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思索中的男人-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盛气凌人,把周围人全吓跑了!〃〃为什么我不生得漂亮(或更富有、更精明或另一种样子)?〃〃我总是紧张得要命,什么事也干不了。〃〃我缺乏信心。〃〃我真需要多 受点正规教育。〃〃我干吗老是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说这类话的人决不少见。情绪法则
我们每个人都有意地试图阻止自己,让自己不要做和本身愿望相悖的人。这本书,就是教你 一种总的策略,让你去达到有可能实现的生活目标。本书提示你,要审慎地利用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不要费心劳神去做那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去做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意思是,首先,你无法强迫自己产生良好的感觉,谁也不能。如果你心情沮丧、孤独、烦恼、尴尬,或感到被生活所击垮,你应该怎么办?仅仅就地坐下,试图使自己感到快快乐乐、充满自信,并能重新积极地生活,这显然只是痴心妄想。而企图让自己去体验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情绪,也是愚蠢的想法。光靠积极思维法。在无快乐处找快乐,于绝望处寻希望,是不现实的。既然我们不能通过自己的意愿使自己感觉好起来,自然也无法用自己的意愿去改善别人的情绪。顺理成章的是,我们无法靠意愿获得富有建设『性』的生活。
我所说的第一条原理,似乎比较难理解。不过我相信,只要你能用它来和自身的体验相验证,你就会发现它既正确又可信。这第一条原理说法是:情绪不能直接被意愿所控制。也就是说,你无法让自己感受到任何情绪,诸如自己的焦虑、烦恼或其它情绪,都是这样。这一点,我们不久还要谈到,不过,我们还得接受这样严酷的现实:我们不光靠冥思苦想,去让自己获得一个愉悦、稳定的心境。即使我们这样去做,那也只是白白浪费时间。这种努力只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得那些事实上可以改变和控制的事难以解决。因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采取行动,这一点,我还会多次说到。
情绪是不可控制的。认识到这一点非常有好处。由于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自然毋需对情绪负责。也就是说,无论何种情绪,无论是雷霆大发、是冲动的爱情、是朋友间的嫉妒、是失望、羞怯、冷漠还是怨气冲天,由于我们不必从道德上对它们负什么责任,因此这些情绪都有正当存在的理由。你并不会因为自己具有某种情绪,就变成了坏人。你尽可以偏爱某类情绪,但这与你个人的对、错无关。因此,你大可不必因为自己这两天情绪低落而感到内疚。如果你已经出现了内疚,那也没什么。正确的态度是,不必再为自己的内疚情绪感到内疚。如果还是感到内疚,那就随它去吧,顺乎自然就行。这样,便引申出第二条原理:必须顺乎自然地去认识情绪,接受情绪。
我们还是现实起来吧。既然你无法通过意愿直接控制自己的情绪,你自然也就不必为自己正体验到某种情绪而负责任。处理情绪的最佳策略,便是先接受它们,并看看自己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有时,情绪本身会给我们一些暗示,暗示我们需要干些什么。比如,我在讲课前感到紧张,我就需要多多备课;你一有上司在身边就感到局促不安、如坐针毡,你就需要和上司说说这事。我还要说明的是,情绪常产生于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因此,情绪本身也是瞬息万变的。
第三条原理和第二条密切相关,那就是:无论情绪本身如何令人不愉快,但每一种情绪都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痛苦能让我们回到此时此地的现实之中;内疚能让我们重新检查自己的行动目的;悲哀会让我们重新评价目前的问题所在,并改变某些动力;焦虑能引起注意,多作准备;恐惧则能动员全身心,使之行动起来,应付险情。当然,谁都会被这些不良情绪弄得手足无措;而且,这些情绪也并不一定都能发生积极的改变。不过,所要记住的是,即便在最令人不快的情绪中,也潜藏着变好的可能。而对这种可能,我们应加以利用。
认识到所有情绪都有好的一面,我们就会对各种各样的情绪加以珍惜。这样一来,我们就再也不必白费精力去摆脱那些〃不受欢迎的〃情绪,而应该从中学会某些东西。例如,我们既已知道内疚感的好处,也就会明白,那些试图取消内疚感的治疗方法是多么愚蠢可笑。因为,这类治疗的目标,无异于因为患了讨厌的过敏『性』疾病,便试图把身体的免疫系统取消一样,自然也不可取的,也是不必要的。
