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炮火1906-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咬牙不松口?满清十大酷刑。
    李安生估计从这些巨贪身上,至少能挖出来上百万两银子的赃款,也好,就当给制造局机器更新换代提供经费。
    张士衡见李安生雷霆霹雳,兜底儿将制造局翻了个底朝天,心里也怕的慌。
    “抚台大人,今日之事还是适可为止吧。还是让他们上工为要,以免耽误了生产。”
    李安生摇了摇头,说道:“还早,既然停了,那就停上一阵,整顿,好好整顿。”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官吏、职员与工人都面如死灰,好好整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李安生要彻底清算。
    早就听说这李大人在关外的时候就是个跟土匪一样的人物,可他们都没有重视起来。
    现在他们恨不得立即复工,让他们改过前非,再也不敢招惹这位巡抚大人。
    要是李安生立即宣布复工,他们立马就会有劫后余生的之感,可是他们还是失望了。
    “裁汰冗员,淘汰落后产能,职工竞聘上岗,拉开薪酬差距,购买新机器,暂时就按这样做。另外,停产了不代表没事干,我从美国订购了一台3500吨水压机,想办法运进来安装调试,还有一批新设备,都是与新式步枪有关的。我准备搞流水线生产,会有专家前来指导,暂时就这样。”
    具体的事情,李安生也没多说什么,他喜欢多做,少说。
    比如流水线,能有多少功效,提高多少产能,他也不打算去计算,试下来再说。
    不使用流水线、标准件生产,用最新的设备与工艺来改革,哪里能够迅速提高产能。
    现在中国几家制造局的产能,连满足自己军队的需求都不能够,更何况发生战争。
    一打仗,又是那些列强发一笔财。
    而且,打输了更加悲惨。
    其实中国现在跟日本jiāo手,胜负还是在未知数,但是日本的军工体系远胜中国,打起来还是很艰苦,说不定打输的几率要大些。
    这才导致朝廷的几次对日jiāo涉都是以妥协让步结束,不是怕了对方,而是自己硬不起来。
    “哦,对了,立即组织技术团队,准备仿造1200吨的水压机,积累经验,将来咱们也要有万吨水压机。现在这玩意只有美国与德国有,要是我们能在这上头迎头赶上,将来受益无穷。将来的战争,火炮的口径与身管都是越来越惊人,不仅要求有大型水压机,还要有更加jīng密与功能强大的机chuáng。大型机械以及大型零件都离不开这两样。”
    李安生并不打算裁汰工人,出了极个别的关系户要清理出去,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工人与技师都能够留下来。
    真正要清除出去的是那些官员与职员,起码有八成是关系户,吃闲饭的,这样的人不赶走,简直没天理,光是他们的薪酬就有每年数十万两银子,这笔开支又能省出来。
    制造局的工人们立即开动起来,拆除旧设备,到码头仓库搬运新设备,尤其是那台3500吨水压机。
    他们都惊呆了,居然还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好东西。
    这绝对是好东西,外国对大型水压机都是封锁的,李安生居然能够搞到手,实在是神通广大。
    许多对制造局有感情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官员与工人们都欢欣鼓舞,这位巡抚大人手段是残忍了些,但是,他们也清楚制造局的积弊,也清楚想要让制造局重新充满活力,破而后立,这是必须的。
    在这些人的带头下,工人们的积极xìng给鼓舞了起来,李安生并没有裁汰他们,而是提出了扩张的计划。
    他们都清楚,要是卖力工作的话,不仅不会被扫地出mén,而且还会有提高薪酬的机会,只要制造局能扩张,他们就有机会,尤其是那些怀才不遇的人。
    巡抚大人提出了多么宏大的目标,将来要造万吨水压机,这意味着,将来江南制造局很有可能会走向真正的现代军工,跟列强的兵工厂一样。
