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甘地自传-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把这件事的经过全都告诉了韦斯特先生,《给那后来的》一书对我的影响也对他说了,我还建议把《印度舆论》搬到一个农场里去,在那里每一个人都要劳动,领取同样的生活费,利用业余时间为这个刊物工作。韦斯特先生赞成这个意见,我们于是决定无论属于什么人种肤色和国籍,每月一律支取三英镑的生活费。
但是印刷厂里的十来个工人是不是都愿意搬到偏僻的农场去住,是不是都能够以只维持生活为满足,实在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提议凡是不赞成这个办法的,都可以照旧领工资,希望他们也能逐渐成为这个新村的一分子。
我把这个计划给工人们谈了。马丹吉特先生认为我的建议是愚妄的,他说这会把他全力以赴的事业给糟蹋了,工人们也不会干,《印度舆论》只有停刊,印刷厂只好关门大吉。
印刷厂的工作人员当中有我的一个堂弟叫做恰干拉尔·甘地。我把这个计划告诉韦斯特先生的时候,也和他一起商量。他有妻子和儿女,但他从小就决心跟着我练习作事,对我有完全的信任。所以他没有经过讨论便赞成了我的计划,从此一直同我一起工作。机械工人戈温达史华密也同意这个意见。其他的人没有同意我们的计划,但都答应无论印刷厂搬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
我想我不过只用了两天的功夫便同这些人把事情安排就绪。于是我立刻登广告征求杜尔班附近靠火车站的一块土地。有人以凤凰区的一块土地应征。韦斯特先生和我去看了一下,在一星期内便买下了二十英亩的一片土地。这里有一小股幽雅的泉水,还有几棵桔子和芒果树。附近还有一片八十英亩的土地,有更多的果木树,还有一所破旧的农舍。我们把这一片土地也买下来了,一共花了一千英镑。
已故罗斯敦济先生始终支持我搞这种事业,他很喜欢这个计划。他把一个大仓库的旧波形铁片和别的建筑材料给我使用,于是我们就动手搞起来了。有几个曾经在波耳战争中同我一起工作过的印度木匠和泥水匠,帮我盖了一所印刷厂。这座75英尺长50英尺宽的建筑物,不到一个月就建成了。韦斯特先生和别的几个人冒着个人极大的危险,同木匠和泥水匠们住在一起。这地方当时是没有人烟的,长了密密丛丛的杂草,隐伏着无数的蛇虫,住在那里显然是有危险的。最初大家都住在帐篷里。我们大概在一个星期之内便把大部分的东西用牛车拉到那里去了。这地方离杜尔班有十四英里,离火车站有两英里半。
只有一期的《印度舆论》是在外面由水银印刷厂承印的。
现在我就致力于动员那些同我一起从印度到这里来碰运气而且正在从事各种生意的亲戚朋友都到凤凰村来。他们是想来发财致富的,所以要说服他们是有困难的;但是有一些人也同意了。在这些人当中,我只提一提摩干拉尔·甘地的名字。其他的人都回去做生意了。摩干拉尔·甘地永远放弃了他的商业,同我一块儿做事,由于他的才干、自我牺牲和虔诚,他在我进行道德实验的最初一批同事当中是名列前茅的。若论他那无师自通的手艺,他的位置在他们当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就这样,凤凰村便在1904年成立了,而《印度舆论》仍然在排除万难之中照常出版。
然而开始时所遇到的挫折、所进行的变革、所引起的希望和失望,一言难尽,需要另章叙述。
第二十章 第一夜
要从凤凰村发出第一期的《印度舆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没有采取两件预防措施,第一期若不是出不成,也会延期出版的。我是不大愿意用一台发动机来推动那架印刷机的。村子里的农业都是用手工做的,所以我以为用人力印刷才能够保持这里的气氛。但是因为这个想法几乎是不现实的,我们还是装了一部用油的发动机。不过我曾向韦斯特先生提议,应作那部发动机万一不好使用的准备。因此他便预备了一个手摇的轮子。象报纸那样大小的纸张在凤凰村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是不合用的,因此就把它裁小了,以便必要的时候靠一部踏板机印刷。
开始的时候,每出版一期,我们全都要弄到深更半夜。不论老少,人人都得动手折纸。我们常常要弄到十点钟到半夜才能完工。然而第一夜是令人不能忘怀的。版都拼好了,可是发动机却不肯动弹。我们从杜尔班找来了一个工程师来安装这部机器。他和韦斯特先生都想尽了办法,但是机器还是不动。大家都着急了。最后韦斯特垂头丧气地来找我,他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说:“机器动不了,恐怕这张报纸不能按时出版了。”
我安慰他说:“如果是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流泪是没有用的。让我们看看还能不能尽一点人力吧。手摇轮子试过了吗?”
