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明-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峰身为中军主帅,做的却是司粟校尉的活计,也就是后勤总管的工作,他率领的大军到达州之后,直到这里的所有完备,这才继续的南进。
这也是为什么华州军虽然是一直在胜利,可是却没有什么推进速度的原因,士兵们要吃饭的,战马要吃草的,军队不是机器,后世有军事家说,打仗靠的是后勤,到明朝也可以说,打仗依靠的是粮草。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后勤供应,所以刘十三的部队才毫无后顾之忧的在战斗,即便是这样。这支军队的推进速度也称不上迅速。
历史上有些近乎奇迹的军队存在,什么日行百里,神速行进,横扫大江南北,但是这些军队的给养都是依靠在本地的抢掠来维持,固然是行进速度快了,可是所过之处,却一片焦土。
华州军入关,都是汉家天下,本族相争,如果说下手太狠,不留余地,恐怕将来的统治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所以司马从事和亲兵营也算是绞尽脑汁,要削弱大明的统治,却不能让地方上太乱。
本来这样的大军之战,到处起事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唐末五代那种天下焦土,有如地狱的景象。可到了现在,各地混乱不断,可是每处都是大族和官府明争暗斗,地上的黎民百姓最多是日子难过些,提心吊胆一点而已。
既然日子还勉强过得去,那么百姓和基层文人的舆论就很容易受到某些动向的左右了,比如说开始的时候,除了沿海和关外某些地方的人,一概是痛骂华州是乱臣贼子,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随着华州军不断的胜利,在江南北方占据大片的地盘,民间开始有什么嘉靖本不是成祖朱棣的直系子孙,得位不正,上天排天兵天将来匡扶正位,等等,其中有一条传闻最为靠谱,是说在临消失的泾王就是华州的大王,他是弘治皇帝的亲生子孙,这次要来取回王位的。
如果这个消息让在华州本岛做个小地主的泾王一家看到,非得吓个半死,泾王似乎对这种没有从前富贵,可是比从前自由许多的生活十分的喜欢,曾经是委托三十三卫的民官给刘顺和江峰带信,说是自己只是希望在这里终老一生,不愿意再和朱家有什么瓜葛,这封信到了刘芳蕊的手中,当时苏观月的一个孩子正在得病,全家都是忧心忡忡,刘芳蕊也是动了慈悲之心,让司马从事和亲兵营不再理会这泾王一家老小了。
整个的草原除了陕西三边负责防御的部分,已经是没有什么蛮族骑兵的踪迹,所以各地的边军都可以被调动,只有陕西和山西的边军不能动,要是动了,西边的蒙古人顺着这些关隘趁虚而入可就是灾难。
山陕各地的官府和军兵,尽管对于华州也是深恶痛绝,但是心里面却也是知道一件事情,对方是汉人,不管怎么打,还要给黎民百姓留些活路,要是草原上的这些野兽进来,那做的可就是斩尽杀绝,丧尽天良的事情。
—
所以在接到朝廷的调动山西和陕西边关军马的命令,先前调走的那些人还不算是伤筋动骨,可是接下来再要调动,可就是把最基础的防卫都是抽空了,蒙古人进来怎么办,那还不如华州军得胜呢?
当然这个话不能乱说,京师来的使者手持天子剑和全套的符节,带着锦衣卫,对于调兵的命令稍有疑虑就要以谋反勾结贼兵的罪名下狱问斩,这时候,各省对于中枢还是有一种深深的敬畏感,尽管是满心的不情愿,还是调兵朝着京师进发。
陕西山西兵力空虚,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是提心吊胆,生怕蒙古人就这么打进来,在西边的亦利巴里部虽然不比鞑靼和瓦刺的强盛,但是在西域盘踞已经是接近百年,也有很强的势力,就是依靠着陕西边军的死抗才没有让他们进入山陕,这时候,边军主力都是被抽调到京师北直隶一带,岂不是被对方抓住机会。
不过他们的担心始终没有变成现实,蒙古的亦利巴里部此时正在遭遇灭顶之灾,这支部落能够动员两万左右的骑马青壮,现在却有被灭掉的危险,恐怖的华州军队过来了,据说这就是那支让鞑靼和瓦刺覆灭的部队。
这支军队只有五千人,其中还有三千人左右的非汉人,但是亦利巴里部没有一点抵抗的能力,火器,披甲骑兵,高昂的士气,久经训练的部队,这些就足够扫平亦利巴里这些武装牧民。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听劝
陛下,而今京师已成绝地,臣恳请陛下移驾西安,或昌,由臣等在此于贼军死战!”
