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今天你在想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在想如何成为储君,你的目标仅仅是一个大秦的储君。”宝鼎的口气再度严厉,“我很失望。”
扶苏愧疚无语。
宝鼎伸出手,戳戳扶苏的心口,“你记住,牢牢记住,你是大秦的储君,你是帝国的皇帝,你的目标是如何做好大秦的储君,如何做好帝国的皇帝。从这一刻开始,一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为止,你要始终如一、每时每刻的去思考,去努力,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你的目标。”
扶苏再次致礼,感谢叔父的教诲。
“我曾对你说过,要经常给你父王和母亲写信,你写了吗?”
扶苏急忙点头。
“从今天开始,你在信中要告诉你父王,你在想什么,你正在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做。你要让你父王了解你成长的过程,了解你的心,了解你的思想,了解你的一举一动,而不是让你父王从他人那里了解到你正在为了夺取储君之位而绞尽脑汁。”
扶苏骤感窒息,一股寒意从心底涌出,情不自禁地连打几个冷战,冷汗更是“唰”地冲了出来。
宝鼎望着他,给他思考的时间,给他冷静的时间。
扶苏豁然顿悟。自己差点给身边的人害了。叔父为什么让自己独立?因为自己已经是大秦的储君,已经是大秦未来的王,所以叔父让自己独立,让自己证明给父王看,自己正在不断成长,自己正在锤炼思想,自己有能力治理王国。但自己在身边那些贪婪之辈的诱惑下,不知不觉走上了歧途,竟然整天沉迷于争权夺利,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了,最终将害了自己,让自己一无所有。
扶苏流泪了,懊悔不已,跪拜在地,“叔父,我错了。”
宝鼎让他哭,让他牢牢记住自己的错误。帝国的皇帝考虑的是帝国的未来,是帝国的长治久安,而不是凌驾于帝国之上,甚至为了一己之私利而置帝国利益于不顾。
扶苏擦去了眼泪,正襟危坐,继续聆听叔父的教诲。
“你是谁?”宝鼎问道。
“大秦储君。”扶苏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帝国未来的皇帝是谁?”
扶苏挺直腰杆,自信满满地回答道,“是我”
宝鼎满意点头,“接下来你打算干什么?”
“主导五国谈判,维持中原稳定。”
宝鼎再度点头,“谈判不重要,利益瓜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北方战场上必须取得连续胜利,否则中原危机必定再度爆发,所以秋收之后,你向咸阳请求,率军攻打燕国。燕国拿下来之后,那个地方将成为大秦第一个封国,你是大秦第一个封国的封君。随后你与公子将闾联手稳定北疆。北疆稳定了,我们将一起南下再战中原。”
“记住,你是中土之主,现在是,将来也是。”
=
=
=
' '
第354章 何时打燕国
第354章何时打燕国
宝鼎渡河北上,于邯郸再会王翦。
“我很难相信,你竟然在一个月内化解了中原危机。”王翦感叹不已。
“各取所需而已。”宝鼎不以为然地摇摇手,“如今危机依旧,不过暂时压制而已,若想彻底扭转危机,必须赢得北方战局。”
王翦明白宝鼎的意思,他轻轻叹了口气,“可惜河北一时三刻恢复不了元气,无法给大军提供更多的粮草,而关西、荆宛距离燕地又太过遥远,粮草武器在运送途中的耗费太大。前线粮草不足,导致我们无法在攻燕的战斗中投入更多兵力。”
宝鼎面露笑容,“上将军先前不是说十万军队足矣嘛,怎么现在又担心兵力不足?”
