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魂断大明-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混账,我什么时候放弃过?”李景隆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增枝,嘟着对喝骂道。
对于李景隆的喝马声,李增枝丝毫不在意,嘻嘻一笑道:“大哥不是一直梦想着挥军北上伐燕,学昔日的冠英侯霍去病,一战扬名么?眼前这个就是大哥扬名立万的大好时机。那燕王乃是太祖的四子,自小就藩北平,论军事实力,不比昔日的徐达、常遇春等人差多少,以我看,耿炳文并非燕王的敌手,若是耿炳文果真败了,正好是大哥扬名立万的机会,大哥自幼熟读兵书,且常年出兵塞外,就连昔日太祖也对大哥刮目相看,若是耿炳文战败,当今陛下,定会平息朝廷的怨言而要求换主帅,大哥定会首当其冲,这正好让大哥借此机会请战。“说道这儿,李增枝满脸的得意,翘着二郎腿,望着李景隆满脸的笑意。
“你怎么就这么肯定耿炳文会败呢?这个老家伙昔日追随太祖南征北战,从广德攻长兴州,就连一代枭雄张士诚守将赵打虎以三千精兵迎战失利,逃往湖州。耿炳文攻陷长兴,获战船三百多艘。正是这个老家伙作战勇猛,太祖才改长兴为长安州,在县署内设立永兴翼元帅府,炳文任总兵都元帅。炳文纳儒士温祥卿于幕下,协助策划防守。这个老家伙长期固守长兴十年,前后历数十战,多次打败张士诚。太祖向张士诚全面进攻时,炳文带兵攻克湖州,围平江。太祖建立明朝后,这个老家伙才在洪武三年,被封为长兴侯,食禄千五百石。这些可都不是盖的,那燕王虽能打仗,但我看也只不过是一个莽夫而已,这次若不是谢贵、张禺、杨松、潘忠等人大意,又岂会被这个狗贼所败,耿炳文手中有十三万大军,却都是精锐之师,若是粮草充足,燕贼区区四万兵马又岂能是对手!“李景隆抱之一鼻。
对于这个哥哥的轻蔑,李增枝似乎早已习惯为常,浑然不在意,嘻嘻一笑,又说道:“就算大哥所言极是,耿炳文那个老头若是真的拖到了燕王无法之时,到时候,燕王大败,耿炳文风风光光的得胜还朝,好好的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岂不是拱手让人?”
李景隆被说的心中一动,他自小便向往战场,尤其他是太祖外甥李文忠的儿子,就更想以战功来树立自己的威信,眼下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他岂能错过,其实这次燕王以八百勇士奉天靖难挥兵南下,李景隆得知消息,心中大喜,一颗心早已跃跃欲试。虽然他贵为曹国公,但这个公爵却是靠父辈的努力而得来的。李景隆自小便是个心高气傲之人,对头上这定世袭曹国公的这个光环一直耿耿于怀。他迫切希望像他父亲李文忠一样,驰战沙场,如同昔日的冠英侯一般,以弱冠之姿,出兵匈奴,一战扬名,让世人对自己刮目相看。而朱棣以八百勇士奉天靖难,这无疑是上天给他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朱棣是天下藩王之首,骁勇善战闻名天下,其军师才能不亚于昔日徐达、常遇春之下,若能将他击败,自己必将威名远扬,其功绩必定比父亲李文忠还要大,到时候还有谁敢小视他,一旦燕王兵败,他便是新一代的大明战神。到时候当真可以退了头上的这顶曹国公的帽子!因此,当得知燕王挥兵南下的消息传来,李景隆心中便大喜,尤其是建文帝挥兵北上的消息方一透出,李景隆便预感自己的机会来了,朝廷之中,除了他李景隆还能有谁,就在他兴致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内廷却传来风声,皇上采纳了齐泰的推荐,将平燕的重任交给了耿炳文。