詹事府詹事罗文京跪地上奏,这是第一次有人在朝廷上明白提出迁都的意思,这个时候,京师左近就有华州大军,北直隶和山东随时都受到华州水师的威胁,江南已经是陷落,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就是西党的根据地,陕西四川云贵,还有嘉靖潜邸所在的湖广一带,还是在明军的掌握之中。
这里还有可以经营的战略空间,还能继续的退几步,还有可以依靠的军队。这里也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第一个出来反对就是西党的领袖,而今的礼部尚书于泰人,听到罗文京的话语之后,他看起来须发皆张的模样,极为的愤怒,立刻出列说道:
“陛下,臣请治罗文京大逆之罪!”
嘉靖皇帝现在的思想很难集中,他每天服用的丹药剂量越来越大,每天都处于一种很急躁的状态,但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强自抑制,听到下属争吵,他有些烦躁,不过还是要给西党的领袖于泰人面子,点点头,示意于泰人继续说下去:
“陛下,两宋之事距今未远,那高宗若不是迁都临安,那里会沦丧大好山河,导致我华夏江山沦陷蛮夷之手,即便英宗皇帝时候,有土木堡那种大变,朝中有提迁都者,于少保力斥之,直言可杀。而今贼子罗文京鼓动陛下出京。岂不是要重现两宋之祸,让陛下成为千古唾骂之人,将来何以见我大明祖宗!!”
礼部尚书于泰人在东党执政的时候。就是工部尚书,地位极高,此时西党把持朝政,他更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地位,他说了这番话之后,六部地重臣纷纷出列符合。都说詹事罗文京可杀。
詹事罗文京在那里大急,心想自己一个建议怎么就成包藏祸心,看着朝堂里面没有一个肯为自己说话地,也是豁出去了,站起来怒骂道:
“大明天下都是亡在你等之手,不知进退,不知分寸,若不是对工商之户课以重税。贼军在江南那会如此的顺利,现在京师所辖之州府,工商凋敝,那农税又有多少可用。要说该杀,你等才是皆可杀!”
“陛下。这罗文京出身浙江台州,乃是东党的余孽,侥幸逃过法网,这次终于是祸心暴露,陛下不可放过啊!”
也不知道是谁如此聪明,点出了罗文京地出身,罗文京在西党扫除东党群臣的时候,只是翰林院一个七品的学士,躲过了那场风波,在那之后,一直是小心谨慎的做人做事,所以才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上来。
现在的局面是在京师一天,大明的江山就多一分崩塌地危险,明明是华州借着京师是天下的首地,吸引明军的兵马,准备一举歼灭之,罗文京出身浙江,对于华州的了解可是比朝中这些人明白许多,知道所谓的威武大营的强兵还有山陕的兵马集合起来,也许在大明境内是首屈一指的大部队了,但是放在华州军地眼里,不是对手啊!
他还想争辩几句,却看到上面的嘉靖皇帝有些厌恶的挥挥手,开口说道:
“下狱,待斩!”
