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寡妇清死的时候,始皇帝筑台纪念,这说明当时的隗状还是大秦第一权臣,但在始皇帝崩亡的前几年,大秦的第一丞相变成了冯去疾,左丞相也就是第二丞相变成了李斯,关东系在中枢里占据了绝对优势,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假如隗氏代表了当时的豪门贵族和保守势力,李斯代表了当时的寒门贵族和激进势力,双方随着南征、北伐、“焚书”、“坑儒”等一系列事件,隗氏和他所代表的保守势力遭到了重创,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公子扶苏因为犯言直谏,被秦王政赶出了京城,到北疆做监军去了。
    事实上这代表着大秦的王统之争更趋复杂,以致于政治风暴不断。秦王政明知自己老迈了,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继续拖延储君的册立,这是为什么?难道当时朝堂上对立的两大势力当真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从秦王政驾崩,李斯发动沙丘之变,扶苏自杀,咸阳掀起一阵阵的血雨腥风,秦二世历三年而亡的帝国崩溃过程来看,当时大秦朝堂上的矛盾的确激烈,对立势力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追究其原因,肯定与秦王政以雷霆手段强行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制有直接关系。
    秦王政之所以不立储,公子扶苏之所以做不了储君,保守势力和激进势力之所以你死我活,说到底就是政治理念不同,治国方略不同,对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应该就是帝国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矛盾爆发,帝国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已知历史进行反推,公子扶苏的政治理念显然与秦王政不一样。隗氏及其背后的保守势力不但在朝政的控制权上与激进势力分庭抗礼,还积极谋划王统,扶植公子扶苏,试图在公子扶苏继承帝国王统之后,完全控制朝政,摧毁激进势力,变革高度集权的国策。
    既然从已经历史推出的结论是公子扶苏和隗氏将在未来结成联盟,与秦王政抗衡,那么随着宝鼎改变了历史,公子扶苏和隗氏是否还会像原有历史上一样在政治理念上与秦王政背道而驰,在朝政上与咸阳宫正面抗衡?
    历史的改变或许可以改变历史人物的命运,但未必能改变历史人物的思想。宝鼎决定赌一把,就赌公子扶苏和隗氏的政治理念与秦王政不一样,这样在关键时刻,在秦王政的高度集权的治国方略已经严重危及到公子扶苏继承王统和豪门贵族生存下去的时候,他们会倒戈,会背弃秦王政,转而与自己再度结盟。
    所以为了未来的大计,宝鼎不想也不能在这时候与隗氏撕破脸,相反,宝鼎应该利用琴氏的特殊身份和琴氏左右逢源的生存方式,让琴氏继续承担两者之间的“斡旋”角色,充分展现出琴氏的价值,为双方下一次的合作打下“基础”。
    =
    唐仰出现在卓氏的豪宅里,与琴氏家主和大匠琴唐相见。
    今日唐仰的身份地位已经不一样了,不管在封君府还是在太傅府,他都是身居要职,论权势也就仅次于长史赵高,论爵位也已经进入“卿”的行列,算是炙手可热的一个人物。出府之后他代表的就是武烈侯,此刻他突然出现在卓府,等于传递出一个明显的讯息,蓼园的大门并没有对琴氏完全关死。
    隗清和琴唐暗自高兴,与唐仰相谈甚欢。
    曾几何时,唐仰还要倚仗琴氏的帮助才能在军中混个小吏,隗清和琴唐更是高高在上,他只能抬头仰望,而如今乌鸦变凤凰,鲤鱼跳龙门,双方不仅对坐论交,琴氏更要倚仗他的帮助才能进出“蓼园”,才能在今日的危机中让琴氏更好地生存下去。
    感慨归感慨,不管双方心理上发生什么微妙的变化,这一刻都要正视现实,该斗争的时候还是要斗争,该做交易的时候还是要做交易。
    酒宴结束,卓氏把他们请到了一座幽静的小院,闲谈几句便找个借口悄然避开。
    此趟代北之行让琴唐焦虑不安,他非常珍惜与武烈侯的情谊,更看重与蓼园的合作,但政治上的博弈让双方突然间变成了对手,一切都颠覆了。琴氏是巴蜀巨贾,同时也是巴蜀力量的中坚,琴氏始终依赖政治而生存,一代代人经过了无数风雨,不过这一次的危机最为可怕。现在正是中土局势最关键时刻,进一步便上天,退一步便坠地,而琴氏的命运与中土大势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有覆灭之祸。
    “武烈侯知道你来吗?”
