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逆天-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朴见郭荣神色淡然,想来自己刚才说得那些东西,郭荣私下必定思考过得,于是,他继续说道:“王爷,以在下之见,现在还远远没有到挥军北上、整顿夏州的时候。这第一嘛,定难军像藩镇一样,政权、军权、财权甚至人事权都尽在李氏一族的手里,俨然已是国中之国,可是,定南军并没有明显的反叛行动,朝廷出事无名。第二,党项人弓马纯熟,定难军节度使辖地虽然不大,可是兵力充足,李氏在夏州主政四十多年,在党项族人中颇得人心,要打下夏州并不容易,没有两三年的准备恐怕不容易对付夏州;第三,形势并不允许我们长时间的包围夏州,这党项人不容易对付,一旦开战,不可能快速的攻克夏州,精兵强将顿守在坚城之下,南方的楚,北方的契丹一旦合兵入侵,咱们大周就难免疲于应付了。第四,咱们大周的心腹大患在于南方的楚国,北方的契丹,而定难军不外乎是皮肤之癣,不可因小失大啊;第五嘛,就关中的形势而言,定难军地方狭小,又不好打,打下来之后获利又少,犹如鸡肋一样,要真的想扩张势力,倒不如把目光投向蜀国。蜀国号称是天府之国,内政混乱,军队**,可以一战而胜,等拿下了蜀国,在北上也不迟啊。www。”
“王先生所说甚是,不过,党项族人分散在庆州、鄜州等地,这些地方有毗邻夏州,如果……我怕夏州李氏在这些地方闹事啊,如果庆州等地一旦落到李氏的手中,咱们可就养虎遗患了。”
“王爷所虑甚是,也正因为如此,在下才请王爷移民充实庆州等地啊,以我看来,庆州等地虽然有党项人出没,可是,这些人名义上是党项族的,可是却又各自的部落,这些部落之间别说并无相互统一,甚至相互之间还有仇怨,所以,李氏想煽动这些地方的党项人为其所用,可能性并不大,在要严加防范就可以了。相对于庆州等地而言,灵州这个地方,却是至关重要的,灵州东面是夏州的定难军,北面是契丹军,西面是不服王教的党项部落、甘州回鹘等,只有东南面与大周相连。灵州三面换敌,可是却不容我们放弃。灵州牢牢的掌控在我们手里,那么定难军就被迫龟缩在夏、银、宥、绥四州,它即无力北上对付契丹,也没有西进对付西面游牧民族,壮大自己的机会,一旦灵州失守,那么定难军就可能从一个皮肤之癣,变成另一个心腹大患了。”
“李一兴不会公然和我们作对吧?”郭荣怀疑的问道,他当然知道灵州的重要性,灵州不仅是日后大周挺进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还是遏制定难军的重镇,可是,现在定难军并没有明显的反叛迹象,李一兴恐怕不敢进攻灵州。
“王爷,有些时候并不一定是要自己出手才能拿下灵州的。”王朴低沉着说道。在他看来,由于灵州(今宁夏银川南面)的地理位置,中原王朝对灵州的救援能力有限,而且周围的游牧民族,对灵州又都是虎视眈眈的,要对付灵州,法子可多了。
果然,郭荣脸色也是一沉,他也明白了王朴的意思,定难军当然可以不用亲自出兵了,如果他想对付灵州,大可以派人煽动灵州西面的党项部落对灵州进行不断的骚扰,由于灵州距离中原王朝的核心地区比较远,派救兵也好,运粮草也好,都很麻烦,时日久了,中原王朝疲惫了,说不定就放弃了灵州,到那个时候,定难军就可以自己出手抢夺灵州了,再退一步讲,就算朝廷不放弃灵州,可是灵州被党项部落攻破了,而李一兴趁机而入,打着维护朝廷的名义,派兵驱逐入城的党项部落,把灵州掌控在自己手里。到时候,朝廷是向李一兴讨要灵州呢,还是将灵州赏给李一兴呢?
