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鸦片战争-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福舍不得吃一顿早饭,他光着脚丫子走进了灶房,在水缸边舀了一瓢水灌了个饱。与往常一样他将斧头别在了腰带上,肩头搁着一根扁担,扁担上套着绳索。
    出了门来,周福穿过绿油油的白桦林,往黑瞎子山走去。
    刚出了屯子,一阵脚步声让匆匆赶路的周福警觉起来,他将身一闪,藏在一颗合抱粗细的大树后往外张望。
    周福看见两个鬼鬼祟祟的八旗兵,从屯子外的麦仓转角处冒了出来。这两人在远处朝着屯子观望了一阵,可能觉得看不清楚,继续往前摸去。
    周福疑心顿起,他蹑手蹑脚的躲过旗兵,绕过拐角向屯外的平地上一看。
    周福不由到抽一口冷气,黑压压的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周福视线的尽头。这些军队的数量多的让周福数也数不清楚。
    周福赶紧躲回树林里去,刚藏好身便发现早些去探路的八旗兵正好转来了,等旗兵的身影一消失,周福飞也似的跑回了屯子,他大声叫唤起来,“官军来了,大家快躲到山里去。”
    有在屋外的人惊讶的想要问个明白,周福顾不上达理他们,只是一边叫着,一边朝自家跑去。屯子里的人在一阵吵闹后大都慌慌张张的跑了出来,周福也顾不得在叫喊,他飞快的冲进自家屋子,拖着老婆孩子就往外跑去。
    周福出了家门,屯子里的还有些摸不着头脑的人还要拉着周福问个明白,周福自顾往官兵来的反向跑去,有些机警的人察觉不对跟在周福身后就走。
    那些留下的人只是片刻的工夫便失去了走掉的机会,无数的八旗和绿营官兵涌进了屯子里,将这里变成了一处大军营。
    原来这支军队便是被称呼为“保旗军”的黑龙江、吉林两地的叛军。
    **************************
    黑龙江将军桂轮穿着一套尖顶的八旗盔甲,连脖子都被围进了盔甲里。他的身边是吉林将军禄成,两人跟在心事重重的绵恺身后进入了“保旗军”的临时大本营,一个小小的屯子里。此刻正赶往黑龙江去的周福一定想不到,他要去的地方正是占领他现在屋子的黑龙江将军桂轮的属地。
    “这呢玛善真是糊涂呀,居然就让旻宁的人进了盛京城。”
    听到绵恺的话,黑龙江将军桂轮有些遗憾的说道:“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僧格林沁和龚自珍只比咱们早来一天。”
    吉林将军禄成轻蔑的说道:“听说旻宁训练了一些拿烧火棍的新军,这些人离了城墙的保护,还不跟绵羊一样任我满洲铁骑宰割。”
    绵恺知道新军的厉害,向吉林将军禄成说道:“禄成将军不可轻敌,新军的火器的确厉害。”
    禄成不置可否的哼了一声,鼻子里喷了口气,走在了前面蹬开那扇摇摇晃晃的门扉进了屋子。
    三人走进了这间看起来较大的屋子,这里原有的家具已经看不到了,屋子中间摆放了一张大方桌,四周放着一圈椅子。引人注目的是那残破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俯视图,图中有山有水,河流道路一目了然,再看图上题字原来是乾隆年间所绘“乾隆内府舆图”。
    黑龙江将军桂轮指着外蒙车臣汗部的位置说道:“车臣可汗阿尔塔什达仍然蒙昧未醒呀!不知道唇亡齿寒之道,逼的本将军只好把呼伦贝尔副都统放在原地,预防阿尔塔什达的突袭。”
    吉林将军禄成怒骂道:“旻宁小子数典忘祖,早有预谋篡改太祖创下的八旗制度。对蒙古诸部多加笼络,去岁本将军随同旻宁接见蒙古诸部王公,当年的赏赐便倍于常年。”
    “这些稍后再谈,这次我等聚集五万大军,被阻在盛京城下。两位将军经验丰富,可有良策?”