“远征作战对粮草的需求量非常大,但目前情况下咸阳显然无法满足大军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速战速决,而若要速战速决,兵力的多寡至关重要。”
宝鼎明白了老王翦的意思。
中原危机被强行压制下去之后,咸阳和关东诸国都会把目光转到北方战场。北方战场就两个,一个是代北,一个是燕。无疑,所有人都知道秦国下一个目标是燕国。
燕国在河北方向有长城和大河两道险阻,其军队数量虽然不够庞大,但因为常年与大漠北虏诸种作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其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否则也不会总是想着南下河北,甚至数次乘着赵国伤痕累累之际出兵攻击。但燕国的运气比较差,先是遇到廉颇,接着又碰到李牧,再后来又被八十多岁的庞煖打得“满地找牙”,南下扩张一次也没有成功。燕国运气差,总是打败仗,却并不意味着燕国就是羸弱不堪,可以任人宰割。
燕国在生死存亡时刻,会毅然放弃辽东辽西,从两地调集精兵全力戍守京都。
攻燕一战假如久拖不决,秦军在北方战场上就是两线作战,这时候被强行压制的中原危机必定再度爆发,齐楚两国必定再度合纵攻打中原。
宝鼎之前曾向王翦提议,攻燕一战由代北秦军和河北秦军实施两路夹击,但事实上宝鼎的建议有些异想天开。
代北贫瘠,山高路远,自身财赋严重不足,而长途运输又困难重重,秦军没有充足钱粮,只能被动防御,但匈奴人就像一群穷凶极恶的野狼,虎视眈眈地盯着猎物,逮到机会就一哄而上,拼命撕扯,当你奋勇反击的时候,它又一哄而散,逃之夭夭。这种情况下,代北实际上没有能力两线作战,没办法配合河北方向的秦军攻打燕国。
一个月前,王翦就对攻打燕国持有异议,但当时他对宝鼎迅速解决中原危机没有太大信心,所以也没有重视,现在宝鼎的中原策略出来了,宝鼎在中原的整个布局与北方战局的发展密切,也就是说,今年冬天必须攻打燕国,而且还要一定取得胜利,他就不得不慎重对待了。
攻打燕国最理想的策略就是秦军从代北和河北两地实施两路夹击,但现实很残酷,这一策略基本上可以归结为纸上谈兵,根本不现实。
“速战速决就一定取决于兵力的多寡?”宝鼎笑着问道。
王翦看了他一眼,把案几上的一幅卷轴打开。这是燕国的地形图,有山川要塞,画得非常简单。
宝鼎低头细看。
王翦手指地图说道,“这是燕国的都城蓟。在它的南面就是广阳郡。广阳郡通过长城和大河两道险阻与河北接壤。”
王翦的手指在地图上的广阳郡中心位置划了一个圈,“这块地方叫督亢,土地肥沃,是燕国的粮仓。假如燕国竭尽全力固守长城,燕王喜发动全**民戍卫王国,就像当你赵国的平原君率领邯郸军民死守邯郸一样,那么燕人凭借督亢之粮,完全有能力把我们阻挡在长城之外。”
督亢?宝鼎知道这个地方。历史上荆轲刺秦,为了接近秦王政,他出任燕国使者,代表燕国向秦国敬献督亢地区的地图,所以督亢这个地方在历史上还是颇有名气。只是宝鼎还是第一次听说督亢是燕国的粮仓。
宝鼎到这个时代比较短,前期关注西北疆,后来经略中原,开拓西南,现在又全神贯注于代北,还真的没有仔细了解过燕国。不过现在他要了解了,他的目标就是马上杀进燕国,吞并燕国。
督亢就在燕国长城后方,燕军将士取粮方便,同时,如果长城深陷,督亢必定丢失,燕都蓟城必定被包围,那燕国就完了,所以督亢可以起到提高燕军士气的作用,迫使燕军不得不浴血奋战以保家卫国。这种情况下十万秦军从长城方向攻击燕国,正如王翦所说,正常情况下还真的打不进去,兵力的确不够。
既然正面攻击难以奏效,那自然就要想其他办法,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与代北秦军配合,两路夹击。
宝鼎正在想着两路夹击的事,王翦的手指也指向了地图上的太行山。
太行山以南是燕国的都城蓟,以北就是上谷郡。上谷郡与代郡相邻,两郡的界限就是修水河和治水河。
治水河源自代北西南端的句注山和管涔山之间。这条河先是东西流向,经雁门到代郡,然后在涿鹿突然转弯,由北向南穿过太行山,经燕国流进大海。修水河源自阴山东南麓的九十九泉一带,由北向南流进代北,在涿鹿城的东南部与治水会合。