第18卷 784章:如愿以偿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惊得李景隆好长一段时间郁郁寡欢,这也难怪,在这李景隆看在,燕王虽英勇善战,尤其洪武年间的两次出塞,大败北元的残元势力,其功绩不必昔日的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差多少,尤其是燕王乃是诸王之长,名头最响,话虽如此,但收了兵权的燕王就好比一只猛虎除了爪牙一般,名头虽响亮,势力却弱小如猫一般,此次北伐,既可以借此北伐灭燕之名,来扬名立万,且不会有失败的风险,实在千载难逢的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本以为凭借自己前些时日擒获周王等诸王的功劳,在建文帝面前能留下一个好的影响,能换的这次北伐的位置,岂料兵部尚书齐泰横『插』了一杆,推荐老将耿炳文,对于齐泰为何推荐耿炳文,李景隆多少有些知晓,四年前的那档子事情,李景隆虽不知晓,但李增枝回来一番诉说,李景隆便知这梁子便接下了,本以为齐泰回从大局出发,虽不会推荐自己,但万万也不会断了自己的后路。岂料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建文帝当真同意了齐泰的提议任命耿炳文被北伐破燕的大元帅。这个结果让李景隆好生失望,但却无可奈何,他虽痛恨齐泰,无奈耿炳文是开国元勋,昔日追随太祖南征北战多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况且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大肆杀戮功臣,唯独留下了此人,这也让李景隆无可奈何,论资历、威望耿炳文都在他这个曹国公的头顶之上。故而他虽然失望,却也无法可想。
但眼下李增枝的这番话,却让他即将破灭的心,又再次燃起了希望,若是如当真如增加枝所言,怂恿耿炳文早日出兵如燕王一战,以燕王的谋略定能打败耿炳文,若是若耿炳文失败,那按着顺序排下来,下一任的北伐主帅就会在自己和武定侯郭英二人产生,徐辉祖、徐增寿兄弟二人虽是能征善战的好手,无奈他的姐姐谁都不嫁偏偏嫁给了朱棣,这就注定了他兄弟二人不能参战,这点李景隆还是能看得出来,那么能作为主帅的就是郭英和自己了,这武定侯郭英,虽有昔日跟随朱元璋克滁、和、采石、太平,战鄱阳湖,征武昌,克淮安、安丰,皆有功,遂进指挥佥事。又有从大将军徐达定中原,常遇春定山西,取关中,克定西,晋河南都指挥使。洪武十三年,升前军都督府佥事,又以从傅友德征云南有功,洪武十七年封武定侯。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太祖恩宠,诸功臣莫敢望,但李景隆相信耿炳文大败之后,建文帝绝不会让郭英出战的!如此一来,论起资历、威望、战绩就只剩下自己了,想到这些,李景隆心中直痒痒。思忖一番,他方才谨慎的扭过头望着李增枝道:“二弟话虽不错,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是天公不作美,让耿炳文胜了呢?那我岂不空欢喜一场?”
见这个大哥终于心动了,李增枝方才收敛了嬉皮笑脸的容颜,一本正经的道:“大哥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就算那天公不作美,让那耿炳文打了一个胜仗,那定是陛下英明决断,燕王不堪一击,于大哥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呢?说不定到时候陛下见了大哥的上书,陛下还以为大哥有先见之明,皇上自然会更赏识您不是?往后若有战事还会少得了大哥,眼下虽燕王兴兵作难,但北方残元势力虎视眈眈,以小弟看,汉蒙一战势必在行,陛下收拾了燕王定会调转头来,收拾残元势力,到时候大哥挥兵北上指日可待!岂不是更好?“
李景隆登时恍然大悟,此计谋当真是一箭双雕之计谋,伐燕虽是美差,但并非是人人可以得到了,若是耿炳文败,朝廷换帅势必必行,到时候他接任主帅,正好圆了他的梦想,若是天公不作美,让耿炳文侥幸得胜朱棣,他先前的上书一封,显得有先见之明,以他擒获周王和诸王的功劳,自是讨建文欢心。到时候挥军北上之日,说不定还会有自己的一份美羹,如此美差,何乐而不为呢?“想到这里,李景隆终于下定决心……?“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准备写奏折的时候,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佩征北大将军印,号称三十万万人。耿炳文率领十三万大军在八月到达真定,徐凯率兵驻河间,潘忠、杨松率兵驻啵荩韵确婢徘司菔匦巯亍Q嗑弥星镏雇幌巯兀只靼芰嗽酥摇⒀钏杀恢矗嗑ハ萼|州。炳文在移动部队渡过滹沱河时被燕军攻击,部将李坚、甯忠、顾成被执,斩首三万余级。炳文与残军十万人退入真定城),坚守不出。耿炳文拙于攻略,长于守城,故能固守长兴达十年之久。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没有攻下,于是对诸将说:“攻城下策,徒旷时日,钝我士气。”遂解围而去。得知这个消息,李景隆当真是喜从天降,当天他就明锐的感觉到,这次他的机会来了。
