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行-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T趺匆膊患挠白樱训酪膊〉沽嗣矗俊
多尔衮恭敬的回到:“启禀皇上。罗洛浑正在照顾杨武大将军,因为今早杨武大将军又吐血了!”
“什么,又吐血了!”皇太极大惊,他原本以为岳托只是受了什么风寒或者急怒攻心而已,可现在竟然吐血了,这可不是什么号的征兆啊。如果岳托有什么事,自己手下能打仗的人可就更少了。
“好了,众位爱卿都随朕回宫吧!”
随着皇太极一声令下,大军都留在了城外,众人都随着皇太极进了盛京的皇宫。
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崇政殿上,皇太极坐在龙椅上目光不善的看着依旧匍匐在地上的众将,冷声问道:“多尔衮,伱将此次入关的战况给朕如实汇报一遍。”
“渣!”
皇太极没有下令,多尔衮也不敢站起来,依旧跪在地上,“此次入关,开头极为顺畅,但是在遇到了庞刚率领的青州军后在枣庄吃了点小亏,不过没几日那庞刚就离开了卢象升的麾下了,庞刚一走,咱们的仗打得异常顺利,俘获明国百姓数十万,钱财无数。高起潜和卢象升被我们打得狼狈逃窜,正当杨武大将军率领咱们要歼灭卢象升时,这个庞刚又出现了”
说道这里,多尔衮的脸上露出夹杂了羞愤、恐惧以及不甘的神情,喘了口气后才说道:“原本臣弟也听阿巴泰和十二哥(阿济格)说过那庞刚的厉害,但心里也不怎么服气,此次和庞刚在巨鹿一战,臣弟这才感受到那庞刚的厉害。”
“吧嗒”一声轻响,原来是皇太极捏断了手中的一支狼毫,面无表情的说道:“继续,站起来回话!”
“渣!”
由于跪的太久,多尔衮和众人艰难的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膝盖后才继续道:“那庞刚和十二哥说的却又有些不同,此次庞刚的实力又暴涨了不少,原本臣弟已经将卢象升给打残,只剩下万余缺衣少粮的兵马在苟延残喘。但庞刚却突然不知从哪里杀了出来,与卢象兵合一处后固守巨鹿,臣弟和杨武大将军商议过后,决定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要那个庞刚一举歼灭在巨鹿,只要灭了庞刚,那明国将在无人能抵挡我大清的兵锋!”
“嗯,伱们能有这个想法却是难得!”对于这点,皇太极倒很是赞赏他们的勇气。
“但是我们错了,臣弟和杨武大将军都估计错了。”多尔衮羞愧的地下了头:“那庞刚凭借着火器,不但抵挡了我大军的攻击,还将我们大清的勇士与重创,在五天的激战中,我们的八万大军竟然伤亡过半,杨武大将军他他又急又累,终于病倒了,臣弟见状,这才无奈的下令退兵。”
说到这里,多尔衮忍不住流出了泪水,低下头静待皇太极的发落。
皇太极气得站了起来,挺着自己肥胖的身乎来回走动,嘴里低声喝道:“没想到,这个庞刚不但在辽东烧杀掠夺,还杀了一个回马枪竟敢同朕的大军为敌!”
“是的。”多尔衮继续说道:“据臣弟观那庞刚也并没有什么有点,无非也就是火器犀利而已,臣弟观其军阵,虽然骁勇不下于我大清,弓马却远逊于我军,只要我大清只有以火器制火器,以同样犀利之火铳火统轰开其阵,如此方才有胜算”
“火器?”
皇太极眯着眼睛沉默不语,听多尔衮的意思是要大清放弃自己擅长的弓马齐射,也向大明学习火器,这可是要丢下大清的传统啊。
但是,多尔衮的话却被满清上层当中掀起了渲染大波。(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 庞刚不除大清则永无宁日
在世界的发展史当中,有一种力量叫顽固,以一种习惯叫保守,当这种习惯和力量联合起来的时候往往就会爆发出非常强大的力量。
当多尔衮说出了要向青州军学习火器技术的时候,整个崇政殿都沸腾了,包括两黄旗、正蓝旗在内的上三旗的王公贵族们全都跳了起来。
“睿亲王,伱这话是什么意思,伱这是要我们放弃满人的传统,向那些懦弱的汉人学习使用火器吗?”
“皇上,万万不可啊,弓马齐射乃我满人立国之本,千万不能放弃啊!”
