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辉煌三国-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晔第一次在自己亲信面前将自己长久已来的打算透露部份,原本他是想在一统之势成为必然之后再分步准备实行,没想到张角这个变数出现却使得此事提前,又为将来增添了不少变数。
    听到刘晔认真地回答,情绪稳定下来的张角在得到刘晔示意后被放松开来,他静下来陷入到一种莫名思绪之中,半晌过后认真看了看正关切地注视他的弟子庄凡身上,然后忽然带着一股发自内心的笑意转过头来一字一句道:
    “年轻人,你果然非同一般,张某改主意了,只有一个条件:在安平王家眷毒入五腑,无药可医之前,若你必须一统天下,如何?”
    “事实上,孤还有选择余地吗?但是,张角先生孤虽然不敢留,先生爱徒却是可以暂居于幽州,想来此地总比外间颠沛流离好得多,先生以为如何?”
    刘晔淡然回应道。
    “可以。”
    随着张角吐出的这两个字,这个包含着特殊意义的赌约背后,刘晔原本规划完毕的计划,迎来了新的考验与……变化。   
卷九:河北争锋 第十章 庄凡记事
    卷九:河北争锋第十章庄凡记事
    刘晔突然间横空出世,崛起于幽燕、称雄东汉末年过程中,所使用的诸多手断,同他在公元199年4月之后的一系列“只求速度,与前时行为相悖”的动作并列,被后世历史学者列为“两大不解之谜”。
    由于某种与皇室关系颇大的特殊原因,关于这个谜题,神州大地上的学者们很难查到当时各大事件发生前后的详细资料,所以,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便成了其后千年之中的学术界主流现像。当然,非“正统”方面得知的各种资料却也不会被他们所承认。
    于是,当公元1336年6月22日,一处山村之内农户偶然间发现的一卷由上等硝制兽皮制作,保存完好,名为《庄凡见闻录》的自述记录,在详加注解释义之后,关于后面一点的一切争论立刻尘埃落定。除了依旧不能知晓完整过程,这个时代的学者们心底都非常庆幸他们能比前辈们幸运的多,能够知晓掩盖在时间长河波涛之下的真相究竟。
    虽然依旧有不同的,或质疑,或反驳声音,但总归比只凭臆测强得多,不是吗?
    ……
    我叫庄凡,出生于XX年,具体时辰不明,就是亲生父母是谁,我也不知道。反正是被丢于野外,若不是养父母援手,那么世间根本不会有随养父姓的我继续存在。
    养父是个很好的人,原本是朝廷官员,却是因为性情耿直,不知变通得罪了上官,他自己又不懂生财之道,渐渐家财散尽,不得不隐没于民间。
    据算命仙师测算,我的命占了个“寿”字,有长寿之相,但若太过招摇,却是不在此例,于是养父为我取名为凡,只希望我平凡健康地度过一生,最好不会招惹到是非。从小我就在养父这种关怀教育中长大,我们却没想到——有些事,即便不去招惹,它却会自己找上门来,让你避无可避。
    在我十三岁那年,养母得重病去世,我私下偷偷地听到邻里都说是我们一家不信奉“大贤良师”所传的“太平道”,这才引得灾祸上门。我气怒之下与他们评理,却被狠狠嘲笑了一番,那种刻骨的屈辱,令我今世永不能忘。
    后来随着传道的更加深入,我和养父这不信教,不捐财的作法更是让这些原本亲善的邻里们渐渐变得更加穷凶极恶起来。那一天,当我用卖掉两捆干柴的五文钱为养父买到药材回来之后,却看到他带着惊恐之极的表情,满身血污地躺在冷冰冰的地上。这个我惟一的亲人,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
    当时的我处于一种很奇怪的状态之中,没有怒发冲冠,也没有疯狂莫名,我非常平静地在别人兴灾乐祸地眼神中一家家跪拜,终于凑够了钱将养父收敛,然后静悄悄地于当夜离开了那个生活了十几年的村庄,一路北上巨鹿——经过打听,我知道,那里是“大贤良师”亲自布道,出现最频烦的地方。
    一路历尽辛苦,什么能让我有气力行动,我就吃什么;什么能够让我继续走下去,我就做什么。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是你们让我一无所有,那么我就竭尽所能,让你们休想安生
