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魂断大明-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禀将军,小人自小弓马娴熟,熟悉兵书战策!今日有幸碰上将军,愿意追随将军出城一战!”萧琴面不惧『色』道。
耿炳文本就对萧琴的胆量有几分欣赏,此刻又听他说弓马娴熟,非常喜欢!“略一沉『吟』道:“既如此,那你就虽本帅出城冲杀一番!”
“是!将军!“萧琴大喜,嘴角的闪烁着皎洁的光芒。
听说大将军要出战迎战,一干将军那里敢怠慢啊,挥舞这长矛,跟随耿炳文身后,一路冲杀出来,朱棣所率的人马本就不多,况且昨晚军师道衍为了万无一失,有派遣丘福、谭渊个帅四千人马绕过真定,去后方偷袭,如此一来,本来更加少的兵力,此刻少得可怜,见耿炳文率兵冲杀出来,张玉、朱能恐燕王的奇兵未曾绕到,不敢『逼』近耿营。见他矢石坚守,便纵马后退,但朱棣这会儿杀的正过瘾,大刀挥舞便冲杀过去,张玉、朱能见主帅如此,二人相视一望,硬着头皮跟上而去,一路上两人双刀挥舞,又杀了数十人。方才追上朱棣,岂料,朱棣一见耿炳文,忽然一拉马缰“吁“的一声,坐下的那匹骏马”厮“的一声,前蹄猛的一提,来了一个仰首挺立,众人吃了一惊,朱棣倒是不慌不忙,一拉马缰,双腿一用力,那马嘶鸣了几声乖乖的安分了下来。
第17卷 749章:大战在即【三】
朱棣勒住马缰,耿炳文见朱棣勒住马缰,也跃马出阵前,耿炳文微微一拂须朗声道:“破北大将军恭请太祖四子朱棣答话!“
岂料,朱棣尚未答话,一旁的张玉拍马上前,厉声厉声道:“燕王乃高皇帝嫡子,今皇上之叔,老狐狸何人,敢请答话?”耿炳文皱了皱眉头道:“燕王乃是太祖四子不假,不过自古忠君爱国乃是第一位,燕王若守疆安土,自是为尊,今大逆不道,挥兵南下,一路擅杀朝廷命吏,如叛逆之臣何意,我朝乃天朝上国,王爷虽贵为帝室之渭,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试问,还有何尊贵之有?本帅乃是朝廷大臣,食君俸禄,自当忠君之事,虽官卑位小,但也对的起忠君爱国四个字,如今本命奉命讨燕,以本帅十三万大军非不能战,本帅念及王爷乃是太子四子,且多年对朝廷有大功,故而请燕王答话,如此这般盖实乃是好言奉劝,其目的乃是为了保全燕王而已。”
“哼,老狐狸,别在这里猫哭耗子假慈悲,王爷奉天靖难,实乃顺天命,遵祖训以靖难之义诛杀朝中『奸』佞小人,何为叛逆?你既奉命讨伐王爷,如今是用兵之大义尚且未知,更有何善之可言?”张玉冷哼了声,怒道。
耿炳文望了一眼朱棣,瞧朱棣目光丝毫不在自己的身上,却游离于身后,耿炳文斜眼望了望身后,见萧琴昂然挺立在身后,心中不由得有些奇怪,但很快他便释然,这朱棣可能是在看我身后的数万大军也说不定呢?耿炳文嘴角『露』出了一丝喜悦,良久才朗声道:“当家陛下素以仁孝治天下,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若非王爷兴兵作『乱』,岂有战事,黄大人、方大人、齐大人军乃忠君爱国之事,削藩之举,虽有所欠缺,但以老夫愚见,势在必行,如此看来,朝廷文武尽皆忠良,有何『奸』可诛?有何难可靖?”