    “眼下我看有三条路可选,其一,绕道进攻京师。其二,拿下盛京城再图京师。其三,退回齐齐哈尔效仿当年太祖皇上以十三甲起兵,联结各地将军,重振八旗。”
    黑龙江将军桂轮的话一说完,吉林将军禄成拍案而起,大声嚷道:“还选什么,立刻拿下盛京城,让旻宁的新兵蛋子见识一下我八旗大军的厉害。”
    绵恺将目光放到了黑龙江将军桂轮的身上,只见他深深的沉思起来,来回在屋子里渡着方步,良久黑龙江将军桂轮挥手说道:“也只好如此了,若是贸然进攻京师,背后必定被龚自珍部袭击,而京城中不可能没有守军,如此前后夹击离败局不远。若是不战而退于军中士气不利,再说也无以震动天下。若是能拿下盛京必定天下雷动,各地的将军总督有反对旻宁篡改祖制的,必会起兵呼应。”
    绵恺拍手说道:“桂轮将军所言不错,此次能恢复八旗祖制,全仰仗二位将军了。”绵恺说完向着桂轮和禄成拱手为礼,两人赶紧回礼道:“不敢受王爷礼。”
    客套一翻,桂轮向屋外高声交唤道:“来人呀!”
    “喳!”
    “与本将军传诸位都统和各营统制到此议事。”
    “喳!”
第九十六章盛京之战
    祁县范家的兴隆魁是山西一家大商号,提起兴隆魁的名头连俄国人都有所耳闻,阿祥是兴隆魁会说俄语的通事行(通事行指会说蒙语的行商),这次阿祥准备到雅克萨东北面的乌尔勘屯收取俄国商人的皮毛。阿祥从京师往北到达盛京,计划再从这里往齐齐哈尔经瑷珲、雅克萨到达乌尔勘屯。
    阿祥头一天下午进入了盛京城,城里似乎跟平时并不见二样。他在兴隆魁盛京分号里歇息了一宿,早上阿祥正在洗漱,本号在盛京的分号掌柜,李掌柜突然跑来告诉他,东北的“保旗军”杀到了盛京。阿祥愣了半响,反复问了几次才明白李掌柜所言保旗军,就是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率领的叛军。这消息让阿祥大吃了一惊,他匆匆吃过早饭便往盛京城城守尉和珂的家中赶去。
    街道上的百姓比起往常突然的少了很多,多出的是一队队巡逻和调动的军士。沿途阿祥不时受到盘查,阿祥长期行走在这一条线上,关引手续齐全倒不怕这些盘查的,让阿祥担心的是黑龙江的道路可能已经关闭了,即使没有关闭战事来临也没人敢走在这条道上。那今年的皮货还能正常收齐吗?
    好不容易到了抚近门附近,这里的城门已经紧紧闭着,城门边有军士把守。城墙上多出了好多没见过的军士。这些军士兵穿着阿祥没有见过的绿色军装,怪模怪样的惹的阿祥多盯了几眼。阿祥觉得那一身装束好怪。倒有些像俄国人的军装,只是两者多少有些不同。这难道就是传闻中皇上练的新军吗?阿祥正在观望着,过来一人大声喝道:“干什么的?”
    “小民是兴隆魁的商人,来寻找和珂大人。”
    “可有证件。”
    “有,有,小人有盛京将军府的路引,还有山西巡抚的凭信。”阿祥一边说着,一边将证件一件件取出。
    这人似乎是和城墙上的新军一伙的,走的近了阿祥才发现新军的军服在胸口有两排铜扣,袖口和领口都有纹饰。看得熟了倒觉得有些耐看,只是总让阿祥觉得别扭。
    阿祥见到对方把信件看了看又还给了自己,临走前那名态度还算不错的军官叮嘱道:“不要乱走,现在已经封了城门。”
    “是,长官。”
    阿祥等这人走了,他朝四周张望了一眼。
    灰墙、灰砖、灰瓦,依旧是自己熟悉的盛京城,不同的是空气中透着一股紧张的味道。
    ************************
    “和大人今天不见客,你回去吧。”
    阿祥有些失望的站立在城守尉的官邸前,缓缓转过了身子。他抬头看了看天空,天色阴沉沉的人,让人感到风雨未卜。门口的两只石狮子漠然的蹲在那里,像是在嘲弄着阿祥。阿祥愤愤的瞪了石狮子一眼,他原本想揣上一脚,可官邸前的皂役正在看着他,让阿祥临时改了主意。
    “那不是祥子,到那里去?”
    阿祥听到这热情的招呼,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抬头一看这不是和珂大人是谁。
    “正是来寻找大人,没想到大人府上的人不让进去。”
    “这群小子,不认识兄弟,本官这就去教训他们一翻。”
    阿祥连忙劝阻了和珂,他知道城隍好见,小鬼难缠。若是得罪了这些小人,保不定什么时候干些落井下石的事情,对他这样做生意的人不是好事。
    进了门,阿祥连忙将自己早已经准备好的中华银行的银票悄悄递了过去,和珂顺手接了过来,塞进了衣内。这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让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阿祥见时机到了,悄悄问道:“难道最近要打仗吗?”