    新式步枪,将来还有xìng能不输给欧美的巨炮,还有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
    张士衡本来在怀疑李安生的计划是不是大而不当,当他看到李安生订购的大型水压机之后,他开始有些相信,李安生的手段。
    他就跟打了jī血一样,忙前忙后,在完全没有掣肘的情况下,他似乎越干越有劲。
    李经楚也跟他说起了李安生统合上海金融力量的宏大目标,还有那个震惊世界的远东第一大钢铁集团,他左思右想,决定死心塌地跟着李安生,干一番大事业。
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造远东最大的兵工厂
    第二百七十三章打造远东最大的兵工厂
    制造局的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但是,人心依然难定。
    如此疯狂残暴的巡抚大人,是不是值得跟随,朝廷会有如何决断,这些疑问都在他们的心头,除了卖力的干活,不敢再有其他心思。
    不过,李安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淘汰下来的产能以及部分旧机器,都实行了承包制,这些设备替制造局做些不重要的零件,以及切削、加工一些杂七杂八的部件,还是足够的。
    这些xiǎo作坊都被承包给那些技能不强,胆子大的工人或者无心hún闲饭的官员,不用任何费用,自己组织人手。
    先施行一年,到时再看上jiāo多少承包费,反正他们的业务都由制造局提供,也不怕他们耍什么手段。
    张士衡自己掏腰包买了些新机器,同样开了家xiǎo作坊,就在制造局内,专mén给制造局加工一些大型螺丝螺帽,此举带动了制造局内的众人,纷纷出手承包。
    他们知道自己的技能与能力,不足以在制造局呆下去,为了不被扫地出mén,承包一年倒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李安生能不能继续当这个巡抚,他们也不关心,反正他们暂时也不需要为这个作坊投入更多。
    就这样,制造局逐步的在实现轻装上阵,到时制造局的产能都能集中在新式步枪、马克沁重机枪以及火炮厂、火yào厂上头。
    之前的步枪都jiāo给陆续分离出来的xiǎo工厂来制造,这些xiǎo工厂同样要承包出去,不过暂时还急不来。
    李安生拨下了200两银子的官银,并且向吉祥银行借贷了300万两银子,总计500万两的投入,堪称大手笔。
    这个消息很是振奋了制造局的上下职工,加上两江总督程德全拍来电报加以慰问,严厉斥责了德顺在内的一干制造局巨贪,他们也逐渐的开始相信,李安生倒不了。
    更为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德顺等人在京城的家产照样被查封,他们后面的大人物连个屁都没有放。
    据说御史们弹劾李安生的折子堆满了御前,足足有五六百份,但是中枢似乎视而不见,反而勒令其他制造局加以严查,严厉打击贪污**。
    李安生将制造局的一百五十多位官员与职员清除出去,朝野上下虽然轰动,一片指责声音,却没有人敢向李安生施压。
    就算他们想施压都没用,老子不鸟你。
    李安生可没有亲亲戚戚在各地做官,需要这些大人物的照顾,根本就不用顾忌什么。
    几名京中的满族大员倒是拍来电报,软硬兼施了一回,给李安生冷冷的回了封电报:xiǎo心让你们全家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的内幕,这些人都清楚是怎么回事,虽然残暴了些,但不失为迅速掌控制造局的好办法,在一切蛮力之前,所有yīn谋诡计都是空话。
    李安生如此直截了当,不给任何面子,如此狂妄,大清建立以来实属罕见。
    有一位满族大员措辞强硬的将李安生在电报中训斥了一顿,第二天这位满族大员在京城的宅院就给人烧了,这位大人被吊在mén口的大树上,浑身jīng光,下场很是凄惨,从此再也没有颜面公然出现在人前。
    “跋扈,如此跋扈,要是在京城,那李二愣还得了?不是要将天给捅穿?”