一切果然不出增枝所料,耿炳文兵败的消息传至京城后,建文帝大怒,立马和黄子澄、方孝孺、齐泰等人商议换主帅,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建文帝接受黄子澄的建议,撤换耿炳文,而他自己,也得偿所愿,成为新一任的伐燕主帅,这个他梦寐以求的职位。
如今的这一切都已经成为定局,李景隆才收拾心神,查看耿炳文战败的谍报,从谍报的情况来看,耿炳文是中了燕王的埋伏,才一至于大败真定,这点倒是让李景隆感到有些意外,他虽隐隐约约的希望耿炳文大败,但没想到耿炳文会败的这么惨!在他的事先设想中,耿炳文固然有可能失败,但以十三万的绝对优势,就算要败,也不过小败个一两场而已。实在没理由败得如此之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晚在乌衣巷里码完了这些文字,心中不知为何有些激动,昔日的历史画面犹如电影一般在自己的脑海里放映着,直到最后回到了明孝陵,小景才回过神来,码上这一章文字,希望各位书友们喜欢,多多支持,有金牌的各位书友们,别忘了都砸下来,订阅也要支持首订哦,小景期待各位的首订哦!
第18卷 785章:计较一番
耿炳文十三万大军被朱棣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不得不躲入真定府闭门不出,这让李景隆吃惊不小,原本他的计划是耿炳文虽不及,但至少能将燕王的四万大军拖至僵局,如此一来,待战事进入了僵局,那朱棣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可奈何,想不到耿炳文南征北战多年,居然中了朱棣的埋伏,被打得措手不及,十万大军被朱棣谈笑间灰飞烟灭,就连真定,若非有城池只怕也保不住,当这个消息传至京城,李景隆自五军都督府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既是兴奋又有些吃惊,如今朝廷已经派遣黄子澄、方孝孺来告知自己,临时撤换主帅,而这个主帅就是自己,李景隆虽然兴奋,但心中也隐隐也有些担忧,这燕王如此英勇善战,看来并非是虚传的,他平日里虽自大,但最和父辈一起跟随太祖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将领,他还是心怀敬佩之情的,尤其是徐达、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冯胜、蓝玉这些将领他都极为佩服,耿炳文虽比不上上面几位,但说到底也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多年,且能在战『乱』之中活下来,还得了一个长兴候的爵位,这本身就值得让人敬佩,想不到这样的一个人,率领十三万朝廷精锐之师,居然被一个只有四万,且年轻不过刚过四十将领打败,这让李景隆多少感到有些恐惧,他心里隐隐约约的感到这个有可能是一个烫山芋也说不定。如此这般他又想了一阵,想到最后,李景隆愈发觉得这个不无可能的,脸上原本的笑意也被一丝忧『色』所替代。
李增枝自进入屋内目光便一直没有离开过李景隆的身上,这会儿见他面上阴晴不定,脸上变化犹如六月的天变来变去的,早已看出了李景隆心中的顾虑,一把放下手中的打红苹果,仰天打了一个哈哈哈笑道:“大哥是否所有顾忌,莫不是怕燕王凶悍?自己也和耿炳文一般吃了败仗?“
见自己的心事被增枝看穿,李景隆脸上一红,嘟哝了一句之后,还是点了点头,道:“二弟说的极是,这燕王自受封北平一来,便和大宁的宁王形成了一道防线,这些年更是连番出塞,说是身经百战也不为过,二十三年,时为燕王的朱棣第一次率军大规模出征,对元朝残余势力蒙古乃儿不花发起攻击, 像傅友德那样的大将也要受他调遣,最后那一丈打得蒙古彻底分裂,这些可都不是吹的!”说道这儿,李景隆略有思索的想了想,又道:“如今,朱棣虽不过三五万人马,却在一个月内,以燕王府内八百勇士连克北平、怀来、大宁、山海关、雄县、莫州,就连耿炳文真定的十三万兵马也被他一个月来折杀了十万有余,这着实出人意料之外啊!为兄不得不防啊?”
