和地方居住的好意之后,李亮就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当然,每月也有十五两银子的例钱,在三江商行支取,这也是让他颇为的心动。
第二天的李亮还是照常的回报给司马泰,说是一切都很正常,三江商行的东家依旧是在城内东窜西逛。
司马侍郎倒是不把这个事情太放在心上,京师的盯梢仅仅是个辅助的手段,要是有什么举动还要等辽镇的消息传回来,这显然不是十天二十天就能解决的问题。
李亮关于司马泰想要谋夺三江商行的判断可以说是非常的准确,不过江峰根本不会相信这个判断,江峰和户部的牵扯可以说是太深了,先不说苏家姐妹的来历,单单是刘瑾那笔财宝和司马泰是不是有关系,这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江峰并不是太担心自己在京城会被人发现,毕竟是十年没有回到京师,自己这十年的变化总归是长相上会有不小的变化,当年的冲动勇猛,也是变成了现在的威武矜持的上位者气势。
那些和他有过深交的人,或者说是见过面的,惠风楼大部分的成员,不是在华州,就是在杭州的分号经营,当日那些当权红火的官员,在张永死后,一批人都是离开京城去了南京苏杭,再加上前些时间的检地案,清洗掉的。现在的江峰在京师就完全是一个陌生人。
若是有人对那笔财宝起意,不管江峰是不是会因此被注意到,某些势力的注意力,甚至是大明朝廷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华州的身上,江峰知道,那笔八虎留下的财宝实在是太巨大了,巨大到会让很多人为他疯狂,巨大到可能会影响到华州。
老实说,当年的江峰并没有想到,海贸发展成这样,却并不是吸大明的血,而是让大明更加的兴盛。他没有想到,海贸虽然是暴利,可海贸带动的工商同样也有利润存在,而且因为大明的万千人口,这利润同样不小。
江峰也曾想过,在华州自己设立各种各样的工坊,也算是产销一条龙,把所有的利润抓到自己的手中,可是核算后发现,西方,倭国,南洋甚至还包括印度和阿拉伯的需求十分的巨大,这么大数量的需求,只能是目前大明沿海这么多省份庞大的生产能力才能够满足,那些省份有足够有生产经验的丁壮,而华州要是这么做的话,甚至还比不上他们在海上在船队身上抽取的赋税。
双方是彼此依存的局面,华州强些,大明跟着强些,江峰始终是担心,如果因为什么事情把大明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大明目前的财政情况,如果动员起来,可不是小小的华州能够抗衡的,何况华州还没有做好准备。
在江峰的心中,自家还没有做好准备,若是准备齐全,他也不会贸然来大明查探人才了。
现在的海上提起华州来,自然是人人敬畏,江家军在草原在关外,在马六甲,几乎是战无不胜和强大的代名词,甚至是在西方都知道除了大明帝国之外,还有富庶强大的华州公国存在。
大明的朝廷不知道,京师内阁六部三司各个的衙门不知道,他们的眼睛都是盯着大明的天下,看着大明的工商业蓬勃的发展。或许某些官员知道华州的存在,特别是南京六部,苏杭杨松各个府县的官员,和海商都有或明或暗的来往,自然是知道有这么个华州,不过这些人也是装作没有看到,开海禁就等于是对海贸征税,征税等于是利润减少,那就等于落在他们腰包里面的钱财减少,这种利国损己的买卖,没有人愿意做的,或者你主动提出来华州的事情,皇帝震怒,要掉多少人的脑袋,为什么从前不说,看着这种势力做大。
自郑和下西洋之后,大明中枢高层的目光就仅仅是局限在大陆上了,他们看不到大明之外的事情,越来越自闭。
江峰对于明史感兴趣,不过读的也是泛泛,他记不住什么人名,不过对于天下大势和某些后世史学家的遗憾却有些了解,所以他知道在海外发展,知道大力的发展海贸和海军的舰队。
在他的手下都是心惊胆战的害怕大明会对华州有什么不利的时候,江峰却命令他们放手大干。
果然,一直到了现在,大明最好的船只还都是那些海商们的货船,两支水师都是破败不堪,多年没有出海,各个船厂的船匠船工都是被各大的商人们控制。其
事情倒也是颇为有趣,如果不是江峰的存在,现在大岸边都是倭寇在肆虐,可是此时,原本可能是倭寇的倭人们都是老老实实做商人贩运货物。
但是现在这一切都要被这个户部侍郎的关注所打破了吗?