“我们那里有人来摇呢?”他答道:“我们的人手不够。那个轮子要四个人才摇得动,还要轮班,可是我们的人都已经累了。”
当时建筑工程还没有完成,木匠还在那里。他们就睡在印刷厂的地板上。我指着他们说:“这些木匠用不上吗?我们大概得干一个通宵,我想这个办法还可以试试。”
“我不敢叫醒这些木匠,而我们的人确实太累了。”韦斯特答道。
“好吧,我去交涉交涉看。”我说道。
“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对付得了这件工作。”韦斯特答道。
我把木匠叫起来,请他们合作。他们并不需要勉强,他们说:“如果我们不能在紧急的时候帮你的忙,那我们还有什么用呢?你们去休息吧,我们来摇这轮子。对我们来说,这是轻便的工作。”我们自己的人当然也准备好了。
韦斯特非常高兴,当我们工作起来的时候,他便唱起小调了。我同木匠一起工作,其他的人也轮流地干,就这样,我们一直干到早上七点钟。还有很多事情要干呢。因此我建议韦斯特去叫工程师起来看看能不能把机器发动起来,如果这次成功了,我们就可以按时出版了。
韦斯特把他叫醒了,他马上到机器房里去。看啊!看啊!他一摸,机器便共冬共冬地响起来了,厂里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昨夜我们费了那么多力气都没有用,今天早上却又这么容易开动,好象没有出过岔子似的呢?”我不禁问道。
“很难说,”我不记得是韦斯特还是工程师说道:“机器有时候好象我们一样,也需要休息休息。”
我看,这一次发动机的失败对于我们大家都是一种考验,而它在紧要关头的时候却又工作起来了,倒象是我们认真劳动的成果。
刊物按时发出去了,大家都很快乐。
这种开创时候的毅力,保证了报纸按时出版,并且在凤凰村建立了一种自力更生的气氛。后来终于有一个时候,我们故意放弃机器的使用而单靠人力工作。我认为那些日子正是凤凰村中最高的道德上升的时刻。
第二十一章 波拉克毅然而来
我虽然建立了凤凰村,但我只在那里住过几次,为时很短,这是我一直引以为憾的。我原来的想法是要逐渐摆脱律师业务,到那里去住下来,用体力劳动来维持我的生活,以服务于凤凰村为我的快乐。然而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我凭经验懂得,人们所订的计划往往为上帝所推翻,但是如果寻求真理就是我们最后的目的,不管人们的计划受到了什么挫折,其结果不但不坏,而且往往比人们所预期的还好。凤凰村意料不到的转变和意外的事件当然没有害处,虽然也很难说它是否比我们原来所设想的还要好。
为了使大家都能靠体力劳动来生活,我们把印刷厂周围的土地按三英亩一段分开,我自己也分到了一段。在这些地段上,我们用波形铁片盖起房子,虽然我们本来不愿意这样做。我们很想用小土砖和茅草盖一些土草房子,象普通农民的那样。然而不可能,因为那样更花钱,而且也更费事,大家都是渴望着尽早安顿下来。
编辑还是曼苏克拉尔·纳扎先生。他并没有接受这个新的移居计划,他还留在杜尔班的《印度舆论》分社经管这个刊物。我们虽然有雇用的排字工人,但是我们的想法是:让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学会排字;这是印刷作业中最轻便的一种,然而也是最麻烦的一种工序。因此凡是不懂得这种工作的,都学起来了。我自己却一直没有学好。摩干拉尔·甘地的成绩最好。他以前虽然没有做过印刷工作,现在却成为一个排字专家,不但速度快,而且使我感到爱慕和惊奇的是,他很快便精通印刷工作的所有业务。我始终以为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我们还没有安顿好,房子也没有完全造好,可是我却不得不离开新居到约翰内斯堡去。我不能再把那里的工作置于一旁不加过问了。
我回到约翰内斯堡以后,便把我所做的重大变革告诉波拉克先生。当他得悉他借给我的那一本书居然发生那样的效果,他实在有无穷的快慰。他问道:“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新体验吗?”我说:“当然可以。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加入那个村子。”他回答说:“只要你肯收留我,我就去。”