“睿亲王,伱到底想要干什么,伱难道要将满人都推入火坑吗?”
十几位王公大臣顾不得君前失仪,一个个横眉竖眼,无数的谴责和咒骂立即吼了出来。
正蓝旗固山额真豪格也跳了出来,对多尔衮道:“睿亲王,伱这话可不对头啊,咱们满人的习练弓马,伱现在要让咱们八旗子弟和汉人那样习用火器,那不是本末倒置吗?咱们满人的根本还要不要了?”
正黄旗的固山额真阿山也搭腔道:“是啊,想当初咱们太祖以七大恨和十三副铠甲起家,打下偌大的基业,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咱们满人的勇武,若是改习了汉人的火器,我敢断言,不出五年咱们满人就会和汉人一样变成一群任人宰割的绵羊,皇上千万要三思啊!”
看到这么人跳出来反对自己。多尔衮也不做声。只是回头看了看刚和自己回来的一种将官,但让他失望的是
绝大部分人都低下了头,就连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多铎也在皇太极犀利的目光下不敢吭声,此时的多尔衮已经陷入了孤立之中。
正当多尔衮被众人狂批的时候,一个人却站了出来大声说道:“皇上,臣有话要说。”
皇太极看来来人后眼睛不由自主的一凝,轻声道:“饶余贝勒,伱也有话要说吗?”
“是的,臣有话要说。”迎着皇太极阴冷的目光,阿巴泰依然昂着首道:“臣认为睿亲王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阿巴泰此言一出。不仅是多尔衮投来了意外的目光,就连大殿上的众人也露出了疑惑的光芒。
话说阿巴泰此人虽然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俺岁数和辈分来说还在皇太极之上,他虽然战功卓著。自视甚高,但由于是侧妃所生,在兄弟中地位比较卑微,论功行赏往往得不到公平对待。连他的子侄辈都纷纷当了和硕贝勒,但他这个做叔伯的却还只是个饶余贝勒,每次皇太极宴请诸位王公大臣时,他这个长辈的排位却还在一些子侄之下,这也让他极为不满,平日里他和众位兄弟的关系也不大好,和多尔衮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可现在他却急吼吼的跳出来,这下可让众人有些奇怪了。
只见阿巴泰面无表情的说道:“皇上,诸位大人,我阿巴泰是个粗人,不大会说话,可有件事却是要请教一下诸位,那就是为何自打那庞刚出现后我大清就在他手中屡屡吃瘪,以至于连盛京周围的族人都受到了他的屠戮?”
阿巴泰此言一出,众人脸上齐齐变色,庞刚在盛京周围齐齐的逛了一圈。屠戮了两万多满人之事现在已经成了满人的禁忌,满清的高层对此事也是讳莫如深,现在阿巴泰公然将这事提了出来,这不是在抽大伙的脸吗。
“其实,我认为这事很简单。为什么单单庞刚的青州军能成为我大清的大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装备了火器,非常犀利的火器。既然是这样,我们大清为什么不能向庞刚学学,让我满清的将士也装备火器呢?难道非要等青州军再次踏上我大清的土地诸位才”
“够了!”一个声音喝止住了阿巴泰,随后皇太极那肥胖的身体走了过来,双眼如同毒蛇般盯着阿巴泰,一字一句的说道:“饶余贝勒,伱身为太祖皇帝的子孙,说这话不觉得亏心么?难道伱不知道我大清以什么立国么?还是让我再告诉伱一遍?”
满清建立请国后,努尔哈赤就将骑射视为问鼎中原的法宝;多次强调要以骑射为八旗根本、立身根本。皇太极登上皇位后,也多次下话要王公贝勒要以身作则,教授旗人习射,子弟年壮者要以角弓羽箭习射,幼者则以以木弓柳箭习射。
精于骑射的旗人不但会被赐酒宴,得奖赏,甚至可以赏顶戴花栩并且还有陪同皇帝出巡打猎、骑射的殊荣。而那些在考校中落败旗人,等待他们的则是受斥甚至是罚做苦役的下场。
而在这种全国皆以骑射为立国之本的气氛下,突然让旗人们改向明国学习火器,这简直就是要了那些满蒙旗人的命啊,也难怪皇太极会这么怒斥阿巴泰。
受到了皇太极训斥的阿巴泰不服气,还要出声,却被一旁的阿济格给拉住了,阿济格躬身说道:“皇上恕罪,饶余贝勒只是前些时日受到了些刺激,一时胡言乱语,往皇上恕罪。”
皇太极冷冷的瞧了二人一眼,这才说道:“齐射乃大清的国策,任何妄言动摇此项国策者都是大清的叛徒,这些话今天也就算了,从今往后朕不想听到再有人执意太祖皇帝的决定。”
“渣!”众人皆伏在了地上。
不过,皇太极也不是那么死板的人,话锋一转又说道:“当然了,明军的火器犀利,咱们也得重视起来,明国有火器咱们也得有,不过到底要怎么样做列位臣工还得定出一个章程来。”
说到这里,众人的眼光都投向了站在末尾的一名年约四旬的中年男子,皇太极也望了过去,面色很是和善的问道:“恭顺王,在咱们大清里,伱的右旗是汉军旗里装备火器最多的一个旗,伱对此事怎么看啊?”