郭荣暗暗打定了主意,要把灵州完全的掌控在手里才行,要高筑墙,广积粮才对。郭荣说道:“既然如此,不如让匡胤去,高怀德也是良将,不过勇猛有余、机变不足。匡胤去了,不仅可以震慑定难军,甚至可以西出攻击,收复河西走廊,有了哪里的天然草场,咱们就有了一直强大的骑兵,对付契丹就更有胜算了。”
“赵将军是良将不假,可是以他一人之力对付西面的党项、回鹘恐怕不太容易吧。”王朴心里闪过赵匡胤那张桀骜的面容,嘴上有些犹豫的说道。其实,他并不是不相信赵匡胤的能力,既然要加强灵州的防御,那么灵州驻兵两万人应该是正常的。如果赵匡胤手里真的有两万人马。对付西面那些并不团结的党项人,说不定,他还真有可能把河西走廊给收复了。到时候,万一他尾大不掉,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他一个人确实不太容易,灵州这个地方是个四战之地,不过咱们既然要抢着个先手,就要把灵州好好的经营起来,给他足兵足粮,我想他应该能够守住灵州的。再说,在关中也没有办法练习骑兵,正好让他去灵州练习骑兵吧。”看样子郭荣对赵匡胤颇有信心。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王朴心里一颤,可他知道郭荣对赵匡胤非常的信任,也不好再出言反对,反而说道:“攻取陇右在即,赵将军未必肯常驻灵州啊。呵呵,地方苦点,赵将军恐怕不会在乎,可是总不能打仗,赵将军恐怕会不太高兴啊。”
“呵呵,王先生说得有道理啊。匡胤别的都好,就是喜欢打仗。恩他要是知道自己在灵州练兵,咱们却南下攻取陇右。他恐怕会日日请战的啊。”郭荣笑道。
王朴也是一乐:“到时候,可有得烦了。”
第28章 请君入瓮
第28章请君入瓮
郭荣受命充塞关中之后,立刻就上书朝廷,请求将赵匡胤等大周军队的中层将领调往关中,帮他实施练兵事宜。郭威似乎也知道练兵不易,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于是,远在兖州当节度使的赵匡胤就被任命为禁军马军指挥副使,带着随从从兖州想关中进发。由于史虚白是个读书人,再加上年纪也大了。为了让史虚白少受颠簸之苦,赵匡胤让人做了一家宽大的马车。自己和史虚白坐在其中,一边赶路,一边商量事情。
车辚辚、马萧萧,一路行来,风平浪静,地方治安状况比起后汉的时候,已经好上了许多。只不过到了河南境内之后,这官道之上,不断的有人拖家带口,向着关中缓缓走去。
这情况赵匡胤早就心中起疑了,虽然他知道朝廷已经任命自己三哥郭荣全权负责移民工作,可是,这移民是个大工程。数十万百姓吃喝拉撒睡的,样样都要花钱,而且这百姓到了之后,就算能及时种上粮食,可要等粮食丰收至少还要七八个月啊,这七八个月的时间吃什么?更不要说,住的房子,穿的衣服了……这些事情没有一个完备计划,贸然移民可是会出乱子的。而且前几日赵匡胤刚刚接到柴荣的信,所自己正在正定计划,赶在八月底之前,进行迁移工作,在十月迁移完毕,不耽误农活。
所以看到百姓西迁,而且是像逃难似的西迁,赵匡胤心中的疑问是越来越大,他忍不住派人询问了逃难的百姓,方才得知:“契丹要南下,这些百姓是为了逃难,可是南边的边境已经封闭,不允许百姓南下,所以,他们只能向西逃”,得到了这个摸不着头脑的消息,赵匡胤心里咯噔一下。www。虽然说,现在有节度使头衔的人很多,他在里面不算什么拔尖突出的,可也算是地方上的大员了,类似于兖州地区党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了。朝廷的公文,他还是看了的,最近压根就没有什么契丹大举南下的消息。浮现在他心头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有人在煽动百姓。
见赵匡胤下车听了军士的禀报,再上车之后,脸色就一直阴沉不定,一旁的史虚白笑了:“这些百姓是自发西迁的吧?”
“哦,”赵匡胤狐疑的看了眼史虚白,笑了:“先生如何知道?”