张玉没料到耿炳文这般能言善辩,这次奉天靖难虽说依照朱元璋遗留的《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如今朱棣以此 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但这些只不过糊弄糊弄大字不识的士卒,对于耿炳文这个老狐狸自是骗不过的。眼看耿炳文咄咄『逼』人,一向能言善辩的张玉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略一沉『吟』,道:“周、齐、湘、岷诸王,皆高皇帝之子,有何罪过,而听齐泰、黄子澄之谋,削之夺之,迁之死之,如此这般不义之举,古今为曾听闻,此乃不是『奸』臣岂是忠臣吗?如今又频频怂恿陛下下诏削夺燕王之护卫,王爷乃是帝室之渭,戍守边疆多年,有大功于国家,昔日太祖尚且不从削王爷之藩位,如今陛下登基不足四年,周、齐、湘、岷诸王是何等凄惨,大将军乃是朝廷重臣,岂可不知?王爷这般实乃迫于无奈方才曾从《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大将军如今不明大义,在此妄图以言论,以『惑』三军,实乃让人瞧不起。今日,我若不替我家王爷好好教训教训你这个老狐狸,还当我怕了你不成!”说着也不顾耿炳文答话,大刀在手中一阵转动,双脚一夹马肚,便挥刀朝耿炳文冲杀了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写了这么多,不少人问我,为什么当初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呢?朱棣这么能干,传位给他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靖难之役”那朱允炆说不定也不会死,朱棣也不会弄得自己老妈都不敢认,还得借助马皇后的名义来掩饰自己的次子的身份。
对于这个问题,小景也想了好久,终于有了答案,下面附注在下面,希望各位能有各位心中的答案。
宗法制度下立太子,讲究的是立嫡立长,然后才是立贤。
太子朱标是嫡长子,朱允文是嫡长孙,所以从宗法制度来说,是第一继承人。所谓嫡,也就是正妻所生,在皇家也就是皇后所生。
朱棣是庶出,所以在嫡长子、嫡长孙存在的情况下,他是没有继承权的。
皇帝的个人青睐不无关系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首先立了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太子,这是很正确的举动,因为防止了儿子们争权夺位。 事实也证明朱标是块当皇帝的料,学业武艺俱佳不说,训练处理政事时也令朱元璋非常满意。可朱标却在一次出宫巡查中积劳成疾,没几个月就死掉了,这令朱元璋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后来经过思考,朱元璋将太子之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即自己年幼的长孙朱允炆,允炆虽然先天资质不足,但经过后天努力进步也是相当大的。但从朱元璋传位给太孙的一刻起,就引起了手握重兵、镇守边关的儿子们特别是朱棣的不满,因为朱棣确实在功劳和能力方面都更适合做国君。 朱元璋的这种疏忽最终导致了朱棣造反夺位。 原因2,皇位继承规律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死,嫡孙继承。嫡孙继承顺序高于幼子和庶子。 长房无人,考虑幼子;嫡系无人,考虑庶子。若无直系继承人,则上推一服,选关系亲近、有德者继承。若还无人,则继续上推,直至找到合适继承人。宋朝和明朝都有几个皇帝是上推了n代继承的。女子无继承权,外戚无继承权。养子有继承权。 朱元璋好象只有一个老婆,所以不存在嫡庶问题,但子嗣众多,长幼问题很突出。所以,若按宗法,即便是不传给孙子,作为幼子的朱棣继承顺序也是很靠后的……
首先皇位应该是长子的。只能把皇位给长子或者长孙。而且有大臣反对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别的儿子,所以他才把皇位给了长孙的。虽然朱棣有才能也有胆识,但因为当时的法律,所以没有继承的权利。
明太祖朱元璋先立继承人是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考虑皇位的继承时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但向群臣咨询时遇到激烈反对,通过权衡利蔽,朱元璋最终将朱标的次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因此,朱棣是朱元璋在几个人比较中最后舍弃的。
因为当时的局限『性』,当时的情况是嫡长子继承制,而由于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病死,使得皇位继承就只能由朱标的长子即嫡长孙朱允文继承,朱元璋其它几个儿子封王到地方拱卫中央,形成了侄在中央,叔在地方,以致于有了后来夺位事件!!!