    琴唐这句话问得突兀,也问得太直接,但他做为长辈,在唐仰面前有心理优势,值此危急关头,也顾不上许多忌讳了。
    唐仰笑着点点头,“没有他的首肯,我岂敢过来?”
    隗清和琴唐互相看看,眼里同时掠过一丝喜色。
    这些年来,琴氏对武烈侯可谓尽心尽力,义无反顾地为武烈侯“冲锋陷阵”,虽然武烈侯给予的回报也同样惊人,但面对这份实实在在的交情,即便成了对手,武烈侯也终究没有拔刀相向。看看关东系大员姚贾、顿弱、尉僚等人的下场,就知道武烈侯对待敌人的手段有多么狠辣,假如武烈侯要打击琴氏,以双方之间的合作程度,武烈侯只要挥挥手,就能让琴氏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武烈侯是否有意参加中原决战?”隗清问道。
    “当然。”唐仰以十分肯定的口气说道,“武烈侯在北疆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尽快结束统一大战,尽快实现中土的统一。”
    琴唐叹了口气,“武烈侯的条件太高,咸阳不会接受。”
    “咸阳虽然在中原战场上打败了,但插进武烈侯背后的那一刀太深,武烈侯又岂肯善罢甘休?”唐仰看看隗清,又看看琴唐,忍不住还是把心里的愤懑发泄了出来,“隗氏的选择当真正确?在隗氏看来,中土统一后,是不是就没有战争了?老秦人是不是就要急剧衰落了?”
    隗清和琴唐都望着唐仰,面露苦色。这种决策上的事,琴氏对隗氏的影响力甚至还不如陇西李。
    “隗氏应该到北疆来看看,看看大漠有多大,看看长城有多长,再看看大草原上有多少匈奴人的帐篷。”唐仰嘴角微撇,鄙夷地说道,“隗氏鼠目寸光,这一次的选择可谓大错特错。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们,武烈侯之所以急于结束统一战争,就是因为大漠形势正在急剧变化,匈奴人的统一步伐越来越快,南北战争一触即发,但以中土的力量,即便击败了匈奴人的入侵,最多也就是坚守长城,若想主动出击,远征大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所以,战争还会延续下去,老秦人不会衰落,相反,他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大。”
    唐仰摇摇头,目露嘲讽之色,“隗氏妄自尊大,以为他的倒戈可以改变咸阳政局,以为武烈侯失去了他的支持,失去了熊氏外戚的支持,就无法抗衡咸阳宫,但事实却给了他迎头一棒。”
    “中原决战打败了,咸阳怎么办?还不是要请武烈侯和武成侯联手出击。你们可以想像一下,齐楚两国虽然打赢了,但损失太大,假如二次决战马上开始,我大秦再度集结几十万大军展开攻击,齐楚还能抵挡得住吗?武烈侯和武成侯赢得了决战,完成了中土的统一,功勋盖世,完全有实力抗衡咸阳宫。”
    唐仰冷笑,“隗氏不自量力,竟然要与武烈侯做对手,竟然在武烈侯的背后下黑手,现在如何?自酿的苦酒自己喝,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纯粹是自寻死路。”
    隗清和琴唐神色凝重,沉默不语。
    这一次隗氏的决策没有错,选择的时机也非常好,无奈老天爷不给面子,中原决战竟然打败了,结果形势颠覆,咸阳陷入被动,隗氏苦不堪言。好在武烈侯没有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否则咸阳和隗氏更是颜面扫地,威信大失。
    看到唐仰肆无忌惮地抨击隗氏,隗清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琴唐不得不大声咳嗽了两下,提醒唐仰收敛一点,不要太过猖狂。不管怎么说唐仰都是琴氏子弟,过去也是巴蜀系,也是在隗氏这棵大树下生存,不要因为今日的成就就忘了本。
    唐仰发泄了一通,心情爽快了,也就闭上了嘴巴。这段时间他常常受到同僚的嘲讽,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今天见到隗清,这腔怒火根本忍不住。
    “咸阳已经估计到武烈侯要变革二十等军功爵,但咸阳不可能让步太多。”琴唐试探道,“封君之上再建王,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不可能了。”唐仰说道,“但咸阳为了阻止变革,肯定要混淆视听,比如在爵秩等级上做文章,以凸显武烈侯有割据称霸之心。武烈侯为了防患于未然,干脆提出封君之上再建王,就是警告咸阳,不要挑战他的底线。”