“晋王颇具贤明,他要是动员官府力量迁移百姓,那会如此混乱啊?你看看这些百姓拖家带口的,走在路上又是如此的散乱,一看就知道是没有人组织。按理说,这么大的迁移活动,怎么可能没有官府出面呢,而且充塞关中迁移应该是豪族啊,而不是一般的寻常百姓。更可况路上这些人更像是逃难的。”
“迁移豪族?”赵匡胤一愣:“那些豪族在当地有家有业的,恐怕不会同意迁移吧。”
“昔年汉武帝,有了控制关东之地,就强行迁移关东豪族十万人入关。这迁移豪族有个最大的好处,豪族比较富有,迁移过程中不需要官府花费多少金钱,而且豪族迁走之后,他们所拥有的大批土地,就可以由官府组织出卖给地方的百姓,让稍有积蓄的老百姓都能有块地,即打击了豪族的势力,又便宜了百姓,何乐而不为呢?”史虚白笑道。
“可是豪族既然是地方的名门望族,这……这恐怕不太好迁移吧。”赵匡胤怀疑的问道。让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背井离乡,只要稍微有点承诺,那些百姓应该会踊跃参加吧,毕竟已经很惨了,最惨,还能惨到哪里去。你让那些有家有业的豪族,跑到鸟不拉屎的地方重新再创业,恐怕没几个人会干啊。
史虚白扇着扇子,笑了:“王朴王先生计谋颇多,我们正好看看这次他到底是怎么个迁移的法子。”
赵匡胤善于打仗,对这民政却不太明白,他谦逊的问道:“史先生,这还有什么区别吗?”
“有,将军,这里面的区别打着呢?迁移豪族的好处就是,豪族有钱,不用官府花钱而且让豪族所在的地方,重新分配了土地,让百姓心向朝廷,说得直白点,有点劫富济贫的意思;迁移贫苦百姓就不同了,朝廷要大把大把花银子啊。可是,任何政策都是要和当时的形势相联系的,刘邦治蜀宽松,诸葛治蜀严明,可是,他们都得到了当时蜀人的认同。这就他们明喻形势的原因。现在天下动乱,关中之地大片大片的荒芜了,可是关东之地,还不是有大批的荒地,如果在当地好好的分配一下,那么就基本上可以让大部分人有土地耕种了。可以说,如果现在天下太平的话,根本就不需要移民。而现在之所以要移民,是因为关东之地,很快就要沦为战场了。徐州马贼横行,而沿海则海盗猖獗,这只不过是我们大周和江南的楚国第一次交锋而已,快则一年,慢则三年,周楚之间必然是大战连连,楚国拥有这山河之险,西有秦岭余脉、东有淮河,更可况,楚国行军崇尚进攻,向来是戳戳逼人,这战场想必是怎么也打不到楚国的地盘上的。因此河南之地,恐怕就要收到兵锋的殃及了。”
“这么一来,河南的这个产粮区就没有了,陛下充塞关中,就是想复兴关中,让关中作为大周的后援地。所以,陛下要迁移百姓。如果迁移豪族的话,豪族势力强大,而天下又纷纷扰扰,说不定有些人就会铤而走险,和楚国、契丹勾连,里应外合,这么一来,天下可就乱了。”史虚白继续分析道。
“什么?那……那我赶紧写封信给三哥,免得他征召豪族啊!”赵匡胤有些着急。
史虚白一笑:“这封信,您不能写。将军给人的印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长于军旅而短于民政,您现在写这个东西,可就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恕我直言,晋王贤明,王朴多智,他们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您完全没有提醒的必要。”
“既然不迁移豪族,那就只能迁移平头百姓了,可多年征战的结果,让老百姓们多多少少都有一块地。再加上乡土之情,也不是轻易可以放弃的,所以,迁移百姓的难度也很大啊。哎……与其苦口婆心的劝说百姓,还不如请君入瓮,让百姓自己来。”史虚白笑了。
“请君入瓮?”赵匡胤眼睛一亮,他顿时明白了,流言就是这么产生的。
第29章 驻兵灵州(1)
第2章驻兵灵州(1)
史虚白微微一笑,岔开话题,道:“陛下和朝廷充塞关中,以关中制关东的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惜啊,时移世易,今天的形势和前汉、李唐想必,已经是大不一样了。单单想仿效前贤的样子,治理关中,恐怕很难成功的。”
赵匡胤心中暗赞自己三哥计谋高超,竟然使用这种流言的方式来迁移百姓,听了史虚白的话,赵匡胤不由自主的瞧了这老头一眼,见史虚白手扶短须,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赵匡胤思索了一下,说道:“先生担心关中地近蜀国,忧虑蜀国出兵骚扰关中,影响屯田的计划吗?”