    然而,当我地在饿晕过去醒来之时,极为意外地见到“大贤良师”正在我面前不远打量着,只凭着那双眼睛,我就很奇怪的笃定了他是不是一个坏人——对于我或者许多人来说。
    大贤良师很亲切问我们饿不饿,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在有过热腾腾的饭食之后,又问我们愿不愿意跟他学本事,帮助天下所有像我们一样的穷苦之人。
    “你们中表现最好的,可以成为我的关门大弟子。”
    直到现在,我都能清楚地记得大贤良师,我后来的师尊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那温和的模样。
    放下胡思乱想的心思,我作了暂且静观变化的决定。由于养父的教导,我读了不少书,还写得一手好字,很快便脱颖而出。大贤良师实现了他的诺言,正式地收我为关门弟子,传授武艺、医术。
    至于道术,已成为我师尊的大贤良师笑着告诉我或许世间有得道高人会,但他平日间使得却是些小技巧、障眼法,能治病救人,还是靠得医术。对于师尊的那般推心置腹,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我真正的确信了他是个很好的人,之前我们一家所糟遇的那些“坏人”是害群之马,败坏了太平道的名声。
    为了不给师尊增添烦恼,手中有了权力的我悄悄地派人回到了我的故乡,不仅狠狠报复了那些恶邻,同时也将养父母重新找了个风水宝地合葬。
    解决了心中一直以来的疙瘩,我全无牵挂地追随师尊。
    但是,随着太平道传播范围的迅速加大,我渐渐发现专程前来,经常拜见师尊的人多了起来,次数增多,然而师尊脸上长久以来的温和笑容却渐渐的少了。但在我的面前,师尊发自内心的笑意却是不时流露出来。
    我知道师尊渐渐变了,但他依旧对我如同亲生子嗣,这一点师尊亲口说过,他成了家,却没有后代,有我没有丝毫做作的数年服侍,他对我比对自家两位弟弟还要觉得亲近。
    当时的我迷茫了,这是上天特意给我的恩赐,或者是补偿吗?于是,我终于完全放下了往日的仇恨影响,全心全意帮助师尊“解救”更多的受苦百姓。
    大事将起之前的准备阶段,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情况出现了,师尊所收的一位记名弟子贪图富贵的泄密,让还未准备好一切的我们仓促起事,经过这件事以及后来战事的渐渐不利,我明显感觉到师尊又变了,哪怕是我,虽然没有被怀疑而审问,也是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见到师尊真正的笑容。
    虽然竭尽全力,但是实力差距太大,再加上内部的一直不稳,最终,当初意气风发的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师尊弱于走到了面临官军重重围困,不得脱身绝境的地步。
    官军嘻笑怒骂,污言秽语,只为逼得师尊放弃死守与他们出城决战,这种侮辱使得师尊怒不可抑同时,使他的性格更是发生了急变,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身为弟子,看着满身伤痕,于无人时不自觉潸然泪下的师尊,我当时感觉胸中绞痛不已。
    我以为将与师尊同下黄泉,所以当时没有多说什么,仅仅是在随后的战斗中用武器,用身体,用一切去帮助师尊抵挡敌人的伤害。
    伤势加重,流血过多的我最终晕了过去,再醒过来后,却意外地发现了师尊正在身边,我们并没有在战场之内,因为听不到任何战场特有声响。另外还有一位仙风道骨,如同传说中神仙那般气质的老者。师尊沉声告诉我,那是师祖,自号“南华真人”
    大难不死的我,当时没有心思去想为什么师尊表情没有半分高兴,后来等师祖离开后,师尊平静地告诉我,师祖救了我们,却不许他再入世间,余生便得在这个叫做泰山的大山之中度过。
    有过“经验”的我知道,师尊绝不甘心这般默默无闻,他想报仇雪恨但我想想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安度余生,似乎也是不错的结局,便也定心下来,想找机会劝劝师尊。