    和珂挥手让身后的亲兵退了下去,四顾无人小声答道:“不是最近,叛军已经将城围了起来,眼看就要开始进攻了。”
    “什么!”
    “兄弟小声一点,此事不可随便张扬。”
    “那大人看,这场战谁回赢?”
    “我家大人一向眼光老道,他老人家没有跟着护旗军干,我想皇上可能要赢。”
    “大人口中的“我家大人”是……指?”
    “盛京将军呢玛善老爷。”
    “哦!也是,他老人家一向足智多谋,看到的问题一向精到。”
    “那大人看,小人什么时候去乌尔勘屯最好?”
    “不如,你去投奔陆军大臣龚自珍大人,你熟悉那边地形,又懂得俄语,保不准,比你干皮毛买卖有前途。”
    “大人说笑了,小人一介商人,如何可以为官。”
    “这你就不知道了,当今皇上,不重虚名,以务实为上,对待商人格外宽大。你要是被皇上看重,能进皇家自办的商号,那还不胜过你现在十倍。”
    阿祥笑了起来,有些憧憬的说道:“在下,那能跟雷履泰大掌柜相比,不过能在雷大掌柜麾下办事,便是平身最大的愿望了。”
    “好了,不跟你多聊了,你随我再去领取一张将军府的路引,便自个离去。在屋中待着不要乱走,到时刀枪无眼,自个小心些。”
    阿祥感激的道了谢,去府邸里取了路引自个走了。
    出来的路人,和珂还派遣了手下的卫兵相送。
    回到兴隆魁的商号里,李掌当头柜迎了出来拉着阿祥问道:“今个要打起来吗?”
    告谢了和珂的卫兵,阿祥和张掌柜以及店里的伙计回了铺子里。
    众人将阿祥让到了上位坐好,一个个注视着阿祥,李掌柜还特意让人沏了一壶好茶端上。
    阿祥在众人的关注中呷了茶,这才慢悠悠的说道:“城外已经被叛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啊!这还有活路吗?”
    “你嚷个啥,也不看看是谁的军队守城。”
    “谁的!”
    “陆军大臣龚将军的人,你当是吃白菜长大的。”阿祥将一个大惊小怪的伙计嚷了一通,又继续说道:“和大人说了,新军的火器,那时天下最好的火器,大家放心待在家里,隔个三、二天,叛军自然就消灭了。”
    仿佛是在证实阿祥的话,突然东城门隆隆的吼叫起来,房屋一阵阵颤抖,从房梁上震下的灰尘抖了屋里众人一头一脸。屋里的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敢张口说话,只是静静的倾听着东城门处越来越密集的爆响声。那声音如同雨点一般的锣声,间隔着响起打雷一样的炮声,震的屋面一阵阵晃动。
第九十七章盛京之战2
    12磅的大炮在城墙上发出震天的怒吼,城下1200米外的叛军炮兵阵地冒起一股股蘑菇一般的浓烟,龚自珍在城楼上用单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在他的视线里带着凉帽的八旗军四处奔逃,满地一片狼藉,被炸坏的大炮碎片和炸死的尸体在弹坑附近随处可见。
    “龚军堂的大炮真是无人可挡,不愧有军中雷神之称!”龚自珍的耳边响起了盛京将军呢玛善的声音。
    “大将军过奖了,这都是皇上治军有方,我龚某人不过适逢其会。”
    “大人小心。”
    呢玛善听到麾下一名牛录额真高叫着扑了过来,他慌忙抱着头缩到了地上。只见旁边一位旗兵的颈项上血如泉涌,这人土灰色的衣服上顷刻工夫便染红了一大片捂着颈脖缓缓的软到了地上。
    呢玛善盯着这人被染红的号衣,连声叫道:“掩护本将军。”
    随着呢玛善的叫声城墙上乱了起来,带着圆顶凉帽的八旗兵将龟缩在地上的呢玛善团团围了起来。
    呢玛善慌乱了一阵,心中安定下来。他从人缝里看见龚自珍正在指挥手下新军将领们,脸上不免有些挂不住。呢玛善推开了卫兵站了起来,悻悻的看了眼躺在地上的旗兵朝身后吩咐道:“将他拖去埋了。”
    城头上这时枪声大作,劈里啪啦的在耳朵里炸个不停。呢玛善赶紧退进了城楼里躲藏起来。虽然躲了起来,呢玛善不敢掉以轻心,他紧张的注视着战况,眼见被他称呼为绿兵的新军士兵一个个不断的在城垛口重复着收枪、装弹,捅药、举枪、射击的动作。呢玛善再看看城墙自个麾下的军队不免有些不忍观看,只见他们一个个龟缩在城垛口下面一动不动,与那乌龟遇到危险几乎是一样的动作。呢玛善不由气得骂道:“丢爷的脸,索尔泰你与爷出去看看,不卖力的带人砍了他。”
    “喳!”