    庆亲王奕劻实在是怒不可遏,李安生的所作所为无不在触及他的底线,这个李二愣始终是他的心头之患,却又拿对方毫无办法。
    朝堂之上,奕劻照样咆哮。
    “长此以往,朝廷的颜面还要不要,就任凭他在那里luàn折腾?我看,将来李二愣迟早是大清的心腹大患。”
    载沣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庆王稍安勿躁,依我看,用厚赏重誉来奖赏李安生,必定会使他更加用心为朝廷办事。他的跋扈,在我眼里倒是好事,就怕他有野心,处心积虑的隐藏首尾啊。”
    奕劻愣了愣,这倒是的确如此,李安生越是嚣张跋扈,越是说明他没有野心,要不然,除非是傻子才会不断的惹怒朝廷中枢。
    “再怎么说,李安生也是勇于任事的人,肯干事还是好事情,就怕尸位素餐,可惜,如今官场上尸位素餐贪赃枉法的官员太多太多。”
    载沣也算是几位王爷之中最具有正义心的,要比奕劻等人耿直的多。
    大清的状况堪忧,让这位摄政王常常生出灰心丧气的心情,忧虑、焦躁,过去这些情绪很少出现在他的身上。
    他踌躇满志,本来想大展拳脚一番,可是,不但有掣肘,更有自己信任的人不断出岔子,很是失望。
    李安生只要不野心勃勃,他很愿意重用这样的人。
    “钢铁厂进行改造,马上会有新设备进来,一年才几千吨钢,这怎么行?最起码要三万吨钢铁年产量才能够满足自身需求。”
    为了节省成本,李安生决定自身改造,并且扶持周边企业,使得制造局在材料采购上尽量从国内购买。
    黑龙江已经有十余座三百吨的氧气顶吹高炉,受限于运输以及矿山规模,李安生不得不作出了在奉天与上海同时兴办大型钢铁厂的决定。
    在没有充足的资本时,涉足大型钢铁厂是自寻死路,如今有庞大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来自美国之星财团的援助,百万吨规模的钢铁厂正当其时。
    要知道,一战开打后,钢铁的价格可是翻了数番的。
    将来民族工业要发展,民族造船、机械行业的崛起,对铁路的需求,自身对钢铁的需求也是可以预期的,现在不建大型钢铁厂,将来就要后悔莫及。
    张士衡得知李安生准备将制造局的钢厂产能提高到一万五千吨每年,也是相当兴奋,如此一来,基本能够满足江南船坞以及制造局本身需求,不用向日本购买钢铁。
    “我准备将炼钢厂、熟铁厂合并,成立炼钢局,将江南船坞彻底独立为江南造船厂,原先的轮船厂、锅炉厂与水雷厂都合并一起,枪厂、枪子厂合并为枪械局,炮厂与炮弹厂合并为火炮局,将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合并为机器局,另外,火yào厂升格为火yào局,将来也是重中之重。我们不但要提高产能,而且还要成立研发团队,在提高工人积极xìng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研发积极xìng。包括各局各厂,凡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技术与建议,都要重奖。”
    “其实我们的制造局引进设备与技术并不落后,关键还是制度问题,官场习气弥漫,封建官僚作风严重,管理不善,产品的废品率之高,làng费现象之惊人,种种**行为的泛滥,让我还真是开了眼界。制造局进展缓慢,产品成本高,实效差,不大力整顿,一直如此温吞水一般,我是受不了的。既然官办的本质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灵活些,xiǎo范围实行承包,官员与职工施行股权jī励,彻底商务化运作。还有,工人劳动强度大,待遇低,这也要改善。工会就不必要了,专mén成立工人福利待遇调查处,不断的让工人的福利待遇跟上时代。”
    李安生的想法很多,比如在研究局设立专mén学校,用来培养技师与技工,壮大技术团队,只是眼下事情繁杂,一时还顾忌不到。
    张士衡得到了载沣的嘉奖电报之后,知道朝廷是默许了李安生对制造局的大清洗,这个后台硬实的很,也放下心来,还在工人之间广为宣传,提高工人的认知度。
    李安生也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他已经递了折子,奏请委任他为制造局总办,兼苏松太道道台,这也让他很是感jī。
    要知道,这个官位虽然对他不是很渴求,但是作为李鸿章的外甥,他还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只是他的身份注定,他无法爬到更高的位置。
    李鸿章时代已经过去,李氏家族固然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但是新的世家大族正在通过联姻形成,他们早晚要靠边站。
    通过跟随李安生,更能直接挂靠在两江总督程德全的羽翼下,谁都知道,这位总督大人与李安生是忘年jiāo,也是铁杆盟友。
    况且程德全刚到两江,没有什么人脉,正需要自己的班底。
    只要张士衡识时务,将来他还能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头。
    500万两银子的投入,如同一股强心剂,打入了江南制造局,更有朝廷的认可,制造局上下士气大振,源源不断的有新设备进入,还有洋人技师,带来了新的气象。
    李安生也有闲工夫,让张士衡陪着视察江南船坞。
    江南船坞上下也得知了新任巡抚大人准备将船坞改为江南造船厂,级别上与江南制造局平等,很是欢欣鼓舞。
    过去他们虽然半独立,但还是要受制于制造局,不得不承担高昂的成本,如今他们的掣肘彻底去除,自然是更有干劲。
    张士衡作为江南制造局总办,将来要兼苏松太道,仍然对江南造船厂有制衡作用,所以,李安生的这个任命就很有水平,既能让江南造船厂丢掉包袱,自由发展,又能让张士衡在总体上把握大局。
    江南船坞是江南制造局最为生机勃勃的一个厂子,刚进入船厂,李安生就感受到了这股气氛。
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南造船厂激将法
    第二百七十四章江南造船厂jī将法
    “有没有信心超过耶松船厂?”