户部侍郎司马泰没有想到自己仅仅是想要谋夺对方的家产,却被江峰考虑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
江峰当年布置的人手和刘十二负责京师的司马从事们,已经是全部的行动起来,司马侍郎没有想到,自己布置的盯梢人手已经是失去了作用,自己反倒是被人牢牢的盯住了。京师重地,江峰并不敢贸然的动手杀人,这里毕竟不是杭州府或者是南京,那时候自己本身就是大明的将官,身在局中,反倒是有种种的方便。
如果在京师动手的话,无法控制接下来的局势了,现在京师的力量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京师天子脚下若是出了这个户部侍郎被灭门血洗的案子,那肯定就是天下轰动,恐怕这个结果比起来江峰所要的,可就是完全相反的事情了。
不过,大通钱庄却没有这么重的分量,江峰的护卫直接调动了华州安插在京师和天津的人手,只要是一有命令,大通钱庄的京师分号就是鸡犬不留。
在京师的双方彼此盯着,却也是不准备有什么行动,江峰还是每日照常的在各处闲坐,听取北直隶和山西各个分号掌柜的汇报,同时打听各地的名人风物,那边的司马侍郎照旧是处理公务,给大通钱庄种种的方便,压着三江商行,双方都好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
此时,传递消息最快的不是什么飞鸽传书,鸽子收到天气,猛禽之类的外力因素影响太大,最有效,最快的是八百里,五百里之类的加急。
朝廷在重要的城市之间路途中间布置驿站,若有急报,驿卒纵马狂奔,在马匹力量衰竭的时候,就在驿站换马,一站站的这么奔驰下去,也可以达到很快的信息传递速度,可是这样的传递消息,需要很高的成本。
即便是大明的朝廷也只有在大战和重大的政局变动时候才起用加急,官方传递消息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私人。
大通钱庄派到辽镇打探消息的三个人带着六匹马,却也要在半路上住店休息,每天走上大半天,就要提早想到去那里休息,这样的冷天在外面过夜可就是找死,再者没有上峰的催促,又是办得公事,这三个人也不是那么拼命。
司马侍郎的人手比他们落后了一天的路程,不过却用心些,在第三天的时候就已经是超了过去,司马侍郎手下家丁仆人虽然是众多,可能做这些事情的人却只有几个,这次出来了四个人。
快要年关不管是谁被派出去都不会是兴致太高,特别是在路上还看不到什么别的行人,寒风嗖嗖的刮着,就算是胯下的马匹也是无精打采的。
司马侍郎的手下在路上走了四天出了超过大通钱庄的人手之外,就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行人,倒是快要到辽镇的时候,被几匹快马超过,在马上的几个人还不屑的骂了几句:
“又他娘的不是驿站的,跑这么快吃风去吗?”
算计着路程,他们觉得应该是可以在辽阳过年,这个时候的辽阳可是整个辽镇最繁华的城市,随着关外垦殖庄园的兴起,城市更加的兴盛,甚至有了北地扬州的美誉。心想到了辽阳虽然是就要着急往回赶,不过终究是能休息几天,而且也有人来招待。
有这个前景在那里诱惑着,这才走的有些精神,司马侍郎的手下盘算着今天晚上就可以赶到辽阳了,跟着后面的三名随从吆喝了一声:
“快些走吧,今晚可就是烧酒肥肉热炕头了。”
后面的几个人都是哄笑着答应,不远处有个关卡,关卡前面有士兵在那里挥舞着长枪,示意他们几个靠过来,也不知道是做些什么。司马侍郎派的几个人也不下马,直接就是纵马冲了过去,为首的那个嚣张的喊道:
“瞎了你们狗眼,我们是吏部司马侍郎的人……”
“就是他们,动手!!都宰了!!”