“哈哈哈……哈哈哈……大哥真是糊涂!”李增枝一阵嬉笑,望着李景隆却不在说话。
李景隆一愣,扭过身来,道:“这话怎么说?”
见李景隆询问,李增枝得意的一笑,道:“大哥真是的,耿炳文率领十三万大军镇守真定,如今兵败真定,朝廷早已传言这是耿炳文年老而已,进退失据所致,这在朝廷上下已有公论!”说到这里,他眯着眼神望了望李景隆,话锋一转,嬉笑道:“其实大哥也不必担心。耿炳文乃是我朝除了昔日朱文正之外最能防守之人,这次手中拥有十三万大军,却只知晓一味的防守,兵法有云: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如今耿炳文大败而回,以小弟看,是错过了攻伐的时机,大哥你想想看,那燕王再厉害,也不过是三府之地,所拥有的不过是北平、永波、山海关一府三地,兵力不足五万,所用将领不过十数个,而大哥所有用的乃是我大明天下,雄狮百万,将帅百千,若是大哥主动出击,以燕王的势力岂会是大哥的敌手,更何况,这次朝廷决意北伐,势必企图一举歼灭燕王,所以若是小弟猜测的不错的话,朝廷方孝孺、黄子澄等人为了避免再次失败,朝廷再次北伐时,调拨的兵马必然较上次大大增加。再说了,有耿炳文这个前车之鉴在,皇上虽不会认为燕藩难破,但也不至于像从前那般容易,整天的就想着燕王区区一府之地吧?”
李增枝的一番分析,让李景隆心中一动,他点了点头道:“二弟所言句句在理,以二弟所言,为兄,此次出兵该当如何呢?”
第18卷 786章:书写传奇
听李景隆问话,李增枝有些得意,他二人虽为兄弟,但李增枝因是次子曹国公的爵位便有李景隆继承,不过对于这个兄长,李增枝还是比较敬佩的,这会儿见他面『露』难『色』,呵呵一笑,道:“大哥只需稳扎稳打,有耿炳文前车之鉴,大哥只需待朝廷大军齐聚北平,到时候大军齐发,那朱棣纵骁勇盖世,以朝廷的大军也无能为力,除非他是昔日的战神白起,要不然,以大哥的能力和朝廷的大军,区区五万军马,大哥岂会败呢?”
“说的好,说的极是!”对于李增枝的一番话,李景隆登时听得热血沸腾,不待他把话说完,便一个劲的直呼叫好,李增枝的一番话,让李景隆心中的忧虑也扫的一干二净。安心之余,联想到即将出任伐燕元帅,李景隆心中高兴之余,又有些吃惊,回过身望了一眼李增枝,心中暗敷吃惊,心道:“这个弟弟平日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今天的这番话怎么说的这么在理,以前可从未见过他有这番见识啊,难不成当真是大了,脑子也开窍了?”
对于李景隆的这番疑『惑』,李增枝自是没有注意到,见李景隆脸上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心中大乐,将手中的一个大苹果又重新啃了起来,那苹果不大,被他的血盆大口轮番的啃咬之下,片刻便被他吃得干干净净,他意犹未尽之下,他咂了咂嘴,又从托茶几上抓了一个苹果,猛的咬了一口,冲着李景隆笑嘻嘻的道:“大哥,怎么样,今日小弟的这么点微薄的见识,都给大哥说了?弟弟还有事情要去五军都督府办一下,晚饭就不会来吃了,你和大嫂就不用等我了!“说完咬着手中的苹果,起身便朝外面走去。
“站住!“李景隆一声暴喝,倒是让李增枝吃了一惊,但原本走动的身子却也站住了,扭过头冲着李景隆道:”大哥还有事?“
李景隆勉强挤出了一丝笑意,这个弟弟他太了解了,他说是要去五军都督府做事,那就是一定被那家的『妓』院的**所『迷』倒,四年前正是因为他被那个柳香茹所『迷』『惑』,才使得自己被齐泰所厌恶,还以为自己只不过是仗着先父的庇护,为非作歹。但这些也没办法,虽说李家乃名门望族,但李景隆早年也是个风流之人,风月场所的事情多少也知晓点,如今虽改邪归正,但对于自己这个弟弟的留恋风月之地的癖好到有些反感,如今虽说不是洪武一朝,但满朝的文武官员还是有些人期盼抓到些把柄,尤其那些言官,在明朝言官官职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明代从明初朱元璋开始,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其中尤其为人们所关注的是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并以群体的面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股威慑力量。李家作为皇亲国戚,更是这些言官眼中的眼中钉,若是被他们呢逮住还不吵翻了『舔』!想到这些,李景隆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随手抓起茶几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茶,刚才李增枝的那点疑虑到是忘得干干净净,毕竟他已经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快要出征了,眼下有很多的事情……这些都够他烦的。
“大哥,你是不是吓傻了,如今朝廷上下同心执意削藩,那个言官还但多事,况且我也这么大了,知道分寸了,你还是考虑明日如何面圣吧?”说着李增枝笑嘻嘻的一笑,便起身朝门外走去。
李景隆摇了摇头,无奈的道:“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整日的就知道找乐子,是时候该收心养『性』了?