第17卷 750章:真定大战
耿炳文没料到这个闻名天下的大将,说打就大,吃了一惊,急忙勒住马缰往后一退,岂料便在这时,耿炳文左侧冲杀出一名大将,长枪一挺,便接住了张玉的凌厉的一刀,张玉这一刀用足了力道,本以为将那人长枪不砍断,也会将那人劈得倒退几步,谁知这一刀下去,那人纹丝不动,张玉一时不察竟然被震了一把,待回过神来望去,大吃了一惊,手中的单刀不知何时,竟被来将一刀砍成两截。
来将纵马上前,冷冷道:“大胆反贼,认得我萧峰萧将军么?”张玉正吃惊单刀,待萧琴喊出声来,方才抬眼望去,但见萧琴满脸杀气,这一下让他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差一点便喊了出来,但他毕竟纵横沙场多年,瞧朱棣在一旁并无惊慌之『色』,便知萧琴这么做定有原有,当下冷哼了声道:“萧将军,在下当然认得你了,雄县一战,将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想不到今儿你要为耿炳文搪刀,在下真是替将军不值啊?”
萧琴哈哈一笑,道:“将军严重了,上次将军士气如虹,兵法有云,对敌之时,若敌过于锋芒,以避其锋芒为上!故而,末将才不敢于将军敌对,今日难道如此碰上,不决雌雄实乃对不起将军!“说着,便举起飞鸿剑照头砍来,张玉虽不知萧琴打什么主意,但见他飞鸿剑气势如虹,倒也不敢大意,忙用举刀拨开,劈面相还!”二人你来我往,刀剑并举,沙场里杀气腾腾;一往一来,一上一下,两人直战了三四十余合,不分胜败。
耿炳文见燕王气度神闲,恐怕有失,急忙命左侧的宁忠助战,宁忠纵马才到阵前,燕王这边朱能早已安奈不住,早飞马朝厮杀。耿炳文又令副将李坚助战,燕王这边,谭渊也冲杀而出,六人一番『乱』战,张玉挥舞着单刀,却和萧琴渐渐远离阵型。张玉挥舞这断刀,攻了一刀,低声道:“萧兄弟,你这是为何?”
萧琴飞鸿剑不偏不奇的回了一剑,趁着刀剑交叉的响声低声道:“张将军放心,萧兄弟不负张大哥的信任!少粮草的任务就交给我了”!
张玉大喜,初始,他还对萧琴此举不待明白,此刻想来的,定是萧琴借着二人交战之名,趁机烧粮草,张玉猜的不错,两日前,耿炳文听信了他的建议,将两岸的兵力合二为一,萧琴便计划着烧粮草,只不过耿炳文毕竟纵横战场多年,对粮草看得极为重要,不但派重兵把守,还轻易不让人接近粮草,萧琴一心想烧了粮草,苦于被耿炳文看得死死的,刚才见耿炳文出城迎战,心中一动,便也借着机会出了城来,本想趁着机会,溜走毕竟城外这么多人,少了他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谁也不会在意,哪知,耿炳文一上来,便碰上了张玉,一言不合便挥刀之上,萧琴本暗自寻找机会,见张玉挥刀之上,灵光一闪,心道:“这不是一个机会么?”见张玉挥刀之上,一言不发,舞动飞鸿剑便杀了过去。
此刻,二人又战了几个回合渐渐离开了,耿炳文的视线。
忽然“啊……?“一声惨叫,似有人受伤,耿炳文扭头朝二人方向望来,但见萧琴”啊“的一声,身子自战马上跌落下来,张玉断刀一挥,跟着一股鲜血喷了出来,这一笑将朱棣和朱能吃了一惊。朱能毕竟心系萧琴,扭过头道:”张大哥……?“
张玉目光一闪,收了断刀,一拍坐骑,便纵马冲杀了过来,耿炳文这边二人本就不是朱能、谭渊的敌手,三四十个回合下来,早已是攻少守多,眼下被张玉一阵『乱』砍,二人登时调转马头便走。
“张大哥……?“
张玉点了点头,目光游离不定。
第17卷 751章:好一员猛将
耿炳文勒马站在阵前,皱着双目正看着三人争斗,猛的听到萧琴的惨叫上,也只是眉头微微一皱,这也难怪,他这一生征战,死一个人,实在是太平常了,这会儿也没在意,岂料便在这个时候,两股小队人马暗暗的从小路绕过城西,将东、南二营袭破,转从东南直杀到耿炳文西北的营后而来。忽有东南的小将上前来报知耿炳文,耿炳文的心不由自主地跳起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东南方向的那支队伍,目测来看,这支人马的兵力当在四千人左右,全是骑兵,为首一将正骑着一匹白马,风一般扑向东南角的城门,耿炳文心知东南门乃是真定城楼的屏障,一旦东南门被破,阵内势必会打『乱』,燕王若是趁此机会攻城,后果便不堪设想,当下勒住马缰冲着身后道:“快,快让东南大营快快迎敌,利用城楼,羽箭阻截,勿让燕逆踏进半步,违令者,斩!”