史虚白笑道:“恩,将军所言极是,朝廷屯田关中,为的就是想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着力开发出一个后援地,关中之地没有契丹、楚国这样的大敌,可是,周围却又小敌无数。关中之南没有汉中,之西没有陇右、陇西,之北没有夏州、银州,少了周围这些重镇扶阙,关中看似安稳,却是暗藏激波。”
“那依先生之见,在关中屯田岂不是失策了吗?”赵匡胤眼睛翻了翻,一丝似喜似忧的眼光一闪而过,也许是武将出身的缘故,赵匡胤对屯田关中并不很在意,或许,在他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屯田关中是什么好的对策。如果他是皇帝,如果他能执掌着大周的天下,那么与其费心费力的搞屯田,不如巩固河南之地,接着挑选精兵南下,渡过淮河和楚国争夺淮南之地。www。当今天下三强,从军事实力上来看,契丹为最,大周次之,而楚国明显是最弱小的。既然楚国弱小,再加上楚国刚刚夺得淮南,民心并不一定归附,这个时候,如果周军的大军南下,渡河跨江,楚国未必就是大周的对手。赵匡胤对军事很热心,在他看来,大周有不下二十万的河北百战精兵,而楚国的精锐部队充其量也不过十万,绵长的大别山、淮河一线上,楚军军队虽多,可大部分都是李唐的降兵,那些降兵根本就是摆设,没有什么战斗力。周军南下很有可能一鼓作气,击溃楚军淮南部队,夺得淮南。
可惜,前一阵子楚国戳戳逼人的军事动态,让大周朝廷上下心有余悸,不敢南下,当然,更重要的是,楚国新得淮南,可是大周也是刚刚立国,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对地方上都是有所防范的,这个时候,没有人敢提议起兵南下的。
“呵呵,莫非将军心中是想南下攻楚吗?攻楚却是是一招好棋,不过也是一招险棋,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棋啊。皇上未必看不到这一点,可是楚国不是纸糊的,一旦在淮南打败,不管是刘崇还是契丹人,甚或是楚国,都会出兵攻周的。藩镇叛乱,强敌入寇,到时候大周可就必败无疑了。”史虚白对赵匡胤比较了解,此人长于军事,短于政务,在战略上绝对是当世难得的大将,可是政治上还是有些稚嫩。
史虚白点到为止,不再讨论现在攻击楚国的事情,毕竟这事基本上就属于天方夜谭,在大周确定了充塞关中的政策之后,无疑是放出了一个明显的政治信号:民政优先。以经济建设为主,适当注重国防建设。史虚白接着分析充塞关中的政策道:“赵将军,充塞关中是不是失策之举,有两点是很关键的。”
现在的赵匡胤对民政还不算上心,直接询问道:“是那两条啊?”
“第一,要让老百姓安心,民心安,则百业兴,民心不安定,那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第二,要让朝廷安心,毕竟正在中原,制衡天下是大周将来的必然要做的,与契丹、楚国这样的强国为敌,如果不倾尽全力,又怎么可能有必胜的把握呢。如果才能做到这两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关中真正的安定下来,不再受周围实力的威胁。”
“安全?”赵匡胤眼睛一转,他很快就明白了史虚白的意思,他笑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三哥练兵之后,就会南下攻蜀吗?蜀军孱弱,三年前我们就曾交过手,他们根本就不是咱们的对手,大举南下攻克了蜀国,占有了成都,关中的形势就会立刻好转起来。”
“呵呵,将军你想的太简单了,蜀军孱弱,蜀国弱小,国君昏庸,政治不清,可是,蜀国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攻下的,如果我们攻击蜀国,那么楚国必然会出兵救蜀,有了楚军的干扰,我们想灭掉蜀国可就不容易了。不过,我说得安定关中,不是指夺得蜀国,而是直夺取蜀国的陇右一带。同时打痛蜀国,让蜀国闭关锁国,独坐蜀中,不敢轻易出兵,这样我们就达到目的了。”
赵匡胤呵呵大笑:“好啊,这么一来又有仗可打了!不过仅仅拿下陇右,不足以维持关中的安全吧。”
“那倒是。所以还要取陇西,还要守灵州。”史虚白说道:“南下攻蜀,西占灵州,这两件事将军不可能同时占有的,不知道将军是想攻蜀呢,还是守灵州呢?”