    但是,只凭着两年之后一次装作无意的试探,为了不影响我们亲若父子的关系,我放弃了规劝想法,从那以后只是默默地照顾师尊起居,听从他的安排作事。
    或许是对我们的表现满意,师祖对于我们的管束也渐渐放宽了,师尊开始能够自由于山中活动,而我,更是被师祖认可为天华门第二代弟子之首,能够出入这个秘密山门的任何一处。在我们师徒二人合作谋划之下,在师祖不知不觉中,开始笼络了大批门内对于现状不满的“同道”弟子,而对于外界的消息也是渐渐灵通起来。
    虽然口上不曾说明,但我只从师尊的脸色更加深沉的变化中,就猜到随后的时段之中,大势变化都没有我们可以利用插足之处。直到我偶然间听到师祖闲谈,提到接任幽州剌史的刘晔却是我们天华门中师祖亲传弟子之首,以“青龙”为号,师尊知晓后,立即意识到转机可能就此出现。经过详细打探,我们终于清楚了师祖与自家师弟赌约之下,产生的五位弟子身份。
    虽然得到了这等重要情报,但当时内有师祖的依旧强势掌控,外则因为幽州当时情况并不算好,所以我们一直没有行动,就这般一边继续麻痹师祖,一边持续关注幽州动向。
    如此认真之下,刘幽州扩张发展过程中的真正实力,自然瞒不过我们这般一直关注着的“有心人”。
    时间来到了辽东将平,河北大战在即时候,敏感地觉察到这是最佳甚至是惟一可行机会后,师尊终于动手了。他利用师祖的不备,毫不犹豫定下用毒之策,再有早已归心,心有所“望”的门中内应,不出意料地成功。
    作为师尊最信任的人,我当然在场,当天看到一切的我骗不了自己的内心,我厌恶这种行为,同时为师祖感到可悲。
    但是,我告诉自己——在这个世上只有别人亏欠我,我不欠任何人,只要师尊能过得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至于能真正作到完全的无动于衷?当时的我不会去想。
    后来我先赶到了幽州,交接之后成为了天华门暗线布于这里的最高首领,负责谋划中最重要步骤的准备与安排。
    原本以为刘幽州,也就是安平王即便再厉害,只要小心些,顺利完成任务问题不大。事实上前期确实没有出现意外,早就借着三年前机会混入的内线确认达成目的,然后我便给正奔走四处,基本完成计划外试探接触的师尊发去了消息。
    后来,仅仅是第一轮的试探过后,因为我的疏忽,我和师尊都被安平王用重兵围困起来。
    之后两次的接触谈话,令我自以为久经磨练,绝不会再有改变的内心数次波动,安平王的应变,强势超出意料之外,哪怕是我和师尊知道他本身并未中毒之后的表现,都那么令人无法想像这世间竟真会有这等人物出现。
    一番对答,我敏感地发现师尊是否是明智地感到安平王不在他的掌控之中,而终于失去信心,最后又变动了心思,提出了那个看似根本无法完成的赌约,而我更意外的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安平王会一口应下。
    两年?简直是说笑而已,哪怕只是用走,别说两年,就是三年大军行动也休想走完神州大地
    不为其它,只为安平王这个为了家人不顾一切的做法,我心中就自然生出一股敬佩之情。
    被师尊留下作了“人质”,我并没有任何埋怨想法,反而很是理解安平王的坚持与苦衷,于是,师尊走了,我成为了幽州集团中一个特殊的“客人”。
    安平王并没有太过限制我的自由,甚至我若愿意,还可以参加非绝密级别的商谈会议,有专人“陪同”下去城内任何一处闲逛。当然,只能听,不能与人交谈,不能有任何多余可能引起“误会”的动作。
    初时还感有些兴趣的我,很快便觉得烦恼起来。没人与我说话,知晓内情的文臣武将那不无敌视,仇恨的眼神,随着时间的延长让那孤独缠身,几欲疯狂的感觉愈加明显。
    而这时,安平王意外地召见了我,他告诉我若是不习惯,其实可以选择写“日记”,将心底的郁结全数付于纸上,这样会好很多。
    听过解释,我自觉得每天写“日记”还不如将我记事以来重要之事先列下要紧之处,然后默像下于心中补充,不会有泄密危险,又能达到排除孤寂目的,若以后有机会和时间,真正自由了再来补全,岂非也是一桩妙事?