“是!大帅!”宁忠调转马头便朝东南门奔了过去。
“嗒嗒嗒……嗒嗒嗒……?”
千军万马的马蹄声,在东南门犹如地震一般,东南门遵照主帅号令,匆匆调动兵马,然而那对人马气势汹汹而来,径自冲着东南门攻来,东南城楼上的羽箭如满天飞雨一般朝燕军的骑兵『射』将而来,急急涌向前方的骑兵就像是突然被电了一般,倒下了不少兵卒,东南门的城楼上的兵卒,将燕王兵马死伤不少,正急急忙忙的搭弓再『射』,便在这时,冲在后面的兵马,忽然齐刷刷地拨转马头,几乎没有一刻停滞,激起一阵阵的尘雾,转眼便调转马头朝真定城楼的西南门冲杀而去,耿炳文吃了一惊,急急勒住马缰,掉头便朝真定府奔去,而燕王与邱福的三千精骑,见耿炳文勒住马头朝城楼而去,二人相视一笑,大刀一挥,横冲直撞,如一群猛虎。耿炳文的大营之中,兵将虽多,但如张玉、朱能、丘福、谭渊、朱高熙这般猛将却少有,更何况如今突然受敌,出其不意,便心下惊慌,勒住的马缰更加用力,那马被主人用力急催,似乎也知晓,眼下军情紧急,迈开了四肢蹄子朝真定城楼冲去,耿炳文急急忙忙的赶回城楼,慌忙的登上西南门的城楼,放眼而望,但见西南处,一对人马真冲杀而来,队形整齐划一,一看便是熟练有素!“耿炳文皱了皱眉头,心道:”好一支精锐的骑兵,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大名鼎鼎的燕山三护卫中的铁骑!”
耿炳文站在望楼上看得分明,忍不住暗赞一声:“还一支骑兵!”随即喝道:“东南门好生守住,若有后退一步者,斩!”
“是!”
便在这时,忽听得燕兵喊声震地,杀将而来,东南门的南军急忙搭弓而『射』,无奈,为首一将极为狡猾,利用迂回之法,来回奔驰在真定城楼东南西南城门只见,如此一来,待东南城楼羽箭『射』尽,急忙挥兵而上,起兵速度极快,南军虽有城楼之力,但城楼外的兵卒被其一干猛杀,顿时东西『乱』窜,耿炳文见南军开始慌『乱』,心中也有些把持不定,这时又闻得马上那一将口中大喊:“攻下真定,活捉耿炳文的口号!”耿炳文心中大怒,冲着身旁的副将喝道:“此人是何人,如此狂妄!”
“禀将军,此人乃是燕王二子,朱高熙!”
“是他,难怪如此狂妄!”耿炳文盯着目光朝东南门下的朱高熙望去,但见朱高熙挥舞着手中的方天画戟横冲直闯,犹如无人之境,看得耿炳文也忍不住赞道:“好一员猛将!”