“我不过是一个武将罢了,要说心里话,我自然是想南下攻蜀了。这战功毕竟要大一些嘛。”赵匡胤略微思索了一下就说道。
“呵呵,将军这么想就差了。南下攻蜀不外乎陇右的那几个州县,而西守可不仅仅是守城而已啊。晋王要练兵必然是分马步军的,而步军十有**就在永兴附近,而马军则很可能会在灵州练兵,毕竟那地方是天然的大草原嘛。练兵、练兵,可不能只练不战,灵州以西有党项、回鹘等民族混战不已,而且那些人多有不服王命者,将军可甚是讨伐之。党项、回鹘各个部落之间互有仇隙,如果巧加挑拨,一万马军足以横扫河西走廊了。灵州以西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等地土地肥沃,听说有不少汉人和党项人在哪里种地。如果将军占领整个河西走廊,扩大了骑兵部队,那功劳可比攻取陇右还大的多啊。”
第30章 驻兵灵州(2)
第30章驻兵灵州(2)
夕阳西下,青山绿树在阳光的斜照下,只留下一道道狭长的身影。蝉鸣减退,倦鸟归林,唯有渭河在涓涓东流。一切都是那么安然静寂,唯有十里长亭处,金戈明亮,军旗飘舞。
“七哥,三哥正在十里长亭等着您呢?”远处永兴十里迎接的石守信笑呵呵的向赵匡胤介绍道。
赵匡胤迎着彩霞,眯着眼睛仔细的向永兴方向打量了几眼,隐约可见远处有群人正在翘首盼望,赵匡胤的心不禁一动,眼中不仅闪出郭荣的身影,这个给他的印象是慷慨激昂的,是处事贤明的,有信义,有担当,从天福九年相识以来,战马邑、破宿州、收凤翔……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在他脑海里不断的闪现着,这兄弟之情也好、钦佩之情也罢,都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就可以区分开得。
在距离长亭还有百米的地方,赵匡胤翻身下马,抓着缰绳一步步走了过去。若是过去,赵匡胤十有**会直接骑过去,可现在不一样了,郭荣贵为晋王,整个大周朝廷除了大皇帝郭威之外,只有郭荣这么一位王爷了,当然史弘肇等人的“郑王”,不能算,人都挂了就是封他个皇帝当当,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郭荣满面春风,他早就看到赵匡胤下马步行而来,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赵匡胤离开关中的时候,正是父亲请兵清乱党的时候,当时政局不安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可赵匡胤毫不犹豫的听从自己的指挥,出关帮助父亲。现在,转眼之间已经一年多了,官位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是两人的地位却是完全不同了。www。
郭荣等赵匡胤走了一半的时候,也迈出脚步带着王朴等人迎了上去。
“末将,赵匡胤拜见晋王殿下!”赵匡胤纳头便拜。
郭荣一把扶着赵匡胤的手臂,上下打量了几眼,说道:“七弟快起来,你现在可比过去壮实了不少啊。这官大了些,怎么胆子反而小了呢?不管官位怎么变化,我还是你的三哥啊,你我兄弟之间何须如此啊?”
王朴也在一旁凑趣道:“晋王这几天是天天盼着赵将军到来。将军一来,军队、将领全都齐备了,练兵之事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等着开张大吉了。”
赵匡胤笑道:“王先生过誉了,小将不过是三哥帐下的一个小卒,三哥让我打到哪里,我自然就打到哪里啊。”
“走,回城去,寡人设宴为你接风洗尘。”郭荣一手拉着赵匡胤,一手一挥,指挥着众人回到了晋王府。
不说酒宴上的热闹,等酒宴结束之后,郭荣将赵匡胤、王朴两人挽留在王府之中。赵匡胤心知这有点急性子的三哥是准备找自己来商量练兵的事宜的。
果然,等郭荣送走了宾客,回到书房直接对二人说道:“七弟,想必你也知道了,陛下命愚兄负责充塞关中的计划。可目前的关中局势并不稳定,外在的威胁很大。对国内来说,征讨兖州、击溃河东,藩镇的将领基本上被轮换了一遍,政局是稳定的,可是关中四边的小毛贼们,向来不服王教,关中贫瘠之事,他们都想方设法捣乱,如果关中一旦再次复兴起来,恐怕这些人会蠢蠢欲动啊。”
“那就打,不说打得他们心服口服了,至少要让他们心痛,让他们知道咱们大周不是好惹的。”赵匡胤大咧咧的说道,似乎这出兵作战就像吃饭喝酒那么简单。
郭荣呵呵一笑,他点了点头:“对,就是一个打字,光靠两张嘴,是谁都不会害怕的,只有流血,打得他们肉痛了,他们才知道厉害。不过,七弟,你觉得咱们打谁才合适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