    江南船坞总办薛策是个实诚人,头脑也聪明,江南船坞的商务化经营都出自他手,不仅专接轮船招商局的业务,也在长江航运与近海航运打开了局面。
    不仅能够修造xiǎo型船舶,逐渐的准备与耶松船厂展开全面竞争,在中大型轮船上与其竞争。
    “若是无人干涉,掣肘,超过耶松船厂只是时间问题。”
    张士衡很是尴尬,比较薛策还是他的属下,这家伙也太耿直了些。
    李大人可是大刀阔斧来改革的,不是来干涉你,掣肘你的。
    薛策多少还是听到了李安生对制造局大清洗的风声,他也怕李安生太过强势,干扰了江南船坞大好局面。
    目前江南船坞的商务化经营还是相当成功的,最怕的就是有人横加干涉,破坏了大好局面。
    官办实业就是如此,每换一任主官都要来搞些政绩,好一点的萧规曹随,只是略微改动,差一点的则自我表现一番,外行指挥内行,遇到糟糕的,不懂装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要坑害整个企业的前途。
    江南制造局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官员,使得制造局建造军舰的道路曲折艰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你们做的很好,若是能一直这么下去,我自然不允许任何人来干扰你们。但是,江南船坞的发展我还是嫌慢,怎么样?说说你今后几年的规划,或者说打算?”
    薛策紧皱着眉头,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位新来的巡抚大人还是按捺不住,要来指手画脚了,这倒算了,你瞎指挥也没事,我自有对策,但说到江南船坞发展太慢,显然这位巡抚大人是要拔苗助长了。
    他心中哀叹着,要是这位巡抚大人提出大而不当的计划,必定要劳民伤财,船坞好不容易出现的局面化为乌有,数年心血付诸东流。
    居然还要谈谈今后几年的规划?喊口号吗?