从地图上看,修水河和治水河就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起自阴山东南麓,终于大海,其在太行山以北的部分正好就是赵国和燕国的边界,现在是秦国和燕国的边界。燕国长城的西北端就终止于修水河的野狐岭。
王翦的手指顺着这条“直线”移动,停在了野狐岭。
“这是燕国长城的野狐塞,其北部就是澹林人。”王翦说道,“代北有三胡,楼烦之胡、澹林之胡和林人之胡,几百年来这三胡一直是齐赵燕三国的强敌。从赵武灵王开拓代北开始,这三大胡一部分臣服于赵国,还有一部分不断迁徙,先后被匈奴人所征服。现在我们在雁门山、雁门水一线的主要对手就是澹林人。”
王翦的手指下移。
“野狐岭以南、修水河以北这一带是纲成人。逐鹿以东则是屠何人。在治水和太行山这一带是独鹿人。纲成、屠何、独鹿是上谷郡三大胡,燕国戍守上谷边界要塞的军队主要由这三大胡组成,其人数虽然比不上代北军,但凭借两条大河和诸多要塞,完全可以阻挡我们的攻击。更严重的是,假如这上谷三胡打开野狐要塞,把澹林人放进来,那我们试图由上谷南下攻击燕都的计策也就彻底失败了。”
这些事情宝鼎比较清楚,王翦所担心的还是代北秦军无法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摆脱出来,无法与河北秦军形成夹击之势。
“从上谷方向翻越太行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军都陉。军都陉地势险要,燕国在此筑有居庸塞,此要塞有南北两个隘口,易守难攻。”王翦的手指在停在地图上的居庸塞,眉头深皱,“假如代北秦军杀到这里,距离燕国都城蓟只有两百余里,燕国会不惜代价予以阻击,这可以吸引和牵制一部分燕军,可以帮助我突破长城,但现在的问题是,你有多大把握杀到居庸塞?”
宝鼎考虑了一下,说道,“我至少有五成把握。”
王翦不相信,但武烈侯屡创奇迹,或许他真的有办法在代北迅速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赢得代北战场的主动权。
王翦沉思不语。他是秦国的上将军,是秦军的统率,是秦军在北方战场上的最高指挥,攻打燕国的策略由他制定并报奏咸阳,假如他在攻燕一事上和武烈侯产生分歧,对整个局势的影响非常大。
武烈侯急于攻打燕国,但现在的的确确不是攻打燕国的最好机会,秦军实际上也不具备远征燕国的条件,最起码在粮草的供应上就难以为继。
“冬天到了,匈奴人肯定要发动攻击。”王翦担心地说道,“代北未必有能力两线作战,还是请武烈侯三思啊。就目前形势来看,把攻打燕国的时间推迟到明年春天或者夏天是最为稳妥的,一举而下的把握也最大。”
宝鼎摇头,否决了王翦的建议。
一个月前他试探过王翦,王翦没有明确答复,可见王翦对攻燕有太多顾虑,现在中原危机暂时解决了,但王翦依旧顾虑重重。王翦的顾虑是有道理的,秦军主力一旦攻燕受阻,带来的必定是中原危机的再度爆发。
宝鼎这次并没有彻底解决中原危机,他不过是利用秦国吞灭赵国的余威镇慑了齐楚两国,暂时把危机压制下去了,暂时赢得了咸阳对代北的财赋支持,而若想让咸阳持续支持代北,宝鼎就必须长时间压制中原危机,如此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吞灭燕国,再给齐楚两国以镇慑,迫使两国不敢轻易攻击中原。
宝鼎一门心思经略代北,为此他甚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积极发动对燕作战。宝鼎的这种做法符合他一贯行险赌博的风格,但在统一大势已经不可阻挡,在咸阳政局的发展已经有利于本利益集团控制朝政的时候,王翦不愿意冒险。他要等一等,看一看,不打没有把握的仗,确保始终控制主动权,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中原决战不能拖延。”宝鼎说道,“齐国有四十年的积累,君臣有称霸之野心,对中原、河北等地一直虎视眈眈,而楚国如今君臣齐心,元气恢复的速度会非常快。三年是极限,三年内,齐楚肯定要联手再打中原,而我们在三年内能否击败匈奴人,稳固代北局势?”