他们不知道,华州在京师和关外之间,用车马行的名义设立了一条八百里的加急……
第四百二十一章 趋利 尚武 远征
到大通钱庄的伙计们磨磨蹭蹭到了关卡之后,他们看在那里满不耐烦的士兵们,这些伙计可是没有司马侍郎的下属那么嚣张。见到了那些张牙舞爪的士兵,连忙下马过去受检,既然下了马对于关卡那里的士兵更是方便,直接就是刀枪攒刺,一个人也没有跑了。
杀人之后,尸体直接就被丢进了附近山谷的雪地里面,北地的雪要到来年三月才会融化,在那之前,森林里面饥饿的野兽就会自己把尸体处理干净。
今年的春节对于三江商行来说,比往日可是要热闹了太多,因为总号的东家正在这里过年,黄立平自然是要用足了力气大办,商行内外都是张灯结彩,附近几个大的分号掌柜都是赶到了京城来过年。
里里外外的伙计管事都是喜气洋洋的模样,对面的大通钱庄的几名头面人物看着对面的景象,都是心中冷笑,心想看你还能高兴到什么时候,秋后的蚂蚱你蹦达不了几天了。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一匹快马急匆匆的来到了三江商行这里,出示了身份的证明之后,狂欢一夜睡眼惺忪的伙计把他领了进去,心里面还在暗自的念叨,自己在这个商行做了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见到什么总号的人,结果一到年底,突然就多了许多。
护卫引领着这个信使来到了江峰的住处,自从离开京城之后,江峰从来没有在天亮时候睡觉过,不管头一天晚上忙碌了多久。
一进屋子,这名信使连忙平静了下呼吸,单膝跪在了地上,双手把手中封着火漆的信纸递了上去,江峰把信纸扯开,开始就以为是在辽镇附近劫杀司马侍郎还有大通钱庄的探子,按照华州在关内的布置。
只要不是几百里加急出去的消息,江峰都有把握通过自己的轮换快马追上去,倒也是在意料之中,就算是对方进了辽阳城,那里距离关外的垦殖庄园距离可不远,江家军的人想要在辽阳城里面做些什么可是方便的很。
现在对大通钱庄还有司马侍郎家已经是加强了监控,或许这两家会因为派出去的人没有回来派出第二拨信使,江峰身边的司马从事已经是和他保证,如果再有类似的信使,他们甚至不会走过天津卫所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两个月之内不会有人发现有什么问题,这些人都以为是还在路上或者是还在调查的途中。
信纸上的内容并不只是劫杀了信使,江峰马上就是有兴趣了,第二页纸上,就是张亮的一封请示,说明了现在在塔尔河西堡周围的草场上,还有两万多蒙古牧民等待处置,失必尔汗国和罗刹的冲突。大家好像是突然发现,大明长城的北面,不光是只有鞑靼蒙古和瓦刺蒙古的大草原,那里还有更加无边无际的土地。
江峰对于动笔的事情都是懒得动手,他的书记员就坐在边上准备记录,江峰有些头疼,因为他在意识里面从来没有想到罗刹,这罗刹他还是转了一个弯才想到这就是俄罗斯的古称,老毛子对于土地的贪婪即便是他这个只喜欢读武侠的人都有所耳闻,老毛子是如何占领了原本属于中国的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据为己有。
不过自己来到了这世界,总归是自己赚别人的便宜,那可能是被人赚取便宜,至于是不是麻烦,那就动手打打看了,自己距离失必尔汗国和俄罗斯固然是千里万里,俄罗斯人也是同样如此。
江峰吩咐了一声,那边的书记员开始记录起来:
“蒙古人按照家庭为单位,必须完全的打散,愿意进关耕种土地的,可以按照汉民待遇的七分授予土地,愿意放牧的,必须作为护卫队员的从属,在外围自行开辟草场,赋税比从前的牧民重三分。”
“至于失必尔汗国和罗刹,那里有无比广阔的土地,我们关外又有许多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让他们去,护卫队员的名号和封地,就在北面等待着他们,他们所掳掠的除了军费之外,都归他们个人所有,不管是金钱还是人口。”