    只听有人高声的答应了一声,可就是没动静,呢玛善回头一看,索尔泰座在地上只是不动。
    呢玛善寒着脸又说道:“去呀。”
    “在下,在下脚抽筋,实在不能挪动。”
    呢玛善恨的切碎了牙齿,他恼怒的想到这小子,不是咱小舅子,老子立刻就斩了他。
    “将军大人,叛军上墙了。”
    “什么,在那里?离这里近吗?”
    呢玛善也顾不得要面子的时侯,他左右一翻张望,见城墙右边一段。绿军士兵用刺刀和蹬上城楼的保旗军兵丁干了起来,两边刀来枪往,人群中一名胸口绣着镶金线豹子的军官手持一柄大刀左冲右突,这人一杀出来,周围新军士气大振,那边蹬上城楼的保旗军立刻抵挡不住。不大的功夫,上了墙的保旗军被杀了个尽,城墙上淌了满地的鲜血。
    呢玛善就这样待在城楼里不敢出来,想要退回将军府去,又担心局势不妙,约莫熬了盏茶的工夫,城墙上的枪声渐渐稀疏了下来。
    那龚自珍早不知道转到了那里去了,呢玛善想要问其他人又有些不好开口。他先吩咐一名亲兵去探了探,然后自个强撑了胆子,到城墙上去从城垛口外往一看。这一看呢玛善心中不由大定起来,原来“保旗军”已经开始在退却了。城下的旗兵们纷纷如潮水一样往本阵退去,沿途躺了一地的尸体,不时响起的几声炮响炸的旗兵哇哇大叫也加速了他们退却的速度。
    呢玛善见保旗军退了,胆气也壮了起来,立刻带人回了将军府。
    龚自珍此时手里拿着一张点燃了的纸,他不时挪动着捏纸的位置,看着一缕缕青烟在火苗中升起,写满字迹的纸迅速的化作焦黑的纸灰。送信的人是一位化妆成旗兵的近卫军,他已经被人带下去安顿好了。
    龚自珍回忆起纸中的内容:伊犁将军扎隆阿带领麾下万人擅自离开伊犁,沿途行动低调,取道塔尔巴哈台,往东北而来,估计与东北叛乱有关,着令陆军大臣兼兵部尚书龚自珍多加防范。另热河都统苏成额擅自领兵北上,被察哈尔都统奕山拦击于张家口,察哈尔都统奕山忠直神勇现已经击败苏成额。
    龚自珍想到这里不由惊了一身冷汗,若是两地的都统都叛乱,数万人截断新军的运输补给,重重包围盛京城,再联结城内的盛京将军呢玛善,那新军迟早会被击败。
    龚自珍走出了僻静的城墙拐角处,往墙上而去。城墙下一片大战后的狼藉,硝烟像一层薄雾弥漫在战场上,叛军已经消失在视线里,连追击的骑兵都已经开始退回。龚自珍不由烦恼起来,关于呢玛善的处理看似简单,其实什么难办。若是将他收押起来,必定进一步授予各地将军们叛乱的口实,若是放之任之,龚自珍实在有些不放心。思量再三,龚自珍决定还是大肆笼络八旗军为好。另外对叛军的剿灭还要尽快才好,若是拖得久了,怕各地都会不稳。一个大胆的计划在龚自珍的心头蕴酿,他向身边的参谋官吩咐道:“立刻传骁骑营统制到我房中。”
    今天的战场让盛京将军呢玛善大开了眼界,他真真切切体会到火器的利害,也明白了朝廷的实力的强大。呢玛善在房内来回渡了几圈,终于站定了下来大声向房外叫道:“来人呀,与本大人备轿。”
    龚自珍刚刚将僧格林沁送到了门外,就有卫兵报道:“盛京将军呢玛善大人到……。”
    还没有走进中堂的龚自珍连忙反转了回来,下令大开中门迎客。站立在门口龚自珍看见呢玛善眉开眼笑的老远便拱着手大声说道:“龚大人朝廷的栋梁,文武全才,不才呢玛善恭喜大人取得此战的大胜,看来克敌之日已经不远。”
    龚自珍原本就有笼络的心思,连忙恭迎了出来口称:“不敢,不敢,若不是大人的虎贲之士襄助,今日难有此战果。”
第九十八章慢慢来
    龚自珍将呢玛善送出屋外后心中掂量起来,这呢玛善今日态度殷情,不仅相谈诚恳且将叛军与他的书信一并呈给了自己,还提供了城中与叛军有联系的几处细作。为什么呢玛善先前不提这些事情,今日突然提起呢?如此举动肯定是想赢得自己的好感,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那么呢玛善可以值得信任吗?龚自珍思索了一阵,觉得呢玛善的旗籍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站在皇上的改革阵营中,现在的举动应该是震慑于新军武力的强大后一种自保的行为。既然如此,龚自珍决定利用这次机会,让呢玛善回京。他掏出了皇上早已经写好的另一份圣旨往盛京城将军府而去。