他的决心,我很佩服。他给他的上级一个通知,请求在一个月内解除他《评论报》的职务,到时候,他果然到了凤凰村。他善于交际,不久便很得人心而成为那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他生性纯朴,因此对凤凰村的生活,不但不以为苦,而且习以为常,如鱼得水。然而我不能把他留得太久。李琪先生决定到英国去念完他的法学课程,而我一个人实在担负不了事务所的担子,于是我便劝告波拉克到我的事务所来充当一个律师。我当时还以为我们两人最后可以退休而住到凤凰村去,然而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波拉克有这么一种令人信赖的气质,他一旦信赖一个朋友,就会竭力赞同他而不同他争论。他从凤凰村写了一封信给我,说他虽然喜爱那里的生活,也很快乐,并且希望发展那个村子,他还是打算离开那里到我的事务所来充当律师,如果我认为这样做更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我衷心地欢迎这封信,波拉克便离开凤凰村到约翰内斯堡来同我订定合同。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苏格兰通神学者,本来是在我指导下打算参加当地的法律考试的,在我请他效法波拉克之后,也到我的事务所来当合同文书了,他的名字叫做马新泰先生。
可见,我虽然大肆渲染要尽快地实现凤凰村的理想,却似乎越来越陷入相反的急流里去,而且要不是上帝另有安排,我就会迷失在这个以简单生活为名的罗网里而不可自拔。
过几章以后,我就可以描述我和我的理想是怎样以一种人们所想象不到或预料不到的方法而得救的。
第二十二章 上帝所保护的人
这时我已放弃在最近将来回印度的一切希望了。我原答应我的妻子于一年之内回国,一年过去了,回国的事还是遥遥无期,于是我便决定把她和孩子们都接来。
他们在开往南非的一只船上,我的第三个儿子兰达斯在和船长玩耍的时候,把胳膊给摔断了,船长关切地照料他,叫船上的医生给他治疗。船靠岸的时候,兰达斯挂着一只手下船了。医生嘱咐我们说,一到家里就得找个合适的医生给他治疗。然而这时候正是我对于土疗法极其信仰的时期。我甚至于还劝过那些对我这一套也有信仰的当事人去试一试土疗和水疗法。
那么我该怎样对待兰达斯呢?他才刚满八岁。我问他是不是愿意让我给他治病。他微笑地说他很愿意。他那样的年纪,根本不可能判断什么是对他最好的东西,但是他能清楚辨别土医和正当的治疗有什么不同。而且他也懂得我的家庭疗法的习惯,具有把自己委托给我的足够的信仰。我带着恐惧和战抖的心情解下他的绷带,洗涤伤口,敷上干净的细土,又把它包起来。就这样天天换洗大概搞了一个月,伤口终于好了。我并没有用绷带包住他的手臂,而伤口复原的时间并不比船上的医生所说的在正常治疗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长。
这一次和其他的几次试验增加了我对这种家庭疗法的信仰,而且现在对于这种办法更加自信了。我把治疗的范围扩大了,试验用土疗、水疗和绝食的办法来治疗外伤、发烧、消化不良、黄疸病和其他的病症,而且大部分是有效的。不过今天我已没有象在南非时那样的信心,而且经验也说明这种试验显然是冒险的。
所以我在这里谈论这些试验,意思并不是要说明它们的成功。我对于任何试验,都不敢说完全成功。甚至做医务工作的人也不敢对他们的试验作这种定论。我的目的只是在于表明,凡是愿意进行这种新奇实验的人,必须先从自己开始。这会导致更快的发现真理,而上帝总是保护进行认真实验的人。
开辟同欧洲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实验所冒的风险,和治病的实验所冒的风险是一样严重的。所不同的只是,冒险的性质不一样。不过在培植这种关系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到这种危险。