    “武烈侯的底线是什么?”隗清乘机问道。
    唐仰笑了起来,“咸阳当真不知?武烈侯在爵秩等级的变革中,其原则就是重建世袭。”
    隗清和琴唐再度沉默。两人离京前,隗状曾与他们做过一番交谈,隗状当时说得很清楚,中枢已经估计到武烈侯要胁迫咸阳重建世袭,而重建世袭的结果就是武烈侯将赢得寒门军功贵族的支持,武烈侯将因此进一步控制军队和地方,武烈侯的实力也将膨胀到一个可怕的高度,这是咸阳绝对不愿看到的事,所以咸阳试图阻止,至于如何阻止则取决于武烈侯的底线。
    “重建世袭的阻力应该是最小的。”唐仰继续说道,“重建世袭符合各方各阶层利益,不过利益有大小而已。”
    这句话就没有说服力了。唐仰支持重建世袭,是因为他是寒门军功贵族,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当然支持,而对于君王,对于宗室、外戚、对于豪门贵族来说,他们本来就控制着王国的权力和财富,制度是他们制定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比例也是他们制定的,即便是二十等军功爵制度,某种程度上也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这一点给予寒门贵族的利益不过是商鞅从他们手指缝里抠出来的。
    这个时代的中央集权制还没有到达后世的高度,各种集权中央的制度也尚在起步阶段,所以世袭制实际上是一直存在,而且在统治阶层的治国理念中根深蒂固。秦王政和他的追随者们如果要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就必须彻底摧毁世袭制。只要世袭存在,就必然阻碍中央集权。
    武烈侯偏偏抓住了咸阳的要害,利用合适的时机,毫不犹豫地拔剑相击。
    =
    =
    =
    '  '
第384章 不归路
    第384章不归路
    隗清和琴唐日夜兼程返回咸阳。
    右丞相隗状得知两人已经回到兰苑,连夜召见,询问代北之行的经过。
    隗状在听完隗清和琴唐的述说后,思考了很久,沉郁的眼神渐渐变得明亮起来,隐隐约约还带着一丝喜悦。
    武烈侯建议,尊秦王为“皇帝”,在封君之上建王爵,这个意思很好理解,“分封”实质化、规模化,这是对中央集权制的否定。
    唐仰代表武烈侯拿出了妥协的底线,在二十等军功爵上重建世袭。虽然武烈侯并没有直接提出重建“世卿世禄”制,但一旦把世袭制融入二十等军功爵制,那么爵秩等级制度必然会在未来走向“世卿世禄”,可以预见未来的大秦肯定是世家政治,是门阀政治。世家门阀政治与分封制相结合,必然导致中土分裂。
    武烈侯的政治理念也是大一统下的中央集权,但他对中土形势的发展有自己的分析和预测,对统一后的中土形势较为悲观,为此他的国策变革策略的基本精神是“保守”,实现高度中央集权的步伐谨慎而缓慢,很多国策根本就是历史的倒退,不但不能推进中央集权,反而会遏制和阻碍中央集权。
    然而,局势发展到这一步,秦王政和中枢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武烈侯的政治理念已经改变了,虽然武烈侯依旧高举着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大旗,在名义上和中央保持一致,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背离中央,正在向分裂大秦摧毁统一大业的方向发展。
    “在二十等军功爵上重建世袭,可以激励军队士气,确保中原决战的胜利。”
    琴唐看看到隗状一直凝神沉思,屋内气氛压抑,忍不住开口打破了沉默。
    “如何世袭,如何最大程度地遏制世袭所带来的危害,这个主动权完全控制在咸阳手上。”隗清轻声说道,“我认为武烈侯的条件完全可以接受,否则他恐怕也没有把握打赢中原决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隗状面无表情,慢悠悠地说道,“这是唐仰的条件,不是武烈侯的条件。”
    隗清和琴唐相视苦笑。武烈侯有必要欺骗他们?隗状的疑心病是不是太重了?