    于是,心里有了寄托,情绪稳定下来的我,开始真正用我的理智、客观用旁观者的身份认真地观察身边的一切。
    随着时间的延长,对于安平王的敬佩也与日俱增,他治下子民生活的富足安康,属下文武或亲若兄弟,或忠心耿耿地效命,以及对不幸中毒的家人隐瞒真实情况,每日从不中断的陪伴看望……
    好几次,我都几乎忍不住将心底秘密吐出,想这位生平仅见的真正“好人”不再纠结。
    没错,我心中一直藏着一个师尊都不曾知晓的秘密——其实我是知道师尊所用百毒散的真正配比,因为先期整个配制过程,以及后来的数次使用,都有我的经手,再加上偶尔间从师祖处看到全部配方,排除掉师尊故意混淆视线的其它药材,于是,这个资料就渐渐清晰起来我不知道自己是何种心理,虽然自信师尊不会用那等手断对付我,但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影响下,我还是悄悄留下了一份解药。
    原本安平王已决定在3月25日出兵河北,但是因为师尊的出手,为了完成约定,安平王不得不从长计议,直到四月五日这十天之内,每日里都在与心腹之人商议对策。
    凭着我对安平王“出道”以来经历的了解,能猜到他原本出兵计划却是借袁绍,曹操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之际吞并河北,然后用五到十年时间消化其地,积聚起足够实力之后,再以绝对实力扫平四方,一统天下。如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显然得用些非常手断才有成功可能。
    或许我心中未必没有好奇安平王能否创造奇迹,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想法,这也是我不会将秘密说出的原因之一吧,有时我会如此自嘲想道。
    以我原本知晓,以及在幽州看到的消息结合可知,现时袁绍与曹操胶着数月,一方军力充沛之极,一方早有准备,守城优势明显。正面碰撞之下,袁绍损兵三万多,曹操一万余,两方皆是疲劳不堪,
    据说这数月间,曹操军中有谋士程昱等建言出奇兵突击,烧毁袁军粮草,则此战立胜。而袁绍方面也有谋士许攸建议组织强军夜袭,毁掉曹军营中存粮,然后用全部兵力围困,从此奠定胜局。
    有安平王随口解释,我很快清楚了其中不为人知的内幕,比如两方主帅此时都是各有顾忌:若是袁绍此人没有幽州集团虎视在侧,而是完全据有幽燕等河北之地,没有后顾之忧,只怕依其优柔寡断性格,骄傲自满,疏忽大意不是不可能;而相地的曹操则是因为袁绍的谨慎小心,估算到几乎没有成功可能,便也不作无谓损失。
    袁绍有心想调生力军鼓舞士气,却又怕抽调之后安平王趁虚而入,故而原本决战心思有了动摇,听谋士相劝,有了留下一半兵力牵制曹操主力,自领一半兵力攻略兖州腹地,断曹操根本想法。
    所以,当得知袁绍打算之后,曹操更坐不住了,不惜动用幽州训练出,暂时只能单线联系,他手中仅有的三只信鸽三次催促安平王派兵解围。
    刚好安平王此时似乎也已经计划妥当,所以拖延十日后,幽州出兵二十万由安平王亲自统领,正式通告天下,讨伐“目无天子,犯上作乱”的袁绍。
    我想了想,心有所动下抱着试试看想法请求同行参战,没想到安平王居然同意了,而且是在他身边作“亲卫”。我不知道他内心那时如何想像,只觉得自己对他敬佩之意更深一层。
    而后来亲眼见到的一系列,更是让这种情感再次脱变。   
卷九:河北争锋 第十一章 记事(下)*免费
    卷九:河北争锋第十一章记事(下)*免费
    (杯具了,连大结局一共有一万五千多字,没法一章发,今天这一万多字免费,明天大结局有五千字另发。)
    我是庄凡,也是幽州王刘晔五百亲卫营中一员——除了手上没武器,与别的亲兵没有太多区别。
    至于我用在这里的称呼,是没有错的,因为建安四年四月八日,原安平王接到了天子诏书:封幽州王,镇守幽州,在封地之内,有独。立军政权。
    这个旨意来得很奇怪,因为凭我的猜测,许昌那位被控制的皇帝没理由会下这个基本承认安平王出兵理由的诏书。但事实摆在面前,无论程序,规格,用玺都没有错误,我不得不在当时接受了这个奇怪任命的实现,反正头痛的不是我,不是吗?