我请波拉克来和我同住,我们开始象亲兄弟一样的生活在一起。波拉克有一个女朋友,订婚已经好几年了,但是拖了很长时间不结婚。我有一种印象,波拉克想积蓄一些钱再结婚。他理解鲁斯金的学说比我更透彻,但是他的西方环境妨碍他把鲁斯金的学说立即付诸实行。不过我劝他说:“只要两个人心心相印,就象你的情形那样,仅仅因为经济上的考虑就把婚姻延搁下来,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如果贫穷是一种障碍,那么贫苦的人就永远不能结婚了。而且现在你同我住在一起,并不发生家庭开支的问题。我看你还是尽快结婚好。”正如我在前面所说过的,我从来不和波拉克在一个问题上讨论两次。他很欣赏我有说服力,马上就这件事同他的女朋友通讯,她那时候还在英国。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意见,不到几个月便到约翰内斯堡来了。婚礼本身没有花什么钱,甚至连一套新衣也被认为是不必要的。他们用不着举行什么宗教仪式。波拉克夫人生来就是一个基督教徒,而波拉克却是一个犹太人。他们共同的宗教就是伦理的宗教。
我来顺便提一下有关这次婚姻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德兰士瓦的欧洲人结婚注册官不肯为黑人或有色人种的婚姻办理登记手续。在这次的婚姻中,我做了他们的傧相。这倒不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欧洲朋友做傧相,而是因为波拉克不愿意另找别人。所以我们三人一起到结婚登记处去办手续。但是登记官怎么会相信由我充当傧相的新郎新娘竟然是一对白种人呢?他建议延期登记,以便进行调查。第二天是星期天,跟着便是新年元旦,是一个公共假日。凭这么一个站不住脚的借口来拖延一个庄严安排好的结婚日期,实在叫人不能容忍。我认识县长,登记处是归他管辖的,所以我便带着这一对男女去找他。他听说有这回事就笑起来了,给我开了一个交给登记官的条子,结婚手续就这样按时办妥了。
直到现在,凡是同我们住在一起的欧洲人,都是我们先前多少有些了解的。可是现在有一个完全陌生的英国妇女进入这个家庭来了。我不记得我们和这对新婚夫妇有过什么不同意见的争执,就算波拉克夫人和我的妻子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事,那也不过是一些正常的极为融洽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罢了。而且应该记住,我的家庭应当被认为基本上是一个不同种族的家庭,各种各样脾气的人都可以随便加入。当我们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同种和同种之间的差别不过是一种假设罢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我想在这一章里,最好把韦斯特的婚事也一并庆祝了吧。我在这个时候,关于“节欲”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我总希望所有单身汉的朋友都能够结婚。有一次韦斯特要到卢特去探望他的父母,我就劝他可能的话在那里结了婚回来。凤凰村是一个共同的家庭,我们全都被认为已经变成农民了,我们不怕结婚及其通常的后果。韦斯特果然带着韦斯特夫人回来了。她是来自莱斯特的一个美丽的姑娘,出身于莱斯特一家工厂的鞋工家庭。韦斯特夫人本人也在这个工厂里有过一些工作经验。我说她美丽,是因为她内心的美立即吸引了我。真正的美总是包含在心灵的纯洁之中的。同韦斯特先生一起来的还有他的丈母娘,这位年老的夫人现在还健在。她很勤劳,为人又轻快达观,真是使我们望尘莫及。
我一方面劝这些欧洲朋友结婚,同时还鼓励印度朋友们把他们的家眷都接来。凤凰村就这样发展成为一个小小的村庄,有半打家属来到这里定居下来了,而且开始繁殖起来。
第二十三章 家务一瞥
上面已经谈到,家庭开支虽然很大,我们在杜尔班时即已开始有了俭朴的倾向。但是根据鲁斯金的教训,我们在约翰内斯堡的住家受到了更加严格的检查。
凡是一个律师的家庭所能够达到的检朴,我都实行了。没有一定数量的家具是不行的。内心的改变比外在的改变要大一些。个人从事一切体力劳动的兴趣增加了。因此我也开始根据这种纪律来教育我的孩子。