    “没有武烈侯的首肯,唐仰根本不敢乱说话。”琴唐急忙辩解道。
    隗状微微皱眉,”你们没有听懂我的话?”
    隗清和琴唐目露疑惑之色。
    “武烈侯既然叫唐仰传递他的想法,为什么还要当着你的面提出在封君之上建王爵?”隗状望着隗清,两眼微微眯起,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威胁而已。”隗清紧蹙黛眉,仔细想了一下旋即感觉不对。
    武烈侯当着她的面提出在封君之上建王爵,肯定大有深意,而不仅仅是威胁咸阳。武烈侯的用意是什么?以此来挑起宗室和豪门贵族的贪婪,让他们一边积极推动重建世袭制,一边寻求分封诸侯?假如宗室和豪门权贵联手抗衡咸阳宫,咸阳政局必定混乱,秦王政和中枢也就无暇对付武烈侯了,但咸阳政局混乱,无疑不利于中原决战。
    想到中原决战,隗清顿时有所感悟。
    中原决战打赢了,齐楚两国败亡,大秦疆域更大,封国会更多,宗室的实力会膨胀,与此同时,功臣们尤其豪门功臣绝不会满足于现行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案,他们也要封君,也想拥有封国,有条件的世袭制根本满足不了他们对权力和财富的攫取**,于是宗室和豪门功臣们就有了共同的利益诉求。宗室有封国,豪门功臣控制着军队和地方,这两股强大的力量一旦联手胁迫咸阳,咸阳怎么办?
    武烈侯在这个时候提出尊秦王为“皇帝”,在封君之上建王爵,绝不是威胁咸阳,而是他对咸阳提出的条件,在中原决战打赢后必须给予他的利益,否则中原决战会无限制地拖延下去。
    我统一中土,建功立业,你成了中土之主,开创空前伟业。我喝汤,你吃肉,但这汤是浓是淡,你就掂量着办了,假如欺人太甚,难说我就不会砸了盛汤的釜鼎,让你“鸡飞蛋打”一场空。
    琴唐也想明白了,抚须而笑,“或许,中土将重现大隗国。”
    隗清暗自吃惊。
    隗状摇摇头,眼里露出一丝不屑之色,“你们就看不透这层迷雾?”
    想错了?隗清和琴唐相视无语。武烈侯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你们应该比较了解武烈侯。”隗状说道,“我想知道,在你们眼里,武烈侯是个什么样人?”
    隗清和琴唐的心神已经乱了,感觉隗状的问题过于广泛,无论怎么回答似乎都不是正确答案,所以干脆不说了,等待隗状自己解答。
    “武烈侯抱负远大。”隗状继续说道,“或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他在蛮荒长大,他初到咸阳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幼稚,而现在,他的行事风格越来越理想化,说得难听一些,就是自以为是,也可以说是纸上谈兵。”
    隗清和琴唐面面相觑,两人万万没想到,武烈侯在隗状的眼里竟然如此不堪。
    “武烈侯和大王的治国策略实际上如出一辙,都是要法治,都是要高度中央集权,唯有如此,中土才能实现永久的统一,才能实现永久的和平。”隗状说到这里,眼神深邃,面色凝重,似乎有所感触,接着他轻轻摇手,好像要把心中的某些东西丢弃而去。
    “大王的方略是正确的。”隗状慢条斯理地说道,“若想统一中土,若想长治久安,分封和世袭必须彻底摧毁。中土几百年战乱的根源,就是源自分封和世袭。分封导致了分裂,而世袭导致君权不振,故周八百年而亡,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所以大王要在统一之后坚决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武烈侯的方略是错误的。武烈侯坚持在统一之后,以稳健的方式,以过渡之策,一步步地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他的理由非常充分,即便是大王和中枢也被他的理由所说服。但武烈侯忽略了一个事实,人性贪婪,面对无法抵御的利益诱惑,人会变成野兽。”
    “在我看来,武烈侯的国策变革策略本身没有错误,但用来推动这个国策变革策略的人无一不是贪婪之辈,这些人会利用武烈侯的国策变革策略,利用他所拟制的一系列过渡政策,把统一后的大秦推向分裂之路。”
    隗清和琴唐豁然顿悟。隗状几句话就拔开了他们眼前的迷雾。武烈侯的确是个理想化的人,他有抱负,但他实现抱负的方法是错误的,相反,秦王政以雷霆手段打击所有对手,坚决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明知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隐患也毫不妥协退缩,就是因为他知道大秦没有退路,只有高度中央集权才能确保统一,只有把分裂中土的所有可能彻底摧毁,大秦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但是,隗氏呢?巴蜀人呢?难道他们就不想分封和世袭?不是,他们是豪门贵族,他们对权力和财富的攫取**非常强烈。他们也渴望统一,但他们渴望的是从统一中获取巨大利益,其中最渴望的就是分封,就是重建诸侯国。
    “或许你们对我前期的做法有意见,但现在呢?现在你们知道了我的目的,你们还有意见吗?”