“陛下,陛下,此时要变通,不能固守京……”
罗文京还在那里大声的争辩,却被几名锦衣卫当庭揪住,直接就被拿下去,殿堂之内有了这个风波之后,又变成了大小官员,争相夸耀自己忠心地说书场。
威武大营一万兵离开蓟县缓缓的前突,这是准备试探对方防御纵深地举动,山陕的兵马差不多调配完全,陆炳知道拖延不得了,自己这边在增兵,对方的兵马却也是源源不断的从关外调拨进来。
真是不知道关外那些人口如何养的这么多的兵,双方的防线相距百里左右,彼此的大营都是显眼无比的座落在那里,在陆炳和京师群臣的判断中,这就是最后的决战,也不必要搞什么花巧之事了。
威武大营一万兵离开大营不到三十里,华州的四个步兵团已经是在那里等待,四个步兵团算上辎重部队不过是七千四百多人,不过威武大营的军官对于华州军的战斗力丝毫不敢小看,当即是准备作战。
二十几门大小的火炮都是被推到了威武大营的第一线,还有弓箭手也都是在军官的吆喝下面列阵,这时候明军所用的火铳质量上多少有些改进了,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们靠着走私西洋火铳卖给明朝朝廷也发了大财,好在这个生意在偷偷的进行三个月之后,就被华州在海上截断。
不过多少有两千多杆火铳进入了明军,大明的匠户营也是集中人力物力仿制了一批,装备到威武大营的手中,这些火铳兵也和弓箭手一起被排列在最前面,准备和华州的远程火力对攻。
华州军的战术除了轻重骑兵的突击之外,都是保持自己部队的阵型严谨,然后不断的压迫对方的部队,让对方崩溃。
双方的这么多次交战,都是明军先行攻击,在华州军的防御和远程火力打击下头破血流,然后华州军开始运动,士气下降的明军立刻就被击溃,根本收拢不住队伍,队伍一溃散,就是对方屠刀下面的猎物了。
这次明军威武大营的士兵也有足够的远程火力,又算是吸取了从前的经验教训,一边是展开自己的阵型,一边就好像是修筑营地一样,把据马鹿角之类在阵地前面摆开,作为阻碍。
华州军也是四个步兵团,只有几十匹马,也无法进行大范围的机动,一时间还真有些不知道怎么动手,但是谁也耽误不起这个时间,决战打响了……
第六百三十三章 手中的长矛最强
州的步兵团标准配置是三门火炮,而且都是三磅炮,配置主要是为了驱散对方的弓箭手,和在某些情况下提供火力支援。
目前这四个步兵团一共也就是十二门炮,可对面的明军火炮不管是数量还是口径都是远远胜过了华州军,这也算是自从开战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华州步兵团完全没有想到对方的火力配置会这么强。
按照原来明军的样子,这一万兵最多也就是多些火铳,火箭之类粗制滥造的火器,对峙的时候,这十二门标配火炮足够起到杀伤,却没有想到对方有这么强的火力。
威武大营的明军指挥官也不是傻子,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看出来自己这边的优势所在,当即命令向前压去,这词的前压很有章法,士兵们拆除了前面的拒马和鹿角,然后当中火炮,两侧前排的火铳和长弓队列,也是慢慢的向前。
火炮行进的速度最慢,就用火炮的作为整个队伍的基准线,所有人不得擅自前进,按照兵书上的讲究,严格执行。
从宋朝时候,练兵用兵就极为的讲究行进中的队列,因为这是最容易造成混乱和溃散的情况。有兵书和卷册单独的提到,向前慢走十步就要停下来整队,对齐排列,重新校正,然后继续上前,这是万全之策。
威武大营的各级军官都是严格的遵守这一点,火炮没有像是华州一样的炮车铁轮,推动起来很是缓慢。不过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保证了行进速度不至于让队伍混乱。整个地对方始终保持着良好地阵型向前。
华州军的将官看到对方的前进压迫,队形还是保持着完备,感觉到十分地棘手。对方的佛郎机火铙和火炮在射程上并不比本方差,而且在双方对峙的正面,火器的数量也不落于下风,这样的战斗打响。
步兵团的战士必然会有很大地杀伤,对方的炮火优势在对射的时候会最大的发挥出来,那样的伤亡就惨重了。还有一个问题,长弓虽然在火铙面前不值一提,但是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之中,如果说在火铳发射的间隙,突然一阵弓箭,这可真是要命的事情,因为远程火力地优势,华州兵火铳手不披甲。长矛手披轻甲,对于弓箭的根本没有防护。
这么说起来,好像是眼前的局面除了退,再没有什么办法。要是退却,回去之后必然是重罪。这是两军对峙以来,第一次的大规模战斗,从前都是千人以下地互相争斗,首战对于军心士气的影响极大,不光是威武大营地给这支先锋配备精良充足的武器,华州军也是特地调来了四个步兵团。
要知道,按照华州都督府的核算,对于明军的战斗力和华州军的战斗力,是三个华州步兵团,算辎重后勤一共五千四百人,可以对明军一万兵,这次也派出了四个步兵团,足见重视。
在马上的华州军官侧头询问身边的几个步兵团长:
“咱们是否退一步,拖拖对方!”