    不可否认,从接到诏书,原本就士气高昂的幽州军团更是士气上升到极点。据我所知,原本幽州的改革是在幽州王强力推动下强行进行,这使得相当部份出钱出人的士族们暂时屈服之余,未必便没有担忧忐忑心理。
    如今天子大魄力之下,幽州王有了明正言顺的封赏权力,他们终于可以放下最后一层顾虑,转而被大战之中极易获得的军功所代表的权力,财富所吸引,开始全力支持幽州王的“平南统一”大业。
    短短数日间,幽州再扩军五万,与前时不同的是,这些军士多数来自于士族家兵或者直系子弟,稍作整训,很快便能形成一定战斗力。
    心底稍计算下,我突然发现自己原本认为根本不可能达成的平定计划,未必便真没有希望。
    四月十五日,第一批二十万大军起拨,幽州王亲任统帅,麾下先锋平南将军吕布领并州军团,征北将军张飞,征南将军赵云,镇东将军典韦,镇北将军太史慈各领步,轻骑,重骑,弓兵军团,赵明、李政调任亲兵营正副统领随军出发。
    二十七日,吕布绕任丘城而过,三千轻骑破袭高阳,因敌方准备不足,城内守兵不足千人,城外营地五千步卒反应不及,仅半日间便被攻克城池,余敌纷纷逃散,少数逃往北方易京、或散入民间,多数逃往河间,亦或邺城腹地。
    而这一天,幽州王军队主力刚好抵达任丘城下。
    稍作休整之后,于当日下午便开始攻城,我亲听幽州王吩咐大军第一仗,需求速胜,不要顾忌浪费。于是,四百辆重型霹雳投石机发力之下,仅仅一个时辰,任丘北,东两处城门破碎,城墙多处塌陷。士气大振下张飞将军指军步兵军团攻城,终于在天黑前攻占城池,并且肃清余敌。
    第二日,幽州王下令开官仓,以分粮为酬劳为利,以大军武力为胁,征城内民夫与部份兵卒协力,只用一日时间,便将城防完全拆毁。
    后大军继续向河间进发,五月四日,大军至于河间。
    行军过程中,经过打探知晓此处为袁绍重点经营,有兵力五万余人后,幽州王下令调赵云轻骑军团北上,援助先锋吕布,先攻易京,再转而攻击中山国。
    我很不明白幽州王为什么会这般调动,如果说拿下易京,可完全解除后顾之忧,那么再攻击盘据于中山一带的黑山军主力,多少便有些招惹数方,成为众矢之的感觉。
    见到大军暂时只是重围河间而不攻,我找机会询问了幽州王,他的回答令我十分尴尬和意外——
    “拜令师所赐,此时天下间并无与孤有共同利益者,为求尽速结束战争,惟有以实力胜之。既然现时各方势力与我而言皆是敌手,那么表现出无人能单独敌对强势,使得对手们为求生存暂结为盟,合并实力再来决战,便是惟一能够短时间内成功方法。”
    原来如此,听完的我不仅明白了其中缘由,更是第一次清楚地发现相对于幽州王这般超卓人物,我自己那点本事,顶多算是有点小聪明,却是上不得台面。
    然而就凭着我的能力,也能猜出如此作法之下,哪怕幽州本身强盛之极,面对诸侯联手,胜负之数也仅在两可之间。若是再有其它变数掺杂,结果就更难说了。
    这一刻,我清楚地明白若不是师尊这个变数出现,若是再给幽州王三到五年时间,这个世道,没有万一,而是必然将会被他顺利统一。我想起少时那一段极短暂的,不用担心温饱,每日都能享受养父母关怀的日子,心中更有些不明的滋味交替出现。
    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还是出了些偏差,令我都不能评价它们对于幽州王来说,究竟让他该庆幸,还是该郁结。
    大军围城十余日,每日间轮换操练,士卒们都憋着一股气想要在敌人大军来临之际一逞身手,拼上性命换取功劳前程。然而想像中的敌人始终没有来,而河间城内的敌人也从刚开始的虽惊不乱变得死气沉沉,无论如何挑衅,连敢于回应喝骂的都没有。
    直到后来大战落幕,我才明白其中始末。
    原来,当幽州王出兵河北,破高阳,任丘,易京,奔袭中山消息被急送到正在乌巢坐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