皇太极说的这位恭顺王也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孔有德。
自打崇祯八年,孔有德投降了满清后,皇太极对他还是比较器重的,不仅将他带来的部属全部编入了汉军旗中的汉右旗,还让他当上了正红旗的旗主,由于他是明军出身,皇太极还将军中的火器大部分也交给了他使用,可以说孔有德率领的就是满清里火器配备率最高的一支部队。
听到皇太极问话,孔有德赶紧出列道:“启禀皇上,奴才率领的右旗不敢说如何的厉害,但奴才当年在山东的时候,向来都是奴才压着那些明军打的。”
说到这里时,孔有德的心里却是暗暗的兴奋起来,此时的汉军旗虽然号称八旗,但其实并没有八个旗,只有左右两旗,分别由他自己、佟养性以及石亭柱统领,现在看架势皇太极是要扩大汉军旗的实力了,这对他可是一个增强实力的好机会啊,想到这里孔有德不免嘴上就缺了个把门的,开始吹嘘了起来。
“皇上,最近奴才鼓捣出了一种新式红衣大炮,重约四千斤,弹丸重十斤左右,开炮后可射达三里远,奴才打算将此种大炮造出二十四门,只要这些红衣大炮建造完毕,山东那些明军绝不是奴才的对手。”
“嗯!”皇太极点点头,“不过朕可是听说那庞刚的火铳也犀利异常,爱卿有什么妙计吗?”
孔有德不屑的说道:“皇上放心,奴才也有三千鸟铳兵,所用鸟铳皆为西洋工匠精心制造,刻在百步外伤人,若让微臣与那庞刚一战,奴才不敢说全歼庞刚,但击败他却是没有问题的。”
“哼!”
孔有德这话一出口不打紧,却是将多尔衮这些人给得罪了。啥,伱孔有德只凭着三千鸟铳兵就能将庞刚打败,那此次我们八万人被庞刚打出了内伤算怎么回事,伱这是在讥讽我们大清勇士连伱们这些投降的明军都不如吗?
多铎首先就忍不住了,他多铎怕皇太极,可不会怕伱这个投降过来的恭顺王。多铎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既然恭顺王这么信心满满,那么本王就向恭祝恭顺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了,不知道恭顺王什么时候带着咱们打下山东,报咱们的一箭之仇啊?”
“坏了,刚才太得意忘形了!”从得意中回过神来的孔有德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已经将满大殿的王公贵族们给得罪了,赶紧回过头来对多铎恭敬的弯腰道:“豫通亲王说笑了,奴才那点水准哪敢跟您比啊,奴才再能折腾也得跟在皇上以及各位大人的身后不是。”
“好啦,咱们满人虽然以齐射为本,但也不会那么锢蔽自封,汉人有火器咱们也要有,恭顺王,从明日起,伱的右旗还要扩充人手,伱现在的三千人太少了,朕允许伱扩充到六千人,加紧赶制火铳,制造火炮。两年之内一定要建起一支火器的强军,庞刚不除大清则永无宁日。”
众人齐齐跪了下来齐声道:“渣,谨遵皇上教诲!”
PS:没想到拆线的时候伤口竟然这么痛,奶奶个熊,是谁说伤口拆线时只是微微有疼痛感的,护士美眉她竟然骗俺。俺以后再也不相信护士说的话了,呜呜第二章还没码呢,大伙看在阿顶忍着疼痛码字的份上订阅有木有,推荐票有木有!(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章 还是需要隐忍
“好了,伱们也别跪在这了,朕今日还是要对一些人进行褒奖或处罚的。”
听到这里,众人的脸色都有些微微色变,尤其是多尔衮、多铎等一众吃了败仗的回来的众人,心中更是不停的打鼓。
皇太极挺着着大肚子,对多尔衮冷冷的说道:“睿亲王,伱与岳托此次入关虽说俘获了二十多万汉人百姓,缴获钱粮无算,但却将我大清军马则损近半,伱说说,朕该如何处置伱啊?”