无疑,我们大家都喜欢从愉快的情绪中学习知识,而不愿从不愉快的情绪中学习知识。因此,我们要学会影响情绪,善于钻情绪的空子。所幸的是,事实上,我们的情绪也确实在很多方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过,在弄清这一点之前,我们先来看关于情绪的第四条原理:无论是何种情绪,只要不被重新刺激,它就会随时间而消逝。无论是极度的悲哀、痛苦,无论是濒死般的恐慌,还是高度的震惊,只要过一段时间,都会逐渐消散,成为记忆中的一缕烟痕。分娩、补牙、亲人亡故、腰背疼痛以及雷霆大发等情绪体验,如果消极不因偶然的机会被重新搅起,它们也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故此,不难推断,抑郁、尴尬、烦闷等各种情绪,也不会一成不变,时间会逐渐磨损其最初的威力。
如果我们知道,上述规律不仅适用于不愉快的情绪,也同样适用于令人愉快的情绪时,我们的高兴劲儿也许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是的,我们的快乐不会持久,我们的满足,我们的情爱,我们心灵的平静也不会持久。只要我们不有意无意地去重新激发它们,它们便会和其它情绪一样,逐渐消退。
那么,到底又是什么掀起新的情感的波浪,漫过我们的心灵?无疑,新的争吵会重燃起早已熄灭的怨恨和愤懑;再次丧失会让我们重新感到被遗弃的孤独;一场电影能使早已淡漠的温情变得清新如初。然而茫然消极地等待,等待偶然的事件来重新激起那些美好的情感体验;等待时间的流逝去磨损那痛苦的情感,又颇有些听天由命的味道。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自身的行动去影响自己的情绪。
我要说的第五条原理是,情绪可间接地被行为所影响。你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引起你所期望的情绪;也可通过行为,去减少那些不良情绪产生的消极影响。这是生活本身把掌握情绪的把柄交给了我们。应该提请注意的是,在第五条原理中,我们采用了〃影响〃这个词,而没有用〃控制〃。因为,照第四条原理所言,无论我们采取些什么行动,总有一些强烈的情绪是难于改变的,对此,我们就要靠等待,等待它消退。可是,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施加一些影响,总比眼巴巴地干等着要好。那么,这条理由是如何起作用的呢?让我们来看个例子吧!
詹尼弗快20岁了。几周前,她的男友抛弃了她,『迷』上了另一个时髦的红发女人。他说那个红发女人〃更有趣、更随便〃。现在,詹尼弗正坐在床上,玩着录音机,一边翻看着和男友一起照的相片,一边回想着以往的良辰美景。她心如刀绞。其实,詹尼弗正在干傻事,她在使自己的悲伤情绪延续下去。她的所作所为,正在把自己抛进失落的深渊,感到生活对自己不公正。恰在这时,有个对詹尼弗倾慕多年的朋友,寻找机会,热情地邀她去玩玩,可是遭到詹尼弗的拒绝。可怜的詹尼弗!可怜的詹尼弗!实际上,只要她积极行动起来,创造机会,失恋的苦痛就会和其它情绪一样,逐渐消逝的。
苏因为自己体态臃肿而感到苦恼万分。其实,对付她这种苦恼情绪,方法很简单。她只需行动起来,进行饮食控制,并进行体育锻炼。可苏却一点儿也无心于锻炼,只要没完没了地抱怨;而且,她一如既往地大吃特吃,一点儿也不亏待自己。现在的问题是,她必须积极锻炼,控制饮食。二者同样简单,却也同样困难。
海尔正为是否读书而感到矛盾。马克辛认为,要是能把烟戒掉就好了。阿尔待为自己羞于见生人而烦恼异常。凯茜一直和母亲摩擦不断。科林妮情绪烦躁,连工作也无法进行。他们的问题看起来千差万别,实则是一回事。他们都在和自己过不去,干那些毫无成效的事情,并为此而费心劳神。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充分理解上述关于情绪的五条原理。实际上,这几条原理来自于实际观察,都是实实在在的。它们所要说明的是,情绪如何影响我们自身,我们的行为又是如何影响情绪的。一旦我们能透彻地理解这些原理,我们便踏上了把握生活之路。
思索中的男人 34。为什么自我中心痛苦多
我所认识的那些心境最平和的人,都把自己置之度外。我认识一个日本『妇』女,她是尼姑,终年住在日本乡下的一座尼姑庵中。她从来不读报、不看书,收音机、电视机于她更无缘。这位瘦小的『妇』女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年龄至少年轻20岁。当年,由于经历了个人生活中的许多坎坷苦痛,她出家来到这座庵中。在这里,她花去绝大部分时间,去倾听别人那些痛苦的倾诉和没完没了的忏悔。多年来,她一直从事这种公益『性』服务,分文不取。有一天,她被送到城里,给她50块钱,告诉她可以为自己买些东西。不料,她回到庵中时,原封不动地拿出那50块钱。她说,她发现没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她什么也不想要。她似乎已经发现,对自己,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认识的另一个人,是个黑人『妇』女。她养育着好几个孩子,还照顾着一群男精神病人。在那几间木板房中,有一个为精神病人设的后期看护病房。每到夜里,她常常在卧室外不停地祈祷,期望自己的精神病人早日康复。她甚至自费把那群病人带到夏威夷去度假。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女人!