    呢玛善没料到片刻的工夫,龚自珍又上门了,而且是来宣读圣旨,他赶紧焚香更衣将龚自珍迎入中堂。
    只见龚自珍缓缓展开五色锦缎织成的圣旨高声宣读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尚德崇功,国家之大……,盛京将军呢玛善因剿乱有功,诰封一等镇国将军,令其回京面圣,委以重任,盛京事务由陆军大臣兼兵部尚书龚自珍暂管,尔身家永康矣,敬之勿怠。钦此!道光十一年五月初十(公历六月十九日)”
    将龚自珍送了出去后,呢玛善心乱如麻,皇上到底还是不放心自己,来了一手明升暗降,把实权给夺了。到底是去还是不去,权衡再三后呢玛善还是决定去了,毕竟近三万人的新军都在这盛京城内,自己麾下总共只好一万七千多人,还镇守在盛京各处。就城内的七、八千人呢玛善那里敢跟皇上叫板,第二天呢玛善老老实实的召集麾下各副都统将军权政权都移交给了龚自珍,然后自个带着亲兵上路回京了。
    龚自珍暂领了盛京将军一职,将各地的副都统安抚了一翻,就率军新军往北追剿叛军。
    *********************************
    “时辰到,斩!”
    随着监斩官的令牌扔下,一名裹着红头巾的侩子手起刀落,一颗黑头抛向前方,囚犯颈腔中热血顿时冒出尺高,其身子被侩子手一脚踹倒在地。那颗原本尊贵的从一品头颅被一名太监迅速拣了起来,放置在装有石灰的木匣里。在近卫军的护送下围观百姓好奇的目光中,近卫军赶紧将头颅往宫中送去。
    一炷香的工夫,木匣已经放在刘寄的御案前。
    最近的局势让刘寄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乌里雅苏台将军奕颢奏报俄国人在暗中支持伊犁将军扎隆阿,现在双方在漠北草原上打了几场小战,外蒙诸部的王公们大多持观望的态度。
    “主子该用膳了,是在这里用吗?”看见刘寄似乎凝固在了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曹进喜小声的叫道:
    刘寄回过头来,这才发现放在案头的木匣子。他淡淡的说道:“里面就是苏成额的人头吗?”
    “回主子,正是。”
    “扔出去,不用放在这里。”
    “喳。”
    刘寄长长的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身子。这种不雅的举动,他一般都是在没人的时侯放松一下。这次奕山替刘寄化解了一次大难,让刘寄的心情也放松了一些。为了表彰奕山,刘寄决定在崇政殿当着文武百官加封奕山为一等镇国公,当然随同一块表彰的还有那个盛京将军呢玛善。不过有奖也有惩,受惩罚的是前几天不知道是那一股神经短路的二位世袭的王公贵族,他们带着府上的奴才,口中高嚷着恢复八旗,手持菜刀、扁担冲进了午门内,当场被近卫军打死十数人,其余的百来号人一窝蜂作鸟兽散。虽然刘寄短时间内不打算再动一名八旗贵族,可是这样的事情不处理,那还了得。
    **********************************
    所谓崇政殿便是金銮殿也就是太和殿,其位于紫禁城的中心位置,殿高十二米,殿下方有一米多高的台基,台基前后各有加饰石雕栏板望柱的殿阶和檐廊,这使得金銮殿看起来高高在上气派非凡。在金銮殿宽阔的广场上凡京城中四品以上官员全部集中到了这里。他们排列成一支长长的整齐的队伍,分成文武官两路依官位品级徐徐往太和殿而去,太和殿的道路两旁则守卫着手持斧钺的皇家近卫军。
    今天的朝仪格外的隆重,刘寄发给百官的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