几个步兵团长也都是面色凝重的观察对方的阵列,过了一会才有人回答说道:
“对方跟咱们打了多时,看这样子,已经是学乖了,这么推进过来,即便是咱们退,他们也不会乱,只是徐徐前进就是。”
“咱们要是退的远了,他们在走个几里路也就到了扎营的时候,那时候凭咱们更是难以拿下了!”
另一个人接口说道,边上的几个人都是在那里符合,明军大队行进,一天三十里已经算是高速,对面这只队伍本来也就是在这附近扎营,这么算起来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奈何对方了,要是继续退,这一万明军倒也算不得什么,在华州大军面前,一样是化为粉尘,不过这样可就显得这几人没有什么功劳了。
华州渐渐地有取得天下之相,人人都想在这个新体系里面占据一个高位,但是对明朝好似摧枯拉朽一般的攻势实在是太快了,很多人都发现在自己很有可能一点军功也无法取得,所以华州军中,凡是有出战的任务,必然是人人争先。
这几名军官都是在华州就入伍的老兵,进过江峰的讲武堂,一步步积功升迁上来的,知道若是就这么退回去了,恐怕升迁没有希望,就连眼前这个军职也要被剥夺,搞不好就要被派到民间去做团练使,那就丧气了。
“我看咱们想的有些多了,功名富贵这就是最好的机会,退,我看咱们一步也不要退,索性跟他们对冲,大王不是常说,最好用的还是手中的长矛大刀,面前这些明军也就是靠着手中的火炮火铳,咱们冲过去,也不知道他们能打几炮,几枪。”
“后面多少人等着出战,咱们别浪费这个机会,也给儿孙多赚些功劳,家业!”
这些人对视一眼,都是明白心中所想,几名步兵团长互相一抱拳,彼此回到自己统率的队伍之前,在马上拿着兵器,下马站定。
看到团长站在第一排左首第一个,全团顿时凛然,这是团长要领头冲锋,果然随即各队的队长和列长开始大声发令:倒药,上刺矛!
火铳手们从腰间拿着矛尖塞到火铳枪膛之中,并加以固定,高举军旗的一名骑士跃马队伍之前立定不动,四个步兵团顿时是安静下来,骑士一夹马腹,开始朝前缓缓的前进,每个队伍中的鼓声都开始敲起,士兵们踏着鼓点开始缓步向前。
明军那边一直是紧张的注视着华州军的动向,看到对方整队前进,都是一震,甚至脚步都停顿了下。
华州悍勇,竟至于此!!
第六百三十四章 不同时代的较量
兵聚散为常为上,之所以这个成为对古代兵马的考核为控制部队,特别是控制行进中的部队,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如果是在另一个没有江峰的时空中,军事家戚继光在兵书上,对于行军有特别的要求,就是说战场上对阵的时候,行进要缓步,每十步要一停顿,彼此对齐矫正队列后继续前进,要不然阵型就会溃散。
威武大营的明军军官做得比戚继光要求的还要好些,士兵们可以连续走三十步才停下纠正队列,当然这也是火炮的速度快不起来的原因。
可看到华州军的四个步兵团,在一声令下之后,开始是迈着大步朝前冲来,始终没有纷乱,也没有停止下来整队,就这么稳稳的保持着,可想而知给明军多大的震撼。
不过震撼不仅仅如此,华州军的鼓声迅速急促起来,四个步兵团开始小跑着迅速接近,依旧是不需要整队对齐,速度更快了。
从一开始就保持稳定的威武大营的军阵,看这对方迅速压过来的步兵阵,开始有些骚动,威武大营的兵丁也都是在战场上厮杀过的老兵,也见过漫山遍野的白莲教徒冲过来的情景,可那些尽管声势浩大,却没有什么让人恐惧的地方。
但是看着华州军冲锋,却是人人色变,对方的奔跑的速度不如那些狂奔的教民,可是方阵不散,队列整齐,就这么突了过来。
小跑前进的时候。保持队伍不乱。放到今天来看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拿到中世纪左右,这可是精兵地代名词。甚至很多名副其实地精兵都做不到这一点,这个时代,只有欧洲的西班牙王国开始类似的训练,而且范围不大,在这之前,只有瑞士地步兵做到了这一点。但仅仅是那个时代的瑞士步兵。
要做到快速行进依然保持队形,就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进行队列练习,比如说,对齐,向左转,向右转等等事项。