书记员默不作声的记录完毕,从怀中掏出一个匣子就准备盖上火漆,江峰摇摇头,开口笑着说道:
“除了处置鞑子归附那部分,其他的也不用折起来了,让这信使一路带进关外就是了。”
书记员一愣,江峰的命令都有保密的需要,火漆封口和指模
是规矩,怎么这次不用,不过转瞬也是反应了过来,人进行远征的事情,还是大肆的宣扬开,影响闹的越大越好。
那名信使接到江峰的这个回信之后,他自己的眼睛倒是先亮了起来,吃完中午饭甚至都不愿意在三江商行歇息,就要着急朝着来路赶回去,他也想加入这个什么远征的军队。
华夏几千年的传承,百姓们都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故土,而且在宋朝之后,当兵乃是无赖子所为的事情,一向是地位不高。
但是这样的规律在江峰统治下面的关外却完全的被颠覆了,大明关内的大灾导致的流民在京师商团这些有心人的引导下面,很多都是来到了关外。在关外这种严寒没有完全开发的土地上,还曾经闹出过无人收留的事情,虽然说,后来铁蛋的惠风庄园筹集粮草终于把剩下的那些人全部的安顿了下来。
然后等待他们的并不是稍微的生活改善,或者说是吃饱肚子,莫名其妙的他们的身份就变成了毫无自由的奴隶,好像是牲畜一般的被人驱使劳作,好在这个暗无天日的生活仅仅持续了半年。
关外的垦殖庄园突然是换了主人,他们都成了自由民,分得了土地和工具,只要是你辛勤劳作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短短的几年时间中,这些流民们几乎是经历了在大明治下百年都未必经历的事情,那些传统,早就是在严酷的现实里面烟消云散。
从前关外垦殖庄园的这些庄园主们,传闻都是关内不起眼的家仆家丁或者是依附豪门的商人,可是来到了关外之后,立刻就是有若王侯,现在是上层的护卫队员们,在一年前比起汉民奴隶们的待遇,所要好的也就仅仅是吃饱穿暖罢了,可是现在,这些人各个拥有奴隶和田地。
并且是各个庄园的治安管辖者,据说这样的待遇还可以世袭,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这些迅速的变得富贵的例子都是刺激着关外的汉民们,流落在外本就不是在关内那种老老实实的耕地读书。
每个人都在心里面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要过得更好,捞取更多的财富。
在华州和夷州,江峰招募的流民,农民和工匠们都是被编入了民卫和民镇的体系之中,有正规的官僚机构管辖,这些人除了当初的不适应之外,压根感受不出来什么和大明的不同,只不过是官吏清明了些,赋税少了些,劳役多了些。
关外的这种追求富贵,不喜生产的习气,在那些跟随护卫队员的扈从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这些人十分的羡慕护卫队员的贵族地位和世袭的特权,他们也知道,这样的地位和特权就是靠着为江峰卖命换来的。
这些人踊跃的加入团练,跟随护卫队员们作为扈从,就是希望有天也有机会称为护卫队员,不过关外一天天的太平下去,他们的机会也就是越来越少。
江峰的命令在嘉靖十九年的二月到达关外,在三月份被传扬开来之后,整个的关外都是轰动了,年轻人根本不顾家人的劝阻,热情如火的就去报名和参加。甚至还有当爹娘的鼓励孩子,说是家中富贵,就看你这样一搏了。
关外主持民政的铁蛋完全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响,这么多年轻人都去参加,已经是要影响到关外的生产了。
在铁蛋手下之中,却也有些是塔尔河谷那些草场上内附的蒙古贵人,这些人都是离开草场,搬迁进了关外,他们多少有些积蓄,外面的草场收入也有他们的一份,所以这些人的日子也是过的颇为舒服。