其实,正是这两位『妇』女,发现了生活的秘密,那就是。只有彻底放弃自我,才会带来满足。当然,她们也曾有过短暂的不幸,时不时地被疾病或被悲哀所袭击,有过苦恼和困『惑』。但时间不长,她们就又会忘掉这一切,重新投身于这他人服务的活动之中。此时,她们重又会精神焕发。
从另一方面讲,我认识的那些最为不幸的人,都是那些自我关注者。他们时时为争得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儿感到苦恼;他们总是对别人的行为目的考虑再三,怕别人对自己另有用心。他们试图把自己包裹起来,而这包裹则犹如一层反光玻璃,把自己与外界隔开。
举个例子吧。我曾治疗过这样一位小伙子。他相貌非常普通,在公共场合的举止也没什么特殊之处。可是,他一到商店买东西或每次坐车,都觉得周围人老是在注视自己,甚至可以说是在嘲笑自己。这令他苦恼万分。于是,我和他一起去乘车,一同到商店去买东西,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发现,他说的那些事纯属子虚乌有,全是他臆想出来的。经过深入交谈,我才发觉,这些事在一定程度上和下面的事有关。原来,这位小伙子正陷于一种难以自拔的同『性』恋关系之中。他对此感到内疚,但他又不愿放弃这一关系。这种矛盾心理,使得他把注意力投向自身,以至于产生这样的想法,认为别人和他一样,一个劲儿注意他的一举一动。身边的每一件事似乎都与他有关。在接受建议,主动中断同『性』恋关系后没几个月,这位小伙子的情况便明显改观。这个故事的寓意,当然不仅仅是告诉人们,同『性』恋会引起苦恼,更为重要的是让人们明白,过分关注自己,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也有一些人,试图用这种方去欺骗生活。他们认为,既然自我牺牲能创造幸福,那么,强迫自己去做义务劳动、施舍或为他人服务,不就可以幸福了吗?可是,在行动过程中,他们仍然是抛不开自己,仍然牢记着自己这样做的目的乃是为自己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检视自己。我现在是不是比以前幸福一些?我要是把那场足球赛看了或早上跑一圈,是不是会更幸福些?我现在有多大进步?这样一来,他们仍是念念不忘自己,而在这种公益服务中应抛开自我的要求,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所谓抛开自我,无疑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必须不断地进食,必须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必须给自己提供各种营养,这都是明显不过的事。我上面提到的那位日本尼姑,就能够极甜美地享用自己的饭菜。她终日有滋有味地进食,甜甜地沉入梦乡,在庵中种地养花锻炼身体。对她来说,进食、睡眠、锻炼都是一种享受。可是,这些又都是她从事的公益服务的一部分,因为通过这些活动,她能更敏锐地洞察别人的痛苦,并增添了指导别人的经验。
有一次,我和一位熟人在街上行走。忽然,有辆汽车驶过,从敞开的窗口飘出许多纸来。汽车开了不几步便停了下来。这时,许多人都跑过去帮忙,去捡那些被风吹得四处飞散的纸。我也停下来,准备帮忙。可我再转眼看那位先生,只见他旁若无人,径自朝前走去。于是,我想,假使这位先生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而无动于衷,他便可以说是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人。或许,他是我认识的人中最为不幸的。果然不出所料,这位先生确实对自己的生活满总是抱怨,有好几次差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服过毒『药』、上过吊,甚至还朝自己的胸口开过一枪。
有人也许会说,对这个人来说,应先振奋情绪,才能让他有帮助别人的念头。他根本没有时间先去振奋什么情绪。他前后花了近10年的时间,寻求过各种各样的心理治疗,都没什么起『色』。先去振奋情绪,此举既不明智,又不现实。我猜想,只需弯下腰来,去帮别人捡一张纸,就可以为他创造一种以他人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而这,正是这位先生迫切需要的,是行动使态度发生了改变,是为他人服务这一行为,使内心痛苦得以减轻。
你先别认为我头脑太简单,以为我只会主张让人行善。需要说清楚的是,帮助别人,只是减少自我关注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建构生活〃的目标,不仅要求我们注意别人的需要,而且要求我们注意周围的环境。如果我们过分计较自身的紧张不安等情绪,就会把注意力分散,使我们难以留心身边和世界上此时此刻发生的一切。