王翦对此不以为然。当初宝鼎离开咸阳的时候,和秦王政有十年之约,但当时相信大秦可以在十年内统一中土的人根本没有,现在同样也是寥寥无几。统一大业不仅仅是吞并六国诸侯这么简单,还存在一个本身国策调整以便与中土统一相适应的过程,这内外之事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统一大业就难以完成。
武烈侯的大一统理念的核心就是如此,这也是他积极推进国策变革的理由和原因,但现在他似乎正在走上一条歧途,他过于重视北疆,过份夸张了匈奴人对中土的威胁,把未来南北战争的重要性提高了一个甚至超过统一大业的高度,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王翦等本利益集团成员,还是咸阳中枢,对宝鼎的“代北策略”都不看好,认为他过于自信,急功近利,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宝鼎估计代北策略五年将有小成,十年就有显著效果,但十年的巨大投入将对统一大业造成何种影响?统一大业会不会因此而延误甚至停滞不前?
宝鼎急于攻打燕国,显然是想用事实告诉咸阳,“代北策略”的实施实际上有利于推进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将军,距离冬天还有几个月,在这几个月里,你一边竭尽全力恢复河北农耕,一边大张旗鼓准备攻打燕国,把燕国的主力吸引到长城一线,至于今年冬天是否攻打燕国,我们暂时不做决定,好不好?”
宝鼎主动退让。他能理解王翦,老秦人走到这一步不容易,王翦不想看到老秦人一夜间再被打回原形,所以他求稳,这也无可厚非。指望说服王翦,陪着他一起“疯狂”,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事。
王翦同意了,“秋收之后,河北应该可以给代北以有限的支援了。”
“河北暂时不要考虑支援代北的事。”宝鼎说道,“上将军还是集中河北的力量做好攻打燕国的准备,支援代北的事我已经向中原、东南两地的军政官长们做出了求助请求,另外晋中三郡也会全力支持。只要代北人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我们有信心熬过最艰难的一年。”
两人在攻燕一事上取得一致意见后,随即商讨建封国的事。
“我改变想法了。”宝鼎说道,“这一次我们转徙百万人口于代北,导致代北对咸阳的依赖大大增加,代北因此变得愈发被动,所以我仔细权衡后,第一个封国还是在燕建立吧。代北在没有拿出战绩之前,公子将闾封君的难度比较大,假如我强行威逼咸阳,必然会给代北带来不利影响。”
王翦微微点头,意识到宝鼎突然改变谋划,要在燕建立第一个封国,十有**是公子扶苏的立储一事又出波折。楚国阳文君熊岳被杀,东南熊氏再露锋芒,这肯定对公子扶苏问鼎储君不利。
“长平侯领封国?”王翦问道。
“目前我没有更好的办法。”宝鼎说道,“扶苏身边的人要换一换,请上将军多加注意。离开中原前,我已经警告了扶苏,并嘱咐他几个月后再回河北。”
“欲速则不达。”王翦叹道,“既然武烈侯如此谋划,那不战则已,一战则必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把攻击时间往后推一推岂不更好?”
“我要防备咸阳宫,而咸阳宫也肯定有所动作。”宝鼎说道,“这次咸阳宫不但未能重创熊氏,反而让熊氏乘势露出锋芒,你以为咸阳宫会善罢甘休?还有,公子高这次可以说是锋芒毕露,公子将闾也在代北建功,诸子争储的危机正在一点点显露,你以为咸阳宫没有警觉?所以,我们不能让扶苏回咸阳,相反,我们要把扶苏送到更远的地方,推到更高的位置,一次次胁迫咸阳宫在立储上做出让步,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我们的谋划。”
王翦望着宝鼎冷峻的面孔,不禁暗自苦叹。你们兄弟俩大打出手,必然要殃及池鱼,不知道这一次是大王再占上风,还是你的行险一搏再给咸阳宫以打击。
“武烈侯,你可曾想过,这样一来长平侯可能就此失去问鼎储君的机会,从此偏居东北,再也无法回到咸阳。”
王翦不得不提醒宝鼎。
宝鼎冷笑,“事情越来越复杂了,但越复杂,对我们来说机会越多,而对咸阳宫来说,却无处不是陷阱,我倒要看看,他到底会跳进哪一个陷阱。”
王翦脸色微变,眼里掠过一丝紧张,“武烈侯,事情越复杂,失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宝鼎闭上眼睛,脸上露出深深的疲惫。
“有时候,失控并不是坏事。”宝鼎低声说道,“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失控的方向。”
=
宝鼎回到代北。
武烈侯信守诺言,两个月内果然返回代北,这让代北人惶恐不安的心总算定了下来。
宝鼎飞速赶到平城行辕,向代北军政官长们详细阐述了中原局势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北方战局的变化。
“我们必须马上打燕国。”宝鼎对众人说道,“我打算在冬天发动进攻,但上将军考虑到诸多难题,在攻击时间上犹豫不决。”宝鼎说到这里,目光从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你们给我一个答案,何时打燕国?”