——————————————————————————
ps;燕山三卫
据《明史卷九十志第六十六 》
兵二卫所 班军
太祖下集庆路为吴王,罢诸翼统军元帅,置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革诸将袭元旧制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官号,而核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其取兵,有从征,有归附,有谪发。从征者,诸将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归附,则胜国及僭伪诸降卒。谪发,以罪迁隶为兵者。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
洪武三年,升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卫为都卫,复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四都卫。四年,造用宝金符及调发走马符牌。用宝符为小金牌二,中书省、大都督府各藏其一。有诏发兵,省府以牌入,内府出宝用之。走马符牌,铁为之,共四十,金字、银字者各半,藏之内府。有急务调发,使者佩以行。寻改为金符。凡军机文书,自都督府、中书省长官外,不许擅奏。有诏调军,省、府同覆奏,然后纳符请宝。五年,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府三护卫,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所,千户二,百户十。围子手所二;所,千户一。七年,申定兵卫之政,征调则统于诸将,事平则散归各卫。
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在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凡十三: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又行都指挥使司二:甘州、大同。俱隶大都督府。九年,选公、侯、都督、各卫指挥嫡长次子为散骑、参侍舍人,隶都督府,充宿卫,或署各卫所事。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谋反诛,革中书省,因改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明年,复置中都留守司及贵州、云南都指挥使司。十五年三月,颁军法定律。十六年,诏各都司上卫所城池水陆地里图。二十年,置大宁都指挥使司。是年,命兵部置军籍勘合,载从军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给内外卫所军士,而藏其副于内府。三十年,定武官役军之制:指挥、同知、佥事四,千户三,百户、镇抚二,皆取正军,三日一番上,下直归伍『操』练。卫所直厅六,守门二,守监四,守库一,皆任老军,月一更。
建文帝嗣位,置河北都司、湖广行都司。文皇入立,皆罢之,而升燕山三护卫为亲军,并建文时所立孝陵卫,皆不隶五府。后诸陵设卫皆如之。移山西行都司所属诸卫军于北平,设卫屯种。永乐元年,罢北平都司,设留守行后军都督府,迁大宁都司于保定。明年,更定卫所屯守军士。临边险要者,守多于屯。在内平僻,或地虽险要而运输难至者,皆屯多于守。七年,置调军勘合,以勇、敢、锋、锐、神、奇、精、壮、强、毅、克、胜、英、雄、威、猛十六字,编百号。制敕调军及遣将,比号同,方准行。十八年,北京建,在南诸卫多北调。宣德五,年从平江伯陈瑄言,以卫官职漕运,东南之卒由是困。八年,减卫军余丁,正军外每军留一,余悉遣归。已,复以幼军备『操』者不足,三丁至七八丁者选一,余听治生,给军装。正军有故,即令补伍,毋再勾摄。
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而专阃重臣,文武亦无定职,世犹以武为重,军政修饬。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至于末季,卫所军士,虽一诸生可役使之。积轻积弱,重以隐占、虚冒诸弊,至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战守,而明遂亡矣。
崇祯三年,范景文以兵部侍郎守通州,上言:“祖制,边腹内外,卫所棋置,以军隶卫,以屯养军。后失其制,军外募民为兵,屯外赋民出饷,使如鳞尺籍,不能为冲锋之事,并不知带甲之人。陛下百度振刷,岂可令有定之军数付之不可问,有用之军糈投之不可知?”因条上清核数事,不果行。
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有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及成祖在位二十余年,多所增改。其后措置不一,今区别其名于左,以资考镜。
○ 上十二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羽林左卫 羽林右卫 府军卫 府军左卫
府军右卫 府军前卫 府军后卫 虎贲左卫 锦衣卫 旗手卫
◎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
◎左军都督府
○ 在京 凡本府在京属卫,曾经永乐十八年调守北京者,各注其下曰“调北京”,其年月不重出。后四府同。
留守左卫 调北京 镇南卫 调北京 水军左卫 骁骑右卫 调北京 龙虎卫 调北京 英武卫 沈阳左卫 调北京 沈阳右卫 调北京
○ 在外
△浙江都司
杭州前卫 杭州右卫 台州卫 宁波卫 处州卫 绍兴卫 海宁卫 昌国卫温州卫 临山卫 松门卫 金乡卫 定海卫 海门卫 盘石卫 观海卫 海宁千户所 衢州千户所 严州千户所 湖州千户所
△辽东都司
定辽左卫 定辽右卫 定辽中卫 定辽前卫 定辽后卫 铁岭卫 东宁卫沈阳中卫 海州卫 盖州卫 金州卫 复州卫 义州卫 辽海卫 三万卫 广宁左屯卫 广宁右屯卫 广宁前屯卫 广宁后屯卫 广宁中护卫 后改为屯卫
△山东都司
青州左护卫 后为天津右卫 青州护卫 革 兖州护卫 革 兖州左护卫 后为临清卫 登州卫 青州左卫 莱州卫 宁海卫 济南卫 平山卫德州卫 后改属后府 乐安千户所 后改名武定,属后府 胶州千户所 诸城千户所 滕县千户所
◎右军都督府
○ 在京
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