江峰在登州练兵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的这样的训练,当时许多人甚至包括来自欧洲地杰森霍根都是不理解。杰森霍根在西班牙的时候,队列练习仅仅是在军队中刚刚开始,还说不上普及。
而且许多的士兵连左右都分不清,甚至有些教官都是如此。训练队列被认为是耽误了许多时间,有这个时间不如让士兵们去练习搏斗的技艺和技巧。但是和华州的很多事情一样,江峰坚持要做,并做下来了。
江峰对于队列练习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理论的支持,但是他知道自己没有穿越之前,学生的军训也要有队列练习,体育课上要有队列练习,新兵入伍地第一个训练还是队列练习,自己的智慧,自然比不了千百年的积累,用这个总是对的。
事实上,十五十六世纪在欧洲军队进行地队列练习,大部分国家的士兵可以在队形不乱地情况下,小跑着前进冲锋,是被军事史学家们认为古代军队朝着近代军队过渡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华州军主动进攻,威武大营的远程火力正是发挥的最好时机,威武大营的军官们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连连的发令,让队伍止住。
这时候就显示出和华州军素质的高下分别,本来他们就是以阵线中央火炮运动的速度为基准,可以说是非常的慢了,但在对方压过来,军官突然喝令停止的情况下,依旧是发生了混乱。
架起火炮,装填弹药,这些动作做起来都是显得有些混乱,弓箭手和火铙兵也是在那里手忙脚乱的准备。
在华州军急促响起的鼓声伴随下,华州军的方阵靠的越来越近,而明军阵中的那些人就越发的混乱。
但威武大营的士兵毕竟是久经训练,这时候尽管慌乱,可还是把火炮装填完毕,看着对面华州军的军阵就是在面前,也不需要什么瞄准和矫正了,直接点火发射就是,轰轰轰一片大响,几十个或大或小的金属球横飞出去,有的打偏了,更多的却是准确的落在了华州军的阵中。
被这个弹丸扫中的人,都是血肉横飞,这一轮炮击下去,华州军立刻出现了不少于三百人的伤亡,对这个时代的炮弹来说,算是发挥足够大的威力了,效果很不错。
可是华州军的冲锋脚步没有慢下来,确实是有伤亡,但所有的华州士兵没有回头去看,也没有阵型散乱,甚至没有被同僚的阵亡激起同仇敌忾的气势,只是冷静的保持着阵型冲锋,看到对方的这个样子,威武大营的明军感觉到自己的呼吸都要紧迫许多,有些慌张,动作都是僵硬缓慢。
威武大营的火铳还是打响了,弓箭手也是开始发射,战争开始以来,华州冲击对方的阵型,明军火器发射的情况,这还是第一次。
冲在第一排的华州士兵很多都是身体一震,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华州军的第一排几乎瞬间空下来,杀伤不小,不过后面的士兵依旧是不停,鼓声节奏依旧,士兵们的表情都很冷漠的继续冲锋。
火炮,火铳在紧张和慌乱之中都不能迅速的打出第二轮了,只有弓箭手颤抖着手射出了第二轮箭。
华州军和明军终于碰撞在一起,一直是安静的华州军士兵这时候终于爆发出来了,瞬时间杀声震天,威武大营的士兵也许是这个时代正常军队中的强军,可是对面的华州军队是超越这个时代的。
这不是军力,装备的差距,这实际上是时代的差距,这个差距无法弥补,是胜负的最大关键。
嘉靖二十三年腊月,华州五千兵自大同入山西,此讯传递神速,旦夕至京师蓟县,山陕兵马思乡心切惊惶不安,三日后大溃,四散而去。
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势已去
靖二十四年春,白莲教在山东济南德州一带作乱,因多,赋税深重,从贼者颇众。
山东兵马都被抽调到北直隶备战,剩下的都是些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