=
=
=
' '
第355章 出塞作战
第355章出塞作战
代北现在太困难了,三十万秦军和一百多万代北人因为粮草武器的严重短缺,不得不被动防御,陷入匈奴人和燕人的夹击之中。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武烈侯强行实施代北策略,代北军民一边与敌人奋勇作战,一边修整要塞,垦荒屯田,同时还要接纳和安置从河北转徙而来的近百万人口。代北本来就难以为继了,而垦荒屯田和人口转徙更是让代北雪上加霜,战争、死亡、饥饿和灾难叠加在一起,让代北濒临崩溃的边缘。
现在必须让代北人看到希望,必须让代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样才能让代北人顽强坚持下去。所以,代北的军政官长们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把匈奴人赶出雁门,扩大代北人的生存空间,让窒息中的代北人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所以,他们对攻打燕国没有兴趣,也没有攻打燕国的任何想法,他们的敌人是匈奴人,他们要击败匈奴人,把匈奴人赶到阴山脚下,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年冬天,代北都能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凭借着有利地形和三十万将士牢牢守住代北。
为此,他们对武烈侯抱有很大的信心,他们期待这位屡创奇迹的天才在代北再创奇迹,力挽狂澜,然而,武烈侯让他们失望了。武烈侯首先是大秦第一权贵,其次才是主掌代北、河北两地军政大权的官长,武烈侯始终把政治博弈放在第一位,北方战局始终是其进行权力斗争的工具。
代北的当务之急是击败匈奴人,而不是去攻打燕国,但武烈侯为了影响咸阳政局,主导国策变革的方向,竟然置代北危机于不顾,在这个艰难时刻耗费代北的力量去实现其政治上的意图,这令代北的军政官长们非常失望。
如果说迁徙人口是为了加快垦荒屯田的速度,代北人还可以接受,毕竟这是为了代北,现在苦一苦可以换来将来的巨大利益,但攻打燕国能给代北的现在和将来带来什么利益?
司马锌、桓炀、羌廆、杨端和、王贲、蒙恬、章邯、司马断等人理解武烈侯目前的处境,虽然心里不赞成,但也没有公开反对。他们要维护武烈侯的权威,也要始终如一的支持武烈侯,这关系到代北的镇戍。但司马尚、野狐、青狼等代北人不能不说话,不能不反对,他们首先要维护代北人的利益。
司马尚出言劝谏,“武烈侯,匈奴人就在苍头河,就在金河山,就在雁门山,距离我们最远不过两百余里,最近的只有几十里,这种形势下,我们固守山川要隘都困难重重,哪有实力去打燕国?”
司马尚不好指责宝鼎的计策是胡扯八道,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各个方面做出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代北在未来一年来根本不存在攻打燕国的可能。
宝鼎很有耐心的听完了,然后再一次问道,“请你告诉我,我们何时可以打燕国?”
“把匈奴人赶到阴山脚下。”司马尚也不客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是代北可以攻打燕国的最低条件。”
“那我们何时才能把匈奴人赶到阴山脚下?”宝鼎追问道。
司马尚叹了口气,无奈说道,“最起码要等到明年夏天,也就是代北可以收获夏粮,垦荒屯田有了初期效果之后。”其实这个条件很难达到,垦荒屯田是一个长期工程,没有个三五年看不到成绩,指望辛苦一年就能收获“果实”无疑异想天开。
“你希望我们何时击败匈奴人,把匈奴人赶到阴山脚下?”宝鼎继续问道。
“当然是现在。”司马尚苦笑道,“如果咸阳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粮食和武器,我们现在就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