再让我举个例子吧。我在日本工作时,诊室设在一座楼上。每次咨询者来时,我都要迎到门厅里,陪他们走上一段楼梯,穿过一道走廊,再爬一段楼梯,才到诊室。后来,有位咨询者在接受五次咨询指导后,便自称对〃建构生活〃已彻底了解了。为了验证她说的话,在这次咨询后,我请她按原来走的路线,把我带回门厅去。可她不知怎么走。其实,我领着她走了五次,而且,第三次时,我已告诉她我要试试她能不能记住条路线。可她还是没有记住。这位咨询者是个自我关注者,神经兮兮,凡事总是听从权威的指使,对任何事都不求甚解。总之,她并未注意过自己走过的路线,并未留心周围的现实环境。显然,从理论上、字面上与通过切身体验去理解,相差甚远。
我过去常告诉我的学生,那些深受神经症折磨的人(即那些陷于自身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都有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能不但能令他们摆脱神经症,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生活得比正常人还好。后来,随着我读的森田著作越来越多,随着我从授课、咨询中获得的经验越来越多,事情也越来越清楚,那就是,痛苦和成就大业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实际上,神经症患者难以自拔的痛苦,对于成就大业者颇为必要。
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痛苦挣扎,实际上是我们自身现实存在的一个方面。在我们受苦受难时,我们不可能还藏身于玄妙的理论和其它抽象的东西之中,我们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直面痛苦的现实,学会怎样对付它们。这样,我们解除痛苦的方式也就可以应用于处理其它现实问题上。而且,痛苦的现实会一遍又一遍地引起我们的注意,以考验我们有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对付手段。正如森田所言:〃自我发展的目的,并不在于使生活轻松自如,而在于能让我们在失败时也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
大多数书籍在谈到〃现实〃的『性』质时,会有一段粗略的哲学论述。我们都能理解他在下面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花儿红,柳丝绿。理解这件事,毫无困难。〃
在神经症病人的主观世界中,尽管自我处于中心位置,但事实上,他们又却都是在围绕现实转圈。然而,患者却不能接受这一点。
那么,能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改变的现实又是什么呢?这客观现实就是:你的体重就是这么多,你不能把手伸进关闭的门里,草是绿的,有人不喜欢你,你的个子比你期望的要矮,你并不『迷』人,也并不聪明,你的身体受伤时会流血、会痛,你有一天会死去。
现实本身是有其规律的,而且这规律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们对这一事实加以忽视,那我们的思考就脱离现实了。这样的事我们大家都可能碰到。例如,有位母亲,整天忧心忡忡,担心去学校上学的爱女会出意外;一位小伙子,只因看到近期要上演一部好电影而欣喜若狂,甚至耽误了一整天的工作;一位少年,终日沉湎于幻想之中,心想:要是我的鼻梁再高一点儿要是脸上的粉刺消失了,那该有多好!其实,这些人都生活在非现实世界中。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再留心那落满尘土的地板,堆满文件的办公桌,成摞的没完成的功课。总之,使应该完成的事难以完成。
改变现实的首要步骤是,认识目前的客观现实。大可不必作〃要不是这样该有多好〃的幻想。现实就如此。无论你是否喜欢,现实终归是现实。只有先认识它,尔后才能针对它而采取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现实。我们或许会对未来抱有某些幻想和期待,对此,我们无需(也不能)阻止。但是,我们不能靠这些幻想和期待来改变未来。惟有此时此刻的行动才能改变未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不是始于幻想。
〃假设你走上一条有一千条岔道的大路,〃森田说,〃而你又无法选择,那么,你只有一条一条走着看。〃 站在岔路口,一味在琢磨每条岔路通向何方,除了浪费时间,不会使我们离开原地半步。我们只有先选定一条, 走下去,弄清它究竟通向何方,并一条一条试下去,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只有迈步行走这一行动,才能告诉我们每条岔道的去向,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
【申明:本书由 久久小说(WwW。fsktxt。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久久小说……www。fsktxt。com 】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