    “现在想太多也不现实,我正在争取促使轮船招商局添置一条大型江轮,在三千吨到四千吨之间,若是条件允许,我还想再造大一点。要是有了这条轮船的订单,船坞自从局坞分家之后就能够真正的步入正轨。而且,船坞也能扩大规模,为将来打算。明年的目标就是如此,接一条大轮船的单子。然后凭借这条轮船的单子,看能不能继续争取轮船招商局的大轮船订单,看能不能争取到外国轮船公司的订单。要是能够多造几条这样的轮船,我有信心在三到五年之内,实现造万吨轮船的储备。到时超过耶松船厂,也就不是空话。”
    这些其实都是肺腑之言,也是务实之言,后世历史,江南船坞也正是这么一步步走下来的。
    一战期间江南船坞为美国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实现了大的飞跃,这便是务实的结果。
    李安生让薛策谈谈将来的发展计划,本来就是想要试探一下薛策的能力与眼界。
    有这些回答,他已经很满意,要是对方为了迎合他,迎合他提出的发展速度太慢,而喊些口号,给出些不切实际的空想,那么就对不起,这样人品的官员不能让他在这个位子上头,这个位子要留给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且能够培养成为亲信。
    “光绪三十一年至今年为止共造船113艘,总排水量14000多吨,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局坞分家之后,果然成绩斐然。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今年的四年间,共修理大xiǎo舰船424艘,年均修船量上百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分家时不过熟练工人六七十,如今千人还不止。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已经算是相当了不起了。”
    张士衡看出了苗头,连忙为薛策说话,他也怕李安生对江南船坞横加干涉。
    制造局问题多多,你李大人来辣手整顿一番,杀人立威,甚至不惜停产,也要彻底清除积弊,这些魄力他是很jī赏的,但是江南船坞不一样,发展势头正猛,李大人还是不要出手的好。
    薛策他也听说了李安生在制造局的雷霆手段,听说了李安生的清除积弊,他虽然欣赏,但是也害怕,害怕这位巡抚大人对江南船坞也看不顺眼,硬要来指点一番,他可承受不起。
    此刻他的心情真是七上八下,苦着个脸,强挤出一丝笑容,让张士衡哭笑不得。
    刚才薛策其实是对李安生隐瞒了一条信息,那就是轮船招商局正在考虑要不要在今年还是明年开工建造“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轮船图纸与技术参数等都已经准备完毕,只等开工。
    轮船招商局准备建造的这艘“江华”号长江客货轮是他们与江南船坞共同设计的,设计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排水量四千吨出头,如果能够建造成功,将会成为中国所造的最大的一艘轮船。
    薛策之所以没有向李安生讲明这个,就是在提防着,怕李安生知道之后横加干涉,也要来改动改动,这一改动,就是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白费。
    江南船坞卯足了劲,在准备着这条轮船的建造工作,可不要因为这位巡抚大人一句话,就使得整个江南船坞怨声载道才行。
    江南船坞过去一直都是建造的数十吨上百吨的xiǎo船,甚至是几吨的xiǎo船,很少有上千吨的中大型船只建造,秉着蚊子tuǐ也是ròu的宗旨,薛策多多益善,为将来的扩张积累实力。
    不比耶松船厂,基本上都是两三百吨的船,每年都要造一两条上千吨的轮船。
    正是因为耶松船厂的关系,为了避免竞争,薛策才如此作为。
    耶松船厂在成本上还是略微胜出的,但轮船招商局的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争取过来。
    张士衡也刻意的替薛策隐瞒这个事实,也是心头惴惴,这位巡抚大人可别来捣luàn,江南船坞同样是他的心头ròu。
    “恩,船厂的发展速度的确不错,这是相当于自身的实力而言。不过,我现在准备拔苗助长一番,不知道薛总办有没有这个信心。”
    薛策退一软,跪倒在地喊道:“使不得啊,大人,使不得,船厂受限于成本与资金,只能如此步步为营,积蓄实力,要是拔苗助长,这根基可就毁了,大好局面可不能给破坏啊。”
    他是真急了,李安生如此说,简直就是在要他的命啊。
    李安生讶然,连忙将他扶起,说道:“这是为何?难道制造局真的如此不堪,还不如求新机器厂?”
    薛策眼前一黑,求新机器厂今年才修成一座大船坞,能够建造数百吨的轮船,算是个竞争对手,可并给他放在眼里,毕竟是民营的xiǎo厂,可李安生居然说江南船坞不如求新机器厂,这简直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天哪,上天啊,怎么会将这样一个白痴一样的巡抚大人送到了江苏来啊,偏偏还要跑到江南船坞来大放厥词。
    大人,你不懂就别装懂,说的全是外行话,外行的离谱。
    “中华航运公司委托我为他们在求新机器厂订造两艘三千吨海轮,48万两银子一艘,他们马上就要开工建造一艘,而且还信誓旦旦的保证,资金链不会断,下半年就开建另一艘。他们如此信心十足,资本远远不如江南船坞,还不到江南船坞的一半,就有如此的气魄与胆量,为何江南船坞却如此保守?”他强忍住笑,看着一本正经听着,听到后来惊呼失声的薛策与张士衡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