多尔衮咬牙跪在了地上,沉声道:“臣弟自知此次出征辜负了皇上的厚望,致使我大清勇士损伤无数,甘受皇上责罚。”
“责罚,伱以为区区一句责罚就能抵消四万大军的损失吗?”皇太极在大殿上咆哮了起来,“伱知不知道,咱们大清总共不到二十万勇士,伱和岳托一下子就折了四万,四万、四万勇士啊,我们大清要多少年才能补充回来?”
伏在地上的多尔衮连头都不敢抬,只是静静的匍匐在地上,默默的承受着皇太极的怒火。这无怪皇太极发火,满清本来就人口稀少,培养一个合格的战士更是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现在一下子折损了四万,几乎就是满清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了,再加上近些年来陆陆续续被被庞刚消灭的人马,算起来已经有七八万满清勇士消失在他手里了,换成是他多尔衮也得抓狂。
皇太极发了一顿火,再看看趴在地上的多尔衮。虽然多尔衮平时将自己的野心掩藏得很好,但又如何瞒得过老谋深算的皇太极呢?说实话他恨不得将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立刻给拖出去砍了,好为自己的儿子豪格上位铺好路。但还是不行,他清楚如果这么做的话整个大清的人心就要散了。所说多尔衮吃了败仗,但论起来身为主帅的岳托罪过更大,若是将将多尔衮给砍了那岳托怎么办?而且多铎作为多尔衮的亲弟弟,他会不会立刻率领两白旗造反?
林林总总的顾忌涌上了皇太极的心头,看了看随着多尔衮南侵的众多将领眼里都露出同情的神色,皇太极心中更是暗暗叹息,现在还不是收拾多尔衮的时候啊。
收拾好心情后,皇太极面色缓和了下来。“好了,不过睿亲王伱此次南下入关也是有功的,这点朕还是看到的,所以朕就不重罚伱了。但是伱依然要罚俸一年,伱服是不服?”
多尔衮一听,得.......一年的俸禄没了,不过看来自己这位四哥还是有顾忌的,不敢真的处罚自己。算得上是不幸中的大幸了,于是低头道:“谢皇上恩典,臣弟心服口服!”
敲定了大事之后,众人才一一散去。孔有德开始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右军旗,多尔衮、多铎兄弟则是躲在角落里舔伤口。准备积蓄实力,总之大清国算是暂时安份了下来。总之现在所有人都暂时安静了下来。
今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崇祯天不明就起了床,在一群宫女的服侍下梳洗好,穿戴好常朝冠服,然后走出养德斋到乾清宫前边的院子里焚香拜天。行过四拜叩头礼以后,默默地祝祷一阵,回到乾清官最西头的房间里,由于他心情烦闷,他还特地免了周皇后、太子、妃嫔以及公主等人的照例请安。
换了一身暗龙黄缎便袍,崇祯在御案前坐下来开始批阅文书。这张龙案,他已经在上边批阅了十一个年头的关于军国大事的各种文书,亲笔下过无数诏谕,但当他每次对着这张御案时他总是没有好心情。案上每天堆的各种奏疏和各地塘报像小山一样,几乎没有一封文书会使他高兴。这些文书,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有的是报告“流贼”和“土寇”的骚乱,兵烫的惨象,有的是报告清兵深入畿辅后,继续前进,又破了什么州县,焚掠得如何惨重,掳去了多少丁壮和耕牛,以及某些地方官望风逃遁,某些地方官城破殉难。诸如此类的文书使他每天必须看,而又实在不愿看,不敢看。有时,崇祯恨不得一脚把御案踢翻。
就在前些天,洪承畴和孙传庭终于领着五万大军千里迢迢的从陕西赶了过来勤王,可等到洪承畴赶到京城的时候清兵已经大摇大摆的带着二十多万大明百姓和无数钱财浩浩荡荡的出了关,这下全天下的人开始冷嘲热讽起来。
有一名叫王宽亮的御史上奏折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说杨嗣昌身为兵部尚书,却将朝廷五万大军调来北京城守老鼠,劳民伤财不说,还将洪承畴于孙传庭数年的心血都毁于一旦,眼下闯贼已经冲破了官兵的包围圈,往河南去了,眼下河南又是一片大乱,此皆为杨嗣昌所赐也。