“知道了!”李增枝老大不满的咕哝一句,旋又猴急样儿的一溜烟儿去了。
待李增枝走远,李景隆长叹了一声,自座位上站了起来,背负着双手,望着窗外,窗外夕阳斜照,一片祥和,让人不由得感到一丝舒心,李景隆不由得感到自豪,明天北平的一切将会属于他,明天他就是主宰北平战局的人物。明天北平就是他实现他梦想的地方。明天,北平也许就是他李景隆书写传奇的地方。
第18卷 787章:难道是他
北平,燕王朱棣的府邸。朱棣居中而坐,一旁的皆是燕王府内的一干忠勇之士,萧琴乃是燕王心腹之臣,自是也在其中,他紧挨着道衍而坐,身下是谋士金钟,金钟自被道衍引进燕王府后,这个有初始的算命先生,在这几次征战之中,谋略也让朱棣颇为欣赏,故而让他跟着道衍一通进入了府邸。
一干人趁着夜『色』都走了进来,待众人都坐定,朱棣方才将头扭过盯着朱高熙问道:“熙儿,这几天朝廷可有什么动静?”
听父王问话,朱高熙急忙站起身来,拱手道:“挥兵父王,儿臣这两日自京城得知消息,建文帝已经同意启用曹国公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自京城出发,随后赶制北平?”
“啊……五十万……?”朱高熙的话音一落,偌大的府邸除了朱棣、萧琴、道衍等人还算镇定之外,其余之人皆面『露』惊『色』,就连一向镇定的朱高炽、张玉等人听了朱高熙这话脸『色』也微微变了变,朱高炽当即上前道:“父王,李景隆虽是浮夸子弟,不知用兵,但手中五十万大军不是小数目,不得不防啊?”
“怕他个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多少我们给他杀多少,五十万又怎样?耿炳文不是率领三十万大军,比起那个什么李景隆耿炳文可比他厉害的多,那李景隆只不过是仗着父辈的功勋的二世子而已,不知用兵,我等乃是身经百战的将士,只需大家齐心合力,怕他做啥?”朱高熙不待朱高炽把话说完,便急忙反驳道。
“熙儿,不得胡说!”朱棣见朱高熙越说越放肆,急忙阻止。听得父王的责备,朱高熙果然不敢在言语,不过目光却狠狠的冲着朱高炽瞪了一眼,朱高炽平日里也习惯了,对于自己这个弟弟如此般的神情浑然不在意。扭过脸,朝朱棣望去。
朱棣沉着脸,双眉紧锁,似乎在思索,府内一干文臣武将瞧朱棣如此,也没人再敢答话,府内一时恢复了平静,窗外徐徐的夜风轻轻吹在众人的脸上,带着丝丝的凉意,虽说是九月,但北平的夜风也比起南方要凉的多,但众人心中忧心战事,谁也没在意,朱棣趁着脸思索了一阵,方才抬起头来,虎目寒光一闪,便恢复了往日的刚毅,他缓缓道:“如此看来,朝廷是要对本王大开杀戒了,依众位将军看,如今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来伐,该当如何应对呢?”
朱棣话音一落,目光便随着话音一一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目光便停留在萧琴的脸上,他见萧琴脸上如常,并无丝毫的担忧之『色』,让他心中一动,见朱棣**的目光朝自己望来,萧琴到是始料未及,他之所以会这么镇定,实乃是因为他自史书上得知这一场大战李景隆最后一定会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