有些闲不下来的直接就是加入了铁蛋的手下,做些民政处理的事情,也算是为了更快的融进来,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置,还是一名蒙古部落的头人出得注意,在关外到失必尔汗国的路程最起码也是需要半年,没有马匹是不行的,这样这个范围就容易圈定了。
家中有马,特别是有可供换乘马匹的青年人,而且要懂得武艺,服从命令的,才能参加,这个规定下发之后,这才是稳定住了民心。
在嘉靖十九年的夏末,关外动员了七百名护卫队员,五百江家军还有两千三百的年轻人,组成了远征拓荒的队伍。
第四百二十二章 在济宁
峰在嘉靖十九年的二月离开了京城,他的搜寻人才之有什么结果,华州那里倒是传来了消息,吴光到了登州的工匠坊之后,就好像是进入了宝山一样的欣喜若狂,每日里面废寝忘食的忙碌着。
对于华州的军民匠坊来说,不管是从大明过来的匠户,还是尼德兰的那些工匠们,这些人的动手能力是有的,不过却没有什么创新的思路。毕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发明家,所以江家军的舰船枪炮虽然是精良,可是那些微弱的领先优势却都是江峰的点子。
可以说,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吴光这种有头脑有创新的人,吴光的想法如果具有可行性,就可以迅速的通过华州富有效率的工坊迅速的生产出来。
而且这个时代的学者和工匠并不像是现代那么明晰,每个人都是涉猎颇多,吴光还是对很多其他的方面有些了解。
不过华州赵秀才给江峰的信笺里面,却不是什么夸奖的话语,赵秀才在埋怨,吴光来到了华州之后,建树不多,仅仅是对火绳枪的发火装置有所改进,可是花费的银两却好像是流水一般,实在是让他心疼。
偏偏江峰在把吴光送到华州的时候,下了命令说是吴光若是在研究上面有什么花销,一概支应就是,赵秀才来这封信的意思就是能不能对吴光的花费有所约束,江峰看完信后,哈哈一笑,回信很是简单:
“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银子算得了什么!”
过了正月十五之后,江峰带着手下一路南下,走陆路到了济宁府,济宁府不管是江峰离开的时候,还是那场震惊朝廷的大乱,都没有影响这个水陆枢纽的繁华,如今借着工商繁盛,更加的了不得。
在山东有个北方最重要的港口林家港,很多货物都是在济宁卸货之后,以这个地方作为中转和存储的基地,然后走到林家岛出海。
江峰愈发的感觉这次的行程对自己来说,意义并不大,京师各个文人集萃的地方,他都是去听过,也曾经借用三江商行资助士子的名义把读书人们聚集在一起,自己则是在隔壁或者一旁观察。
发现读书人们一部分是畅谈风花雪月,另一部分则是对目前的工商发达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动摇天下根本的事情,换句话说,这些人也跟看不清天下的形势,或者是无心去观察天下,有钱的在享受,没有钱的在钻营。
再者,江峰毕竟是人数有限,靠着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本不可能接触到更多更好的文人们,华州也不可能开榜招募,他没有什么名分,士子们根本不可能来投靠,再者真正出色的读书人,普遍都是有一官半职,这种人那里会到江峰下辖做官。
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有些郁闷,后来江峰倒也是想开了,既然招募不到人手,倒是不如细细的观察一下大明朝,从前他是大明的将官,身在局中,现在他算是大明的外人,可以比较中立客观的看这个庞然大物。
济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