    隗状用力挥动了一下手臂,颇有些意气风发。
    “崛起之路非常艰难,需要一个完整的谋划。”隗状继续说道,“我在关键时刻背弃武烈侯,不过是谋划之一。继续结盟武烈侯,对我们的壮大已经没有帮助。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完全正确。今日我们已经获得楚系大部分力量,无论是未来君王还是后宫,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大王现在的实力更为强悍了,但大王和武烈侯之间的斗争也因此愈发激烈,这时武烈侯不得不打赢中原决战,以功勋来壮大宗室和老秦人的实力,然后联合他们共抗咸阳。如此一来,中土可以迅速统一,宗室和老秦人的实力会飞速膨胀。”
    “转折点就在中原决战之后,就在中土即将统一之刻。”隗状的眼里露出一丝兴奋之色,“宗室和老秦人会不遗余力地重建分封,武烈侯根本无力阻止。宗室和老秦人在外,我们在内,内外联手,可以轻松击败咸阳宫,那时即便大王和武烈侯携手抗衡,也无力回天。”
    隗清感觉窒息,脸色有些苍白。
    琴唐喜形于色,他的思绪已经随着隗状挥动的手臂飞到了未来,仿佛看到了分封诸侯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武烈侯已经察觉到了危机,但他非常自信,以为自己可以控制局势的发展。”隗状说道,“他要尊大王为皇帝,要在封君之上建王爵,要在二十等军功爵上建世袭,试图在中原决战之前实现他的国策变革方案,以此来赢得寒门官员的支持,牢牢控制军队和地方,继而确保决战后的统一大局。”
    “这个办法的确不错,可惜,他和大王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而咸阳各方都在谋算着瓜分统一后的中土,所以,武烈侯必然失败。”
    隗状的这番话给了隗清和琴唐极大的冲击。
    原来他们看到的都是“迷雾”,而迷雾背后的真相竟然如此可怕。他们距离权力核心还是太远了,前一刻他们还在为琴氏的生存而挣扎,但这一刻他们已经面对即将开始的瓜分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的盛宴了。
    “武烈侯自寻死路?”隗清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以隗状的意思,宗室、老秦人和楚系都在利用武烈侯,但武烈侯岂能没有对策?秦王政又岂肯束手就缚?
    “或许你觉得匪夷所思。”隗状说道,“但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大王和武烈侯联手镇制,其威力之大完全可以摧毁一切。”隗清的声音有些颤抖,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她似乎闻到了浓烈的血腥味。
    “决战结束后,武烈侯就身不由己了。”隗状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微微上扬的嘴角处更是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厉,“你以为他能置身事外?失去了宗室和老秦人的支持,他还有什么?他自己就是宗室,他就是宗室的魁首,他就是中土最大的诸侯,而中土的再一次分裂,始作俑者就是他,他是大王最大的仇敌。”
    隗清无言以对,脸色愈发的苍白。
    “我请你们去代北,就是想最后确定一下我的推测。”隗状指指隗清和琴唐,“你们去巴蜀,竭尽所能为中原决战提供粮食和武器。如果决战打不赢,谋划尽数落空。”
    琴唐忍不住问了一句,“决战胜算如何?”
    “正如你们所说,无论是咸阳政局还是北方形势,都不允许武烈侯战败中原,所以,此仗必胜。”隗状的语气坚定有力
    =
    深夜,咸阳宫的御书房里灯火通明。
    秦王政和隗状、冯劫、蒙嘉、李斯等几位中枢大臣正在商讨爵秩等级的修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8 1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