为了不买现成的面包,我们开始按照库赫尼的食谱自制不发酵的黑面包。普通的细面粉做起来并不好,我们以为用手磨的面粉一定要更加简单、营养而又经济。所以我便花了七英镑买了一个手磨,这个手磨的铁轮子一个人推起来可很吃力,两个人就很轻便了。波拉克和我,还有孩子们就常常磨面粉。我的妻子有时候也帮一手,虽然磨面的时候,往往就是她在厨房里忙于做饭的时刻。波拉克夫人来了以后,也参加了这个工作。磨面是孩子们一种很有益的运动。我们从来不强加给他们做这种或其他工作,他们来帮一帮忙完全是为了消磨时间,一旦累了,随时可以跑开。然而这些孩子们,其中有几个我以后还要有所介绍,从来没有耽误过事情。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落后的人,但是大部分都干得很起劲。我记得当时很少有不愿意工作或借口疲劳而逃避工作的。
我们雇了一个佣人照顾房子。他象家人一样的同我们住在一起,孩子们也常常帮助他工作。市政厅的清道夫负责倾倒粪便,但是厕所是由我们自己打扫的,从来不叫佣人、或指望佣人去打扫。这对孩子们是一种很好的锻炼。结果我的孩子没有一个看不起清道夫的工作,对一般清洁卫生自然是比较注意的。我们住在约翰内斯堡的时候,家里很少有人害病,偶而有之,也总是由孩子们自愿担任看护。我并不是说我对他们的文字教育漠不关心,不过我丝毫也不犹豫牺牲这种教育。所以我的孩子们多少有些理由埋怨我。事实上他们有时也不隐藏这种不满,而我多少也得承认有缺点。给他们文字教育的愿望是有的,我甚至于想亲自给他们上课,但是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耽误下来。由于我没有为他们安排家庭教师,我每天都带着他们徒步往来于事务所——大概要走五英里路的样子。这给他们和我很好的运动。如果没有别的什么牵挂,我便利用路上谈话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教育。除了大儿子哈里拉尔住在印度之外,我所有的孩子在约翰内斯堡的时候都是用这个办法带大的。只要我天天至少抽出一小时对他们进行严格而有规律的文字教育,我想一定会给他们一种理想的教育。然而我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文字训练,这一直是他们和我同感遗憾的事情。大儿子常常私下对我表示不满,有时甚至在报上公开表示;其他几个则认为这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失败而对我慷慨地加以宽恕。我倒不是为这件事感到悲痛,但是多少有点遗憾的,是自己并没有成为理想的父亲。但是我认为他们的文字教育是由于我真诚地、也许是错误地相信是为侨团的服务而牺牲的。我非常清楚为了形成他们的品格,我并没有忽略一切必要的教育。我相信适当地提供这方面的教育,是做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虽然作了这些努力,但是每当我的儿子发现有什么欠缺的时候,我确信,他们所反映的并不是由于我对他们的照顾不周,而是由于他们的父母双方的缺点。
孩子们不但继承父母的肉体上的特征,而且还继承他们的气质。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小孩子开始生活的原始本钱却是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我也看见过许多孩子成功地克服了不良遗传的影响,那是由于他们所继承的是纯洁的灵魂。
波拉克和我常常因为应当不应当给孩子们英文教育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我一直认为作为印度人如果从小就训练他们的孩子用英语思想和谈话,那就等于背叛了他们的孩子和国家。他们剥夺了孩子继承本民族精神遗产和社会遗产的权利,致使他们无力为国家服务。出于这些想法,我便决定日常都用古遮拉特话同孩子们交谈。波拉克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我是在糟蹋他们的前途。他始终认定,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学象英文这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