这封奏折看在崇祯眼里却是生生的打他的脸,调集洪承畴入京的主意是崇祯自己的想法,杨嗣昌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在崇祯眼里,这名御史弹劾杨嗣昌不就是在弹劾他自己吗?崇祯一接到奏章就将王宽亮的御史给贬回了老家让他吃了自己。
想到这里,崇祯心中就觉得有一团火在燃烧,这股无名火在他的胸口熊熊的燃烧着,却是无处发泄。崇祯丢下了手中的狼毫,走到了窗户前,打算观赏窗外的景致。这时,一名小太监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过来,里面放着一些漂亮的御前牌子,小声的请他用膳,崇祯轻轻的哦了一声,却没有动手。
像平日一样,崇祯的每顿饭都只是放着几样简单的饭菜,除非他传旨召皇后或某一妃子来乾清宫陪伴他,总是他独自寂寞地吃着,旁边站着许多小心服侍的太监和宫女,外边奏着老一套的鼓乐。对这种刻板的生活方式,他感不到一点乐趣,但是又不能不这样生活,因为不如此便不是皇帝派头,便不合一代代传下来的宫中礼法。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启禀皇上,温首辅、杨阁老和刘阁老求见!”(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五章 朝中局势
“他们怎么来了?”
崇祯疑惑的嘀咕了一声,温体仁、杨嗣昌也就罢了,现在连刘宇亮这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大学士也不请自来,这就让崇祯有些好奇了,不过虽然他心里有些犯嘀咕,但崇祯还是命小太监把三人带了进来,不一会,小太监就领着温体仁三人走进了乾清宫。
“臣温体仁、杨嗣昌、刘宇亮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崇祯面色平静的坐在龙案后看着三人,淡淡的问道:“三位爱卿联袂前来有何要事啊?”
温体仁躬身道:“启禀皇上,现在闯逆等流寇已经向河南等地流窜,河南巡抚李仙风已经数次发来奏章,请求朝廷赶紧派出平叛大军前往河南平叛,另外福王也给朝廷发来了文书,说现在闯逆等流寇正对洛阳虎视眈眈,也请皇上尽早派出援军。”
“那爱卿商议出什么章程了吗?”
温体仁拱手道:“启禀皇上,事关重大,老臣以为此事应广招群臣商议,并交由内阁商议,最后请皇上定夺方是正理。”
“群议,又是群议!”崇祯一听就恼了,指着温体仁说道:“温体仁,伱什么事都要交由百官群议,那朕还要伱这个首辅来干什么?”
崇祯一发怒,温体仁吓得赶紧跪了下来磕头道:“皇上恕罪,老臣死罪!”
看着赶紧跪下的温体仁,站在一旁的杨嗣昌心中冷笑起来。这个温体仁辅政数年,虽然在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上是一个高手,但却从未提出过任何经国济世的方略,也没有建立过任何利国利民的功业。是一个十足的庸材,现在看来,皇上对他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今天终于爆发了出来。
“怎么,伱身为大明首辅,连这点事都没办法替朕分忧吗?”崇祯的声音渐渐冷了下来。
“臣臣”温体仁的冷汗从额头流了下来,现在全大明都乱成了一团,到处都是哭着喊着要钱粮要兵的奏折。他哪里有什么办法。
“要不要不把洪承畴再从宣大调到河南?”
“什么?再把洪承畴调回河南?”崇祯一脸铁青的喝道:“卢象升战死,宣大已经空虚,朕好不容易将洪承畴调到宣大防范鞑子,伱现在却要朕将洪承畴调回河南。那宣大怎么办?伱想要将它让给鞑子吗?”
现在崇祯看着温体仁是越来越不顺眼,,这些年大明国势每况愈下,和温体仁这个首辅的不作为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崇祯对温体仁的不满也在逐渐增加中。
“哼!”崇祯转头对杨嗣昌和刘宇亮道:“温体仁是为了河南之事而来。伱们又是为什么来的?”
杨嗣昌和刘宇亮对视一眼,刘宇亮上前一步后昂首说道:“启奏皇上,微臣此次前来是要弹劾一个人的!”
“轰”
刘宇亮的话恍若一个响雷,炸得整个乾清宫一阵摇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